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代表年龄的词语

关于古诗中代表年龄的词语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中代表年龄的词语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中代表年龄的词语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中代表年龄的词语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45) 说说(187) 名言(14k+) 诗词(2k+) 祝福(48) 心语(2)

  • 古诗文中古代年龄的代称

  • 年龄,古代,文学
  • 古诗文中古代年龄的代称

      阅读古诗文,经常会遇到总角豆蔻而立古稀等称代年龄的词语。弄清这些词语的出处、称代的年龄及其含义,对增强我们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和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下是语文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古代年龄的代称。一起来看看吧!

      一、幼年、童年:孩提、总角、垂髫、成童、束发

      孩提指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赵岐(东汉经学家)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可抱也。也作孩抱。《后汉书·李善传》:续(李续)虽在孩抱,奉之不异长君。

      总角指童年。总,聚束;角,小髻。《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东汉经学家)注:总角,收发结之。也作总丱(guàn)总发(fà)。《诗经·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丱,儿童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潘岳(西晋文学家)《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垂髫即小孩垂下来的头发,借指童年或儿童。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古时认为黄发是长寿的特征,因此指老人)垂髫并怡然自乐。

      成童古代一般称男子十五岁为成童。《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后汉书·李固传》: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李贤注:成童,年十五也。但成童究竟指多大,古代说法不一。《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范宁(东晋经学家)注:成童,八岁以上。

      束发古代男子成童时把头发束成髻,盘在头顶,后来就用束发指成童的年龄。《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归有光《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二、青少年:豆蔻、及笄、弱冠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龄。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此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及笄(jī)指女子十五岁,也称笄年。笄,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郑玄注:笄女之礼,犹冠男也。另外,《礼记·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因此,及笄也指女子已经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弱冠(guàn)弱,年少;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又《礼记·内则》:二十而冠,始学礼。《后汉书·胡广传》:终、贾扬声,亦在弱冠。终军(人名)年十八请缨(指投军报国),贾谊十八岁为博士,都未满二十岁。

      三、青年、中年:而立、不惑、知命

      《论语·为政》中有这样一段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而立不惑知命,分别指代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

      而立立,本指站立、成立,这里是自立的意思,即在人生追求上开始获得自我,已经初步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不惑指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遇事能明辨不疑,有自己的主见,不被外物所迷惑。

      知命上文中天命并不是上天的旨意和命令及自然的`禀赋的意思,而是指人生应当履行的道义和职责,也即人生的价值。知天命,也就是说人到中年,已经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四、老年:花甲、耳顺、耆艾、古稀、耄耋、期颐

      花甲指六十花甲子。在干支纪年法中,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错综参互,构成六十甲子,所以称为花甲。计有功(南宋文学家)《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挼(nuó,揉搓)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后世即称年满六十为花甲。

      耳顺即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郑玄语)也就是对外界五花八门、相反相异的现象、言论,不迷惑,不动摇,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明白其旨趣、根源及产生的必然性,从而听之泰然。因为六十而耳顺,所以,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

      耆艾古代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荀子》:耆艾而信,可以为师。也泛指老年。

      古稀七十岁的代称。出自杜甫《曲江》诗中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mào﹒dié)耄,指八九十岁的年龄。《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加劳,赐一级,无下拜。杜预(西晋名将、学者)注:七十曰耋。耄耋,指高龄、高寿,如耄耋之年,寿登耄耋等。

      期(jī)颐代指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意思是说,人活到百岁,饮食起居都需要别人照顾抚养了。

      【拓展知识】

      古代年龄的代称礼仪

      古时候,人们总是以人的头发长短、发式及头发的颜色变化来称代人的年龄,例如:

      总角:婴幼儿时代。古人不剃头。他们视毛发为父母精血所成,不能任意丢弃。因此,古时候的儿童不分男女,都把头发扎成抓髻,像两个羊角一样。如今不同了,但还有些小姑娘喜欢扎羊角辫子,又叫“翘翘辫”。

