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的古诗二首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课的古诗二首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课的古诗二首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课的古诗二首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感悟《绝句》
1.板书题目,并解题
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体裁,是旧体诗。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有固定的格式和规则。如,共有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言绝句”(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言绝句”(七绝)。《望庐山瀑布》也是绝句。
2.简介作者
3.理解诗句之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鸣:叫,指歌唱。翠:新绿。翠柳:初春时节柳枝刚抽出新芽。青天:蔚蓝色的天空。诗句之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含:包含,藏在里面。西岭:泛指成都西面的岷山。千秋:千年。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泊:停泊。东吴:指长江下游,现在江苏一带。万里:万里之外。诗句之意: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万里之外的东吴的客船。
4.再读诗句,品悟诗意
⑴第一、二行描写先写地上,再写天上,各写什么?
标出声音、颜色、动作之词:
表示声音的词语:鸣、上。
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
表示动作的词语:鸣、上、含、泊。
师:“黄、翠、白、青”相互映衬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机勃勃的图景,令人赏心悦目,传达出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鸣”、“上”两个动词写出了黄鹂在柳枝上欢叫和一行白鹭从水面飞上青天的`声响。“含”、“泊”两个动词具体写出了草堂外的景象,特别是“含”的妙用,把岷山积雪这一远景移至草堂内,使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景色优美的图画。
⑵三、四行写什么?(千秋雪,万里船)
师:“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胸襟是如此开阔。当然,诗中所讲的时间和空间并非实指,但从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看,我们不难想象他对和*生活多么向往。
⑶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师:前两行先描绘草堂前看到的景:眼前有鸣叫的黄鹂,翠绿的柳树;天边有蔚蓝的天空,飞腾直上的白鹭。后两行描绘草堂以外看到的景:窗外有西岭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有驶往东吴的客船。
这首诗先写*景,后写远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草堂春天美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无比愉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三、指名朗读,练*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背诵。
四、积累运用
1.读下面两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
绝 句 早发白帝城
杜甫 李白
古诗二首 牧童评课稿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二首 牧童评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在这样明媚的春天里,满怀暖暖的心情,感受着几位优秀教师春风化雨般的点点滋润,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我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感悟。下面以X老师执教的《古诗二首》为例谈谈。X老师本着古诗教学读、解、品、背四个步骤进行教学,整堂课显得干净利落。
一、利用直观图景,营造学*古诗浓厚氛围
课伊始,多媒体展示了几幅古色古香的古诗插图,提问学生画面内容分别照应了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村居》、《小儿垂钓》、《所见》)
一下子就将孩子们带入了古典又魅力无穷的古诗品味氛围中。这对激发学生的古诗学*兴趣,渗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古诗欣赏理念非常重要。
回顾了之前所学描写古代儿童趣事的古诗,X老师出示本课要学的《牧童》诗文,同时展示了相应的诗意图,再现形象,使孩子们能更好地走入画中,走入诗中。
二、指导朗诵,读中品味古诗美
首先,X老师在检查预*情况时,通过抽生读,读出节奏。接下来,又指导学生读诗时“声断气不断,不读破句”,积极鼓励学生用心琢磨,读出古诗的音韵美。之后,又采用读单句、配乐读、指名读、读整首诗、齐读等多种方式,以读品诗。通过指导重音读、拖音读等技巧,启发学生读出“草铺横野六七里”的画面美,体会牧童“笛弄晚风三四声”、“不脱蓑衣卧月明”的调皮、惬意之感。这样入情入境的朗读,学生能不陶醉于其中,并好学乐学吗?
