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舟的古诗行舟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行舟的古诗行舟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行舟的古诗行舟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行舟的古诗行舟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李益《行舟》全诗及鉴赏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益《行舟》全诗及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行舟
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 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 天晴共上望乡楼。
鉴赏一
此诗特点在于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读后有余味,有言外的意思和情调。
前两句写景。舟行扬子江中,岸上柳絮飘来,沾襟惹鬓;诗人斜卧舟中,一任菱花轻舟随着碧绿的江流荡漾东去。粗粗看来,俨然一幅闲情逸致的画面,仔细品味,方使人觉出其中自有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在。春回大地,绿柳飘絮,按说应使人心神怡悦,但对于客居异地的游人来说,却常常因为“又是一年春好处”而触发久萦心怀的思乡之念。何况,柳枝还是古人赠别的信物,柳花入怀,自然会撩惹游子乡思的愁绪。
如果说,诗人这种思乡的愁绪在前两句里表达得尚属含蓄,不易使人体察,那么,后两句就表露得比较明显了。“闻道风光满扬子”这一句是说,诗人自己思乡心切,愁绪萦怀,没有观赏风景的兴致,“风光满扬子”只是听人所道,他不想看,也不愿看,因为他身处江南,神驰塞北(诗人故乡在陇西姑臧),眼前明媚的春光非但不能使他赏心悦目,反倒只能增其乡思愁绪。类似这样的情状,我们在古代的.优秀诗词当中是常常可以见到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写到:“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闻道春光好,同样是自身愁绪多,一个终于没有去,一个尽管去了,但根本无心赏景。所取态度虽殊,感情表达的效果却是同样深切的。
既然舟行扬子江,不是为了赏景,那又为何而来呢?第四句作了回答:“天晴共上望乡楼”。原来诗人是为登楼望乡而来。但读诗至此,读者心里不免又生出许多新的疑问:为什么要在“风光满扬子”的“晴天”才登楼望乡呢?诗中没有明说,留给读者去想象、体会、玩味。或许是,古时别家出走多在岁寒过后,当物华又换,春光再满时,游子的乡思倍切吧?或许是,风光明媚的晴天丽日,空气清朗,登楼望乡,可极目千里吧?所有这些,尽管没有写出,却比明白形诸文字更丰富,更耐人寻味。这正是这首绝句的神到之处。
鉴赏二
这是一首抒写游于思乡情怀的诗作。一般写思乡情深之作,不免有哀婉之辞,但这首诗却以悠闲之笔写出一段淡淡的乡愁,读来别有一番情韵。
一叶小舟行驶在扬子江中,岸上绿柳飞絮,沾襟惹鬓;诗人斜卧舟中,在赏识着那随波荡漾的点点红菱。看来诗人悠闲得很。然而,面对这江水碧澄、红菱泛波的明媚春色,诗人为什么毫不动容?莫非那随风入怀的柳絮,使他回忆起"杨柳依依"的离乡之日?莫非一年一度的春色使他想到久羁异乡的处境?细心的读者在细研诗意之时,心中不免会生出这些疑窦。
如果说,读前两句时读者的疑窦还是一种敏感的猜测,那么后两句诗则给了一个明证。"闻道风光满扬子"。春到扬子,人所共见,诗人却只是听人道来,可见他对这大好春光是既不想看,也不愿看,毫无兴趣的了。难怪他斜卧舟头,不理会那撩人的红菱碧波哩!那么他行舟江上又是为何呢?"天晴共上望乡楼",原来诗人是被一腔乡愁所驱而来到江上的。怪不得那善解人意的柳絮会逐舟而来,扑入游子的襟怀!"天晴"二字大有深意。晴天丽日正是游春的大好时日,诗人却要趁着此际登楼望乡,也许他以为天晴气爽,可以极目千里、望断云天吧?尽管诗人没有明说,读者却可以体会到他的用心。
读罢全话,我们的眼前会出现一位独卧舟头,百无聊赖的诗人形象,在扬子江的烂漫春光中,他显得多么孤寂啊!我们不准从中品出一丝落寞惆怅的苦味。
如果说,诗人这种思乡的愁绪在前两句里表达得比较含蓄,不易使*察,那么,后两句就表露得明显了。“闻道风光满扬子”这一句是说,诗人自己思乡心切,愁绪萦怀,没有观赏风景的兴致
行 舟 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
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
天晴共上望乡楼。
李益诗鉴赏
这首诗写得轻盈灵动,且有韵外之味。
前两句写景。舟行扬子江中,岸上柳絮飘来,沾襟惹鬓;诗人斜卧舟中,一任菱花轻舟随着碧绿的江水流荡东去。粗略一看,颇似一幅闲适惬意的画面,细加玩味,方使人觉出其中自有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在。春回大地,绿柳飘絮,按说应使人心神怡悦,但对于客居异地的游人来说,却常常因为“又是一年春好处”而触发久萦心怀的思乡之念。况且,柳枝还是古人赠别的信物,柳花入怀,自然会撩起游子思乡的愁绪。
