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的恋花古诗

关于周邦彦的恋花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周邦彦的恋花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周邦彦的恋花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周邦彦的恋花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31) 语录(5) 说说(3) 名言(1) 诗词(1k+) 祝福(4k+) 心语(521)

  • 周邦彦:蝶恋花

  •   《蝶恋花》

      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

      更漏将阑,

      轳辘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

      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徊徨,

      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

      露寒人远鸡相应。

      赏析:

      这首词写秋天清晨送别情人的情绪。上片全从送行人枕边感受着墨,表明别前心神不定,入睡不熟。“唤起”二句写浅睡假寐被唤起,不是睡眼惺忪,却是满眼晶莹,由于一夜辗转反侧,以致泪湿红绵中,别前之情凄切。下片写临别及别后景况。“执手霜风”,“执手相看泪眼”已够伤心了,再加上凄凄的秋风催行。“去意”、“别语”云云则临别千般叮咛,万般依恋尽在其中。末以送行人回房之孤独清冷收结。情人已远,村鸡报晓,闺房清寒,一派离索。全词写别,层次井然,抒写曲折缠绵,委婉动人,读后令人意想绵绵。

    [阅读全文]...

2022-03-07 08:37:46
  • 周邦彦:花犯

  •   《花犯》

      周邦彦

      粉墙低,

      梅花照眼,

      依然旧风味。

      露痕轻缀,

      疑净洗铅华,

      无限佳丽。

      去年胜赏曾孤倚,

      冰盘同燕喜。

      更可惜,

      雪中高树,

      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

      相逢似有恨,

      依依愁悴。

      吟望久,

      青苔上,

      旋看飞坠。

      相将见翠丸荐酒,

      人正在空江烟浪里。

      但梦想一枝潇洒,

      黄昏斜照水。

      赏析:

      此词大约作于哲宗元佑七年(1092)冬春离荆州调任溧水县令之际。客居孤寂,惟有梅花作伴,如今离她而去,依依不舍,而自己宦海沉落,漂泊无定。于是移情于梅,抒发落寞情怀。上片写今年告别梅花,回忆去年赏梅情景。下片写今年赏梅并预想明年情景。此词对梅花作了多角度的写照,同时把自我的身世之感融入对外界景物的描写之中。

    [阅读全文]...

2021-12-24 09:07:19
  • 周邦彦《蝶恋花早行》诗词赏析

  •   原文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鉴赏赏析

      此首纯写离情,题曰:“早行”,出现在词中的是行者在秋季晨风中离家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篇中没有感情的直抒,各句之间也很少有连结性词语,所以,词中的离情主要是靠各句所描绘的不同画面,靠人物的表情、动作和演出来完成的。

      上片写别前。开篇三句自成一段。“月皎惊乌栖不定”写的是深夜,月光分外明亮,巢中的乌鸦误以为天明,故而飞叫不定。这是从视觉与听觉两方的感受概括出来的,暗示行者整夜不曾合眼。“更漏将阑,辘轳牵金井”两句,点明将晓。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更漏中的水滴已经快要滴尽,夜色将阑。同时远处传来辘轳的转动声,吊桶撞击着井口声,已经有人起早汲水了。这三句表现出由深夜到将晓这一时间的进程。“唤起”两句另是一段,转写女方的悲伤。“唤起”的施动者是谁过去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行者,“知天已晓,唤起所别之人”;一种认为“闻乌惊漏残、辘轳声响而惊醒泪落。”“唤起”,既是前三句不同声响造成的后果,同时又是时间演变的必然进程:离别的时刻来到了。所以,就全篇来看,似以后一种解释为佳。如解释为行者把女方“唤起”,则自然要冲淡这首词所表出的那种离情的深刻性。“两眸清炯炯”,也非睡足后的精神焕发,而是离别时的情绪紧张与全神贯注。联系下句“泪花落枕红绵冷”,可见这双眼睛已被泪水洗过,“唤起”之后,仍带有泪花,故一望而“清”,再望而“炯炯”有神。同时,这一句还暗中交待出这位女子的美丽,烘托出伤别的气氛。“冷”字还暗出这位女子同样一夜不曾合眼,泪水早已把枕芯湿透,连“红绵”都感到心寒意冷了。

