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咏怀西晋阮籍的古诗拼音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咏怀西晋阮籍的古诗拼音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咏怀西晋阮籍的古诗拼音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咏怀西晋阮籍的古诗拼音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
交甫怀佩环。婉娈有芬芳。
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
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
感激生忧思。萱草树兰房。
膏沐为谁施。其雨怨朝阳。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
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
春秋非有托。富贵焉常保。
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
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
自非王子晋。谁能常美好。
*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
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
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驱马复来归。反顾望三河。
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
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
昔闻东陵瓜。*在青门外。
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
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
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炎暑惟兹夏。三旬将欲移。
芳树垂绿叶。青云自逶迤。
四时更代谢。日月递参差。
徘徊空堂上。忉怛莫我知。
愿覩卒欢好。不见悲别离。
灼灼西隤日。余光照我衣。
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
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
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
岂为夸誉名。憔悴使心悲。
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
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
步出上东门。北望首阳岑。
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树林。
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襟。
寒风振山冈。玄云起重阴。
鸣鴈飞南征。鶗鴂发哀音。
素质游商声。凄怆伤我心。
阮籍的诗,现存五言古诗八十二首,总称《咏怀诗》。它是阮籍*生诗作的总题,所咏并非一事,撰写并非一时。《夜中不能寐》是其中的第一首。《咏怀诗》的内容主要表现诗人在生活中的种种感慨,表现诗人蕴藏在内心的、无由发泄的痛苦、愤激及政治上的真正见解。正如颜延年所说:“阮在晋之代,常虑祸患,故发此咏耳”(见《文选·咏怀诗》李善注引)。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这是说,夜中不能入睡,起来独自坐着弹琴。显然是社会现实引起诗人的忧思萦怀,弹琴是为了排遣、发泄胸中的烦闷。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这四句是诗人深夜“不能寐”时的所见所闻。月光照在薄薄的帷帐上,清风吹动着他的衣襟。清风明月、良辰佳景,诗一般的境界,不仅不能引起诗人观赏的情趣,反而更觉得孤独和忧虑。后两句是写失群的鸿雁在野外哀叫,飞翔的鸟儿在北面林中悲鸣。吕向认为;孤鸿,喻臣贤孤独在外)翔鸟,指鸷鸟,以比权臣在*。此说可供参考。总之,这两句是诗人对表面*静而实际险恶的环境所作的渲染,以唤起人们对黑暗现实的联想。
阮籍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深夜不寐而徘徊,眼前只有使人忧伤的景象。满目枪然之景,满耳凄楚之声,活画出一幅悲凉的社会图象,展现出一位忧国忧时的诗人自我形象,抒发了他生活在腐败的社会里的内心苦闷,以及看不见任何希望和出路的忧思。正如何掉所说:“籍之忧思所谓有甚于生者。”
本诗结构布局的特色以明白表示忧郁的句子为中心,充分利用章句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气氛的渲染、形象的概括,使其他诗句统摄于这一中心,从而形成完整的统一体。因“不寐”而“起坐”,而“鸣琴”,暗示了烦忧之甚。“明月”“清风”是诗人寄忧之景物,“鉴椎”、“吹衿”表明只有清风明月才知“烦忧者”之心,这样加强了对凄清气氛的渲染。
阮籍
“孤鸿号”、“翔鸟鸣”又以形象的概括,进一步映衬了凄清、孤独的情景。“徘徊将何见”紧承所闻,与第一句“夜中不能寐”相照应,进一步激起烦忧者心底的无限愁绪,不得不“忧思独伤心”。“忧思独伤心”是全篇明写感情的句子,也是全诗的中心。
本诗创造境界的特色诗人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创造一种艺术境界,出色地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为了表现满腹忧愁,他着意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环境;而这一幽静的画面又富于动感,如“起坐”、“鸣琴”、“清风吹”、“孤鸿号”、“翔鸟鸣”。读者在动态的画面中,感受到的却是幽静,这是以动衬静的手法。
阮籍
