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晋的怀古诗

关于关于西晋的怀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西晋的怀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西晋的怀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西晋的怀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17) 语录(2k+) 说说(2) 名言(570) 诗词(438) 祝福(1k+) 心语(55)

  • 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古诗欣赏西塞山怀古)

  • 对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许多选本都注释为黄石西塞山,这是不符合史实的。

    考刘禹锡赴任夔州刺史,是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从广东连州转迁的,若走水路,有可能经黄石,不过我未见史料明证。但刘禹锡途经秭归是有史证的。巜全唐诗》有秭归县令设诗板留题的记录,可见他是路过了有楚之西塞之称的荆门虎牙和西陵峡的。而这一带正是晋*载晋灭吳王濬船战的古战场。

    巜晋书王濬传》载:“武帝谋伐吴。太康元年正月(公元280),濬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秭归),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获吴间谍,具知情状。濬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余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又作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二月庚申,克吴西陵,获其镇南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据、宜都太守虞忠。壬戍,克荆门、夷道二城,获监军陆晏”。

    《晋书》是唐太宗组织编撰的,身为唐朝官吏而且很有学识的刘禹锡不可能沒读过。因此他要怀古,只能在史书有明确记载的战争发生地长江西陵峡地带,他所说的西塞山也只可能在楚之西塞一带。刘禹锡不可能明知这场战史而且亲历古战场,还把黄石西塞山误当古战场。因此,巜西塞山怀古》一诗的注释,只是后来诗家的误会,不符合历史事实,应该予以纠正。

    附:西塞山怀古

    [ 唐 ]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原注释:

    西塞山: 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王濬: 晋益州刺史。一作“西晋”。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金陵: 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王气:帝王之气。黯然:一作“漠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寻:长度单位。

    一片降幡出石头: 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

    人世几回伤往事: 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

    枕寒流: 一作“枕江流”。

    今逢: 一作“从今”。

    四海为家两句: 如今国家统一,旧时的壁垒早已荒芜。

    [阅读全文]...

2022-06-18 00:04:17
  • 西塞山怀古注音版古诗(西塞山怀古全文翻译)

  •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wáng)濬(jùn)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àn)然(rán)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xiàng)幡(fān)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gù)垒(lěi)萧萧芦(lú)荻(dí)秋。

    译文王濬的战舰沿江东下离开益州,显赫无比的金陵王气骤然失色。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东吴灭亡以后,在金陵建都的王朝都先后灭亡,如今的西塞山依旧紧靠长江。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注释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王濬:晋益州刺史。一作“西晋”。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王气:帝王之气。黯然:一作“漠然”。千寻铁锁沉江底: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寻:长度单位。一片降幡(fān)出石头: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人世几回伤往事: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枕寒流:一作“枕江流”。今逢:一作“从今”。“四海为家”两句:如今国家统一,旧时的壁垒早已荒芜。

    赏析

    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

    公元280年(西晋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楼船”组成的西晋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下”:一有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孙吴*日薄西山的颓势和溃败的丑态。   “沉”、“出”写出了战事及结果,细腻传神的点出。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

    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它只用第一句诗写西晋水军出发,下面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可谓虚实相间,胜败相形,巧于安排。

    诗人在剪裁上颇具功力。他从众多的史事中单选西晋灭吴一事,这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东吴是六朝的头,它又有颇为“新颖”的防御工事,竟然覆灭了。照理*应引以为鉴,其实不然。所以写吴的灭亡,不仅揭示了当时吴王的昏聩无能,更表现了那些后来者的愚蠢,也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其次,诗人写晋吴之战,重点是写吴,而写吴又着重点出那种虚妄的精神支柱“王气”、天然的地形、千寻的铁链,皆不足恃。这就从反面阐发了一个深刻的思想,那就是“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可见如此剪裁,就在于它能完满地表现其主题思想。

