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十二句的古诗

关于一首十二句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一首十二句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一首十二句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一首十二句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65) 语录(50) 说说(331) 名言(613) 诗词(554) 祝福(38) 心语(14)

  • 关于元宵节的二句古诗

  • 元宵节
  •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二句

      关于元宵节的二句古诗(精选7首)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元宵节的二句古诗(精选7首),欢迎大家分享。

      1、《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着词声。

      2、《观灯乐行》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3、《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4、《诗曰·贵客钩帘看御街》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5、《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6、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7、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啊我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宵节的古诗(精选11首)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元宵节的古诗(精选11首),仅供参考!

      1、《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2、《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3、《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阅读全文]...

2022-03-27 08:20:08
  • 十二首李贺古诗

  • 十二首李贺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十二首李贺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贺古诗

      1、出城——李贺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2、梦天——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3、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老夫采玉歌——李贺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杉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5、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6、罗浮山人与葛篇——李贺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7、天上谣——李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8、神弦——李贺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咚咚。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相思木贴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终南日色低*湾,神兮长在有无间。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

      9、秋来——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10、巫山高——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飒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古祠*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11、帝子歌——李贺

      洞庭帝子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

      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

      12、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李贺

      邺城中,暮尘起。探黑丸,斫文吏。棘为鞭,虎为马。团团走,邺城下。

      切玉剑,射日弓。献何人?奉相公。扶毂来,关右儿。香扫涂,相公归。

      九月唐李贺古诗词

      [唐]李贺

      离宫散萤天似水,竹黄池冷芙蓉死。

      月缀金铺光脉脉,凉苑虚庭空澹白。

      霜花飞飞风草草,翠锦斓斑满层道。

      鸡人罢唱晓珑璁,鸦啼金井下疏桐。

      李贺主要影响

      作品题材

      借古讽今题材

    [阅读全文]...

2022-02-11 11:04:09
  •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二句

  • 端午节
  •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惯,关于端午节的大家会背诵几首呢?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不解愁。

      五日(选一)明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节令门 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歌[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七律 端午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唐

    [阅读全文]...

2022-06-28 22:10:36
  • 古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

  • 古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鉴赏

      诗的一两句写登高临远所见到的辽阔景象。尽字,形容登上岳阳楼,俯瞰下界,岳阳一带的自然景色一览无余。川迥洞庭开一句紧承尽字而下,具体展示八百里洞庭浩邈无垠、横无涯际的景象。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道: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把秋色中洞庭湖那种汪洋浩瀚、澎湃动荡的.气势,写得很动人。此处一个开字,即是对那种景象的集中概括。句中川迥二字,是写更为辽远的长江。洞庭湖的北面与长江相连,人们在岳阳楼上,隔着那壮阔的湖水,迷茫中长江依稀可见。这两句意境阔大,诗人炼词造句给人一种雄浑豪放的感受。

      上两句是俯视下界所见,三四两句便写仰观天宇所感。鸿雁南飞,月升东山,这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客观景物,但是在特定的环境气氛之下,能够荡人心神,触发人的情怀。正如刘勰所说: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诗人处于浩渺无边的洞庭之上,那种忧戚烦闷的心情顿时为之一畅,所以愁心去、好月来便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畅然一适的愉悦心情。句中的引衔二字,并不是客观景物的实写,而是写诗人此时此景之下的主观感受。这两句是全诗诗眼的所在,写得精采传神。

      五六两句极言岳阳楼高耸入云。意在表明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令人快慰。连、接,二字,是夸张之笔,用于此处同样是为了突出心情的愉快。七八两句写酣饮之乐,诗人醉后翩翩起舞,**凉风吹拂着人的衣袖,似有仙举之妙。如上四句叙写诗人与友人饮酒放乐的情景,因为是在岳阳楼上,所以叙事中又表现了岳阳楼的高耸。这样,全诗就完整地写出了秋风明月下的浩荡无边的洞庭夜景,通过优美的意境描写,表达了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这首诗是一首五律。就其风格而论,意气豪放,境界阔大,抒情写景有一种长风浩荡的笔力。李白一生的律诗并不少,但他的作品中较为出色的大多不是律诗。五七律之中,以五律为主。这首诗代表了他的五言律诗的风格。《唐诗品汇》说:盛唐五言律旬之妙,李翰林气象雄逸。《李诗纬》也说:若太白五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焉。这是说他的五律依然保留着古诗的遒劲特色,但其中又有情深词显、出乎自然的新的特点。

    [阅读全文]...