本诗的语言特色有三:一、化用建安诗人成句。如“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两句,是从王粲《七哀诗》“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变化而来。“孤鸿号野外,翔鸟鸣北林”亦从曹植诗句“孤雁飞南游,翔鸟薄天飞”变化而来。二、语言不刻意雕琢而色采繁富,有着自然清丽的特色。三、丰富了五言诗的艺术技巧,使之更臻成熟。《夜中不能寐》是五言古诗,它不象*体诗那样讲究“谐声律”,但它却“工对仗”(中间四句基本对仗)。
所以说,五言诗发展到阮籍,形式更加完美了。
《咏怀·夜中不能寐》
作者: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释:
1、《咏怀诗》是阮籍生*诗作的总题,不是一时所作。大多写生活的感慨,不外说人生祸福无常,年寿有限,要求超脱利禄的圈子,放怀远大。也有对当时政治的刺讥,但写得很隐晦。
2、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诗》诗句:“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意思是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夜中,中夜、半夜。
3、薄帷鉴明月: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鉴,照。薄帷,薄薄的帐幔。
4、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5、北林:《诗经·秦风·晨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往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伤。
6、号:鸣叫、哀号。
赏析:
阮籍的诗大量运用了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旨远的艺术风格。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之士。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彩。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这是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中的第一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读者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受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但是那股“忧思”仅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人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却难以把握其具体的内容。“言在耳日之内,情寄八荒之外”,即是此诗显着的特点。
其实,如果能透彻地了解阮籍其人,此诗也并不难解。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籍传》)。正如他“醉六十日”,以使文帝之“为武帝求婚于籍”,终于“不得言而止”(同上)一样,“酣饮”不过是他用以逃避现实的手段,内心的痛苦却是无法排遣的。史书中“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的描写,就正是他痛苦内心的深刻表现。所以这首诗,只要看他“孤”“独”二字,就不难“曲径通幽”了。
此诗起首,诗人就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孤冷凄清的夜境:“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酣饮为常”的诗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坐,弹响起了抒发心曲的琴弦。这是从实景来理解。然而,也不妨把这“夜”看成是时代之夜,在此漫长的黑夜里,“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伟大的孤独者,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其六十一》)呵!这两句诗,实际上是化用王桀《七哀诗》诗句:“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描写这个不眠之夜。清人吴淇说:“‘鉴’字从‘薄’字生出……堂上止有薄帷。……堂上帷既薄,则自能漏月光若鉴然。风反因之而透入,吹我衿矣”(《六朝诗选定论》)。进一步,我们还可以从这幅画面的表层意义上,感受到诗人的旨趣。诗人写月之明,风之清,正衬托了自己的高洁不群;写“薄帷”、写“吹我襟”,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这虽非屈子那种“登昆仑兮食玉英”的浪漫境界,但那种特立危行,不被世俗所理解的精神却是一致的。
五六句,诗人着重从视觉、感觉的角度描写,五六句不但进一步增加了“孤鸿”“翔鸟”的意象,而且在画面上增添了“号”“鸣”的音响。这悲号长鸣的“孤鸿”“翔鸟”既是诗人的眼之物、眼前之景,又同时是诗人自我的象征,它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唱着一曲哀伤的歌。“北林”化用《诗经》“鴥(“音郁”)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秦风·晨风》)之典,从而暗含了思念与忧心之意。“北林”与“外野”一起进一步构成了凄清幽冷之境界。
结尾二句“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诗人的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有如庄周梦为蝴蝶后“蘧(音“渠”)蘧然而觉”,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他也许想到许多许多:“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其三十九》),却“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其三十三》),“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其十七》)。诗人只能永远得不到慰藉,只能是无限的忧思,孤独地徘徊,永恒的悲哀。
