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里的三千里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里的三千里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里的三千里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里的三千里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一寸光阴一寸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千古古诗词名句,希望大家喜欢。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1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3、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14、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老诗人留下三千诗词
曾任成都大学副校长的钟树梁前日晚因病去世,享年93岁
老人有时严肃,对已经退休的侄女还严格要求,不赞同保姆晚饭后看电视剧,总是敦促她们多读书;老人有时和善,生病住院时还与医生、护士讨论诗词,并尽力满足难缠的“粉丝”们的索书请求。
但这一切,自前晚开始都已成为永远的怀念。老人名叫钟树梁,曾任成都大学副校长的诗人学者,中国杜甫学会顾问,于前日晚11点半因病去世,享年93岁。
昨日下午,钟树梁的学生们将他在成都布后街附*并不宽敞的房间撑得满满当当,除了缅怀,更多是前行的动力。一名学生说,钟老的淡泊正如他一首诗中所写,“霜毫未秃犹能运,岂向江头觅钓竿”。如今虽然钟老已去,但“霜毫”还会有人继续“运”下去。钟树梁一生心系国家,用一腔热血写下了三千多首诗词。
侄女眼中的舅舅:严肃执拗反复推让将红苕饭让给母亲吃几次反复后,执拗的钟树梁生气了,用手把碗一推,索性不吃了。母亲作罢,只好端起那碗舀满红苕的饭。
钟老一生没有子女,侄女李隆琼从小跟他一起生活。对于钟老的“古怪”性格,李隆琼体会最深,也受益最深,言谈间不觉泪水湿了眼眶。
李隆琼眼里的舅舅钟树梁不苟言笑,且不善于表达。20世纪60年代初,因生活困难,当时能吃上一顿稀饭都很难得。李隆琼记得,有一次外婆(钟树梁的母亲)煮了一小锅红苕稀饭。钟树梁不动声响地把红苕舀到了母亲碗里,母亲见他还要工作,每日都很辛苦,便又舀回给他。钟树梁自然不愿意,又舀给母亲。如此几次反复后,执拗的钟树梁生气了,用手把碗一推,索性不吃了。母亲作罢,只好端起那碗舀满红苕的饭。
“写文章作诗词他精通得很,但却不会把这些情感上的东西表达出来。”李隆琼说,舅舅*时严肃认真,“说什么就是什么,他对待人和事就是这样的态度”。
钟树梁的严肃和认真有时还体现得过于“苛刻”。身为中学化学老师的李隆琼退休后,周末喜欢跟老同事们打牌聚一聚,“每周也就一次”,但仍会被钟树梁严肃批评,被敦促说“有时间你就多看点书,写些东西,比总出去玩强多了”。保姆钟正荣晚饭后看电视剧,也会被他一本正经地“教育”:“那些有什么好看的啊,要多读书”。
医生眼中的病人:和善热心病床上谈诗词遇到粉丝要书
“女孩子多难缠呀,跟他要诗集,他也不好意思拒绝,他就乐呵呵地答应了。”医院实*生总喜欢跟老人聊天。
今年9月,病情加重的钟树梁住进省医院接受治疗。住院期间,他不像别的病人老老实实休养,精神好的时候还要校一下书稿,读读诗词。医生、护士知道这里住的是一名诗人时,也常常跑来跟他请教。“每当聊这些诗词时,他都兴奋得不得了。”24小时照顾钟树梁的保姆钟正荣说,钟树梁精神状态最好的`时候就是跟别人聊文学创作时。
