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暮字的诗句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暮字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暮字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暮字的诗句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春暮》古诗赏析
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春暮》古诗赏析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处处蛙。
【注释】
荫:有的版本写作“-阴-”或“茵”。
冉冉:形容绿色*植物在陽光下闪闪发亮的样子。
天涯:犹天边,极远的地方,此处指大地。
无声处:指黄莺不再叫时春一光已老。
【翻译】
春天过去了,门外的繁花纷纷凋谢,可是已经沒有人再去关心它们了;浓绿的树荫和绿草好像也会行走似的,无声无息地绿遍了海角天涯。山林里黄莺儿的叫一声已随着春天的离去而销声匿迹了,只有草丛和池塘里的青蛙呱呱叫个不停。
【赏析】
曹幽(1170—1249)字西士,又字潜夫,号东畎(quǎn),南宋瑞安曹村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迪功郎隆兴府靖安县主簿。此后为仕四十余年,沉沉浮浮,留给历史的始终是一位为官清正、正直敢言的爱国诗人。
这首诗所蕴含的,是一种春天花事消歇后的感慨,在孤寂中,一种因时序更替引起的淡淡哀愁。这是此诗最值得一读的地方。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涯”,这是就视觉角度描写春暮时节的景象。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春花在门外纷纷飘落,已经再没有人去关心他它了;那浓绿的树荫、青青的芳草已经绿遍了海角天涯。诗人没有直接说春天如何如何残败,而是以“绿荫冉冉遍天涯”反衬春天已远,因为只有春末夏初才会“绿荫冉冉遍天涯”。另外,“浓荫”已经绿透了“天涯”,谁还会在意门前红颜已老的“落花”呢。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处处蛙”,这是就听觉角度来写春末夏初时的内心感受的。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黄莺知道春天已过,都离开了山林,没有了往日清脆悦耳的歌唱,只有萋萋芳草地和池塘里到处都是青蛙那浑厚的叫一声。莺儿去了,带走了春天,带走了悠扬,带走了婉转,在诗人心中留下了一抹无形的淡淡的哀愁。然而,无论是“靑草”,还是“池塘”,随处都可以听到浑厚的交响,提示人们夏天已经来到了人间,这又给人一种思索:这是季节的更替,这是自然的规律。
《春暮》是一首描写暮春景物的小诗。花儿谢了,取而代之的是万木葱茏,芳草如茵;莺歌歇了,响彻耳畔的是“青草池塘”的处处蛙鸣。通过两两相对的意象描写,把暮春初夏时节的那种繁盛和热闹的景象表现得生动、清新、明快。
原文:
蝶恋花·春暮
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
人间没个安排处。
译文:
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明刚过,便已经感觉到了春天逝去的气息。夜里飘来零零落落的几点雨滴,月亮在云朵的环绕下,散发着朦胧的光泽。
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气中散发着幽香,不知道在园内荡着秋千,轻声说笑的女子是谁?对她千万般思念,在辽阔的天地里,竟无一处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绪。
注释:
①蝶恋花,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此词于《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有题作“春暮”。
②遥夜:长夜。亭皋:水边的*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亭皋千里,靡不被筑。”闲:吴本《二主词》误作“闭”。信:吴讷本、吕远本、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作“倒”。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云:“倒步不可解,必信步之误。”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云:“旧钞本作信。”
③风约住:下了几点雨又停住,就象雨被风管束住似的。
④杏:《尊前集》、《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作“杏”。《欧阳文忠*体乐府》注:“一作杏。”依依:《欧阳文忠公*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花庵词选》、《类编草堂诗余》、《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毛订《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均作“依稀”。《欧阳文忠*体乐府》罗泌校语云:“一作无言。”暗度:不知不觉中过去。春暗度:《尊前集》作“风暗度”。《欧阳文忠*体乐府》、《花庵词选》、《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香暗度”。
