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暮字的古诗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暮字的古诗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暮字的古诗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暮字的古诗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春暮》古诗赏析
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春暮》古诗赏析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处处蛙。
【注释】
荫:有的版本写作“-阴-”或“茵”。
冉冉:形容绿色*植物在陽光下闪闪发亮的样子。
天涯:犹天边,极远的地方,此处指大地。
无声处:指黄莺不再叫时春一光已老。
【翻译】
春天过去了,门外的繁花纷纷凋谢,可是已经沒有人再去关心它们了;浓绿的树荫和绿草好像也会行走似的,无声无息地绿遍了海角天涯。山林里黄莺儿的叫一声已随着春天的离去而销声匿迹了,只有草丛和池塘里的青蛙呱呱叫个不停。
【赏析】
曹幽(1170—1249)字西士,又字潜夫,号东畎(quǎn),南宋瑞安曹村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迪功郎隆兴府靖安县主簿。此后为仕四十余年,沉沉浮浮,留给历史的始终是一位为官清正、正直敢言的爱国诗人。
这首诗所蕴含的,是一种春天花事消歇后的感慨,在孤寂中,一种因时序更替引起的淡淡哀愁。这是此诗最值得一读的地方。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涯”,这是就视觉角度描写春暮时节的景象。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春花在门外纷纷飘落,已经再没有人去关心他它了;那浓绿的树荫、青青的芳草已经绿遍了海角天涯。诗人没有直接说春天如何如何残败,而是以“绿荫冉冉遍天涯”反衬春天已远,因为只有春末夏初才会“绿荫冉冉遍天涯”。另外,“浓荫”已经绿透了“天涯”,谁还会在意门前红颜已老的“落花”呢。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处处蛙”,这是就听觉角度来写春末夏初时的内心感受的。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黄莺知道春天已过,都离开了山林,没有了往日清脆悦耳的歌唱,只有萋萋芳草地和池塘里到处都是青蛙那浑厚的叫一声。莺儿去了,带走了春天,带走了悠扬,带走了婉转,在诗人心中留下了一抹无形的淡淡的哀愁。然而,无论是“靑草”,还是“池塘”,随处都可以听到浑厚的交响,提示人们夏天已经来到了人间,这又给人一种思索:这是季节的更替,这是自然的规律。
《春暮》是一首描写暮春景物的小诗。花儿谢了,取而代之的是万木葱茏,芳草如茵;莺歌歇了,响彻耳畔的是“青草池塘”的处处蛙鸣。通过两两相对的意象描写,把暮春初夏时节的那种繁盛和热闹的景象表现得生动、清新、明快。
原文:
蝶恋花·春暮
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
人间没个安排处。
译文:
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明刚过,便已经感觉到了春天逝去的气息。夜里飘来零零落落的几点雨滴,月亮在云朵的环绕下,散发着朦胧的光泽。
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气中散发着幽香,不知道在园内荡着秋千,轻声说笑的女子是谁?对她千万般思念,在辽阔的天地里,竟无一处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绪。
注释:
①蝶恋花,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此词于《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有题作“春暮”。
②遥夜:长夜。亭皋:水边的*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亭皋千里,靡不被筑。”闲:吴本《二主词》误作“闭”。信:吴讷本、吕远本、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作“倒”。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云:“倒步不可解,必信步之误。”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云:“旧钞本作信。”
③风约住:下了几点雨又停住,就象雨被风管束住似的。
④杏:《尊前集》、《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作“杏”。《欧阳文忠*体乐府》注:“一作杏。”依依:《欧阳文忠公*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花庵词选》、《类编草堂诗余》、《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毛订《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均作“依稀”。《欧阳文忠*体乐府》罗泌校语云:“一作无言。”暗度:不知不觉中过去。春暗度:《尊前集》作“风暗度”。《欧阳文忠*体乐府》、《花庵词选》、《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香暗度”。
