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柳宗元写冬天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柳宗元写冬天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柳宗元写冬天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柳宗元写冬天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柳宗元的古诗成就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柳宗元的古诗成就,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至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另外,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
柳宗元的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的.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
他的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在《天说》《天对》《非国语》《封建论》中集中反映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⑴否定神秘的天,宇宙是混沌的,运动的元气构成的,所谓的天是大自然构成的元素,根本不存在至高无上可以支配人的命运的天,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是元气运动的结果。不存在神秘的外在力量。⑵天人不相预说。在天人关系上他认为天和人是互不相干涉的,主张重视人事而不空谈天命鬼神。⑶对鬼神迷信从认识论的根源上做出了解释,人们迷信鬼神是力量弱的表现。如果人们掌握了规范和规律,人力足以支配自然,就不会相信鬼神了。
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1、《笼鹰词》唐·柳宗元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云披雾裂虹蜺断,霹雳掣电捎*冈。砉然劲翮翦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2、《茅檐下始栽竹》唐·柳宗元瘴茅葺为宇,溽暑常侵肌。适有重膇疾,蒸郁宁所宜。东邻幸导我,树竹邀凉飔。欣然惬吾志,荷锸西岩垂。楚壤多怪石,垦凿力已疲。江风忽云暮,舆曳还相追。萧瑟过极浦,旖旎附幽墀。贞根期永固,贻尔寒泉滋。
3、《梅雨》唐·柳宗元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4、《汨罗遇风》唐·柳宗元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5、《南涧中题》唐·柳宗元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6、《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唐·柳宗元圣代提封尽海壖,狼荒犹得纪山川。华夷图上应初录,风土记中殊未传。椎髻老人难借问,黄茆深峒敢留连。南宫有意求遗俗,试检周书王会篇。
7、《南中荣橘柚》唐·柳宗元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密林耀朱绿,晚岁有馀芳。殊风限清汉,飞雪滞故乡。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
8、《跂乌词》唐·柳宗元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阳枝。刷毛伸翼和且乐,尔独落魄今何为。无乃慕高*白日,三足妒尔令尔疾。无乃饥啼走道旁,贪鲜攫肉人所伤。翘肖独足下丛薄,口衔低枝始能跃。还顾泥涂备蝼蚁,仰看栋梁防燕雀。
9、《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唐·柳宗元檐下疏篁十二茎,襄阳从事寄幽情。只应更使伶伦见,写尽雌雄双凤鸣。
10、《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唐·柳宗元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11、《冉溪》唐·柳宗元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
12、《入黄溪闻猿》唐·柳宗元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13、《三赠刘员外》唐·柳宗元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
14、《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唐·柳宗元水上鹄已去,亭中鸟又鸣。辞因使楚重,名为救齐成。荒垄遽千古,羽觞难再倾。刘伶今日意,异代是同声。
15、《商山临路有孤松往来斫以以为明,好事者怜之》唐·柳宗元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幸逢仁惠意,重此藩篱护。犹有半心存,时将承雨露。
16、《省试观庆云图诗》唐·柳宗元设色既成象,卿云示国都。九天开秘祉,百辟赞嘉谟。抱日依龙衮,非烟*御炉。高标连汗漫,迥望接虚无。裂素荣光发,舒华瑞色敷。恒将配尧德,垂庆代河图。
17、《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唐·柳宗元几年封植爱芳丛,韵艳朱颜竟不同。从此休论上春事,看成古木对衰翁。
18、《视民诗》唐·柳宗元帝视民情,匪幽匪明。惨或在腹,已如色声。亦无动威,亦无止力。弗动弗止,惟民之极。帝怀民视,乃降明德,乃生明翼。明翼者何?乃房乃杜。惟房与杜,实为民路。乃定天子,乃开万国。万国既分,乃释蠹民,乃学与仕,
19、《首春逢耕者》唐·柳宗元南楚春候早,馀寒已滋荣。土膏释原野,百蛰竞所营。缀景未及郊,穑人先耦耕。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农事诚素务,羁囚阻*生。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
20、《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梁之余,保荆衡巴巫》唐·柳宗元苞蘖矣i,惟恨之蟠。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曰我旧梁氏,缉绥艰难。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圣人作,神武用。有臣勇智,奋不以众。投迹死地,谋猷纵。化敌为家,虑则中。浩浩海裔,不威而同。系缧降王。
柳宗元古诗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宗元古诗的特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文人被贬之后,都会写出几篇好的文章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愤怒,可在这之后就会变得愈发颓废,亦或是自暴自弃,只有少之又少的人会在被贬之后心胸仍然博大,去关心百姓为他们着想。我想在学过《捕蛇者说》之后,这些少之又少的人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柳宗元。
他一生坎坷不断,虽是一名政治革新家,但他真正的政治生涯却十分短暂,他26岁入仕途,到47岁去世,其间21年,却过了14年被贬的生活。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在他的支持下,开始了“永贞革新”,但可悲的是不到半年这次改革就随着顺宗禅位,太子即位而宣告失败,并且这次革新的主要人物都被贬为了远州司马。就这样,柳宗元走到了他政治生涯的尽头,十年后,他又被贬到了更为偏远的柳州。这几次被贬,对于柳宗元来讲,毫无疑问可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相反,由于他心中的愤慨之情到达了极点,于是他便常做出了许多现在我们众所周知的名篇。
同时,在他被贬的这十四年中他也并不仅仅是写词作赋,当他得知好友刘禹锡要被贬去柳州时,不希望刘禹锡与他母亲分别,于是自己便替刘禹锡被贬至柳州,单从这点来看就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出柳宗元是个十分有义气,十分善良的人,而接下来,他在柳州的所作所为更是可以看出柳宗元时刻心系百姓、关爱百姓的优点。柳州当时是个十分贫困的地反,有的人家*惯于用儿女抵押向人借钱,但如果不能按时赎回,那么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会把抵押的儿女没收做奴婢,当柳宗元知道这些情况后为此想方设法,争取让所有人都把他们的儿女赎回来,他这种将心比心,帮百姓排忧解难的品质是值得许多那些官务大,但不务正业的当官人所去学*的。
在中国历史上像柳宗元这种有才干,心系百姓的好官被贬的事件有很多很多,但在这些人中又有多少人真正用上自己的学识,才能去竭尽所能帮助百姓且坚强乐观,而不是一味的灰心、沮丧、沉沦呢?我想如果每一个文人都能像柳宗元一样,不怨天尤人而是更多地关心百姓疾苦,为民造福,关心民生,那么我想认为他们也一定能像柳宗元一样名留青史!
