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屠苏的古诗

关于入屠苏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入屠苏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入屠苏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入屠苏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5) 语录(2k+) 说说(1) 名言(582) 诗词(151) 祝福(1k+) 心语(76)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意思

  • 春风,写作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意思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意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意思: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原文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拓展阅读】春节诗词推荐

      除夜(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拜年(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田家元日(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春节看花市(*)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元日(玉楼春)(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头六十人。

      岁除夜(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

    [阅读全文]...

2022-01-23 08:00:58
  • 屠苏是什么意思?诗词里的屠苏指的是什么?

  • 优美,诗歌
  •   屠苏 [ tú sū ]

      意思:古代的一种酒。民间说法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

      那么,在诗词当中屠苏又是指什么呢?有什么具体的含义呢?首先我们要知道这首诗的原文和翻译。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在烟花爆竹声中我们送走了过去的一年,在感受春天的气息,我们欢声高呼喝着美味的屠苏酒。千家万户也迎来了瞳瞳红日,把新的桃符换去旧的桃符。

      其实,从原文来看并不难理解。而屠苏作为古代的一种酒,主要就是用屠苏草来进行浸泡而得的,这是当时的一种民俗,而在农历正月初一的时候每家每户就会按照长幼次序来进行饮用了。

      不仅仅是王安石在这里面有提到过这一*俗,宋代的苏辙在诗中《除日》当中“年年最后饮屠苏(屠苏酒),不觉年来七十余”也对于这一*俗有所提及。

      当然了,王安石作此诗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要说明宋代的民俗,也是要表达他除旧革新的一种政治思想,尤其是诗中的第一句就已经看出了一种新气象。

      而关于“屠苏”的解答,在诗中可见“春风送暖入屠苏”其中的“入”更是指酒入心房,并不仅仅是喝的意思。而在查阅其他的资料时,可能大家会觉得屠苏也有“草屋”一说,但是这在两宋之后的诗人笔下也是具体事务有具体所指,这一点还是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诗歌并不仅仅是叫我们感受古意深奥的词汇,对于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才是我们应该去深刻了解到了,所以不管是美酒还是草屋家园,这一点大家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了。

    [阅读全文]...

2022-03-06 23:50:35
  • 苏轼的古诗大全

  • 苏轼,诗人
  • 苏轼的古诗大全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的古诗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5、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6、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7、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8、磻溪石

      墨突不暇黔,孔*未尝暖。安知渭上叟,跪石留双骭。

      一朝婴世故,辛苦*多难。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

      9、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10、大秦寺

      晃荡*川尽,坡陀翠麓横。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

      信足幽寻远,临风却立惊。原田浩如海,衮衮尽东倾。

      11、石鼻城

      *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12、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3、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4、《满庭芳·蜗角虚名》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锺美酒,一曲满庭芳。

      15、《减字木兰花·玉房金蕊》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纤手里。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温香熟美。醉慢云鬟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16、《减字木兰花·郑庄好客》

      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高山白早。莹骨冰肤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17、《点绛唇·不用悲秋》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

    [阅读全文]...

2022-05-20 10:15:51
  • 含有屠字的古诗词 带屠字的诗词名句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易节。——《后汉书·列传·周黄徐姜申屠列传》

    牛刀可以割鸡,鸡刀难以屠牛。——《论衡·卷十二·程材篇》

    不扶自直,不镂自雕。——《后汉书·列传·周黄徐姜申屠列传》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文天祥《除夜》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生意?——龚自珍《湘月·天风吹我》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分尝胜利茶。——*《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王令《暑旱苦热》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增广贤文·上集》

    学就屠龙空束手,剑锋腾踏绕霜花。——陈子龙《日登一览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蒲松龄《狼》

    放下屠刀,立刻成佛——《镜花缘·第十回》

    其二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蒲松龄《狼三则》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李白《梁甫吟》

    屠苏醉醒已三更。——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蒲松龄《狼三则》

    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蒲松龄《狼三则》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成彦雄《元日》

    屠钓称侯王,龙蛇争霸王。——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元结《贼退示官吏》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蒲松龄《狼三则》

    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班固《苏武传(节选)》

    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司马迁《魏公子列传》

    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司马迁《魏公子列传》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蒲松龄《狼三则》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蒲松龄《狼三则》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屈原《天问》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归有光《吴山图记》

    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相高。——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贾谊《治安策》

    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剪屠。——李华《吊古战场文》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范云《效古诗》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爆,杀狼亦可用也。——蒲松龄《狼三则》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蒲松龄《狼三则》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蒲松龄《狼三则》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蒲松龄《狼三则》

    屠惧,投以骨。——蒲松龄《狼三则》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蒲松龄《狼三则》

    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蒲松龄《狼三则》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蒲松龄《狼三则》

    屠杀熟户烧障堡,十万驰骋山岳倾。——苏舜钦《庆州败》

    屠麖麋,翦旄麈。——左思《三都赋》

    屠巴蛇,出象骼。——左思《三都赋》

    [阅读全文]...

