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伯牙鼓琴的故事有关的古诗

关于与伯牙鼓琴的故事有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与伯牙鼓琴的故事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与伯牙鼓琴的故事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与伯牙鼓琴的故事有关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43) 语录(125) 说说(293) 名言(42) 诗词(249) 祝福(2k+) 心语(8)

  • 《伯牙善鼓琴》说课稿

  • 《伯牙善鼓琴》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伯牙善鼓琴》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天我说说《伯牙善鼓琴》这一课。

      一、说教材

      《伯牙善鼓琴》是本学期增加的一篇文言文,也是中考重点篇目之一。本文不足一百五十个字,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课根据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文言文的乐趣。

      二、说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利用上下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等疏通文意。

      3.了解传说故事的内容及其蕴涵的深刻含义,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大纲要求,把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作为教学重点。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达到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的,还应学*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写作知识、领悟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以培养审美鉴赏能力。而文言文反映的时代距今久远,文本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特定的语言环境,并非为了现在的“教”与“学”而写,虽然是初三年级的学生,但要让他们通过文言文去感受文本作者的特定语境,也并非易事。因此我们把理解“知音”的含义,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1.诵读法:“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穿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个读、齐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藉此落实教学目的。

      2.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们设计了若干个问题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3. 练*法:对于字词句的要点,我们采用练*法来检查学生的预*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

      五、说学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但毕竟是文言文,因此要想让学生在一个课时之内既充分的理解内容,又深刻的体会到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就必须在课前对学生提出预*要求,我们将需要预*的内容在讲学稿上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课前落实。要求学生一要将课文读通顺,读出节奏;二要结合已有经验,参照注释,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句意,把握主要内容。在课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想象,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悟相结合,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重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读懂了课文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古曲《高山流水》,让学生静静的聆听欣赏。接着提出问题:请大家说说欣赏的是哪首古曲?老师顺势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新课,在于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兴趣,将学生思绪引入学*文言文的情境中来。

      (二)初读感知。

      1.老师检查学生课前预*情况 ,进行字音检测,正音。为朗读扫清字音障碍。

      2.学生大声的自由诵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3.配乐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4. 学生配乐齐读,注意读书过程中的语速、节奏。

      【设计意图】在预*的基础上,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将课文读通,读熟,读出节奏,并能初步读出韵味,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三)疏通文意。

      1. 老师检查学生课前预*情况,把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

      2. 学生四人为一组,相互讨论,翻译课文,可以借助工具书和课下的注解,强调--画出课文中给自己造成翻译困难的句子,可提出来寻求解答

      【设计意图】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疏通文意的环节主要是通过老师详尽的解释、串讲完成的,学生被动接受,毫无兴趣。我们认为学生应是课堂学*的主人。课堂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的民主氛围,这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由于这一篇课文篇幅短小,学生容易读懂,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们要求学生在完成字词句预*任务的基础上,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自悟,在学*小组内讨论、交流疑难字句,老师让学生代表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班内讨论,在交流、讨论、质疑的过程中,教师做有效的点拨引导,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为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机会。

      (四)课文探究

      1.文中紧扣哪个字来的写?--(善)

      【设计意图】在疏通文意之后,老师让全班同学再次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同时边朗读边思考:“文章是紧扣哪个字来写的?”,这样,就自然而然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探究这一环节的学*。“善”字是本文的文眼,这样的切入比较省力,扣一个字就可以把握全篇。

      2.伯牙和子期各自“善”什么?文中是如何表现他们的“善”的`?请从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志。

      【设计意图】老师紧扣“善”字,设置了两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文本基本内容,问题的答案学生很容易就可以从文中找到。老师让学生读文本中相关的句子,然后点拨:“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能听出琴音的内容,更难得的是能猜出伯牙的心意,这就是知音啊!”这样一点拨,对知音就有了初步的领悟。

      3.理解“知音”的深刻含义,把握文章主题。

      --本文高度赞扬了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情谊。“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灵相通的人。

      【设计意图】为了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老师还适时地补充了课外资料--《伯牙绝琴》的故事,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使学生体会到:知音就是指心意相通,相互理解,心心相惜的人,而这样的人是可遇不可求的。由此归纳主题。

