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的课文古诗三首

关于第九课的课文古诗三首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第九课的课文古诗三首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第九课的课文古诗三首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第九课的课文古诗三首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22) 说说(18) 名言(6) 诗词(746) 祝福(5) 心语(888)

  •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课文

  • 五年级,语文
  •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的课文为两首儿童诗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课文,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儿童诗两首》

      《我想》

      高洪波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呀,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呀,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呀,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呀,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童年的水墨画》

      张继楼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阅读全文]...

2022-02-01 16:48:19
  •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课文

  • 四年级,语文
  •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课文

      导语:《燕子》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郑振铎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以下是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燕子》课文,欢迎各位的阅读和参考。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燕子》课文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附:《燕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三、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四、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课前准备]

      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课文。讲读课文一、二两节。

      第二课时:复*生字。讲读课文三、四节。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起学生学*新课的兴趣。

      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

      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三、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

      四、自学课文。

      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____?”

      五、指导看图。

      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出示燕子的剪纸,学生观察。深蓝的底色,黑色的燕子,犹如燕子在蓝天飞翔。如右图)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观察后口述。

      (结合学生回答,教学“剪尾”“双翼”“两翼”“翼尖”,并根据学生回答,点明观察顺序。)

      六、讲读课文。

      第一节、

      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

      2、指名朗读第一节。

      3、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4、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5、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

      6、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复*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ooooooo)

      7、“俊俏”是什么意思?“俊俏”即“样子好看”。

      8、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学生各自练*,然后再指名读。

      9、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不过那“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10、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一身”“一对”“一个”)

      11、现在我们轻声齐读这一小节,注意这些量词的用法。

      第二节

    [阅读全文]...

2022-07-02 00:37:09
  • 7下英语第九课课文翻译

  • 英语,教育
  • 7下英语第九课课文翻译

      “翻译是在准确(信)、通顺(达)、优美(雅)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7下英语第九课课文翻译相关内容。

      7下英语第九课课文翻译

      一份有趣的工作

      乔.布朗有一份非常有趣的工作.他是一个警察艺术家,一些人看到犯罪活动,然后跟乔谈话.他们告诉罪犯长什么样.然后,乔画出罪犯的图片,并且警察把它放在报纸上和电视上来找到他.

      他想要画出每一位罪犯的好图片,但是,这项工作是困哪的.许多人总是以不同的方式看事物,因此,同样的人他们可能描述不同.还有,他们不总是记得好.“罪犯中等身材且年轻.他留着长且直的总的头发,长着大眼睛,”一位妇女说.另一位妇女说:他个子高且瘦,并且留着金黄色的卷发.他大约三十岁.最后,真正的罪犯是一位个子矮且肥胖的老年男人,并且留着黑色的短发.

      相关阅读

      7下英语第九课重点知识讲解

      一. 重点单词和词组

      over prep. 在……期间

      project n. 课题;作业;项目

      test n. 测验;测试

      false adj. 错误的;假的

      number n. 号码;编号

      geography n. 地理学;地理

      spend v. 度过;消磨(时间)

      most pron.& adj. 大部分(的);最多(的)

      mixture n. 混合;混杂;混合物

      their pron. 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

      little adj. 很少的;少量的

      cook v. 烹调;烹煮

      change v. 变;改变

      everyone pron. 每个人(都);人人(都)

      anything pron. 任何事(物);什么事(物)

      have a party 举行晚会

      go shopping 去购物

      do some reading 读书

      talk show 访谈节目

      二. 重点难点讲解

      1. What did you do over the weekend, Lucy?

      这是由疑问词what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表示询问 “干什么?”句型结构与一般现在时的特殊疑问句一样:

      疑问词 + 一般疑问句.例如:

      How much did you pay? 你付了多少钱?

      Over在这个句子里表示 “在……期间”,例如:

      Will you be at home over Christmas? 圣诞节期间你在家吗?

      2. What about your friend?

      what about =how about,用以询问消息或征求意见,表示 “怎么样”.例如:

      I’m hungry. What/How about you?我渴了,你呢?

      3.little, a little, few, a few

      little和 few表示否定,意思为 “很少”或”几乎没有”;a little和a few则表示肯定,意思为 “有一点,有一些”.不过需要注意区别的是:

      little和 a little修饰不可数名词. few和a few修饰可数名词.例如:

      There is little ink in my bottle, can you give me a little ink?