⑤谁:《乐府雅词》作“谁”。《欧阳文忠公*体乐府》罗泌校语云:“谁,一作人。”在:《欧阳文忠公*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作“上”。《欧阳文忠公*体乐府》注:“一作在。”
⑥一寸:指心,喻其小。绪:连绵不断的情丝。“千万绪”有千丝万缕的.意思。
⑦安排:安置,安放。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词,写的是作者在夜间出外散步时的所见所闻和引起的一系列感慨。
词的开头就点明了散步的时间和地点:水边*地,刚过清明的暮春之际。作者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为春光将逝而感伤,因而在夜间不愿就寝,索性出门跑到水边空旷之地独自徘徊。“数点”两句是他的耳闻目见:刚刚听到几点雨声,却被吹来的春风拦住而听不见了。“约”字炼得极为出色。天上的月亮因积有云层而艨胧不明,一个“淡”字用得形象而生动。“云来去”三字不但形象鲜明,而且把约住雨声的风的作用也表露出来了。这两句,上句是耳闻,下句则是目见,行笔错落有致。
下片起句却是从嗅觉得来。刚过清明,正是桃花杏花盛开之际,值此月夜,轻风送来花香,沁人心脾。由于是朦胧月色,红的桃花白的杏花自然看不分明,只是“依稀”可见,而花香也只能感觉是暗中送到。作者在这里用的是白描手法,却极真实。下面“秋千”两句,曾影响了以后的苏东坡。苏轼也用《蝶恋花》调,其下片就从李词脱胎而来。苏词云:“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唐宋年间流行秋千游戏,富贵人家多设置秋千取乐。此时作者闲步水边,风声、月色、花香触动情怀、引起遐想之际,忽然听到*处有妇女在打秋千,传来一阵阵轻声笑语。作秋千戏者说些什么话虽听不真切,但不断飘来的莺鸣燕啭,对他来说却是一番刺激。从结尾两句,可知作者因意中人不在身边,以致经常使他魂牵梦萦。今夜出来漫步,也可能出于排遣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一寸”指心之所在。,一颗心总是思念对方,牵动情怀千头万绪,因而感到人间虽然广阔无边能容纳万物,可是竟没有一个可以安排自己的愁绪的地方。一副彷徨无告之态可掬。作者其所以因春暮而感伤,月夜出来在水边踯躅,从词的终拍两句可以找到答案。
这首词是典型的婉约词,是当时词风影响下的产物。虽无积极意义,但写景鲜明。写情真切,以景人情,情景交融,极其自然。而词中不用典故,语言浅*,读起来委婉动人。所以,此词在艺术表现上有它的特色。
「原文」
双调·水仙子·春暮(荼縻香散一帘风)
李致远
荼縻香散一帘风,杜宇声乾满树红。
南轩一枕梨云梦,离魂千里同。
日斜花影重重。
萱草发无情秀,榴花开有恨秾。
断送得愁浓。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
1、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2、瑟瑟:碧绿的颜色。
3、怜:可爱。
4、真珠:即珍珠。
5、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译文: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赏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地*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珍珠月似弓”。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宗白华先生说:“艺术意境不是单层的*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如果说,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纯属那一时代“贵尚形似”(钟嵘《诗品》)的文艺思想在谢朓审美意识中的积淀和外化;它只是描写了日落时一个凝结了的瞬间,像一幅淡淡泼墨而成的春江素描画;那么,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则是盛唐以来“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王昌龄语,见《唐音癸签》卷二)的文艺思潮,在白居易笔下,审美的凝聚而创构的艺术意境。它艺术地展现了一个时空运动着的过程,岂止是一幅金碧辉煌的水彩画,简直像彩色影片中的一组镜头,于是,随着长镜头的推移,我们的审美意识很快地转移到长短镜头的组接而摇出来的“露似真珠月似弓”上来了。