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变革,事败受到牵连,被贬永州。一次,他带着随从在永州郊外发现了一个小石潭,因其样子的独特,环境的优美,源流的怪石嵯峨,潭水的清澈,游鱼的可爱,产生喜爱之情。这是一块处女地,人迹罕至。如此优美的地方,竟然埋没尘世,无人欣赏。触景生情,他想到自己,遭遇和这小石潭何其相似?同病相怜,油然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不被赏识之痛,如同千万条毒蛇啃噬着他。于是,托物寄意,借小石潭书心中块垒。
这样的山水小品文,是中国古代文人常用以抒怀的形式。千百年来,和柳宗元一样,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读书的初始目的,都是为了“学而优则仕”,他们把读书做官当做了人生的唯一。因此,他们的情感的跌宕总是与仕途的顺逆息息相关。
一夜之间,柳宗元从一个声名赫赫的朝廷大员,被贬为小小的永州太守。当时的`永州,差不多是化外的不毛之地,贬官这里其实就等于流放。这个打击对于他来说,不可谓不大。在以官本位为中心的社会,贬官就意味着最宝贵的东西正在眼前失去,荣耀、特权、享受等等就可能从此与之无缘,所有的奋斗都没有了着落。他心中的悲愤、忧惧、失落、茫然,可想而知。
对于他参与改革的动机,我们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能真是后世诸多人认为的那样,心怀天下,济黎民于水火,挽朝政于飘摇,想有所作为。但就算是上天眷顾于他,改革成功,唐王朝这艘遍体创伤的庞然巨船,早就四处漏水,再也经不起风浪,迟早不是沉落,就是搁浅。就像一个人,大脑内脏都坏透了,你想方设法延续他的寿命,其实是逆天行事,是另一种残忍。唐王朝要的是革命,推翻以后,重新再来。所以,柳宗元的一切努力,都是自讨苦吃。
我想,他参与改革,不是没有想到过失败的后果,不是没有经过思想斗争。一切改革,都是对过去的一种*,必然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是对既得利益的再分配,必然要削弱、切割他们的利益,斗争必然激烈和残酷,是你死我活的较量。既然想到过失败的后果,那他就不应该为贬官而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因为从朝野当时的情形来看,基本不具备改革的条件,改革无疑是一种冒失,是一种政治,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如果说柳宗元参与改革丝毫没有半点功名利禄之心,恐怕也很难叫人信服。中国人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用二元对立的思维看待问题。推重一个人,就把他说得天上有地下无,好像这些人都不食人间烟火。即使这些人曾经泡过妞,嫖过娼,耍过流氓,也要为尊者“讳”。无赖如刘邦,不是就被吹成天下一等一的英雄吗?这种思潮,可谓亘古不变。难怪有人说,中国的文化史,是“假大空”的集大成者。
我觉得柳宗元的悲愤,更多的是个人的悲愤。他关注的是“小我”,是一己之得失,因此,文章虽然精致,却格局太小。这倒不是说,关注自我有错。内同样能映射外,如同外能透视内一样。文化史上并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卢梭的《忏悔录》。文学,只有在关注自我的基点上,辐射到人生、社会及宇宙的思考,才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就是说,文学必须以哲学为灵魂的烛照。
有人或许会说,这不过是几百字的文章,怎能与皇皇巨著相比?有些诗歌很短,短到只有几十个字,却有大格局、大气象,比如李白的《静夜思》。李白可是柳宗元的前辈啊。李白的思乡情结,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地域、民族,是民族性的,也是世界性的。
是什么局限了柳宗元呢?最具有说服力的,是它不具有全人类的文化视野。他超脱不了文化束缚的那个圈子。这也是中国文化中,许多山水小品的一个通病。
中国人太推崇感性,因而,文学作品中很难有哲学思考的视觉。这种理性精神的缺乏,既造成文学的没落,也导致中国人文化人格的缺失,难以产生更多的李白式人物。实在可惜。
柳宗元《江雪》的古诗赏析
《江雪》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柳宗元《江雪》的古诗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古诗简介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被誉为唐人五言绝句最佳者。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操。
翻译/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孤:孤零零。
舟:小船。
蓑笠:蓑衣和斗笠“蓑”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钓:钓鱼。
赏析/鉴赏
五言绝句《江雪》是柳宗元诗歌代表作之一。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诗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这幅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或风景画。在它们里面总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的。事实上,风景诗中的极品,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这首诗,也不例外。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柳宗元这首五言绝句自来受人推崇,后世许多山水画家也都就此取材造境。
这首诗好在哪里?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细细体味:
