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昏鸦在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昏鸦在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昏鸦在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昏鸦在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关于苏轼《前赤壁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苏轼的《前赤壁赋》千古佳作,文中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夜游赤壁时水光、山色、明月所呈现出的优美意境。那么苏轼《前赤壁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呢?欢迎大家阅读下文学*相关的知识。
一、人生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文中写道:“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作者借客之口说出人的一生和浩瀚的宇宙相比是短暂的、渺小的,这种有限性不禁使人引发悲伤之感,即“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人生是短暂的,从人出生的第一天起就预示着一步一步走向死亡,这是每个人都无法摆脱的命运,文中作者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的这一辩证思想显然受到庄子思想的影响,《庄子·德充符》中有“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即从不变的角度看,“人生代代无穷已”,人生是无穷尽的。但这里有个问题,从个体生命的角度看,人生是有限的,不可逆的,短暂的,苏轼的看法显然不能否定人生短暂这一事实,只能是自我慰藉的一种说辞罢了。那么既然人生是短暂的,是不是就应当悲伤绝望呢?其实,人生固然短暂,但就因为其短暂而宝贵,假使人能够长生不老,同日月天地同为永恒的存在,那么人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人生变得了然无趣。相反,人生是短暂的,在有限的时空中人们去追求和创造,才能获得有意义的人生。所以,人生是短暂而宝贵的,因短暂而宝贵。
二、人生有无意义
文中借“客我”之口说到历史人物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了,而今安在哉?”历史上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不管你曾经立下多大的功绩,到头来还是随滔滔江水永远逝去,而自身也会成为花下之尘。这里提出了一个人生有无意义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胡山林在《文学与人生》一书中有过精彩的论述,书中说:“从终极视角看,人生是无意义的;从社会视角看,人生是有意义的。把人放到宇宙大背景下加以审视(即终极视角),人和其他动物一样,无非一个生命而已,实在微不足道。况且,人总是要死的,人一死,生前的百般辉煌万般荣耀都化为虚无,还谈什么意义?!……社会视角是现实视角、世俗视角、日常视角,把眼光从遥远的宇宙、终极收回来投向现实的人的生存世界,我们就会发现人生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就是:心怀一个目标(或曰理想、梦想、希望、愿望……)并为之努力奋斗,通过努力生存地更好些。‘目标’代表着人的欲望,是人活着的内在动力,实现目标,满足欲望,这就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书中从终极视角和社会视角两个方面讨论了人生意义问题,应该说是深刻而睿智的,它明确解答了人生有无意义的问题,即人生既无意义又有意义,关键是审视人生的角度和对待它的态度,态度对了,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三、人生应追求功利还是淡泊名利
文中“客”说到曹操“破荆州、下江陵”,立下了不朽的功业,“客”即“客我”,是作者矛盾思想中的一个方面。作者从客的角度流露出对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他也渴望像古代的英雄人物那样建立不朽功业,但是一想到自己被贬黄州的现实,不禁产生巨大的情感落差,那些所谓的丰功伟绩对作者来说似乎遥不可及。追求功名的梦想无法实现,何以排遣心中的苦闷之情呢?文中苏子这样回答:“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表露出淡泊名利的思想。这里提出了一个人生应追求功利还是淡泊名利的问题,追求功利是儒家所倡导的`思想,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治世理想;淡泊名利是道家所倡导的出世思想,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如庄子在《逍遥游》中说:“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意思是神人是无意于功绩的,圣人是不要名位的。看来追求功利与淡泊名利是人生的一对矛盾,到底该如何取舍呢?苏轼的回答是以主抑客,赞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但是结合作者被贬黄州的背景,可以看出作者内心也是矛盾的,他既有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又有在贬谪之余看破世事、淡泊名利的归隐情怀。这一问题究竟应该如何取舍呢?在这个问题上,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人生境界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它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包括这个人对宇宙人生的了解和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自觉,包括这个人的情感、欲望、志趣、爱好、向往、追求等,是浓缩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形成的精神世界的整体。冯友兰把人生境界由低到高分成四个品味,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同时人生有三个层面:日常生活的层面、工作事业的层面、诗意的层面,其中前两个层面是功利的层面,第三个层面是非功利的层面。人生境界体现于人生的各个层面,每个人的人生都包含这三个层面的内容,也就是说每个人的人生既有生活、事业的功利的层面,又有审美、诗意的非功利的层面,关键是如何统一的问题。人生在功利与非功利两在层面上应有一个合理的安排,不能单方面走极端,只追求功利的人整天忙忙碌碌,生活会变得毫无诗意,了然无趣;只求淡泊名利的人没有目标,只注重精神世界的享受与自由,难免陷入消沉,两者之间应有一个恰当的比例安排,两者兼顾而又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由此,冯友兰的学说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其实结合文章可以发现,苏轼在这个问题上虽然是矛盾的,但是他既没有丢弃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也没有一味淡泊名利,而是在自己人生处于低谷时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一种相对的*衡,以求精神解脱,这与冯友兰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似乎是相通的。
四、面对人生苦难的态度