纵观全诗,似是“反复零乱,兴寄无端”(沈德潜语),“如晴云出岫,舒卷无定质”(王夫之语),但如果把握了诗人“悲在衷心”的旨趣,就自可理解这首“旷世绝作”。“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钟嵘在《诗品》中对阮籍诗的评价,当是不易之论吧!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译文及赏析
《咏怀八十二首》是魏晋时期文学家阮籍创作的一组诗。这八十二首诗主要抒写阮籍在魏晋易代的黑暗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感慨,抒发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的痛苦与愤懑之情。这组诗被视为正始之音的代表,在*诗歌史上有开创的意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译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原文: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译文
夜中不能寐,夜里睡不着觉。
起坐弹鸣琴。起床坐着弹琴。
薄帷鉴明月,月光照在薄帷上。
清风吹我襟。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孤鸿号外野,孤鸿(天鹅)在野外哀号。
翔鸟鸣北林。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徘徊将何见?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忧思独伤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注释:
1、夜中:中夜、半夜。
2、薄帷:薄薄的帐幔。
3、鉴:照。
4、)孤鸿:失群的大雁。
5、号:鸣叫、哀号。
6、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7、北林:表示忧伤。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鉴赏: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 “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着诗人内心的焦躁。然而。这里的动是似如磐夜色为背景的。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这首诗言*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这两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王粲夜不能寐,起而弹琴,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忧思。阮籍也是夜不能寐,起而弹琴,也是为了抒发忧思,而他的忧思比王粲深刻得多。王粲的忧思不过是怀乡引起的,阮籍的忧思却是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产生的。南朝宋颜延之说:“阮籍在晋文代,常虑祸患,故发此咏耳。”(《文选》李善注引)李善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这是说,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这样一个黑暗时代,忧谗畏祸,所以发出这种“忧生之嗟”。清人何焯认为:“籍之忧思所谓有甚于生者,注家何足以知之。”(《义门读*》卷四十六)何氏以为阮籍的“忧思”比“忧生之嗟”更为深刻,注家并不了解这一点。一般读者当然更是无法弄清究竟是何种“忧思”。不过,《晋书·阮籍传》说:“(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由此或可得其仿佛。史载诗人“善弹琴”,他正是以琴声来排泄心中的苦闷。这里以“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着意写诗人的苦闷和忧思。
诗人没有直接点明诗中所抒发的“忧思”,却写道:“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写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写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这似乎是在写自然景色,但是,景中有人。因为在月光下徘徊的是诗人,清风吹拂的是诗人的'衣襟。所以,可以说写景正是为了写人。这样写,比直接写人,更富有艺术效果,使人感到含蓄不尽,意味无穷。
“孤鸿号野外,翔鸟鸣北林。”是继续写景。是写孤鸿在野外哀号,而盘旋的飞鸟在北林上悲鸣。如果说,上两句是写诗人的所见,这两句就是写诗人的所闻。所见者清风、明月,所闻者鸿号、鸟鸣,皆以动写静,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但是,《文选六臣注》中,吕延济说:“夜中,喻昏乱。”吕向说:“孤鸿,喻贤臣孤独在外。翔鸟,鸷鸟,以比权臣在*,谓晋文王。”好像诗中景物皆有所指,如此刻意深求,不免有些牵强附会。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在月光下,清风徐来,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也在空中徘徊,月光朦胧,夜色苍茫,他(它)们见到什么: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忧思独伤心”。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失望、愁闷和痛苦的心情,也为五言《咏怀八十二首》定下了基调。
阮籍五言《咏怀八十二首》,是千古杰作,对*古代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刘勰说:“阮旨遥深。”(《文心雕龙·明诗》)钟嵘说:“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诗品》上)李善说:“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文选》卷二十三)都说明阮籍诗隐晦难解。阮诗隐晦难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多用比兴手法。而这是特定的时代和险恶的政治环境及诗人独特的遭遇造成的。