一、艺术的画面。《江雪》诗展示出来的最表层的美,是视觉上雪景的构图。“雪”无疑是诗人要写的重要内容。如何写好雪?是此诗写景的关键。诗人颇具匠心,他以画家的眼光、作画的方法,准确地表现了景物间的存在对应关系:大与小,虚与实,背景与中心。然后,构成了一幅为后人叫绝的雪景画面——寒江钓雪。前两句是画面的背景,是写“大”景和“虚”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中,没有一个“雪”字,但写出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境界,具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韵味。“千山”、“万径”极*常的用语措辞,既扣住了永州多山的自然地理特征,又把漫天的雪景写得无限开阔,远远超出了视力所及,给人以无涯的想象。“鸟飞绝”、“人踪灭”是从大雪后的效果,启发读者去想象雪之大。后两句是画面的中心是写“小”景和“实”景。因潇水在严冬不结冰的,才有了披蓑戴笠的渔翁垂钓寒江的这幅画面中心。孤独的渔翁与大雪背景形成对照,因为有渔翁,雪的背景被反衬得更加辽阔、深远。因为有漫天雪景的映衬,渔翁也越发显得生动而有内涵。作者正确处理了各景物的关系,是此诗具有画意的重要原因。所以有人说,艺术是一种关系的表现。
二、玄妙的禅趣。透过诗的表层的画面,深入诗中,就可以发现,禅趣是深藏在诗中的内涵之一。有学者说,《江雪》诗“呈现一种不可言喻的禅说”。这评价很到位,禅味是柳宗元诗歌特征之一,在《江雪》中更是明显。作者懂禅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江雪》诗的禅味在那里呢?一是,创造了一个寂静空无的境界。诗中所写的阔大的境界,完全是一个一尘不染、一声不响的白漫漫大地真干净的空无世界。除雪之外,千山之中听不到一只鸟的啼叫,万径之上见不到一个人的踪影,寂静空无到了极点,读者在此诗中可充分感受净化了的静远、空旷、明净和空灵,忘却俗世里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进入到物我两忘的境地,享受着禅意带来的愉悦。二是,诗化了修炼自我的艰难。渔翁独钓寒江,显然意不在鱼。朱子刑认为:“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不在鱼也。”渔翁独钓寒江的意义在那呢?应该是一种启迪:修炼成果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一次意志的磨练。实现某一目标要承受常人承受不了的压力,品尝常人不愿品尝的孤独。就象独钓寒江的渔翁一样,尽管是冰天雪地,寒气逼人,却能淡然处之、静定自若。此诗深含着哲理,好诗需要哲理,因为哲理也是一种美丽。
三、孤傲的心境。这是《江雪》诗的第三层内涵,也是作者在诗中真正表现的主要内容。诗有写景为主的,也有写意为主的。《江雪》写的显然不是实景,而是写意。其意有二:一是抒写孤独之情,一是描绘傲岸之态。在辽阔背景反衬下的独钓的渔翁,是那样的渺小,那样的无援。孤独的渔翁形象显然不是写真,而是自我形象的象征。独钓寒江,应是诗人遭贬后心态的艺术的幻化。令人生寒的漫天雪景,实际上是政治上的重压形势的变形写法。因大雪严寒的威力而出现的“鸟飞绝”、“人踪灭”的自然现象,正是当时顽固派对永贞革新力量的打击和严惩而造成的畏惧的`社会心理的形象描绘。然而,诗中孤独的渔翁又是高傲的,就象诗人没有屈服于永贞失败一样,渔翁藐视着冰天雪地带来的严寒和寂寞。尽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他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妥协和退让,而是执着地守着一叶孤舟,垂钓寒江。再看诗的取景,采用的是俯瞰角度、居高临下式描写,其中同样透露出作者的一股不屈的傲气。
由此可见,《江雪》诗不是一首简单的诗,而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一个深刻的哲理品味,一次诗人自我的内心的袒露,一种人格的闪光。特别是诗人那种在逆境中的倔强的态度、宁静超脱的心境和孤傲狷介的个性,几乎成为了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家园。诗如其人,诗如其心。难怪范希文把《江雪》列为唐诗一流之作,给予高度地评价:“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钓雪》一首之外,极少佳者。”
雪是美丽的,江雪是神奇的,永州的江雪更是韵味无穷……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意境赏析:
说实话,这首诗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的,就收集在我们小学的语文课本里。当然作为小学生学*这首诗的时候,老师们只能简单地从字面意思作讲解。我的儿子也上小学了,他所学*的书里很自然地将这首诗歌释为:山上的鸟全部飞走了,所有的路上都已经没有人行走。一个老头头戴斗笠,身批蓑衣,坐在小船上,在飘满雪花的江面上垂钓。对小学生而言,这种纯字面的解释本身没有错,但实际上已经完全游离了诗的本身意境。
我一直认为,这首诗意境清寒高洁,孤傲绝俗,堪称*古典诗词意境之典范。全文缪缪二十字,但每一个字都用得恰到好处,一个千山,一个万径,一个鸟飞绝,一个人踪灭,把一个寒冷孤独的环境和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突然话锋一转,在这样一个寒冷孤独的环境和氛围中,江面是有一只小船,一个老头头戴斗笠,身批蓑衣,坐在小船上,在飘满雪花的江面上安静地钓鱼。一个孤,一个独,一个蓑笠翁,一个寒江雪,相互映衬,白皑皑,冷清清幽冷孤寒之感由然而生。这是一幅江天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如果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首诗有双重意境:一是诗歌本身所描绘的寒冷孤独的意境和老翁江面垂钓相互映衬而显现出的一幅极具情趣和生机的孤翁寒天垂钓图;二是作者心中的意境,也即是作者写作此诗时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那是一种宏大的孤独的但又是无比崇高的内心情感,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超越了物质,超越了诗中的意象,甚至超越了生命的本身,这种情感只有用我们的安静的心才能体会。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江雪》参考注释:
①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②绝:一只也没有了。
③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④径:小路。
⑤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⑥蓑笠(suō lì):蓑衣,斗笠。