      下片写别时、别后。前三句写别时依依难舍之状,曲折传神。“执手”,分别时双方的手相互紧握。古文里“执手”,多和惜别有关,兼示深情。柳永《雨霖铃》词里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诗经·邶风·击鼓》里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霜风吹鬓影”,是行者饱看女方,刻印下别前最深刻的印象:鬓发在秋季晨风中微微卷动。“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二句,看似写情,实则是写动作。作者几度要走,却又几度转回来,相互倾吐离别的话语。这话语满是离愁。“难听”不是不好听,而是令人心碎,难以忍听。终篇两句写别后景象,又是一段。这两句写行者远去,但还恋恋不舍地回头遥望女子居住的高楼,然而这高楼已隐入地*线下去了,眼中只见斗柄横斜,天色放亮,寒露袭人,鸡声四起,更社出旅途的寂寞。人,也越走越远了。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如真清之‘断肠院落,一廉风絮。’又‘掩重关、偏城钟鼓’之类是也。”其实,“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也是“以景结情”的成功的妙句。

      如上所述,该词最显著的特点是全篇句句均由不同的画面组成,并配合以不同的声响。正是这一连串的画面与音响的完美组合,才充分表现出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形象地体现出时间的推移、场景的变换、人物的表情与动作的贯串。词中还特别注意撷取某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精心刻画,如“惊乌”、“更漏”、“辘轳”、“霜风”、“鬓影”、“斗柄”、“鸡鸣”等等。与此同时,作者还特别着意于某些动词与形容词的提炼,如“栖不定”的“栖”字,“牵金井”的“牵”字,“唤起”的“唤”字,还有“吹”、“清”、“冷”等等,这一系列手法综合起来,不仅增强了词的表现力,而且还烘托出浓厚的时代气息与环境氛围,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真实感。

    [阅读全文]...

2022-05-02 18:53:26
  • 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 解语花
  •   《解语花·上元》

      周邦彦

      风消焰蜡,

      露浥烘炉,

      花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

      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

      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

      人影参差,

      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

      望千门如昼,

      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

      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

      年光是也,

      惟只见旧情衰谢。

      清漏移,

      飞盖归来,

      从舞休歌罢。

      赏析:

      以元宵节为题材的词作颇多,本词自有特色。它既描写了当时当地(当时作者正在荆州——湖北江陵)元宵盛况,又有对汴京元宵的回忆,也有自己意兴消沉的抒情,三者有机融合,隐约流露出去国离乡,今不如昔的感叹。上片写荆州元宵灯节。下片联想到京城元宵节的情景以及追昔抚今的伤感。读古人词,既须赏其笔墨之妙,更须领其心性之美。如此读词,全是情深意笃,一片痴心——亦即诗心之所在。

    [阅读全文]...

2022-06-22 17:14:25
  • 周邦彦:六丑

  •   《六丑》

      周邦彦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

      一去无迹。

      为问家何在?

      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钗钿坠处遗香泽,乱点桃蹊,

      轻翻柳陌。

      多情为谁追惜?

      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

      静绕珍丛底,成叹息:

      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残英小、强簪巾帻,

      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

      向人攲侧。

      漂流处、莫趁潮汐,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

      何由见得?

      赏析:

      本词虽也是伤春之作,可能也寄托一些身世感受,但主要的还是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抒写了悼惜春残花落的伤感。上片起写客中伤春。由春归到花谢,“钗钿”、“香泽”,以惨死美人喻名花摧折,哀艳凄绝。“乱点”、“轻翻”,泛写春花飘零,“为谁追惜?”痛发一慨,蜂、蝶旁衬,赋物以情,借表悼惜。过片转入一己低徊东园,绕花丛凭吊落英。“故惹”、“牵衣”,构思婉妙,残英强簪,终不及名花盛时,然而落红凋零,无可逆挽,但愿不随潮远逝,尚或有残迹可寻。诗思精微,惜花情深,由己爱花惜美,想象花亦含思恋人,以人喻花,将花人格化,妙想联翩。花人合一,缠绵婉转,令人动容。

    [阅读全文]...