阮 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乌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赏析】
阮籍是魏末正始时期的著名诗人。《咏怀》是阮籍所作诗的总题,类似“杂诗”。《咏怀》集中地反映了汉末正始时期社会政治生活,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阮籍生活在魏晋*交替之际,曹爽被诛之后,司马氏为乱朝纲。阮籍目睹司马氏的所作所为和恐怖政局,内心充满痛苦和忧闷。《夜中不能寐》这首诗是全部咏怀诗的序曲,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司马氏集团专权杀戮的愤懑,对曹魏统治前途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忧虑。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静夜沉沉,诗人虽已上床但时至半夜也辗转难眠,于是起床坐在琴桌前以手轻抚琴来消遣时光。这两句是化用王粲《七哀诗》“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而来的,表现了诗人在政治重压下忧世忧生的苦闷心情。作者以写实的方法,通过“夜中”这一万籁俱静的典型环境和自己“不寐”“起坐”“弹琴”三个连续动作,构成了一个高远幽凉的意境,勾勒出一个不届服于威慢而又无能为力的志伤气结的诗人形象。作者采用以动写静的方法,暗示着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明月高悬,流光辉映,银辉照在薄薄的帐慢上,清风**,吹拂起我的衣襟。这两句描写了恬静优美的夜景。明月清风,美景良夜,本来很可法赏心悦情。但是诗人坐起弹琴,并不是为了欣赏月夜的清景而是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是借美景写忧情,造成了情景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以上通过清风、明月、吗琴与诗人长夜难眼的物我对立,构成一幅静夜感物伤怀的动人画面,幽含“夜中不能寐”的烦闷。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诗人夜半不能入睡,起坐抚琴也排遣不了胸中的烦闷,突然又听到野外孤鸿哀叫,北林翔鸟悲鸣,感到有生之物都难以适性自安,渲染了一种表面*静而实际险恶的环境气氛,衬托并加深了诗人“夜中不能寐”的孤独忧伤
最后两句“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总贯全诗。诗人在房内坐卧不安,可见心情无比沉重。全诗虽已写了他的所见所闻,却用一反诘句,说什么也没有看见。这是诗人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为避免迫害,箴言不语的自我表白。“忧思独伤心”明白交代了诗人“夜中不能寐”的真正原因,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诗歌中不管是叙述起坐、弹琴的动作,还是描写明月、清风、孤鸿、翔乌等景物,都带上了主观的感*彩,体现了作者在时代重压下形成的孤独心境。
《咏怀诗》是阮籍的发愤抒情之作。李善在《文选》注选中说它“志在讽刺”,钟嵘的《诗品》评它“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言在耳目之内、情奇八荒之表”。由于政治环境的险恶,阮籍大量运用比兴、寄托和象征的艺术手法,托物寄兴,从多方面描写了魏晋易代的黑暗现实,抒写了诗人与司马氏集团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切忧虑,意境深远,个性鲜明,形成一种曲折隐的风格。这首诗取材朴实,构思自然,语言清新,写人、叙事、描景毫无雕琢、藻饰,但饱含着诗人的深厚感情,体现了诗人的理想、追求与现实的尖锐矛盾和巨大冲突。诗歌中写诗人静夜不寐和不安的神态,暗示世道艰险。夜中“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带有浓厚的悲凉色彩,强化了诗人的恐惧与孤独。作者由人及物,以景衬情,形象鲜明而寄兴深远,感情真挚而又难以揣测。感物兴叹,“言*旨远”,耐人寻味。
《咏怀诗》远承《风》《骚》,*接曹植,在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读诗第十二》中对阮籍给予了高度评价:“真正奠定了五言诗的基础的是魏代的阮籍,他是第一个用全力作五言诗的人。”
山村咏怀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译文与解析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诗人前两句用了线状视觉,后两句用了点状视觉,全诗运用数字和景物的变化,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
古诗小故事(摘自网络)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耳丫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一个迎春小喜神儿。他刚要动手,妈妈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小孩儿听了妈妈的话,就缩回了手。后来,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此地就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扩展知识点:
一、汉字一到十的认知与书写
①注意“横、竖、撇、捺”的笔画写法。
②八与入字的鉴别
八——撇捺要分开
入——捺在撇上住
二、几个需要注意的读音:
①三(san)四(si)是*舌,十(shi)是翘舌
②几个三拼音节的字:怀(h-u-ai)家(j-i-a)座(z-u-o)花(h-u-a)
实际上,汉语拼音中的三拼音节只有九个:i-a、 u-a、 u-o 、u-ai、 i-ao、 i-an、 i-ang、 u-ang、 i-ong
三、量词的理解与运用:
①什么是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 事物或 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例如诗中的量词有家、座、枝。还有一种主要是度量衡单位,例如诗中的“里”。
②想一想,还有哪些量词?
四、试着讲述在上学途中都能看到哪些景物?