而这,也没少折腾钟正荣。住院期间,3个在省医院实*的医学院女实*生得知钟树梁在医院后,很是“崇拜”,经常趁着过来量血压、测体温跟他聊天,“女孩子多难缠呀,跟他要诗集,他也不好意思拒绝,他就乐呵呵地答应了。”对待“粉丝”,钟树梁答应得痛快,却苦了钟正荣一趟一趟回家取书。“不过看着他精神状态好,比什么都重要”。
李隆琼介绍,钟树梁生前已出版收录的诗词就有三千多首,还有多部研究书籍问世。按照钟树梁的心愿,他的所有藏书、著作、手稿等都将在整理以后赠给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保姆眼中的主人:听话谦让把保姆叫“钟孃”吵嘴后先道歉
老人在家不得不“受制”于保姆,每每吵架后,老人主动认错,“钟孃我错了,听你的。”
按年龄算,今年47岁的保姆钟正荣比93岁的钟树梁小了整整一半,但自从2005年她来到钟树梁家后,钟树梁就“不顾大小”地给了她一个固定称呼:钟孃。“他说我的孩子都已经20多岁了,而且又在照顾他,算长辈”。要是哪一次喊“钟孃”钟正荣不答应,钟树梁就会生很久的气,钟正荣就只好答应了,这一声“钟孃”一喊就喊了整整4年。
在别人眼里,钟树梁是个严肃的长辈,但在家里,他却不得不受制于“钟孃”。“他老坐着写东西,对身体不好,我就提醒他常起来走走”。有时钟树梁不听话,便跟“钟孃”吵起来,“就你喜欢多管闲事,我就不想起来,就要坐着看书!”“钟孃”生气后就不管他了,但很快,钟树梁就会乖乖起来走动,并主动认错:“钟孃我错了,听你的,这不是起来了嘛。”如今听不到人喊“钟孃”了,钟正荣反而不*惯了。
朋友眼中的老人:硬朗好学88岁买电脑找来同事教打字学了两个月电脑,老人终于明白过来,对他而言,还是传统的手写方式来得快,“从此,那台电脑就无人问津了。”
2004年时,88岁的钟树梁身体还算硬朗,精力充沛,除了指导后辈,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书房里笔耕不辍,写作过程中需要查阅什么资料就一本一本地翻书。当他偶然得知有一个叫“电脑”的家伙用起来很方便,只要点一下就能找到大量想要的信息后,年*九旬的老人心动了。在亲戚朋友都不知情的情况下,他自己买了一台电脑,并找人装到书房。因为不会摆弄,这才开始找四川省杜甫学会的同事帮忙。
“连打字都不会,还怎么找信息啊,我们教了他一两个月,他才搞明白一点。”四川省杜甫学会副秘书长王飞说,他专门找了年轻的同事过来教钟树梁,从打字到搜索到查看网页信息。两个月后,老人终于明白过来,对他而言,还是传统的手写方式来得快,“从此,那台电脑就无人问津了。”
千钟醉古诗词
一钟醉,悠然写意龙文启,委婉书情翰海追。红尘你我,踏歌归去。可知芳心碎?
二钟醉,繁华岁月真情累,苦涩人生假戏悲。无言了断,几多伤感。可知芳心碎?
三钟醉,琵琶弄曲云天慰,竹笛和音鹊鸟归。山长水远,思君千里。可知芳心碎?
四钟醉,临窗叹柳随风系,睹物思卿执手依。徘徊月下,花前相许。可知芳心碎?
五钟醉,蜂缠蝶恋情无悔,叶落花飞影各随。红颜易老,痴人难见。可知芳心碎?
六钟醉,敲窗冷雨枝头坠,拂面寒风菊梦催。馨香缭绕,东篱留韵。可知芳心碎?
七钟醉,红枫似火高山缀,碧水如诗细浪推。云姿变幻,魂随风舞。可知芳心碎?
八钟醉,邻家小妹抛清泪,锦字长笺恋紫薇。拨弦叠律,娴邀筝韵。可知芳心碎?
九钟醉,空中燕雀悠闲队,岭上丹枫缱绻霓。闲庭把酒,思如浪涌。可知芳心碎?
十钟醉,花间几度缠绵意,梦里千回赋呓随。情深款款,低吟浅唱。可知芳心碎?
百钟醉,情深路远君珍贵,地久天长笔墨痴。轮回四季,隔屏相慰。可知芳心碎?
千钟醉,柔情似水长亭会,朗月清风喜鹊嘶。双星缱绻,红笺对视。可知芳心碎?