文章的写作背景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蒙冤入狱,在狱中,苏轼的肉体和精神均遭受到严重的摧残,自度将死,后来经多方营救,终于保住了性命,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到黄州后因生活窘迫,需亲自垦荒种地养活自己。苏轼经历了人生最大的一次挫折和苦难,他来到这座荒凉的小镇上,沉思自己遭受的苦难,在无尽的痛苦中舔舐自己心灵的伤口,正是在这种心境中,作者夜游赤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文章。也就是说,这篇文章是作者面对苦难遭遇的内心情感的自然表露,在这种表露中饱含了作者对人生苦难的思考。文中的“客我”追忆历史人物的成败,慨叹自身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实际上反映出作者贬谪中的苦闷心情;文中“主我”的回答则以眼前流水与明月作对比,阐明宇宙人生变与不变的道理,指出应享受眼前的美景,显示出旷达的情怀,悲哀的感情得以解脱。由此可见,在矛盾与痛苦中,苏轼最终想通了,从苦难中解脱了出来,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胡山林在《文学与人生》一书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在世界观、人生观层面,佛道两家帮了苏轼的忙;二是儒家以道自任思想是苏轼坚强的精神支柱;三是高人雅士的人格风范,让苏轼找到了榜样和同道;四是善处忧患的人生智慧。笔者认为这四个方面概括得相当全面,可以采信。就《赤壁赋》这篇文章而言,苏轼对苦难的超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儒、道、佛思想的兼容互补,二是善处忧患的人生智慧。
首先,儒家思想是苏轼的主要思想,同时他还深受道家、佛教思想的影响,前文所述的人生追求功利与淡泊名利问题、人生有无意义问题,实际上就是在人生问题上儒家和道家的不同主张。在文中的:“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表露的是佛教无欲无求的思想,佛教认为人生痛苦的根源是人有欲望,克制并消除欲望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所以说在作者身上同时存在儒、道、佛三种思想,这三种思想相互作用,排斥掉了各自消极的成分,留下各自的积极成分进行兼容互补,共同作用,在这种作用下,作者既坚守儒家以道自任的精神节操,又追求道家的精神自由与佛教“物我两忘、身心皆空”的超脱境界,达到了一种相对的心理*衡,在这种心理*衡中,个人荣辱得失变远了,变淡了,这样,苦难也就被化解和超越了。
其次,善处忧患的人生智慧在文中表现为苏轼看待事物的辩证方法。作者以流水和明月作比,阐明人生宇宙变与不变的道理,说明看待事物不应偏执一面,而应当换个角度,从正反两方面去把握,才能得到更为合理的结论。既然月亮有圆有缺,是自然之理,那么对于人生中的苦难来说,从一个角度看固然不幸,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人生中的真实存在,有幸福就会有苦难,没有苦难也就没有幸福,这样一想,作者对自己的苦难遭遇也就想通了,坦然接受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者用儒、道、佛三种思想互补作为思想武器,加上辩证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勇敢面对苦难,最终化解并超越了苦难,不失为人生苦难问题的好的解决办法。
总的来说,《赤壁赋》中蕴含的这四个人生问题都由作者被贬黄州的遭遇所引发,由作者的悲伤苦闷心情所统领,通过对这些人生问题的分析,我们看到了苏轼在逆境中苦闷、彷徨寻求精神解脱的心路历程,同时也从中体验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这对每个人无疑都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梦江南·昏鸦尽》古诗词鉴赏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梦江南·昏鸦尽》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梦江南·昏鸦尽》
清朝:纳兰容若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梦江南·昏鸦尽》古诗简介
《梦江南·昏鸦尽》这首小词营造了一个意境,由几个意象组成:黄昏、乌鸦、柳絮、春阁、瓶梅、心香。把相思的凄苦与灰色的景物融合一起,既有实景的描画,又有心如死灰的暗喻。这是一个何等伤感的画面。清代人把纳兰爱情词概括为“哀感顽艳”,这首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梦江南·昏鸦尽》翻译/译文
黄昏的鸦群飞远了,为什么还站在那里呆望?像急雪一样的柳絮飘落到香阁里,晚风轻轻地吹拂着花瓶里的梅花,心字香已经烧成了灰烬。
《梦江南·昏鸦尽》注释
⑴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⑵香阁:青年女子所居之内室。
⑶胆瓶:长颈大腹,形同悬胆之花瓶。
⑷心:即心字香。明朝杨慎的《词品·心字香》写到“范石湖《骖鸾录》云:‘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馨茉莉半开者著净器中,以沉香薄劈层层相间,密封之,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索篆成心字也。”宋朝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写到“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梦江南·昏鸦尽》赏析/鉴赏
这首词,抒写的是黄昏独立思人的幽怨之情。题材常见,容若所取的也是寻常一个小景。但此寻常小景经他描摹,便极精美幽微。尤以结句最妙,一语双关。“心字已成灰”既是实景又有深喻,既指香已燃尽,也指独立者心如死灰。很是耐人寻味。
这一首二十七字小令。题材*见,却因为经了纳兰容若的笔,变得如此情媚动人。词里,有美人独立,有夕阳斜照,有心香成灰。词外,是思盼,是顾念,是深至不悔的情意。
上阕有情,“昏鸦尽,小立恨因谁”,心中有爱念。下阕有意,“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萧索淡静的.景,竟处处有哀痛。
他写了这样一个痴心女子。在这日暮昏鸦扰攘群飞的时分,不知因谁,依旧立在那一处,踟蹰,张望,心不安。窗外柳絮飞如雪,轻缈缈飘入内。又有微风轻拂,与她插于胆瓶内的数枝梅交相缠绵。柳絮、清风、寒梅,本是温柔景意,却在这一日凉了她的心。
如许经年,她早已失了他的音信。不知道他何年何月身在何处,周身有何人相伴相依。她一如你,我,每一个人。是,总是有那么一个人是长住心底的。*日里绝然不敢肆意去想,去念。只能偶在宁静日暮时分,偷偷探身去望一望。望一望过去,望一望曾经,望一望那些共相依偎的温柔年光。
只是,过去,便就是过去了,不会再回来,不能再拥有。唯念一句“心字已成灰”,关上窗,拉上帘,转身一声叹,然后结束这一程不为人知的黯淡心念。
末句“心字已成灰”写得最是怆然,最是凉薄。心字成灰,一语双关。既是写心字香烧,也是小立女子心意灰凉。
一句“心字已成灰”写下,似是真就要从此绝了她对他的想头。从此以后,再不牵挂,再无心念,再不追忆不休,纵她心中有千万不忍不甘不舍不愿。至为感伤。
“心字已成灰”一句,心字,有人说是心字形的香。范成大在《骏鸾录》云:“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馨茉莉半开者,着净器薄劈沉香,层层相间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自香成。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这句的意思,是屋内点的心字形香,已经经过了漫长的光阴,成了灰烬。随同心字形香一起化为灰烬的,还有什么呢。
