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文精神的古诗

关于分析人文精神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分析人文精神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分析人文精神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分析人文精神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285) 说说(39) 名言(57) 诗词(1k+) 祝福(7) 心语(1)

  • 《沙发上的精神分析师》

  • 精神,心理,书籍
  • 《沙发上的精神分析师》

      《沙发上的精神分析师》为我们介绍了人们行为表象下蕴含的心灵深处的隐秘。《沙发上的精神分析师》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沙发上的精神分析师

      作者:[法]简·大卫·纳索

      译者:张源

      出版: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3-1

      内容简介

      《沙发上的精神分析师》涵盖的是每个人一生都会遇到的问题:成长、爱情、婚姻家庭和性。作者以轻松谈话方式,用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案例故事剖析了人们行为表象下蕴含的心灵深处的隐秘,精神分析的知识对每个人生活的影响和帮助,都实实在在存在,不可忽视。

      在法国当了30多年教授的纳索最喜欢教学,他认为,“当教师的快乐才是传递知识时扮演的主角。教人学*好比培育那些已经诞生却还没成熟的萌芽。教学清晰,就是引导学生理解知识,让学生意识到那些在他们身上新生的.理念,同时教给其发展方法。我追求授课的清晰明了,让我的学生不断进步,获得鼓舞并激励思考。而这一切,带给我的是做老师的幸福。”正是由此出发,纳索20本著作涉及科普、社会及心理学、精神分析专业学术各个领域,被翻译成13国文字,本书为首次授权中文版。

      作者简介

      简大卫 纳索,1942年生于阿根廷第二大城市罗萨里奥。1969年定居于法国,并向欧洲“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最有代表及争议的人物雅克拉康学*精神分析,之后从事该职业。1978年协助拉康建立“巴黎弗洛伊德主义学校”,并负责雅克拉康主持的心理学术专业交流周会相关事务。拉康死后,于1986年建立“巴黎精神分析专业周会”,现任巴黎精神分析协会*。因在专业领域的突出建树,于1999年荣获“法国国家荣誉军团”骑士勋章亦同时被阿根廷*授予罗萨里奥市荣誉市民称号。于巴黎第七大学任教30余年,亦是**及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医生,精神分析师。目前著有20本著作,涉及科普、社会及心理学、精神分析专业学术各个领域,已被翻译成为12国文字,于西方社会中广为流传。

      作品已出版的国家: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丹麦,挪威,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法国。

      纳索医生的其他著作:

      《爱与痛苦》

      《即将到来的无意识》,1980年和1993年与弗朗西斯多尔托合著。

      《镜子里的孩子》,与弗朗西斯多尔托合著

      《无声的精神分析》

      拓展

      《沙发上的精神分析师》是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法]纳索(Nasio.J.D.),张源

      作者

      [法]纳索(Nasio.J.D.)、张源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月

      页数

      151

      定价

      15.00

      装帧

      *装

    [阅读全文]...

2022-01-28 17:21:36
  • 文学作品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初探

  • 文学
  • 文学作品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初探

      在现实的学*、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学作品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初探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奥地利著名科学家弗洛伊德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不仅歇斯底里患者,而且正常人,在意识的背后都可能具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和冲动,因不被社会*俗、道德法律所容许,必须被压抑下去而不被意识到。这些被压抑于心灵深处的欲望和动机构成了人的潜意识,它是人类一切精神生活的根本动机。这种潜意识学说,构成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弗洛伊德正是沿着这条线索,逐步发展、完善了他的精神分析学说,这是人类认识自我历程中的伟大成就。

      摘要:人格结构理论与性本能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本文通过对多部文学作品的分析以探讨弗洛伊德的理论结构及其思想观点。

      关键词: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性本能

      一、引言

      精神分析学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重要成就。尽管其学生卡尔荣格以及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在其研究基础上发展了精神分析理论,开创了集体无意识理论和神话原型理论,然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在文坛始终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主要由五部分构成,分别为:心理结构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释梦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中外的文学作品之多不计其数,但是每一部作品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精神分析学说的痕迹。

      二、文学作品中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氏理论是作者背后一股强大却又隐含的力量,千言万语尽是某种精神状态额度体现。本文从人格结构理论与性本能理论两个方面对文学作品进行阐释,从而探析弗洛伊德的思想。

      1、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在提出心理结构学说(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之后又进一步提出人格结构,认为人是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层次组成。本我是指人先天的本能欲望和冲动,遵循“快乐原则”;超我代表内化的社会道德对个人的约束,遵循道德原则;自我则处于本我与超我的夹缝中,对这两种冲突力量进行调节,遵循现实原则。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苔丝因天真无知而受邪恶的亚莱克引诱,失去了贞洁。之后,苔丝巧遇心地善良却又墨守成规安吉尔,两人海誓山盟,却在新婚之夜,真相揭露时,安吉尔因为道德抛弃了苔丝。小说中,无恶不作的亚莱克正是本我的化身,他从不顾虑他者的感受,反之,为了自我精神和生理上的愉悦不择手段;相反,安吉尔是超我的化身,他仅遵从上帝规定的生活法则,除此以外都是违背原则的,必须摒弃的;苔丝,这位深受两个男人伤害的受害者,是自我的化身。她在这两个男人中间进退两难,最后以悲剧而告终,这正是因为这两个男人所施加的压力与痛苦。

      同样,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也映射着人格结构的影子。荒无人烟的珊瑚岛上出现一群因战争而被迫流散的男童,这仿似一个初生婴儿获得自己人格的过程。这群男童却因虚幻的野兽而分裂成派,丧失了纯真与文明,取而代之的是原始的野蛮与专制。杰克愿意接受投票的方式推举领导人是因为学校的教育暂时性地压抑了他的本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追求内心需求的本性逐渐暴露,最终酿成悲剧;西蒙的形象则与众不同。他尽管沉默寡言,却清楚地认识到所有人所处的环境岌岌可危,他是理性与希望的象征;拉尔夫以召开立宪性会议的方式出场,是他对文明社会规律的服。在所有人的关系势成水火时,拉尔夫仍然试图维持秩序,而这却导致了更大的冲突。由此可见,杰克、西蒙以及拉尔夫可视为是本我、超我与自我的缩影,当本我的欲望逐渐增强时,自我则受到更大的威胁。

