关于描写山和草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山和草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山和草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山和草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暮春归故山草堂阅读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暮春归故山草堂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暮春归故山草堂原文: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待我归。
暮春归故山草堂字词解释:
⑴故山:因诗人久居蓝田谷口,心中一直将此地视为故乡,故称“故山”。草堂:茅草盖的堂屋。
⑵春残:一作“残春”。黄鸟:即黄鹂、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
⑶辛夷:即木兰花,一称木笔花,又称迎春花,比杏花开得早。
⑷怜:喜爱。
⑸清阴:形容苍劲葱茏的样子。
⑹溪上:一作“谷口”。
暮春归故山草堂翻译:
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
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惹人怜爱;它依旧苍劲葱茏,等待着我的归来。
暮春归故山草堂阅读答案:
试题:
1.综合全诗,诗人主要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什么样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
剖析:诗人刻画“幽竹”所用的手法,综合全诗这是解题的一把钥匙,应是“对比”或者“反衬”而不是“拟人”。有两问,第二问重点要回答幽竹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诗词往往有所寄托从“诗言志”这一角度来看,应突出竹的外在形象特点和内在品质特点。
2.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5分
3.诗人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怎样的形象?幽竹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4.诗歌前两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词语渲染出暮春时间冷寂的氛围。(写出两个即可)(2分)
5.诗歌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么样思想感情?(2分)
6.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表现出怎样的环境特点?(4分)
7.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8.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谷口怎样的一幅景象?试作简要分析。(4分)
9.诗人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幽竹”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
1、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出幽竹不改初衷,不为俗屈的高尚品质。在“鸟归”“花尽”的暮春时节,窗前阴生环境下的竹子,翠绿葱茏,摇曳多姿,不改初衷,深情的迎接我的归来。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
2、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点题,(1分)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2分)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调零空寂的气氛。(作用2分)
3、这里诗人用了反衬的手法(对比也行)来突出幽竹清音不改的形象。(答拟人手法的不算错,酌情给分)用晚春时节竹的花来反衬,突出幽竹清阴不改的形象。(3分)幽竹的不改清阴,体现出幽竹坚持自我的气节,而作者以一个“怜”字,表达了深深地怜爱和赞美之情。歌颂了不畏春残的幽竹内美与外美的和谐统一。(3分)
4、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写出两个即可)2分
5、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永葆节操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2分
6、前两句写春末归乡所见,春残、鸟稀、花落的景象,表现出环境的凄凉、空寂
7、全诗运用对比(或反衬)的手法,将春花、春鸟与幽竹进行对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永葆节操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更借此表达自己清高正直的人格追求。(答借景抒情,言之成理也可)
8、前两句描绘出谷口黄鸟稀少,辛夷花尽,杏花纷飞的暮春景象,(2分)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2分)
9、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对比亦可,拟人手法可酌情给分)(1分)诗人以春鸟、春花之改——“稀、尽、飞”,反衬出翠竹的“不改”,(1分)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1分)更借此表达自己清高正直的人格追求。(1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创作背景:无
暮春归故山草堂赏析:
《全唐诗》卷二三九与卷一五〇均录此诗,作者一为钱起,一为刘长卿。一般选本多编在钱起集下。
此诗开篇点题。“谷口”二字,暗示了题中“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残”二字,扣题中“暮春”;以下几句都是“归”后的所见所感,思致清晰而严谨。谷口的环境是幽美的,诗人曾说过:“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陆沉。牛羊下山小,烟火隔云深。一径入溪色,数家连竹阴。藏虹辞晚雨,惊隼落残禽。”(《题玉山村叟屋壁》)春到谷口,更是别具一番景色。然而,此次归来却是“春残时节”,眼前已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了。木兰花比杏花开得早,所以诗说“辛夷花尽杏花飞”。一“稀”、一“尽”、一“飞”,烘托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气氛。
然而,在这冷落寂寥的氛围中,诗人都却喜地发现窗前幽竹,兀傲清劲,翠绿葱茏,摇曳多姿,迎接它久别归来的主人。诗人禁不住吟诵出:“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怜爱的就是幽竹“不改清阴”。“不改清阴”,极其简练而准确地概括了翠竹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的特征。“月笼翠叶秋承露,风亚繁梢暝扫烟。知道雪霜终不变,永留寒色在庭前”(唐求《庭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你东南西北风”(郑板桥《竹石》)。诗人们讴歌的都是它“不改清阴”的品格。在这首诗中,钱起正是以春鸟、春花之“改”——稀、尽、飞,反衬出翠竹的“不改”,诗人爱的是“不改”,对于“改”持何态度,当然就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见,诗的一、二句并没有赞美春鸟、春花之意,更没有为它们的消逝而惋惜,而是在感慨它们随春而来,随春而去,与时浮沉,不能自立于世的品性。