      5.走*作者。

      本文作者________,名________,又名________,战国前期________代表人物之一。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静尹子、壶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净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代表作《列子》,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 》、《 》、《 》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设计意图】传统教法往往会在上课之初进行作者作品简介,这样的上法显得很突兀,学生没有印象。我们在归纳主题之后,以“给我们留下如此感人至深的故事的作者是谁呢”这样的一句话引出对作家作品的介绍,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6. 再读课文,情感升华。(最后伴着动人的《高山流水》,老师让学生有感情地再次朗读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使用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同时配乐朗读升华情感。课文的诵读贯穿教学环节始终,在读中品,读中悟。朗朗的书声,是语文课堂上永恒的经典。在诵读中,学生所能够领悟到的文本意义,丝毫不会逊色于单纯文字分析时所能够获得的信息。在一遍遍朗读中,学生也体会伯牙子期的深厚情谊,课文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更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五)拓展延伸:课外积累,关于古今交友的故事或名人名言。

      (1)“刎颈之交”、“莫逆之交”

      (2)“士为知己者死”

    [阅读全文]...

2022-04-10 20:36:38
  • 伯牙善鼓琴典故

  • 语文
  • 伯牙善鼓琴典故

      《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在古籍中,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鼓琴的民间故事。以下是伯牙善鼓琴典故,欢迎阅读。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①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②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④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翻译: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注释:

      ①得:体会。②卒:通“猝”,突然。③操:琴曲。④逃:隐藏。⑤志:志趣,心意。⑥伯牙善鼓琴,善:擅长。⑦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好啊”。⑧峨峨:高耸的样子。⑨洋洋:宽广的样子。⑩鼓:弹奏。

      伯牙遇“知音”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传千古,“知音”一词因此传诵。

      伯牙遇知音

      据载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阅读全文]...

2022-05-01 05:46:53
  • 伯牙鼓琴译文简短(伯牙鼓琴全诗的意思)

  • 世纪恒通在线温馨提示:语文统编教材小学阶段共指定了18篇课内小古文,涉及《三字经》《弟子规》《吕氏春秋》《孟子》等诸多国学经典,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起来学*吧!

    【注释】

    ①本文选自《吕氏春秋 .本味》。《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又名《吕览》。 ②鼓:弹。 ③方:正当。 ④志:心志,情志。 ⑤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⑥善哉:好啊。 ⑦巍巍:高大的样子。 ⑧少选:一会儿,不久。⑨汤(shāng)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⑩绝:断绝,剪断。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弹琴的时候,心志所想是巍峨的高山,锺子期赞叹: “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高山! ”一会儿,伯牙又将心志放在流水。锺子期又赞叹道: “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地把琴摔破,折断了琴弦,终身不再弹琴,因为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谁值得他为之弹琴了。

    【赏析】

    这篇文章写的是 “高山流水 ”的故事,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关系,便是 “知音 ”一词的来源。文章以 “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听之 ”总领全文,运用比喻和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写出了伯牙寄情怀于琴音,而锺子期能领悟琴音传达出的情感意趣,表现了两人高超的音乐造诣,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阐述了知音难觅的道理。

    [阅读全文]...

2022-01-07 20:47:31
  • 列子《伯牙善鼓琴》文言文解析

  • 列子《伯牙善鼓琴》文言文解析

      《列子》又名《冲虚真经》 。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冲虚真经》,且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列子《伯牙善鼓琴》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伯牙善鼓琴①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②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③();,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⑤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①选自《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列子》(中华书局2011年5月版)。伯牙,人名。②[兮(xī)]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③ [阴]山的北面。④ [卒]通“猝”,突然。⑤[霖雨]连绵大雨。

      一、作者及作品简单介绍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著有《列子》。

      《列子》一书现存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其中《愚公移山》《两小儿辩日》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被选入教材。

      二、重点字词梳理

      (一)重点读音梳理

      1.卒④逢暴雨(cù,同“猝”)

      2.初为霖雨⑤之操(旧读cào),更(gèng)造崩山之音。

      3.曲每奏,钟子期辄(zhé)穷其趣。

      4.伯牙乃舍(sh)琴而叹

      (二)重点词义梳理

      1.善:擅长,善于。

      2.鼓:弹。

      3.志:志趣,心意。

      4.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好啊”。

      5.峨峨:高耸的样子

      6.洋洋:宽广的样子

      7.所念:心中所想到的

      8.得:领会,听得出。

      9.阴:山的北面。

      10.卒:通“猝”,突然。

      11.止:停。

      12.援:拿,拿过来

      13.操:琴曲。

      14.舍琴:丢开琴。意思是停止弹琴。

      15.逃:隐藏,躲开。逃声:隐藏自己的`声音。

      【译文】

      伯牙善于弹琴,锺子期善于聆听。伯牙弹琴,内心向往着登临高山。锺子期便说:“好啊!巍峨雄壮如同泰山耸立!”内心向往着流水。锺子期便说:“好啊!汪洋恣肆如同江河奔流!”只要是伯牙心中所念,锺子期必定能够领会。

