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凝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凝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凝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凝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白玉阶前菊蕊香,金杯仙酝赏重阳。 ——和凝《宫词百首》
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嫔乞巧忙。——和凝《宫词百首》
清明节日颁新火,蜡炬星飞下九天。 ——和凝《宫词百首》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和凝《天仙子·柳色披衫金缕凤》
离恨又迎春,相思难重陈。——和凝《菩萨蛮·越梅半拆轻寒里》
迎得郎来入绣闱,语相思,连理枝。——和凝《江城子·迎得郎来入绣闱》
北阙晴分五*,嵩山秀色护神州。——和凝《宫词百首》
洛河自契千年运,更拟波中出九畴。——和凝《宫词百首》
中兴殿上晓光融,一炷天香舞瑞风。——和凝《宫词百首》
凤吹鸾歌晓日明,丰年观稼出神京。——和凝《宫词百首》
封人争献南山寿,五色云中御辇*。——和凝《宫词百首》
圣主临轩待晓时,穿花宫漏正迟迟。——和凝《宫词百首》
鸡人一唱乾坤晓,百辟分班俨羽仪。——和凝《宫词百首》
朦胧西月照池亭,初夜椒房掩画屏。——和凝《宫词百首》
宫女相呼有何事,上楼同看老人星。——和凝《宫词百首》
九重楼殿簇丹青,高柳含烟覆井亭。——和凝《宫词百首》
帐前宫女低声道,主上还应梦傅岩。——和凝《宫词百首》
绕殿钩阑压玉阶,内人轻语凭葱苔。——和凝《宫词百首》
兰殿春融自靘笙,玉颜风透象纱明。——和凝《宫词百首》
金簧如语莺声滑,可使云和独得名。——和凝《宫词百首》
兰烛时将凤髓添,寒星遥映夜光帘。——和凝《宫词百首》
龙楼露著鸳鸯瓦,谁*螭头掷玉签。——和凝《宫词百首》
玉甃莲池春水*,小鱼双并锦鳞行。——和凝《宫词百首》
内中知是黄河样,九曲今年彻底清。——和凝《宫词百首》
真珠帘外静无尘,耿耿凉天景象新。——和凝《宫词百首》
金殿夜深银烛晃,宫嫔来奏月重轮。——和凝《宫词百首》
鱼犀月掌夜通头,自著盘莺锦臂鞲。——和凝《宫词百首》
香云双飐玉蝉轻,侍从君王苑里行。——和凝《宫词百首》
含笑试弹红蕊调,君王宣赐酪樱桃。——和凝《宫词百首》
斑簟如霞可殿铺,更开新进瑞莲图。——和凝《宫词百首》
谁人筑损珊瑚架,子细看时认沥苏。——和凝《宫词百首》
金盆初晓洗纤纤,银鸭香焦特地添。——和凝《宫词百首》
出户忽看春雪下,六宫齐卷水晶帘。——和凝《宫词百首》
暖金盘里点酥山,拟望君王子细看。——和凝《宫词百首》
黄金槛外螭头活,日照红兰露未晞。——和凝《宫词百首》
楼西残月尚胧明,中禁鸡人报晓声。——和凝《宫词百首》
清旦司天台进状,夜来晴霁泰阶*。——和凝《宫词百首》
司膳厨中也禁烟,*相对画秋千。——和凝《宫词百首》
宫木交芳色尽深,和风轻舞早莺吟。——和凝《宫词百首》
贡橘香匀x0oh容,星光初满小金笼。——和凝《宫词百首》
艳阳风景簇神州,杏蕊桃心照*。——和凝《宫词百首》
遥望青青河畔草,几多归马与休牛。——和凝《宫词百首》
銮舆观稼晚方归,日月旗中见御衣。——和凝《宫词百首》
万姓焚香惟顶礼,瑞云随伞入宫闱。——和凝《宫词百首》
赤子颙颙瞻父母,已将仁德比乾坤。——和凝《宫词百首》
块雨条风符圣化,嘉禾看却报新秋。——和凝《宫词百首》
进食门前水陆陈,大官斋洁贡时新。——和凝《宫词百首》
层台金碧惹红霞,仙掌亭亭对月华。——和凝《宫词百首》
水殿垂帘冷色凝,一床珍簟展春冰。——和凝《宫词百首》
才人侍立持团扇,金缕双龙贴碧藤。——和凝《宫词百首》
香鸭烟轻爇水沈,云鬟闲坠凤犀簪。——和凝《宫词百首》
珠帘半卷开花雨,又见芭蕉展半心。——和凝《宫词百首》
1.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潼关吏》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5.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抒怀》
6.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
7.万里尽征戍,烽火被冈峦。《垂老别》
8.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9.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水中鸥。《江村》
10.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
1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蜀相》
12.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新婚别》