⑤谁:《乐府雅词》作“谁”。《欧阳文忠公*体乐府》罗泌校语云:“谁,一作人。”在:《欧阳文忠公*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作“上”。《欧阳文忠公*体乐府》注:“一作在。”
⑥一寸:指心,喻其小。绪:连绵不断的情丝。“千万绪”有千丝万缕的.意思。
⑦安排:安置,安放。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词,写的是作者在夜间出外散步时的所见所闻和引起的一系列感慨。
词的开头就点明了散步的时间和地点:水边*地,刚过清明的暮春之际。作者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为春光将逝而感伤,因而在夜间不愿就寝,索性出门跑到水边空旷之地独自徘徊。“数点”两句是他的耳闻目见:刚刚听到几点雨声,却被吹来的春风拦住而听不见了。“约”字炼得极为出色。天上的月亮因积有云层而艨胧不明,一个“淡”字用得形象而生动。“云来去”三字不但形象鲜明,而且把约住雨声的风的作用也表露出来了。这两句,上句是耳闻,下句则是目见,行笔错落有致。
下片起句却是从嗅觉得来。刚过清明,正是桃花杏花盛开之际,值此月夜,轻风送来花香,沁人心脾。由于是朦胧月色,红的桃花白的杏花自然看不分明,只是“依稀”可见,而花香也只能感觉是暗中送到。作者在这里用的是白描手法,却极真实。下面“秋千”两句,曾影响了以后的苏东坡。苏轼也用《蝶恋花》调,其下片就从李词脱胎而来。苏词云:“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唐宋年间流行秋千游戏,富贵人家多设置秋千取乐。此时作者闲步水边,风声、月色、花香触动情怀、引起遐想之际,忽然听到*处有妇女在打秋千,传来一阵阵轻声笑语。作秋千戏者说些什么话虽听不真切,但不断飘来的莺鸣燕啭,对他来说却是一番刺激。从结尾两句,可知作者因意中人不在身边,以致经常使他魂牵梦萦。今夜出来漫步,也可能出于排遣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一寸”指心之所在。,一颗心总是思念对方,牵动情怀千头万绪,因而感到人间虽然广阔无边能容纳万物,可是竟没有一个可以安排自己的愁绪的地方。一副彷徨无告之态可掬。作者其所以因春暮而感伤,月夜出来在水边踯躅,从词的终拍两句可以找到答案。
这首词是典型的婉约词,是当时词风影响下的产物。虽无积极意义,但写景鲜明。写情真切,以景人情,情景交融,极其自然。而词中不用典故,语言浅*,读起来委婉动人。所以,此词在艺术表现上有它的特色。
「原文」
双调·水仙子·春暮(荼縻香散一帘风)
李致远
荼縻香散一帘风,杜宇声乾满树红。
南轩一枕梨云梦,离魂千里同。
日斜花影重重。
萱草发无情秀,榴花开有恨秾。
断送得愁浓。
1、她的身长得高,手臂然那细小,颧骨照旧,指头束枯竹枝,折就折断的;因她消瘦,所看起来她的身轻飘飘的。
2、看她折纤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轻纱。眸含春水清波流盼,头上倭堕髻斜插碧玉龙凤钗。香娇玉嫩秀靥艳比花娇,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一颦一笑动人心魂。
3、粉红玫瑰香紧身袍袍袖上衣,下罩翠绿烟纱散花裙,腰间用金丝软烟罗系成一个大大的蝴蝶结,鬓发低垂斜插碧玉瓒凤钗,显的体态修长妖妖艳艳勾人魂魄。
4、她,像一尊刀凿斧削的石像,像一株花枝遒劲的秋菊,像一幅大气磅礴的泼墨,美得健壮,美得豪放,美得粗犷。
5、她有北方姑娘所特有的那种健壮浑厚的体质,圆圆的脸儿,微黑而丰腴,在那细长的浓眉下面,滴溜溜地闪动着一双略带稚气的大眼睛。
6、她留着披肩的长,总喜欢让它在风中摆动,淡褐色的双眼不时闪过俏皮的光芒,精致的五官犹如洋娃娃般楚楚动人。
7、一身蓝色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身披淡蓝色的翠水薄烟纱,肩若削成腰若约素,肌若凝脂气若幽兰。折纤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轻纱。眸含春水清波流盼,头上倭堕髻斜插一根镂空金簪,缀着点点紫玉,流苏洒在青丝上。
8、她折纤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轻纱。眸含春水清波流盼,头上倭堕髻斜插碧玉龙凤钗。香娇玉嫩秀靥艳比花娇,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一颦一笑动人心魂。
9、清澈明亮的瞳孔,弯弯的柳眉,长长的睫毛微微地颤动着,白皙无瑕的皮肤透出淡淡红粉,薄薄的双唇如玫瑰花瓣娇嫩欲滴。
10、她的身体长得不高,手臂依然那么细小,颧骨照旧凸出,十个指头像一束枯竹枝,仿佛一折就会折断似的;因为她十分消瘦,所以看起来她的身体轻飘飘的。
11、魔鬼般惹火的身材,一头*浪形金黄卷发发出耀眼的光芒,修长的大腿穿着一条鹅电影的超短迷你裙,显出身材的完美绝伦。
12、微风吹来,那墨绿色的大衣,时而像鼓起的风帆,时而紧紧裹住她修长苗条的身躯。如丝如缕的晚霞衬托着那墨绿色的影子,宛如写在天边火红的乐谱上的一个有力的音符。
13、眼前这少女除了服饰相异之外,脸型,眼睛,鼻子,嘴唇,耳朵,肤色,身材,手足,竟然没一处不像,宛然便是那玉像复活,一双眼只是瞧着她淡淡的眉毛这么一轩,红红的嘴唇这么一撅。