      伯牙在泰山北麓游玩,突然遇上暴雨,就在岩石底下躲避;他心中十分悲苦,便取过来琴来弹奏。起初弹奏的声调如同哀怨的大雨,接着更是奏出了山崩地裂一般的声音。每奏一支乐曲,锺子期都能立刻领会其中的旨趣。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道:“好啊,好啊,你的欣赏力!你的志趣和想象就和我的心一样。我又怎么能在琴音中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三、全文的结构内容

      中心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例子: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志在流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例子。证明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例子:伯牙游泰山逢暴雨,援琴而鼓之。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的事例,用伯牙的感叹强调了钟子期的善听。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③,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⑤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阅读全文]...

2022-06-25 21:00:57
  • 《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

  • 古诗文
  • 《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

      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伯牙鼓琴》原文:

      佚名〔先秦〕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鼓琴》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阅读全文]...

2022-05-21 22:50:50
  • 伯牙善鼓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 伯牙善鼓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伯牙善鼓琴》选自《列子》,为战国郑国人列御寇所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讲述了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之间由于鼓琴听琴而产生的交情。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伯牙善古琴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字译

      1、善:擅长,善于。

      2、志:志趣,心意。

      3、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好啊”。

      4、峨峨:高耸的样子

      5、若:好像

      6、洋洋:盛大的样子

      7、所念:心中想到的

      8、必:一定

      9、得:领会,听得出

      10、之:代词 或是结构助词"的“

      11、阴:山的北面

      12、卒(cù):通“猝”,突然。

      13、援:拿,拿过来

      14、鼓:弹

      15、操:琴曲名。

      16、穷:穷尽。

      16、舍琴:丢开琴。意思是停止弹琴。

      17、逃:隐藏。

      18、逃声:躲开。隐藏自己的声音,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隐藏自己的心声。逃,逃避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原文

      《高山流水》

      伯牙子鼓琴,①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泰山②,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③巍巍乎若泰山。⑤”少选之间⑥,而志在流水,④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⑦!”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⑧,终身不复鼓琴⑨,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⑩。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译文

      伯牙弹琴,他的朋友钟子期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泰山。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泰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钟子期患病死了,伯牙心里非常悲伤,他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不仅弹琴是这样,有才能的人也是这样。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是自己变成千里马的,而是等待伯乐然后变成千里马。

      字译

      鼓:弹奏

      志:意念,心情

      善:好

      而:来,用来

      巍巍:山高大的样子

      少选:不久,过了一会儿

      汤汤:水大的样子

      破:摔破

      绝:剪断

      复:再

      以为:认为

      若:好像

      贤者:有才能的人

      补充,高山流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方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钟子期死了之后,伯牙摔破了琴,拉断了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弹琴的人。

    [阅读全文]...

2022-01-01 01:43:22
  • 俞伯牙遇上了钟子期历史典故

  • 历史,语文
  • 俞伯牙遇上了钟子期历史典故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俞伯牙遇上了钟子期历史典故,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的时候,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是难以见得到,他们的故事成了一段美誉的佳话,让后人永记于心。

      那个时候,俞伯牙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个著名的琴师,每天都到各处游览弹琴,但他却有一个烦恼,那边是没有寻到一个知音来用心享受他的琴技。在一个夜晚,只见纯洁的月亮高高挂在天空中,变得如此神秘,伯牙看见这么好的夜晚,便一个人独自乘船到湖中游览。面对清风明月,悠扬深静的环境,伯牙心绪万千,想着如何发表心里的感情,于是便弹起琴来,只听那琴声悠扬四射,飘飘扬扬地飘上了岸边。刚好,岸边正有人坐在凉亭上,那凉亭上有人正在叫绝,这时候我牙便知道了有人在凉亭上听着他的琴声,伯牙便闻声走出船来,他看见了一个船夫正在凉亭上,看着这个船夫,他觉得这个船夫好像听得懂他的琴技,觉得船夫会享受他的琴声,知道这个船夫是个知音,伯牙便急切地马上请船夫上了船。