《江雪》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作于诗人谪居永州期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和压抑。这首诗就是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抑。诗中客观境界的幽僻更能体现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情。全诗用简单而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寒江雪钓图:千山万径都没有人烟鸟迹,天地间只有孤独的渔翁在江雪中垂钓。广阔寂寥的背景空间,更加突出了独钓的孤舟。诗人淡墨轻描,渲染出一个洁静绝美的世界。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一只也没有了。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lì):蓑衣,斗笠。
译文:
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默默地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作于诗人谪居永州期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和压抑。这首诗就是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抑。诗中客观境界的幽僻更能体现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情。全诗用简单而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寒江雪钓图:千山万径都没有人烟鸟迹,天地间只有孤独的渔翁在江雪中垂钓。广阔寂寥的背景空间,更加突出了独钓的孤舟。诗人淡墨轻描,渲染出一个洁静绝美的世界。
1、《北还登汉阳北原题临川驿》唐·柳宗元驱车方向阙,回首一临川。多垒非余耻,无谋终自怜。乱松知野寺,馀雪记山田。惆怅樵渔事,今还又落然。
2、《别舍弟宗一》唐·柳宗元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3、《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唐·柳宗元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4、《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唐·柳宗元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5、《酬贾鹏山人郡内新栽松寓兴见赠二首》唐·柳宗元芳朽自为别,无心乃玄功。夭夭日放花,荣耀将安穷。青松遗涧底,擢莳兹庭中。积雪表明秀,寒花助葱茏。贞幽夙有慕,持以延清风。无能常闭阁,偶以静见名。奇姿来远山,忽似人家生。
6、《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唐·柳宗元远弃甘幽独,谁云值故人。好音怜铩羽,濡沫慰穷鳞。困志情惟旧,相知乐更新。浪游轻费日,醉舞讵伤春。风月欢宁间,星霜分益亲。已将名是患,还用道为邻。机事齐飘瓦,嫌猜比拾尘。高冠余肯赋,长铗子忘贫。
7、《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唐·柳宗元客有故园思,潇湘生夜愁。病依居士室,梦绕羽人丘。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谬委双金重,难征杂佩酬。碧霄无枉路,徒此助离忧。
8、《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唐·柳宗元金马尝齐入,铜鱼亦共颁。疑山看积翠,浈水想澄湾。标榜同惊俗,清明两照奸。乘轺参孔仅,按节服侯狦。贾傅辞宁切,虞童发未。j秉心方的的,腾口任。àà圣理高悬象,爰书降罚锾。德风流海外,和气满人寰。
9、《酬徐二中丞普宁郡内池馆即事见寄》唐·柳宗元鹓鸿念旧行,虚馆对芳塘。落日明朱槛,繁花照羽觞。泉归沧海*,树入楚山长。荣贱俱为累,相期在故乡。
10、《初秋夜坐赠吴武陵》唐·柳宗元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相思岂云远,即*莫与同。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
11、《春怀故园》唐·柳宗元九扈鸣已晚,楚乡农事春。悠悠故池水,空待灌园人。
12、《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唐·柳宗元寓居湘岸四无邻,世网难婴每自珍。莳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闲绿筠。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
13、《答刘连州邦字》唐·柳宗元连璧本难双,分符刺小邦。崩云下漓水,劈箭上浔江。负弩啼寒狖,鸣枹惊夜尨。遥怜郡山好,谢守但临窗。
14、《旦携谢山人至愚池》唐·柳宗元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
15、《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唐·柳宗元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非是白苹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
1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唐·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17、《登柳州峨山》唐·柳宗元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
18、《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唐·柳宗元隐忧倦永夜,凌雾临江津。猿鸣稍已疏,登石娱清沦。日出洲渚静,澄明皛无垠。浮晖翻高禽,沉景照文鳞。双江汇西奔,诡怪潜坤珍。孤山乃北峙,森爽栖灵神。洄潭或动容,岛屿疑摇振。陶埴兹择土,蒲鱼相与邻。
19、《叠后》唐·柳宗元事业无成耻艺成,南宫起草旧连名。劝君火急添功用,趁取当时二妙声。
20、《叠前》唐·柳宗元小学新翻墨沼波,羡君琼树散枝柯。左家弄玉唯娇女,空觉庭前鸟迹多。
当你读懂了一首诗,是否就意味着你读懂了这位诗人的内心?