2022-04-15 15:04:51
  • 周邦彦:过秦楼

  •   《过秦楼》

      周邦彦

      水浴清蟾,叶喧凉吹,

      巷陌马声初断。

      闲依露井,笑扑流萤,

      惹破画罗轻扇。

      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

      立残更箭。

      叹年华一瞬,

      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消金镜,

      渐懒趁时匀染。

      梅风地溽,虹雨苔滋,

      一架舞红都变。

      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

      情伤荀倩。

      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

      赏析:

      此词为静夜愁立,怀人伤情之作。上片写回忆情侣。水浴前六句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但词人却用实写,好像是在写今天,当词人完全沉浸在过去的美好生活的回忆时,这段生活的感情与形象是明朗的、欢快的。“人静”六句辞意顿转,折笔写词人现境:自己凭栏夜久直到“残更”欲晓的“愁不归眠”,感叹情侣“人今千里”,往昔欢聚已如“梦沉”,充满怅惘失落的感伤。下片写两情眷恋。“空见说”三句借*空传言悬想爱侣对自己的相思憔悴,以“怯”、“懒”二字幻化出她对镜怕见瘦容的胆怯心理和无心梳妆打扮的懒散情态。“梅风”三句插入江南梅雨景物,反笔写词人独处溧水地卑溽湿,苔滋花残的难堪境况,而借“舞红都变”的残花凋落的具象化手法,遥映“年华一瞬”,隐喻情侣的“鬓怯容消”的芳华憔悴。“谁信”数句抒写词人“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相思深情:独处无聊,才思涣散,心为情伤,暗示自己对情侣如荀奉倩般生死相恋。“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以见明河侵晓星稀,表现出词人凭栏至晓,通宵未睡作结。全词写景摹状,融情传意,不同时空的画面切换、转接无迹,虚实交映,以实写虚,曲折顿挫,具体生动。

    [阅读全文]...

2022-02-04 14:30:58
  • 周邦彦《少年游》诗词鉴赏

  • 阅读,文学
  • 周邦彦《少年游》诗词鉴赏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下面为大家带来周邦彦《少年游》诗词鉴赏,快来看看吧。

      宋:周邦彦——《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懂音乐,能自作曲,向来被认为是北宋末年的大词人。其词多写男女之情,讲究形式格律和语言技巧,对词的发展颇有影响。有《片玉词》

      并刀:并州的快剪刀。盐:作“艳”解。“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这几句词是在描写男女夜晚相聚,美人切新橙共尝的亲热情景。李师师是宋朝时极为著名的歌女,周邦彦是大学士,常到李师师处游玩。有一天,道君皇帝也来到李师师家中,周邦彦急忙躲到床底下。道君带来一个产自江南的新橙,与师师共同品尝,周邦彦听得清清楚楚,事后就作了这一首词。

      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如水:形容剪刀的`锋利。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幄:帐。兽香: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谁行:谁那里。直是:就是。

      这首词乃感旧之作。上片描绘室内情景:破新橙,焚兽香,坐吹笙。这是实写。下片想象室外情景:时已三更,马滑霜浓,行人稀少。前者用实物烘托室内温馨气氛,后者以语言渲染室外寒冷景象。曲折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表露出彼此相爱的心情,为历来词家所称赏。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调凡四首,乃感旧之作。其下三首皆言别后,以此首最为擅胜。上阕橙香笙语,乃追写相见情事。下阕代纪留宾之言,情深而语俊,宜其别后回思,丁宁片语,为之咏叹长言也。张端义《贵耳集》:道君(徽宗)幸李师师家,偶周邦彦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床下。道君自携新橙一颗,云江南初进来,遂与师师谑语,邦彦悉闻之,隐括成《少年游》云。按:此系当年传闻,不足为信。

    [阅读全文]...

2022-06-05 16:34:48
  • 周邦彦《诉衷情》

  • 《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可惜半残青紫,犹有小唇丹。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作品赏析

      【注释】:

      此词以空灵的笔触,传神地描绘了少女伤春的情事。词中将少女尝鲜得酸的偶然情事,与其怀春藏酸的本质内容相勾连 ,以前者触发后者 ,写来活泼可爱,清丽可喜。尝杏怕酸的细节,暗示着少女心中萌发着的爱情追求 ,即如吃杏子一样,想要尝试 ,又怕齿酸。作者将少女情春时的微妙心理表现得真切动人。