三、细品加想象,领会古诗意境美
学生细品,凭语感找出自认为精妙的词,通过推敲一些关键词,帮助学生进入古诗难以言传的意境中。第一行:X老师引导学生用“铺”字组词,体会“草铺”的“横野”形象:青草茂盛,一望无际,走在上面非常舒适……需要注意的是第二行应抓住“弄”字,引导学生体会笛声的轻快、悠扬,感受牧童“逗弄”牧笛的顽皮可爱;第三行的“饱”字,引领学生体会牧童生活的满足自在。解析第四行,将“卧”与“躺”对比细品,从中体会牧童的舒适惬意。
还可以给学生插上想象翅膀,在诗的`意境中遨游。鼓励学生想象笛声为什么时断时续?牧童边吹笛子边可能做些什么?“卧”可以有哪几种姿势?……启发合理想象,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诗的内容、意境的理解。
四、大胆放手,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引领学生充分感受了第一首诗的美妙之后,X老师将欣赏品味第二首诗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有了之前学*方法的渗透、启发,学生们真正做起了学*的主人翁,在短时间内就出色地完成了学*目标。这启发我在教学时要做到有X有弛,有的放矢,不能*均用力,要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授之以渔”会事半功倍。
以上谈了X老师的课给我的启发。通过这次听课,我的确受益良多。这一堂堂精彩的语文课,犹如春日里的一抹阳光,照耀着我,给我力量,让我在语文教学之路上走得更坚定,更有信心。
苏教版二下第1课《古诗两首》课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二下第1课《古诗两首》课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古诗两首
春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杜甫。
《春雨》片段赏析
师:这个句子写得多好啊,它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我这也有个好句子,请大家仿照它,展开想象说一说,春雨给“柳树、麦苗、青蛙”带来哪些变化。(出示句子:春雨飘呀飘,飘到桃树前,她轻轻地说:“挑花啊桃花,醒醒啊,春天来了!”桃花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她捧出火红的桃花。)
生:(学生同桌小声练*变换内容说一说,师请一生把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春雨飘呀飘,飘到柳树前,她轻轻地说:“柳树弟弟,醒醒啊,春天来了!”柳树睁开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它露出嫩芽。
生:春雨飘啊飘,飘到田野,她轻轻地说:“麦苗啊麦苗,醒醒啊,春雨来了!:麦苗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他换上了新装。
生:春雨飘呀飘,飘到池塘边,她轻轻地说:“青蛙啊青蛙,醒醒啊,春天来了!”青蛙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他放声歌唱。
师:真棒!春雨唤醒了他们,如果你就是他们,你会怎样感谢春雨?
生:如果我是桃花,我会这样感谢春雨:“春雨啊谢谢你,是你让我捧出了火红的桃花。”
生:如果我是柳树,我会这样感谢春雨:“春雨呀谢谢你,是你让我吐出了新芽。”……
师:说的真好,大家想象一下,除了桃花、柳树、青蛙以外,春雨还会唤醒什么生命?
生:春雨中,花儿张开了笑脸。
师:(鼓励、评论、启发)
生:春雨过后,小鸟在晴朗的天空中飞翔。
生:春雨中,大象在河里洗澡。……
生:春雨让小溪汇成江河,让江河流向大海。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们夸夸她吧!
生:(齐)verygood
师:好,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好吗?
生:好。
师:唱什么呢?
生:我们唱小雨沙沙吧!
(学生律动齐唱)
师:好。刚才同学们发言非常精彩,我这里有几个头饰,想请几位同学分别来扮演头饰中的角色,在加进自己丰富的想象,把春雨、青蛙、麦苗的对话表演出来,谁想来试一试?
生:(情景对话表演,师为配乐,如果时间充裕,再请一组同学表演。表演前,小组同学商量怎样表演?自己想怎样表演?)
