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多种手法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多种手法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多种手法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多种手法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
想要更好地认识、体会古诗词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就必须延伸到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意象等知识,一起来看看古诗词中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吧。
比喻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染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哀愁。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蟾宫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如:“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点化
点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
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点化了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人安所妍”诗句的意境。
双关
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
例如:韦庄的《忆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互文
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拓展:
比喻
1. 《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用“烟火色”喻像烟火一样的脸色。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借梨花喻雪。
3. 《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秋霜”喻白发。
4. 《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借“金”喻月光;“静影沉璧”借“璧”喻水中的月影。
借代
(一)全体代部分
1.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借“武陵人”代武陵某一个人。
2. 《曹刿论战》:“肉食者”借“肉食者”代大官。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借“故人”代孟浩然。
(二)部分代整体
1.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借“鸡黍”代饭菜。
蛇肉的多种做法
蛇肉,在华南地区很受消费者欢迎,很多人爱吃蛇肉,他们认为蛇肉有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功效,那么蛇肉怎么做呢?下面为大家介绍蛇肉的多种做法。
一、桃汁蛇肉的做法
材料:蛇段500克、桃子罐头、胡萝卜丁、芹菜末。干白葡萄酒200克、陈皮25克、黄油5克、高汤、精盐、生姜片、洋葱片、玉米淀粉各适量。
做法:
1、桃子罐头取出沥水,切成片。蛇段切成块,去净骨刺。锅置火上,加入清水、蛇块、陈皮、生姜片、精盐,烧煮至蛇块熟透,捞出沥水。
2、净锅置火上,加入高汤、葱头丁、胡萝卜丁、芹菜末、精盐,烧沸后下入蛇肉块、干白葡萄酒,再烧沸后捞出蛇肉块,冷却后装入盘中。
3、净锅置火上,桃子罐头汁加入玉米淀粉拌匀,连同桃片倒入锅中烧沸,再改小火翻炒,成浆后加入精盐、黄油,烧至微沸时出锅,浇在盘中蛇肉块上即成。
二、蛇羹的做法
材料:过树榕蛇、饭铲头蛇、金脚带蛇各1条、水发香菇、黑木耳各20g、熟火腿丝、25g、陈皮1块、芫荽3g、调料适量。
做法:
1、蛇宰杀,剥皮,剖腹后切段,加黄酒,葱,姜,盐,陈皮丝上笼蒸熟,剔出蛇肉,撕成丝;
2、猪油烧热,爆香葱,姜末,下香菇,木耳丝,烹上黄酒,翻炒,加蛇丝爆炒起锅备用。再加油爆香葱,姜片,加水煮沸,蛇骨用纱布包好放人,文火焖煮2小时后,弃纱布包,人备用料再焖煮20-30分钟,调入精盐,勾薄芡,淋上猪油撒上火腿丝与芫荽末,胡椒粉,味精,佐餐食。
三、黄豆炖蛇汤的做法
材料:草蛇1条(约重750克)、干黄豆50克、植物油20克、精盐3克、味精2克、鸡精粉1克、白糖1克、白酒5克、胡椒粉1克、葱5克、姜10克。
做法:
1、蛇宰杀后去皮、内脏,剁成3厘米长的段,氽水后待用;黄豆洗净,用温水泡至五成发;姜切片,葱切花。
2、锅置旺火上,放入底油,下姜片煸香后加入蛇段,烹入白酒除去腥味,加入清水和黄豆,旺火烧开后撇去浮沫,加入精盐、味精、白糖、鸡精粉,小火炖上1小时至蛇肉软烂,撒上胡椒粉、葱花即可。
蛇肉的营养价值
蛇肉,包含了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有增强脑细胞活力的谷氨酸,等营养成分,是脑力劳动者的良好食物。
