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母爱的古诗四句加赏析

关于表达母爱的古诗四句加赏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表达母爱的古诗四句加赏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表达母爱的古诗四句加赏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表达母爱的古诗四句加赏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k+) 语录(270) 说说(52) 名言(154) 诗词(6k+) 祝福(15) 心语(641)

  • 表达母爱的古诗四句(关于母爱的古诗四句)

  • 母爱
  • 词/赵银莲

    风来一身新,云起三思早。

    一路风云不一般,润饰他人好。

    情比长江长,感动天边草。

    只愿明眸载清流,永远容颜葆。

    二、卜算子.母亲

    词/赵银莲

    明月拨心弦,母语难*静。

    幽径长评夜鸟声,未见相随影。

    猛地一回头,反被风啼醒。

    袅袅余音岭上空,似诉雏儿冷。

    三、卜算子.母亲在高考前

    词/赵银莲

    惊起又一关。卸下却无主。

    已是焦眉火旺心,急促风和雨。

    无意争刀山,只静*安路。

    苦等前头户窗开,相顾无忧虑。

    四、七言古风.母亲

    诗/赵银莲

    一声恩满未过河,两树门前喜鹊歌。

    笑问粗茶浓几许?重温淡饭暖心窝。

    注:恩满,家乡方言,喊母亲叫恩满。

    作者简介:赵银莲,字修弦,中国湖南女子,有诗词歌文发表于《湖南诗歌》菲律宾《*》美国《海华都市报》《名诗名家名人坛》等中外三十多家报刊杂志与七十多家网络传媒。曾获第二、第三届《左龙右虎杯》诗词大赛新锐诗人奖与创作成就奖等。诗观:相信文字能传播世间***,美的诗意能为心灵的盲区抛光镀金。

    [阅读全文]...

2022-04-23 01:42:27
  • 关于母亲的古诗四句(献给母亲的诗句子赏析)

  • 母亲
  • 母亲节将至,5月份的第二个周日就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对于母亲的赞美,我国从古至今从未停止过,一起来感受一下古代诗词中的浓浓母爱。

    和母亲节相关的诗句词句

    1、《诗经 邶风 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2、《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十五》

    宋 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别老母》

    清 黄景仁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5、《岁暮到家》

    清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6、《豫章行》

    唐 李白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

    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

    7、《送母回乡》

    唐 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8、《慈乌夜啼》

    [阅读全文]...

2021-11-30 06:01:44
  • 母爱的古诗四句

  • 母爱
  •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

      1、《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2、《慈母爱》

      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3、《母别子》

      唐·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4、《·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5、《豫章行》

      唐·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

      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

      6、《》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阅读全文]...

2021-12-05 09:36:39
  • 四句五言古诗大全(赏析杨芳的五言四句短诗)

  • 何涌泉

    *几年杨芳无日不诗,每天少则两首,多则4、5首。自2017年帽儿山落佛山庄诗歌研讨会以来,杨芳坚持诗歌创作。估算总有千余首。每天打开哈师院641 聊天群,品鉴杨诗已成*惯,如饮晨起的一杯清茶。前几年我曾有过杨诗的评论,谓“小清新”,那时杨芳短诗的内容多是家乡菜园小景,上山下乡时的田园风光。知青下乡经历的苦难知多少,我辈自知。但是在杨芳的笔下展现的是阳光,绿野,青山,碧溪……这是一种阳光心态。有这样的晴朗心态才会明眼看世界,发现生活之大美,展现诗歌之秀美。这是杨诗第一阶段的基调。

    第二阶段是杨芳迁居云南,短诗彰显的是云之南的山河美,南国风光比较北国的田园小景,像是宏伟的壮美与小品的秀美,相得益彰。对于北方的读者来说这一阶段的杨诗,为之开阔了眼界,晨起的清茶变成了午时的醇酒。

    第三阶段杨芳也许写尽了南北风光,笔下开始改写唐宋以来诗词大家的名篇,把绝句、七律、长短句都用四句五言短诗表达。我觉得作为一种尝试未尝不可,但泛善可陈。经过几千年大浪淘沙留存下来的诗词都是瑰宝珍珠,*功力不可企及。说句笑谈,那等于侵犯了古人的著作权。不过杨芳的别出心裁倒是值得称赞。这算作杨诗的第四阶段。

    *来杨芳把历史史实和事件、故事用四句五言短诗摹写,让读者重温中国历史和史实典故,虽然第五阶段的杨诗照第一第二阶段诗味不足,却显得内容厚重,如饮老酒。如杨芳能把二十四史或《史记》的主要故事、人物诗化表述,也是一大创新。我们期待着杨诗的发展和走向,祝愿杨芳的诗歌创作行稳致远。

    [阅读全文]...