      无论是苔丝还是拉尔夫,故事的悲剧性都在暗示着人性本恶的思想。正如《圣经》对人类的控诉那样,人类的始祖在伊甸园种下了原罪之因,那么无论怎么繁衍元传承,人类的本性这个结果始终是恶的滥觞,这也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所坚持的观点。

      2、性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即力比多(Libido)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原动力,而文学则是**的升华。“力比多往往处在社会道德的.强大压抑下,因此在无意识中形成‘情结’”[1],弗洛伊德将男孩的情结称为“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又称恋母情结,每一个男性在潜意识中都渴望占有其母亲。

      弗洛伊德强调伟大的艺术作品表现了人类普遍存在的俄狄浦斯情结[2]。文学史上堪称杰作的三部作品: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卓夫兄弟》,都表现了同一主题,即弑父。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在不知双亲的迷惘中杀死父亲,迎娶母亲,得知真相后,他懊悔不已,弄瞎双眼,自我放逐。而该悲剧的效果“并不在于命运与人类意志的冲突,而在于表现这一冲突的特性”(同上)。俄狄浦斯弑父娶母实际上是“童年时代的愿望实现了”[3]。

      同样,莎翁的悲剧《哈姆雷特》与此同出一辙,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童年的愿望以及其实现。哈姆雷特本是个机智果断的丹麦王子,然而,当他父亲的鬼魂要他向杀父、夺位、取母的叔叔报仇时,犹豫不决、临阵退缩则扰乱了他的思绪。个中缘由在弗洛伊德看来是因为他叔叔的行为正是哈姆雷特童年愿望的变相实现,通过叔叔弑父取母的行为完成了哈姆雷特自己无法达到的目的。因此,手刃凶手便是毁灭自己。

      另外,曹禺的话剧《雷雨》中,周家两兄弟都有意无意中透露出对父亲周朴园的仇恨,周萍在父亲的强权压抑下,对爱欲的希冀逐渐强烈,终与继母繁漪越轨。当他遇到与生母侍萍酷似的四凤时,恋母情结再度复苏,与同母异父的妹妹四凤坠入情网,最终酿成悲剧。

      正如弗洛伊德所言,“这些性的冲动,对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做出了最大的贡献,”[4]正是性本能的存在,文学作品这种升华后的艺术才能流传于世,在读者阅读的过程中,变相地实现读者自我童年的愿望。

      三、结语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既然探究的是心理意识,那么任何人、任何作品都难以僭越。弗洛伊德性本恶以及文学是性的表现形式的观点对之后的文艺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这种普遍存在的理论隐身于作家的内心深处,暗含于作品的字里行间,蕴藏在读者的思维空间,通过三者紧密合作,作者与读者达到了心灵上的愉悦与精神上的满足。

      参考文献:

      [1]刘象愚. 外国文论简史[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P244

      [2]刘象愚. 外国文论简史[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P246

      [3]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论美文选[M]. 张焕民,陈伟奇译. 北京: 知识出版社, 1987: P15

      [4]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M]. 高觉敷译. 北京: 商务印书社, 1986: P9

      扩展:论文格式要求详解

      (一)需报送全文,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字数不超过5字。

      (二)应完整扼要,涉及主要观点的图片、曲线和表格不能缺少,正文要有“结论”部分。如稿件内容不清或文章篇幅超长等原因,编辑有权删改。

      (三)论文结构请按下列顺序排列:

      1.大标题(第一行):三黑字体,居中排。

      2.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体,居中排。

      3.作者单位或通信地址(第三行):按省名、城市名、邮编顺序排列,用小三楷字体。

      4.关键词。需列出4个关键词,小三楷字体。第1个关键词应为二级学科名称。学科分类标准执行国家标准;关键词后请列出作者的*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个人会员的登记号

      5.正文。小四号宋体。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k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数字表示。

      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图、表体例见下表:

      表; 标题体例

      标题 级别 字体字号 格式 说明

      一级标题 三号标宋 居中 题目

      二级标题 四号黑体 左空2字,单占行 汉字加顿号,如“一、”

      三级标题 四号仿宋体 左空2字,单占行 汉字加括号,如“(一)”

      四级标题 小四号黑体 左空2字,单占行 *数字加下圆点,如“1.”

      五级标题 小四号宋体 左空2字,右空1字,接排正文 *数字加括号,如“(1)”允许用于无标题段落

      图、表、注释及参考文献体例

      内容 字体字号 格式 说明

      图题 五号宋体 排图下,居中,单占行 图号按流水排序,如“图1;“图2”

      图注 小五号宋体 排图题下,居中,接排 序号按流水排序,如“1.”;“2.”

      表题 五号黑体 排表上,居中,可在斜杠后接排计量单位,组合单位需加括号 如“表2几种发动机的最大功率/kW”“表5几种车辆的速度/(km/h)”表序号按流水排序,如“表1”、“表2”

      表栏头 小五号宋体 各栏居中,计量单位格式同上

      图文/表文 小五号宋体 表文首行前空1字,段中可用标点,段后不用标点

    [阅读全文]...