在广东,很多人觉得蛇有强壮神经、延年益寿之功效。医学上认为,蛇肉其蛋白质中含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胆固醇含量很低,对防治血管硬化有一定的作用,同时有滋肤养颜、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功能。
蛇肉中所含有的钙、镁等元素,是以蛋白质融合形式存在的,它有于人体吸收利用。
蛇肉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炎症或结核是十分必要的。
蛇肉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脂肪中含有亚油酸等成分,而胆固醇含量则低于猪肝、鸡蛋等,对防治血管硬化等有一定作用。
蛇肉的食用宜忌
蛇肉,具有补气血,强筋骨、通经络、祛风除疾;美容养颜,滋养肌肤的功效。在临床上多适宜于风湿痹症,肢体麻木,过敏性皮肤病,脊柱炎、骨结核、关节结核、淋巴结核及末稍神经麻痹者食用。
蛇肉的食用禁忌
1、蛇肉一定要熟透才可以安全食用。
2、蛇,其肉、皮、胆、肝、肠、血等均可食用。
3、生饮蛇血、生吞蛇胆是非常不卫生,肯定有一定的危险性,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和寄生虫病。
4、适用的烹调法亦多。烹饪时,如用炒法,须注意用热锅冷油,否则蛇肉易致散碎。
5、蛇调味宜清鲜,加工过程中,蛇肉不可浸水,否则得不到细嫩的效果。
6、蛇肉鲜美,对一切人均无禁忌之必要,但夏季应忌食温性蛇肉,否则收不到解热的效果。
孕妇可以吃蛇肉吗
蛇肉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有增强脑细胞活力的谷氨酸,还有能够解除人体疲劳的天门冬氨酸等营养成分,是脑力劳动者的良好食物。蛇有强壮神经、延年益寿之功效。其蛋白质中含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胆固醇含量很低,对防治血管硬化有一定的作用,同时有滋肤养颜、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功能。
食用蛇肉虽然能帮助孕妇补充营养,滋润肌肤,增强抵抗力,但很多的蛇都是野生,体内可能会含有多种寄生虫,食品卫生得不到最基本的保障,如果孕妇如果食用了带有寄生虫的蛇肉,可能会导致流产。因此在这里建议孕妇要慎吃。
那么宝宝能吃蛇肉吗,答案是否定的,蛇肉中的寄生虫即使在高温下也是很难被杀死,宝宝年龄小,抵抗力差,身体各部分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如果食用了带有寄生虫的蛇肉,很容易会遭受感染,严重时还会危及宝宝的生命,再此也建议妈妈们不要给宝宝吃蛇肉。
蛇肉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蛇肉营养丰富,可帮助增强脑细胞活力,还可帮助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好处多多。但是在吃蛇肉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自身体质是否适宜,还要考虑到蛇肉不能和什么一起吃。那么蛇肉不能和什么一起吃呢?我们一起来看!
1、萝卜。孕妇如吃蛇肉,不宜与萝卜搭配,会威胁胎儿健康。
2、猪肉、牛肉、辣椒。蛇肉与猪肉、牛肉、辣椒一起食用,会对生殖能力有影响。
3、大蒜。蛇肉与大蒜一同食用,会刺激胃黏膜,于胃部有损。
4、绿豆。蛇肉同绿豆一起食用,会导致食物中毒。
5、不能与菱、杏仁、商陆、蜂蜜、酱油、醋同食。
6、不宜同时食用土豆、洋葱、青葱、橘子。
7、不宜与鲤鱼、黄鳝同时食用。
8、吃完蛇肉后不宜饮茶或者是饮酒,尤其是烈性酒,更是不宜。
1、简易蛇羹
取剥皮、去内脏的蛇肉约500克,拧成数段(不要用刀切,以防止切断的骨头留着蛇肉中,而为剔骨带来的麻烦),加猪骨、鸡骨,加水1500--2000毫升同煮,约半小时,取出连骨的蛇肉,将骨折去。拆出净蛇肉,用手捏至,当证明其中五残骨时,放在一边备用。然后将蛇骨用纱布包好,再放汤内核猪骨,鸡骨同煮。约历3小时,汤浓缩过滤去骨渣。将上述蛇肉放入汤内,加入盐、味精、猪油、白糖等调味品。还可以放入鸡**、鸭**、木耳丝、冬菇丝等。若要使羹滑些,可取生粉用冷水调成薄浆装均匀的倒入羹中。羹在烹调过程中,要加生姜丝、陈皮丝,有利于去腥味和增味。
2、红烧蛇肉
通常均用个大的无毒蛇,如乌梢蛇、滑鼠蛇、灰鼠蛇、黑眉颈蛇等,用1条或2条,取得其剔骨的净肉,切成寸断备用。然后在锅中放入荤油或素油,待热冒油气时,将上述蛇肉寸断放入锅中进行翻炒。当肉段边翘卷时,加入黄酒烹饪。接着加盐、酱油、葱、胡椒粉等调味品,若有笋片、茭白片等则同时倒入。爆炒一会后,加入两大碗肉汤或清水,用文火烧至肉酥为止,即可食用。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广告语
广告语,又称广告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告,顾名思义就是广而告之。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广告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比喻:
彩蝶纷飞,多姿多彩。(手帕广告)
我的第一张名片。(潇翔西服)
长虹——*人心中的彩虹。(电器广告)
2、对偶:
使头发根根柔软,令肌肤寸寸嫩滑。(白丽香皂)
召唤东方男性阳刚之气,尽显*男士不凡气派。(杉杉西服)