黑格尔说过:“诗不会像绘画那样局限于某一一定的空间以及某一情节中的某一一定的时刻,这就使其有可能按照所写对象的内在深度以及时间上发展的广度把它表现出来。”(《美学》第三卷第六页)这中间有赖“可怜九月初三夜”这一直抒胸臆的诗句作为内在情感的粘合剂。正是这种特定时空意识下的独特的审美情愫,才把“半江瑟瑟半江红”和“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两个镜头系统创构为动态性的艺术整体了。爱森斯坦说过:“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两数之和而更象两数之积。”这可以理解为任何一种艺术样式的多维交叉、双向反馈的艺术结构,它所包含的艺术意蕴都会更加醇厚、浓郁和结实,它往往给人带来一种模糊性、复合性的杂糅情感。你看吧,当残阳斜映,晚霞铺展的瑟瑟江水,变幻莫测地在诗人视野中渐渐消失后,另一幅幽美、静谧的蒙太奇镜头,又轻摇着舒展在诗人眼前了。抬头仰望,弯弯似弓的新月在浩冥碧空中高悬、浮动;低头俯视,颗颗晶莹的露珠在江边花草上凝结、闪亮。真是“在泉为珠,着璧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借用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评王维语)诗人禁不住脱口赞美道:“多么可爱的夜呀!”这是惊叹,也是陶醉。诗人无比喜悦、轻快的心情,向往超脱、宁静的意趣,统统和盘托出却又十分含蓄,叫人玩味无穷、领悟不尽。这儿,我们可以参证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赞语:“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宫体诗的自赎》)可不是吗?我们今天读这样的诗,还禁不住产生神话般的遐想:那神秘的冥冥碧空中的一弯新月,莫非真是飞天中的那些小天使。小仙女所拉开了的明晃晃的弓,那颗颗露珠莫非是他们在游戏中射向蓝天、撒落人间的粒粒弹丸吧!这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
1.《满江红·暮春》宋朝
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
2.《暮春浐水送别》唐朝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官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3.《暮春》唐朝
杜甫
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
4.《暮春即事》宋朝
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5.《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宋朝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6.《暮春》清朝
翁格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7.《临江仙·暮春》宋朝
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8.《暮春有感》宋朝
朱淑真
倦对飘零满径花,静闻春水闹鸣蛙。故人何处草空碧,撩乱寸心天一涯。
9.《定风波·暮春漫兴》宋朝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10.《暮春有感寄友人》唐朝
鱼玄机
莺语惊残梦,轻妆改泪容。竹阴初月薄,江静晚烟浓。湿觜衔泥燕,香须采蕊蜂。独怜无限思,吟罢亚枝松。
11.《暮春即事》唐朝
鱼玄机
深巷穷门少侣俦,阮郎惟有梦中留。香飘罗绮谁家*?风送秋歌何处楼?街*鼓鼙喧晓睡,庭闲鹊语乱春愁。安能追逐人间事,万里身同不系舟。
12.《暮春·芳事阑珊三月时》宋朝
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13.《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唐朝
杜甫
自古求忠孝,名家信有之。吾贤富才术,此道未磷缁。玉府标孤映,霜蹄去不疑。激扬音韵彻,籍甚众多推。潘陆应同调,孙吴亦异时。北辰征事业,南纪赴恩私。卿月升金掌,王春…
14.《暮春泛西湖次口号韵呈程待制十首·重到西湖可便回》宋朝
陈造
重到西湖可便回,前年待得水芝开。凭君问取闲鸥鹭,亲见跳珠溅客来。
15.《山村示暮春三绝句和韵·际哉春晚故山薇》宋朝
陆文圭
际哉春晚故山薇,冉冉江云日暮低。为问柳桥看燕舞,何如松岭听猿啼。
16.《暮春·寂寞园林三月时》宋朝
黄庚
寂寞园林三月时,客中几度见春归。柳眉绿皱莺无语,花脸红销蝶倦飞。节物暗催双鬓老,功名长与寸心违。百年身世成何事,回首西山又落晖。
17.《暮春同王以明丘长孺苏潜夫魏二方游韦氏庄得宽字·其二》明朝
袁宏道
树历高云老,门临细水寒。乱中时有整,幽处偶然宽。芦笋芽将茁,槟榔蕊渐残。游鳞真可喜,梦不到渔竿。
暮春时节的古诗(精选30首)
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暮春时节的古诗,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1、春暮寄杜嘉兴昆弟
【唐朝】武元衡
柳色千家与万家,轻风细雨落残花。
数枝琼玉无由见,空掩柴扉度岁华。
2、春暮
【唐朝】韦庄
一春春事好,病酒起常迟。
流水绿萦砌,落花红堕枝。
楼高喧乳燕,树密斗雏鹂。
不学山公醉,将何自解颐。
3、踏莎行·春暮
【宋朝】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4、春暮
【宋朝】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5、怨王孙(春暮)
【宋朝】李清照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
草绿阶前,暮天雁断。
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
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6、点绛唇(春暮)
【宋朝】赵长卿
啼鸟喃喃,恨春归去春谁管。
日和风暖。绿暗壮举庭院。
还忆当年,绮*新相见。
人已远。水流云散。空结多情怨。