这一阕《忆江南》,将纳兰词中那一种轻清之境写得令人心骨柔软。读来便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情缱意绻。初读即知是一首闺情词,以他笔写她之思,如此理解自然稳妥。但又或者,纳兰容若写作此词之时,本身即是心恨渐浓,自抒情思。
《梦江南·昏鸦尽》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皇太子改名胤礽,才得以恢复。清朝著名词人,词风与李煜相似。纳兰出身显赫,父亲是康熙时期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纳兰性德自幼修文*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进士。初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长年被迫追随康熙左右。 纳兰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写词。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仅三十一岁。被王国维称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词人。
梦江南·昏鸦尽古诗词鉴赏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梦江南·昏鸦尽古诗词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梦江南·昏鸦尽》
清朝:纳兰容若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梦江南·昏鸦尽》古诗简介
《梦江南·昏鸦尽》这首小词营造了一个意境,由几个意象组成:黄昏、乌鸦、柳絮、春阁、瓶梅、心香。把相思的凄苦与灰色的景物融合一起,既有实景的描画,又有心如死灰的暗喻。这是一个何等伤感的画面。清代人把纳兰爱情词概括为“哀感顽艳”,这首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梦江南·昏鸦尽》翻译/译文
黄昏的鸦群飞远了,为什么还站在那里呆望?像急雪一样的柳絮飘落到香阁里,晚风轻轻地吹拂着花瓶里的梅花,心字香已经烧成了灰烬。
《梦江南·昏鸦尽》注释
⑴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⑵香阁:青年女子所居之内室。
⑶胆瓶:长颈大腹,形同悬胆之花瓶。
⑷心:即心字香。明朝杨慎的《词品·心字香》写到“范石湖《骖鸾录》云:‘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馨茉莉半开者著净器中,以沉香薄劈层层相间,密封之,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索篆成心字也。”宋朝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写到“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梦江南·昏鸦尽》赏析/鉴赏
这首词,抒写的是黄昏独立思人的幽怨之情。题材常见,容若所取的也是寻常一个小景。但此寻常小景经他描摹,便极精美幽微。尤以结句最妙,一语双关。“心字已成灰”既是实景又有深喻,既指香已燃尽,也指独立者心如死灰。很是耐人寻味。
这一首二十七字小令。题材*见,却因为经了纳兰容若的笔,变得如此情媚动人。词里,有美人独立,有夕阳斜照,有心香成灰。词外,是思盼,是顾念,是深至不悔的情意。
上阕有情,“昏鸦尽,小立恨因谁”,心中有爱念。下阕有意,“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萧索淡静的景,竟处处有哀痛。
他写了这样一个痴心女子。在这日暮昏鸦扰攘群飞的时分,不知因谁,依旧立在那一处,踟蹰,张望,心不安。窗外柳絮飞如雪,轻缈缈飘入内。又有微风轻拂,与她插于胆瓶内的数枝梅交相缠绵。柳絮、清风、寒梅,本是温柔景意,却在这一日凉了她的心。
如许经年,她早已失了他的音信。不知道他何年何月身在何处,周身有何人相伴相依。她一如你,我,每一个人。是,总是有那么一个人是长住心底的。*日里绝然不敢肆意去想,去念。只能偶在宁静日暮时分,偷偷探身去望一望。望一望过去,望一望曾经,望一望那些共相依偎的温柔年光。
只是,过去,便就是过去了,不会再回来,不能再拥有。唯念一句“心字已成灰”,关上窗,拉上帘,转身一声叹,然后结束这一程不为人知的黯淡心念。
末句“心字已成灰”写得最是怆然,最是凉薄。心字成灰,一语双关。既是写心字香烧,也是小立女子心意灰凉。
一句“心字已成灰”写下,似是真就要从此绝了她对他的想头。从此以后,再不牵挂,再无心念,再不追忆不休,纵她心中有千万不忍不甘不舍不愿。至为感伤。
“心字已成灰”一句,心字,有人说是心字形的香。范成大在《骏鸾录》云:“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馨茉莉半开者,着净器薄劈沉香,层层相间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自香成。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这句的意思,是屋内点的心字形香,已经经过了漫长的光阴,成了灰烬。随同心字形香一起化为灰烬的,还有什么呢。
这一阕《忆江南》,将纳兰词中那一种轻清之境写得令人心骨柔软。读来便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情缱意绻。初读即知是一首闺情词,以他笔写她之思,如此理解自然稳妥。但又或者,纳兰容若写作此词之时,本身即是心恨渐浓,自抒情思。
《梦江南·昏鸦尽》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皇太子改名胤礽,才得以恢复。清朝著名词人,词风与李煜相似。纳兰出身显赫,父亲是康熙时期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纳兰性德自幼修文*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进士。初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长年被迫追随康熙左右。 纳兰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写词。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仅三十一岁。被王国维称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词人。
梦江南·昏鸦尽
清代纳兰性德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译文
昏鸦掠过天空,远而飞去,自己却满怀着怨恨,临风独立。眼下是急雪翻飞,有如柳絮散落香阁。晚风轻轻地,吹拂着胆瓶中的寒梅。此时此刻,心字香烧成灰烬,自己的心也已冰冷。
注释
昏鸦:黄昏时分,昏暗不明的乌鸦群。
香阁,青年女子所居之内室。胆瓶,长颈大腹,形如悬胆之花瓶。
心字:即心字香。
赏析
这首词,抒写的是黄昏独立思人的幽怨之情。题材常见,容若所取的也是寻常一个小景。但此寻常小景经他描摹,便极精美幽微。尤以结句最妙,一语双关。“心字已成灰”既是实景又有深喻,既指香已燃尽,也指独立者心如死灰。很是耐人寻味。此词一般解作闺情词,是女子在冬日黄昏思念心上人,然而,解作容若思念意中人也未尝不可。
以“尽”与“立”描摹一种状态。而“恨因谁”,则郑重地提出问题。但是,并不马上回答。而已“急雪”与“轻风”一组并列对句,展开画面。即将内在情思物景化,令其与外部景物融合为一,又将外部景物情思化,谓其“乍翻”与“吹到”。究竟有情、无情,难以分辨。然后,直至结尾,才推出答案。谓心字香与香字心,都已死去。用的是双关语,颇饶意趣。而言情如此,亦够决绝。或以为说闺中情,代女子立言,谓于冬日黄昏,思念着远游人。
这首词存在一个镜头转换,如同拍电影一样。前面两句写的是纳兰自己站立在黄昏渐渐笼罩的昏暗之下,望着渐渐飞远的昏鸦,心里充满伤感,不停地叹息。后面写的.却是闺中的女子所住的香闺。这个女子是纳兰心爱的女子。纳兰把镜头对准了她的香闺,对准了香闺的一切物事:从窗外飘进来的柳絮、胆瓶、插在胆瓶内的梅花、落在书案上的梅花花瓣、已经燃完的心字香的灰烬。