师:他们表演的真精彩,我们为他们鼓掌!(鼓掌)下面请同学们读3、4、5句,看谁能把春雨带给大地的美读出来。
……
1古诗两首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孟浩然。
《春晓》鉴赏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淡无味,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伏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活》引)写篇,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连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析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春晓》的语言*易浅*,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文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古诗俩首》课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俩首》课文
1、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2、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有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设计理念】
整节课以朗读古诗为主线:先读准、读通古诗;再读懂诗意,利用“画一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领会古诗的意境;最后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安排】
一、“赛诗”导入
1、激发兴趣:
老师听说,咱们班有一大批小诗人,今天可要好好赛一赛,看看究竟谁能称得上是小诗人。
⑴开始“赛诗”,评出小诗人。
⑵导入:
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的大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两位大诗人所写的古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古诗,将学生带入学古诗的氛围中。
二、初读古诗
1、活动板块一:
⑴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⑵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2、活动板块二:
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一读两首古诗,注意正音。
(重点:擎、犹、景、径。)
设计意图:很多小朋友在上课前就已经将古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是仔细一听就会发现很多字都背错了,所以还是很有必要让他们借助拼音再读一读,同桌相互查一查,再指名读帮助正音。
二、读画结合,理解古诗
1、活动板块一:
想一想这两首古诗写的都是什么季节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重点抓住:橙黄橘绿、枫林。)
2、活动板块二:
找找画画,学*《赠刘景文》。
⑴介绍背景:
我国宋朝有位大诗人,名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的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你知道他写的是哪首诗吗?
⑵我们来当小画家:
现在我们要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美丽的画,想一想:画中除了有橙子、橘子,还应该画上些什么呢?请小组合作,一起到古诗中去找一找。
⑶小组汇报,老师做画。
①指名汇报,根据汇报,完成整幅画。
②在画图的.过程中理解: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听课记录
听课,教师进步的基石,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对教材的理解不是很深,教法也不一定就适合学生,所以讲完后再听课,也是一种进步的途径。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听课记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复*古诗《咏柳》
1、①我说你拼。举例:亻+以是什么字,组词。
②我说你解。举例:柳,右边是“木”,左边的笔顺是什么?
2、点名背诵(要字词清晰、有节奏)。
3、①安老师给的词句的意思,回答是哪一句原句。
②转换一下,说一说原句的意思。
4、集体背诵。
二、导入
1、由柳引出是春天来了,放幻灯片——美好的春天。
2、师:从幻灯片中看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
生1:柳树。
生2:白云、草。
(回答中若有不是春天的解说一下)
师:听过迎春花吗——最早开的是什么花——桃花——有一些人就浏览了桃花,来看看他们看到的都是什么呢?——春游湖。
3、自读两遍、齐读。
三、解释重点字词和句子
1、解释字“蘸”
师:谁能解释这个字?
生:过年吃饺子,要蘸东西吃。
2、说读音“夹”板书:jiā(夹子)
jiá(夹袄)——夹岸的意思呢?
生:*边。
师:很好,接*了。把“夹岸”的意思写在书上,就是:排列在岸的两边。
3、师:你还对哪一个词语不明白呢?
生:春雨断桥人不度
师:这一句都不懂吗?知道春雨吗?
生:知道,春天的雨
师:那断桥呢?
生:断了的桥,都断成两半了。
师:这些你都知道,那你不明白的是什么呢?不度?
生:恩。
师:过不去的意思。说到这,有人能告诉我这一整句的意思吗?
生:春雨把桥断了,人过不去。
师:解释的很棒。春雨过后,湖水已漫过桥面,人们就无法过河了。
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撑。
师:小舟要动,需要怎么呢?
生:划。
师:划,也可以说撑(动作演示)。
师:这句的意思就是:柳荫下小舟撑出来。还有吗?
生:夹岸桃花蘸水开,怎么桃花蘸水开呢?
师:想想蘸的意思,蘸的'是什么水呢?桃花还在树上绽放,可能是湖水吗?
生:不是。
师:那是露水吗?就那么一小滴?
生:不是。
师:那你认为是什么呢?
生:雨水。
师:对了,还有雨水。你想,雨水不断地落在桃花上,越积越多,怎么形容这样的桃花呢?就用到了蘸。看看这幅图(幻灯片演示)。
师:为什么要这样形容桃花呢?作者是去干什么的?