当你读懂了一位诗人的内心,是否就意味着你读懂了他的情?
当你读懂了他的情,是否就意味着你读懂了他的一生?
当你读懂了他的一生,是否就意味着你读懂了他生活的整个时代?
……
对此,毕淑敏曾说:人们,常常是心中很寂寞,说出口的却是词不达意的热闹。
在这一点上,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柳宗元,真的就是那个很让人读不懂的人。对他,有些人并不喜欢。而对他的另一位至交好友——刘禹锡,多数人却很推崇。
为什么呢?
因为柳宗元的诗虽然写得很好,但读多了会让人很不快乐。而刘禹锡的诗呢?对身心俱疲的现代人来说,读完之后,仿佛有一股酣畅淋漓的快感浸透浑身上下每一根汗毛,煞是舒服。
如此,试问: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生活的你,每个月都要为沉重的房贷车贷而焦虑不安的你,上有老下有小浑身重压正处于油腻中年的你,如果让你选择,你会愿意读刘禹锡的诗?还是愿意读柳宗元的诗呢?
在我,当然是愿意读刘禹锡的诗了。这并不是肤浅,而是出于本性。事实上,每一次阅读,我们仿佛都是在造访自己的另一种人生。但多数时候,我们更愿意造访那些快乐的、高兴的、幸福的、美满的人生。
无疑,柳宗元的人生是不快乐的。正如元代著名诗论家元好问对他诗作的评价那样,“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柳宗元的一生藏着谁也不懂的难言的寂寞。
这种寂寞囚禁了他一生,连创作一首《溪居》,他都是痛苦地咬着牙写的。
这首《溪居》,多数人并不了解。在大家印象中,最能代表柳宗元诗风的莫过于《江雪》了。然而,《江雪》太冷了,也太静了,每一个字都透着一股*乎绝望的感觉,令人生畏。
相对而言,写《溪居》时,柳宗元的真实内心是可感的:他用外在的词不达意的热闹,粉饰着内心的真实的寂寞。
作为一个从古至今被引用了千年的话题,“寂寞”的心在古典诗词中,仿佛从来都没有停止跳动过。它们或化身深闺怨妇、或化身羁旅游子、或化身谪人骚客……用不同的文字诉说着人们内心不同的寂寞。
然而,无论什么样的寂寞,它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对柳宗元而言,他的寂寞来源于他的身世,他的家庭,他的人生,他的仕途,他的理想,他的抱负……
众所周知,柳宗元出生于一个地位很高的家庭。他祖籍河东郡,与薛氏、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在他祖上,出了很多大官,例如七世祖柳庆为北魏济阴公,堂高伯祖柳墉曾为宰相,其父柳镇也曾任侍御史等职。而他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也是世代为官。
出生于这样的名门望族,柳宗元怎么可能没有压力呢?然而,真正的压力还远不止这些。对柳宗元而言,真正的压力来源于什么呢?
来源于其“独子”的身份,来源于家族的衰落。
在旧中国,男子的地位很高,尤其是在那些封建世家大族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作为家中的独子,柳宗元下面只有两个妹妹,因此,家族的未来便扛在了他一个人的肩上。他还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族人寄予了厚望。
可是,如果不是父亲过早去世,如果他的家族一直都这样官运亨通,如果他身处一个和*稳定的时代,如果没有发生那场举世震惊的安史之乱……那么,他或许就不会成为后来那个“柳宗元”了。
然而,如果永远都只是如果。
早在武则天当政时,柳家就屡次受到打击迫害,到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时,柳家已经衰落了,其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而其父柳镇,在天宝末间也只做过太常博士。对此,连柳宗元自己也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年以来,无为朝士者”。
当不幸来临时,永远不只有一次。公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本已风雨飘摇的柳家再一次遭受重创。当乱军攻入长安城时,他们一家人不得不抛弃房产,像流民一样逃往南方,过着忍饥挨饿的日子。
后来,安史之乱*复,他的父亲柳镇虽然可以继续为官,但官职很小,还经常遭遇贬谪。此时的柳家早已泯然众人矣。
所以,作为柳家的独子,在很小的时候,家人就对柳宗元寄予了很大期望,希望他能够重振家风。公元793年,刚刚20出头的柳宗元考中了进士,据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记载,此时“众谓:柳氏有子也”。即大家都这么说:“柳家现在真是有一个好的后代了。”
可惜就在同年不久,他的父亲柳镇就去世了。自此,在他的身后,再也没有人能够为他遮风挡雨了。自此,重振家族的重任,就落在了这个20出头的年轻人的身上。
这样的柳宗元又如何能够活得快乐,活得幸福呢?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随父亲辗转各地、奔波流离,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寂寞就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了。
现在,家道中落了,父亲去世了,下面还有两个待嫁的妹妹,在他的身后,已经没有退路了。除了咬着牙孤独向前,他还能有什么其他更好的选择呢?
