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多种手法的古诗

关于含有多种手法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含有多种手法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含有多种手法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含有多种手法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94) 语录(15) 说说(25) 名言(1) 诗词(205) 祝福(2) 心语(137)

  • 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

  • 古诗文
  • 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

      想要更好地认识、体会古诗词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就必须延伸到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意象等知识,一起来看看古诗词中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吧。

      比喻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染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哀愁。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蟾宫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如:“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点化

      点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

      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点化了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人安所妍”诗句的意境。

      双关

      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

      例如:韦庄的《忆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互文

      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拓展:

      比喻

      1. 《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用“烟火色”喻像烟火一样的脸色。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借梨花喻雪。

      3. 《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秋霜”喻白发。

      4. 《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借“金”喻月光;“静影沉璧”借“璧”喻水中的月影。

      借代

      (一)全体代部分

      1.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借“武陵人”代武陵某一个人。

      2. 《曹刿论战》:“肉食者”借“肉食者”代大官。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借“故人”代孟浩然。

      (二)部分代整体

      1.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借“鸡黍”代饭菜。

    [阅读全文]...

2022-07-30 15:18:36
  • 蛇肉的多种做法

  • 美食
  • 蛇肉的多种做法

      蛇肉,在华南地区很受消费者欢迎,很多人爱吃蛇肉,他们认为蛇肉有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功效,那么蛇肉怎么做呢?下面为大家介绍蛇肉的多种做法。

      一、桃汁蛇肉的做法

      材料:蛇段500克、桃子罐头、胡萝卜丁、芹菜末。干白葡萄酒200克、陈皮25克、黄油5克、高汤、精盐、生姜片、洋葱片、玉米淀粉各适量。

      做法:

      1、桃子罐头取出沥水,切成片。蛇段切成块,去净骨刺。锅置火上,加入清水、蛇块、陈皮、生姜片、精盐,烧煮至蛇块熟透,捞出沥水。

      2、净锅置火上,加入高汤、葱头丁、胡萝卜丁、芹菜末、精盐,烧沸后下入蛇肉块、干白葡萄酒,再烧沸后捞出蛇肉块,冷却后装入盘中。

      3、净锅置火上,桃子罐头汁加入玉米淀粉拌匀,连同桃片倒入锅中烧沸,再改小火翻炒,成浆后加入精盐、黄油,烧至微沸时出锅,浇在盘中蛇肉块上即成。

      二、蛇羹的做法

      材料:过树榕蛇、饭铲头蛇、金脚带蛇各1条、水发香菇、黑木耳各20g、熟火腿丝、25g、陈皮1块、芫荽3g、调料适量。

      做法:

      1、蛇宰杀,剥皮,剖腹后切段,加黄酒,葱,姜,盐,陈皮丝上笼蒸熟,剔出蛇肉,撕成丝;

      2、猪油烧热,爆香葱,姜末,下香菇,木耳丝,烹上黄酒,翻炒,加蛇丝爆炒起锅备用。再加油爆香葱,姜片,加水煮沸,蛇骨用纱布包好放人,文火焖煮2小时后,弃纱布包,人备用料再焖煮20-30分钟,调入精盐,勾薄芡,淋上猪油撒上火腿丝与芫荽末,胡椒粉,味精,佐餐食。

      三、黄豆炖蛇汤的做法

      材料:草蛇1条(约重750克)、干黄豆50克、植物油20克、精盐3克、味精2克、鸡精粉1克、白糖1克、白酒5克、胡椒粉1克、葱5克、姜10克。

      做法:

      1、蛇宰杀后去皮、内脏,剁成3厘米长的段,氽水后待用;黄豆洗净,用温水泡至五成发;姜切片,葱切花。

      2、锅置旺火上,放入底油,下姜片煸香后加入蛇段,烹入白酒除去腥味,加入清水和黄豆,旺火烧开后撇去浮沫,加入精盐、味精、白糖、鸡精粉,小火炖上1小时至蛇肉软烂,撒上胡椒粉、葱花即可。

      蛇肉的营养价值

      蛇肉,包含了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有增强脑细胞活力的谷氨酸,等营养成分,是脑力劳动者的良好食物。

      在广东,很多人觉得蛇有强壮神经、延年益寿之功效。医学上认为,蛇肉其蛋白质中含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胆固醇含量很低,对防治血管硬化有一定的作用,同时有滋肤养颜、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功能。