      我的瓶子里没有墨水了,你能给我点儿墨水吗?(不可数名词)

      He has few friends here, he feels lonely.他这里没朋友,他感觉寂寞。(可数名词)

      There are a few eggs in the basket.篮子里有几个鸡蛋。(可数名词)

      三. 语法讲解

      一般过去时

      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经常与一些表过去的时间状语搭配,如: yesterday, last week, last October, ago等. 其句型结构与一般现在是完全相同。

      在一般过去时态的陈述句中,动词都要变成动词的过去式。如:

      She was at work yesterday. 昨天她在工作。

      He bought a newspaper. 他买了一份报纸。

    [阅读全文]...

2021-12-10 05:18:43
  •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课课文

  • 语文,四年级,幼儿
  •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课课文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课课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林山水》课文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复*资料|课文精要

      一、风景特点篇

      1、桂林山水——奇秀险、静清绿

      2、双龙洞——雄伟、惊险、神奇

      3、七月的天山——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4、大海——波澜壮阔

      5、西湖——水*如镜

      6、泰山——峰峦雄伟

      7、香山——红叶似火

      8、荷兰——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9、乡村生活—自然和谐、充满诗意、无拘无束

      10、乡下风景——独特迷人、优美恬静

      11、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天下第一(甲:第一)

      1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小船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行驶, 人好像在画卷中游览观赏一样。

      二、人物特点篇

      1、父亲(中彩那天)——诚实,讲信用

      2、父亲(万年牢)——认真、实在、正直

      3、哈默——自爱自尊自强、有骨气

      4、小夜莺——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5、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游泳本领高

      6、一个*孩子——热爱和*、憎恨战争

      7、盲童安静——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8、琳达一家——一心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

      9、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勤劳朴实

      10、伽利略—执着追求真理,相信科学、不迷信权威

      11、罗丹——做事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执著追求

      12、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画技高超

      13、父亲(父亲的菜园)——勤劳执著、认准目标、坚持不懈、 4、纪昌——虚心好学、勤学苦练

      15、飞卫——堪称名师

      16、扁鹊——医术高超

      17、蔡桓公——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讳疾忌医

      18、文成公主——聪明又漂亮

      19、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为民造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0、宙斯——心狠手辣、冷酷无情

      21、渔夫——从容、镇定、聪明

      22、魔鬼——凶狠狡猾而又愚蠢

      三、单元心得体会

      1、学*了第1单元,我感受到了祖国的风景是那么的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2、学*了第2单元,我懂得了做人要做一个诚实讲信用的人。

      3、学*了第3单元,我感受到了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4、学*了第4单元,我体会到了我们要热爱和*、维护和*、制止战争。

      5、学*了第5单元,我体会到了我们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6、学*了第6单元,我体会到了乡村的风光是如此的独特迷人、自然和谐啊!

      7、学*了第7单元,我体会到了无论学*、做事,都应该认准目标,执著追求。

    [阅读全文]...

2022-03-17 19:05:15
  • 五年级上册第三课桂花雨课文

  • 桂花,五年级,语文
  • 五年级上册第三课桂花雨课文

      桂花雨课文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上册第三颗桂花雨课文,欢迎阅读参考!

      五年级上册第三颗桂花雨课文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五年级上册第三颗桂花雨课文知识点

      一、生字组词

      懂dǒng(懂行、懂得、似懂非懂)

      兰lán(玉兰、兰花、义结金兰)

      箩luó(箩筐、稻箩、兜箩)

      婆pó(外婆、公婆、老太婆)

      糕gāo(蛋糕、糕点、年糕)

      饼bǐng(糕饼、大饼、画饼充饥)

      浸jìn(沉浸、浸泡、浸透)

      缠chán(缠绵、缠身、胡搅蛮缠)

      茶chá(茶叶、茶水、茶余饭后)

      捡jiǎn(捡柴、捡起、 捡破烂)

      二、多音字

      盛chéng (盛饭)shèng (盛开)

      担dān(担心)dàn(重担)

      挑tiāo(挑选)tiǎo(挑战)

      三、*义词

      故乡一家乡 盛开一开放 欣赏一观赏

      姿态一姿势 担心一担忧

      四、反义词

      盛开一凋谢 仔细一马虎 担心一放心

      完整一残缺 新鲜一陈旧

      五、理解词语

      指指点点: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

      姿态:姿势;样儿。

      缠着:缠绕、纠缠。

      迷人:使人陶醉;使人迷恋。

      台风:发生在太*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

      纷纷:(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文中指桂花往下落的样子。

      香飘十里:形容香气浓郁,传得很远,很香。

      六、词语搭配

      桂花(盛开) (指指点点)地告诉

      (布满)阴云 (使劲)地摇 (纷纷)落下来

      七、词语扩展

      AABB式词语:指指点点 支支吾吾 唠唠叨叨 沸沸扬扬 躲躲闪闪 絮絮叨叨 推推搡搡 忙忙碌碌 星星点点 明明白白 断断续续 端端正正

      八、句子解析

      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作者将桂花树的样子与梅树进行对比,突出桂花树没有梅树姿态优雅,再从“不开花” “开花”两个方面来说明桂花的*淡无奇,然后笔锋一转,点出“我”喜爱桂花的原因———香气迷人。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一个“浸”字写出了桂花的香气不是一缕,而是弥漫在空气中,人们好像就浸泡在桂花的香气里。“浸” 字将桂花香无处不在展示得淋漓尽致。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喜爱桂花的感情。

    [阅读全文]...