笑意写在脸上,满意装在心里。(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场)
3、引用: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杜康酒)
衣带渐宽终不悔,常忆宁红减肥茶。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北旅脚下。(北京旅行社广告)
趁早下“斑”,请勿“豆”留。(化妆品广告)
4、反复:
熬呀熬呀,熬瓣酱,好东西都在酱里藏,熬呀熬呀,熬瓣酱,熬出读书好儿郎。
字幕——阿香婆熬出来的好酱。(阿香婆瓣酱)
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燕舞牌录音机)
5、对比: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将军冰箱)
6、夸张:
今后不必再用牙齿了。(美国啤酒)
眼睛一眨,东海岸变成西海岸。(航空公司)
7、讳饰:
晚一分钟回家比永远不回家要好得多。(交通广告)
8、双关:
华讯寻呼,勿失良机。
不打不相识。(打字机广告)
饲宝920,催猪不吹牛。
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实不相瞒,天仙牌的名气是吹出来的。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电脑)
美满生活从中意开始。(中意冰箱)
9、排比:
天天呼吸,空气不可污染;日日饮用,水源不可污染;餐餐进食,蔬菜不可污染。(公益广告)
山之青,水至清;源之静,水至净;雾之轻,水至淳。(干鸟湖纯净水)
春季给您带来沉醉,夏季给您带来欣慰,秋季给您带来甜美,冬季给您带来回味。(新飞冰箱)
像呼吸一样真实,真实是惟一记住的话,真实是一张自由的脸、真空是沉淀后的'完美。(诗芙浓化妆品)
带着春天的问候,带着柔柔的温情,带着吉祥的愿望,我们来到您的家。(美菱冰箱)
艳艳浓水绿,鲜鲜玻璃绿,娇娇鹦毛绿,嫩嫩青葱绿,浓浓菠菜绿,条条丝瓜绿,明明阳俏绿,点点梅花绿,亮亮松柏绿,淡淡湖水绿,静静荫花绿,闪闪祖母绿。(金饰店)
10、拟人:
与狼共舞,尽显英雄本色。(七匹狼)
我们排行老二,自当全力以赴。(艾维思出租车公司)
你的镜子将不再嘲笑你。(衬衫广告)
愿我的翅膀似你的秀发那样飘逸。(海鸥发膏)
一握汇丰手,永远是朋友。(汇丰公司)
显然刚被飞利浦吻了一下。(剃须刀)
11、综合运用多种修辞: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锁厂)(夸张、引用)
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服。(酒)(夸张、对偶、拟人)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这句诗是比喻胡地的雪有如春天到来后遍地的梨花一样白,诗人用梨花来衬托出胡地的.边塞风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 《春思》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作者描写了人隔两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互相相思之意。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仇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仇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仇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中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1、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无名氏《西洲曲》)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3、君当作磬石,妾当作蒲苇。(无名氏《孔雀东南飞》)
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8、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苏轼的《中秋月》
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出自李贺的《马诗》
10、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出自萨都刺的《上进即事五首》之三
11、东门沽酒饮我曹,心情万事如鸿毛。出自李颀的《送陈章甫》
12、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出自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3、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出自李煜的《望江南》
14、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出自苏轼的《永遇乐》
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
粤语“煲”字的多种用法
导语:粤语的“煲”不仅仅有普通话的含义,还有其他的含义。下面小编讲解粤语“煲”,欢迎参考!