如果说,诗人这种思乡的愁绪在前两句里表达得比较含蓄,不易使*察,那么,后两句就表露得明显了。“闻道风光满扬子”这一句是说,诗人自己思乡心切,愁绪萦怀,没有观赏风景的兴致,“ 风光满扬子”只是听人所说,他不想看,也不愿看,因为他身处江南,心向塞北(诗人故乡在陇西姑臧),眼前明媚的春光非但不能使他赏心悦目,反而只能增其乡思愁绪。
既然舟行扬子江,不是为了赏景,那又为何而来呢?第四句作了回答:“天晴共上望乡楼”。原来诗人是为登楼望乡而来。但读诗至此,读者心里不免又生出许多新的疑问:为什么要在“风光满扬子”的“晴天”才登楼望乡呢?诗中没有明说,留给读者去想象、体会、玩味。
短短四句诗,委婉含蓄而轻灵动人,读之如嚼甘果,其味无穷。
整理:zhl201703
李益《行舟》全诗及鉴赏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益《行舟》全诗及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行舟
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 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 天晴共上望乡楼。
鉴赏一
此诗特点在于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读后有余味,有言外的意思和情调。
前两句写景。舟行扬子江中,岸上柳絮飘来,沾襟惹鬓;诗人斜卧舟中,一任菱花轻舟随着碧绿的江流荡漾东去。粗粗看来,俨然一幅闲情逸致的画面,仔细品味,方使人觉出其中自有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在。春回大地,绿柳飘絮,按说应使人心神怡悦,但对于客居异地的游人来说,却常常因为“又是一年春好处”而触发久萦心怀的思乡之念。何况,柳枝还是古人赠别的信物,柳花入怀,自然会撩惹游子乡思的愁绪。
如果说,诗人这种思乡的愁绪在前两句里表达得尚属含蓄,不易使*察,那么,后两句就表露得比较明显了。“闻道风光满扬子”这一句是说,诗人自己思乡心切,愁绪萦怀,没有观赏风景的兴致,“风光满扬子”只是听人所道,他不想看,也不愿看,因为他身处江南,神驰塞北(诗人故乡在陇西姑臧),眼前明媚的春光非但不能使他赏心悦目,反倒只能增其乡思愁绪。类似这样的情状,我们在古代的.优秀诗词当中是常常可以见到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写到:“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闻道春光好,同样是自身愁绪多,一个终于没有去,一个尽管去了,但根本无心赏景。所取态度虽殊,感情表达的效果却是同样深切的。
既然舟行扬子江,不是为了赏景,那又为何而来呢?第四句作了回答:“天晴共上望乡楼”。原来诗人是为登楼望乡而来。但读诗至此,读者心里不免又生出许多新的疑问:为什么要在“风光满扬子”的“晴天”才登楼望乡呢?诗中没有明说,留给读者去想象、体会、玩味。或许是,古时别家出走多在岁寒过后,当物华又换,春光再满时,游子的乡思倍切吧?或许是,风光明媚的晴天丽日,空气清朗,登楼望乡,可极目千里吧?所有这些,尽管没有写出,却比明白形诸文字更丰富,更耐人寻味。这正是这首绝句的神到之处。
鉴赏二
这是一首抒写游于思乡情怀的诗作。一般写思乡情深之作,不免有哀婉之辞,但这首诗却以悠闲之笔写出一段淡淡的乡愁,读来别有一番情韵。
一叶小舟行驶在扬子江中,岸上绿柳飞絮,沾襟惹鬓;诗人斜卧舟中,在赏识着那随波荡漾的点点红菱。看来诗人悠闲得很。然而,面对这江水碧澄、红菱泛波的明媚春色,诗人为什么毫不动容?莫非那随风入怀的柳絮,使他回忆起"杨柳依依"的离乡之日?莫非一年一度的春色使他想到久羁异乡的处境?细心的读者在细研诗意之时,心中不免会生出这些疑窦。
如果说,读前两句时读者的疑窦还是一种敏感的猜测,那么后两句诗则给了一个明证。"闻道风光满扬子"。春到扬子,人所共见,诗人却只是听人道来,可见他对这大好春光是既不想看,也不愿看,毫无兴趣的了。难怪他斜卧舟头,不理会那撩人的红菱碧波哩!那么他行舟江上又是为何呢?"天晴共上望乡楼",原来诗人是被一腔乡愁所驱而来到江上的。怪不得那善解人意的柳絮会逐舟而来,扑入游子的襟怀!"天晴"二字大有深意。晴天丽日正是游春的大好时日,诗人却要趁着此际登楼望乡,也许他以为天晴气爽,可以极目千里、望断云天吧?尽管诗人没有明说,读者却可以体会到他的用心。
读罢全话,我们的眼前会出现一位独卧舟头,百无聊赖的诗人形象,在扬子江的烂漫春光中,他显得多么孤寂啊!我们不准从中品出一丝落寞惆怅的苦味。
1、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2、读书和学*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3、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4、人无贤愚,非学曷成?——陆以田
5、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6、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7、圣人无常师。——韩愈