13.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赠八卫士处》
14.寄书长不避达,况乃未休兵。《月夜忆舍弟》
15.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洗兵马》
16.桃花细逐扬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曲江对酒》
17.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曲江二首》
18.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二首》
1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20.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天末怀李白》
21.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
22.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梦李白二首》
2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
2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2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26.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
27.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
28.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兵车行》
29.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1.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
32.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34.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35.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小寒食舟中作》
36.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五首》
37.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五首》
38.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
39.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4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其三)》
4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其一)》
4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4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
4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46.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化卿》
47.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48.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饮中八仙歌》
49.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5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杜甫《石壕吏》
1、寂历影堂香篆静,萧清春径藓纹遮。
2、举世诸兄事孔方,*生学易问归藏。
3、观念身先,技巧神显,持之以恒,芝麻开门。
4、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我们的团结是坚强的。
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6、百花洲畔覆青坡,第六桥头蘸碧波。
7、郑谷莫轻今世易,沃洲真见古人难。
8、积极激励我,多劳多收获,汗水育成果。
9、加减依时有后先,守城在我分宾主。
1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1、西湖雨过荷气新,船头对坐言笑频。
12、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1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5、潇潇暮雨收残佩,黯黯红灯影坠钿。
16、海上三山渺何许,群仙骑凤隔风雨。
17、高柳长途送客吟,暗惊时序变鸣禽。
18、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19、吏治还应察泾渭,农田须用去蝗螟。
20、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2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2、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23、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24、千里寒沙遗白骨,一番新鬼哭黄云。
25、幽庭凝碧亦涟漪,檐霤声繁聒梦归。
26、尧殿融春天宴开,山呼才了乐声催。
27、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要拧成一股绳!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9、别院东风料峭寒,春衫已试脱应难。
30、不善合作,一败涂地,齐心协力,共享成功。
31、出无航,居无茅,荒荒饥色*在郊。
一、字 至,则天垂。 离,则吾醒。 浑然天成是极致的妙, 绘细微末节的景致, 成不着分毫的心曲, 是你。 喜欢言谈间的清雅, 你如流水。 喜欢繁复中喧嚣, 你着霓裳。 随波逐流,皆是 那浸在时光中的墨。 所谓的情怀,幻化 只是你的出现。 因缘际会,拼凑 所谓的诗境。 二、茶 撷数片,氤氲。 不消半刻。 取半两恰到好处的春水, 酝酿, 得上半许的功夫, 足以,沁香。 不言不语, 可耐岁月。 凭栏听尘, 识得故旧。 闲来, 谁在清吟? “无由持一碗, 寄与爱茶人。” 三、花 十里春风,唤醒, 星光点点。 曾经的荒凉,遍布, 如今,灼灼若现。 不紧不慢,可是, 你对万物的情愫? 我与时光应和着, 似乎远处, 听得到那绽放的欢喜。 如这般, 玲珑的来, 从容的去。 本想触摸,却不敢 不想染指, 这自然的心境。 四、弦 无端五十,捻上一番, 却不知音在何处。 弄乐清江, 有人说,不知琴心向谁。 那透过窗子的月光, 似乎割断了琴弦。 满满袭来的心意合一, 漠漠低吟的恍若初见, 纵然懂得, 我又该如何唱和。 终是立秋了, 繁华、尘世, 琥珀、情浓, 一弦、一曲 无处,无音。 五、棋 与时光消磨,最是惬意。 闲敲棋子,池中 微风轻漾。 星罗分布,起落之间。 胜如何?负如何? 也许,是你我太过执着。 这举手之间, 脑中伊人画纸, 落得画屏山绿。 入骨相思, 莫道违期。 六、寻景 尘世纵然繁华, 荆棘亦能生出欢喜。 空山新雨,清泉石流, 形形*, 由一个地寻到另一个地。 想想崔郎行山, 幸识人面桃花。 太白闲游, 传有诗仙笔墨。 纵不知这景为谁而留, 只罢我曾经过。 寻,无非 一味清香。 似便是一生的梦, 是行走赋予的禅。 天高悠远, 云淡风轻, 一包行囊, 已然。 七、入眠 枕着月光,不管 这秋日的风是不是有些许的凉。 让自己慢一点,再慢一点, 慢慢地忘记白日里的喧嚣, 安之若素, 这一刻的宁静, 只有自己。 素日里仰望太过辛苦, 而这忘却悲喜的眠, 真真是繁华中的一味安神剂。 任他日朗空阔, 不理西楼情愫。 无关风月, 无关俗尘, 清凉中的柔软, 掩着心安。
编辑点评:
凝心之事应该是温婉曼妙,令人久久回味,那情、那景、那时光,令人沉醉。感觉可以相同,,经历却有不同,凝心之事也会不同。这组诗共选取了令作者感到凝心的七件事,饱蘸深情之墨,用细腻柔情的笔触,道出了沉醉心境。字的画面感满带着情怀;茶的韵味只在一份知心;花的魅力是更在于一份淳美清雅;琴弦为谁弹,琴音有谁知,一个琴字让人费思量;由棋到期,迷乱中更需要一份定力与胸怀;寻景,由喧嚣到宁静,从纷繁到自然;入眠,心安,所有的曾经都随风而逝,这才是最凝心之事。一组凝心之事,若干风景萦怀,美丽的文字,优雅的情怀,更添一道自然风光,更是低吟浅唱,如清风流水,自然清新。推荐欣赏。
关于杨凝诗的鉴赏
生*简介
杨凝。大历时人。生*事迹不详。
送客入蜀
杨凝
剑阁迢迢梦想间,
行人归路绕梁山。
明朝骑马摇鞭去,
秋雨槐花子午关。
杨凝诗鉴赏
这首送行诗,艺术上有三点特色:
首先,唐人多送行诗,其写法,或写离筵、临歧之际的别绪,或抒送别之后的`离情,或凄别后。杨凝这首诗却独具匠心,写临别前日之预想次日的送行—— 别在明朝,今日却已在想像明日送别处、行人途经处、入蜀处,亦即未曾相别而别绪已先萦怀,如此构思,更见别情深挚,故而于送行诗中,可谓别开生面之作。
其次,唐人送行诗,述及友人别后所经旅途,往往由*及远,而此诗则另辟蹊径,叙写客人的行程由远而*:剑阁,又名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县北——