14、她有一幅修长窕窈的好身材,雪藕般的柔软玉臂,优美浑圆的修长玉腿,细削光滑的小腿,配上细腻柔滑、娇嫩玉润的冰肌玉骨,真的是婷婷玉立。
15、小个子,小长脸,小手小脚,浑身上下无一处不小。而都长得匀称,加上美妙的身段,最新款式的服装,他颇像一个华丽光滑的玻璃珠儿。
16、定睛看时,却见这少女身穿鹅黄短袄,服色固自不同,形颜亦是大异,她面庞略作圆形,眼睛睁得大大地,虽不若那绿衫少女那般明艳绝伦,但神色间多了一份温柔,却也妩媚可喜。
17、一身白色的拖地长裙,宽大的衣摆上绣着粉色的花纹,臂上挽迤着丈许来长的烟罗紫轻绡。芊芊细腰,用一条紫色镶着翡翠织锦腰带系上。乌黑的秀发用一条淡紫色的丝带系起,几丝秀发淘气的垂落双肩,将弹指可破的肌肤衬得更加湛白。脸上未施粉黛,却清新动人。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
1、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2、瑟瑟:碧绿的颜色。
3、怜:可爱。
4、真珠:即珍珠。
5、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译文: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赏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地*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珍珠月似弓”。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宗白华先生说:“艺术意境不是单层的*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如果说,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纯属那一时代“贵尚形似”(钟嵘《诗品》)的文艺思想在谢朓审美意识中的积淀和外化;它只是描写了日落时一个凝结了的瞬间,像一幅淡淡泼墨而成的春江素描画;那么,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则是盛唐以来“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王昌龄语,见《唐音癸签》卷二)的文艺思潮,在白居易笔下,审美的凝聚而创构的艺术意境。它艺术地展现了一个时空运动着的过程,岂止是一幅金碧辉煌的水彩画,简直像彩色影片中的一组镜头,于是,随着长镜头的推移,我们的审美意识很快地转移到长短镜头的组接而摇出来的“露似真珠月似弓”上来了。
黑格尔说过:“诗不会像绘画那样局限于某一一定的空间以及某一情节中的某一一定的时刻,这就使其有可能按照所写对象的内在深度以及时间上发展的广度把它表现出来。”(《美学》第三卷第六页)这中间有赖“可怜九月初三夜”这一直抒胸臆的诗句作为内在情感的粘合剂。正是这种特定时空意识下的独特的审美情愫,才把“半江瑟瑟半江红”和“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两个镜头系统创构为动态性的艺术整体了。爱森斯坦说过:“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两数之和而更象两数之积。”这可以理解为任何一种艺术样式的多维交叉、双向反馈的艺术结构,它所包含的艺术意蕴都会更加醇厚、浓郁和结实,它往往给人带来一种模糊性、复合性的杂糅情感。你看吧,当残阳斜映,晚霞铺展的瑟瑟江水,变幻莫测地在诗人视野中渐渐消失后,另一幅幽美、静谧的蒙太奇镜头,又轻摇着舒展在诗人眼前了。抬头仰望,弯弯似弓的新月在浩冥碧空中高悬、浮动;低头俯视,颗颗晶莹的露珠在江边花草上凝结、闪亮。真是“在泉为珠,着璧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借用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评王维语)诗人禁不住脱口赞美道:“多么可爱的夜呀!”这是惊叹,也是陶醉。诗人无比喜悦、轻快的心情,向往超脱、宁静的意趣,统统和盘托出却又十分含蓄,叫人玩味无穷、领悟不尽。这儿,我们可以参证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赞语:“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宫体诗的自赎》)可不是吗?我们今天读这样的诗,还禁不住产生神话般的遐想:那神秘的冥冥碧空中的一弯新月,莫非真是飞天中的那些小天使。小仙女所拉开了的明晃晃的弓,那颗颗露珠莫非是他们在游戏中射向蓝天、撒落人间的粒粒弹丸吧!这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古诗译文:一道残阳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让江水一半呈青绿,一半呈橘红。可爱的是九月初三之夜,颗颗露珠像珍珠,一轮新月如弯弓。
暮江吟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佳作。诗的前两句写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铺”字用的很到位,把“残阳”已经接*地*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景色形象的描绘了出来。后两句写九月初三的夜晚,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意境优美,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给全诗造成了波澜。