2022-02-24 06:36:36
  • 游戏理论之精神分析派系

  • 游戏,动漫
  • 游戏理论之精神分析派系

      派系是指这样一种行动者子集,派系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于外部来说有更加紧密的联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戏理论之精神分析派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弗洛伊德的游戏思想

      1.游戏的发泄、补偿说

      游戏能使儿童得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紧张、约束,为儿童提供一条安全的途径来发泄情感,减少忧虑,发展自我力量,以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冲动和欲望,使心理得到补偿。

      2.游戏的动机是唯乐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受愉快原则支配的,表现为游戏能满足幼儿的愿望,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中由于愿望的满足和痛苦的消失而获得情感上的快乐。儿童游戏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宣泄不满。幼儿的愿望就是快快长成大人,做大人所能做的事情,这种愿望只有在游戏中才能实现。幼儿在游戏中模仿**的活动,“开医院”,当医生;“过家家”,当爸爸妈妈;“开汽车”当司机等,正是这种愿望的反映。幼儿通过游戏模仿**的活动,扮演**的角色,使幼儿想当**,想做**的事的愿望得到满足。

      弗洛伊德认为游戏的对立面不是严肃的工作,而是现实真实的东西。游戏使儿童从紧张状态和事实的约束力中解脱出来,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发泄不可接受的、常常是放肆的、冲动的、情景的安全岛,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因此,他认为游戏并非总是和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有时在游戏中重复那种不愉快的体验,不愉快的体验也往往成为儿童游戏的主题。使自己由现实被动的承受者转变为游戏中主动的执行者,这是另一种唯乐原则的体现。在游戏中,儿童重复在现实生活中给他们巨大影响的每一件事,并且发现这些影响的力量,使他们成为环境的主宰者。如医生给幼儿打针,这些动作使幼儿感到疼痛、可怕,产生不愉快的体验,通过给布娃娃或同伴打针的游戏幼儿消除了紧张、不愉快的体验,逐渐地从游戏中得到快乐。实际上,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不满、不愉快的体验是无法发泄的,他不能对医生或妈妈施加报复,只有把这种体验变成游戏,通过游戏活动把愤怒和不满发泄在布娃娃或同伴身上,减少自己的紧张、痛苦和忧虑,从中获得愉快。抢到饭勺的宝宝用小勺吃饭,体验着对饭勺控制的快乐,同时发泄了被**强行喂饭的不满。精神分析学派认为,这是一种“转向报复”,是一种“强迫重复”现象。在游戏中重复那些不愉快的体验,并把不愉快的体验转嫁到了别人身上,为自己泄了愤、报了仇,使自己由被动承受者转变为主动执行者,并向自信和愉快的情感过渡。

      3.游戏的时期是短暂的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通过游戏自由地表现他们愿望的时期是短暂的,随着与自我发展相联系的理性思维过程的开始而结束,批判性能力或理性的因素的加强束缚了游戏的发展。随着自我的发展,那种愉快的但又不能接受的伊底即本我的愿望,其直接的象征表达方式不再可能了,而自我则表现为诙谐和玩笑形式,或从事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这种艺术活动是寻求表达相同的愿望并得到原先在游戏中得到的快乐。自我可以在较为现实的和社会可接受的活动中获得发展,游戏逐渐被艺术活动替代了。

      二、埃里克森的掌握论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从积极的方面发展了弗洛伊德的观点。他认为游戏是自我的一种机能,是一种身体的过程与社会性的过程同步的企图,游戏可以降低焦虑,使愿望得到补偿性的满足。

      埃里克森着重研究了游戏的心理社会发展的顺序,他把游戏当作系列未被展开的心理社会关系加以探讨,他提出了三个阶段:1、自我宇宙阶段,婴儿以自己的身体为宇宙,这一阶段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探索活动的中心,语言被一遍遍地重复,儿童试图重复或重新体验各种动觉和感知觉。第二时期,探索活动逐渐扩大到他人和客体,婴儿的着眼点仍然是欲望的快乐,他试图用不同的语音和喊叫来验证自己对母亲出现的影响效果。2、微观阶段,学步儿用小型玩具来表现主题,学会在微观水*上操纵和驾驭世界。3、宏观阶段,儿童与他人共享这个世界,这一阶段的儿童起初把其他儿童当成客体来联系,以后逐渐发展为合作性的角色游戏。

      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所采用的形式是随着心理社会问题和自我情景的变化而变化的。把游戏与人格发展联系起来,突出了游戏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人格的发展是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游戏可以帮助自我对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协调和整合。游戏的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格的发展而不同,游戏帮助儿童人格从一个阶段转向另一个阶段发展,游戏着的儿童不断进入掌握的新阶段。

      阶段一:0~1.5岁,亲子游戏时期。

      婴儿从生理需要的满足中,体验到身体的康宁,感到了安全,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一种基本信任感。反之,如果父母的信心不足,或育儿方式有缺陷,婴儿便对周围环境产生不信任的定向。基本的信任或不信任是新的社会成员形成的对社会的最初的态度,它将影响到以后的发展,决定着自我与他人关系的倾向。信任人的孩子变成值得信赖而又信任人的**,多疑的孩子长大**时则不信任别人。埃里克森认为,良好的母子关系是产生信任感的基础。游戏对于母子关系的形成和信任感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阶段母子互相凝视,母亲带着亲善、关爱的表情注视婴儿,婴儿注视着母亲,这种注视的眼神不仅传递着爱的信息,也带着游戏性的鼓励。

      阶段二:1.5~3岁,练*性游戏时期。

      这一阶段相当于弗洛伊德的**期。人格主要表现为必须解决生物社会性危机,必须掌握对排泄器官的肌肉控制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自信,认识到自己的意志,产生一种自主感。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将形成羞怯与怀疑的态度。儿童通过游戏表现内心冲突和焦虑,通过游戏缓和、*衡内心矛盾。在游戏中,儿童认识了自己的力量和意志,从而产生自信,发展了自主性。游戏开始在儿童生活中占据主要地位,它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岛,在自己制定的内心法则的范围内发展自主性,克服羞怯与疑虑。

      阶段三:3~6岁,角色扮演游戏时期。

      游戏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这一阶段也称游戏期。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在可能性的范围内定向,通过对同性父母的角色自居,小男孩扮演爸爸、小女孩扮演妈妈,在想象的角色扮演中,逐步发展起新的自我约束的形式。在人格上打上男子汉或妇人气的烙印,获得主动性的发展,并能主动制定计划,努力实现目标。幼儿通过在游戏中表现内心冲突和焦虑,扮演角色,使危机得到缓和并且使前一阶段发展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得到解决。