历史上,在每个能够名垂青史的文人大家的人生中,“贬谪”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不仅改变了这些人的仕途宦生涯,还让他们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折。
可是,同样面对贬谪,不同的人却会选择不同的态度去看待它。像宋代大词人苏轼,那真是达到了不一般的哲学高度。对他而言,只要心是安宁的,无论被贬到哪里,都可以“此心安处是吾乡”。
而柳宗元的至交好友——刘禹锡呢?更是将“贬谪”视为家常便饭。但不同于苏轼的“既来之则安之”,刘禹锡秉十分放得开,该笑的时候就放声狂笑,该骂的时候就由着性子讽刺一通,从来不会委屈自己。对他而言,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永远都是别人。
可柳宗元不是。他一直都看不透人世间的无常,过得很憋屈,很寂寞,很痛苦。
在父亲去世以后,柳宗元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样,铆足了劲,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加上母亲自幼对他的严苛教育,以及他早年随父亲辗转各地所经历的种种见闻,他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一颗济世报国的心。
对他而言,济世报国和重振家风同样重要。
然而,在时代的洪流裹挟下,连李白这样的天才,都无可奈何,又何况是柳宗元了?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就像一个芯儿已经烂掉的果子一样,朝*得越发黑暗。内有宦官专权,党争不断,外有藩镇割据,战乱频发。这样的柳宗元只会屡战屡败。
果然,公元805年,在唐宪宗的严厉打击下,王叔文被赐死,历时100多天的“永贞改革”以失败告终。作为王叔文集团的一个核心人物,柳宗元也被贬到了遥远的湖南永州做司马。
在唐代,永州的山水是不错的,却十分荒蛮。而司马的工作也不好做。它是刺史下的一个属官,你自己什么政治理想都不能表达,只有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所以,柳宗元被贬官到永州后,生活很不如意。此时的他,无妻无子,无兄无弟,无父无母,未来又渺茫不堪。这些打击就像海浪一样不断地拍打在他身上,让他过得非常压抑和痛苦。
更不幸的是,柳宗元当时的身体健康出现了极大的问题,身心都遭受巨创。很长一段时间,他完全找不到什么解脱的办法。
但生活总是要继续的,重振家风的重任还担在他身上。所以,他并不甘心就这样无力地陷在痛苦中,希望能从挫折中挣扎起来。怎么办?和历史上的很多文人墨客一样,柳宗元尝试用游山玩水来安慰自己,排遣忧伤。
这首《溪居》就是在这样痛苦而寂寞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在宋代文坛,一贬官就喜欢外出游山玩水,并因此名垂青史的文人墨客,不止柳宗元一人。但真正能够从贬谪的痛苦中解脱出来的,却寥寥无几。其中,除了苏轼,最令人敬佩的就是欧阳修了。
欧阳修被贬官时,就很喜欢游山玩水。他说:“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酪酉插花归。”春天,欧阳修出去看花赏花,喝酒喝得很醉——“篮舆酪酉”,甚至头上还插着花,于是“插花归”。“篮舆”是他坐着一个小轿子,“酪酉”是喝醉的样子,头上还插着花。
同时,他还写下了人尽皆知的名篇《醉翁亭记》,说滁州的山怎么样美,水怎么样美,四时的景物怎么样美,人民老百姓怎么样好。
从这些文字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欧阳修是实实在在地从贬谪的痛苦与寂寞中解脱了。所以,他活到了70多岁。
而柳宗元呢?比杜甫比李白比欧阳修比刘禹锡都活的少,46岁就去世了。因为,在永州的自然山水中,他并没有获得真正的救赎,他的内心依然是寂寞而痛苦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且看《溪居》:
溪居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零陵早春 唐 柳宗元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请问春天从这去,何时才进长安门?
托付给你还乡梦,恳请带我回家园!
诗人痴痴的思念,*常人看着是一种病态――跟风儿还要说话。零陵的春风,你几时可以吹到长安?在我思乡的梦里,让我融合你的怀抱里,轻轻缈缈,潜回家园!
寻常人想家,那就是想了,形容一点就是“想的狠”,再动情一点,就是念叨家中的山水,风情,民俗,饮食。如果怀念起那些细小的物甚,母亲做的面,朋友送的虾,伙伴们深夜纵情的玩耍……情至深处,也能惹人几滴眼泪。缘何如此?
