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草的配图大全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草的配图大全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草的配图大全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草的配图大全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注解: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赏析: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注释: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赏析: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关于古诗草赏析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古诗草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古诗草白居易翻译
《草》是唐诗里也许可以永远流传的作品,在今天它大概比在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人们所熟悉。下面给大家分享《草》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草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应考*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唐人的咏物诗,往往仅在最后一句才能见到作者的本意。白居易一向提倡作诗要通俗易懂,但也不反对用隐喻的办法。《古原草》这首诗题目标有“送别”二字,很显然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篇。而通篇几乎都在写草,实是借草取喻,以草木之茂盛显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时的绵绵情谊。情深意切,所喻尤为巧妙,不愧为、白居易的成名作。
古诗草白居易诗意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诗人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古诗草白居易诗意,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
第一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非常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非常快蔓延原野。诗人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诗人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假设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然而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诗人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而且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而且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春草的古诗句
1、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2、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
3、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
4、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5、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6、草滿巴西綠,空城白日長。風吹花片片,春動水茫茫。
7、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8、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
9、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10、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1、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12、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1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莺深树鸣。
14、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15、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1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17、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8、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19、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2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2、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2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4、林花着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25、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6、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2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描写诗草的诗句
各位同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草的诗句,大家一起阅读,请看:
1.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汉·无名氏《古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2.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 南朝宋·刘俣《诗一首》
3.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北朝·北周·庚信《春赋》
4.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南朝梁·何逊《与苏九德别》
5.深庭秋草绿。南朝梁·柳恽《捣衣诗》
6.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7.叶舒春夏绿,花吐浅深红。唐·李峤《萱》
8.雨中草色绿堪染。唐·王维《辋川别业》
9.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唐·李白《日出入行》
10.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唐·杜甫《旅夜书怀》
1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唐·杜甫《蜀相》
12.草色遥看*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3.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韩愈《游城南晚春》
14.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唐·张继《洛阳作》
15.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唐·张九龄《感遇》