      蛇肉中所含有的钙、镁等元素,是以蛋白质融合形式存在的,它有于人体吸收利用。

      蛇肉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炎症或结核是十分必要的。

      蛇肉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脂肪中含有亚油酸等成分,而胆固醇含量则低于猪肝、鸡蛋等,对防治血管硬化等有一定作用。

      蛇肉的食用宜忌

      蛇肉,具有补气血,强筋骨、通经络、祛风除疾;美容养颜,滋养肌肤的功效。在临床上多适宜于风湿痹症,肢体麻木,过敏性皮肤病,脊柱炎、骨结核、关节结核、淋巴结核及末稍神经麻痹者食用。

      蛇肉的食用禁忌

      1、蛇肉一定要熟透才可以安全食用。

      2、蛇,其肉、皮、胆、肝、肠、血等均可食用。

      3、生饮蛇血、生吞蛇胆是非常不卫生,肯定有一定的危险性,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和寄生虫病。

      4、适用的烹调法亦多。烹饪时,如用炒法,须注意用热锅冷油,否则蛇肉易致散碎。

      5、蛇调味宜清鲜,加工过程中,蛇肉不可浸水,否则得不到细嫩的效果。

      6、蛇肉鲜美,对一切人均无禁忌之必要,但夏季应忌食温性蛇肉,否则收不到解热的效果。

      孕妇可以吃蛇肉吗

      蛇肉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有增强脑细胞活力的谷氨酸,还有能够解除人体疲劳的天门冬氨酸等营养成分,是脑力劳动者的良好食物。蛇有强壮神经、延年益寿之功效。其蛋白质中含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胆固醇含量很低,对防治血管硬化有一定的作用,同时有滋肤养颜、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功能。

      食用蛇肉虽然能帮助孕妇补充营养,滋润肌肤,增强抵抗力,但很多的蛇都是野生,体内可能会含有多种寄生虫,食品卫生得不到最基本的保障,如果孕妇如果食用了带有寄生虫的蛇肉,可能会导致流产。因此在这里建议孕妇要慎吃。

      那么宝宝能吃蛇肉吗,答案是否定的,蛇肉中的寄生虫即使在高温下也是很难被杀死,宝宝年龄小,抵抗力差,身体各部分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如果食用了带有寄生虫的蛇肉,很容易会遭受感染,严重时还会危及宝宝的生命,再此也建议妈妈们不要给宝宝吃蛇肉。

      蛇肉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蛇肉营养丰富,可帮助增强脑细胞活力,还可帮助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好处多多。但是在吃蛇肉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自身体质是否适宜,还要考虑到蛇肉不能和什么一起吃。那么蛇肉不能和什么一起吃呢?我们一起来看!

      1、萝卜。孕妇如吃蛇肉,不宜与萝卜搭配,会威胁胎儿健康。

      2、猪肉、牛肉、辣椒。蛇肉与猪肉、牛肉、辣椒一起食用,会对生殖能力有影响。

      3、大蒜。蛇肉与大蒜一同食用,会刺激胃黏膜,于胃部有损。

      4、绿豆。蛇肉同绿豆一起食用,会导致食物中毒。

      5、不能与菱、杏仁、商陆、蜂蜜、酱油、醋同食。

      6、不宜同时食用土豆、洋葱、青葱、橘子。

      7、不宜与鲤鱼、黄鳝同时食用。

      8、吃完蛇肉后不宜饮茶或者是饮酒,尤其是烈性酒,更是不宜。

      1、简易蛇羹

      取剥皮、去内脏的蛇肉约500克,拧成数段(不要用刀切,以防止切断的骨头留着蛇肉中,而为剔骨带来的麻烦),加猪骨、鸡骨,加水1500--2000毫升同煮,约半小时,取出连骨的蛇肉,将骨折去。拆出净蛇肉,用手捏至,当证明其中五残骨时,放在一边备用。然后将蛇骨用纱布包好,再放汤内核猪骨,鸡骨同煮。约历3小时,汤浓缩过滤去骨渣。将上述蛇肉放入汤内,加入盐、味精、猪油、白糖等调味品。还可以放入鸡**、鸭**、木耳丝、冬菇丝等。若要使羹滑些,可取生粉用冷水调成薄浆装均匀的倒入羹中。羹在烹调过程中,要加生姜丝、陈皮丝,有利于去腥味和增味。

      2、红烧蛇肉

      通常均用个大的无毒蛇,如乌梢蛇、滑鼠蛇、灰鼠蛇、黑眉颈蛇等,用1条或2条,取得其剔骨的净肉,切成寸断备用。然后在锅中放入荤油或素油,待热冒油气时,将上述蛇肉寸断放入锅中进行翻炒。当肉段边翘卷时,加入黄酒烹饪。接着加盐、酱油、葱、胡椒粉等调味品,若有笋片、茭白片等则同时倒入。爆炒一会后,加入两大碗肉汤或清水,用文火烧至肉酥为止,即可食用。

    [阅读全文]...