2022-01-26 07:39:16
  • 母爱唐诗赏析

  • 母爱,唐诗
  •   您常说,子女的幸福快乐就是最好的的礼物,今天我把所有的幸福和快乐用短信包裹送给您,母亲节快乐!

      《》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简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千古流传不衰。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送母回乡》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慈乌夜啼

      

      慈乌失其母, 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 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 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 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 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 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 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 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 鸟中之曾参。

      谁氏子

      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射训狐

      (德宗时裴延龄、韦渠牟等用事人争出其门)

      韩愈

      有鸟夜飞名训狐,矜凶挟狡夸自呼。

      乘时阴黑止我屋, 声势慷慨非常粗。

      安然大唤谁畏忌,造作百怪非无须。

      聚鬼征妖自朋扇,罢掉栱桷颓墍涂。

      慈母抱儿怕入*, 那暇更护鸡窠雏。

      我念乾坤德泰大,卵此恶物常勤劬。

      纵之岂即遽有害,斗柄行拄西南隅。

      谁谓停奸计尤剧, 意欲唐突羲和乌。

      侵更历漏气弥厉,何由侥幸休须臾。

      咨余往射岂得已,候女两眼张睢盱。

      枭惊堕梁蛇走窦, 一夫斩颈群雏枯。

    [阅读全文]...

2022-03-06 00:39:57
  • 西游记古诗摘抄加赏析

  • 西游记
  • 西游记古诗摘抄加赏析

      《西游记》是大家都喜欢的一部古典浪漫主义的作品。人们对《西游记》的喜爱,大多是因为它所刻画的令人崇拜的人物形象和生动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其中的诗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西游记古诗摘抄加赏析!

      1、文:影动星河*,月明无点尘。雁声鸣远汉,砧韵响西邻。归鸟栖枯树,禅僧讲梵音。蒲团一榻上,坐到夜将分。

      赏:此诗看似过渡写景之功用,其实把这首诗用在第十三回的开头第三段,巧妙而诗意地描绘出师徒四人旅途劳顿的样子,以及寄宿寺庙所处位置的偏远,还用“星河”“砧韵”“夜将分”点明时间之晚,用一个时间上的结束来昭示另一个新故事的开始,这才是这首诗的妙用。

      2、文: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三藏钳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几度。

      赏:此处是众僧在讨论的原由。前有众僧意见不一的猜测,莫不是一些前途险恶难测的推断,这是作者为了突出主角所加的铺垫。从后文三藏“钳口不言”,与众人相比另类的表现中看出他的与众不同,思想之深。这也是作者想让主角在新的环境中博得尊重设置的一个考验。

      3、文:数村木落芦花碎,几树枫杨红叶坠。路途烟雨故人稀,黄菊丽,山骨细,水寒荷破人憔悴。白灊红蓼霜天雪,落霞孤鹜长空坠。依稀黯淡野云飞,玄鸟去,宾鸿至,嘹嘹呖呖声宵碎。

      赏:此为对季节入秋的描绘。作用当然也不单单是写景,这首词描绘的秋景凄寒寂寥,落叶、烟雨,诗意中有旅人孤独的悲伤情怀,也有山高路远、路途终点茫茫无期的担忧。

      4、文:一行三人,连马四口,迎着清霜,看着明月,行有数十里远*,见一山岭,只得拨草寻路,说不尽崎岖难走,又恐怕错了路径。

      赏:时间为凌晨,地点为荒郊野外,“拨草寻路”“崎岖难走”暗示了环境的凶险与不确定,*添了紧张气氛,也表达出一行人取经的不易,为下文遇见凶险做铺垫。

      5、文:唬得个三藏魂飞魄散,二从者骨软筋麻。

      赏: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就形象地表现出两个人物的`性格。性格软弱,胆小懦弱。而二徒弟更是胆小如鼠,更加不能担当保护师父的责任。这里从侧面表现出的机智勇敢,也暗示取经途中缺少的不明智与不可能。

      6、文:不一时,红日高升。三藏昏昏沉沉,也辨不得东西南北,正在那不得命处,忽然见一老叟,手持拄杖而来。

      赏:旭日东升,是一天的开始,也是希望的曙光。环境描写在此处起了暗示人物命运转机的作用,老叟仙风道骨的模样与凶神恶煞的妖怪形成鲜明对比,由此推断老人的心地善良。而他出现在三藏遇难彷徨无措时,也明显的是一个拯救者的角色。

      7、文:寒飒飒雨林风,响潺潺涧下水。香馥馥野花开,密丛丛乱石磊。闹嚷嚷鹿与猿,一队队獐和麂。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那长老,战兢兢心不宁;这马儿,力怯怯蹄难举。