7、蝶恋花·春暮
【宋朝】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8、谒金门(春暮有感)
【宋朝】杨冠卿
伤漂泊。负了花前期约。
寒食清明都过却。愁怀无处著。
晴日柳阴池阁。风絮斜穿帘幕。
帘外秋千闲彩索。断肠人寂寞。
9、阮郎归·西湖春暮
【宋朝】马子严
谢灵运,原名公义,字灵运,世称谢客,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谢灵运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均曾取法于谢灵运。小编今天向大家介绍的这首诗,便是谢灵运的一首经典诗作《岁暮》。
《岁暮》是谢灵运晚年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浑然交融。抒发了谢灵运对时光无法追回的惋惜之情,以及对壮志未成的惆怅之情。其中“明月照积雪”5个字,历来被广为传诵。王国维更是将其境界,同“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称做是千古奇观。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谢灵运的这首《岁暮》: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诗的开头两句“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谢灵运道出了自己因为忧虑而夜不能寐的事实。并以一个“苦”字,将自己在漫漫长夜,内心所受到的折磨,体现的淋漓尽致。至于谢灵运为什么忧虑?从下文来看,它是极其复杂的一种思绪。它包含了谢灵运对自己的寿命、人生追求,以及世间之事等多方面的思绪。
中间两句“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则是谢灵运对自己夜不能寐时的所见所闻。即一轮明月照在积雪上,迎面吹来的北风猛烈而且凄厉。“明月照积雪”5个字,既点出诗题“岁暮”之时。又从月光的清冷和雪色的寒冽上,给人一种凛寒高旷的感觉。虽然语言上极其*淡,似脱口而出,但是却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明月和白雪给人带来的凛寒高旷之感,正好符合了谢灵运当时夜不能寐的凄寒孤寂。而大自然的凛寒高旷,自然要比谢灵运凄寒孤寂要广阔的多。但诗人却能将自己渺小的情感,融入到大自然壮观的景象中,这就让这句诗的境界升华到了顶峰。两者的巧妙融合,我想这才是王国维称其为千古奇观的原因吧。
最后两句“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则是直抒胸臆。即过往的一切事物都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亡,一年就要过去了,自己的生命也正在受到岁月无情的催赶。流露出了谢灵运对时光流逝无可追回的惋惜之情。同时,结合谢灵运对经历来看,这其中更是饱含了他对自己年华已逝,壮志却未成的惆怅之情。
综观谢灵运的这首诗,可以说是字字言愁,但它所体现出来的愁,并不低沉,也不哀痛。而是显得凝重开朗、凝重。这正是得益于“明月照积雪”这一千古奇观之句。对于谢灵运的这首诗,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杜甫《日暮》译文、赏析
《日暮》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1。
石泉流暗壁2,草露滴秋根3。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4。
【注释】
故园:故乡。
石泉流暗壁:即暗泉流石壁。
草露滴秋根:即秋露滴草根。秋根:秋天的草根。滴秋根:一作“满秋原”,“满”一作“滴”。
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白话译文】
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各自关上了柴门。
风清月朗自是一个迷人的夜晚,可这优美的山川不是自己的家园。
泉水从石壁上潺潺流过,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
花白的头发与明亮的灯光辉映,灯花何必溅着斑斓的火花报什么喜讯。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作者杜甫在流寓夔州瀼西东屯期间,见到瀼西一带,地势*坦,清溪萦绕,山壁峭立,林寒涧肃,草木繁茂。作者居住的山村,黄昏时分寂静祥和,触发了他的思乡之情,便有感而作此诗。
【赏析】
《诗经》里有一个很美的篇章,说:“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这是讲一个村庄里的妇人,在黄昏的时候,看到家里的鸡跳上了鸡舍,羊牛也被赶着慢慢从田地里回来,整个村子都在准备着休息,一派安宁,她思念起远方服役的丈夫,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家来。杜甫这首诗,也是写了黄昏时分村庄里的景象。这个村庄是他流寓不定时暂住的,他看到美好的、安详的村庄,心中也像那个遥远时代的妇人一样起了思念,他思念的是离开已久的故乡。正如眼前的暮色一样,他的人生也已走到了黄昏,白头明灯相对,人世的冷暖苍凉充盈于胸中,不愿、也不忍去仔细思量。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因为《诗经》里有那“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的句子,诗人对眼前的场景便有所会心,写下了“牛羊下来久”的开头,将全诗引入古朴安雅的境界。