    清代屈复认为此诗第五句甚妙。不过应该指出,若是没有前四句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第五句是难以收到如此言简意赅的效果。第六句“山形依旧枕寒流”,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寒”字和结句的“秋”字相照应。诗到这里才点到西塞山,但是前面所写并没有离题。因为西塞山之所以成为有名的军事要塞,之所以在它的身边演出过那些有声有色载入史册的“活剧”,就是以南北分裂、南朝*存在为条件的。因此前面放眼六朝的兴亡,正是为了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西塞山,从而大大开拓了诗的境界。诗人不去描绘眼前西塞山如何奇伟竦峭,而是突出“依旧”二字,亦是颇有讲究的。山川“依旧”,就更显得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不仅如此,它还表现出一个“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再过金陵》)的意境。这些又从另一个角度对上一句的“伤”字作了补充。

    第七句宕开一笔,直写“今逢”之世,第八句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日”、江山一统的结果。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全诗借古讽今,沉郁感伤,但繁简得当,直点现实。

    刘禹锡的这首诗,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风调之中,诗人好像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描绘古迹,其实并非如此,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这正是对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的迎头一击。当然,“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花》”(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这个六朝覆灭的教训,对于当时骄侈腐败的唐王朝来说,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所作。是年,刘禹锡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阅读全文]...

2021-12-28 10:41:52
  • 《西塞山怀古》诗词

  • 《西塞山怀古》诗词

      【原文】:

      《西塞山怀古》

      作者: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解】:

      1、王浚句: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官益州刺史。

      2、千寻句:当时吴国曾于江中锁以铁链,王浚用大火炬将它烧断。千寻:古时八尺曰寻,这里只是形容其长。

      3、降幡:降旗。

      4、石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唐武德时废。

      5、四海为家:意即天下统一。

      6、故垒:指西塞出,也包括六朝以来的战争遗迹。

      【韵译】:

      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评析】:

      这是吊古抚今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的情感。诗的前四句,写西晋东下灭吴的历史事实,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最后写今日四海为家,江山统一,象六朝那样的分裂,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全诗寓意深广,言辞酣畅。但诗中不见诗人真情,也少顿挫沉郁,却是一大缺陷。

    [阅读全文]...

2022-03-15 03:24:07
  • 西塞山怀古古诗原文翻译和赏析

  • 文学
  • 西塞山怀古古诗原文翻译和赏析

      《西塞山怀古》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塞山怀古古诗原文翻译和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古诗西塞山怀古带拼音版

      xī sāi shān huái gǔ

      西塞山怀古

      liú yǔ xī

      刘禹锡

      wáng jùn lóu chuán xià yì zhōu , jīn líng wáng qì àn rán shōu 。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qiān xún tiě suǒ chén jiāng dǐ , yī piàn jiàng fān chū shí tóu 。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rén shì jī huí shāng wǎng shì , shān xíng yī jiù zhěn hán liú 。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cóng jīn sì hǎi wéi jiā rì , gù lěi xiāo xiāo lú dí qiū 。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2、古诗西塞山怀古翻译

      王濬的战船从益州出发,东吴的'王气便黯然消逝。

      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

      人生中多少次伤怀往事,山形依然不变靠着寒流。

      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芦荻在旧垒上萧萧飘摇。

      3、古诗西塞山怀古赏析

      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诗人在剪裁上颇具功力。清代屈复认为此诗第五句甚妙。不过应该指出,若是没有前四句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第五句是难以收到如此言简意赅的效果。第六句“山形依旧枕寒流”,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寒”字和结句的“秋”字相照应。第七句宕开一笔,直写“今逢”之世,第八句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日”、江山一统的结果。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全诗借古讽今,沉郁感伤,但繁简得当,直点现实。

      4、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所作。是年,刘禹锡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比较严重。唐宪宗时期,唐朝曾经取得了几次*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不过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长庆元年(821年)至二年(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此诗即为作者结合当时形势而作。

      5、作者简介

      刘禹锡像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阅读全文]...