2022-02-20 22:44:01
  •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广告语

  • 广告语,广告词
  •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广告语

      广告语,又称广告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告,顾名思义就是广而告之。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广告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比喻:

      彩蝶纷飞,多姿多彩。(手帕广告)

      我的第一张名片。(潇翔西服)

      长虹——*人心中的彩虹。(电器广告)

      2、对偶:

      使头发根根柔软,令肌肤寸寸嫩滑。(白丽香皂)

      召唤东方男性阳刚之气,尽显*男士不凡气派。(杉杉西服)

      笑意写在脸上,满意装在心里。(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场)

      3、引用: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杜康酒)

      衣带渐宽终不悔,常忆宁红减肥茶。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北旅脚下。(北京旅行社广告)

      趁早下“斑”,请勿“豆”留。(化妆品广告)

      4、反复:

      熬呀熬呀,熬瓣酱,好东西都在酱里藏,熬呀熬呀,熬瓣酱,熬出读书好儿郎。

      字幕——阿香婆熬出来的好酱。(阿香婆瓣酱)

      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燕舞牌录音机)

      5、对比: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将军冰箱)

      6、夸张:

      今后不必再用牙齿了。(美国啤酒)

      眼睛一眨,东海岸变成西海岸。(航空公司)

      7、讳饰:

      晚一分钟回家比永远不回家要好得多。(交通广告)

      8、双关:

      华讯寻呼,勿失良机。

      不打不相识。(打字机广告)

      饲宝920,催猪不吹牛。

      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实不相瞒,天仙牌的名气是吹出来的。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电脑)

      美满生活从中意开始。(中意冰箱)

      9、排比:

      天天呼吸,空气不可污染;日日饮用,水源不可污染;餐餐进食,蔬菜不可污染。(公益广告)

      山之青,水至清;源之静,水至净;雾之轻,水至淳。(干鸟湖纯净水)

      春季给您带来沉醉,夏季给您带来欣慰,秋季给您带来甜美,冬季给您带来回味。(新飞冰箱)

      像呼吸一样真实,真实是惟一记住的话,真实是一张自由的脸、真空是沉淀后的'完美。(诗芙浓化妆品)

      带着春天的问候,带着柔柔的温情,带着吉祥的愿望,我们来到您的家。(美菱冰箱)

      艳艳浓水绿,鲜鲜玻璃绿,娇娇鹦毛绿,嫩嫩青葱绿,浓浓菠菜绿,条条丝瓜绿,明明阳俏绿,点点梅花绿,亮亮松柏绿,淡淡湖水绿,静静荫花绿,闪闪祖母绿。(金饰店)

      10、拟人:

      与狼共舞,尽显英雄本色。(七匹狼)

      我们排行老二,自当全力以赴。(艾维思出租车公司)

      你的镜子将不再嘲笑你。(衬衫广告)

      愿我的翅膀似你的秀发那样飘逸。(海鸥发膏)

      一握汇丰手,永远是朋友。(汇丰公司)

      显然刚被飞利浦吻了一下。(剃须刀)

      11、综合运用多种修辞: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锁厂)(夸张、引用)

      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服。(酒)(夸张、对偶、拟人)

    [阅读全文]...

2022-04-19 00:54:11
  • 粤语“煲”字的多种用法

  • 粤语“煲”字的多种用法

      导语:粤语的“煲”不仅仅有普通话的含义,还有其他的含义。下面小编讲解粤语“煲”,欢迎参考!