      垂髫:少年时代。从婴幼儿到少年时代,人长高了,头发也长长了。把儿童与少年的长发扎成一束下垂的式样,称作“垂髫”。

      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 岁左右的少年,这时用发带把头发束扎起来。

      及笄:又称“待年”。指女孩长到15 岁时,可以待嫁了。这时女子一般把头发用簪子盘于头顶。(笄:即簪子)。

      弱冠:20 岁左右的男子,古代20

      岁的男子要行“冠礼”。自此之后外出要戴帽子或系头巾。因为才行冠礼,表示刚刚成年,但还不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即而立之年,指30 岁,此说出自《论语·为政》中的“三十而立”。指人到了30 岁时应立身处世了。

      不惑:即不惑之年,指40 岁。此说应见于《论语—为政》中的“四十不惑”。指人到了40

      岁时各方面都有经验,性格稳定,办事精明能干,不易受外界的干扰了。

      半百:即50 岁,百岁的一半。又称“知命之年”。因活到50 岁的人命运大致定局了,该认命知命了。

      花甲:60 年为一甲子,且人到60 岁时头发也变得花白了。故称60 岁的老人为花甲老人。

      古稀:即70 岁。取自杜甫《曲江》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古代那种劳动生活环境条件下有人活到70岁或以上者,实属少见。

      耄耋:即指80,90 岁。《说文》里载有:“年八十曰耄”。“年九十曰耋”。

      期颐:指一百岁。“期”指一个完整的时间单位。“颐”即颐养天年的意思。

      皓首:指头上的头发全白了。用其特征来泛指“老年人”群体。

      黄发:乏指高寿老人。有特别寿长的老人,白发有返黄复青的现象。

      陶渊明在《桃花渊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的词句,词中的“黄发”、“垂髫”分别是指老人与小孩子。

    [阅读全文]...

2022-05-03 21:45:02
  •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参阅

  • 年龄,古代,写作
  •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参阅

      词语,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单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参阅,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有哪些?

      20弱冠30而立40不惑50知命60花甲70古稀80耄耋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表示年龄的词语(含年龄大小)

      不满周岁——襁褓;

      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拓展内容:形容年龄的词语

      舞象之年

      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

      《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金钗之年

      年龄代称,古人指女子十二岁的年龄。

    [阅读全文]...

2022-03-17 20:58:07
  • 比喻年龄的词语

  • 年龄,写作
  • 比喻年龄的词语

      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比喻年龄的词语,欢迎查看!

      舞象之年

      【解释】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

      【出处】《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金钗之年

      【解释】年龄代称,古人指女子十二岁的年龄。

      豆蔻年华

      【解释】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指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出处】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及笄之年

      【解释】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出处】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碧玉年华

      【解释】古时女子年龄称谓。女子十六岁称为碧玉年华,即破瓜年华,又可称瓜字初分,风信之年,所谓二八年纪,破瓜之年。

      【出处】《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桃李年华

      【解释】古人指女子二十岁的年龄。

      花信年华

      【解释】花信:开花时期,花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

      【出处】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半老徐娘

      【解释】人接*老年,泛指中年。

      【出处】《南史·后妃传下》:“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而立之年

      【解释】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不惑之年

      【解释】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

      知命之年

      【解释】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出处】《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耳顺之年

      【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杖国之年

      【解释】年龄的代称,指男子70岁,意思是年过七十可以拄拐杖行走在全国范围内。

      【出处】《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杖朝之年

      【解释】年龄的代称,指男子80岁,意思是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

      【出处】《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耄耋之年

      【解释】耄耋: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出处】《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1、富于春秋:谓年少,年轻。

      2、弟男子侄:泛指晚辈男子

      3、血性男儿:指刚强正直,勇敢热情的男子汉。

      4、豆蔻年华: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指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5、含苞待放:是指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也是指将成年的少女。

      6、痴儿呆女:指天真无知的少男少女。

    [阅读全文]...

2022-04-26 04:11:42
  • 古代年龄的雅称

  • 年龄,古代,文学
  • 古代年龄的雅称

      人在进行自身再生产的同时,也进行着年龄的再生产,它总是由不同年代出生的不同年龄的个人所组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年龄的雅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年龄雅称

      1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阅读全文]...