2022-01-12 17:40:07
  • 苏轼的古诗

  • 苏轼
  •   1、《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2、《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3、《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4、《守岁诗》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

      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5、《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6、《儋耳》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7、《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生。

      8、《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9、《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饮》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1、《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2、《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3、《采桑子》

      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

      细捻轻扰,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14、《蝶恋花》

      一颗樱桃樊素口。不爱黄金,只爱人长久。

      学画鸦儿犹未就。眉间已作伤春皱。

      扑蝶西园随伴走。花落花开,渐解相思瘦。

    [阅读全文]...

2022-02-24 21:46:38
  • 苏轼月亮的古诗全诗

  • 苏轼,月亮
  • 苏轼月亮的古诗全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月亮的古诗全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品赏析

      【注释】

      原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韵。 ②丙辰: 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③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 是何年。”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⑦婵娟:月色美好。

      【品评】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 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 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 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 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 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 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 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特地请求北徙。 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 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 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 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 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 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 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 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 卷三九)。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 清露下, 满襟雪。” 《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 、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 。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 ,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 ,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迴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 ,表面上是恼月照人 ,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 ),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 ,幸福的生活的向往 ,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在皓月当空 、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 ,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拓展阅读】

      都说倾城女子定是红颜祸水,可是千百年来,有谁能放弃水;都说天长地久不如曾经拥有,可是人海茫茫,离开终归过显苍凉;都说韶时梦想必是年少轻狂,可是云耸谷河,有几个心中没有远方。

      佛曰:人有三毒贪、痴、嗔,通俗说就是舍不得。舍得、舍得,不舍何有得?红尘一世,却有几个能做的了南柯一梦。你总说自己*庸,只是因为心中总有放不下的杂念,终将只是一颗沉土,看得道者:“满目山河空念,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其眼前人。”面对伊人远去,晏殊放下了离思之苦,终有了“元献门下出九相”的报国之材。“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面对九理城中奸侫的凭空污浊,苏轼放下了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场梦想,终有了“千古文章四大家”的诗词杂文成就。没有人能抓得住月亮,明天依旧升起太阳,因为有了日光,月亮终会离开。唯有舍了杂念,才能得到执念。唯有舍下红尘,才能得到梦想。

      诗曰:虽千万人吾往矣。舍得,舍得,不舍终有得。风再大,吹动的不过是漫无目的的白云,大地不会产生波纹,因为有不舍的追求,所以大地不懂随波逐流。路再长,改变的不过是浑浑恶恶忙忙碌碌蝼蚁的心,我却不会舍弃脚下的路。因为有梦想,更因信仰,所以我不愿放下你所谓的轻狂。唯有不舍梦想,才能到达远方。

      我放得下月亮,却舍不下月光。我避得开时光,却打不开心房。我读得懂纳兰,却看不懂悲伤。我拿得到牡丹,却嗅不到暗香。我听得到凄凉,却遇不见沧桑。我舍得了杂念,放不下信仰。所以,梦想终会发光。

      如果说梦想是亦真亦幻的月光,黑暗污浊的现实就好似发出它的月亮。没有月亮,哪有月光;少了现实淤泥,哪有惊世的梦想。

      放得下的月亮,戒不掉的月光。原谅我太傻,说穿了,戒不了梦想。

    [阅读全文]...

2022-02-16 21:02:52
  • 姑苏怀古诗意

  • 诗意
  • 姑苏怀古诗意

      《姑苏怀古》为唐代诗人许浑所作,表现诗人对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为大家整理姑《姑苏怀古》的诗意及鉴赏,欢迎欣赏!

      姑苏怀古

      作者:许浑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译文

      行舟经过姑苏古城,舍舟登岸,凭吊古台,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

      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在四周栖息游荡。

      山雨将至时,登台凭槛,一切都那么凄凉,楚江上面在风雨中的远帆更是让人心下情绪低落。

      吴越战争时候,忠臣伍子胥惨遭杀害,吴国也被灭国,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

      诗歌鉴赏

      姑苏,即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市,春秋吴王阖庐始于山上建台,在其子夫差时竣工,人称姑苏台,其台横亘五里,夫差曾在台上备宫妓千人,又造春宵宫,为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而焚之。*常借吟咏姑苏台来抒发对吴越争霸历史的感喟。此诗就是许浑舟行经过姑苏,登台吊古所作。