      上船后的伯牙,变得愈发兴奋,他也就继续弹琴,兴致勃勃地为弹奏起来。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琴声曲调,船夫就认真聆听,连忙发出阵阵感叹:〞这感觉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弹完这赞美高山的曲调时,伯牙之后又弹奏了表现汹涌彭湃的波涛时,船夫接着赞叹道:〞真的太好了!宽广浩瀚,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无际的大海一般。〞听见船夫这样赞叹自己,伯牙更是高兴得忘了自己,他对着船夫,激动地说:〞我的知音啊!你真是我的知音!太好了!我找我的知音找了好久了,没想到在这里会遇上你这位知音。〞这个船夫叫钟子期,从那以后,俞伯牙和钟子期,便到处游山玩水,他们一个弹琴,一个赞叹琴技,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让别人羡慕得不得了,也成了人间一段优美的传奇。

      钟子期之所以成为伯牙的知音,那是因为他善于聆听。从伯牙遇上钟子期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迪是学会聆听,才能学会交流。我们需要聆听,比如聆听父母的忠告,聆听老师的教诲,聆听朋友的劝慰,聆听婴儿的啼哭,聆听亲人的关爱,聆听陌生人的无呼唤……在聆听中切身感受到亲切、信赖,自信与自尊,让我们的关系变的更加和谐,变得更加温暖,变得更加温馨。

    [阅读全文]...

2021-12-24 07:51:36
  • 《伯牙绝弦》说课稿

  • 《伯牙绝弦》说课稿

      课文记叙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二人互为知音的过程,以及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的感人之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伯牙绝弦》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x号考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和各位考官分享一下我对《伯牙绝弦》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文言文。本文的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他们二人是知音。当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文章虽然短小简洁,却用寥寥数语写出了一个荡气回肠、耐人寻味的感人故事。学*本篇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对待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从而感悟到要珍惜友谊的道理。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要了解教材,更要深入学生,了解学情。我所教授的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之前已经学*了很多首诗词,虽然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学*方法与诗词基本相同,所以对于本课来说,学*方法的指导不是难点,只要对学*方法进行复*、对课文进行预*、并在课上适当点拨即可。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致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了解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将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认识主人公的交往过程设置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设置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通读感悟法、圈点勾画法、角色扮演。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从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三个维度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获取新知识。我的导入将会设置情境,在上课伊始,播放《高山流水》的曲子,并对其进行介绍,引出曲子背后的感人故事,进而自然而然地导出本课的课题《伯牙绝弦》。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而且具有交流性和引导性,为接下来学*的学*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我首先会进行示范朗读,提醒学生标注好朗读技巧,再重点讲解学生不会翻译的字词。接着,引导学生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解,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学生在扫清字词障碍之后,就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从而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品读文言文,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抓住特点,深入研读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向学生提问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

      首先,请学生结合课前预*,为两位主人公制作一张名片。以新颖的方式,引导学生先了解文中主人公的个人资料,并意识到二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地位是十分悬殊的。

      接着,请学生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两个主人公是什么关系,学生会找到“知音”一词,这里,我会顺势带领学生理解“知音”一词的含义。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人地位悬殊,却能够成为知音呢?请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结合文中的具体句子去分析原因,学生在一系列句子的`分析中可以感受到钟子期和俞伯牙的默契。

      最后,我将带领学生齐读描写子期死后的句子,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当子期去世之后,伯牙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找到句子进行赏析。

      学生会在圈点勾画、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共同解决这三个问题。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主要培养了学生对重要词句的赏析能力,在交流讨论*同学*的能力,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更体现了新课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要求。

      (四)穿越古代,开导伯牙

      为了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课程性质,在本环节,我将提问学生:如果你是伯牙的朋友,你会怎样安慰他?带领学生尝试着扮演伯牙这一人物,从而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五)师生总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以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总结本课所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另一方面,检查学生本节课所学。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内容的对话。因此,我将布置这样一个作业:请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一份关于“友谊”的手抄报。这样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综合学*的能力,又达到了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真正做到了“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的教学效果。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犹如提纯的金,琢成的玉,我的板书本着清晰、明了的原则,将本节课的重点展示如下,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善,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考官批评指正。(鞠躬擦黑板)

      一、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阅读全文]...