8、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王符
9、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10、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陆游
11、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挚情的爱,学*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苏格拉底
12、必须记住我们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来做最有益的事。——斯宾塞
13、闲有余日,正可学问。 ——陈继儒
14、学而不已,阖棺乃止。——孔丘
15、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16、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彭瑞淑
17、少年好学,将成大器。——书摘
18、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19、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20、学*,永远不晚。——高尔基
21、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邓拓
22、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生五车书。——陆游
23、与其找糊涂导师,倒不如自己走,可以省却寻觅的功夫,横竖他也什么都不知道。——鲁迅
24、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25、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26、读书必专精不二,方见义理。——薛煊
27、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莎士比亚
28、读书是学*,使用也是学*,而且是更重要的学*。——*
29、学*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的自我概念。——布鲁姆
30、日*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坠。——徐干
31、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袁牧
32、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冯班
33、聪明在于学*,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华罗庚
34、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35、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
36、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
37、书籍的使命是帮助人们认识生活,而不是代替思想对生活的认识。——科尔查克
38、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上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雷锋
39、嗜书如嗜酒,细味乃笃好。 ——范大成
40、学会学*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李白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其三】
孟郊
扬帆过彭泽,舟人讶叹息。 【过彭泽】
钱珝
渚边新雁下,舟上独凄凉。 【江行无题一百首 其一十五】
斗转月未落,舟行夜已深。 【江行无题一百首 其二十八】
舟航依浦定,星斗满江寒。 【江行无题一百首 其五十七】
短缨何用濯,舟在月中行。 【江行无题一百首 其六十】
顾况
采莲溪上女,舟小怯摇风。 【溪上】
霍总
舟中采莲女,两两催妆梳。 【采莲女】
宋
孔武仲
舟子趋程意,轩轩欲贯虹。 【宝应界中绝句三首 其三】
王十朋
舟行良不恶,日啖小鱼虾。 【食虾】
刀笠烧畲俗,舟航撇旋乡。 【十八坊诗 兴儒】
舟过嘉鱼县,买鱼人道无。 【过嘉鱼县】
风水雨俱逆,舟行何太稽。 【过老鼠岐 其二】
王令
弋者窥未知,舟来避还去。 【效退之青青水中蒲 其三】
王柏
舟行水上意,人立渡头心。 【题泽翁小卷 其九】
司马光
岫贴晴天阔,舟缘石岸深①。 【孙器之奉使淮浙至江为书见寄以诗谢之 其四】
刘克庄
僧句多枯槁,舟公锦绣堆。 【三月二日被命祈晴上天竺舟中得六绝句 其五】
孙应时
舟人因记得,俗客未经来。 【石灶】
张耒
江上浪无限,舟中酒一樽。 【江上二首 其二】
李石