2022-01-04 07:24:24
  • 初一下册语文第7课课件

  • 初一,语文
  • 初一下册语文第7课课件

      课件实质是一种软件,是在一定的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下面是关于初一下册语文第7课课件的内容,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小说的要素。

      2、初步了解阅读小说从情节入手的方法。

      3、能分析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过程及原因;能分析塑造小弗郎士这个形象的意义。

      4、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能结合韩麦尔先生的语言、行动、外貌来分析其思想性格。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阅读,讲清小说的三要素;

      2. 教学方法:自由阅读法、品味体会法、研讨分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热爱租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学法与教法:

      1、文献法:指导学生预*时搜集作品写作背景、了解作家及历史。

      2、诵读法:通过默读、品读、理清思路、熟悉情节,并用简要语言复述出来。

      3、探究法:在边读边议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与变化,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理解人物的品质、个性特征及社会意义。

      4、创新法: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写作迁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完成积累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宋朝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言,这些体现出来的都是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不论古今中外,所有爱国志士的爱国深情都是一样的。同样,不论年龄的长幼,他们的爱国之情也是可以相通的。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体现的便是法国人民的深厚的对母语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

      二、第一个教学板块:检查预*

      1、检查词的音形义

      2、明确学*目标

      3、在预*中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呢?

      4、作者简介: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小说家,生于没落的丝绸商人家庭,15岁时由于家庭破产,被迫辍学谋生,一生创作了13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一个剧本,以短篇小说集《磨坊书札》,长篇小说《小东西》赢得声誉。普法战争时入伍,参加自卫战争,丰富了创作题材,写出著名短篇小说集《月癯故事集》,其中一组爱国故事,显示了作家的高尚追求。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最后一课》是作者于1873年写的。此时普法战争刚刚结束两年。

      5、介绍时代背景: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

      6、小说

      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三要素

      人物(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

      环境(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三、第二个教学板块:听读-------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1、本文是什么文体小说。本文的主人公是谁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题反映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我是谁?是不是都德?为什么?

      我是小弗朗士。不是都德,因为这是小说,人物是虚构的。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能给读者亲切和真实的感受。

      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作者写了小弗郎士的逃学、上学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学校。没有这样一个人物,这些场面就很难组织为一篇有机的作品。

      其次,小弗郎士还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阿尔萨斯被割让给普鲁士,阿尔萨斯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还将失去自己朝夕使用的母语。这样惨痛的情感该如何表达?作者选择了小弗郎士这样一个*时不爱学法语的调皮男孩,用他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的感受。这种写法有着极其强烈的对比效果,产生出强烈的震撼心灵的作用。

      3、从情节人手,分析人物形象及思想情感(依据参考书)

      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

      明确: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上课、散学的顺序来安排情节。共分为四个大部分。

    [阅读全文]...

2022-03-31 01:12:40
  •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课文

  • 七年级,写作
  •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课文

      七年级下册需要学*的古诗词有哪些呢?下面是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课文原文,请大家欣赏。

      1、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归园田居(其一)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木兰诗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阅读全文]...

2022-01-18 17:06:05
  • 三味书屋课文原文

  • 三味书屋课文原文

      《三味书屋》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书塾,鲁迅小时候在那里读过书,现在是绍兴鲁迅纪念馆的一部分。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着一棵古松,树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照从前的样子,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上。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字。有时还画画,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

      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这个“早”字有一段来历∶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教书认真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

      《三味书屋》教案

      一、教学要求:

      1、了解鲁迅童年的学*生活,学*鲁迅从小立志、刻苦学*的精神。

      2、学*本课生字词,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按方位顺序叙述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读懂自然段,练*用给自然段分层的方法理解自然段的内容。

      2、学*按方位顺序叙述事物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幻灯录音鹏博士软件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二次备课

      1、鹏博士软件出示生字,指读。

      2、听课文录音。

      3、自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学*第一自然段

      1、指读。

      2、填空:三味书屋过去是——现在是——

      3、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三、学*第二自然段

      1、自读,思考;一共有几句话?