      上片用工致之笔 ,刻画一个具体情节。“出林杏子”一句,先就暗示了这是杏子刚刚成熟的时节,即暮春时候。金盘里的杏子是摘来的,词人却写做“落金盘 ”,不但新颖,而且妥贴(“落”则熟也)。不过第一批出林的杏子,乃属尝鲜之列 ,并未熟透甜透。

      这从它“青紫”相间的颜色可知,所以少女刚品尝一口,便“齿软怕酸”了。所谓“齿软 ”,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俗语称之“倒牙”。这样便留下半枚残杏,“ 可惜半残青紫,犹印小唇丹。”一个青紫相间的残杏上,留下小小口红痕印,从这个呼之欲出的细节动作中似乎可见那咬杏的人儿,酸在口中,蹙到眉尖的情景。

      下片则用较空灵的笔触,烘出少女伤春情事。“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三句用速写简妙笔墨,勾勒出一个背景 。“斑斑”二字本形容落花狼藉情态,此承“ 雨”字作形容,又兼有“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的意趣,不独见春雨之骤急。最后三句则着力写人物的表情及心理,上片写少女尝杏,酸到眉尖,这里一着暮春之景,则那眉间的酸意,又不全是为了青杏“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阅读全文]...

2022-01-24 12:53:03
  • 周邦彦:风流子

  •   《风流子》

      周邦彦

      新绿小池塘,

      风帘动、碎影舞斜阳。

      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

      土花缭绕,前度莓墙。

      绣阁里、凤帏深几许?

      听得理丝簧。

      欲说又休,虑乖芳信;

      未歌先噎,愁*清觞。

      遥知新妆了,

      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

      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

      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

      寄将秦镜,偷换韩香?

      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

      赏析:

      此篇恋情词,以细腻笔触摹写两情受阻,欲见不能,切盼复会之执着心态。上片首三句写黄昏外境,清新的绿波涨满小池塘,风儿吹得帘子摇动,细碎的帘影舞动,映着斜阳。“羡金屋”四句写伫望所见,旧日的归燕、筑巢在那华丽闺房的屋梁,在前番长过莓苔的高墙,绿色苔藓又伸延缠绕,“旧时”、“前度”,暗示与伊人曾有欢会,而今却欲见不能,故以“羡”字贯穿。“绣阁”三句,写久立所闻。“欲说”、“先咽”等,由所闻深帏琴声引起对伊人的揣想。“最苦”二句转写自己梦中魂灵也难到她身旁,“问甚时”以下,盼旧欢重续,意急情切。最后两句冲口而出,痴情无限。全词由景而情,由隐渐显,步步递进,悬至*,戛然而止。

    [阅读全文]...

2022-04-27 06:14:07
  • 周邦彦:浪淘沙慢

  •   《浪淘沙慢》

      周邦彦

      昼阴重,

      霜凋岸草,

      雾隐城堞。

      南陌脂车待发,

      东门帐饮乍阕。

      正拂面垂杨堪揽结,

      掩红泪玉手亲折。

      念汉浦离鸿去何许?

      经时信音绝。

      情切,

      望中地远天阔,

      向露冷风清无人处,

      耿耿寒漏咽。

      嗟万事难忘,

      惟有轻别。

      翠尊未竭,

      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

      罗带光消纹衾叠,

      连环解旧香顿歇;

      怨歌永琼壶敲尽缺。

      恨春去不与人期,

      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

      赏析:

      此词为暮春之夜怀思恋人之作。全词三片。抒写离愁别恨,上片、中片都是回忆,下片才写到当前。上片追忆汴京离别情景。中片把别后思念之情集中在一个夜晚,作充分的描述。下片写词人现实处境及相思离恨。“恨别”之类,本是宋词里最常见的题目,但本词却有它的特点。作者把有关题材搜罗到一起,铺排开来,作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显得饱满充实,细致全面。随着时间的伸延,人物的思绪也显示了发展变化的轨迹。

    [阅读全文]...

2022-05-04 21:46:51
周邦彦的恋花古诗 - 句子
周邦彦的恋花古诗 - 语录
周邦彦的恋花古诗 - 说说
周邦彦的恋花古诗 - 名言
周邦彦的恋花古诗 - 诗词
周邦彦的恋花古诗 - 祝福
周邦彦的恋花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