周邦彦千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周邦彦千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1、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2、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燎沈香》
3、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柳》
4、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麝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
5、当时面色欺春雪,曾伴美人游。今日重来,更无人问,独自倚阑愁。——周邦彦《少年游》
6、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周邦彦《浣溪沙》
7、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周邦彦
8、帘卷青楼,东风暖,杨花乱飘晴昼。兰袂褪香,罗帐褰红,绣枕旋移相就。海棠花谢春融暖,偎人恁、娇波频溜。象床稳,鸳衾谩展,浪翻红绉。一xx浓似酒,香汗渍鲛绡,几番微透。鸾困凤慵,娅姹双眉,画也画应难就。问伊可煞于人厚,梅萼露、胭脂檀口。从此后、纤腰为郎管瘦。——周邦彦《花心动》
9、人如风**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10、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拼(pàn)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周邦彦《解连环》
11、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彦《少年游》
12、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意辽邈。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汀洲渐生杜若。料舟移岸曲,人天角。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13、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尽日测测轻寒,帘底吹香雾。黄昏客枕无憀,细响当窗雨。看两两相依燕新乳。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暮往朝来,心逐片帆轻举。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鹦鹉。共剪西窗蜜炬。——周邦彦《荔枝香*》
14、川原澄映,烟月冥濛,去舟如叶。岸足沙*,蒲根水冷留雁唼。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呜轧。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离思相萦,渐看看、鬓丝堪镊。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点检从前恩爱,但凤笺盈箧,愁剪灯花,夜来和泪双叠。——周邦彦《华胥引·川原澄映》
15、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16、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周邦彦《夜游宫》
17、苦恨斜阳,冉冉催人去。——周邦彦
18、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周邦彦
19、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周邦彦《关河令》
20、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
21、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周邦彦《尉迟杯·离恨》
22、一段伤春,都在眉间。——周邦彦
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唯美的句子、祝福语通通都是简短而优美,发人深省。多读读这些充满智慧,充满人生哲理的短句,会让您对人生有更多感司。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古典诗词,弱水三千,繁华红尘宴。
古典诗词,弱水三千,繁华红尘宴
1、寒声碎玉恨苍天,却执念,无悔飘寻落寞间。
2、彩云偏叹彼时年少轻幻梦痕浅含笑颜纵花开易老谁也不记年
3、茶烟袅袅江南雨停眸对君唱心曲三载别离相逢人终有期
4、千岁风流几度倚无寄又对晩鸦栖不知路漫无知己笑自欺
5、月落云天谁漫掩飘零绪雾深江冷抒一纸凭栏意
6、浴火殇里换颜,欺神烈焰;刹那飞花,葬歌一世梦魇。
7、新茶一杯依约待君回哪料魂魄飞乌木碎再抚琴能为谁
8、仗剑引血苍天变,血尽妖成惊雷连,遗恨千世恨再延。
9、婆罗樱花终相见,相伴人世共翩跹。
10、弱水三千,繁华红尘宴。临风笑却世间,封尘也艳。
11、韶华初见,迷奢江湖年。转眼浮罅轮换,玉颜独不见。
12、轮回业障,执手曲已凉。乱苔一梦,死又何妨。
13、执手陌上眠,从此天涯眷;天上人间,碧落黄泉。
14、离亭燕鹧鹕天词念过几阙书启哪卷是我的序言
15、月下前流萤漫天飞入了谁家妆奁
16、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17、灯焰遑遑催笔乏墨倦谁又按弦
18、繁华流连徒剩下眉敛淡了心愿
19、红尘醉盏杯酒月下太簇名医宴药烟绵绵连成古今缘
20、梦里过客笑眼望,望回廊,秋螽藏,人世短,人间长。
21、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碧血染就桃花只想再见你泪如雨下
22、蓦回首已风住尘香花色尽飘零清声扬且陌上歌行朝中塞北沥心成血字倦雪染青丝鞠尽瘁弦语悲死如归
23、生死殿中相逢初见,不眠五夜青灯寂焚香轻拈。
24、声散无腔,梅渺梦阑忘。浮世无常,谢幕仓皇。
25、红绳系铃圆,离后几世缠绵;送神散宴,醉舞罢千年。
26、命薄如纸,世人才说美
27、数千年沧海,浮世芳华,袖中云烟,回首处明月清风
28、风蚀千载灵月,神坛终见;飞羽流云,指缝沙湮。
29、是非人莫辨,太真颜,义白莲。青锋柔,弹恩仇,知己难逢几人留。
30、漫漫如斯千年,一笑间,宿世羁连,弹指如湮
31、桑田无尽魂千年,冥昼夜,沧心乱石苔痕掩。
32、莫言山深,无寻山中人。雾里花影残艳,落淡素颜。
33、孤坟残雪,凄草上长眠。谁解一生寂寥,华服千面。
延伸阅读
岐阳三首古诗词
古诗原文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
三秦形胜无今古,千里传闻果是非;
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
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机上看。
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徼尽天山。
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
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
译文翻译
凶猛的敌骑营寨相连,天上的禽鸟也难偷飞;呼号的北风*卷大地,迷茫的天空大雪霏霏。
号称形胜的三秦啊,山河的险要古今未改;千里传来的噩讯啊,怎知道究竟是真是非!
庞大的鲸鲵是那么凶暴——似海的人群尽被吞食;毒蛇和恶狗是那么猖獗——分明像铁山把孤城紧围。
就像是走到穷途的阮籍啊,我面对国难苦无良策——徒然怅望着失陷的岐阳,纷飞的悲泪溅满了裳衣!