银笙声声衬着天涯游子的心香飘摇,归乡之念绵延却始终杳杳。某日醒来惊觉流光已把人抛闪。流光无情比起自觉心如死灰,更叫人心下惘然。
创作背景
据说,这首词是写在纳兰性德的表妹雪梅被选到宫里之后。他与表妹雪梅一块长大,从小青梅竹马,如今,表妹走了,走进了皇宫,当了妃子。他经常一个人在黄昏时小立,望着宫廷的方向凝神,初恋是彻底没有希望了,这辈子也别再想与表妹雪梅见一面了。
蕴含哲理的古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句子。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句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蕴含哲理的古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2、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李白《上李邕》
3、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5、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6、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上李邕》
7、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二》
8、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9、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10、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12、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13、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14、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15、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17、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9、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2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1、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罗隐《西施》
22、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偶成》
23、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中蕴含哲理,让人印象深刻的有哪些?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明·钱宰
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
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
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
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
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过犹不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蕴含哲理的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1、《题西林壁 》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观祈雨 》
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3、《潍县署中画竹 》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4、《琴诗 》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5、《戏为六绝句(之一) 》
唐·杜甫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6、《八阵图 》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7、《观书有感 》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8、《拟古 》
明·钱宰
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
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9、《论诗 》
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0、《草 》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1、《雪梅 》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许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2、《惠崇春江晓景 》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欲上时。
13、《咏史 》
唐·高适
包含情感的诗句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包含情感的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
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5、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9、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0、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1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4、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15、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16、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7、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1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19、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0、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2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2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2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25、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