羊儿、牛儿,三三两两,“咩咩哞哞”,一声远一声*地叫着,闲散地往村子里回来。诗人添了一个“久”字,来述说它们行走的.缓慢和悠闲。各家各户的柴门都已经关上了,西边的最后一道夕阳也从柴门上扫过,天地都安静下来,等待着进入黑夜。不一会儿,家家点上了灯,人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或者谈天说地,或者灶前忙碌,或者给牛喂草,或者温酒准备喝上一杯。不管怎样,上天赐福于善良普通的人们,各安其所,这个村子像个准备睡眠的老人一样,让人觉得*安、温暖、安详。这两句十个字,字字*凡,句法也极自然,却能将读者带入一种境地,让读者闻到家的味道。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可是眼前这并不是作者的家,作者其实恰好就是想家了。夕阳的余晖散尽后,月亮渐渐升高,柔软的风拂过村庄,令人心也要柔起来、软起来了,空气中有柴禾燃烧的味道,牛羊和鸡鸭都已渐渐入睡,月光让一切都安静下来,这是一个清新的美好夜晚。可是这样的地方虽然美好,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有无限清景,但作者于它而言毕竟只是一个过客。阒寂也好,喧闹也好,都不是作者的故园。这两句语气虽然很淡,其实深藏着极浓的悲郁。一个“自”字,极言“风月”和“清夜”的与己无关。“自”是个仄声字,和下句的“非”字*仄互调,一拗一就,使读者能够感到作者情绪从抑郁到克制后的回转和*息。诗的上两句是用了黄昏中的暖色调,这两句则是用了月光下的冷色调。温馨和凄凉的互相映衬,使得一切都尽在不言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内心难以*静的作者陷入了更深的夜色里,他独自去看山上的风景,在静谧的月光下、岩石的阴影中,听到泉水沿着石壁潺潺地流着,发出清冷的声音。脚边的草根上凝着露水,打湿了鞋子。仔细看时,它们一粒一粒沾在草叶上,顺着叶片渗入地下,滋润着杂草的根部。这样的秋夜山间,风露袭人,水的寒气仿佛能浸入人的皮肤。在作者杜甫的诗中常能发现精心锤炼的句子,好比一个手艺精湛的老艺人,能雕出纹路精美细致、而又气韵横生的木雕一般。这两句便是如此,作者将词序有意倒置,按照意思句子应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调换字词后,声调更加铿锵,而且使得“石”与“泉”、“草”与“露“的连接更为紧密、融为一体,原本无奇的句子变得更有韵味,凝结出一片凄清幽遽的意境。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琦怀》)。浑然忘却风露的寒冷而兀自独立的人,想必总有许多心事。不知站了多久,作者才踱回室内,捻灯独坐,把卷读书,他的满头白发,在明亮的灯光下分外银白如雪。他心绪难*,想自己曾经满腔的豪情、兼济苍生的宏愿,都抵不过老来这一头发如雪。可是灯烬似乎不解人愁,在和跳跃的火花频繁地玩着花样,似乎在逗可怜的老诗人开心。一个“何须”,道出了作者心中的无聊和凄怆,头白之人,与那些热闹和花样早没了关系;流落蜀地十多载,老来一事无成,望前路,希望渺茫;回首故园,有家难回。初唐诗人王勃早就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又有谁来同情、解救这头发白的失路之人。
这首诗本是写景,涉及内心的词句不多,却让读者觉得有化不开的凄凉和悲郁在里面。对人生迟暮的感慨,对故困难归的悲哀,荡漾在精美传神的景色描写中,因而分外含蓄无垠。王夫之曾说:“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姜斋诗话》)这话未免极端,但这首诗的情语确实都在景语之中,情景交融、含而不露,有深绵婉转的姿态,句句读来,令读者感到口角噙香、余味不断。
赋得暮雨送李胄古诗翻译及赏析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赋得暮雨送李胄古诗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赋得暮雨送李胄》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古诗全文如下: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前言】
《赋得暮雨送李胄》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朦胧暗淡的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注释】
⑴赋得:分题赋诗,分到的什么题目,称为“赋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
⑵楚江:指长江,因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皆为古代楚国境。
⑶建业:今江苏南京。战国时亦楚地,与楚江为互文。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
⑷漠漠:水气迷茫的样子。
⑸冥冥:天色昏暗的样子。
⑹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⑺浦:*岸的水面。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
⑻沾襟:打湿衣襟。此处为双关语,兼指雨、泪。散丝:指细雨,这里喻流泪。晋张协《杂诗》:“密雨如散丝。”
【翻译】