号称“百二关河”的三秦啊,如今已不见杂草纵横;十年的战火燃烧在这里,烽烟遮暗了旧时的秦京。
西望着岐阳啊,全没有半点同胞的音信;东流的陇水啊,只听到一片惨痛的哭声!
荒野里,缠绵的蔓草情深意厚,在悄悄萦绕着战士的尸骨;蓝天下,惨淡的残阳究竟为啥,却偏偏照射着死寂的空城?
我能够从什么地方啊,向苍天细细地责问——为何让凶残的蚩尤啊,制造这*的刀兵?
遥想当年,九虎猛将们目光炯炯,凛然守卫在巍巍秦关——孱懦的齐楚何曾在眼,直看它好似肥肉在砧!
《禹贡》记述的土田啊,要推那“陆海”最是肥沃;汉朝当年的边界啊,蜿蜒着伸过遥远的天山。
慨叹今日,猎猎的北风呼啸不已,悲壮的胡笳随风远传;潇潇的渭水呜咽难抚,河边的战士尸骨正寒。
空自有华山的三十六峰啊,仍然像长剑屹立——只可惜倚天的雄奇仙掌啊,只落得徒自空闲!
创作背景
《岐阳》写于金代末年。当时金国面临的强敌是蒙古汗国。成吉思汗于公元1219年七月成吉思汗在距离凤翔不远的今甘肃清水县病死。继承汗位的窝阔台于1231年围攻岐阳,四月城破,作者时任南阳县令,闻变写《岐阳》三首。《岐阳》即写于公元1321年二月前后。
诗文赏析
第一首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诗作一开始就渲染出一种阴冷、低沉、压抑的氛围:北风劲吹,强敌压境。诗人似乎看到了生灵涂炭,百姓遭殃,也似乎更深一层看出了社稷倾危,江山难保。突骑:突人对方阵地的精锐骑兵。
“三秦形胜无古今,千里传闻果是非”。紧承上两句,诗人的这种担忧还是真的表现出来了。在一声反问中引出了自己内心的沉郁隐痛,悲愤、沉痛、失望的心情溢于言表。
“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这两句是作者在得知岐阳陷落之后的设想。句中几处地方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入侵者的凶狠、残暴、野蛮,同时也流露出元好问同情老百姓,心忧国难的思想感情。
“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这两句直抒胸臆,悲慨沉痛,语短情长,感人肺腑。
第二首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元好问身在南阳,却心系失陷的岐阳,写岐阳失陷,又回顾了十年战乱带来的惨状,可谓思绪悠长。“暗”字巧妙渲染出战地暗无天日的场面。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诗句从“望”字生发开去,望中已知音讯断绝,望中如闻陇水呜咽,望中悬想沦陷中的岐阳,从而为下面对岐阳空城的描述作了铺垫。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这两句情感极其低沉悲痛。江淹《恨赋》:“试望*原,蔓草萦骨。”元好问在本诗中加入“有情”二字,使自在生长的野蔓草也变得灵动起来,而且还注入了感情的力度,可谓力透纸背。接下来,面对夕阳残照的`空城,作者呼天抢地,责问蒙古军*罪行。人们读后,不禁一陲魂颤。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如果说上一句的质问还比较笼统,这一句的质问就落到实处了。诗人责问上苍,痛恨蚩尤,表现出对黎民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惨无人道战争的极端憎恨。
第三首
“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机上看”。面对积弱不振的现状,诗人痛苦地反思过去,回顾历史,希望从中找出重振国家的良方妙策。
“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徼尽天山”。这两句和前两句都是描述金朝全盛时的景况。诗人有好几处运用典故,意在说明往日的繁盛与强大。
“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猎猎是风吹的声音,潇潇是水流的声音,诗人连用两个象声词,极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岐阳城的荒凉与冷清,与往日的繁盛热闹人声鼎沸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
“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全诗在悲怆的抒写中,陡然引入了对险峻华山的描绘,颇能让人产生几分突兀之感,其实这样写不仅是慨叹由于人为的防备不足,使险要的山川、天然的屏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也隐含着元好问愤愤不*的书生意气。宋玉《大言赋》有“长剑耿耿倚天外”之句,元好问在本诗中以倚天长剑比喻险峻的华山。意在提醒金朝统治者要加强防务,可谓在沉痛中见警策。
“月”在古诗词中的三大功能
“月亮”是历代诗人写不完的永恒题材。像晋代: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唐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同是写“月”,但月在诗中的功能却迥然不同。月究竟有多少功能?在古诗词中大概有三种。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月”在古诗词中的三大功能,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表时间。
《诗经·君子于役》中写“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归?”这句诗的意思是“丈夫被国君征去服役,将外出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重聚。”这里的“不日不月”意思是“不可以用日月计算”表时间长久。同样,陶潜的归园田居中有这样一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带月”是“披星戴月”的意思,在这里指夜晚。
二、月还有烘托气氛的功能。