      首联叙登台。上句以*叙之笔直接点题,“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辍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下句“黍苗”承“宫馆余基”来,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黍苗”二字实写眼前景色,又暗中脱化《诗经·黍离》诗意,借古人亡国之哀思,表现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感慨。“独”字传神,将独来吊古那种惆怅情绪写得极真。“悲歌”即含黍离之悲意。这一联以叙事起,以情语接,用一“悲”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语言*淡而富有深韵,已然将读者引入浓厚的思古气氛中。

      颔联以赋笔铺写姑苏台遗址景象,但景中意蕴深藏。一边是人去台空的荒凉阒静,另一边则是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这一联遣词用字极为考究:野鹿、凫鸥性极警觉,在此栖游,可见荒台空苑之静寂;新草、浅莎,当春始发,正见出春机盎然之状。动词“争”、“占”,绘出了自然界旺盛的生命活力。工整的对仗,显示出诗人匠心独到之处,这里并置着的人事意象和自然意象,通过精确而富于表现力的形容词与动词的修饰连接,把历史陈迹的死寂与自然生命的生机统一于有机的画面中,形成强烈的生和死的比差,活生生地逼出人们心中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悲情。这一联以表面的赋法铺写,包裹着深沉的内核,诗人充分利用了律诗对偶的特点,以各个意象间强大的张力,造成形象大于思想的艺术效果,以空外传音的方式,暗示出作者吊古的情绪。

      颈联使用比兴手法表现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吴岫雨来”、“楚江风急”看似实写眼中景色,然而“吴”、“楚”字面,可以引发历史联想,惊风飘絮,雨打浮萍既为国破家亡象征意象,亦可被认为其意味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晚唐政治现状,似此似彼,亦此亦彼,彼此难分。“虚槛冷”是山雨将至时,诗人登台凭槛的思绪,是眼前天气变化造成的,同时它又是诗人怀古而产生的,对时局和个人前途的寒颤情绪。风雨中的远帆,是诗人眺望中所见,亦可视为他在怀古中体悟出的回避乱世、远身避祸的道理、事实上,诗人“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夜归丁卯桥村舍》)的想法,正是有感于乱世产生的`。

      诗的中间两联写景,是诗人对传统诗歌赋、比、兴手法的熟炼运用,又见出他对七律这一体裁的得心应手,可谓左右逢源,佳句迭出。

      尾联照应篇首,抒发诗人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忠臣”,指伍子胥,吴越战争时,夫差败越,越王勾践求和,子胥力谏吴王不可应允,吴王夫差不从,且偏信伯嚭谗言,迫子胥自杀,弃尸江中,后来越国果然击败吴国。“可怜”句,是诗人对伍子胥悲剧命运的哀悯感叹。孔子面对滚滚流水,曾发出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使诗人思绪万端。

      此诗以叙事起,以绘景结,中间两联以写实和象征兼用之笔承转首尾,使通篇圆转流畅,同时又以“独悲”二字统领全诗,在整个意境空间中灌注伤今悲古的悲怆凄凉之气,与其五律诗的“高华雄浑”形成迥然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为*极推崇,宋人范晞文说:“用物而不为物所赘,写情而不为情所牵,李、杜之后,当学者许浑而已。”(《对床夜语》)可见许浑七律,在唐朝诗人中,是占有很高地位的,此诗亦可以证明这一点

      作者简介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寓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皆*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

    [阅读全文]...

2021-11-24 05:15:25
  • 苏轼孤独的古诗句

  • 苏轼,孤独
  • 苏轼孤独的古诗句

      人生于世,总是孤独的,但是,我们的孤独总是难以言表。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苏轼孤独的古诗句,希望能帮到你!

      卜算子·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

      漏断:谓夜已深。

      幽人:幽居之人。此是形容孤雁。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省:了解。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释放后被贬谪黄州时所作。词作动、传神地描绘了孤雁的形象,它孤傲、自甘寂寞,正反映了作者幽愤寂苦的心情。

      黄庭坚称其“语意高妙”、“笔下无一点尘俗气”。

      乳燕飞华屋[2],悄无人槐阴[3]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4]。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5]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6],又却是,风敲竹[7]。

    石榴半吐红巾蹙[8],待浮花浪蕊[9]都尽,伴君幽独[10]。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意千重似束[11]。又恐被秋风惊绿[12]。

    若待得君[13]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14]。

      注释

      [1]本词后片多咏石榴,如元吴师道《礼部诗话》称为“别一格”,同前《卜算子》注[4]引《苕溪渔隐丛话》之说;如清谭献评《词辨》说“下阕别开异境”;这类说法大意不误,亦未尽合。如本词下片并非只说石榴,参看《卜算子》词注[4]及下注[14]。

