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古诗得房公池鹅拼音

关于杜甫的古诗得房公池鹅拼音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杜甫的古诗得房公池鹅拼音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杜甫的古诗得房公池鹅拼音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杜甫的古诗得房公池鹅拼音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30) 说说(15) 名言(17) 诗词(1k+) 祝福(3k+) 心语(273)

  • 杜甫的古诗《登高》带拼音版

  • 杜甫
  • 杜甫的古诗《登高》带拼音版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的古诗《登高》带拼音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甫的古诗《登高》带拼音版:

      dēng gāo

      登高

      dù fǔ

      杜甫

      fēng jí tiān gāo yuán xiào āi , zhǔ qīng shā bái niǎo fēi huí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wú biān luò mù xiāo xiāo xià , bù jìn cháng jiāng gǔn gǔn lái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wàn lǐ bēi qiū cháng zuò kè , bǎi nián duō bìng dú dēng tái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jiān nán kǔ hèn fán shuāng bìn , lǎo dǎo xīn tíng zhuó jiǔ bēi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注释:

      ⑴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俗。

      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登高》白话译文: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飘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登高》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登高》赏析:

      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阅读全文]...

2021-12-23 19:01:47
  • 春望杜甫原文及拼音

  • 杜甫
  • 春望杜甫原文及拼音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望杜甫原文及拼音,欢迎大家分享。

      春望杜甫原文及拼音

      城春草木深 (chéng'chūn'cǎo'mù'shēn)

      感时花溅泪 (gǎn'shí'huā'jian'lèi)

      恨别鸟惊心 (hèn'bie'niǎo'jīng'xīn)

      烽火连三月 (fēng'huǒ'lián'sān'yuè)

      家书抵万金 (jiā'shū'dǐ'wàn'jīn)

      白头搔更短 (bái'tóu'sāo'geng'duǎn)

      浑欲不胜簪 (hún'yù'bù'shèng'zān)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赏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作者主要成就

      诗歌成就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18],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19]。

      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一首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0]全诗在声律句式上,又极精密、考究。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

      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对,把春雨神韵一气写下,无声无息不期然而来,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气。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社会矛盾重重的宋代更是学*杜甫最兴盛的时代,出现了以杜甫为宗的江西诗派。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等人也有明显的学杜倾向,也像杜甫一样用律诗反映当时的抗清斗争,慷慨激昂。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朝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研究资料*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宋代有许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居仁编辑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后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 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新、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以后,诗话笔记中评 点、解释杜诗的文字非常丰富。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 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来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集》。 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有冯至《杜甫传》、萧涤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论》。较详实的年谱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

    [阅读全文]...

2022-04-02 19:40:51
  • 绝句杜甫拼音古诗

  • 杜甫,文学
  • 绝句杜甫拼音古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绝句杜甫拼音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绝句

      杜甫

      liǎng gè huáng lí míng cu liǔ

      两个黄鹂鸣翠柳,

      yī háng bái lù shàng qīng iān

      一行白鹭上青天。

      chuāng hán xī lǐng qiān qiū xuě

      窗含西岭千秋雪,

      mén bó dōng wú wàn lǐ chuán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这就是诗人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的手法。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但同时,诗人以这种感受,从另一角度来说明一种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融化千年的积雪则更为困难。于是,诗人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却有着更深的忧虑。因此,这句就不仅仅是对窗前雪的描写了,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而这种对景物的体察,其实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了。“两个”、“一行”,数目历历分明,观察仔细,不是因为内心的轻松愉快,而是诗人要排遣那种长期受到闲置的愁闷意绪和百无聊赖的心情。这与《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与《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景物的体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现心中百无聊赖的心情。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泊有“停留不开”的含义,杜甫用的正是这个含义。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他应该知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在当时很难实现,而且在严武向朝廷推荐他之前,他刚刚结束流亡的生活,对朝廷虽有所望,但却又极感希望渺茫。“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以表示希望不大。这是第一层含义。第二,这只停泊在门前的东吴船并非从东吴来,而是到东吴去的。东吴,正是杜甫心中那点希冀的象征。不直言长安而说“东吴”,原因是,诗人以成都、东吴间相距之远和路径之难,来暗示他的抱负难以得到施展;另外,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借东吴代指孙权,不仅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更是他那“致君尧舜上”的志向的寄寓之所。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阅读全文]...

2022-03-17 19:49:52
  • 古诗池上白居易拼音

  • 古诗池上白居易拼音

      《池上二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写山僧对弈,第二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这组诗也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诗人以其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富有韵味。一起来看看古诗池上白居易拼音,欢迎读者参考!