江海翱翔地,舟行岸自移。 【扇子诗 其一十三】
1. 《小舟》陆游
小舟无定处,随意泊江村。云气分山叠,沙汀蹙浪痕。宦途危虎尾,闲味美熊蹯。高咏渊明句,吾将起九原。
2. 《小舟泝马湖江》度正
横斜骤雨巾折角,屈曲小舟屋打头。石壁愈高天愈远,乱云深处羁縻州。
3. 《小舟》赵师秀
小舟随处去,幽意日相亲。野草胜荷叶,轻鸥似逸人。闲思此湖水,曾洗几京尘。甚欲营渔屋,空虚未有因。
4. 《与曾亨仲曹六二兄买小舟游西湖》苏泂
贪忙安得似偷闲,日日红尘倦往还。买得小舟真似叶,败荷丛底看孤山。
5. 《谢冯贯道惠小舟》冯时行
先生怜我欲归休,为我添钱买小舟。老去尚余州县业,见来便起江湖秋。有名如合称聱叟,无梦焉能卖直钩。他日相随鸥鸟外,短篷烟雨醉懵头。
有关船的诗句
1、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4、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
5、烟水本好尚,亲交何惨凄。况为珠履客,即泊锦帆堤。沙雁同船去,田鸦绕岸啼。此时还有味,必卧日从西。——杜牧《初上船留寄》
★1☆ 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
★2☆ 你要求的次数愈多,你就越容易得到你要的东西,而且连带地也会得到更多乐趣。
★3☆ 生命的道路上永远没有捷径可言,只有脚踏实地走下去。
★4☆ 的一生,可以有所作为的时机只有一次,那就是现在。
★5☆ 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方向却很危险。
★6☆ 泉水,奋斗之路越曲折,心灵越纯洁。
★7☆ 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8☆ 大快乐的人,必有大哀痛;有大成功的人,必有大孤独。
★9☆ 改变自我,挑战自我,从现在开始。
★10☆ 功等于目标,其他都是这句话的注解。
★11☆ 一个人,只要知道付出爱与关心,她内心自然会被爱与关心充满。
★12☆ 生命之长短殊不重要,只要你活得快乐,在有生之年做些有意义的事,便已足够。
★13☆ 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14☆ 命运是不存在的,它不过是失败者拿来逃避现实的借口。
★15☆ 在自己脚下,没有人可以决定我的方向。
《舟夜书所见》
作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注释:
1、书:这里作动词用,是写、记的意思。
2、萤:萤火虫。这里比喻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
3、风簇浪:风吹起了波浪。簇,聚集、簇拥。
翻译:
夜黑了,
见不到一点月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像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
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化成了许多闪耀的星星。
赏析:
虽然诗歌只有二十字,但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细微的观察力。没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为有一点微风,远处的一盏小如萤火的渔灯,让诗人看到了满河的星星。诗歌写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时也用诗的本身启发我们,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散”字是全诗的诗眼。“散”字写出了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画面。把作者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来,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古诗行宫翻译和赏析
《行宫》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五言绝句。全诗以特别的视角和凝练的语言,表现了唐玄宗昏庸误国的事实,抒发了盛衰之感。以小见大,巧妙含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诗行宫翻译和赏析,欢迎阅读。
行宫
唐代: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空旷冷落的古旧行宫,只有宫花寂寞地艳红。
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谈论唐玄宗。
注释
(1)寥(liáo)落:寂寞冷落。
(2)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3)宫花:行宫里的花。
(4)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5)说:谈论。
(6)玄宗:指唐玄宗。