2022-01-19 22:27:23
  • 古诗故事作文4篇

  • 故事
  • 古诗故事作文4篇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故事作文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南二月,刚好是一个阳光明媚,云淡风轻的时节,也是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的时候。就在这个月的某一天,有一个名叫叶绍翁的诗人,来到有一个小花园的地方。

      叶绍翁不小心看到此处有一个小花园,便想看看里面的花草树木和美丽的风景。于是他就轻轻敲了敲柴门,但却没有反应,于是,他又敲了敲柴门,但却无人反应。他就想:“嗯?怎么没有人反应啊!难道是园主怕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还是园主不在家啊?”叶绍翁还是想看看里面的景色,于是又敲啦了敲柴门,还是无人反应,最后没有办法,就在柴门前徘徊着,寻思着,并叹息道:“这里的美景我是看不到了!”叶绍翁很是扫兴,看了看小花园周围的'景象,感觉也没有什么好看的,他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开的时候,抬头看了看小花园,忽然间,墙上一支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叶绍翁从一支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了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春天绚丽的春光,他嘴角微微上扬,笑了笑:“今天来到这里,看来没有白来一趟了!”

      诗人叶绍翁就在这时,写下了《游园不值》,让我们明白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力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上幼儿园的时候,跟着老师读古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古诗在我心中就是好听的儿歌。

      成为一名小学生,学古诗完全不一样啦。假日回到故乡那遥远的小山村,老家映入眼帘,一首古诗顿时闯入我的脑海: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我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来,古诗成了我眼前的一幅画,描绘着家乡的美景。诗句像一股清泉,流入我的心田。

      从此,古诗融入我的生活。春天,处处闻啼鸟的《春晓》伴我欣赏碧玉妆成一树高的《咏柳》,抚摸野火烧不尽的小《草》,还要去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江南春》置身于多少楼台烟雨中。冬天,看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江雪》,和着大雪满弓刀的《塞下曲》,在床前明月光下《静夜思》。聆听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诉说。跨越时空去和古人《早发白帝城》《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猛然惊醒望着妈妈为全家忙碌的身影,只觉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母爱育我情”,暗暗下决心要努力学*“更上一层楼”长大“报得三春晖”。

      品一杯清茶,阅一手诗卷,剪一段月光,赏一代经典。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诗人,词人留给了我们一笔的精神财富。在有深度的文字的熏陶下,似与古人,智者一同讲论文义在时圆时缺的月光里感受古诗文带来的悲愁忧喜或以酣畅淋漓。与古人共赏大好河山,岂不为人生之快乎。与古人共勉,岂不为人生之乐乎。

      诗文如海,我是一个在茫茫大海里的舟子,我以书卷为舟,以勤学为桨,在这宽阔无际的海洋里荡漾。诗文就像海水,你若热爱,狂风暴雨也不过是大海对自己的爱。你若厌烦,一丝波澜都会让你觉得犹如惊涛骇浪。热爱诗文让我每天享受着。

      记得小时候,一回老家就往爷爷的书屋里跑,爷爷每次都会在哪儿讲故事给我听。每次听得不过瘾,就像自己看,有一天,我看到书柜上有两本彩色的书,就和爷爷其他的一些深色的书放在一堆,特显眼。当时小,拿不到,就用棍子去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到。听老师说这两本书,一本是“弟子规”,一本是“三字经”,于是我每天早晨跑到东大街去问老师,然后回来咿咿呀呀,摇头晃脑读上一阵。奶奶见我读的入迷说“孩子啊,好好读,长大能成才。”我一下没回过神来,只得冲着奶奶笑。从此什么“弟子规,圣人训,首孝什么来着”这些伴随了我的美好的童年岁月,甚至有时睡着了还会念“昔孟母,择邻处。”现在大都记不住了。

      九岁那年,爷爷去世了,临终前爷爷说:“孙子,爷爷不能给你讲故事了,爷爷困了,想睡会……”我哭着拉着爷爷的手说:“爷爷,别睡,我给你讲故事”可爷爷终究没有听完。两年未回家,回到家时已有十一岁,爷爷的书上落满了灰尘,我一本一本地擦拭着,看到了爷爷临终前几天还没看完的“宋词三百首”里面的“暗香”“疏影”是爷爷最喜欢的“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我还记得爷爷常说“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爷爷让我认识了古诗文,爱上了古诗文。

      如今,电子书籍电子书籍替代了纸质阅读,真正的国家,甚至民族的古诗文越来越被人们遗忘,人类本应该,才是一个国家真正代表,古人所留下来的精华被丢弃,我感到一丝愤恨和无能为力。作为一个中国人,首先要有一颗中国心。无论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木兰还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吕蒙,或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这些古人留下来这些经典是为了让更多人去学*,去传承。我已经在古诗文的海洋里遨游了,你呢?