      池上拼音版注音

      xiǎo wá chēng xiǎo tǐng , tōu cǎi bái lián huí 。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bù jiě cáng zōng jì , fú píng yī dào kāi 。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池上翻译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1

      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易。《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赏析2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赏析3:

      张光启生的于明末清初,入清,隐居不仕,享年八十馀。从这首小诗的内容来看,写此诗时,他已是策杖而行的老人,但耳聪目明,身体尚健。

      在一个败荷零落的秋日,诗人拄杖独自站在荷塘边,秋风一过,无数托着残叶的.荷柄随之鼓斜倾倒。但是,他再举目远望,只见满目凋零的球景中,却有一朵新开的荷花突兀的闯进了他的视线,他不眼前一亮,心中激动之情不以言表。诗人不说一朵花而说“一枝花”,这表明他注意到的,不只是花朵,而且还有花枝。在众芳摇落、荷柄斜倒映衬下,挺直的花枝托着鲜花,不仅美艳,而且显出一种不为环境所左右的独立不羁的精神。诗人直接描画出的是残荷中的一枝新花,谁又能说诗人不是在借以歌颂这样一种不屈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呢?

      本诗前后对照鲜明,如果说,读前两句诗,我们心中可能生出对诗人老境凄凉的同情,那么,当读到后两句时,就只有对作者坚贞不屈、不折不挠的精神的钦佩之情了。张光启无意于为自己画像,但这首小诗却成了诗人晚年极为生动传神的一幅小照。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阅读全文]...

2022-07-16 08:31:56
  • 杜甫的古诗

  • 杜甫
  •   1、《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2、《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4、《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6、《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7、《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8、《临邑舍弟书至》

      二仪积风雨,百谷漏波涛。

      闻道洪河坼,遥连沧海高。

      职思忧悄悄,郡国诉嗷嗷。

      舍弟卑栖邑,防川领簿曹。

      尺书前日至,版筑不时操。

      难假鼋鼍力,空瞻乌鹊毛。

      燕南吹畎亩,济上没蓬蒿。

      螺蚌满*郭,蛟螭乘九皋。

      徐关深水府,碣石小秋毫。

      白屋留孤树,青天矢万艘。

      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

      倚赖天涯钓,犹能掣巨鳌。

      9、《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0、《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阅读全文]...

2022-02-28 10:20:48
  • 七夕古诗杜牧 拼音版

  • 七夕
  •   七夕的星空,无限的感动,美丽的神话,传承不变的爱情。亘古不变的星空,许下坚贞的誓言。

      七夕杜牧拼音

      qī xī dù mù

      七夕 杜牧

      yín zhú qiū guāng lěng huà píng ,

      银烛秋光冷画屏,

      qīng luó xiǎo shàn pū liú yíng 。

      轻罗小扇扑流萤。

      tiān jiē yè sè liáng rú shuǐ ,

      天阶夜色凉如水,

      wò kàn qiān niú zhī nǚ xīng 。

      卧看牵牛织女星。

      描写七夕的古诗

      1、《七夕》

      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2、《七夕》

      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3、《七夕》

      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4、《鹊桥仙》

      卢炳

      馀霞散绮,明河翻雪。隐隐鹊桥初结。

      牛郎织女两逢迎,胜却、人间欢悦。

      一宵相会,经年离别。此语真成浪说。

      细思怎得似嫦娥,解独宿、广寒宫阙。

      5、《七夕》

      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6、《七夕》

      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

      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

      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

      7、《七夕》

      乐府诗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8、《七夕》

      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阅读全文]...

2021-12-17 07:08:39
  • 杜甫的古诗大全

  • 杜甫,文学
  • 杜甫的古诗大全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作诗三千多首,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在*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下面我们来看看杜甫的古诗大全,欢迎阅读借鉴。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相关阅读】

      杜甫诗的文学特点

      语言

      杜甫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现实主义。

      意象

      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够知下句”。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杜诗一句能够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够说数百里,能够说两军州,能够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风格

    [阅读全文]...

2022-04-22 21:05:29
  • 杜甫写的古诗有哪些(杜甫古诗大全分享)

  • 杜甫,分享
  • 已是早春,昨夜北京城区的一场雪,让这个清晨变得煞是美丽,街边和花园的树上都披挂了一层洁白的雪花,绿色和电影的共享单车车座上竟然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因为气温高,雪花初落时,很快化掉,随着气温持续下降,最后结成冰。

    初春的温度起伏不定,忽高忽低,但春的脚步却一刻未曾停留,春的气息,悄悄的弥漫开来,浸透四面八方,整个世界从冬日的睡梦中苏醒了。空气是清爽的,太阳是温暖的,柔媚的春光,带来了蓬勃的生机。

    古代文人们写了大量咏颂春天的诗词,今天我们一同分享杜甫写春天的五首诗,这五首诗都是他的经典之作,每一首都是一幅清新唯美,令人流连的画面,细致入微,浑然天成,流传了千年,依然为人喜爱。