李煜的《相见欢》中“月如钩”两句写登楼所见的景色,抬头新月如钩,低头桐阴深锁,写景逼真而凄情尤甚。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先写作者夜泊秦淮河时所见景色。即寒凉的秦淮河上弥漫着朦胧的水雾,清冷的月色笼罩着沙滩,景物显得凄迷而冷寂。诗人先把人带到一种特定的环境气氛中,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和感染。同时,这暮色迷茫的景物描写也映衬出了作者凄凉感伤的心境。
三、“月”还有达意抒情的功能。
借明月抒发感情是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但纵观千古,我最欣赏的还是李白对月的描写。月亮本是无情物,并不能表达任何感情,但李白却赋予明月以生命,使之人格化,把它看成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能传达友情的友好使者。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便是如此。看看天空上明月高悬,光照大地,你和我天南地北各居一方,不能见面,但都可以看见天上的明月,那我就把这一颗关注你的“愁心”寄给明月,让它时刻陪伴着你,随你直到偏僻的异乡。这里四处漫游的李白没有忘记贬谪途中的友人,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一颗诚挚之心,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一种问候之情。李白在这首诗中,对月的构思新奇,对月形象的描写也非常美妙。难怪清代沈德潜在评论这两句诗时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杯’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体现了李白诗歌清新、飘逸的风格特点。
拓展阅读
今人陈植锷在《诗歌意象论》中曾指出,“一首诗歌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语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作为诗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意象之于诗歌无疑是关键的,而作为意象物质外壳的语言形象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曾指出,“诗人应该选择‘特征’的东西”,也只有“特征”的东西,才能给读者深刻、鲜明的印象,迅速真切地唤起读者的想象、联想。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先秦已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先秦故人曾通过“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分别发出了“劳心悄兮,劳心骚兮,劳心惨兮”之叹,“僧敲月下门”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明月何皎皎》以“明月”演义出一代复一代骚客才子的怨夫思妇之作。而“披月踌躇”、“揽月自赏”、“望月凝思”、“抚月痴想”……这些从古籍古典中衍生演化出来的词语成语,莫不流淌着*古人一分难释的生命情怀。莫不激发古人情爱思恋的浩歌。“三五明月夜,四五蟾兔缺”(《孟冬寒气至》),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时间飞逝,是美的烟波,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情爱的寄寓和沐浴。
月在唐朝中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据学者统计。李白作诗1059篇其中341篇提到月,也就是说,李白每写三首诗,笔触就要融入月的意象。李白最爱月,李白之死,就是为捉水中之月而死。“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唐·王定保《摭言》),尽管后人考证此说不可信,但李白为伟大的月光诗仙,却是毋庸置疑的',月里更洁,月里更黑,人生有时,月光无极。李白、杜甫、王昌龄、李商隐、孟浩然……常是一卷在手,餐风饮月,月下窗前,精心细品,或惑之,或寄之,或怀之,或思之,或忆之,沐一身月辉,纳一空月光,旨趣益远,抒胸中浊气、释天地愁绪,法自然天趣,得万物之灵。由此,月与诗人构成了千载佳话,万世景观,同时也造就了唐诗的盖世名声,在唐代,诗的显赫地位实在离不开月的激扬、推动和烘托。
首先,月在一定程度上孕育和生成了唐诗。唐诗的题目有一大批沐浴在月光的滤洗和浸润中,如《入朝洛堤步月》、《江亭夜月送别》、《关山月》、《望月怀远》、《古朗月行》、《拜新月》、《把酒问月》、《月下独酌》、《月夜》、《月夜忆舍弟》、《江楼月》、《霜月》、《静夜思》、《江楼感旧》、《枫桥夜泊》、《春江花月夜》、《春色山夜月》、《十五夜望月》、《峨眉山月歌》、《正月十五日夜》、《夜下征虏亭》、《嫦娥》……难以尽数,可以说,是月给了唐诗以丰富意蕴,给诗人以美妙的灵感,创造了唐诗的艺术题材和艺术生命,给唐诗提供了博大阔远的艺术空间和宇宙意识。若无月意象的沾溉,就没有上述诗题,也使诗人们失去了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的审美空间,会使诗坛上失去最美丽的仙葩,丧失一大批不朽的诗作。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静夜思》、《把酒问月》、张继《枫桥夜泊》、赵暇《江楼感旧》、杜甫《月夜》等*文学史上的名篇名作也就无缘产生了。
其次,从诗的内容上说,月成为唐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月在唐诗意境的追求历程中,实现了“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月在唐诗意境的构造上广泛而多样。唐诗中的月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月的边塞意象。