      春天来了,百花齐放。大诗人杜甫听说江畔边有一个叫黄四娘的人,她家的花园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现在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那儿一定是姹紫嫣红。于是,杜甫决定去江畔赏花。

      杜甫来到江畔,只见江水滚滚,奔流不息。春风吹拂着,吹得脸上暖洋洋的,一股浓郁的春天气息洒在这江畔上。可是江岸上绿草如茵,只有几朵零星的野花,哪有黄四娘家的花园呢?

      杜甫不禁有些失落。这时,一阵风过,杜甫闻了闻,风中夹杂着浓郁的花香,不知是什么花,应该是许多花汇集在一起的吧!杜甫在花香之中陶醉了,这香气把刚才的失落一扫而光,杜甫完全沉浸在花香之中了。

      风止了,杜甫才清醒过来。“刚才的花香太迷人了,难道那边就是黄四娘家的大花园吗?”想到这儿,杜甫立刻精神一振,他顺着花香走去。

      朵朵鲜花把花枝压得像弓似的,一阵微风吹过,花枝摇动,不时的送来缕缕清香。有几只蝴蝶不停的在花上盘旋,舞姿翩翩。好像在说:“瞧,我们的诗圣杜甫来了,让我们一起赏花吧!”杜甫正看得出神,这时耳边传来“恰恰”脆鸣,抬头一看,几只美丽可爱的黄莺正在树枝上叽叽地叫,像是演唱着一曲美妙的春天赞歌。

    [阅读全文]...

2022-01-05 22:01:35
  • 古诗故事作文三篇

  • 故事
  • 【精品】古诗故事作文三篇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故事作文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太阳笑眯眯地从山后爬起,懒洋洋地穿上红衣,戴上墨镜,开始上班了。

      大诗人杜牧穿上长袍,来到日历前,撕下一张。印有4月3日的日历飘落下来,犹如一个少女正在翩翩起舞,也犹如一个要远离家乡的人回望家乡。满怀念念不舍。“今天是清明节!”大诗人杜牧长叹道。

      忽然,听到雷声大作,杜牧连忙往窗外望去。这天气,真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晴空万里,现在却乌云密布。不禁脱口而出:“清明时节雨纷纷。”

      但下雨终归下雨,还是要去祭祖的呀!于是杜牧蹬上长靴,打起雨伞前往祭祖圣地。

      路上,树木、百花、嫩草、石头、垂柳、乌云死气沉沉,增加凄凉愁苦。路上的行人有的无精打采、有的满面愁容、有的直叹气。总之,都像断了魂一样凄凉。杜牧看到此情此景,吟出“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

      杜牧内心十分愁苦,有千言万语无法诉说。心中突然一想:对!我就借酒消愁。于是,询问一个正在放牛的牧牛娃,“请问杏花村在哪里呢?”牧童指了指远处杏花村,一片粉色。脱口吟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组在一起,就变成了现代家喻户晓的《清明》一诗。并流传千年,供我们欣赏、吟唱。

      以前我对唐诗宋词的印象并不是很喜爱,甚至有一些嫌恶。因为我还在幼儿园时,连几个汉字都不认识呢。诗词在我脑海之中的印象就是我的妈妈天天逼着我朗读背诵,我在那时特别讨厌。因为我就是鹦鹉学舌,根本不理解诗人的暗含的心情。特别是在有人的时候,妈妈还让我给她的一些朋友和亲戚背诵听,妈妈看上去很高兴的样子,我却痛苦,但是在我妈妈的逼迫下,还是背了几十首诗词。由于这种方式不有趣,所以后来差不多都忘记了。