古诗评课稿(通用7篇)
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提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评课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漫步诗林——古诗词复*》评课稿
背诵古诗一直是我部语文教学的一个传统项目,也是我部语文教学的一个亮点。林敏老师向我们展示的《漫游诗林》将孩子们带入了浩瀚、有趣的诗词海洋。陶醉于*古诗歌的神韵之中。课堂上学生们诵诗、对诗、唱诗、画诗、演诗,真可谓生动活泼、动静相宜。孩子们那摇头晃脑,神气活现的神态,充分展示了我们中华5000年的诗词瑰宝,这种吟诵,既是对语言文字的积淀,又是学生思想的启蒙、人格的熏陶。 作为一节*传统文化课,它又体现了以下几个“多”:
一、 所展示的古诗多。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古诗诵读复*学过的古诗,领略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林老师带领孩子们诵古诗,佳言妙语对对碰。各个环节都紧紧围绕学*古诗、展示古诗来进行。整堂课,孩子们始终快乐着、兴奋着、学*着。
二、 所展示的形式多。
孩子们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对古诗浓厚的兴趣得益于老师精巧的设计。林老师在展示古诗时,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有小组看图赛背古诗,有对佳言妙语,有和着音乐的旋律吟唱古诗,有根据诗意画出古诗,还有小组合作表演古诗。
三、 课堂的作用多。
课堂上,孩子们不仅复*了所背的古诗,在对音乐、绘画、表演方面也有所接触,整堂课诗、书、礼、乐相结合,使人受到美的享受。
希望在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时,能指导孩子读出诗的韵味。
《古诗擂台》语文综合性学*教学
——评析
十月十日早上第二节课,我们六年级语文科组全体老师都去听了廖梅英老师上的这节《古诗擂台》的语文综合性学*课。我们一下课就集中评析了这节课,主要谈到下面两个方面:
一、 优点
1、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例如,最后环节的“看画猜古诗”中的插图就是廖老师课前要求学生提前画出的,既美观又准确。
2、图文并茂的课件很好地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容量大,直观性强,可操作。
3、这节课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
二、建议
1、攻擂时人人参与,实现课标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综合性学*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课件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都有ABCD四组题目,刚好与学生组数相同,如果廖老师能够把学生举手,个别回答的方式改为先各组长抽签,然后组员集体出谋划策,最后选派代表答题或集体答题,课堂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2、擂台环节可再拓展
看图猜古诗这一环节过后,如果再来一个“古诗运用”的环节,就是像这样的题目——看到可爱的夏雨,我不禁吟诵起《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这两句诗来。整节课就显得更有梯度,更符合《小学语文新课标》中综合性学*要求——书本学*与实践运用要紧密结合。
3、教师要时时留心学生表现
廖老师也许是紧张,因此,当学生朗诵“为有暗香来”这句诗时,学生把“为”读成第二声“wéi”,正确的应该是读第四声“wèi”。廖老师忘了纠正过来。
我们六年级科组的评析完毕,说得不当之处,请廖老师多多包涵。
附:开场白
雷秀群老师,由于我们六年级科组今天早上的早读和第一节课进行语文测试,无法到场听课,请接受我们的道歉。在此,我们科组只好就《古诗擂台》这节课谈谈粗浅的认识了。
言传诗词之美 畅谈心得体会
——《言传古诗词之妙》评课稿
学*诗歌,使学生具有优雅、有品位的浪漫情怀。诗歌教学,使教师挥洒自如、开怀畅谈,尽享语文教学的乐趣。
感谢党老师慧眼识人,感谢王舒老师精心演绎,在阳光灿烂的冬日午后,让我们共度好时光。
王舒老师的《言传古诗词之妙》古诗赏析课,上的非常成功,我主要用两个字谈谈我的感受。一是美,一是实。
首先说说美。如诗如画的古诗词图片,扣人心弦、触动情思的配乐,教师行云流水、诗意盎然的语言,全方位的打造了一个妙可言说的古诗词佳境。化茧成蝶、翩然起舞,从容、洒脱的王舒引领我们如在画中游,感觉真是美不胜收。这么成功的一节课,是王舒老师多个不眠之夜,大量阅读资料,潜心揣摩,苦心历练的结果。课美人更美,王舒老师广泛学*、潜心钻研、不断自我挑战、勇攀高峰的优秀品质令我折服。淡然、淡定、与世无争、潜心育人、精心上课的王舒是我要效仿的榜样。
再说说实。准备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一个月的准备时间,瘦了十斤的王舒老师把学生领上了古诗词赏析的“溜光大道”,值了。然而受益的又何止学生,我们全组老师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她感动,受其触动,在古诗词教学方面颇有收获,产生许多新的想法要在教学中尝试。仅以我举例,我听了王舒老师的五节课,从她板书的四次改变;
教学思路的逐步清晰明了;重、难点内容的'确立、突破;指导学生赏析古诗词方法的逐步细化、具体、可操作等等宏观之处以及细节方面她都做得扎实而有效。她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扎扎实实的为学生服务。例如学生介绍背景、作者时,教师指导学生紧扣作者经历明确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了李煜人生的经历、作品的风格、把握了李煜的感情变化,为学生理解《相见欢》《虞美人》做足了铺垫。再有,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我感悟,小组交流,主动展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具体到位,有个别指导,还参与到小组讨论中适时点拨,另外,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联想、想象,学会联系背景,体会作者感情。个性的每个学生的看法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完善;共性的重点知识老师呈现在黑板上——“知作者、品词语、赏手法”三步赏析诗词的方法简单易操作。学以致用,讲解《相见欢》,自学《虞美人》,是方法落到实处的再现。
总之一句话,扎实育人、踏实做人,真乃王舒之本色。
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陈老师《古诗长廊》的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知难而上,勇于创新。