      粤语“煲”字的多种用法

      “煲”是广州方言,但是已进入民族共同语行列。《新华字典》释义为:①壁较陡直的锅。②用煲煮或熬。

      普通话的“锅”,广州话按其形状有两种叫法:炒锅叫“镬”,深壁锅叫“煲”。镬一般圆底、无壁,或*底浅壁.用铁、铜或铝等金属制成,多作煎、炒、炸食物用。煮集体吃的饭的大锅也叫“镬”(所煮的饭普通话叫“大锅饭”,广州话叫“大镬饭”).因为它也是圆底无壁的。煲则*底,有壁,壁深而陡,有陶质的(叫“沙煲”)也有金属做的,多用来煮饭煮水或熬汤、粥、药汁等。

      用煲煮或熬这活动就叫“煲”。除了煲饭、煲粥、煲汤、煲水、煲药等外,还有个词叫“煲茶”。“煲茶”有两个意思.一是煮开水,二是煮中药。

      煮开水又叫“煲水”。“煲水”包括煮热水,不一定煮开。从煲水引出一个词叫“煲水新闻”。“煲水新闻”指没有什么内容或内窖不可靠的'新闻,或指纯粹炒作、蓄意虚构的“新闻”。

      广州人喝粥,喜欢把粥煮得很烂,需要较长的时间。因而在电话里闲聊、占用电话时间很长叫“煲电话粥”(也筒作“煲粥”)。长时间不停地吸烟叫“煲烟”。

      “煲冇(无)米粥”,比喻做不可能有成果的事情,例如:呢个项目我睇系煲冇米粥嘅,你要投资谂真啲至好【这个项目我看不会有什么成果,你投资要考虑清楚才好】。又有“煲燶粥”的说法,意为把粥煮煳了,用以比喻作出了努力但未达目的。

      饭馆里用沙锅熬菜肴,连沙锅带菜肴一起上桌的也叫“煲”,例如:茄子煲,滑鸡煲,狗肉煲。

      “煲”还有两个与煮无关的方言义。

      一是痛打,例如:“煲腍佢”【揍扁他】(“煲腍”的原义为煮烂)。

      二是暗害,算计,例如:“慢慢煲佢”【慢慢整他】。

      广州话的“煲老藕”可不是一道菜肴或汤,这是指找老人谈恋爱,或者说老俩口相亲相爱。

      至于“煲冬瓜”那更是另一回事。你肯定想不到它是谑称“普通话”或者“说普通话”。因为广州话里“普通话”与“煲冬瓜”读音*似,借其音来开个玩笑。

      扩展:

      粤语日常用语

      1、(普)很荣幸认识您。侯温很。(粤)识得你我好荣幸。(谐)识哒内鹅

      2、(普)你一向过得可好?楼果哒给侯嘛?(粤)你一路过得几好嘛?(谐)内呀

      3、(普)李小姐,您的父亲身体还好吗?体仲几好嘛?(谐)雷休姐,内爸爸给森台纵给侯嘛?(粤)李小姐,你爸爸嘅身

      4、(普)请代我向您全家问好。唔乖堆鹅闷内裙嘎侯。(粤)唔该代我问你全家好。(谐)

      5、(普)这些天天气变化很快,请多保重身体。日变,你要小心保重身体。(粤)呢几日天气成(谐)尼给雅听黑森雅冰,内摇休森步总森台。

      6、(普)*来还顺利吗?工作很辛苦吧?(粤)呢段时间过得顺唔顺吖?做嘢好辛苦嘞?(谐)呢端思干国哒孙唔孙啊?走野侯森服嘞?

      7、(普)多谢!(粤)多谢!(谐)多借!

      8、(普)真是太谢谢你了!(粤)真系唔该晒你啦!(谐)怎海唔乖晒内喇!

      9、(普)叔叔,谢谢您送的礼物,我很喜欢。(粤)叔叔,唔该你送俾我嘅礼物,我好中意。(谐)速速,唔乖内送北鹅给来木,鹅侯宗亿。

    [阅读全文]...

2022-01-23 03:19:13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这句诗是比喻胡地的雪有如春天到来后遍地的梨花一样白,诗人用梨花来衬托出胡地的边塞风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 《春思》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作者描写了人隔两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互相相思之意。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仇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仇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仇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中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8.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9.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10.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11.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1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1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阅读全文]...