全诗蕴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渗透着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情绪和鲜明的个性色彩。
杜甫《日暮》译文、赏析
《日暮》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1。
石泉流暗壁2,草露滴秋根3。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4。
【注释】
故园:故乡。
石泉流暗壁:即暗泉流石壁。
草露滴秋根:即秋露滴草根。秋根:秋天的草根。滴秋根:一作“满秋原”,“满”一作“滴”。
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白话译文】
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各自关上了柴门。
风清月朗自是一个迷人的夜晚,可这优美的山川不是自己的家园。
泉水从石壁上潺潺流过,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
花白的头发与明亮的灯光辉映,灯花何必溅着斑斓的火花报什么喜讯。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作者杜甫在流寓夔州瀼西东屯期间,见到瀼西一带,地势*坦,清溪萦绕,山壁峭立,林寒涧肃,草木繁茂。作者居住的山村,黄昏时分寂静祥和,触发了他的思乡之情,便有感而作此诗。
【赏析】
《诗经》里有一个很美的篇章,说:“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这是讲一个村庄里的妇人,在黄昏的时候,看到家里的鸡跳上了鸡舍,羊牛也被赶着慢慢从田地里回来,整个村子都在准备着休息,一派安宁,她思念起远方服役的丈夫,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家来。杜甫这首诗,也是写了黄昏时分村庄里的景象。这个村庄是他流寓不定时暂住的,他看到美好的、安详的村庄,心中也像那个遥远时代的妇人一样起了思念,他思念的是离开已久的故乡。正如眼前的暮色一样,他的人生也已走到了黄昏,白头明灯相对,人世的冷暖苍凉充盈于胸中,不愿、也不忍去仔细思量。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因为《诗经》里有那“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的句子,诗人对眼前的场景便有所会心,写下了“牛羊下来久”的开头,将全诗引入古朴安雅的境界。羊儿、牛儿,三三两两,“咩咩哞哞”,一声远一声*地叫着,闲散地往村子里回来。诗人添了一个“久”字,来述说它们行走的.缓慢和悠闲。各家各户的柴门都已经关上了,西边的最后一道夕阳也从柴门上扫过,天地都安静下来,等待着进入黑夜。不一会儿,家家点上了灯,人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或者谈天说地,或者灶前忙碌,或者给牛喂草,或者温酒准备喝上一杯。不管怎样,上天赐福于善良普通的人们,各安其所,这个村子像个准备睡眠的老人一样,让人觉得*安、温暖、安详。这两句十个字,字字*凡,句法也极自然,却能将读者带入一种境地,让读者闻到家的味道。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可是眼前这并不是作者的家,作者其实恰好就是想家了。夕阳的余晖散尽后,月亮渐渐升高,柔软的风拂过村庄,令人心也要柔起来、软起来了,空气中有柴禾燃烧的味道,牛羊和鸡鸭都已渐渐入睡,月光让一切都安静下来,这是一个清新的美好夜晚。可是这样的地方虽然美好,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有无限清景,但作者于它而言毕竟只是一个过客。阒寂也好,喧闹也好,都不是作者的故园。这两句语气虽然很淡,其实深藏着极浓的悲郁。一个“自”字,极言“风月”和“清夜”的与己无关。“自”是个仄声字,和下句的“非”字*仄互调,一拗一就,使读者能够感到作者情绪从抑郁到克制后的回转和*息。诗的上两句是用了黄昏中的暖色调,这两句则是用了月光下的冷色调。温馨和凄凉的互相映衬,使得一切都尽在不言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内心难以*静的作者陷入了更深的夜色里,他独自去看山上的风景,在静谧的月光下、岩石的阴影中,听到泉水沿着石壁潺潺地流着,发出清冷的声音。脚边的草根上凝着露水,打湿了鞋子。仔细看时,它们一粒一粒沾在草叶上,顺着叶片渗入地下,滋润着杂草的根部。这样的秋夜山间,风露袭人,水的寒气仿佛能浸入人的皮肤。在作者杜甫的诗中常能发现精心锤炼的句子,好比一个手艺精湛的老艺人,能雕出纹路精美细致、而又气韵横生的木雕一般。这两句便是如此,作者将词序有意倒置,按照意思句子应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调换字词后,声调更加铿锵,而且使得“石”与“泉”、“草”与“露“的连接更为紧密、融为一体,原本无奇的句子变得更有韵味,凝结出一片凄清幽遽的意境。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琦怀》)。浑然忘却风露的寒冷而兀自独立的人,想必总有许多心事。不知站了多久,作者才踱回室内,捻灯独坐,把卷读书,他的满头白发,在明亮的灯光下分外银白如雪。他心绪难*,想自己曾经满腔的豪情、兼济苍生的宏愿,都抵不过老来这一头发如雪。可是灯烬似乎不解人愁,在和跳跃的火花频繁地玩着花样,似乎在逗可怜的老诗人开心。一个“何须”,道出了作者心中的无聊和凄怆,头白之人,与那些热闹和花样早没了关系;流落蜀地十多载,老来一事无成,望前路,希望渺茫;回首故园,有家难回。初唐诗人王勃早就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又有谁来同情、解救这头发白的失路之人。