丹纳说,“自然界供给的比人工创造的更美”(《艺术哲学》)。月在文学作品中构成的富有美感的独特环境,是人工做创造的环境所无法比拟的。马克思指出,“对象如何对他来说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规定性形成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性”恰好“是这种本质力量的独特的本质,因而也是它的对象化的独特方式。”(《马克思*全集》)。“边塞”、“明月”“关”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性质的制约,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因而边塞诗的创作往往离不开“明月”与“关”的塑造。《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就有《关山月》、《乐府古题要解》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月作为一种寄托是诗人惯用的手法。早在唐代以前古诗人就有“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和“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的思愁绵绵,唐诗也不甘落后。唐诗中有“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的啜泣诉说,有“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的惨凄寂寥,有“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全期《杂诗三首·其三》)的绵藐深沉,有“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幽怨悲亢,有“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的悲凉凄婉。同时,唐诗人又发展了边塞诗,特别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赋予边塞诗更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雄浑苍茫,有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塞上听吹笛》)的开朗壮阔,有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的浩渺闲雅、有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七首》)的雄心忧患。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
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诗人们利用这种情结自由地创造了月和边塞的相行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这方面的代表是沈如筠的《闺怨》: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在这里,诗人描绘了思妇的深思遐念和倾诉无人的隐恨,思妇“忧愁不能寝,揽衣起徘徊”(《明月何皎皎》),在“出户独彷徨”(同上)之中,举头唯见一轮孤月悬挂在天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于是很自然地产生出“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的念头。诗人对月和边塞相形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的伟大感受,已经是十分杰出的了。
月是物质的,月是空间的,月还是文化的。从月水的浸润和滋养伸展下,诗人与那巨大深远的宇宙空间感 边塞这独特性风景线不期而遇,一拍即合了!诗人“愿随孤月影”为的是什么?就是那与月光相抚相慰的一空纤尘不染的边塞的空间意识。
二、月的时间意象。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是时间的。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不仅李煜,杜牧《润州二首(其一)》也说: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无论是南朝士人旷达,还是东晋名宿的风流,可是在历史舞台上都不过匆匆过客而已。诗人由月想到古人,由古人折射现实。丰富的想象,把时隔数百载的人事勾连起来,使历史与现实,今人与古人,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情事,在时空上浑然一体。既然月光又是生命的,因而月光通过生命意识又与时间意识相连结。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醉意中探索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哲理,从而发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张若虚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发问中引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伤。江月无情,流水无情,在“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无可奈何中,诗人们只好浩然长叹。封建专制的社会在本质上是压制禁锢人才的,自己的壮志豪情聪明才干也无可奈何地消融在历史的月光流逝中:“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冥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他们的生命与逸志常常也在“月光如水”的流逝中被淹没被虚抛浪掷了。“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旧时月”引起了诗人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在这里,月再一次通向把千古亘远,深邃浩淼的宇宙意识。