客人入蜀处;梁山,在今陕西南郑县东南—— 客人中途所经之地;子午关,《元和郡县志》:“子午关在京兆府长安县南聚力”—— 明日临歧处,亦即客人初发之地,诗人以想像之词,将旅程一一逆向写来,其旨在既着意突出了行人去处的迢遥感—— 空间距离之大,送者唯梦想间方能去得,又渲染了关山的阻隔感—— 由“迢迢”蜀路而“绕”梁山而方至相别处,从而表达了相忆路漫漫、相聚难上难,因而更加难舍难分的惜别意绪,章法之奇绝,用意之婉曲,较之顺路写去,更具一种别离的沉重感。
最后,这首诗叙写离情别绪,既未作哀伤之语、发欷歔之声,亦无一览无余的直说,然而其深挚之情愫,不但见于前日之萦怀中、迢迢之梦想间,且亦见于送行者在秋雨槐花背景下目送行者“骑马摇鞭去”的特写镜头中,通篇不明言离情而怅别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既含蓄蕴藉又基调明快,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语似浅而情愈深。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边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释:
邻并:邻居。云根:古人认为云生在山石上,石为“云根”。宿:休憩。分:*分。负言:失言。
译文:
隐居的地方邻居很少,长有野草的小路通向废弃的园子。小鸟栖息在池塘边的树上,月光下一个僧人轻敲寺门。桥那头是色彩缤纷的原野,云雾随风飘荡好像山石也跟着移动。我暂且离去但还会再来,定好的日期绝不食言。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其具体创作时间难考证。据诗意可知,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等他到达李凝居所时,已经天黑。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于是贾岛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注释
1.阆苑(langyuan浪院)——传说中神仙所住的地方。仙葩(趴)——仙花。“阆苑仙葩”指林黛玉,她本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
2.瑕——玉的疵斑。“美玉无瑕”指贾宝玉,他本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瑛,玉之光彩;琼瑛瑛瑶皆谓美玉);同时也赞他心地纯良洁白,没有那种儒臭浊气。
3.虚化——成空,化为乌有。戚序本误作“虚花”,变动词为名词;程式乙本改作“虚话”,变心事为明言;甲戌本经涂改;今从庚辰本。
4.“一个枉自”二句——一个独自悲叹唏嘘而无能为力(指黛玉),一个老是记挂着对方也白费心思(指宝玉)。很显然这里说的就是脂批所提示的宝玉后来获罪离家、流落他乡事。这一突然打击是促使黛玉死的主要原因。嗟呀,因悲伤而叹息。牵挂,在情况不明时对人的悬念。它与前面晴雯判词中“多情公子空牵念”的“牵念”以及后面写探春的《分骨肉》曲中“奴去也,莫牵连”的“牵连”意思相同。
5.水中月、镜中花——都是虚幻的景象。说宝、黛的爱情理想虽则美好,终于如镜花水月一样不能成为现实。
6.“想眼中”几句——曹雪芹八十回后原稿中有《证前缘》一回(靖臧本第七十九回批),写黛玉“泪尽夭亡”。从多方面线索确知,“贾府事败”、“树倒猢狲散”的变故发生在秋天,所谓“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林黛玉因宝玉的获罪而恸哭,自秋至冬、自冬历春,她的病势迅速加重。“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还没有到第二年的夏天,她就用全部泪水报答了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她的恩惠,实现了眼泪还债的诺言。故曲中所写“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并非泛泛之言。“秋流到冬尽”,程式乙本无“尽”字,为*所删。有人以为此处无“尽”字更妥,笔者以为不然。即使从句式的音节上看,亦当有。
说明
这首曲子写宝、黛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写林黛玉的泪尽而逝。曲名《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说的“枉自嗟呀”。凝眉,皱眉,悲愁的样子。