这首诗本是写景,涉及内心的词句不多,却让读者觉得有化不开的凄凉和悲郁在里面。对人生迟暮的感慨,对故困难归的悲哀,荡漾在精美传神的景色描写中,因而分外含蓄无垠。王夫之曾说:“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姜斋诗话》)这话未免极端,但这首诗的情语确实都在景语之中,情景交融、含而不露,有深绵婉转的姿态,句句读来,令读者感到口角噙香、余味不断。
1.《满江红·暮春》宋朝
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
2.《暮春浐水送别》唐朝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官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3.《暮春》唐朝
杜甫
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
4.《暮春即事》宋朝
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5.《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宋朝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6.《暮春》清朝
翁格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7.《临江仙·暮春》宋朝
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8.《暮春有感》宋朝
朱淑真
倦对飘零满径花,静闻春水闹鸣蛙。故人何处草空碧,撩乱寸心天一涯。
9.《定风波·暮春漫兴》宋朝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10.《暮春有感寄友人》唐朝
鱼玄机
莺语惊残梦,轻妆改泪容。竹阴初月薄,江静晚烟浓。湿觜衔泥燕,香须采蕊蜂。独怜无限思,吟罢亚枝松。
11.《暮春即事》唐朝
鱼玄机
深巷穷门少侣俦,阮郎惟有梦中留。香飘罗绮谁家*?风送秋歌何处楼?街*鼓鼙喧晓睡,庭闲鹊语乱春愁。安能追逐人间事,万里身同不系舟。
12.《暮春·芳事阑珊三月时》宋朝
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13.《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唐朝
杜甫
自古求忠孝,名家信有之。吾贤富才术,此道未磷缁。玉府标孤映,霜蹄去不疑。激扬音韵彻,籍甚众多推。潘陆应同调,孙吴亦异时。北辰征事业,南纪赴恩私。卿月升金掌,王春…
14.《暮春泛西湖次口号韵呈程待制十首·重到西湖可便回》宋朝
陈造
重到西湖可便回,前年待得水芝开。凭君问取闲鸥鹭,亲见跳珠溅客来。
15.《山村示暮春三绝句和韵·际哉春晚故山薇》宋朝
陆文圭
际哉春晚故山薇,冉冉江云日暮低。为问柳桥看燕舞,何如松岭听猿啼。
16.《暮春·寂寞园林三月时》宋朝
黄庚
寂寞园林三月时,客中几度见春归。柳眉绿皱莺无语,花脸红销蝶倦飞。节物暗催双鬓老,功名长与寸心违。百年身世成何事,回首西山又落晖。
17.《暮春同王以明丘长孺苏潜夫魏二方游韦氏庄得宽字·其二》明朝
袁宏道
树历高云老,门临细水寒。乱中时有整,幽处偶然宽。芦笋芽将茁,槟榔蕊渐残。游鳞真可喜,梦不到渔竿。
爱情的古诗句子
爱情,最开始像是一件华丽的'衣裳,炫眼耀目,可满路的荆棘,却不能不刮破了它,蹂躏了它,虽然一路上,他们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可这爱情还是当初的爱情吗?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2.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3.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4.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5.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6.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应急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7.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8.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9.红尘一醉,愿得一人心。烟火夫妻,白首不相离。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颜易逝,伊不离君不弃。相濡以沫,执子之手偕老。青色烟雨,孤影等你归来。
10.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1.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