三、月的愁绪意象。
在唐诗中,月还是情绪的,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梁启超论及诗词意境时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景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尽管魏人曹丕早有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的诗句,南北朝时谢灵运也有了“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等哀愁的诗句,但是以月状愁在唐代依然有很大的反战。除了人们熟知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以外,唐诗中还有“风鸣*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在唐代诗人中,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想象丰富,笔法空灵,抒情婉转,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
四、月的情爱意象。
月是情绪的,“月上柳梢”的缠绕,“晓风残月”的悲凉,“月照高楼”的孤寂,情到深处,月便自然与情爱相连了。尽管“人生无物比多情”、“无物似情浓”,但是,月仍然是一种表达情与爱的最佳寄寓和祝愿:谢庄“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孟郊“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别怨》),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深挚的情与爱,化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凄美祝愿。月 爱的禅意、爱的见证。无论是狂羁洒脱的李太白,情意绵绵的李义山,还是忧患郁抑的少陵野劳,都拒绝不了月光的见证,在月光的温抚下,还原出人的本真。一时骚客的失落,才子的多情,诗圣的千虑,都一一呈示在纤尘不染的月光下……倾听爱情的下落和心音。在爱情的情感世界里,唐人的情怀、渴念,甚为壮阔、更为空灵,情爱也甚是挚热、浓烈。“待月西厢下”的痴心迫切,“落月满屋梁”的空虚落寞,“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的痴恋情深。月光皓照下的浩茫天穹,还是相思的成因和巨大空间。分别之后,“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月光引起的情思萦绕着爱的惆怅和迷惘。“阶下清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月明之夜,风雨之夕,情人“各在天一涯”,而且“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时,该又凭添几重愁苦!于是凄迷广浩的月下便成下无尽的相思之时空:“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月所造就的相思意绪,李商隐就是一千次一万次,也道不完,“欲说还休”。当然,时间的月水也许会消磨和冲淡爱情 “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暇《江楼感旧》)。那个相偎相依的月下倩影,哪里再可寻回?即若唤回,恐也不是彼时情怀了。好梦已去,往事如烟,空留丝丝缕缕的旧踪袅袅飘开在爱情失落的天际。若如此,在伊人已逝的情人眼里,只余下“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的苍凉萧瑟的景观。爱情在凄迷的月色、催人肠断的铃声的烘托下,更为凄婉欲绝。“伊人何在,烟水茫茫”。
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
苏轼〔宋代〕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君看庞德公,白首终泥蟠。岂无子孙念,顾独遗以安。鹿门上冢回,床下拜龙鸾。躬耕竟不起,耆旧节独完。念汝少多难,冰雪落绮纨。五子如一人,奉养真色难。烹鸡独馈母,自飨苜蓿槃。口腹恐累人,宁我食无肝。西来四千里,敝袍不言寒。秀眉似我兄,亦复心闲宽。忽然舍我去,岁晚留余酸。我岂轩冕人,青云意先阑。汝归莳松菊,环以青琅玕。桤阴三年成,可以挂我冠。清江入城郭,小圃生微澜。相従结茅舍,曝背谈金銮。
次韵子瞻送千乘千能
苏辙〔宋代〕
少年食糠核,吐去愿一官。躬耕遇敛获,不知以为欢。谓言一飞翔,要胜终屈蟠。朝廷未遑入,江海失所安。多忧变华发,照影惭双鸾。恩従万里归,独喜大节完。日食太仓米,箧中有余纨。奇穷不当尔,自信处此难。长女闻孀居,将食泪滴盘。老妻饱忧患,悲吒摧心肝。西飞问黄鹄,谁当救饥寒。二子怜我老,辇致心一宽。别久得会合,喜极成辛酸。忽闻倚门望,有书惊岁阑。深情见缓急,欲报非琅玕。劝尔勤孝友,慎毋慕衣冠。渊渟自成井,放泻当生澜。岂有白雪驹,举足无和銮。
次韵子瞻送千乘千能
苏辙〔宋代〕
少年食糠覈,吐去愿一官。躬耕遇敛穫,不知以为欢。
谓言一飞翔,要胜终屈蟠。朝廷未遑入,江海失所安。
多忧变华发,照影惭双鸾。恩从万里归,独喜大节完。
日食太仓米,箧中有馀纨。奇穷不当尔,自信处此难。
长女闻孀居,将食泪滴槃。老妻饱忧患,悲吒摧心肝。
西飞问黄鹄,谁当救饥寒。二子怜我老,辇致心一宽。
别久得会合,喜极成辛酸。忽闻倚门望,有书惊岁阑。
深情见缓急,欲报非琅玕。劝尔勤孝友,慎毋慕衣冠。
渊渟自成井,放泻当生澜。岂有白雪驹,举足无和銮。
比同彦*谒希颜千里昆仲千里留醉短项翁彦*
乐备〔宋代〕