      关于本词也有一些故事,有谓为官妓秀兰而作(见杨湜《古今词话》,胡仔已驳之)。有谓为侍妾榴花作(见《耆旧续闻》卷二),有谓在杭州万顷寺作,寺有榴花(见《艇斋诗话》)。这些都不过传说而已。如“寺有榴花”云云,疑即从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诗而附会之。

      [2]燕子营巢,喜欢在雕梁画栋间。小燕学飞,夏初景象。杜甫《题省中院壁》:“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

      [3]“槐阴”一作“桐阴”。

      [4]“白团扇”见晋谢芳姿《团扇歌》。“扇手”句兼用《世说新语·容止》:“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晋书·王衍传》作:“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

      [5]“谁来”,有谁来,言无人。

      [6]“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仙人所居。“曲”,深曲之处。《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7]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8]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山榴花似结红巾。”山石榴是杜鹃花,一名映山红。这里借指石榴花。

      [9]韩愈《杏花》:“浮花浪蕊镇长有。”

      [10]《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盖初夏之时,千花事退,榴花独芳,因以写幽闺之情。”

      [11]榴花多千叶重台的,此句与上“红巾蹙”句,并深得形容之妙。

      [12]秋风摇落,不但千红早尽,亦万绿全消,是深一层写法。皮日休《石榴》:“石榴香老愁寒霜。”

      [13]此“君”字与上“君”字,均指远人。

      [14]“若待得”以下,作一句读。谢朓《王孙游》:“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大意正同。“簌簌”*接粉泪,远承落花,故曰“共”,曰“两”。用“若”字领头,全句只是虚拟,泛指落花,已不限于上文石榴。[1]

      译文

      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悄然无人,梧桐绎阴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余倚,独自睡得香熟。窗外是谁推响彩绣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

      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取一枝浓艳石榴花细细看,千里花瓣下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又恐被那西风骤起,吹得只剩下一树空绿,若等美人相对比,残花之前对酒不忍相看,只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赏析

      这首词以种种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形象;以 春意阑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伤春的复杂心绪。

      上片由写景过渡到写人。 春光已消逝大半,蝴蝶懒得 飞舞, 黄莺也有些倦怠,风卷花落,残红满院。面对这“风雨送春归”、“无计留春住”的情景, 心事重重的.少女,不免触目 伤情,倍添寂寥之感。自然,蝶、莺本来不见得慵懒,但从这位少女的眼光看来,不免有些 无精打采了。发端写景,下了“懒”、“慵”、“狂”、“残”等字,就使周围景物蒙上了主人公的感*彩,隐约地透露了主人公的心境。以下写人:红日偏西,午醉未醒,光线渐暗,帘幕低垂。此情此景,分明使人感到主人公情懒意慵,神倦魂销。无一语言及伤春,而伤春意绪却 宛然在目。

      下片由写少女的外在形象,过渡到写内心世界,点出伤春的底蕴。首句以形写神,写因伤春而懒于梳洗。以下承上刻画愁思之重。“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是说触处皆能生愁,无人可为排解。“总”字统括一切,一切景物都成为愁的触媒,而又无人可以 倾诉,则心绪之烦乱,襟怀之孤寂,可以想见。到此已把愁情推向 *。煞拍宕开,谓此情将不会一无依托,杨花尚有东风来吹拂照管,难道自身连杨花也不如吗!杨花似 花非花,在花中身价不高,且随风飘荡,有似薄命红颜,一无依托。这里即景取喻,自比杨花,悲凉之情以旷语出之,愈觉凄恻动人。

      词的结尾耐人寻味。它创造出新意境,写出了少女的消极伤感与天真大胆交织的矛盾心理,显得不同凡响,别具一格。

    [阅读全文]...

2022-06-09 10:15:27
  • 苏轼的诗词有名的古诗

  • 苏轼,有名
  • 苏轼的诗词有名的古诗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人中的著名诗人,他的诗、词、散文成就非常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的诗词有名的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鉴赏: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

      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婵娟”就是月亮的意思。两个人像个千里,但却可以共同凝望天上的月亮。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与东坡诗句颇有同趣。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鉴赏: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鉴赏: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鉴赏:苏轼在宋词中属于豪放派,境界开阔,宏大。这首词具有明显的豪放派的特质。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鉴赏:这是苏轼最有名的词作之一,也是最能代表他风格的作品。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通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阅读全文]...

2022-04-27 15:49:41
入屠苏的古诗 - 句子
入屠苏的古诗 - 语录
入屠苏的古诗 - 说说
入屠苏的古诗 - 名言
入屠苏的古诗 - 诗词
入屠苏的古诗 - 祝福
入屠苏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