      既然我对诗词的十分讨厌,后来是如何喜欢上了呢?有了三件事彻底改变我对诗词的态度。

      今年寒假期间,东方小学布置了一项背诵诗词的作业,并且开学后还要考试默写。我背诵起来很困难,都想放弃了。爸爸正好放假在家,就带着我一起背诵,并且给我讲解每首诗词的意境。比如“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首诗的意思,就是当你走过了重重的山峦,曲折的河水,正怀疑前面没有道路时,突然出现了一个花红柳绿的小山村。比喻永远不要放弃,也许你再努力一下就可以成功。我经常在写作业时还使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千万不要放弃,在坚持一下,就可以完成作业。爸爸还经常和我比赛背诗词,他背上一句,我就要背诵下一句。我还自己创作了一首词。

      网络上的各种资料也帮助我很多。比如《了就读书》我就感觉非常有趣,因为他们使用非常幽默的'方式介绍诗人的生*,和一些诗词背后有趣的小故事,每一期最后都选出一首诗人的经典作品进行详细讲解。我非常喜欢这种方式,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我又仔细阅读了《乐死人的文学史—唐诗》,《乐死人的文学史—宋词》这两本书,这本书采用漫画,超级访谈,各种八卦故事,和我们的以前的图书有很多不同。正好今年春节期间热播《中国诗词大会》,爸爸给我看了几期,我觉得这个节目非常的好,它不仅可以给我带来新的知识,还帮我练*了很多我以前背过的诗词。我发现,竟然可以回答很多他们的问题。我感觉自己很有信心,将来我也要参加诗词大会。

      开学后,我们班主任张老师,特别举办了诗词演讲系列活动。我们班每位同学都在讲台前演讲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词。我特别精心准备了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了我这个演讲,我还特别看了百家讲坛《金戈铁马辛弃疾》节目。还看了《辛弃疾铁血传奇》的电影,通过这些方式,我对辛弃疾有了很深的理解和认识,当我读到“可怜白发生!”的时候,我感受了辛弃疾的无奈,他对南宋收复中原的绝望。我们班的其他同学还讲解了很多诗人和作品。比如白楚伊讲解了岳飞的《满江红》,知道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警句,何家齐讲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影响特别深刻的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韩孟成讲解的孟郊《游子吟》,背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他还落泪了。韩储赫讲解了苏轼的《水调歌头》,程石讲解的李白的《将进酒》等。通过这些演讲我知道了更多的诗人,和诗词的意境。张老师还把我们的演讲视频放在我们班级的群里,对我们每一位同学进行点评和指导,我们全班同学都变得喜欢上了诗词。

      有了这些新颖有趣的读书方式,使我对唐诗宋词有了浓厚的兴趣。古诗词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文字。现在我每当读诗词时,我感觉诗词那一份优美。并且我在写作文时,还会引用很多诗词。今年我对诗词的改变,给我很多启发。不要死读书,连最基本的含义都不理解的背诵就是死背诵,这是枯燥乏味的。古人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我们不能有机会去行万里路,但是我们现代人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去读书,去理解书。

      江南二月,刚好是一个阳光明媚,云淡风轻的时节,也是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的时候。就在这个月的某一天,有一个名叫叶绍翁的诗人,来到有一个小花园的地方。

      叶绍翁不小心看到此处有一个小花园,便想看看里面的花草树木和美丽的风景。于是他就轻轻敲了敲柴门,但却没有反应,于是,他又敲了敲柴门,但却无人反应。他就想:“嗯?怎么没有人反应啊!难道是园主怕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还是园主不在家啊?”叶绍翁还是想看看里面的景色,于是又敲啦了敲柴门,还是无人反应,最后没有办法,就在柴门前徘徊着,寻思着,并叹息道:“这里的美景我是看不到了!”叶绍翁很是扫兴,看了看小花园周围的景象,感觉也没有什么好看的,他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开的时候,抬头看了看小花园,忽然间,墙上一支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叶绍翁从一支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了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春天绚丽的春光,他嘴角微微上扬,笑了笑:“今天来到这里,看来没有白来一趟了!”

      诗人叶绍翁就在这时,写下了《游园不值》,让我们明白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力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阅读全文]...

2022-03-20 17:48:50
与伯牙鼓琴的故事有关的古诗 - 句子
与伯牙鼓琴的故事有关的古诗 - 语录
与伯牙鼓琴的故事有关的古诗 - 说说
与伯牙鼓琴的故事有关的古诗 - 名言
与伯牙鼓琴的故事有关的古诗 - 诗词
与伯牙鼓琴的故事有关的古诗 - 祝福
与伯牙鼓琴的故事有关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