      赏:这里的环境描写优美,表现了人物化险为夷的处境,也从些许凄凉与人物脚步踌躇中表现出人物处境的无助与心慌。

      8、文:行经半日,更不见个人烟村舍。一则腹中饥了,二则路又不*,正在危急之际,只见前面有两只猛虎咆哮,后边有几条长蛇盘绕。

      赏:一则凶险的环境描写来勾起读者的好奇心,二则衬托下文出现救主角出困境的人物的英勇,为下文人物的出场做伏笔。

      9、文:此间还是大唐的地界,我也是唐朝的百姓,我和你同食皇王的水土,诚然是一国之人。

      赏:因是一国之人而仗义出手相救,表现了唐朝百姓的品德操行之高。也从一个小方面可以窥到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品德、精神之高尚。

      10、文:闪过的再生人道,撞着的定见阎君。

      赏: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太保的技艺高超,前面有对相较两者的实力相当之描写,后面就有这一句话,有心人就能从这一句中看出注定了胜负的结局。

    [阅读全文]...

2022-01-14 16:01:57
  • 春雪古诗三四句赏析(春雪中的表现手法 )

  • 春雪
  • 韩愈在文坛的地位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特别是他的散文清新脱俗,没有那种无病*做作的姿态,写得极为深刻。为此他也是唐宋八大家里绝对的老大,即使是欧阳修和苏轼等人,如果论散文成就的话,那也是望尘莫及。韩愈在前人的基础上大力改革,重新奠定了散文的格调,开创了大散文时代。韩愈除了散文之外,诗歌其实同样是一绝,一些经典的诗作,那也是脍炙人口。而且他把散文创作的手法动用到诗歌里,这也是千古以来一人,正是从他之后诗歌的表现形式变得更加丰富,也是开创了新的文风。

    ​诗歌是唐朝文学的专属,而韩愈所属于的”韩孟诗派“,对于诗歌的改革,那也是起到了推动作用。他的作品清新脱俗,写得也是很有韵味,无论是文学性,还是思想性,那都是达到了一流的水准,譬如这首经典的七言绝句《春雪》,那就是难得的佳作,整首诗意境唯美,写得也是很有趣,尽管只是那么淡淡着笔,但是却充满了诗情画意,读来让人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诗里面关于咏雪诗那是比比皆是,可是韩愈则又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描写,仅仅是这一点便是令他在唐朝众多的诗人中脱颖而出;雪其实是一种很寻常的自然现象,每当初冬时节,或者是初春都会下雪,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看到那些皑皑白雪,可能会觉得很*常,但是在诗人们眼中却又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而韩愈在这首诗中,又是描写得很唯美,处处有诗意,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雪景。

    ​韩愈的诗自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这也是与他的创作手法,还有写作风格有关系,这首《春雪》看似写得很普通,可是却充满了诗意,正是由于到了晚春时节,突然又下起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这时诗人看到那皑皑白雪,于是信手拈来,写下了这么一首有趣的诗,通篇一气呵成,还营造出了一种唯美的意境,让人能够从中感受到那种不一样的美。

    ​第一二句便是写了所见之物,正是由于到了春天,到处的花朵都还没有绽放,这让诗人有一些伤感,春天到了原本处处是繁花似锦,所有的花朵都开放了,可是由于天气的原因,所有的花都还没有绽放,只是到了二月初的时候,出门的时候才突然看到地面上小草,开始发出了新的嫩芽。这几句很写实,同时写得也很有趣,让人立马能够感受到美好的春天。

    ​第三四句又是再次描写了内心的感受,虽然已经是到了春天,可是还下着大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对于这些纷纷扬扬的大雪来说,它也是嫌春天来得太晚了,一直不愿望离去,所以故意化作花儿在那庭院间穿飞。最后这两句写得极为巧妙,也把晚春时节的雪景,还有春色融入为一体,使得这首诗意境高远,美得犹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画卷。

    ​韩愈的是散文是一流,而他的诗歌同样是一绝,这首经典的七言绝句《春雪》,通篇情感细腻,描写得也很传神,看似写得很普通,但是却让我们感受到唯美的春色,还有晚春时节不一样的雪景,这种细腻的笔触使得这首诗处处充满诗意,从而成为了一首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这样的作品那自然是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阅读全文]...