      埃里克森经过严密、精确的.统计研究发现,儿童在游戏中存在性别差异。年幼的男孩建造涉及积极性主题的直立的建筑物,而女孩的创作物则由静态主题的围栏物构成;在材料的使用上,男孩喜欢用积木,而女孩不用或少用积木,只是用家具来布置室内环境;游戏内容上,女孩主要反映与家庭生活内部有关的情节,而男孩则更倾向于反映户外的运动性活动。埃里克森的研究方法已由典型的精神分析向数据统计方法过渡,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促进了游戏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三、佩勒的角色扮演

      儿童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一直是精神分析学派感兴趣的问题。他们认为,关于在游戏中模仿什么人和什么事件,儿童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如果没有情感内驱力,也就没有模仿。角色和情景的选择建立在由游戏主题引起的特殊的动力和动机的基础之上。佩勒分析了儿童在游戏中经常选择的特殊角色和人物,并讨论了其选择背后的动机,丰富和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思想。

      佩勒认为,儿童对于角色的选择,基于他对于某个角色的感情,游戏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情绪原因,对角色的选择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他通过观察发现,儿童扮演的角色一般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依据他们对一个特定人物的热爱、钦佩、敬重的感情,喜欢模仿他们热爱和敬佩的人,尤其是**,以满足他们快快长大,像**一样的愿望得到满足。

      第二类:依据他们对一个人的恐惧或愤怒等感情。儿童常扮演引起他们恐惧的那些人或事物。试图体验与那些人有关的焦虑,以帮助儿童征服恐惧。

      第三类:儿童喜欢扮演那些不合身份、低于身份的角色,这样可以让儿童在游戏的安全范围内回顾并且尽情享受那些对他们来说不可能再获得的“小儿时”的快乐,并且在游戏这个“安全岛”中做自己想做而现实生活又不允许做的事情。

      佩勒还从发展的角度描述了儿童性别心理发展阶段中的儿童游戏的结构的变化。每一阶段心理**发展的矛盾冲突不同,游戏内容也不同。

      第一阶段,孩子的焦虑主要集中在与机体有关的挫折方面,这种焦虑反映在游戏中,表现玩弄身体某部分的独自游戏。

      第二阶段(前恋母阶段),孩子的焦虑主要是失去母亲——食物的来源的潜在焦虑。这一阶段,孩子开始与母亲游戏,孩子游戏的主题是“我能够做那些妈妈对我做的事情”。

      第三阶段(恋母冲突阶段),孩子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试图补偿他们无法与**相匹敌的无能的地位,在环境中占主导地位。

      第四阶段(后恋母阶段),孩子通过与伙伴共同参与的规则游戏,从外部的超我形象中获得了独立。这种游戏的作用在于创造一种自我控制的社会秩序,通过严格认真地执行游戏的规则,可以从外部的超我形象中获得自由。

      佩勒关于心理性别发展问题如何影响儿童游戏结构的讨论极大地扩大和丰富了弗洛伊德的游戏思想。

      四、门宁格的宣泄说

      弗洛伊德认为,游戏具有宣泄敌意和报复冲动的功能,如果人身上的焦虑、问题不宣泄出来,就会形成病症,伤害个体健康。因此,弗洛伊德专门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对儿童则采取游戏治疗的方式。门宁格发展了弗洛伊德的这一思想,强调游戏的益处在于宣泄和降低焦虑。游戏最重要的价值就是为释放被抑制的攻击性提供了机会。门宁格突出了游戏对减低被抑制的过分冲动的价值。他认为人身上天生存在着一种本能的攻击性驱力,此驱力不断寻求表现,如果在哪里被否定,就会在哪里形成病症。因此,为了发泄这种攻击性的驱力,必须找到一个合法的、为社会所允许的途径,游戏正是这种发泄的合法途径。因此,儿童玩攻击性或侵犯性的游戏可以降低攻击性行为。但一些理论家提出了相反的意见,认为攻击性游戏刺激并提高了攻击性行为。

      由于精神分析学派发端于精神病学,而非发端于心理学,所以这一学派关于游戏的理论,带有明显的临床诊断的色彩。精神分析学派以分析游戏个案为主,注重各种不同类型的、个人的游戏,而且这些游戏只是个别儿童在某段时间内玩的游戏,因而缺乏普遍代表性。对于游戏原因的解释方面也有主观臆断之嫌,由于过分强调“性”的作用,强调个体的生物性而忽略了社会性,使其游戏理论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尽管如此,精神分析学派对于游戏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早期经验对健康的成年生活的重要意义,强调游戏对于人格发展、心理健康的价值,这对人们重视儿童早期的发展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精神分析学派尤其强调游戏具有满足幼儿的欲望,发泄愤怒,减少焦虑,抒**感,缓和心理紧张,发展自我力量的功能。这一观点对于人们重视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具有重要启示。精神分析学派把游戏的研究与心理发展的理论联系起来,注重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重视想象性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极大。另外,精神分析学派对儿童进行游戏治疗已成为一般性的临床业务,把游戏作为一种评价工具来使用,已成为公认的对儿童情绪状况进行精神病理诊断的方法,使得游戏治疗手段和方法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也促进了儿童游戏的研究。同时,精神分析学派在研究游戏时将统计方法的引入,对游戏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也起了促进作用。

      对比分析现代游戏理论的共同点与差异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游戏的动机是唯乐原则,游戏的时期是短暂的。

      2、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3、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4、游戏的唤醒理论。

      另一个新的分析学科是流形上的分析,一般认为它在20世纪中期才形成独立分支。它研究定义在流形上的函数,而流形上一般没有统一坐标。

      只在每点存在与欧氏空间中的开集同胚的邻域,因此,流形上的局部分析与经典的欧氏空间的分析相仿,整体分析则复杂得多,流形上的分析指的就是后者。

      扩展资料:

      学科分支:写满公式的纸。

      分析学的诸多经典分支,或分析学各学科的经典部分中,数学分析、单复变函数论和实变函数论具有基础性质,它们全面研究所论函数的基本性态。

      除此以外,它的大多数分支主要从某个侧面去研究函数。例如,调和分析主要研究函数用傅里叶级数(或傅里叶变换)表示的问题,并利用这种表示去研究函数的性态。事实证明,这是研究函数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它的思想和方法在许多数学分支中用到。

      精神分析游戏理论的定义

      以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等为代表,用精神分析理论解释游戏问题的现代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表现受社会规范压抑的原始冲动和欲望的合法途径,游戏可以使儿童以自己能够掌握的方式来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有利于形成健康的自我。

    [阅读全文]...