赏析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之死与续书中所写的完全不一样,在第八十回后的原稿中,黛玉之死与婚姻问题无关,她既不是死于外祖母及其周围的人对她的冷淡厌弃,或者在给宝玉娶媳妇时选了宝钗,也不是由于误会宝玉对她的薄幸变心(如果说这种误会曾经有过的话,也早已成为过去)。黛玉的“泪尽”,原因更重大、深刻、真实得多,那就是后来发生了对全书主题和主线起决定作用的大变故——脂批称之为“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的“贾家之败”(见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回批),它包括着获罪、“抄没、狱神庙诸事”(庚辰本第二十七回批)。这个突然飞来的横祸降于贾府,落到了宝玉等人的头上,也给了黛玉致命的一击。宝玉被迫出走,黛玉痛惜忧忿却无能为力,她为宝玉的不幸而不幸,因宝玉的受苦而受苦,她日夜悲啼,毫不顾惜自己,终至将她衰弱的生命中的全部炽热的感情化为泪水,报答了她*生唯一的知己。
黛玉之死非续书所写那样,证据甚多。第二十五回中凤姐一次当众与黛玉开玩笑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她还指着宝玉对黛玉说:“你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还是根基配不上?模样儿配不上?是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众人听了一齐笑起来,黛玉红了脸,不言语,连李纨都说:“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对于这段描写,读过作者全稿、已知人物将来结局的脂砚斋是怎样批的呢?他说:“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对?]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其不然!叹叹!”(甲戌本)庚辰本作“二玉之配偶,在贾府上下诸人,即观者、批者、作者皆为[谓]无疑,故常常有此等点题语。我也要笑。”作者自己对宝黛之成为配偶是否怀疑,看书人、批书人如何预料,我们都不必去管它,问题是这里说:“贾府上下诸人”“皆信定”宝玉、黛玉将来“是一段好夫妻”。试问:续书中施“调包计”的贾母、凤姐(还有以为作主的应是贾政、王夫人),他们在不在“贾府上下诸人”内?倘原稿也象续书那样写法,脂砚斋会不会说那样的话?可见,“岂其不然”——说二玉不能成夫妻,正是出于“贾府上下诸人”始料未及的原因。在上一首写宝钗的曲子中同时写了宝玉不忘死去的黛玉,在这一首写黛玉的曲子中只写了宝玉“空劳牵挂”,竟无一字涉及宝钗,这没有别的缘故,就是因为宝钗的终身寂寞与黛玉有关,黛玉的枉自悲愁与宝钗无关。
以续书所写《苦绛珠魂归离恨天》与此曲的后半对照,竟无一语能合。续作者为了在安排他自以为相当巧妙的情节时不至于遇到任何困难,就先使宝、黛这两个性情“乖僻”、不好对付的逆判者,变成可以任人摆布的木偶人:一个无意中听说一句“宝二爷娶宝姑娘的事情”,就在“急怒”之下迷了“本性”;一个莫名其妙地失了玉便成了“疯颠”。于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时,“两个人也不问好,也不说话,也不推让,只是对着脸傻笑起来”(第九十回),然后各自走开。这样,就以“一个傻笑,一个也傻笑”代替了“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写黛玉死时,有“吐血”,有“晕倒”,有“喘气”,有“发狠”,有“回光返照”,有“浑身发冷”,有“两眼一翻”……就是没有流泪。倒是宝玉后来流了不少眼泪。这样,就使曲子的末句也非改写不可了。但是,说也奇怪,黛玉刚死,宝玉便“病势一天好似一天”(这时再不必担心他会执拗、反抗、向黛玉表白、使续作者为难了,倒是一直让他傻下去文章不好做),于是就让他到灵柩前去痛哭一场。到容许他清醒的时候,他什么都想起来了:“宝玉一到,想起未病之先(原文如此),来到这里,今日屋在人亡,不禁嚎啕大哭。想起从前何等亲密,今日死别,怎不更加伤感!……哭得死去活来”(第九十八回)。这就是所谓“病神瑛泪洒相思地”。然而,这样就使人更加糊涂了:难道曲子末几句是说宝玉的?难道黛玉所欠的“泪债”早偿过了头,现在反而要宝玉找还给她?她归离恨天如何向警幻交帐呢?难道能把宝玉的眼泪也算在内?倘若说宝玉的“牵挂”是指他婚后终不忘黛玉,那末另一个又如何还能“嗟呀”呢?倘若说曲子的末句是指黛玉*日总爱哭,那末她来到贾家已经多年,怎么说她的眼泪流不到一年就要流光呢?何况,我们也未见黛玉接连不断地天天流泪呀!八十回以前,她眼泪流得最多的也还是因为宝玉被贾政打得半死、吃了大苦头的那一次。那一次黛玉为宝玉整天“抛珠滚玉”地流泪,正是为后来流更多的眼泪伏下的重要一笔。
曹雪芹写黛玉“还泪”的原意,在第三回脂批中说得最清楚。宝、黛初见时,一个因对方没有通灵玉而狠命摔玉,骂这玉“连人之高低不择”,一个则因之而流泪,说“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这里脂批说:“这是第一次算还,不知下剩还该多少!”“应如些非伤感,还甘露水也。”指出了黛玉这种“体帖”、“知己”的心思和痛惜其自毁而引咎自责的落泪,就是“还债”。戚序本保存的一条脂评更点出它对整个悲剧的象征意义:“补不完的是离恨天,所余之石,岂非离恨石乎?而绛珠之泪,偏不因离情而落,为惜其石而落。可见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悲乎!”