赏析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从诗的内容上看,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末尾一句“闲坐说玄宗”。说者前句已经点明是“白头宫女”,时间地点则是在荒凉冷寞的古行宫,红花盛开,正是一年春好处之时。从天宝至贞元,过了半个世纪左右,漫长的岁月,风雨的侵蚀,古行宫早变得荒败不堪了,而当年入宫的红颜少女,也在寂寞孤独中苦熬了几十个春秋,如今早已是白发苍颜了。她们的青春在此葬送,她们悲怨的泪水在此流淌,她们面对着怒放的红花在感叹嘘唏。透过纯朴的字面,我们分明听到了她们痛苦的'心音。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写道:“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白诗直截了当地道出了年老宫女的幽怨,元诗则点染寥落的环境,以红色宫花和白头宫女相互衬托的笔法,通过形象对比来揭示宫女的悲惨生活和心理活动。二诗相比,一具体,一概括,一以感情的热烈淋漓见长,一以境界的深沉隽永取胜。
这里,寥落古行宫中的白头宫女,还是唐玄宗时代历史的见证人。唐玄宗在其继位后期,宠幸杨贵妃,终日沉溺在淫乐酒色之中,把政务全部委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朝纲紊乱,谄佞当道,终于酿成安史之乱。乱后,玄宗被迫退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亦从此一蹶不振,日益走向下坡路。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曾深致感慨说:“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四句诗,已形象地概括出玄宗昏愦好色与亡国致乱的历史因由,其讽刺与揭露是十分深刻的。元稹这首短诗当然不可能象白诗那样铺张扬厉,极尽渲染之能事,他只能采取对照、暗示点染等方法,把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高度浓缩,加以典型化的处理,从而让人回味咀嚼。寥落的古行宫,那在寂寞之中随岁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宫花,那红颜少女的变为白发老人,都深深地带有时代盛衰迁移的痕迹。白头宫女亲历开元、天宝之世,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人,“闲坐说玄宗”的由治而乱。这本是诗篇主旨所在,也是诗人认为应引以为戒的地方,却以貌似悠闲实则深沉的笔调加以表现,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诗人塑造意境,艺术上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一是以少总多。这首诗具有举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点。四句诗,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成日价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不堪重省。然而,她们被禁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深刻的意思。
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情。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这首绝句语言*实,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动人,也很含蓄,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来评价很高。王建的《宫词》,白居易的《长恨歌》,元稹的《连昌宫词》,都是长达千字左右的宏篇巨制,详尽地描述了唐玄宗时代治乱兴衰的历史过程,感叹兴亡。总结教训,内容广博而深刻。元稹这首小诗总共不过二十个字,能入选《唐诗三百首》,与这些长篇巨作比美,可谓短小精悍,字字珠玑。
行舟的古诗行舟
古诗行舟的
请问古诗行舟是谁写的
行舟的古诗诵读
行舟的古诗配画
含有行舟的古诗
有行舟的古诗两字
有关行舟的古诗
行舟捕鱼的古诗
水口行舟的古诗
关于夜行舟的古诗
烟雨行舟的古诗
赞美行舟的古诗
雨天行舟的古诗
春江行舟的古诗
行舟在古诗中的意象
行舟绿水前的古诗
写夕阳中行舟的古诗
水口行舟二首的古诗
带有行舟的古诗词
关于雨天行舟的古诗
雪夜行舟游玩的古诗
形容江上行舟的古诗词
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
福清陆地行舟民间舞蹈的古诗
赤壁赋中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
舟行的古诗句
渔舟欲行的古诗
白乘舟将欲行的古诗
舟行晚泊江上寺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