2022-03-25 06:26:23
  •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分析

  • 文学
  •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分析(通用5篇)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的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这些辩证的表现手法包括点染、虚实、疏密、浓淡、离合、雅俗、曲直、隐显、巧拙等。下面以中学课本中涉及到的诗诗词为例,试作说明。

      1、点染

      点染,是国画的术语。原指画家在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后来借用到古诗词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面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种手法在写景抒情的诗词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统率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以突出相思的伤悲。这样的例子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还有很多,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自己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愁”的主旨。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染,后面的“都是离人泪”是点。

      2、虚实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暇想和绵长的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诗人的情感表达得强烈而飘逸。李商隐的《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传说、典故)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诗人的感情真切而又深藏,让后学者产生了众多的揣度和想象,被喻为古代“朦胧诗”。而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诗人抽象的“愁”化为了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

      3、疏密

      诗词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疏者大笔勾勒,重在传神;密者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

      在诗词中,疏利于写大景,密利于写小景;在词、曲中,婉约者较密;豪放者较疏。但在一首诗词中,诗人们也时而采用疏密结合的手法,构成一定的意境,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空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句,前两句“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一句三个意象,显得绵密急促;后两句“落木”、“长江”一句一意象,显得物象稀少而疏阔。从美学角度看,密可以产生了一种紧促感,疏可以产生了一种弛缓和开朗感,一紧一缓,能给欣赏者带来心理的愉悦。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四句,也是深得疏密之妙。前两句交代“雨后空山”、“秋天傍晚”,一写环境,一写时间,可谓疏朗简洁;后两句却写到“明月”、“青松”、“月光”、“清泉”、“石头”、“水花”,意象十分丰富;一疏显得宏阔,一密显出清幽,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4、动静

      客观事物的动静之态,给了诗人们许多创作的灵感,他们常常将事物的动、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动静相生,动静互衬,妙趣无穷。

      如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富有生活情趣。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以动写静,花落、月出、山鸟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景物动静的结合,反映了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心理活动。李白的《望天门山》更是高妙,以“天门中断楚天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又用“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山雄奇险峻的静——强大力量的静;然后又用“*青山相对出”写静,又静中有动;“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又动中有静:动静相衬,即有力量的对抗,又有宁静与和谐,真可谓运笔如神!

      5、浓淡

      浓淡在绘画中,主要指色彩的深浅、明暗。后来用于文学创作,主要指语言的色彩。浓者,重笔浓彩,绚丽;淡者,素笔淡写,不尚雕饰。

      就作者个人而言,有的追求素淡,有的追求浓艳,有的则浓淡兼施。浓淡相互映衬,可以收到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写金陵的壮丽秋景,用了“似练”、“翠峰”、“残阳”、“彩舟云淡”等,语言色彩华美;下片叹六朝竞逐豪华,吊古伤今,语言素淡;以浓衬淡,服务于政治家睹今鉴古的深远思虑。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写“红藕”、“玉簟”、“罗裳”、“兰舟”、“锦书”、“月满”,色彩较浓;下片写“花”、“水”、“闲愁”,色彩较淡;浓淡相映,充分地渲染和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浓”尚不可解其愁,“淡”又让她何以堪?

      6、雅俗

      雅俗是运用语言的一种艺术。“雅”是典雅,“俗”是通俗。

      在诗词中适当运用雅语和俗语,就会雅俗共赏,增强诗歌的艺术魅力。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前七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用词典雅,造句精工;结尾两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用语却极是通俗:这样以俗入雅,突出表达了词人关注百姓疾苦的情怀。又如白居易《忆江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用语通俗;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语典雅:不用雅,写不出江南之优美;不用俗,便失去了亲切感和独特的向往之情,可谓相得益彰。

      7、巧拙

      巧拙也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巧”是工巧,“拙”是朴拙,二者结合,常可收到别具一格、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如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前一句朴拙,后两句工巧。无前者,后两句失去依托;无后者,前一句,失去了应有的表达效果:前后相合,一幅凄清之景顿生,一股兴叹之情流动。又如周邦颜的《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前一句写太阳初升,露水渐干,比较朴实;后二句写青青池水,风吹水动,晃动的叶子仿佛在不断高举一样,用笔和造景都很巧。

      8、曲直

      曲与直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

      一般来说,诗人心情*静时,喜欢含蓄委婉,感情激动时,便直吐为快。在现实生活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是复杂变化的,因而在作品中总是兼用曲与直两种手法来表情达意,力求做到曲直互补,妙合其心。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令人神往的仙境世界,明写了对仙境的向往,暗写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属于“曲”的手法;到诗的结尾处却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直”,一曲一直间将诗人率真可爱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白居易的《琵琶行》虽然也曲直兼用,但没有了李白的率真,而是以曲为主;他写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直接表明的是对下层歌妓和劳苦百姓的同情,曲折表达的却是政治受挫后,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世态炎凉的强烈不满。说自己的遭际属于“直”吧,可他还是表达得那么“曲”,不讲原委,只说同感。曲折与直率的运用,与诗人的心境有关,耐人寻味。

      9、隐显

      “隐”与“显”,也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隐显”与“曲直”非常相似,常常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说,曲就显得隐,而直就显。

      诗人在表达深藏内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时,往往隐约其辞,采用隐讳曲折的方式。如朱庆馀的《*试上张水部》,明明是想说自己考前心里没底,又期待成功,盼望张籍的帮助,却又隐讳曲折地虚拟新妇的口气问新郎:“画眉深浅入时无?”又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明了抒发哀悼亡妻之情的同时,也隐约地抒发了“尘满面,鬓如霜”的政治失意之情。