2021-12-24 10:51:53
  • 形容年龄的词语解释

  • 解释,年龄,写作
  • 形容年龄的词语解释

      词语,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单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形容年龄的词语解释,欢迎大家分享。

      舞象之年

      【解释】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

      【出处】《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金钗之年

      【解释】年龄代称,古人指女子十二岁的年龄。

      豆蔻年华

      【解释】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出处】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及笄之年

      【解释】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出处】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碧玉年华

      【解释】古时女子年龄称谓。女子十六岁称为碧玉年华,即破瓜年华,又可称瓜字初分,风信之年,所谓二八年纪,破瓜之年 。

      【出处】《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桃李年华

      【解释】古人指女子二十岁的年龄。

      花信年华

      【解释】花信:开花时期,花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

      【出处】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半老徐娘

      【解释】人接*老年,泛指中年。

      【出处】 《南史·后妃传下》:“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而立之年

      【解释】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不惑之年

      【解释】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

      知命之年

      【解释】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出处】《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耳顺之年

      【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杖国之年

      【解释】年龄的代称,指男子70岁,意思是年过七十可以拄拐杖行走在全国范围内。

      【出处】《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杖朝之年

      【解释】年龄的代称,指男子80岁,意思是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

      【出处】《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耄耋之年

      【解释】耄耋: 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出处】《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老天拔地】形容老年人动作不灵活。

      【年已及艾】艾:代指五十岁。老年头发花白如艾。指已到老年。

      【老妪能解】妪:老年妇女。相传唐朝诗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诗就念给老年妇女听,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们能懂。形容诗文明白易懂。

      【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用以照明。形容人到老年,好学不倦。

      【迟暮之年】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垂暮之年】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阅读全文]...

2022-05-05 02:24:37
  • 代表爱情的古诗词

  • 爱情
  • 代表爱情的古诗词

      古代的情总是那样的纯粹,一首诗就可以体现出古代爱情的`爱情故事,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代表爱情的古诗词,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二、《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三、《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四、《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六、《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八、《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九、《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十、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阅读全文]...

2022-07-16 16:30:32
  • 代表绿的四字词语

  • 四字,文学
  • 代表绿的四字词语

      词语,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单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代表绿的四字词语,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代表绿的四字词语1

      翠**滴

      【解释】翠色:鲜绿、翠绿的颜色。欲:将要。翠**滴就是翠绿得要滴下水来,将要滴出来。给予人以生命蓬勃的感觉。形容树叶颜色十分青翠,上面的水像快要滴下来似的。

      【例句】这里的树木翠**滴,真是美不胜收!

      葱葱茏茏

      【解释】形容草木茂盛。

      【出处】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树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出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上册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

      山清水秀

      【解释】清:清幽;幽静。形容山水风景优美。

      【出处】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碧波荡漾

      【解释】碧:青绿色。波:波浪。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出处】路遥《*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9章:“灿烂的阳光,美丽的野花,碧波荡漾的原西河,凹凸不*的石板街……”

      一碧千里

      【解释】碧:形容青绿的.颜色;千里:辽阔无边。指一片碧绿的颜色,十分宽广。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的意思,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出处】“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草原》(老舍)

      绿水青山

      【解释】青;绿:表示明朗,让人看着舒服的颜色。 泛称美好山河。形容美丽的河山。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青山绿水。’曰:‘见后如何?’师曰:‘绿水青山。’”

      绿意盎然

      【解释】气氛、趣味等充溢的样子:鲜花盛开,春意盎然。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描写春天

      翠**流

      【解释】翠**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出处】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六课老舍的《草原》

      郁郁葱葱

      【解释】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葱葱:草木青翠欲滴、十分茂盛。

      【出处】汉·王充《论衡·恢国》:“初者,苏伯阿望舂陵气郁郁葱葱。”《后汉书·光武纪》:“望气者至南阳,曰:‘气佳哉,郁郁葱葱!”