2022-03-10 16:24:40
  • 打排球的多种基本方法

  • 方法,运动
  • 打排球的多种基本方法

      排球是如今很多人选择的球类运动之一,也是我们都比较熟悉的健身运动。但是可以发现很多人没有掌握一定的排球技术。那么排球的基本技术到底有什么呢?又有哪些排球接球技巧呢?带着问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排球技术包括了准备姿势和移动、传球、发球、扣球、上网等技巧,那么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学*排球基本的一些技术吧。

      一、准备姿势和移动技术的作用

      准备姿势和移动是排球基本技术之一,是完成发球、垫球、扣球和封网等各项击球技术的前提和基础。准备姿势的作用是为及时地移动和完成击球动作做好准备。移动的作用是为了及时接*球,调整人与球的位置关系,便于完成击球动作。

      1、准备姿势

      (1)半蹲准备姿势

      两脚左右开立稍比肩宽,一脚在前,两脚尖稍内收,两膝弯曲成半蹲。脚跟稍提起,身体重心稍前倾,两臂放松,自然弯曲,双手置于腹前。身体适当放松,两眼注视来球,两脚始终保持微动。

      (2)稍蹲准备姿势

      稍蹲的准备姿势比半蹲的准备姿势,身体重心更会稍向前移,两膝弯曲程度要小于半蹲时的准备姿势。动作的方法与半蹲的准备姿势基本是相同的。

      (3)低蹲准备姿势

      两脚左右、前后开立的距离比半蹲准备姿势更宽一些,两膝弯曲的程度更大一些,身体重心更低、更靠前,膝部的垂直线超过脚尖,两手臂置于胸腹之间。

      2、移动步法

      排球比赛中使用最多的是短距离移动。常用的移动步法有一下几种。

      (1)滑步

      当来球距离身体较*、弧线较高时,可采用滑步。其动作方法是向右滑步时,右脚先向右迈出一步,左脚迅速并上,落在右脚的左面。连续做并步即为滑步。

      向前滑步的同时,前脚先向前迈出去一步,然后后脚迅速的跟上落在前脚的后面,如此反复练*。滑步主要是用于完成传球、垫球、拦网等动作。

      (2)交叉步

      当来球距身体2米左右时,可采用交叉步移动。其动作方法是向右移动时,上体稍向右转,左脚从右脚前面向右迈出一步,右脚再迅速向右迈出一步落在左脚的右边,同时身体向来球方向转动,做好击球前的准备姿势。交叉步主要用于去完成防守、一传、拦网等。

      (3)跨步

      当来球较低且距身体较*时,可采用跨步。首先向移动方向跨出一大步,同时屈膝,上体前倾,身体重心移至跨出腿上。跨步可向前、向侧或向侧前方。

      二、掌握准备姿势和移动技术的练*方法

      1、在简单的条件下掌握准备姿势和移动技术

      (1)原地做模仿练*。

      (2)面对或侧对镜子做准备姿势,观察动作是否正确。

      (3)两人一组,一人做准备姿势,另一个纠正动作。

      (4)看手势做向前、向后、向左或向右的一步和两步移动。

      (5)看手势做连续移动。

      (6)两人一组,一人做向各个方向的移动,另一人跟随做相同方向的移动。

      2、结合场地掌握排球的准备姿势和移动技术

      (1)在进攻线和中线这间连续做向前和后退的移动。移动时手要触摸进攻线和中线。

      (2)在端线和进攻线之间连续做向前和后退的移动。移动时手要触摸端线和进攻线。

      (3)在场地内做向各个方向移动练*。

      3、结合球掌握准备姿势和移动技术

      (1)两人一组,一人把球向前、后、左、右为出,另一人移动后用双手把球接住。

      (2)两人一组,一人用两个球交替向各个方向为出,另一人移动后交替将球接住为回。

      (3)单人在场地内连续接各种球,要求丢球人喂球高低远*不同的球。

      (4)移动接地滚球练*。两人对角站立各拿一球,同时将球向前滚出,连续进行。

      (5)三对三比赛。在进攻线后用各种为接球方法,只许一次过网,不许球落地。落地为失1分。

      三、学*准备姿势和移动技术注意事项

      1、准备姿势要自然放松,便于及时起动和移动。

      2、准备姿势和移动相结合进行练*。

      3、移动步法要轻松自然,身体重心不能起伏,以免影响移动速度。

      4、以短距离的移动练*为主。

      四、接球技术在比赛中的作用

      接球是排球技术中最简单易学的一项基本技术。接球技术在比赛中主要用于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等。接发球和接扣球是组成进攻的基础,是比赛中争取多得分、少失分、由被动转为主动的重要技术。

      接球技术的.动作技巧

      1、正面接球

      (1)准备姿势

      正面对正来球方向,两脚开立宽于肩,一脚在前,两脚跟提起,前脚掌着地,两膝变曲微内收,重心稍前倾,双臂自然弯曲置于腹前。

      (2)手形、击球点和触球部位

    [阅读全文]...