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挂牵着诗人的情思。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处。南京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海门“不见”,自不待言,此处并非实指,而是暗示李曹的.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那里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而视,神萦魂牵。
然而人去帆远,暮色苍苍,目不能及;但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不乏空寂之意。无疑这海门、浦树蕴含着诗人怅惘凄戚的感情。诗中不写离舟而写来帆,也自有一番用意。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情。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其间的离情别绪似更含蓄深沉。而那羽湿行迟的去鸟,也正是远去行人的写照。
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置身其间的诗人,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猛然,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入耳鼓,撞击心弦。此时,诗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随着情感的迸发,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晋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互藏其宅”(王夫之《姜斋诗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然彩。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一饼不分空恨望,暮年知有几春风?——陆游《立春前七日闻有预作春盘邀客者戏作》
辛苦一生亦奇绝,暮年犹许画寒炉。——方回《二十七日又大雪凡半月》
暮年膝上惟文度,常挈书灯伴乃翁。——刘克庄《病起五首·越境迎医伎又穷》
暮年纵有壮心在,归意已胜山色浓。——张元干《次钱申伯游东山韵二首·扫榻开轩走寺宫》
贫舍春盘还草草,暮年心事转悠悠。——陆游《春日·老夫一卧三山下》
庾信*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杜甫《咏怀古迹·支离东北风尘际》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李白《玉壶吟》
暮年且喜经行*,春日兼蒙暄暖扶。——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暮年生计乏从容,六秩临头万事慵。——方回《寄康庆之钱塘二首·暮年生计乏从容》
鸾离暮年恨,鹤吊冻云迷。——刘克庄《挽郑郎公卫夫妇二首·遗言传属纩》
暮年不料逢阿瞒,厚幣赎之归故里。——曾季貍《秦女行》
空床思妇感蠨蛸,暮年遗老依桑柘。——黄庭坚《西禅听戴道士弹琴》
暮年欲学*,嗜好酸咸不相入。——苏轼《蒜山松林中可卜居余欲僦其地地属金山故作此》
暮年已学鹪巢林,徂岁无异蛇赴壑。——刘克庄《五和·少时弓旌频招呼》
犹喜看书懒作诗,暮年自合省云为。——方回《次韵仇仁*有怀见寄十首·犹喜看书懒作诗》
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暮年心胆怯,临履极兢兢。——刘克庄《岁除前一日》
紫梨烂尽无人吃,何事韩君去不归?武帝徒劳厌暮年,不曾清净不精专。——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争忍暮年归故里,纶竿回避钓鱼翁。——郑文宝《读江总传》
纷纷轻薄溺寒灰,真惜暮年迟死来。——钱钟书《叔子寄示读*人集题句、媵以长书、盖各异·纷纷轻薄溺寒灰》
独夜山房惟烛影,暮年家乐只檐声。——刘克庄《久雨一首》
暮年感泣龙销扇,直到来生泪未乾。——刘克庄《感遇二首》
壮岁文章,暮年勋业,自昔误人。——陆游《洞庭春色》
马迹车麈不到门,暮年万事付乾坤。——陆游《遣兴·马迹车麈不到门》
暮年功高忧谗惎,回首故山归不遂。——刘克庄《游东山图》
解我葱珩脱孟劳,暮年甘与子同袍。——王安石《次俞秀老韵》
武皇虽被白云误,犹得垂衣到暮年。——张嵲《读赵·合德来嫔帝甚欢》
我惭暮年又举息,不可不令朋友知。——梅尧臣《依韵答永叔洗儿歌》
红紫打围歌笑地,暮年多感怕思量。——陈造《春日客中二首·*时谩说醉为乡》
自著养生论,无烦忧暮年。——马戴《过野叟居》
早束衣冠林底眠,非关暮年俗眼白。——黄庭坚《致政王殿丞逍遥亭》
亦有迟暮年,壮年良自惜。——元稹《含风夕》
烈士叹暮年,老骥悲伏枥。——苏轼《闻潮阳吴子野出家》
烈士叹暮年,老骥悲伏枥。——苏轼《闻潮阳吴子野出家》
俊拔为之主,暮年思转极。——杜甫《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
暮年简介
暮年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mù nián。意思是晚年;老年。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中秋作》
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秦观《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