2022-06-12 14:01:05
  • 李白写的关于读书的古诗四句(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赏析)

  • 李白,读书
  • 众所周知,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后期比较成熟的诗作,往往写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字里行间充满着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但你知道李白不成熟的诗作是怎样的吗?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便是李白还不成熟的一首诗。当然这里所说的不成熟,仅仅是与李白后期的诗相比较,还不够豪迈奔放与清新飘逸。并不是说李白这首诗就写得不好,反而它还赢得了历代诗论家和人们的交口称赞。如《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通为秀骨玉映,丰神绝胜”。再如《唐宋诗醇》:“自然深秀,似王维集中高作”。

    然而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却是李白二十岁以前的作品。据《李太白年谱》载,李白在十八、九岁时,曾隐居戴天山大明寺中读书,这首诗便是那时所作。至于诗的内容,则如题所说,主要描绘了李白上戴天山的所见所闻,突出了李白访道士不遇的主题。全诗语言*易自然,纯用白描,景美情深,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已。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首联“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即潺潺流水回荡着犬吠声,繁盛的桃花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由此可见,李白眼中的戴天山,也就是道士的修行之地,是一种世外桃源般的存在。同时这两句还表明了李白访戴天山道士的路线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以及点出了李白入山的时间是在“带雨浓”的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其实已经突出了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主题。它的意思是说,李白在深林中的小道上行进,时常能够看到出没的麋鹿,到了正午时分,却没有听到道院的打钟声。很显然,李白听不到钟声,便说明道士此刻不在山中,那么此行李白自然就会访戴天山道士而不遇了。至于这里的“时见鹿”,还凸显了环境的清幽。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则是李白对道士修行之地的景色描写。从颔联两句我们已经知道这位道士不在道院中,那么李白自然只好欣赏起附*的自然景色了。即绿竹分开青色的云气直穿蓝天,一道飞瀑挂在碧绿的山峰之上。同样这里也是凸显了环境的清幽,以及暗示了这位道士的淡泊与高洁。那么李白没有见到道士,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尾联“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即没有人知道道士去了何处,李白只好依着古松,排遣此次不遇的愁思。其实从李白的这首诗中,我们便可以得知李白是崇尚求道寻仙的。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就“愁倚两三松”,所体现的正是他对求道寻仙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虽然我们不会求道寻仙,但是李白在读书时所拥有的这种年轻人的朝气和探索精神却是值得我们学*的。

    综上所述,李白这首诗可以看作是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在这幅图中,存在着世外桃源般的小世界。从写作手法来看,题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中却无一字说“道士”,也无一字说“不遇”,但句句却是“访道士不遇”,可谓是一首切题绝妙的佳作。总的来说,即使还不成熟,李白的这首诗,也依然令人交口称赞。

    [阅读全文]...

2022-06-15 15:33:41
  • 古诗摘抄加赏析大全(诗歌鉴赏摘抄加赏析)

  • 诗歌
  • 古诗摘抄加赏析大全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及注释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

    第一段*有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犹如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彩——诗人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

    “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

    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抽象地抒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这几句诗所表现的场景是: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不能不激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第二段*有五句,这是前一节的发展,也是对前一节的补充。

    前节写“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除此以外,还有落在*地上可以收回的茅草,但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欺我老无力”五字宜着眼,如果诗人不是“老无力”,而是年当壮健有气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忍能对面为盗贼”,意思是,群童竟然忍心在他的眼前做盗贼。但其实,这不过是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而已,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所以,“唇焦口燥呼不得”,也就无可奈何罢了。用诗人杜甫的《又呈吴郎》一诗中的话说,这正是“不为困穷宁有此”,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因为他十分困穷,也不会冒着狂风抱走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愿望,正是从“四海困穷”的现实基础上产生而来的。

    “归来倚杖自叹息”总收一、二两节。诗人大约是一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盖得不够结实的茅屋发生危险,因而就拄杖出门,直到风吹屋破,茅草无法收回,这才无可奈何地走回家中。“倚杖”,当然又与“老无力”照应。“自叹息”中的“自”字,下得很沉痛,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他自己在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则世风的淡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叹息”的内容,也就十分深广。当他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的时候,联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

    作者叹息的内容有三:1.自己的苦;2.周围人的苦;3.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第三段共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句,没有穷困生活体验的作者是写不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写布被又旧又破,而是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成都的八月,天气并不“冷”,正由于“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所以才感到冷。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诗人自然不能入睡。“长夜”是作者由于自己屋漏因而更觉夜长,还因自己和国家都在风雨飘摇中挣扎而觉得夜长。“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而这种心情,又是屋破漏雨、布衾似铁的艰苦处境激发出来的。于是诗人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洪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诗作者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也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他也不仅仅是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真实的记录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末段忽生异境,以切身的体验,推己及人,进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这种非现实的幻想建立在诗人许身社稷,饥溺为怀的思想基础上;而博大胸怀之表现,则使作品放射出积极的浪漫主义光辉。全诗语言极其质朴而意象峥嵘,略无经营而波澜叠出,盖以流自肺腑,故能扣人心弦。

    [阅读全文]...

2022-07-02 12:54:14
表达母爱的古诗四句加赏析 - 句子
表达母爱的古诗四句加赏析 - 语录
表达母爱的古诗四句加赏析 - 说说
表达母爱的古诗四句加赏析 - 名言
表达母爱的古诗四句加赏析 - 诗词
表达母爱的古诗四句加赏析 - 祝福
表达母爱的古诗四句加赏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