      10、离合

      离合是一种离题旁涉与紧扣题目的辩证表现手法。直写题目,内容就会局促;荡开笔墨,内容又会偏离题目。而离合就是要讲究直写与旁写,正写与侧写的和谐,侧写、旁写都要做到服务于正写,服务于题目,从而使诗词意脉相连,似断实续,摇曳多姿。

      这种手法在咏物的诗词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因为古人主张咏物要力求“不即不离”、“不沾不滞”。如苏轼的《水龙吟》:“似花还是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开篇摇曳入题,以似花非花、无情有思吟咏杨花,接着由杨花衍生出思妇意象,人与花、物与情,在不即不离之间,咏物而不滞于物,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一、常规分析

      每一首诗词都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基本要素,比如季节、时间,人物(主人公)及其相关动作,人物所处地点和人物心情等。当然,这里说的“比较固定”,是指这些要素在诗词中通常都会描述出来:有些诗词表现的明显,有些诗词则表现的隐晦。虽然隐晦,但认真去寻察还是能发现的。在鉴赏分析时若能抓住这些基本要素进行有效分析,往往能切中诗歌命脉,明确诗词“画意”,体会诗情。请看下面的鉴赏示例: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题看,抒情主人公是诗人自己。“青山”暗点季节是春天,“落日五湖春”一句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但也点明了是春天时节。“汀洲”是指水边*地。春光明媚,景色怡人,本该是踏春赏景的好时节,但此时诗人身处如此妙境又在做什么呢?通过“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我们发现诗人浓墨重彩地渲染了自己出神凝思、依依惜别的忧伤情绪。最后一句一个“愁”字则更鲜明地点染出诗人心中那份无尽的失落、惆怅的伤感。全诗境界开阔,新颖别致,情景交融,意味不尽。

      二、意象分析

      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抒情性是诗词的第一特性。但古典诗词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大多都是借助景或物来抒**感的,这些景或物都明显带上主人公的感情色彩。这些景或物就是意象。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些意象,仔细体味,通过联想、想象感悟诗词营造的意境,从而准确“入情”。请看下面的鉴赏示例: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赏析: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呢?有人家、花朵、蝴蝶、黄莺。诗歌前二句突出花之多且繁盛,“千朵万朵”是上句“满”的具体化,“表现了春天盎然的生机。蝴蝶竞相在花丛间翩跹飞舞,着一”戏“字,表现了蝶儿欢快的心情。”留连“则表明蝶儿对姹紫嫣红的花朵的深情依恋。黄莺呢?它正跳跃于枝头,展开婉转清丽的喉咙歌唱呢,像是在为明媚灿烂的春天送去一支美妙的赞歌。”娇“表现了莺儿的忸怩喜悦的神态。”恰恰“突出莺儿啼叫的清丽。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中的这些意象充分浸润了作者内心的欣喜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机盎然的春天的喜爱,对现实生活的无限热爱。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三、表达技巧分析

    [阅读全文]...

2022-04-13 16:13:05
  • 古诗《江雪》的诗意分析

  • 诗意,文学
  • 古诗《江雪》的诗意分析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江雪》的诗意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很多很多山上没有鸟飞,千万条道路上看不到人影,只见一只孤独的船里,有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人,独自在那寒冷的江上钓着鱼。

      【诗意1】

      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诗意2】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诗意3】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届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晚于柳宗元的郑谷曾作《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是诗亦写江雪中的渔翁,但造语*常,更乏境界,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与鲜明的个性熔铸进去,所以苏轼批评他是“村学中语”,而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性”,即指诗人的情感熔铸。

      最后,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苍茫天宇,皑皑大地,其悠远的景界非常吸引人。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阅读全文]...

2022-07-04 14:04:28
  • 关于咏雪的古诗分析

  • 关于咏雪的古诗分析

      《咏雪》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收录在《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言散文.本文为关于咏雪的古诗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世说新语》之《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分析

      这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及《世说新语·言语》篇载,谢安寒雪日尝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安欣然唱韵,兄子朗及兄女道韫赓歌(诗即如上),安大笑乐.

      谢安所乐,在于裙钗不让须眉,侄女之诗才,更在侄子之上.按谢朗少有文名,《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续晋阳秋》称他“文义艳发”,《文学》篇引《中兴书》说他“博涉有逸才”.所以叔父出韵起题,侄子即为唱和,正见其才思敏捷也.*心而论,“撒盐空中”亦不失为一种比方,雪,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谢朗就*取譬,用撤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

      然而,聪颖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长的才名.她觉得,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随风飘舞,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于是,针对兄长的原句,她作了大胆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风起.”

      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晋伍辑之《柳花赋》曾形容:“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飙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宋代的贺铸《青玉案》词有“满城风絮”句.)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如此再看“撒盐空中”的比方,则未免有局促见肘之诮了.

      清人沈德潜说:“事难显陈,理难言罄,每托物连类以形之.”(《说诗晬语》卷下)比喻是诗歌的基本修辞手法.其要在于贴切传神,新颖入妙.这正是谢道韫此句高于他兄长的地方.

      但是,真正的佳句名句之所以千古流传,播传人口,更重要还在于它能通过形象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谢道韫的这句诗,其佳处不仅在工干设譬,还在于透露出女才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她将北风飞雪的严寒冬景,比作东风吹绵的和煦春色,正表现出女作者开朗乐观的胸襟以及对美好春光的由衷向往.

      据《晋书》本传,谢道韫的联句不仅得到她叔父的称赏,而且还受到在场嘉宾的一致赞许.这次联句,遂传为一时佳话,谢道韫从此也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后来南朝梁刘孝绰写过一首《对雪诗》,其中有“桂华殊皎皎,柳絮亦霏霏.讵比咸池曲,飘飖千里飞”.也许是受到谢道韫的启发.

      须要说明的是,谢道韫的出色联句.并不是一时之功,刹那灵感,而是有她*时深厚的文学修养作基础的.《世说新语·言语》篇引《妇人集》称她“有文才,所著诗、赋、诔,颂传于世”.可惜绝大部分没有保存到今天.