1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
1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8.柳丝袅袅风缫出,草缕茸茸雨剪齐。唐·白居易《天津桥》
19.春尽杂芳歇,夏初芳草深。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
20.杜康能散闷,萱草能忘忧。唐·白居易《酬梦得以萱草见赠》
21.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唐·徐夤《草》
22.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徊一寸心,不敢怨春风。唐·曹邺《庭草》
23.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唐·戴叔伦《苏溪亭》
24.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唐·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25.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唐·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26.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唐·李商隐《晚晴》
27.劲草不随风偃去。宋·范仲淹《欧伯起相访》
28.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宋·欧阳修《秋声赋》
29.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宋·欧阳修《再至西都》
30.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宋·梅尧臣《苏幕遮》
31.花易凋零草易生。宋·苏舜钦《题花山春壁》
32.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宋·晏殊《踏莎行》
33.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宋·林逋《点绛唇》
34.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宋·秦观《八六子》
35.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36.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宋·曾巩《城南》
37.独倚栏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如剪。宋·谢逸《蝶恋花》
38.微质已知烦雨露,寸心终欲报春晖。宋·李纲《咏草》
40.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41.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宋·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42.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宋·李彭《春日怀秦髯》
43.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明·杨基《春草》
44.劲草不倚于疾风,零霜则变;青葵善迎于白日,宇暧斯迷。清·王夫之《连珠》
45.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清·袁枚《偶作五绝句》
《草》白居易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白居易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1、回忆可怕的往事,有害无益。那样做连神经也要受到愚弄,使人想象出各种荒唐的事来。
2、我还没有忘记您在那天晚上对我讲过的话。我永远也忘记不了。但是我必须走我自己的路,跟随着我所看到的那片光明。
3、不管到哪个地方,生活似乎都是一个样子,丑陋、肮脏,满是害虫,可耻的秘密和阴暗的角落,不过生活毕竟是生活,他必须很好滴面对它。
4、如果一个人必须承担一件事情,他就必须尽量承担。如果他被压垮了下去——哼,那他就活该。
5、我看见在一片蓝色的冥冥之中似乎有一个雪白的巨人,他不生不灭,亘古长存。
6、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
7、我能奉给上帝的只有一样,那就是一颗破碎的心。
8、东边一带,看上去什么都已朦朦胧胧。
9、随便你怎么说吧。对我来说,我以为一切混乱和错误的主要根源是那所谓'宗教'的心理病症。
10、当我们中间一个人死了,另一个人将会记得这一切。我们将会忘记这个喧闹而又永恒的世界,我们将会一起离开这个世界,手拉着手。我们将会走进死亡的秘密殿堂,躺在那些**花的中间。嘘!我们将会十分安静。
11、抬眼望去,从昏黑的枝叶丛中看得见几颗早出的暗淡的星星在静谧的夜空里时隐时现。
12、东边一带,积雪的山峰映着落日的余晖,一片火红。
13、他是一个瘦削的小伙子,不大象三十年代英国中等阶级的年轻人,倒象十六世纪人物画里的意大利少年。从那长长的睫毛,敏感的嘴角,直到那纤小的手和脚,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过分精致,轮廓过分鲜明。要是静静地坐在那儿,人家准会当他是一个女扮男装的很美的姑娘,可是一行动起来,他那柔软而敏捷的姿态,就要使人联想到一只驯服了的没有利爪的豹子了。
14、无论我活着,或是我死掉,我都是一只,快乐的飞虻。
15、如果你已经发现了牺牲的道路,发现了那条通向和*的道路,如果你已经结识了至亲至爱的同志,准备解救那些在暗中哭泣和悲痛的人们,那么你就务必要使自己的心灵免受妒忌和**的侵扰,要使自己的心灵成为一个圣坛,让圣火在那里永远燃烧。
16、秋冬两季*淡无奇地过去了。亚瑟读书很用功,没有多少空闲的时间。他设法每个星期去看望蒙泰里尼一两次,哪怕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他时不时地会带上一本晦涩难懂的书,让他帮着解疑答惑。但是在这些场合,他们只是切实谈论学*上的事情。与其说蒙泰里尼观察到了,倒不如说他感觉到了一道难以捉摸的小小障碍横在他们中间,所以他一举一动都很谨慎,不让自己显得像是尽量保持过去那种亲密的关系。
17、总之,他要不是一个异乎寻常的老奸巨猾,便是天下第一号的蠢驴。
18、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会是一个可怜的人,对他而言最聪明的事情就是**,千万别长大*。
19、我再也不会看到它们了,他们就在那里,这我知道。但是我没有能够看到它们的慧眼,我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东西。
20、你是我眼里的光明,你是我心中的希望。为了不让你走错一步路,毁了你的一生,我情愿去死。但是我无能为力。我不要求你对我做出什么承诺。我只要求你记住这一点,并且事事小心。在你毅然决然地走出这一步时好好想一想,如果不为了你那在天的母亲,那也为了我想一想。
21、在**中,使用一切手段都是公*的。
22、他已经顾不得这些了,就好比那些神明,昨天还是他膜拜的对象,如今早成了威风扫地的打碎的偶像,根本已经都不在他的心上了。
23、起誓有什么用?誓言是约束不了人的。如果一个人在某种程度上认识了某个事物,这种认识就能对他产生约束作用;如果他没有那样的认识,其他东西是约束不了他的。
24、虚伪之虚伪,这也是虚伪!
25、上帝不许我说他没有跟你讲过话。但是记住在发生这件事的时候你的处境,不要把悲痛或者患病所产生的幻想当作是他向你发出了庄严的感召,如果他的确是通过死亡的阴影对你做出了答复,那么千万不要曲解他的意思。
26、看了这光景谁会相信到了春回地暖之日那花梗里会有青春活力的萌动?
27、其实,我们这些人大多数都在堕落,只是堕落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28、蒙泰尼里转过身去,凝视着枝繁叶茂的木兰树。在暗淡的暮色之中,他的身形变的模糊起来,就像是一个黑暗的鬼魂,潜伏在颜色更暗的树枝之间。
29、神父,你知道我信任你!但是,任何人都有一些不能同别人谈的事。
30、让你的灵魂拜托妒忌和**,让你的心成为一座有圣火长燃不熄的祭坛。
31、你认为不讲出来我就忘了吗?那就更糟。但是不要以为事情的本身让我难以忘怀,忘不了的是我曾经失去过自制。
古诗草的
唱古诗草的
古诗草的图
古诗草的岁
古诗草的ppt
古诗草是谁作的
晏殊的古诗草
古诗草的诗词
古诗草的诗句
古诗草的推荐
背古诗草的图片
古诗草的注音
古诗草的隶书
古诗草的大意
古诗草的音符
古诗草的评价
古诗草的教材
古诗草的画图
古诗草的行书
古诗草的含义
古诗草的画画
古诗草的歌谱
古诗草描写的是
白易居的古诗草
古诗草的拼读
古诗草的发音
古诗草的音频
古诗草的释文
古诗草的儿歌
古诗草的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