粤语“煲”字的多种用法
“煲”是广州方言,但是已进入民族共同语行列。《新华字典》释义为:①壁较陡直的锅。②用煲煮或熬。
普通话的“锅”,广州话按其形状有两种叫法:炒锅叫“镬”,深壁锅叫“煲”。镬一般圆底、无壁,或*底浅壁.用铁、铜或铝等金属制成,多作煎、炒、炸食物用。煮集体吃的饭的大锅也叫“镬”(所煮的饭普通话叫“大锅饭”,广州话叫“大镬饭”).因为它也是圆底无壁的。煲则*底,有壁,壁深而陡,有陶质的(叫“沙煲”)也有金属做的,多用来煮饭煮水或熬汤、粥、药汁等。
用煲煮或熬这活动就叫“煲”。除了煲饭、煲粥、煲汤、煲水、煲药等外,还有个词叫“煲茶”。“煲茶”有两个意思.一是煮开水,二是煮中药。
煮开水又叫“煲水”。“煲水”包括煮热水,不一定煮开。从煲水引出一个词叫“煲水新闻”。“煲水新闻”指没有什么内容或内窖不可靠的'新闻,或指纯粹炒作、蓄意虚构的“新闻”。
广州人喝粥,喜欢把粥煮得很烂,需要较长的时间。因而在电话里闲聊、占用电话时间很长叫“煲电话粥”(也筒作“煲粥”)。长时间不停地吸烟叫“煲烟”。
“煲冇(无)米粥”,比喻做不可能有成果的事情,例如:呢个项目我睇系煲冇米粥嘅,你要投资谂真啲至好【这个项目我看不会有什么成果,你投资要考虑清楚才好】。又有“煲燶粥”的说法,意为把粥煮煳了,用以比喻作出了努力但未达目的。
饭馆里用沙锅熬菜肴,连沙锅带菜肴一起上桌的也叫“煲”,例如:茄子煲,滑鸡煲,狗肉煲。
“煲”还有两个与煮无关的方言义。
一是痛打,例如:“煲腍佢”【揍扁他】(“煲腍”的原义为煮烂)。
二是暗害,算计,例如:“慢慢煲佢”【慢慢整他】。
广州话的“煲老藕”可不是一道菜肴或汤,这是指找老人谈恋爱,或者说老俩口相亲相爱。
至于“煲冬瓜”那更是另一回事。你肯定想不到它是谑称“普通话”或者“说普通话”。因为广州话里“普通话”与“煲冬瓜”读音*似,借其音来开个玩笑。
扩展:
粤语日常用语
1、(普)很荣幸认识您。侯温很。(粤)识得你我好荣幸。(谐)识哒内鹅
2、(普)你一向过得可好?楼果哒给侯嘛?(粤)你一路过得几好嘛?(谐)内呀
3、(普)李小姐,您的父亲身体还好吗?体仲几好嘛?(谐)雷休姐,内爸爸给森台纵给侯嘛?(粤)李小姐,你爸爸嘅身
4、(普)请代我向您全家问好。唔乖堆鹅闷内裙嘎侯。(粤)唔该代我问你全家好。(谐)
5、(普)这些天天气变化很快,请多保重身体。日变,你要小心保重身体。(粤)呢几日天气成(谐)尼给雅听黑森雅冰,内摇休森步总森台。
6、(普)*来还顺利吗?工作很辛苦吧?(粤)呢段时间过得顺唔顺吖?做嘢好辛苦嘞?(谐)呢端思干国哒孙唔孙啊?走野侯森服嘞?
7、(普)多谢!(粤)多谢!(谐)多借!
8、(普)真是太谢谢你了!(粤)真系唔该晒你啦!(谐)怎海唔乖晒内喇!