    [阅读全文]...

2021-11-30 19:03:23
  • 分析现代医学技术与医学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论文

  • 分析现代医学技术与医学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论文(精选5篇)

      无论是在学*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析现代医学技术与医学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现代医学技术与医学人文精神的本质联系

      20世纪以来,现代医学不断发展,并日趋完善。在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带动下,现代医学技术发生了突飞猛进的革命。青霉素大量应用于临床,人类获得了特效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手段和方法,开辟了抗生素化学治疗的新局面;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仪(CT)和核磁共振诊断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最重要的放射诊断成就。现代医学技术在临床诊断、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除此之外,人们还研制出人工胰岛素、人工生长素、干扰素、乙型肝炎疫苗等多种生物制品,开拓了生物学治疗的一系列新概念。世纪之交,医疗信息技术、基因组学研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干细胞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等都获得了重大突破和前沿发展,把现代医学技术水*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在医学技术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无论在哪一个发展阶段,治疗技术进步到什么程度,无不体现着以人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医学的目的是救治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医学技术是医生救治患者的手段和工具,医学人文精神是医生应当具备的一切优秀品质并体现于医疗的全过程。

      古往今来,医学被称为“仁术”,医生被誉为“白衣天使”,行医治病与仁爱施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能割裂。片面地强调医术而忽视人文精神,容易形成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不尊重患者权利和人格、以医谋私等行业不正之风;片面强调医学人文精神而忽视现代医学技术,就会造成工作质量差、治疗水*低、医疗事故频发、医患关系紧张等。

      医学人文精神引领下的现代医学技术,需要现代医生正确恰当地使用先进诊断仪器和设备,准确仔细地分析疾病原因和机体变化,及时解决和缓解患者的病痛,这样的技术才能称为治病救人的“现代医学技术”;现代医学人文精神需要现代医生具备超于常人的一切优良精神品质:仁爱、利他、热心、周到、尊重、谦虚、果断、沉着,科学而不迷信、冷静而不盲目、进取而不保守,这样的精神才能真正称为“医学人文精神”。总之,医术与人文精神有着共存共荣、辩证统一的内在本质联系。

      2.现代医学技术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冲突对立

      当今医学发展过程中面临技术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两种不同倾向,折射出现代医学技术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冲突对立。医学技术主义主要表现为把医学仅仅理解为技术,认为医学技术是万能的,一切疾病都可以通过技术得到根治,不承认社会、心理等因素对疾病与健康的影响。

      医学人文主义是当代医学领域中基于理性和仁爱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医学人文精神则是医学人文主义的社会表现。弘扬医学人文主义的本意是推动医学技术进步,但医学人文精神受社会全体公民道德素质水*的限制,一旦被错误理解和歪曲会发生异化,反而会妨碍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医学技术主义会导致医学人文精神弱化或缺失新技术革命之前,医学技术的发展相当缓慢,医学分为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及分支,一些好的医疗经验通过师传徒承的方式发展扩散。

      20世纪以来,现代医学技术突飞猛进,在一定程度上似乎破译了人类生命的密码。片面的“医学技术主义”使人们产生了医学无所不能,无病不治的幻想。人被理解为一台机器,所有的器官可以像积木一样拆分、替换和结合。大量的医生成为“科研工作者”,常年埋头于实验室以追赶日新月异的医学技术进步潮流,医生们更相信只要解决了躯体之痛,所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而忽略了倾听患者的心声和对患者应有的人文关怀。患者来到医院,看到的是计算机、CT、核磁共振,机械性的按钮和被安排的号码,体会到的是仪器化、自动化、超市化、装配化导致的非人格化。恐惧也好,苦恼也罢,面对医生的时间越来越短,仪器设备检查的时间越来越长,死亡仅仅是分子的瓦解,疾病则是人体细胞功能的异常。人们无法确切地统计,每年有多少人做了不该做的手术,有多少人服用了不该服用、根本无效或者可有可无的药物。苦苦等待的患者和精疲力竭的医务人员是否又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同情与认可。

      毋庸置疑,医学技术主义引起的“现代迷信”,导致医学人文精神的弱化或缺失。因此,尽管现代医学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但人们对医学技术进步的感受却是越来越差,甚至是不满和失望,医患纠纷频发,面对稍有难度的疾病就会有很多医生束手无策、回天乏力。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乐观地对医学新技术成果寄予厚望,而是对器官移植、克隆技术、辅助生殖技术、安乐死等产生的负面效应和不良后果感到恐惧,对高新技术这些稀有卫生资源分配的公*性以及医疗制度的公正性感到怀疑,对不断增长,不堪重负的医疗费用感到不满,对国家提出的发展医学技术提高生命质量的承诺感到失望。

      3.现代医学技术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相互促进

      技术和人文是医学发展不可分割的双翼,医学技术促进人文精神更丰富、更健康,改变人们针对医学的价值观,有利于医疗理性化、人性化。人文精神则为医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虽然医学领域唯心主义的“精神论”并不盛行,但人们从来都不否认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医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正如德国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普朗克所指出: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事物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由物理学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链条。这是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一名优秀的现代医生必须能够做到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并重,人文素养越深厚,医疗技术水*发挥的越好,患者越满意。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说,你对待人的最好方式是你对他们的爱,对他们的事情感兴趣。

      美国著名医学家、人文主义者奥斯勒曾指出,作为医生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在看患者时,应当坐下来,哪怕只是30秒钟,患者会因此放松,更容易交流思想,至少感到医生愿意花时间对他的病有兴趣,这是医生的基本哲学。倘若不关心、不尊重、不理解患者,医生纵然技术水*再高,患者也未必理解、信服、配合。但是仅仅态度好是远远不够的,患者最为重视的还是医疗结果,最期望自己面对的是医术精湛的良医。医学知识浩如烟海、博大精深,非孜孜不倦刻苦努力不能取其真谛。