教学过程一去传统的“逐首教学” “逐环教学”模式,以“写‘数字’的诗——写‘山’的诗——写‘动物’的诗——写‘植物’的诗”为主题,将古诗有机地整合为一体。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本课设计做到了以下几方面的整合:
1、课内外知识的整合。即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力求使精读与泛读都能在课堂上示范方法。
2、新旧知识的整合,做到以旧引新,以旧释新,以新带旧,以新比旧,新旧知识互相融通,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点,使学生脑中的知识经梳理、归纳后有序化、条理化,形成链接、组成知识环。
3、诗文整合,“诗”是“文”的浓缩,“文”是“诗”的诠释,诗、文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个性,诗文有效结合,定能使各自的优势得到互补,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语言信息量,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
本课的教学设计,多次安排了积累、整理语言的环节。
5月6日,春城一小与双窖镇中心小学开展了“手拉手”“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在春城一小举行,双方都派出了实力较强的老师上课,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共上了6节课。语文上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的古诗《绝句》,上课的老师分别是春城一小的王仿和双窖中心小学的张海云。
下面是听课感受——同样精彩,各显千秋。
一、两位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能力较强。理解教材、熟悉教材,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熟练掌握古诗教法。
二、理解诗意、感悟意境,方法灵活多样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两位教师在学生熟读古诗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手段理解诗意,如演一演,练一练,画一画,做游戏,讲故事等。特别是在运用多媒体理解诗意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例如理解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王老师播放动画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教室里听到了黄鹂的鸣叫,看到了白鹭在天上飞;在教学诗歌的后两句时,老师又出示了课件“窗含雪”“门泊船”的画面。这样的直观教学,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情景逼真,一幅“色彩明丽,景色迷人”的图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在获得快感的同时又明白了诗歌的意思,在快乐中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三、注重朗读,重视背诵
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求比较低,“诵读浅*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根据课后的背诵要求,
一去二三里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去二三里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去二三里古诗
又名《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释义: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赏析:
短短20个字,寥寥几笔,就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是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的,所以,诗的用词也到了简略得不能再简约的程度。你就拿这首诗来说吧,诗中的一个"去"字便有了行动,有了动感;一个“里”字便有了距离,一个“烟村”和“四五家”便有了村落的生气和小村庄的摸样,一个楼台和花,便有了小小村庄的幽雅和静谧,甚至让人联想到淑女摇扇婀娜和书生捧书吟咏的情境。所以我们说,简略的奥妙就是要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揣度的空间,遐想的天地。再加上诗的二,四两句的句尾“家”和“花”同为“a”韵,所以一路读来押韵合辙,朗朗上口。
这首诗乃北宋理学家邵雍所写。这首诗之所以十分逗趣,那是因为此诗活用了数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逗趣就“逗”在数字上。你看,一首短短20个字小诗中,竟然用了10个依次排列的数字,而且一点也不生硬。可以说,这首诗既是儿童学*一到十这几个数字,熟悉它们的排列顺序,练*书写汉字基本笔画的好课文。这同时可以证明:只要用得好,数字进入文学作品就会增添其特殊的魅力。
意境何来?非常重要的一条是此诗使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所谓“列锦”,就是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起来构成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谭永祥先生在《修辞新格》中说:“古典诗歌作品里面,有一种颇为奇特的句式,即以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结构组成,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怀,这种语言现象……我们把它叫做‘列锦’。”你看!在“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诗句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了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说到这里,我更加明白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者为什么要将这首诗放在专门的识字教材和词串识字组合成组的初衷和原委了。著名的“系统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也就是说,当这首诗进入了词串识字这一系统的时候,它所拥有的功能就会大大的优于自身原有的功能。