“画有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诗也可以说有在言中者,有在言外者。“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以流水对的形式,用由人及物,由物及人的写法,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的怜竹之意,和幽竹的“待我”之情。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畏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所以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它那深刻的蕴涵又给人无穷的回味。前人说:“员外(钱起)诗体格新奇,理致清瞻。文宗右丞(王维)许以高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或许指的就是这一类诗。
个人资料: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暮春归故山草堂诗歌鉴赏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诗歌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①稀,辛夷花②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
①黄鸟:即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
②辛夷花: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比杏花开得早。
问题: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2、这首诗中,诗人主要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怎样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
1、诗的第一句中的谷口二字,暗示了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残二字,扣题中暮春;眼前是黄鸟稀少,辛夷落尽,杏花纷飞。所以诗说辛夷花尽杏花飞。(2分)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调零空寂的气氛。(2分)
2、对比的手法。(2分)刻画出幽竹不改初衷,不为俗屈的高尚品质。在鸟归花尽的.暮春时节,窗前阴生环境下的竹子,翠绿葱茏,摇曳多姿,不改初衷,深情的迎接我的归来。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诗开篇点题。谷口二字,暗示了题中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残二字,扣题中暮春;以下几句都是归后的所见所感,思致清晰而严谨。谷口的环境是幽美的,诗人曾说过: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陆沉。牛羊下山小,烟火隔云深。一径入溪色,数家连竹阴。藏虹辞晚雨,惊隼落残禽。(《题玉山村叟屋壁》)春到谷口,更是别具一番景色。然而,此次归来却是春残时节,眼前已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了。黄鸟,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辛夷,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比杏花开得早,所以诗说辛夷花尽杏花飞。一稀、一尽、一飞,烘托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气氛。
2、试题分析:在这冷落寂寥的氛围中,诗人却惊喜地发现窗前幽竹、兀傲清劲、翠绿葱茏、摇曳多姿,迎接它久别归来的主人。在这首诗中,钱起正是以春鸟、春花之改反衬出翠竹的不改,诗人爱的是不改,对于改持何态度,当然就不言而喻了。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畏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待我归。
钱起诗鉴赏
“谷口”二字,暗示了题中“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残”二字,扣题中“暮春”;以下几句都是“归”后的所见所感,思致清晰而严谨。谷口的环境是幽美的,诗人曾说过:“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陆沉。牛羊下山小,烟火隔云深。一径入溪色,数家连竹阴。藏虹辞晚雨,惊隼落残禽..”(《题玉山村叟屋壁》)。
春到谷口,更是别具一番景色。然而,此次归来却是“春残时节”,眼前已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了。
黄鸟,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辛夷,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比杏花开得早,所以诗说“辛夷花尽杏花飞”。一“稀”、一“尽”、一“飞”,烘托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气氛。
整理:zhl201702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古诗草的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古诗草的解释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注释: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赏析: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想信您读完古诗草的解释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古诗句,愿您喜欢。
曾经有这样的一句话勉励着很多年轻人,那就是“莫欺少年穷”,因为古往今来的草根豪杰和英雄,他们的少年岁月,其实都是在“穷”的状态下度过的。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也不例外。当时的大唐已经进入中唐时期,盛唐的辉煌早已不复存在,长安的繁华,也远非当年可比。但如同当代人都有北上广的追求一样,白居易也有着自己的长安梦。于是,少年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行囊,从江南,奔向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圣地——长安。
对于现代读书人来说,大学毕业后可以从事很多行业,但是在古代,读书人的就业面很窄:似乎除了做官以外,便是做私塾先生,白居易无疑是渴望做官的。因此,白居易到了长安之后,首先需要拜谒当时的名士,以此寻求进阶之路。当白居易拜谒名士顾况的时候,顾况对白居易居然有种厌倦心理——事实上这种心理可以理解,因为顾况每天不知道要接见多少像白居易这样的年轻人。并且,顾况见到白居易之初,便给了白居易一个下马威:他先从白居易的名字入手,嘲讽白居易:长安城的米很贵的,想在这里容易居住,只怕会失望。
宛如当代人应聘需要投送简历一样,白居易没有作声,而是拿出自己写过的一首诗给顾况看。顾况起初不以为然,但是,到“野火烧不尽”,这一句的时候,顾况惊讶审视了一下眼前的这个少年,顿时激动之心难以言表。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写出这样的诗歌,前途肯定不可限量!而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也由此成为白居易的代表作。不论是70后还是00后,小学生涯都注定和这首诗有着不解之缘。只是,很多人未必知道,“离离”啥意思?