如果当成事讲,就是我想念家乡;如果当成道理说,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想念家乡得亲人和乡邻;如果要抒发那种深入骨子的爱恋,就要有缠绵不尽的神态。而春风和梦,都是轻轻柔柔的,可以像春蚕丝丝缕缕而不断绝,可以像云朵层层堆积又铺开。诗人以他超乎寻常的痴情,打动了诸多人的心灵,产生共鸣,唤醒或者激涨了远乡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人不“痴”,便不会纵身投入情感的波涛。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家乡。如我这般,离我出生长大的村庄只有十五公里,然而我也不能时时亲*,那个村庄,村庄四周的田野,小路,小河,沟塘……时时入梦。菜园,果树,鸡飞鹅踱,猫狗相戏,夏天的夜晚捉萤火虫,白天捕蝉,下雨的时候望着泥泞发呆,落雪的时候用手掌等待融化的冰凉……当我了解了柳宗元的生*历史,我才知道我的思乡与其相比是多么浅薄。
零陵,指永州。5*隋文帝废零陵郡和永阳郡,置永州总管府,府治泉陵县,同年更名零陵县,从此,永州、零陵一地两名。
秦原,秦地原野,这里是指长安城周围,即长安。 柳宗元祖籍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着姓”,祖上世代为官。773年,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幼年在长安度过。母亲信佛,在他家的京西庄园里,教四岁的柳宗元背诵古赋。父亲信奉传统儒学,柳宗元受到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
781年四镇之乱,783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785年,父亲柳镇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
柳宗元19岁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21岁进士及第,名声大振。然而不久,父亲去世,在家守丧。至801年,28岁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803年10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805年1月,唐德宗驾崩,皇太子李诵继位,改元永贞,即顺宗。顺宗即位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柳宗元由于与王叔文等政见相同,成为王叔*新派的重要人物。805年8月,顺宗被迫禅让帝位给太子李纯,李纯即位就打击以王叔文和王伾为首的政治集团。王叔文不久就被赐死。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前后共180多天。
9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政治集团的其他人也被贬为远州的司马,后称“二王八司马”。这时的柳宗元32岁。
柳宗元到职后,没有居住的地方,只能暂居在龙兴寺。永州的生活艰苦,到永州半年母亲就因病去世,艰苦生活环境,水土不服,亲人离世的打击,加上政治上失意,严重损害了柳宗元的健康,“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或时寒热,水火互至,内消肌骨”。直至815年离开永州,整整十年。
这十年,是柳宗元生*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寂郁愤的十年,这穷蹙的十年,居然真正造就了一个古文大家的绝世风范,就在这种环境下,就在这种心情下,柳宗元的郁郁才思得到了强烈的激发,发言为文,莫不悲恻动人,寓言、山水游记以及记叙文都取得了整个一生中最光辉最杰出的成就。《永州八记》,《捕蛇者说》,《三戒》,《段太尉逸事状》等等这些代表柳宗元最高成就,散文史上赫赫有名的篇章都莫不作于这僻远凄幽的永州。在远离朝廷的“*之地”,柳宗元是一个闲置的司马,并且不得“量移”,实际上是一个“拘囚”。家乡的一切是那么美好而遥远。“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是他在另一首诗里倾诉对家乡的思念。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然而,梦是自由的。他看到花开,觉得春风,便要随风潜入故园。思乡情浓,没有春风,他可以凭借明月,凭借归雁,凭借流水……梦想也是自由的,不会因为遭遇悲惨,不会因为生活凄苦而自甘沉沦。
反观自身,做一些事情,总是考虑“我缺少什么条件,限制了我成就某事”。条件的缺失本身就是一种条件,艰苦,磨难,挫折是不是能成为更丰富的条件,在于心灵的感悟和意志的顽强。
1、《读书》唐·柳宗元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2、《独觉》唐·柳宗元觉来窗牖空,寥落雨声晓。良游怨迟暮,末事惊纷扰。为问经世心,古人难尽了。
3、《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唐·柳宗元交侣*生意最亲,衡阳往事似分身。袖中忽见三行字,拭泪相看是故人。
4、《法华寺石门精舍三十韵》唐·柳宗元拘情病幽郁,旷志寄高爽。愿言怀名缁,东峰旦夕仰。始欣云雨霁,尤悦草木长。道同有爱弟,披拂恣心赏。松溪窈窕入,石栈夤缘上。萝葛绵层甍,莓苔侵标榜。密林互对耸,绝壁俨双敞。
5、《法华寺西亭夜饮》唐·柳宗元祇树夕阳亭,共倾三昧酒。雾暗水连阶,月明花覆牖。莫厌尊前醉,相看未白首。
6、《放鹧鸪词》唐·柳宗元楚越有鸟甘且腴,嘲嘲自名为鹧鸪。徇媒得食不复虑,机械潜发罹罝罦。羽毛摧折触笼籞,烟火煽赫惊庖厨。鼎前芍药调五味,膳夫攘腕左右视。齐王不忍觳觫牛,简子亦放邯郸鸠。二子得意犹念此,况我万里为孤囚。
7、《奉酬杨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二首》唐·柳宗元贞一来时送彩笺,一行归雁慰惊弦。翰林寂寞谁为主,鸣凤应须早上天。一生判却归休,谓着南冠到头。冶长虽解缧绁,无由得见东周。
8、《奉和杨尚书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夏日登北楼十》唐·柳宗元郡楼有遗唱,新和敌南金。境以道情得,人期幽梦寻。层轩隔炎暑,迥野恣窥临。凤去徽音续,芝焚芳意深。游鳞出陷浦,唳鹤绕仙岑。风起三湘浪,云生万里阴。宏规齐德宇,丽藻竞词林。静契分忧术,闲同迟客心。
9、《奉和周二十二丈,酬郴州侍郎衡江夜泊得韶州》唐·柳宗元丘山仰德耀,天路下征騑。梦喜三刀*,书嫌五载违。凝情江月落,属思岭云飞。会入司徒府,还邀周掾归。
10、《奉*淮夷雅表·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淮右》唐·柳宗元方城临临,王卒峙之。匪徼匪竞,皇有正命。皇命于愬,往舒余仁。踣彼艰顽,柔惠是驯。愬拜即命,于皇之训。既砺既攻,以后厥刃。王师嶷嶷,熊罴是式。衔勇韬力,日思予殛。
11、《奉*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唐·柳宗元皇耆其武,于溵于淮。既巾乃车,环蔡具来。狡众昏嚚,甚毒于酲。狂奔叫呶,以干大刑。皇咨于度,惟汝一德。旷诛四纪,其徯汝克。锡汝斧钺,其往视师。师是蔡人,以宥以厘。
12、《感遇二首》唐·柳宗元西陆动凉气,惊乌号北林。栖息岂殊性,集枯安可任。鸿鹄去不返,勾吴阻且深。徒嗟日沉湎,丸鼓骛奇音。东海久摇荡,南风已骎骎。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阴。众情嗜奸利,居货捐千金。危根一以振,齐斧来相寻。