    第一首:《绝句》

    《绝句》

    杜甫〔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写在 “安史之乱”结束的第二年,杜甫随好友严武一同回到成都草堂,结束了在外漂泊的生活,此时春意盎然,杜甫心情更是振奋激昂,遂在浣花溪草堂提笔赋诗,留下了最美的春天。诗的对仗非常整齐,节奏欢快,清新活泼。

    欢快鸣唱的黄鹂在摇曳的翠柳上飞来飞去,一行白鹭展翅直飞万里无云的蓝天。后两句写景最为世人称道,作者以巧妙的手法,透视拉*的远景。诗人从窗口远眺西岭千年不化的皑皑白雪。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交通恢复,门前停泊的船只,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

    第二首:《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杜甫〔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也是杜甫流传度极高的一首写春雨的诗,通过描绘春夜雨景,表达内心对春雨的喜爱。他将雨拟人化,赋予雨水思想与感知。春雨像是知道春天大地回暖,万物复苏,需要雨水的滋养与润泽,才悄悄在不扰人的夜间送来雨水。

    开篇诗人就将春雨定义为好雨。这场好雨知道春天是万物萌生的季节,正是需要雨水的时刻。它悄悄的随着和煦的春风在夜间落下,润泽万物,寂静无声。下片诗人写道,雨夜里,野外的小路和乌云都是黑漆漆的,唯有江船上的灯火是明亮的。天亮时,雨已经下了一夜,再去看带着雨滴的红艳娇美的花朵,整个锦官城都会是重重花朵的海洋。

    第三首:《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唐代〕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首诗写在杜甫饱经离乱,暂时安定后的762年春暖花开时,这一日,杜甫颇有兴致地到锦江江畔赏花游走,面对花团锦簇,蜂蝶飞舞的美景,诗人难抑心中的喜悦,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的著名诗篇。

    诗人来到了黄四娘家开满鲜花的小路上,立刻被满眼繁花的景色而惊喜,他用了千朵万朵一词,赞叹花的盛景。但千朵万朵的繁花竞开,枝条难承之力,被压弯并几乎垂至地面。嬉闹的彩蝶在花间一刻不停地飞舞,娇媚的小黄莺自由自在地啼唱着。

    第四首:《绝句二首·其一》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唐代〕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写的是浣花溪一带春日里绝美的景色,此时的杜甫饱尝离乱之苦后,终于有了较为安定的生活,他写了大量赞美春天的诗句。杜甫的笔下的春天,明净绚烂,春风和煦,有着诗情画意的神韵。全诗两两对仗,浑然天成,独具匠心。

    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繁花盛开的阵阵芳香。“迟日”出自《诗经》中的“春日迟迟”,以“迟日”对“春风”,堪称完美无暇。后两句像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风和日暖,泥土也变得松软,燕子来来往往衔泥筑巢,暖暖的沙子上酣睡着登岸的鸳鸯。

    第五首:《绝句二首·其二》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唐代〕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小诗写得是杜甫在描绘色彩斑斓的春光图的同时,抒发了他内心无以排遣的深沉的乡思。浣花溪的美景自然炫目,安定下来的生活也让诗人感觉轻松与愉悦,但此时安史之乱还未结束,流离飘荡的生活不知会不会再次重来,因此诗中带有忧虑与乡思。

    碧绿的江水映衬着飞鸟的羽毛更加洁白,青翠的山峦衬托着红艳的花朵,似乎就要燃烧起来。前两句分写江与鸟,山与花,作者的匠心尽在其中。前两句强力渲染春景,后两句由景抒情,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要过去,这里暗含着作者的期望中的失望,一年又一年,“何日”才是“归年”,急迫之心,溢于言表。

    欢迎关注并留言。

    [阅读全文]...

2022-07-22 13:06:42
  • 杜甫古诗大全

  • 杜甫
  •   1、《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7、《武侯庙》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8、《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9、《规雁》

      东来千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10、《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3、《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阅读全文]...

2022-04-20 01:38:41
  • 古诗春雨杜甫

  • 春雨,杜甫
  •   作了一首关于春雨的名为《》,是一首五言律诗。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注释

      ⑴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⑵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⑶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⑹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⑺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⑻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颈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尾联是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物细腻。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中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阅读全文]...

2022-06-05 00:48:31
杜甫的古诗得房公池鹅拼音 - 句子
杜甫的古诗得房公池鹅拼音 - 语录
杜甫的古诗得房公池鹅拼音 - 说说
杜甫的古诗得房公池鹅拼音 - 名言
杜甫的古诗得房公池鹅拼音 - 诗词
杜甫的古诗得房公池鹅拼音 - 祝福
杜甫的古诗得房公池鹅拼音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