早春二月的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早春二月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早春即事
【唐】白居易
眼重朝眠足,头轻宿酒醒。
阳光满前户,雪水半中庭。
物变随天气,春生逐地形。
北檐梅晚白,东岸柳先青。
葱垄抽羊角,松巢堕鹤翎。
老来诗更拙,吟罢少人听。
曲江早春
【唐】白居易
曲江柳条渐无力,杏园伯劳初有声。
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
溪中早春
【唐】白居易
南山雪未尽,阴岭留残白。
西涧冰已销,春溜含新碧。
东风来几日,蛰动萌草坼。
潜知阳和功,一日不虚掷。
爱此天气暖,来拂溪边石。
一坐欲忘归,暮禽声啧啧。
蓬蒿隔桑枣,隐映烟火夕。
归来问夜餐,家人烹荠麦。
早春
【唐】畅诸
献岁春犹浅,园林未尽开。雪和新雨落,风带旧寒来。
听鸟闻归雁,看花识早梅。生涯知几日,更被一年催。
早春
【唐】储嗣宗
野树花初发,空山独见时。
踟蹰历阳道,乡思满南枝。
早春曲
【唐】戴叔伦
青楼昨夜东风转,锦帐凝寒觉春浅。
垂杨摇丝莺乱啼,袅袅烟光不堪翦。
博山吹云龙脑香,铜壶滴愁更漏长。
玉颊啼红梦初醒,羞见青鸾镜中影。
侬家少年爱游逸,万里轮蹄去无迹。
朱颜未衰消息稀,肠断天涯草空碧。
早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唐】杜甫
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早春
【唐】方干
运行元化不参差,四极中华共一时。
正气才随灰律变,残寒便被柳条欺。
冰融大泽朝阳觉,草绿陈根夜雨知。
不信风光疾于箭,年来年去变霜髭。
早春
古诗《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是邵康节所作的诗,又名山村咏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一去二三里》,一起来看看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吧。
【原文】
一去二三里(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译】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注释】
①去:距离。
②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③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创作背景】
作者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作者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赏析】
开头两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作者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作者简介】
邵康节(1011—1077),名邵雍,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少有志,读书苏门山百源上。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仁宗皇佑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为生。嘉佑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为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程颐、程颢、张载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为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第二十一卷。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等。
《古诗一去二三里》大班语言教案
教学目标:
一、欣赏并学*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二、理解、感受古诗《一去二三里》描写的美好意境,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本活动中的欣赏、学*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是重点,理解、感受古诗《一去二三里》诗中的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
一、幼儿用书《一去二三里》。
二、录音磁带配乐古诗《一去二三里》。
三、视频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教师:小朋友,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吧。从一数到十看谁数得准。
教师:真厉害!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古代有一位诗人,他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一首诗里,想知道他是怎样写的吗?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这首古诗吧,名字就叫《一去二三里》。
二、听古诗《一去二三里》
1.听配乐古诗朗诵《一去二三里》。
2.讨论。
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你把听到的说出来。
二、欣赏古诗《一去二三里》
1.图文结合,理解古诗描写的美好意境。
播放电视图片,教师为幼儿讲解古诗《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帮助幼儿学*古诗。"一去二三里",意思就是说诗人从别处走来,走了很远大概是二三里路,"烟村四五家",看见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四五户人家,"门前六七树"就是这些人家的门前长着一些树木,"八九十枝花"说的是路边、房前屋后都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2.结合课本图片,讲解古诗《一去二三里》的诗意幼儿翻看幼儿用书《一去二三里》,教师把古诗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诗意。
两个数字小兄弟,从家里出来去山上放牛(或者是骑着牛去游玩),走了大概二三里的路,看见一个美丽的小村子,村里住着四五户人家,正遇上做饭时间,可以看见袅袅炊烟,家家门前都有六七棵树,村子里还传来了鸡、鸭、牛、羊、狗的叫声和小朋友们的嬉笑声,走*一看,房前屋后还有路边开满了各种美丽的花,蜜蜂、蝴蝶、蜻蜓在花丛中飞舞,眼前的一切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啊!这个小村子真的是太美了!