13、《构法华寺西亭》唐·柳宗元窜身楚南极,山水穷险艰。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顽。西垂下斗绝,欲似窥人寰。反如在幽谷,榛翳不可攀。命童恣披翦,葺宇横断山。割如判清浊,飘若升云间。远岫攒众顶,澄江抱清湾。夕照临轩堕,栖鸟当我还。
14、《龟背戏唐·柳宗元》长安新技出宫掖,喧喧初遍王侯宅。玉盘滴沥黄金钱,皎如文龟丽秋天。八方定位开神卦,六甲离离齐上下。投变转动玄机卑,星流霞破相参差。四分五裂势未已,出无入有谁能知。乍惊散漫无处所,须臾罗列已如故。
15、《桂州北望秦驿,手开竹径至钓矶,留待徐容州》唐·柳宗元幽径为谁开,美人城北来。王程倘馀暇,一上子陵台。
16、《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唐·柳宗元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17、《韩漳州书报彻上人亡因寄二绝》唐·柳宗元早岁京华听越吟,闻君江海分逾深。他时若写兰亭会,莫画高僧支道林。频把琼书出袖中,独吟遗句立秋风。桂江日夜流千里,挥泪何时到甬东。
18、《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唐·柳宗元珠树玲珑隔翠微,病来方外事多违。仙山不属分符客,一任凌空锡杖飞。
19、《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唐·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行行便濯缨。
20、《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唐·柳宗元知命儒为贵,时中圣所臧。处心齐宠辱,遇物任行藏。关识新安地,封传临晋乡。挺生推豹蔚,遐步仰龙骧。干有千寻竦,精闻百炼钢。茂功期舜禹,高韵状羲黄。足逸诗书囿,锋摇翰墨场。雅歌张仲德,颂祝鲁侯昌。
柳宗元的诗词名句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以下是柳宗元的诗词名句,欢迎阅读。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柳宗元《饮酒》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柳宗元《饮酒》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早梅》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农事诚素务,羁囚阻*生。——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土膏释原野,白蛰竞所营。——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莫让金钱施,无生道自弘。——柳宗元《送元暠师诗》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柳宗元《送元暠师诗》
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柳宗元《渔翁》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元《渔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柳宗元《饮酒》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柳宗元《饮酒》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柳宗元《咏三良》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柳宗元《饮酒》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柳宗元《饮酒》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柳宗元《早梅》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柳宗元《早梅》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柳宗元《溪居》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柳宗元《早梅》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
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灯。——柳宗元《送元暠师诗》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柳宗元《送元暠师诗》
缀景未及郊,穑人先偶耕。——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星辰复,恢一方。——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十二首·其四》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阳枝。——柳宗元《跂乌词》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柳宗元《掩役夫张进骸》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却立不亲授,谕以从父行。——柳宗元《韦道安(道安尝佐张建封于徐州,及军乱而道安自杀)》
父子更抱持,涕血纷交零。——柳宗元《韦道安(道安尝佐张建封于徐州,及军乱而道安自杀)》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写冬天的古诗
关于柳宗元写冬天的古诗
柳宗元描写冬天的诗句
柳宗元写的描写冬天的古诗
柳宗元的柳宗元有名的古诗
有柳宗元的古诗
柳宗元的古诗?
柳宗元写春天的古诗
查柳宗元的古诗
柳宗元的诗词
柳宗元的古诗《早梅》
柳宗元的怀古诗
柳宗元的诗风古诗
柳宗元的古诗大全
柳宗元的诗句
韩愈柳宗元的古诗
柳宗元的爱国古诗
柳宗元的名句
有关柳宗元的古诗
早梅的古诗柳宗元
柳宗元的4句古诗
柳宗元的名言
柳宗元的古诗特点
柳宗元写的古诗300首
柳宗元的代表古诗
柳宗元的古诗文
柳宗元名句
柳宗元渔翁的古诗
柳宗元的古诗是哪首诗
柳宗元的小学古诗
古诗词中写芍药的词朗诵
开头千里的古诗
唐朝关于风筝的古诗
中秋节的古诗十首
借月亮衬托思乡的古诗
高中学过的有关朱颜的古诗
关于路虽远行必至的古诗
与发明有关的古诗
春节主题的古诗画报
搜索望庐山瀑布的古诗
欧阳修的古诗元宵节
关于芙蓉花的经典古诗
古诗崔颢的诗
古诗表达深呼吸的词语
写菜美味的古诗
柳枝芽儿爆出来的古诗
水边鸟的古诗词
与自强自立有关的古诗文
春天的图片古诗画
一仗的古诗
含情人的古诗六首纤纤折杨柳
文字情调的古诗
小班有关中秋的古诗课备课
新唱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视频
适合宝宝学的第一首古诗
青年奋斗霸气豪迈的古诗词
形容风雨交加的古诗词
有关秋天的古诗词的图片
关于借物喻人的对联或古诗
最*很火的千古古诗
观书有感拼音版的古诗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