13.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1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15.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郑谷《菊》
16.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17.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18.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19.一湖秋月碎离愁,风也迷离,雨也迷离,凄凄荷叶落清秋。
20.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
21.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
2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24.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5.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6.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7.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28.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29.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0.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生未展眉。
31.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楚辞 九歌《少司命》
32.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33.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爱情诗句
34.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35.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36.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37.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3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39.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40.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41.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班婕妤《怨歌行》
4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3.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4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4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46.*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47.最是仓惶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48.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49.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暮春时节,正是满树的花吐蕊飘香的时候,那四溢的清香,的确令人陶醉。
暮春时节,万紫千红竞相争艳,槐花却以一身冰肤玉肌别具一格,显得凝重、皎洁。
在幕春的天气里,经过几天春阳暴晒,柳絮便从枝头随风飞扬起来。它们一片片、一团团过树梢.飘过水面,有时纷纷扬扬,竟如漫天飞雪。
正是明媚的暮春天气。蓝色的天幕上嵌着一轮金光灿烂的太阳,几片白云像碧海上的白帆在空中飘流。
每当暮春初夏,宅前屋后,菜园里,花圃中,成群成群的蝴蝶,像五颜六色的纸片,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暮春的风挟着轻微的凉意,吹在脸上身上分外舒适。山坡上迎春花的枝条乱蓬蓬地垂挂着,明艳艳的金黄色耀人眼花;山桃花盛开着,向上撑着火一样美丽的伞。
暮春即事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与陈伯之书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
同梦得暮春寄贺东西川二杨尚书白居易