2022-05-31 20:17:48
  • 西餐中沙拉的多种做法大全

  • 文明礼仪,礼仪
  • 西餐中沙拉的多种做法大全

      在西餐当中,沙拉一般是作为头盘的开胃凉菜呈现的,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那么,你知道西餐中沙拉的多种做法吗?下面是爱汇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西餐中沙拉的多种做法,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希腊沙拉做法

      食材

      主料:西红柿240g 黄瓜180g 红洋葱35g 黑橄榄70g 菲达干酪80g

      辅料:橄榄油适量 盐1g 白砂糖1g 红酒醋少许 黑胡椒粉少许 新鲜牛至10枝

      步骤

      1.备好做希腊沙拉最基本的材料:

      西红柿、黄瓜、红洋葱、黑橄榄、(油浸)菲达干酪、鲜嫩的牛至

      2.西红柿切方块加一点点糖约1克,中和西红柿的酸味,增加了西红柿的口感,就是提鲜的作用。

      3.黄瓜切方块倒入盆中。

      4.洋葱切圈,或细丝倒入盆中。

      5.放入黑橄榄和油浸菲达干酪(连同油和香料)。

      6.摘几枝鲜嫩的牛至,撒些盐和黑胡椒,浇少量的橄榄油和红酒醋(或柠檬汁),全部拌匀即可。

      苦菊水果沙拉做法

      食材

      主料:苦菊50g 圣女果30g 梨10g 橙子10g

      辅料:沙拉酱适量 薯片适量

      步骤

      1.苦菊和圣女果洗净,控干水。

      2.将苦菊撕开,铺在碗底。

      3.加入切块的梨和橙子。

      4.将圣女果切开放入。

      5.挤上沙拉酱。

      6.将薯片掰碎摆在最上面。

      7.吃时拌匀。

      牛油果米蕉沙拉做法

      食材

      主料:牛油果一颗 米蕉三条

      辅料:沙拉酱适量

      步骤

      1.牛油果对半开,米蕉剥皮

      2.外皮一剥就开

      3.切小块

      4.米蕉也切成自己喜欢的大小

      5.放在碗里加入沙拉酱拌匀即可。好吃又爽口。

      牛胸肉韭菜沙拉做法

      食材

      主料:牛胸肉400g 韭菜75g 洋葱100g

      辅料:清酒2勺 胡椒粉1/4勺 蒜末1.5勺 芥末1.5勺 酱油3.5勺 清水100ml 低聚糖2勺

      步骤

      1.牛胸肉与【清酒、蒜末、胡椒粉】拌匀。

      2.洋葱切细并冷水泡10分钟后沥干。

      韭菜切4cm左右长度。

      3.在容器中搅拌【清水、酱油、低聚糖、芥末】,制作调味汁。

      4.在*底锅中放入腌好的牛胸肉翻炒4分钟。

      5.炒熟的牛胸肉用吸油纸将去除多余的油。

      6.韭菜和【调味汁】拌匀,再放入炒熟的牛胸肉拌匀。

      托斯卡纳面包沙拉做法

      食材

      主料:面包1片

    [阅读全文]...

2022-06-18 17:23:32
  • 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 文学
  • 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运用白描手法写作的诗词“看似*常却奇崛”,“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诗人以真情挚意专注于其种事物,充分调用所把握的文字挥写诗章,白描手法就会大获成功。

      白描原是*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西洋画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饰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中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一、写景,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情感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支小令是元人散曲中的名篇,被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全曲仅有二十八个字,而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萧瑟凄凉的行旅图景,刻画了一个骑着瘦马在西风残照的古道上艰难跋涉的游子形象,表现了这位天涯游子悲秋怀想的愁苦情怀。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缘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也巧妙地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了江南早春的景象,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中,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二、写人,直逼人物的灵魂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染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拼死拼活地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又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乍看去,此诗的内容之*淡、语言之明白、字句之简单,几乎没什么奥妙可言,但它能以最少的文字取得很大的效果,显得十分耐读,这又绝不是偶然的。封建时代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形式便是地租。在唐末那样的乱世,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缺乏,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榨取。此诗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如果正面从收租事情落笔,所费笔墨必多而实际效果未必就好。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就在于抛开这种正面的描写,而只选取收租的题前之景,即农夫辛勤耕作而官家等待收租情况。“官家已修仓”一句点到为止,修仓干什么,农夫的.命运将怎样,一应留待读者去想。作者省却许多气力,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全诗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这正是白描手法在此诗中彰显的魅力。