村连三峡暮云起, 潮送九江寒雨来。——杜牧《江上逢友人》
九江春水阔,三峡暮云深。 ——陈陶《湓城赠别》
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许浑《江上逢友人》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杜甫《初月》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白朴《驻马听·吹》
秋雨织愁成段,暮云过眼生花。——白玉蟾《呈嬾翁六首·秋雨织愁成段》
黄鹤楼高明月满,翠屏山好暮云横。——邓雅《送何同伦携家之武昌寻弟》
城隅渌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李白《别中都明府兄》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杜甫《琴台》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王昌龄《从军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王维《观猎》
空馀千太危石,高插暮云端。——朱熹《水调歌头·不见严夫子》
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薛昂夫《双调·楚天遥带清江引》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西江月·秋收起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原好射雕。——王维《出塞作》
牙旗渐西去也,望梁州、故垒暮云间。——张孝祥《木兰花·拥貔貅万骑》
小卿暮云遮野寺山城,渡口风来,一叶帆轻。——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空目断苍梧暮云,黯黄陵宝瑟凝尘。——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暮云春树渺千里,同一哀痛难*治。——方岳《陶粹母夫人挽诗》
无音信,倚阑看暮云。——张可久《金字经·稽山春晚若》
日暮云收山寂然,乙夜灯分百千计。——汪元量《光相寺》
新定暮云吞故国,会稽春草入贫居。——方干《归睦州中路寄侯郎中》
月映蒹葭秋水宽,雪覆栟榈暮云圻。——屠隆《青溪道士吟留别京邑诸游好》
每恨暮云一樽隔,暂欣夜雨对床同。——刘克庄《次韵别方时父》
波涛光涌动寒野,楼阁岧峣压暮云。——司马光《送张太博知岳州》
斜阳红尽暮云碧,一片天光涵水色。——黄庚《题东山玩月图》
文金线玉,香成暮云。——贯休《洛阳尘》
芦花荻花愁暮云,天风吹我客湓浦。——白玉蟾《琵琶行》
世上荣华如转蓬,朝随阡陌暮云中。——沈佺期《凤箫曲》
积冻慢封寒溜细,暮云高拔远峰尖。——韦庄《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
城上暮云凝鼓角,狐裘不暖锦衾薄。——刘淑颐《四时词》
*前欲问新宫信,鹤带灵芝入暮云。——周文璞《山行行歌十首·虫蛀黄连彻夜焚》
林影易斜寒日短,角声吹去暮云*。——曾巩《雪后同徐秘丞皇甫节推孔教授北园晚步》
无嫌一时学,要是暮云才。——宋祁《赠楞严舒上人》
千古暮云京阙下,吴佣且莫浪悲歌。——程嘉燧《过易水怀古》
乱山重叠暮云深。——于谦《悼内十一首》
碧色暮云三万里,不知鱼网是谁家。——苏泂《登楼·秋林薄薄半栖鸦》
空城寒日晚,*野暮云黄。——王绩《过汉故城》
吴瓯秋浪白,淮楚暮云黄。——陈高《丁酉岁述怀一百韵》
江边雁过秋,江上暮云愁。——陈允*《江馆野望》
昭潭万波叠霜縠,南望漓江暮云绿。——王夫之《风泊中湘访张永明老将吊孙吕二姬烈死读辛卯以来诸公奖贞之篇放歌以言情孙吕事详故中舍管公记》
天敛暮云残雨歇,路穿春草一僧归。——刘沧《题天宫寺阁》
槜李姑胥是永别,暮云邻篴动秋哀。——郑善夫《昔余北征太初至自湖州送余至姑胥吾惟可至自三衢送余至槜李不二载间相继下世重逢此地怆然伤怀作哭二子诗》
鬓发缤纷垂暮云,素容轻淡凝春雪。——高象先《金丹歌》
千里暮云*,休回首、长亭短亭。——纳兰容若《 太常引·自题小照 》
前一阵买了本讲中国二十四节气知识的小册子,翻到白露那一章,开头就放了一首白居易的《暮江吟》,我们小时候曾经学过这一首诗。
这一首诗是白氏七绝力作,被《唐宋诗醇》赞为“作色秋江图”。作者圣手妙笔,以诗作画,全诗四句,每一句都是一幅画面感极强的风景图。开篇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更是千古名句。
白居易诗风*易*人,表面上看,这首诗的内容理解起来全无困难。但是《毛诗序》曾有云:“诗者,志之所之也”。然而,《暮江吟》背后所言的“志”却不容易弄明白。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词作意译:
一道落日的余晖,徐徐自江面上铺开,把江水染成了一半珊瑚红,一半碧玉绿。我爱这九月初三夜晚江面上的风景。月光照耀下,草丛中挂满了珍珠般的露水,天上的月儿像一把精致迷人的弯弓。
这一首诗写于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外放杭州刺史的途中,在九月初三的夜晚,他乘船行至长江下游某地时,有感而发。
这一首诗和白居易的诗风略有不同,比较注重“炼”字,并且末句连用比喻,显得十分精致。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第一句中的“铺”,第二句中的“瑟瑟”以及第三句中的“可怜”。