龙节对持真可爱,雁行相接更堪夸。
两川风景同三月,千里江山属一家。
鲁卫定知联气色,潘杨亦觉有光华。
应怜洛下分司伴,冷宴闲游老看花
暮春送别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官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暮春江陵送马
自古求忠孝,名家信有之。吾贤富才术,此道未磷缁。
玉府标孤映,霜蹄去不疑。激扬音韵彻,籍甚众多推。
潘陆应同调,孙吴亦异时。北辰征事业,南纪赴恩私。
卿月升金掌,王春度玉墀。熏风行应律,湛露即歌诗。
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尊前江汉阔,后会且深期。
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
柳亸莺娇花复殷,红亭绿酒送君还。
到来函谷愁中月,归去磻溪梦里山。
帘前春色应须惜,世上浮名好是闲。
西望乡关肠欲断,对君衫袖泪痕斑。
暮春宜
子规夜夜啼槠叶,远道逢春半是愁。
芳草伴人还易老,落花随水亦东流。
山临睥睨恒多雨,地接潇湘畏及秋。
唯羡君为周柱史,手持黄纸到沧洲
暮春
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
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
暮春感怀
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园何处此登楼。落花飞絮成春梦,
剩水残山异昔游。歌扇多情明月在,舞衣无意彩云收。
东皇去后韶华尽,老圃寒香别有秋。
四十无闻懒慢身,放情丘壑任天真。悠悠往事杯中物,
赫赫时名扇外尘。短策看云松寺晚,疏帘听雨草堂春。
山花水鸟皆知己,百遍相过不厌贫。
陌上暮春
清明·清明暮春里古诗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明·清明暮春里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明·清明暮春里
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译文及注释】
清明节的时候,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酒家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开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1、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2、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3、借问:请问。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拓展:生*事迹
德宗贞元六年(790)任秘书少监,其后行迹不详。事迹散见柳宗元《与韦中立书》、《旧唐书·赵宗儒传》、《唐诗纪事》卷四六。《全唐诗》存诗4首。
幽居春暮书怀(一作石门暮春,一作蓝田春暮)
钱起〔唐代〕
自哂鄙夫多野性,贫居数亩半临湍。溪云杂雨来茅屋,
山雀将雏到药栏。仙箓满床闲不厌,阴符在箧老羞看。
更怜童子宜春服,花里寻师指杏坛。
暮江吟
白居易〔唐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宋代〕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凄紧 一作:凄惨)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阑 一作:栏)
蝶恋花·春暮
李冠 / 李煜〔五代〕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渐觉 一作:早觉)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依稀 一作:依依)
寿阳曲·江天暮雪
马致远〔元代〕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唐代〕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踏莎行·春暮
寇准〔宋代〕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凛凛岁云暮
佚名〔两汉〕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
纳兰性德〔清代〕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
春暮
曹豳〔宋代〕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带暮字的古诗句子
形容暮的古诗句子
暮江吟古诗的句子
暮蝉的古诗句
有岁暮的古诗句
古诗秋暮的诗句
暮的诗句
古诗暮江吟的诗句
暮岁的诗句古诗
古诗中含有暮光的句子
已暮年的古诗句
暮夏诗句
暮色的诗句古诗
带暮字的诗句古诗
暮光之城的句子
带暮的诗句
古诗暮江吟诗句
暮光之城句子
朝思暮想的句子
暮江吟的诗句
暮春的诗句
暮色诗句
暮开头的诗句古诗
含有暮辞的诗句古诗
古诗中含有日暮的句子
朝朝暮暮的诗句
岁暮到家的古诗句
描写暮秋的句子
岁月忽已暮的句子
暮秋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