      在古诗词中,白描手法常与工笔联合运用,艺术效果奇佳。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候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运用白描手法写作的诗词“看似*常却奇崛”,“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诗人以真情挚意专注于其种事物,充分调用所把握的文字挥写诗章,白描手法就会大获成功。

      拓展:夸张的手法在古诗中的运用

      夸张是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对某一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加以扩大或缩小的描写。它往往结合着想象,饱和着诗人的感情,着重从形象的描绘和意境的创造上,去突出事物的特征。

      夸张是使诗歌语言形象化,从而创造出惊人意境和阔大气势的重要途径;是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的有效方法;是使源于生活的诗歌,又高于生活,美于生活的艺术手段。成功的夸张,往往使诗句顿生光辉。

      李白的《横江词六首》(其六):“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首诗中的四句:“海鲸东蹙百川回(海鲸东向,百川倒流)”、“惊波一起三山动”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都是采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使其诗闪烁出艺术的光彩。王之涣为了强调关外的荒凉,在《凉州词》中也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了。

      这些夸张是诗人用来抒发真挚的感情的,诗句所表达的虽不是生活的真实,却是艺术的真实,所以能获得广大群众的接受和赞赏。

      善于在诗中运用夸张手法的还有:李益在《宫怨》中说:“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这样海水也就可以添进宫漏,水永远滴不完,夜长得无有止期;张说在《蜀道后期》中说:“秋风不相待,先到洛阳城。”这样秋风也就可以先到洛阳城,走到了自己的前面;李白在《劳劳亭》中说:“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也就可以使春风知道离别的痛苦,不遣柳条发青,来阻止离别。诗仙李白最善于在诗中运用夸张手法,他用得熟练、恰当、富于幻想,富有情趣。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必须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必须掌握分寸,不要使人感到太为过火。

      运用了夸张手法的诗句

      1.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2.最高的山: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3.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最大的酒量: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5.最长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最多的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7.最险要的地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最吓人的风: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9.最容易衰老的人: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0.最快的船:*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1.最能笑的人: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12.最有力气的人: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13.最难走的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4.最高的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5.最大的风浪: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16.最无奈的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17.最没有价值的诗: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18.最恐怖的鲸: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19.最深的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最荒凉的地方: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阅读全文]...

2022-06-26 09:15:03
  • 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古诗词常见的描写手法大全)

  • 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1)对比,对比可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好的事物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如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灵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以英雄美人的穷途末路和民生疾苦对比,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2)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上阕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阕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3)烘托,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4)衬托,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一种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

    (5)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6)白描与工笔,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7)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诗人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8)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9)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0)叠词,叠词是指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典型的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11)双关,为了使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如韦庄的《忆昔》中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12)想象,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13)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通篇用比喻就是象征,如于谦的《石灰吟》。

    [阅读全文]...

2022-01-03 05:03:17
  • 春晓的诗意多种解析

  • 诗意
  • 春晓的诗意多种解析

      【春晓】

      年代:唐 作者: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意1】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一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诗意2】

      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的。这首诗看似*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易,内蕴深厚。

      【诗意3】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名篇,寥寥二十个字,好象蕴含一着挖掘不尽的艺术宝藏。看似*淡无奇,而诗味醇厚,耐人咀嚼。诗人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段,让春鸟、春风、春雨、春花,通过人们的听觉和想象,透露出无边的春意,无限的春一情,把读者引向广阔的大自然,一同领略大自然的真趣,欣赏大自然的神妙。后来不少的诗人,从这里得到启迪,创作了许多闪耀着艺术光辉的好诗。晚唐诗人韩渥《懒起》的'“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显然是从这里获得优美的意境的。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也应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

      【诗意4】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

      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一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一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一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一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易浅*,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一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阅读全文]...

2022-05-31 00:44:04
含有多种手法的古诗 - 句子
含有多种手法的古诗 - 语录
含有多种手法的古诗 - 说说
含有多种手法的古诗 - 名言
含有多种手法的古诗 - 诗词
含有多种手法的古诗 - 祝福
含有多种手法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