君不见便腹边先生,齁齁昼眠贮五经。又不见长头朵都尉,喋喋问字聒人耳。两人挟策烦天机,俱忘其羊乃其理。不如此翁不知书,肩记颐隐形侏儒。胸中无物只嗜酒,酒至辄尽甯留余。有时花帽宾客前,清辩倾倒如流泉。不辞伴客竟佳夕,第恐吻燥舌本乾。主人从今莫言穷,有此自足当万钟。但令时与圣贤对,勿学鄙古中空空。我昔已自闻其风,向来一笑欣相逢。他时访戴不必见,径须奓户呼此翁。
以坡公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为韵作
赵蕃〔宋代〕
崎岖千万山,踏破青鞋底。何似引章泉,同耕老兄弟。
以坡公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为韵作
赵蕃〔宋代〕
重湖岳阳楼,五柳渊明里。定复有佳人,与之同徒倚。
以坡公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为韵作
赵蕃〔宋代〕
落此鼪鼯野,宜从麋鹿群。何知交友内,而乃得夫君。
以坡公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为韵作
赵蕃〔宋代〕
君行过吾里,舣舟并南山。王郎两徐子,非必素往还。
以坡公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为韵作
赵蕃〔宋代〕
楩机动霜雪,用之可以大。蓬蒿束缚之,世亦安取代。
以坡公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为韵作
赵蕃〔宋代〕
楚国千年薮,岷山万里江。胡为入吟笔,政以落蓬窗。
曾经有个朋友和我开玩笑,称:“咱们吹牛的本事,都是从老祖宗那儿学来的!”这话虽然有甩锅给老祖宗之嫌,但细想起来还真是挺有道理的,毕竟仅仅是古诗词中,就有太多夸张得不行的吹牛。当然,论吹牛的水*,我还是最服李白。
《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千尺的潭水,令人多少有些不信;《侠客行》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固然是十分豪气,但古代武功真的这么高吗?此外还有《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看过庐山瀑布的人都明白,三千尺确实是夸张了。
对于古诗词中的夸张,咱们不能认为诗人在乱写,毕竟这只是一种写作手法。特别是对于李白这样洒脱飘逸的诗人,浪漫而不切实际的夸张正是他最大的特点。话虽这样说,但读到李白的这一首《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很多人还是不太能接受,诗如下: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首诗的名气自然不用多说,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爱好古诗词的朋友应该都耳熟能详。全诗最妙之处,在于虽只出现了一个“愁”字,却句句都在写愁,愁得是“荡气回肠”。为了写出自己不一般的愁苦,首句李白就劈空而来,直接来一句“白发三千丈”,语出惊人。
“三千丈”的头发有多长?一丈等于10尺,3千丈等于一万米。说实话,这个夸张个人觉得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还过分了。写自然景物,夸张一点其实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有时候自然景观气象万千,云之高、水之深等其实都是我们目所不能及之处,大家都能理解。但是,用一万米来形容白发的长度,就有些太敢写了。
那么为何看似这么没道理的诗,却还能成为经典呢?或许我们能从历代名家的评论中找到一些答案。 《唐诗直解》中用“语绝”和“有神韵”二词来形容李白这种写法,是从遣词和意境上来评这首诗。而《李杜诗通》一书,则用“发短心长”来理解这一句,这其实就说到了点子上。《左传·昭公三年》一文衍生出了古代的“发短心长”之说,头发稀少是因为心计太多,天天想了很多问题。诗仙的白发长,是因为心中的愁苦深。所以这个“三千丈”其实是巧妙地化用古意,这是很高明的虚写。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三千丈”是虚写,那为何不用四千丈、五千丈等,非要用这个“三”字。仅从*仄工整度来看,“三”字确实更有音律之美,但这首诗本来就并非绝句和律诗,而且按李白写诗不拘小节的风格来说,他也未必会把*仄工整的考虑放在第一位。
这个“三”字之不能换成其它数字,最大的原因是在古汉语中,“三”被赋予多种特殊的含义。“三”本身就可表示数量多,苏轼的“醉笑陪公三万场”、孟浩然的“胡地迢迢三万里”,都是用三来表示数量多。同时,古代讲人有“君、父、师”三尊,还有三生万物的思想,以及天、地、人这样的“三才说”,可以说三字在众多数字中是一个很特殊的字,也是诗人们用虚数时的首选数字。“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会须一饮三百杯”、“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都是如此。所以李白诗中的这个三千丈,显然是不可换成四千五千的。
除了首句的夸张,李白这首诗的妙处还在于全诗用的是倒装的手法,先写头发,后写照镜。同时,以“秋霜”形容白发的写法也十分巧妙。正如《梅崖诗话》中所说,如果让杜甫来写愁,肯定是低头苦吟,但李白哪怕是写愁都能写出“白发三千愁”的气势来,这就是李白和杜甫的不同,也是李白的诗*很难模仿的原因。这首诗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三千字的古诗词
若水三千的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三千里
古诗词带三千的诗句
关于明灯三千的古诗词
三千的古诗
香醉人间三千年的古诗词
三千的诗句
三千年的古诗
古诗中的三千尺
三千多首的古诗
白发三千的古诗
情话三千
三千尺的诗句
带三千的诗句
佳丽三千的古诗
三千里诗句
三千丝是哪首古诗里的
白发三千尺的古诗
带有三千的诗句
播放三千尺的古诗
带有三千世界的古诗
白居易的三千首古诗
古诗句有三千的句子
带有三千小字的古诗
三千青丝的诗句
三千发丝的诗句
三千烦恼丝诗句
古诗带有三千尺的诗句
带有三千诗篇的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