2021-12-16 09:11:31
  • 西塞山怀古注音版(关于西塞山古诗分析)

  •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怀古》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公元824年从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的赴任途中经过西塞山时所创作的一首怀古伤今诗。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现象,社会变得动荡不安,作者在面对西塞山的古迹时有感于对山河破碎的时局的忧伤,因此创作了这首诗。

    首联和颔联主要写西晋统一三国的历史。公元280年,西晋将军王濬奉晋武帝司马炎之命率领水军进攻东吴,楼船自益州顺流而下直逼东吴都城金陵,昔日东吴全盛时的金陵顿时黯然失色。当时东吴末代皇帝孙皓在江中布置铁锁以阻挡晋军的进攻,奈何晋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冲破阻拦,很快就兵临城下,无奈之下孙皓只得投降,石头城上顿时布满了投降的旗帜。金陵具有“六朝古都”之称,是最能见证昔盛今衰的都城。而东吴最先以金陵为都城,西塞山是历史上有名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沿长江前往金陵的必经之地,作者选取东吴的兴衰历史为题材,更有助于深化全诗的中心思想。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世间值得人们去伤感和忧愁的往事实在是数不胜数,但任凭历史的长河怎样奔腾而过,西塞山依然紧紧的依偎着滚滚东流的长江。世故人情虽然一直在变化,但见证世故人情的景物却依旧如初。西塞山之所以为名山之一,是因为它重要的历史地位。这两句充分点明了诗歌的主题,使思想感情更加突出。

    尾联描写四海升*,天下统一的景象,曾经的军事壁垒已化为湮灭的废墟,只有萧萧芦荻在随风飘荡。作者以此暗示割据实力终将走向灭亡的命运,天下统一必将是大势所趋。今日的繁盛与昔日的遗址相对比,读来令人意味深长。

    全诗虽然极力描写对往事的回忆与感慨,实际上暗含着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思考,东吴灭亡实为国君孙皓昏庸无道,不得民心所致,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作者对唐朝由盛转衰的担忧,有借古讽今之感。笔锋一转,耐人寻味。

    [阅读全文]...

2022-06-04 10:04:45
  • 怀古诗大全

  •   1、《苏台览古》

      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2、《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3、《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台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花。

      7、《江南》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

      8、《君山》

      唐·刘禹锡

      属车八十一,此地阻长风。

      千载威灵尽,赭山寒水中。

      9、《春草官》

      唐·刘长卿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

      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

      10、《易水》

      唐·马戴

      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

      落日萧条蓟城北,黄沙白草任风吹。

      11、《姑苏台》

      唐·陈羽

      忆昔吴王争霸日,歌钟满地上高台。

      三千宫女看花处,人尽台崩花自开。

      12、《景阳台》

      宋·徐铉

      后主忘家不悔,江南异代长春。

    [阅读全文]...

2022-03-04 14:28:58
  • 咏史怀古诗

  • 写作
  • 咏史怀古诗(精选12首)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史怀古诗(精选12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月夜金陵怀古》

      唐·李白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

      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

      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

      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2、《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3、《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诚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5、《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侣,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7、《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8、《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阅读全文]...

2022-05-08 18:56:38
  • 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生*

  • 知识
  • 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生*

      司马炎,字安世,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长子,西晋的开国皇帝。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生*,希望大家喜欢!

      司马炎的生*简介

      司马炎少时曾经出任中抚军一职,司马昭被封为晋王后,属意于次子司马攸,但众臣反对,于是在公元265年,司马炎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司马昭病逝,司马炎继承了相国与晋王之位。彼时,通过其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与父亲司马昭的奋斗,朝中的*已牢牢地握在司马氏的手中。

      公元266年,魏元帝曹奂被迫禅位,司马炎登基称皇,改国号为晋,是为晋武帝。同年,司马炎册立妃子杨艳为皇后,立二子司马衷为皇太子。公元275年,司马炎追尊祖父司马懿为宣帝,庙号高祖,伯父司马师为景帝,庙号世宗,父亲司马昭为太祖,庙号太祖。同年,洛阳出现瘟疫,人口死亡过半,公元279年至280年,司马炎派兵攻打吴国,吴国战败投降,三国鼎立的局面从此结束。

      司马炎在位期间,对治国的措施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颁布《秦始律》,依法治国,大封宗室,罢州郡兵。又制定了户调式的经济制度,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三项内容,注重荒地开垦,兴修水利,使西晋的经济逐渐繁荣,创造了太康盛世的景象。另外,司马炎也比较重视文化的发展,弘扬民族文化,为*的文化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虽然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建树,但司马炎晚年逐渐怠惰政事,变得荒淫无度。公元290年,司马炎病逝,享年五十五岁。