      每句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引导学生理解:

      (1)每句的意思。

      (2)本段的意思

      (3)叙述的顺序

      正中墙上

      三味书屋里的摆设 画前面

      (方位顺序)  学生书桌及鲁迅的书桌

      3、鹏博士软件,观察书屋摆设,理解方位。

      4、指读。

      5、练*按方位顺序说说教室得人心陈设。

      四、作业:读熟课文;思考课后题。

      第二课时

      一、复*:

      1、指读课文。

      2、说说三味书屋的样子。

      二、学*第三自然段

      1、指读。

      2、自读,思考,讨论

      (1)一共几句话,每句写什么?

      (2)可以分成几层,每层说的是什么?

    [阅读全文]...

2022-01-06 01:12:35
  •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2课

  • 四年级,语文
  •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2课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2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2课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

      《雅鲁藏布大峡谷》

      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一个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几千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雅鲁藏布江河床的*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它的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形成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条长504千米的巨大峡谷。峡谷*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他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

      雅鲁藏布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在同一坡面上,从高到低形成了九个垂直自然带。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在这里,可以见到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分布的动植物。许多珍贵的林木和花卉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各种野生动物攀援穿梭其间,真无愧于“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可以预料,在本世纪,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将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一个热点。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字(包含两个多音字"藏")

      2.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与想象、资料相结合,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

      3.朗读课文,给课文分段,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异在哪些地方,产生热爱雅鲁藏布大峡谷并为之骄傲自豪及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异在哪些地方,产生热爱雅鲁藏布大峡谷并为之骄傲自豪及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异在哪些地方,产生热爱雅鲁藏布大峡谷并为之骄傲自豪及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的情感。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介绍文体

      1.创设情境导入

      你知道吗?在我们国家有许多的世界之最,谁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再来认识我国的一个世界之最--雅鲁藏布大峡谷。齐读课题

      课前大家都搜集了资料,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课件出示:

      (**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麋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堪称世界之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风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课前预*,特别是搜集资料的能力,以便丰富学生的知识,养成好的学**惯。

      2.回忆文体:说明文

      说明文,主要是通过朴实、准确的语言来介绍科学知识,运用一系列的说明方法,说明某种事物的某种特点,让人信服。

      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等。

      【设计意图】回忆说明文的特点,利于学生接下来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学。

      3.介绍作者:

      杨逸畴,江苏人,水资源专家,地理地貌学家,科学探险家。主要作品有《海港寻踪》、《峡谷瀚海不了情》等等。

      (二)诊断预*,排除障碍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青藏 珠穆朗玛峰 咫尺 马蹄 秘鲁 科尔卡大峡谷

      涓涓细流 滔滔江水 山脉 人迹罕至 美誉

      纠正字音:多音字“藏”

      藏(zàng) ( ) ( )

      (cáng) ( ) ( )

      2.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检测,了解学生的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字词教学,排除学*障碍,为学生深刻的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学*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给课文划分部分。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相关内容可以用笔画一画。

      2.讨论交流

      课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的,所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

      第二部分:(2-4)介绍奇异的大峡谷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河流峡谷。

      第三部分:(5)大峡谷的发现终将引起人民的注意。

    [阅读全文]...

2022-02-11 14:10:31
  • 木兰诗说课课件

  • 木兰诗说课课件

      教学目标

      1.学*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生活的向往。

      2.学*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

      (2)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预*指导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胡骑戎机朔气金柝红妆著我旧时裳傍地走阿姊

      2.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这位花木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成为中国妇女学*的榜样。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北朝民歌《木兰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三、朗读指导

      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2.老师范读,做到标准正确

      3.优生范读

      4.自读体会

      5.抽查朗读

      四、疏通大意。

      1.学生自己疏通字词含义,有不明白的问老师,准备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

      2.抽查三个学生复述

      3.老师评价纠正

      注: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五、几个问题(讨论解决)

      1.提问;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已木兰为什么要停机叹息,她想到什么?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性格?

      (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表现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的性格。)

      2.提问: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会见亲人;略写十年战斗生涯和出征前的准备。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安排详略,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

      3.提问: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4.提问: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劳动生活的向往。)

      六、小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七、作业

      A.1.课后练*一至四题。2.预*《卖油翁》翻译在作业本上

      B.默写

      [说课精要]

      本文主要在熟读基本成诵的基础上理解写作方法和思想内容.

    [阅读全文]...

2021-12-30 05:00:44
第九课的课文古诗三首 - 句子
第九课的课文古诗三首 - 语录
第九课的课文古诗三首 - 说说
第九课的课文古诗三首 - 名言
第九课的课文古诗三首 - 诗词
第九课的课文古诗三首 - 祝福
第九课的课文古诗三首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