9、(普)叔叔,谢谢您送的礼物,我很喜欢。(粤)叔叔,唔该你送俾我嘅礼物,我好中意。(谐)速速,唔乖内送北鹅给来木,鹅侯宗亿。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这句诗是比喻胡地的雪有如春天到来后遍地的梨花一样白,诗人用梨花来衬托出胡地的边塞风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 《春思》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作者描写了人隔两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互相相思之意。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仇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仇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仇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中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8.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9.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10.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11.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1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1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
(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7、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青雀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结句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9、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如: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10、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1、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始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
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12、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过效劳的忠贞之情。
13、虚实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如: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地白如霜、栖鸦可见,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光皎洁”。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14、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
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5、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春晓的诗意多种解析
【春晓】
年代:唐 作者: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意1】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一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诗意2】
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的。这首诗看似*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易,内蕴深厚。
【诗意3】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名篇,寥寥二十个字,好象蕴含一着挖掘不尽的艺术宝藏。看似*淡无奇,而诗味醇厚,耐人咀嚼。诗人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段,让春鸟、春风、春雨、春花,通过人们的听觉和想象,透露出无边的春意,无限的春一情,把读者引向广阔的大自然,一同领略大自然的真趣,欣赏大自然的神妙。后来不少的诗人,从这里得到启迪,创作了许多闪耀着艺术光辉的好诗。晚唐诗人韩渥《懒起》的'“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显然是从这里获得优美的意境的。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也应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
【诗意4】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
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一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一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一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一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易浅*,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一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木兰诗里的5种修辞手法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木兰诗里的5种修辞手法,希望能帮到你。
《木兰诗》原文:
作者:佚名【南北朝】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互文 :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东市买骏马,西市……(四句)
二、复沓 :
“问女”二句、“女亦”二句、“旦辞”八句
三、顶真 :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
四、排比 :
"爷娘闻女来"六句 "东市买骏马"八句 比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设问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五、对偶 :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旦辞"四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比喻。通过具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可以使事物更生动、形象和具体。“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里以双兔为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既幽默风趣,又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从而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妥贴活泼,且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夸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通过对战斗生活的夸张,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是对数量、程度的夸张,这些夸张手法的运用,既成功地烘托了木兰的英雄形象,又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加官进爵。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思想,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在文章结构上,也为后文木兰不图功名利禄坚决辞官还乡作了铺垫。
对比。“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通过对比渲染,更集中、更加鲜明的突出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
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对偶,描写边塞夜景,通过艰苦环境的烘托,表现出木兰木兰守卫边塞的艰辛。“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对偶句的大量使用,使得这些句子整齐对称,节奏感强,有力的突出、表现了木兰的人物形象。
排比。“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里运用排比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里排比的运用,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渲染了木兰归来的喜悦,强调回家的兴奋。“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写出她的聪明灵慧。
反复。“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都是复沓,起到反复咏叹的效果,这样突出了思想,强调了感情,分清了层次,加强了节奏感,更能表达强烈的情感,同时,反复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互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这是互文与排比的套用。“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既是互文,同时也是与对偶的互相渗透,写出了战争的激烈,伤亡的惨重,表现了木兰和壮士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英勇善战,胜利归来。这样上下句的意义互相渗透说明兼顾合指,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使文章表达的思想更加深刻。
顶针。“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写出了情况之紧迫,“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表现了木兰胜利回朝的荣耀。顶针的运用使得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
正是因为《木兰诗》巧妙恰当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从而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人物形象突出,却未见雕琢斧凿之痕,未失古朴刚健、本色自然的特色。
有多种手法的古诗
含有多种手法的古诗
运用多种角度手法的古诗
一首古诗中有多种手法的运用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古诗文
古诗的手法有哪种
多种意思的古诗
有多种理解的古诗
古诗中的赋这种手法
有多种情感的古诗
有许多种类的古诗
写作手法多的古诗
学*古诗的三种手法
古诗的手法有哪几种
古诗的三种表示手法
包含多种古诗的书
运用多种修辞的古诗
读古诗的多种形式
带多种颜色的古诗
手法用得最多的古诗
艺术手法很多的古诗
两种修辞手法的古诗
古诗中的34种艺术手法
含有多种色彩的古诗
含有多种物品的古诗
有多种思想感情的古诗
各种古诗的表现手法
调动多种感官的古诗
写妈妈的爱古诗有多种
古诗中的14种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