在古代汉语里,“离离”是一个形容词,时常用来修辞繁茂的景象。在《诗经》里面,商周时代的先民用来形容果实茂盛,会使用“离离”来修辞,不过,这种修辞的意味,也要看具体环境。比如用来形容果实,那么颇有一种积极意义,反之,如果形容庭院里面的野草,则无疑会让人感到十分悲凉和无奈。而白居易的这首诗,是一首送别之诗,那么,这种送别诗歌为什么会和野草繁茂产生交集?这其中,其实隐含着白居易的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
因为,白居易考虑这样的一个因素:那就是,虽然分别是让人感到伤感的,但是,只要人还在,未来总是还会有重逢、再见的一天,这就好比繁茂的野草一样,虽然有着萧杀的时候,但每年春天,就会重生,而后恢复往年的繁茂,白居易用这种生生不息的野草,赞美了生命的绚丽和神奇,并借此寄托自己和友人的友情,以及对下一次会见的可期。并且,这首诗的后面,其实还有“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样的句子,而如果野草不繁茂“离离”的话,也实在做不到可以向道路蔓延的局面。
1、《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敕勒歌》
南北·无名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出塞作》
唐·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4、《丰乐亭游春》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5、《塞上行》
唐·鲍溶
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
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
6、《边方春兴》
唐·高骈
草*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
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7、《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8、《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9、《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0、《立春偶成》
宋·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11、《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2、《北山》
宋·王安石
含有草的古诗诗句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含有草的古诗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记得绿罗裙,处处惟芳草——宋·贺铸《绿罗裙·东风柳陌长》
2、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唐·温庭筠《过陈琳墓》
3、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唐·李世民《元日》
4、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唐·李白《清*乐·画堂晨起》
5、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唐·薛逢《长安夜雨》
6、金谷园中草初绿,石崇一弄思归曲——唐·牛殳《琵琶行》
7、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唐·李贺《南园十三首》
8、草*青——宋·李彭老《浪淘沙·泼火雨初晴》
9、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唐·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10、留教视草,却遣筹边——宋·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1、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唐·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
12、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汉·佚名《冉冉孤生竹》
13、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14、离愁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宋·柳永《倾杯·鹜落霜洲》
15、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唐·韦庄《春日》
16、草头秋露流珠滑——宋·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17、*如剪草,剧孟同游遨——唐·李白《白马篇》
18、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唐·杜甫《武侯庙》
19、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宋·辛弃疾《卜算子·千古李将军》
20、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宋·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21、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22、*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唐·佚名《杂诗》
23、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南北朝·吴均《赠王桂阳》
24、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唐·李白《独不见》
25、夕阳芳草满汀洲——清·薛时雨《浣溪沙·舟泊东流》
26、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27、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唐·王维《辋川别业》
28、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宋·陈亮《水龙吟·春恨》
29、草际蛩吟珠露结——宋·晏殊《蝶恋花·梨叶疏红蝉韵歇》
30、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唐·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
31、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唐·刘长卿《春草宫怀古》
32、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唐·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3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4、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宋·陆游《幽居初夏》
35、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唐·李白《赠友人三首》
36、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唐·韦庄《章台夜思》
37、花径不通新草合,兰舟初动曲池*——唐·李建勋《春雨二首》
38、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宋·葛立方《卜算子·*间再作》
39、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唐·李白《相和歌辞·长歌行》
40、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唐·柳宗元《溪居》
41、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宋·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42、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朮,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唐·李白《望黄鹤楼》
4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辛弃疾《清*乐·村居》
44、草短分雏雉,林明露掷猿——唐·李咸用《庐山》
45、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宋·吴文英《夜合花·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有感》
46、草色遥看*却无——宋·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47、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清·郑板桥《沁园春·恨》
48、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明·王守仁《元夕二首》
49、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唐·李白《塞上曲》
深山草古诗的画
雪山草原的古诗
深山草庐隐居的古诗
关山草原诗句
古诗暮春归的山草堂
古诗暮春归故山草堂的注音
形容雪山草地鲜花的古诗词
有草有山的古诗
有花有草有山的古诗
有山桃草水的古诗
有花有草有山的古诗词
描写山和草的古诗
山河草木的古诗
关于草水山月的古诗
山间草木秀的古诗
山水花草的古诗
深山采草药的古诗
山居秋暝古诗的草图
钱起的古诗暮山春草唐
松树和山上草的古诗
有青山有水有草地的古诗
有花草山鸟的古诗句
描季山水草叶的古诗
家乡山川草木的古诗
描写山和草的古诗词
写山水花草的古诗句
描写山水花草的古诗
还描写山谷里小草的古诗
有关山桃草的古诗词
赞美庐山和小草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