26、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李隆基《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
2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28、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
29、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0、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厌世心与自觉心》
31、关山万里作雄行。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32、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王维《老将行》
33、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34、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曹植《怨歌行》
3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36、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37、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3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9、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40、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
41、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42、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司空曙《金陵怀古》
43、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生。戚继光《马上作》
44、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45、东南西北效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洪秀全《吟剑》
46、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47、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48、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詹玉《醉蓬莱归故山》
49、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1
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5、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6、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7、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8、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9、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1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2、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13、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1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15、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6、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17、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18、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9、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1、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22、运筹帷幄之中,决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2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2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2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28、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
2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2
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司马迁
2、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9、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1、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1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1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5、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1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7、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1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你能背出几首?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李雨琪摄
01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哲理】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人生没有哪条路是白走的,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听过的歌,流过的泪,吃过的苦,看过的风景,见过的世面,爱过的人。这些点点滴滴拼凑起来,才成就了今天真实的你,也才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加丰满。
02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哲理】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
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借助客观的事物之后,以往很难的事情也会变得简单。
03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飞来山一作:飞来峰)
【哲理】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04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哲理】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05 《龟虽寿》
两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哲理】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王子清摄
06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哲理】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07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木兰诗中所有的比喻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木兰诗中所有的比喻 ,欢迎阅读。
木兰诗中所有的比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诗的最后一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里,以雌雄双兔为比喻,说代父从军的木兰的装束、行为都令人难辨男女;甚至同他在一起的伙伴也“不知木兰是女郎”。
同时,在比喻中兼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加重了语气,增添了感*彩。
相关阅读:《木兰诗》中的修辞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诗歌,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浓郁的北方民歌特色。作者运用摹状、映衬、设问、顶真、排比、对偶、夸张、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热情地歌颂木兰勤劳、勇敢、善良的优秀品质,赞扬了木兰不慕名利、热爱和*、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
《木兰诗》共有62句,其中54句用了修辞格,修辞手法达14种之多,还有8处用了多重修辞格,堪称使用修辞格的典范。
一、摹状
诗的开篇描写木兰织布:“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唧唧”是描摹织布机的声音,这样写,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此外,本诗还有2处用了摹状的修辞手法: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鸣溅溅”是描摹黄河流水的声音,“鸣啾啾”是描摹战马嘶鸣的声音。
二、映衬
诗中有4处用了映衬的修辞手法: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第一处以“不闻”和“惟闻”作对比,更显得木兰思虑之深。
第二处和第三处的“不闻”和“但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木兰从军依依惜别的心情。
第四处把“作官”和“回乡”两种事物加以比较,“不用”和“愿驰”作对比,突出了木兰不爱功名利禄,只盼重返家乡的可贵品格。
三、设问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此处是两问两答,都是明知故问,自己作答,突出了木兰忧虑之深,同时有助于唤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顶真
诗中有3处用了顶真修辞手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以上3处,下一句的开端和上一句的结尾词语相同,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语句显得明快,富有节奏。
五、排比
《木兰诗》有3处用了排比的手法: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户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3处都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3个或4个句子连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第一处描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忙碌地准备行装的情景;第二处描写木兰回到家乡,家人迎接木兰的热烈场面;第三处则是描写木兰回到久别的家乡后,走进家门和重着女装时的欣喜心情。
六、对偶
诗中有5处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朔风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此5处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的意思,内容互相补充,音节和谐优美,富有节奏感。其中,第5处是对偶中含对偶:“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与“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形成对偶;上述两句中的“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是对偶句,“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也是对偶句。
七、夸张
诗中有3处使用了夸张手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昏鸦在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昏鸦古诗中蕴含的情感
昏鸦在古诗蕴含的情感
昏鸦在古诗中的情感
蕴含情感的古诗句
古诗中景物所蕴含的情感
归燕在古诗中蕴含的情感
夕阳在古诗中蕴含的情感
子规在古诗中蕴含的情感
含昏鸦的古诗
夜书所见古诗蕴含的情感
古诗词中所蕴含的道理
江水意象在古诗中蕴含的情感
昏鸦在古诗词中的含义
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经济现象
古诗中所能表达的情感
蕴含深意的情感古诗
柳树在古诗中所寄托的情感
南浦在古诗中所寄托的情感
古诗词中蕴含不同的情感
初中所有古诗的情感
花的意象蕴含的情感古诗
镜在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价值
昏鸦老树的古诗
春夜喜雨古诗中蕴含的感情
古藤老树昏鸦的古诗
古诗中蕴含的问题
古诗中蕴含哲理的
古诗中蕴含的食物
有音乐的菊花古诗词
古诗关于李白的
拾尘一词古诗的典故
县衙的古诗
大队委员竞选时适用的古诗词
李白的课外积累的古诗
编古诗老师不在的我们
八上要背的课文与古诗词
关注赏月的古诗
描写夏日冷食的古诗
关于假期趣事的古诗
描写老师的故事和古诗
春日是关于清明节的古诗吗
古诗风的注释意思
芦苇随风飘荡的古诗
展现自己才能的古诗
关于某种植物的古诗两首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有拼音的
有关如皋长寿的古诗
感恩父母的长篇古诗词
含柳的古诗及寓意
危桥属幽径的古诗
男人下厨的古诗词
人生随缘的古诗词
感谢园长的古诗
走廊我真的聋的古诗
更多必修三的古诗文
关于孔子的古诗孔子记
示儿的古诗朗读视频
形容女儿心事的古诗
屈原的古诗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