所谓“离恨”,实即愁恨、怨恨、憾恨。石头有被弃置的憾恨,黛玉也有被收养的身世之感,但她的泪偏“不自惜”而落,作为宝玉的“知己”,这种“千方百计为之惜”,就是“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的原因,也即所谓“春恨秋悲皆自惹”。这说得还不清楚吗?批书者若未读过八十回以后的原稿,是无从这样说的。眼泪“至死不干”,正合曲中之所言;自身“万苦不怨”,才称得上真正的“报德”。袭人劝黛玉说:“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清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脂批说:“后百十回(原稿回数)黛玉之泪,总不能出此二语。”这就更无疑地证明黛玉最后是为宝玉“不自惜”的“这种行止”所闯的祸而流尽眼泪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宝玉才终身不能忘怀他唯一的“知己”。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想起了借阅过曹雪芹抄本《红楼梦》的明义来,他为小说题过二十首绝句,末首说:“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青蛾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就算明义看到的也只是八十回的本子,但他也完全有可能从作者或其亲友中打听到后半部情节的梗概,我们只要稍加思索就不难明白,诗中用获罪被拘因而不能保全“青蛾红粉”的石崇的典故,指的是什么了。此类证据还很多。
总之,《红楼梦》的情节发展根本没有落入“梁祝”故事的窠臼,更不是要表现什么“三角”关系。它始终是把悲剧的产生与封建大家族败落的原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原稿中,描写这种风雨骤至的大变故的发生必然是惊心动魄的一幕,而作者倾注了最大热情的宝、黛这两个人物的精神面貌,定会在这场可怕的狂风暴雨的雷电闪光中被照亮,其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决不亚于作者描写睛雯的“抱屈夭风流”和宝玉的“杜撰芙蓉诔”,因为写晴雯之死的字只不过是为了写黛玉之死的更重要的文字罢了。这一点,脂批说,“试观《证前缘》(原稿写黛玉之死)回、黛玉逝后诸文,便知。”(靖藏本第七十九回批)然而可惜,我们已不能看到这样的精彩的文字了!这部伟大的小说成了残稿,这实在是我国文学史上无可弥补的损失。
整理:zhl201608
诗从淇河来 一带明亮的水在中原打个结 有人轻唤鹤壁 有人诵起诗经 诗意的城被水宠着 淇河在时空纵深捋胡须 它也孩子气地拐几道弯 显一显在河之洲 露露窈窕淑女 活在诗经的鱼听老了伐檀声 一城一水被诗系在一起 深陷一片桃花 纵容蜜蜂蝴蝶的自由 熏风*让一穗高粱微醉 村庄的灯火走进一朵浪花 一粒沙趁机做了一沓诗稿的镇纸 朝歌脉承 用中原官话打开它的截面 现代鹤城与古时朝歌混凝 一块煤燃起火苗 刚好与霓虹浇筑时空走向 商朝离我们不远 比一块煤* 再*一点的是鹤壁窑的白瓷 它们都跟着一声豫剧跑 尖山竖起摩天大厦 挥洒甲骨文译出的繁华 一只鹤的飞翔永远年轻 古长城始终是它的一根骨 鹤壁农事 中原广阔 风依旧牵出群雄逐鹿的霸气 马蹄声却早已潜伏深厚的土层 粮食布局原野版图 在古战车的辙印里圈玉米 大豆小麦争抢鬼谷子先生指点 借一柄剑锋的光淬锄头镰刀 农业技术动了殷商胚芽 一波波种子随着风雨洒来 淇河流沙正忙着扩张土地 一场绿色战争兵不刃血 玉米小麦大豆棉花都是胜利者 鹤壁盛下千载农事 丰收撑大它的仓 赶庙会 从春天出发赶一场庙会 马蹄声声绿 鹤城可拴马 不急着拍去身上的玉米花子 先来一个石子馍就吴二锅花生米 不觉已泡在七品知县卖红薯(豫剧) 也欲乘舟行 淇河为我动桨橹 捎上诗经一个句 期许胭脂红颜 清风做伴 战国军校的同学们衣袂飘飘 不去效仿拜鬼谷子师 我只隔着一段古城墙与他们握手
编辑点评:
一组令人荡气回肠的诗歌,宛若秋泉拂面,古色古香,诗韵盎然!诗人纵横捭阖,知识广博,联想浪漫,将诗经里的经典故事和意象巧妙地嫁接、融合于现代诗之中,且辅之以丰富深厚的历史典故,巧夺天工,浑然一体,于无形中自然完成了对诗歌主题的升华。笔法娴熟,令人赞叹!欣赏佳作,力荐共赏!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题李凝幽居全诗》,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题李凝幽居全诗
《题李凝幽居》
作者:贾岛
原文: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注释:
1、李凝:诗人的友人,也是一个隐者,其生*事迹不详。
诗意: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院。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赏析:
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着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全诗对仗。
凝的诗句
含凝的诗句
凝望的诗句
带凝字的诗句
凝眸的诗句
带凝的诗句
关于凝的诗句
梦凝的古诗句
凝开头的诗句
枉凝眉的古诗句
凝心聚力的诗句
凝冰的古诗句
凝字开头的诗句
深情凝视的诗句
深情凝望的诗句
题李凝幽居诗句
秋色凝重的古诗句
徐凝春雨的诗句意思
形容凝聚力的诗句
徐凝春雨的古诗句意思
描写冰凝窗花的古诗句
形容团队凝聚力的诗句
凝异的古诗
关于民族凝聚力的古诗句
凝字的古诗
句子开头凝的古诗
玉脂凝香的古诗
有凝的古诗词
带凝月的古诗
凝聚力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