      晋武帝司马炎称帝

      对于司马炎称帝,建立晋国这件事,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三国给人以这样一个结局,使得很多人表示无法接受。在看过三国整个历史过程后,很多人都希望曹操、刘备、孙权中的一个能统一天下,可惜的`是三个国家斗了那么久,结局天下却成了司马家的。但是,历史终究是历史,这是历史的趋势,是无法改变的。

      司马炎能够称帝,完全是靠他的爷爷司马懿和父亲司马昭。在当年司马懿杀死曹爽之后,这魏国的大权基本上就被司马懿全权掌握了。司马懿不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丝毫不逊色于诸葛亮,诸葛亮以前说过一句话“我所虑者,唯司马懿一人也。”可见,司马懿的才干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司马懿为曹魏四代托孤重臣,手握重权,他之所以没称帝,也是害怕留下千古骂名。

      再说一下司马炎称帝的另一个核心人物司马昭。司马昭在父亲死后,灭掉了蜀国,他在魏国的地位更是无人能比。司马昭想称帝的心更是无人不知,魏帝曹髦早知司马昭念及皇位已久,于是就带上百名侍从想谋害司马昭,谁知消息走漏,魏帝被杀。之后司马昭立曹操之孙曹奂为帝,在灭掉蜀国后,司马昭被封为晋王。司马昭还没来得及称帝就不幸猝死,他的儿子司马炎替他完成了司马家的心愿。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为晋王,同年12月,司马炎效仿曹丕篡汉的做法,自己登基。曹奂随后下诏书,称是上天让把帝位给司马炎,让司马炎接受。司马炎假装推让几次后,接受魏帝禅让,建立西晋,并封曹奂为陈留王。

      司马炎篡位

      其实司马家从司马懿开始就完全掌握曹魏*了,可是司马懿毕竟是四代托孤重臣,他篡位则一定会留下千古骂名,死后也无颜见曹魏主公。到了司马昭更是“司马之心,人尽皆知”,可惜司马昭因中风突然死亡,要不然这开国皇帝肯定是司马昭。到了司马炎,这篡位之事只是个时间问题,这天下一定是他司马家的。

      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嫡长子,在父亲死后,不光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还继承了父亲篡位的心愿。从司马懿杀曹爽,司马昭杀曹髦就可以肯定他们都是为后面的司马家篡位做铺垫。司马炎在得到司马昭的晋王爵位后,就开始谋划篡位之事。司马炎手握军权,手下亲信自然不少,有些还位居高位。为了不动用武力,让魏帝曹奂自动让位,司马炎让那些亲信不停地劝说曹奂让位,还说了很多利害关系。曹奂自知司马家的势力,又有曹髦的前车之鉴,最终决定让位。

      曹奂下诏书,内容是司马家辅佐历代皇帝,功劳颇大,这皇位早就应该是司马家的,这也是老天爷的安排,司马炎不要推辞,请接受皇位。司马炎心里非常高兴,但还是做足戏份,就假装推辞,不愿接受。司马炎的心腹更是率领百官劝说司马炎接受皇位,司马炎只好接受。司马炎如愿的坐上皇帝宝座,建国西晋,封曹奂为陈留王。之后的几年,讨伐吴国,吴国灭,统一天下,历史上也再无蜀、魏、吴三国。

    [阅读全文]...

2022-01-04 02:51:42
  • 咏史怀古诗

  •   1、《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诚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5、《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侣,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7、《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8、《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9、《汉宫词》

      唐·李商隐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10、《江南怀古》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

      11、《月夜金陵怀古》

    [阅读全文]...