      代表绿的四字词语2

      **滴 葱葱茏茏 山清水秀 碧波荡漾

      一碧千里 苍翠欲滴 青山绿水 绿水青山

      绿草如茵 花红柳绿 翠**流 郁郁葱葱

      回黄转绿 绿蓑青笠 花红柳绿 一碧千里

      绿树成荫碧水蓝天 水碧山青 碧空万里

      桑田碧海 苍翠欲郁郁葱葱 碧水蓝天

      苍翠欲滴 苍松翠柏 水碧山青 桑田碧海

      眷红偎翠 苍松翠柏 眷红偎翠 郁郁葱葱

      翠**流 一碧千里 水碧山青 苍翠欲滴 苍松翠柏

      翠**流造句

      1) 草:一碧千里翠**流绿草如茵。

      2) 裙子是翠绿色的,远看好似一块碧玉,翠**流,轻轻渗入玉中,更似一个郁郁葱葱的森林,变化多端,令人难以辨认。正是这一点,深深的吸引了我。

      3) 不必说山上的翠竹翠**流,也不必说它挺拔坚强,单是它在狂风暴雨中拥有的魄力与骨气,千古芳竹,就风吹而不倒。

      4) 你看那杨树刚长出嫩叶,翠**流,惹人喜爱。

      5) 那里有不计其数的植物,春天时一碧千里,层层叠叠,翠**流,树上的枝条伸开,仿佛在向我们招手。

      6) 满园的小草迎风摆动,使得翠**流的绿化带像是一条流动的、清澈的小河。

      7) 一户户的青砖瓦房背水而立,一棵棵翠**流的杨柳伫立于青砖房旁。

      8) 茫茫的内蒙古大草原一碧千里,好像绿色的地毯。在这翠**流的草原上就连牛和马都掩盖不了自己的喜悦之情。

      9) 树木茂密、群峰拔起、百花齐放,到处翠**流,而且小动物也很多,真令人陶醉。

      10) 春天,美丽的草原翠**流,让我们流连忘返。

    [阅读全文]...

2022-06-01 08:31:57
  • 代表友谊的古诗句

  • 友谊,文学
  • 代表友谊的古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句吧,诗句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代表友谊的古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2、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5、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11、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

      12、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1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5、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王安石《渔家傲·*岸小桥千嶂抱》

      16、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黄庭坚《品令·茶词》

      17、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18、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9、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佚名《旧题苏武诗》

      20、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21、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22、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23、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24、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2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6、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杜甫《贫交行》

      27、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28、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29、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柳恽《江南曲》

      30、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31、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32、故人何在,水村山郭。——孙道绚《忆秦娥·季温老友归樵阳人来闲书因以为寄》

      3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34、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高适《别董大二首》

      35、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36、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37、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38、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39、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张九龄《答陆澧》

      40、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41、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42、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吴文英《无闷·催雪》

      43、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四首》

      44、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终南别业》

      45、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46、长安故人问我,道寻常、泥酒只依然。——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47、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48、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49、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阅读全文]...

2022-03-28 03:48:41
  • 代表春节的古诗

  • 春节
  • 代表春节的古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代表春节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除夜》

      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头六十人。

      2、《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3、《岁除夜》

      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4、《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除夜》

      高适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6、《迎春歌》

      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7、《新年有感》

      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阅读全文]...

2022-02-27 04:33:31
  • 代表夏天的古诗有哪些

  • 夏天
  •   夏天这个流火的季节又来到了。大家知道代表夏天的有哪些吗?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芝劳梦想。

      《始夏南园思旧里》

      唐·韦应物

      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

      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

      萦丛蝶尚乱,依阁鸟犹喧。

      对此残芳月,忆在汉陵原。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花开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幽居初夏》

      宋·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初开第一花。

    [阅读全文]...

2021-12-10 18:51:00
当前热门
古诗中代表年龄的词语 - 句子
古诗中代表年龄的词语 - 语录
古诗中代表年龄的词语 - 说说
古诗中代表年龄的词语 - 名言
古诗中代表年龄的词语 - 诗词
古诗中代表年龄的词语 - 祝福
古诗中代表年龄的词语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