三、学*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1.教师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幼儿手指字跟着老师一起轻声朗诵。
2.幼儿集体朗读古诗《一去二三里》3--4遍。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读准字音。
3.分组学*朗读古诗《一去二三里》,在用感情朗读的同时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
四、在欢快的乐曲声中结束本活动。
课后反思:
二砺古诗词
古诗原文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译文翻译
愁闷时高歌一曲《梁父吟》,
象敲金击玉一般发出悲凉的声音。
要学勾践立下十年亡吴的.大计,
有包胥哭师秦庭七天七夜的坚心。
秋雁悲鸣也懂得亡国的惨痛,
空林饿虎白昼也要出来咬人。
我心中立下比海还深的誓愿,
决不让中国大好河山永远沉沦!
注释解释
《梁父吟》:梁父亦作梁甫,在泰山附*;《梁父吟》,乐曲名。《蜀志》:“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作者因钦慕诸葛亮恢复中原的壮志,所以也爱唱这个曲调。
戛商音:戛,敲击。商音,五音之一,其声悲凉。
十年句: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矢志灭吴,终于达到目的,洗雪了国耻。
七日句:楚大夫申包胥到秦国讨救兵请求帮助击退吴国的入侵,痛哭七天,秦国才允许出兵。
昼行句:作者自比饿虎,白天也要出来痛咬敌人。
神州句:陆沉,沉沦,沦陷。
课的古诗二首
二课外的古诗
初二背的课后古诗
第二课古诗两首的课文
初二下的课内古诗
古诗二首这课的好句
大二课文里的古诗
课外的古诗二十首
初二的课外古诗8首
课文第十二课古诗二首的组词
二下15课古诗二首的笔记
第一课古诗二首的课文
19课的古诗二首视频
初二课本的所有古诗
18课古诗二首的讲解
语文19课的古诗二首
高中的12课古诗二首
古诗二则的上课视频
初二必背的课文和古诗
12课的古诗二首生字
古诗村居的二次备课
高二课文中的古诗
第15课古诗二首的课后生字
古诗二首的课外知识
第19课古诗二首的预*
初二第13课的古诗意思
古诗二首课文的教学
古诗二首的下册的课文
十五课古诗二首的画
高二课本的语文古诗
感觉无家可归的句子
粤语表达爱情的句子
微信清人的句子委婉点
同学十年的友谊的句子
赋予生活态度的句子
大汗淋漓的感觉和句子
夏天的好句子10字
有哲理的爱情英文句子
我姓谢的专属句子图片
怀念去世的妈妈的句子
形容喜欢跑步的句子
价值观分享的句子
期待开花的句子
伤感生离死别的句子
六字霸气句子
疑问句
感情要双方付出的句子
形容绿箩坚强的句子
关于下雨天想你的句子
关于童心纯真的句子
女生夸男生的句子
抖音生日的句子
辛勤的蜜蜂句子
形容马天宇的句子
表示深夜难眠的句子
论语中和仁有关的句子
呐喊经典句子赏析
珍惜相识的唯美句子
夫妻吵架想离婚的句子
关于亲子时光的句子
信任人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