2022-06-12 16:11:57
  • 十首怀古古诗

  • 十首怀古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十首怀古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赤壁怀古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交趾怀古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钟山怀古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淮阴怀古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广陵怀古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桃叶渡怀古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青冢怀古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马嵬怀古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蒲东寺怀古其九

      小红骨践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梦中有梦,谜中藏谜的旷世奇作。因而引来了红学家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更有多少红楼梦探佚者的牵强附会,无数红楼迷的盘根究底。

      而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就是谜中之谜的谜语,谜底不但让书中的人没有能够猜出来,也让世人刹费苦心,让历代红学家绞尽脑汁,探佚者用尽心机,《红楼梦》爱好者的冥思苦想,然而却都没有能够得出一个尽善尽美,让人信服的谜底。可以说自从《红楼梦》一书问世之后,就有多少人试图通过对十怀古诗的剖析和解读甚至探研来参透诗中到底掩盖有什么样的玄机,隐藏着怎样的谜底,但终究没有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十首怀古诗以谜语的形式出现,说是无心又似有心,若说无意又似有意;要说有心又似无心,要说是有意又似无意,让人看似随意而作,又似刻意这么写,十首怀古诗到底隐藏着怎样的谜底,又似乎要向世人暗示什么,真可谓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令人扑朔迷离。总之,红楼梦的十首怀古诗为*布下了一个难以猜测的谜局。

      不过,我倒觉得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不单单是小说的一种承接方式,使小说的章与章之间能够承上启下,回与回之间承前启后,使小说能够前呼后应,给读者造成悬念, 吊读者的胃口,也不是单纯地为猜谜而猜谜这么简单,更不是让世人刹费苦心地为了去猜谜而作,而是另有寓意,而且寓意深远。十首怀古诗以谜语的形式出现只不过是作者写作的另一种隐藏手法,因此在解读十首怀古诗时我们不要与小说割裂开来,单方面地去揣测,去猜度,而应该从不同的审视角度去理解、去解读,与小说描写的特定环境和人物联系起来读,才有可能读懂,读明白。

      倘使说“好了”歌是是借助“跳出三世外,不在五行中”的道人来评判功名利禄的话。那么十首怀古诗则是以一个豆蔻年华的小女孩的看法来评判,以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的审视角度来评判,可谓独具匠心,别具一格。

      在《红楼梦》中,薛宝琴这个豆蔻年华的小女孩对于古史曾经出现过的史迹和历史人物评判的一番见解和不同凡响的见地确确实实让世人惊叹,有多少须眉男儿自叹弗如,又有多少伟丈夫望尘莫及。

      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赤壁之战对于三国历史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也是我国军事史上一个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成功范例,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不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使吴、蜀两国从军事上的被动局面转为能够和魏相互抗衡的对峙局面。赤壁之战同时也造就了诸葛亮等人的成功辉煌,把诸葛亮等的人生事业推向了高峰。因此《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叙述和描写这段历史故事时尽量表现得得淋漓尽致,以夸张的手法竭力去铺叙,极度去渲染、去烘托。不过,无论是孙权所创建的吴国也好,还是刘备所创建的蜀国也罢!孙权、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功勋或多或少都是建立在无数冤魂和累累白骨之上的,是无数个冤魂铸造而成的。“回首往事如流水,一将功成万骨枯’。薛宝琴在哀叹的同时进行了谴责和评击。

      然而对于孙权、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功勋,薛宝琴这个小女孩却不怎么赞赏,还以“徒留名姓载空舟”的态度给进行否定和带有几分嘲讽的口吻,而对于那些无辜枉死的生命却是寄以更多的同情和惋惜,把笔墨描述的'重点放在了那些无辜枉死的生命身上。红楼梦的【赤壁怀古】让我们透过轰轰烈烈的赤壁之战而看到了它悲哀的另一面。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子房,张良也,具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略,曾经帮助刘邦推翻了暴秦,建立西汉*,可以说功可盖世,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被东汉的马援所取代。其实不管张良也好,马援也罢,终究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淡化、被历史所淹没。

      “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如果单纯从诗的表面来理解的话,这是对张良卓越功勋的描写和表现张良声名远播的形容。“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随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发展,张良的不朽功勋终究被历史所淹没,被东汉的马援所取代,那么马援又将会被谁取代呢?马援之后又将是会是谁呢?薛宝琴给我们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和一个思考的余地。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绊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阅读全文]...

2022-06-17 00:36:35
关于西晋的怀古诗 - 句子
关于西晋的怀古诗 - 语录
关于西晋的怀古诗 - 说说
关于西晋的怀古诗 - 名言
关于西晋的怀古诗 - 诗词
关于西晋的怀古诗 - 祝福
关于西晋的怀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