夕阳照到江面上,他不说“照”而说“铺”,显得动作十分轻柔。更衬得这日沉月升之间的风景画,一派宁静柔美。“可怜”的意思是指“可爱”,它直接吐露出作者的心声,表达了这首诗的情感倾向。
至于“瑟瑟”,原来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风声,另一种是指碧玉的色彩。因为有这两种不同的意思,所以“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解释,也出现了一点分歧。一些人说“瑟瑟”在这里是描写颜色,半红半绿,在视觉上来说更有美感。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瑟瑟”在此处应当是指风声。并且举了白居易自己的《琵琶行》为例来说,诗中“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瑟瑟”就是描写风的声音。
因此“半江瑟瑟半江红”有可能是指:太阳照到的一半江水被染红了,而没有染红的另一半,被微风吹动,泛起了波纹。不过这一说法,大多数人都不认同。
白居易这一首七绝描写的风景,时间跨度比较大。开头从傍晚写起,第四句已经是明月当空了。当中的色彩描写,借代与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非常出色。
同时,因为“可怜”二字的存在,让读者能明显感受到白居易远离朝堂后荡舟五湖的逸志闲情。由于心情太过愉快,他竟然从傍晚看日落,一直赏玩到了皓月当空。
落日余晖,江上残照,草丛中的露水和天上的弯月,本来都属*常之物,却被他用丹画妙笔,绘成了一座精致的七宝楼台。
中国的古诗是言志的。那么,白居易这一首《暮江吟》到底在言什么呢?有学者运用现代文学理论对它进行了解析。《暮江吟》这首诗里面有两个“主角”,一个是“太阳”,另一个是“月亮”。
这首诗先从太阳讲起,再到月亮结束,中间包含了一个月升日沉的交替过程。要知道诗背后所言的“志”在哪里,就应该先弄明白在这一首诗中“太阳”和“月亮”各自象征着什么。
在西方文化当中,太阳和月亮是“二元对立”的。一个是光明,另一个是黑暗;一个是主动,另一个是被动。而在中国神话中,太阳代表的是炽热、光明和希望,它是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的,而月亮则代表温润、贞洁、美丽与永恒。
中国神话里有《羿射九日》的传说。故事里面天帝的九个儿子就是九个太阳,它们一齐出动时,带给人间是巨大的灾难。因此,太阳在中国思维里面带有一定的“攻击性”。
而中国神话中的月亮总是和嫦娥这样的女性,以及“团圆”意象联系在一起。因此它象征着一段关系的恒定,与态度上的保守。
中国的月亮别号“太阴”。那么一个日月交替的过程,就是一种由阳向阴的更迭过程。从光明走向黑暗,从炽热走向温润,从进攻走到保守,就是这一过程。
于是,我们结合《暮江吟》的创作时间和背景就知道: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因上书言事不被采纳,主动要求外放杭州当官。
这个时候他已经五十岁了,早已经厌烦了朝廷内的党争。“一道残阳铺水中”中的“残阳”是指代他中年以前那种激进的政治态度,现在已经所剩无几。
从前,他以杜甫为榜样,在朝中当谏官,努力创作了像《卖炭翁》、《观刈麦》这样的“敏感”作品,后来又和激进派宰相武元衡交朋友,结果遭到政治报复,吃足了苦头。
但是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理想,于是我们看到在他眼前的江水是“一半碧绿一半红”,这正象征着他眼中时事的阴阳两极。
但是,经过了许多事以后,他再度回到了权力中心,却发现一切都没有改变。党争还在继续,他的主张也不被皇帝所接纳。然后他主动请求外放,说明他内心已经豁然开朗了。
他不再执着于在朝廷里当一名谏官,而是要到地方为人民干一点实事,比如到杭州为老百姓修筑水堤。
他在九月初三这个日子想通了这个道理,他感觉自己依然可以坚持自己的理想,但是不再选择像开始一样积极的方式,而是选择了一种温和的办法。
所以,他笔下的月亮最后变成了一把弓箭,它可以帮助他继续实现治国的理想。于是这个日子,就变得十分“可怜”(可爱)了。
中国古诗是言志的,就像古人常说:文以载道一样。好的诗,一定要表达作者的志向,但是如今的人并不这样看。
《暮江吟》言的是什么志,上面只是一种猜测,未必一定是正确的。白居易这一首七绝,因为描写技法传神,“炼”字得当;即使并不言志,依然是一首绝妙的好诗。
暮蝉的古诗句
古诗秋暮的诗句
有岁暮的古诗句
暮的诗句
古诗暮江吟的诗句
暮岁的诗句古诗
暮夏诗句
暮色的诗句古诗
带暮字的诗句古诗
已暮年的古诗句
带暮的诗句
古诗暮江吟诗句
暮开头的诗句古诗
含有暮辞的诗句古诗
暮江吟的诗句
暮春的诗句
暮色诗句
带暮字的古诗句子
朝朝暮暮的诗句
形容暮雪的诗句古诗
含有日暮的诗句古诗
暮秋的诗句
暮色的诗句
暮春诗句
岁暮到家的古诗句
日暮的诗句
朝朝暮暮诗句
描写暮夏的诗句古诗
形容暮的古诗句子
暮雪千山的诗句
关于小康社会的古诗
有拼音的春夜喜雨古诗
关于中秋节简单的古诗
形容翘嘴的古诗
适合清明前后读的古诗词
含雅字的古诗文
古诗中的像
一横5个字的古诗
关于桥的古诗作品
古诗春日宋朱熹的中心思想
带有书楠的古诗
古诗《清明》的背景音乐
姓王的古诗名字
祝福大展鸿图的古诗词
被学生改变过的古诗
关于关爱的古诗3首
春兴武元衡的古诗配画
古诗早的离情别绪
带马的古诗有毒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古诗
第九课古诗词三首的答案
朝家的方向祭拜的古诗
有飞入两宇的古诗
初中必背的34首古诗
冬天送别和出塞的古诗
一般古诗的解读都在哪
古诗词朗诵的要领
催人读书的古诗词
山行古诗爱的
背古诗词能够提高人的修养吗
形容别人能干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