2022-05-14 05:04:11
  • 陶渊明古诗《杂诗十二首其二》赏析

  • 诗人
  • 陶渊明古诗《杂诗十二首其二》赏析

      陶渊明的诗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比如《杂诗十二首其二》,我们一起来学*与体会其中的人生。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陶渊明古诗《杂诗十二首其二》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作品介绍】

      《杂诗十二首其二》是由陶渊明写得十二首杂诗中的'一首。

      陶渊明共有《杂诗》十二首,系组诗,约作于义熙十年(141),大都感慨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情怀。此诗为其中第十二首,写长夜难眠,抒发了时光流逝,有志难酬的悲哀和实物知音的寂寞。

      【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渊明

      白日沦西阿①,素月出东岭②。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③。

      风来入房户④,中夜枕*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⑤。

      欲言无予和⑥,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⑦。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⑧。

      【注释】

      ①沦:沈。阿:山岭。西阿:西山。

      ②素月:白月。

      ③万里辉:指月光。荡荡:广阔的样子。景:同影,指月轮。这两句是说万里光辉,高空清影。

      ④房户:房门。这句和下句是说风吹入户,枕*生凉。

      ⑤时易:季节变化。夕永:夜长。这两句是说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⑥无予和:没有人和我对答。和,去声。这句和下句是说想倾吐隐衷,却无人和我谈论,只能举杯对着只身孤影饮酒。

      ⑦日月:光阴。骋:伸、展。这两句是说光阴弃人而去,我虽有志向,却得不到申展。

      ⑧此:指有志不得申展这件事。终晓:彻夜,直到天明。这两句是说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静。

      【赏析】

      陶渊明的诗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是对生命本身之深刻省察。对于人类生活来说,其意义乃是长青的。《杂诗》第二首与第五首,所写光阴流逝、自己对生命已感到有限,而志业无成、生命之价值尚未能实现之忧患意识,就具有此种意义。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阿者,山丘。素者,白也。荡荡者,广大貌。景通影,辉与景,皆指月光。起笔四句,展现开一幅无限廓大光明之境界。日落月出,昼去夜来,正是光阴流逝。西阿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此一幅境界,即为一宇宙。而荡荡辉景,光明澄澈,此幅廓大光明之境界,实为渊明襟怀之体现。由此四句诗,亦可见渊明笔力之巨。日落月出,并为下文“日月掷人去”之悲慨,设下一伏笔。西阿不曰西山,素月不曰明月,取其古朴素淡。不妨比较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虽然境界相似,风格则是唐音。那“明月”二字,便换不得“素月”。“风来入房户,中夜枕*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上四句,乃是从昼去夜来之一特定时分,来暗示“日月掷人去”之意,此四句,则是从夏去秋来之一特定时节,暗示此意,深化此意。夜半凉风吹进窗户,枕*已是寒意可感。因气候之变易,遂领悟到季节之改移。以不能够成眠,才体认到黑夜之漫长。种种敏锐感觉,皆暗示着诗人之一种深深悲怀。“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和念去声,此指交谈。挥杯,摇动酒杯。孤影,即月光下自己之身影。欲将悲怀倾诉出来,可是无人与我交谈。只有挥杯劝影,自劝进酒而已。借酒浇愁,孤独寂寞,皆意在言外。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大约即是从陶诗化出。不过,陶诗澹荡而深沉,李诗飘逸而豪放(诗长不具引),风味不同。“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此二句,直抒悲怀,为全诗之核心。光阴流逝不舍昼夜,并不为人停息片刻,生命渐渐感到有限,有志却得不到施展。本题第五首云:“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饮酒》第十六首云:“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可见渊明*生志事,在于兼济天下,其根源乃是传统文化。志,乃是志士仁人之生命。生命之价值不能够实现,此实为古往今来志士仁人所共喻之悲慨。诗中掷之一字,骋之一字,皆极具力度感。唯骋字,能见出志向之远大;唯掷字,能写出日月之飞逝。日月掷人去愈迅速,则有志不获骋之悲慨,愈加沉痛迫切。“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终晓,谓从夜间直到天亮。念及有志而不获骋,不禁满怀苍凉悲慨,心情彻夜不能*静。上言中夜枕*冷,又言不眠知夜永,此言终晓不能静,志士悲怀,深沉激烈,一篇之中,三致意焉。一结苍凉无尽。

      渊明此诗,将素月辉景荡荡万里之奇境,与日月掷人有志未骋之悲慨,打成一片。素月万里之境界,实为渊明襟怀之呈露。有志未骋之悲慨,亦是心灵中之一境界。所以诗的全幅境界,自然融为一境。诗中光风霁月般的志士襟怀,光阴流逝志业未成、生命价值未能实现之忧患意识,其陶冶人类心灵,感召、激励人类心灵之意义,乃是长青的,不会过时的。渊明此诗深受古往今来众多读者之喜爱,根源即在于此。

    [阅读全文]...

2021-11-26 23:08:22
  • 秋分古诗词十二首(写秋天的古诗12首)

  • 秋分,秋天
  • (一)

      稻浪风翻雁不鸣,

      梧桐叶落落无声。

      丝丝秋意藏何处?

      夜半空杯一片情。

      (二)

      秋分菊嫩未呈黄,

      不见蛙声噪野塘。

      袅袅炊烟农舍绕,

      庭中桂子早闻香。

      (三)

      寒蝉饮露噪枝头,

      桂暗香魂竹径幽。

      寂静乡间残月坠,

      篱边蟋蟀说清秋。

      (四)

      令未如期菊未娇,

      秋风带露叶黄飘。

      云追雁影荷塘老,

      人字恢宏写碧霄。

      (五)

      流年岁序任耕耘,

      记住初心记住君。

      一缕相思魂梦绕,

      何缘共守到秋分?