题西林壁古诗 拼音版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题西林壁古诗拼音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拼音版
题西林壁
héngkànchénglǐngcèchéngfēng
横看成岭侧成峰,
yuǎnjìngāodīgèbùtóng
远*高低各不同。
bùshílúshānzhēnmiànmù
不识庐山真面目,
zhǐyuánshēnzàicǐshānzhōng
只缘身在此山中。
创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鉴赏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拓展
《题西林壁》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题西林壁》课后练*
一、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题:
2.西林:
3.不识:
4.腊酒:
5.缘:
6.丰年:
二、比较下面的字并注音、组词。
壁()()岭()()峰()()
避()()铃()()锋()()
腊()()浑()()莫()()
蜡()()混()()寞()()
三、学会使用下面的诗句,看谁用的又准又好。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这样用: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这样用:
四、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看成岭()成峰,()()()()各不同。
2.()重()复疑无路,柳()花()又一村。
2020年4月4日,我们迎来“清明”。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三候有三候。
一候桐始华。桐,是指白桐花。意为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春来万物复苏,到清明时节,阳气更盛,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
二候田鼠化为鹌。鹌,是指鹌鹑类的小鸟。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田鼠为至阴之物,鸟为至阳之物。
三候虹始见。虹就是天上的彩虹,说明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出现。
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也是国家的法定假日。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1.扫墓祭祀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春祭大节,与清明春祭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俗由来已久。
2.踏春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
3.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4.插柳
明素有折柳、插柳的*俗。“柳”与“留”同音,杨柳飘悠,表达了人们的依恋之情、挽留之意。
清明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也有欢乐赏春的喜庆气氛。
这春日如许
你又在思念着谁?
竹里馆拼音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竹里馆拼音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古诗竹里馆王维带拼音版
zhú lǐ guǎn
竹里馆
wáng wéi
王维
dú zuò yōu huáng lǐ
独坐幽篁里,
dàn qín fù zhǎng xiào
弹琴复长啸。
shēn lín rén bú zhī
深林人不知,
míng yuè lái xiàng zhào
明月来相照。
2、古诗竹里馆王维翻译
注释
①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卷十三。这是《辋川集》20首中的第17首。竹里馆,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⑴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幽深的竹林。
⑵啸(xiào):长声呼啸。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⑶深林:指“幽篁”。
⑷相照:与“独坐”对应。
译文
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3、古诗竹里馆王维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咏怀西晋阮籍的古诗拼音
咏怀三国阮籍的古诗
阮籍的咏怀古诗视频
咏怀的古诗加拼音
山村咏怀的古诗带拼音
阮籍有趣的古诗
阮籍名句
古诗咏怀三国魏源的拼音
关于西晋的怀古诗
带拼音的山村咏怀古诗图片
山村咏怀古诗的作者的拼音
有嵇康阮籍的古诗
山村咏怀古诗邵康节的拼音
关于阮籍弹琴的古诗
山村咏怀古诗中的前三拼音节
有关西晋的古诗
西晋左思的古诗
阮郎归古诗的拼音
西晋最有名的古诗
西晋灭东吴的古诗
西塞山怀古诗的拼音
西晋重阳节的古诗
西塞山怀古拼音的古诗
西塞山怀古加拼音的古诗
古诗文网阮籍的大人先生传
秋山拼音张籍的古诗
有关山西晋中的古诗
西晋的知名古诗作者
孙咏怀的古诗
张籍的古诗忆远拼音版
项羽横戟立马的古诗文
关于白鹭的古诗和图画小报
喜庆寓意的古诗
跟军有关的古诗
适合改写的古诗词文言文
新学期开始了背诵的古诗
写夜的现代古诗
关于石凯的古诗词
今岁春雪甚盛甚的古诗
最后一个字是前的古诗词
最绝妙的古诗
深径的古诗
出发回故乡的古诗
带日和月的古诗
雷雨惊扰不能入眠的古诗
送别伤怀的古诗
望月怀古的古诗视频讲解
只要结果是好的古诗
形容*的古诗词
以小见大的整首古诗
观书有感的古诗动画片
写给学生的励志古诗词
形容矛盾处理的古诗
解缙的顶针联古诗拼音
描写山行行书的古诗
小学生古诗词带真字的
多年之后也是她的古诗
写春风的古诗两首
羡慕神仙日子的古诗
四海之行的古诗
关于治愈人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