      (六)

      秋深已到访陶家,

      借得西风赏菊花。

      正是东篱回首处,

      摇枝落叶晚烟霞。

      (七)

      风凉叶落乱横秋,

      一岸芦花白了头。

      瘦水含烟天际晚,

      寒灯夜半剪乡愁。

      (八)

      秋分时节桂幽香,

      目断残荷瘦水凉。

      记取当年凭翠碧,

      枝头露湿夜凝霜,

      (九)

      秋澄朗日映斜霞,

      瘦水荷残谢落花。

      露生凉意寒柳外,

      画楼堂燕已离家。

      (十)

      金风桂气半秋时,

      夜宿雕梁燕未离。

      蟀闹庭前声慢慢,

      寒蝉饮露抱疏枝。

      (十一)

    [阅读全文]...

2022-01-27 13:10:15
  •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_古诗元旦原文

  • 元旦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愿对您有所启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并时常温*,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让古诗绝句涵养我们的心灵吧!为我们迎接人生的更多挑战提供更多的力量,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古诗元旦原文,请您欣赏。

    [阅读全文]...

2022-07-26 20:45:31
  • 《感遇十二首其一》古诗原文阅读及赏析

  • 阅读
  • 《感遇十二首其一》古诗原文阅读及赏析

      《感遇·其一》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遇十二首其一》古诗原文阅读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译文】

      春日融融,片片溢香的兰叶葱茏垂接;秋夜朗朗、掠人心魄的桂花月华般皎洁!这样繁茂,这般风韵飘逸,自然,春秋就成了美妙无比的季节。今天,谁知我独自前来品赏兰桂的芳姿,只是为拳拳服膺于她们的高洁品格。是呵,兰草和桂花本来就有芬芳的美质,何须你这隐逸之士前来攀折?

      【鉴赏】

      张九龄《感遇》诗共十 二首,多感事寄兴,寄托人生慨望, 作于唐开元二十五年(737)被贬为 荆州长史时。本诗为其中第一首, 借歌咏兰草桂花,表达了诗人不慕 权贵、坚守节操的高尚人格。

      一、二句以春兰秋桂对举,赞 美兰花桂树的生机盎然与清雅高 洁。以“兰桂”喻志趣高洁之君子, 源自屈原《离骚》,其诗中有“扈江 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矫 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等 句,是*传统文学中“香草美人” 之譬喻。此二句意思是,春天里的 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此处赞美兰桂,实则是诗人不同 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格自喻。

      三、四句承接上句,生动诠释出兰桂与季节之间的和谐关系。兰桂之 所以焕发出勃勃生机,是因为顺应了美好的季节。美好的季节则因兰桂 的异香而多姿多彩,春色满园。此处写兰桂与季节,实则是君子与君主的 形象对比。君子之所以能怀才抱德,是因为得到明君的慧眼识才;明君的 励精图治与尊贤重才,为君子的养成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五、六句则陡然一转,由对兰桂的赞美转入对山林隐士的.慕名向往。 林栖者,指隐居山林的隐士。此二句意思是,谁想到山林隐逸之高士,闻 听兰桂的芬芳,满怀喜悦,慕名而来呢?“谁知”,指意想不到,此处暗示兰 桂以洁身自好、茕茕孑立而自许,不会妄求他人的称誉歌颂。然而有些事 却不是它们能左右的,那些隐士还是闻讯赶来,这实在并非兰桂之本意。

      末两句借兰桂之口,表达出兰桂孤芳自赏、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草 木散发香气是源自天性,怎么会奢求观赏者的欣赏与攀折呢?“本心”,指 初心,亦指兰桂高洁自守之品格。此处之兰桂,不与群芳争艳,不攀附权 贵,亦不因他人的欣赏而沾沾自喜,这样的品格,不正是诗人不畏权贵、耿 直狷介的人格反映吗?!

      本诗写兰桂,实际是写自身。写兰桂之芬芳,傲然独立,其实是借物 起兴,表明诗人不惧流谗、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联想到张九龄因正 直耿介而遭小人构陷被贬荆州的创作背景,无疑会加深我们对此诗中兰 桂芬芳的理解。明人钟惺评论此诗曰:“《感遇》诗,正字气运蕴含,曲江精 神秀出;正字深奇,曲江淹密,皆出前人之上……**至理,非透悟不能写 出。”(《唐诗归》)此乃洞察诗心的领悟。

    [阅读全文]...

2022-06-15 01:12:17
当前热门
一首十二句的古诗 - 句子
一首十二句的古诗 - 语录
一首十二句的古诗 - 说说
一首十二句的古诗 - 名言
一首十二句的古诗 - 诗词
一首十二句的古诗 - 祝福
一首十二句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