      医学人文精神要求当代医生必须锐意进取、精益求精、富有责任心,面临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理论必须迎难而上;必须博学多才,学*有关的人文知识,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等,并有机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具备创造性地开展医疗卫生工作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等。面对当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面对患者*意识、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合格的医生必须注重自身医学技术的进步与提高,提高自己防病治病、为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服务的能力。

      也正是在医学人文精神的鼓励、催动和压力下,现代医学技术每天都在与时俱进地发展着,越来越多的最新医疗技术和成果走出实验室,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一种又一种长期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疑难杂症被攻克;螺旋CT、核磁共振仪、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通用全数字彩超、高端*板血管造影机等高精尖医疗设备不断升级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为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4.技术与人文的融合是现代医学发展的目标

      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是现代医学发展的理想目标,然而实现这种理想的融合并非易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们必须面对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之间的不断冲突。社会越进步,人们的生活水*越高,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和自身的健康越关注。

      如果医学技术的进步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要,或者医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副作用远远超越人们医疗卫生的需求和预期,医疗技术发展就会对传统道德、社会规范以及人类的精神生活提出挑战。在现实生活中,动用了能掌握的全部现代医疗设备,花费了巨额天价的治疗费用,患者的病痛没有缓解反而徒增更多的治疗痛苦,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人们不断获得医疗技术的进步,却又面对疾病束手无策,并最终产生怀疑。

      另一方面,人们对克隆人、克隆器官、动物器官移植、基因治疗等产生的社会后果顾虑重重,对人类潜在的健康影响难以预料。当人类的**和卵子在试管中结合再经胚胎移植到老鼠体内,人们突然迷惑于什么是生?当史蒂芬·霍金表示大脑可独立于身体之外创造死后“来生”,人们又迷惑于什么是死?这些问题说明了人们必须突破传统观念,**思想,重建生命价值观、生存质量观、死亡观等医学人文理念,适应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人们又必须高度警惕高新技术带来的伦理影响,认识到技术既能造福人类又能引起灾难的双刃剑性质,维持医学技术与人文精神之间的*衡和张力,推动其协调发展,确保不偏离医学的宗旨和正确的发展方向。

      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研究人类疾病的科学,也是将医学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融合在一起的学科。医学既具有自然科学性又兼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属性。当今医学发展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人文属性原本更加浓烈。然而,处于技术飞速发展时期的当代医学,其人文精神的发展,却被技术主义的高光反衬下暗淡了色彩。医学对技术的高度依赖和追求,忽视了医学自身的仁爱精神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导致医生人文素养的缺失,表现出的是现代医学技术与医生人文素养之间关系的失衡。

      因此,重新审视现代医学技术与医生人文素养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1、医生人文素养及其内容

      人文素养是个复杂且抽象的概念,在不同的语境和层面含义有所不同。简单说,人文素养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理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成熟和稳定的价值体系,品格、气质和素质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医生的人文素养可以理解为医生对健康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一种人文关怀,以及对患者处境的无限关切,医生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感、人格品质、精神追求则是医生人文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

      2、医生人文素养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对患者个人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和尊重。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每位患者追求生命延续和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

      (2)具有崇高的医德。

      医生作为一种与生命直接打交道的职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医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也是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行业而具体体现。良好的医德不仅是医生面对患者病痛时表现出内心深处的真实同情和深切关怀,还包括医生在医学实践活动中,具有正直的品德,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标准,严格遵守行业规定。

      (3)具备不断进取的心态。

      一方面,要求医生自觉地纯净医疗行业,促进和维护和谐环境;另一方面,要求医生必须对生命要有源自内心的敬畏,以及不断追求并实践人、社会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局面。

      2、现代医学技术及其特征

      大量先进技术和仪器设备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而逐渐形成了医学技术。而现代医学技术是指涉及现代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尖端技术成果,在医学实践活动中直接应用于人体的医学技术。可以说,现代医学技术是医学技术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对人类健康发挥着巨大作用,尤其是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与新材料技术的进步,推动者现代医学技术的空前革命。技术发展改变着医学技术的特性,现代医学技术体现出以下特征:

      (1)医学的全面技术化。

      从表面上看,技术等同于医学,技术成了医生全部,而医生的人文素养受到技术的排挤,得不到重视。

      (2)现代医学技术成为治病救人的独立工具。

      现代医学技术不再仅是医生控制疾病、增进健康的工具,而是能够按自身逻辑独立发展。

      (3)现代医学技术削弱了医生个人经验的地位。

      医生过多依靠现代医学技术装备,甚至出现没有检测仪器的图像资料和精确数据,医生就无法进行诊断,医生的个人经验被医学辅助诊断技术替代,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演变成了医生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4)现代医学技术制约了医生的理性。

      医生的意识形态受到现代医学技术控制,将更多精力用在了探究和掌握新技术,从而忽视了对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

      3、现代医学技术和医生人文素养的关系

      3.1医生人文素养对现代医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1)医生人文素养指导和规范医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成果的运用。

      医学技术本身只是人类谋求健康的工具和手段,但是在医学技术不断实用的进程中,对过程有效性和方案正确性的追求远远超越了对结果的认知,人们忽略了去探寻采取某种工具与手段所得到的结果一定会合理。然而,人文素养的实质是以人为本,要求人们必须去掌握医学技术实用进程中的客观规律,去认知医学技术这一工具手段所致结果的合理性。因此,只有医生人文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医学技术才能在人类设想的规范和目的内发展。

      (2)医生人文素养是医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条件。技术的进步,离不开良好、开放人文环境。在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人文环境中,医学技术发展的也会得到促进。

      (3)医生人文素养极大地影响着医学技术的价值评价和舆论导向以及医学技术活动的方向、目的、效果。

      医生对医学技术的应用和评价,都会让人们对医学技术进行理性反思和重新选择。

      (4)医生人文素养是医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现代工具手段知识含量的提升,离不开人们勇于探索和求真务实等精神品质,而这些精神品质便是来自人文素养。

    [阅读全文]...

2022-06-19 08:08:28
  • 梅花的精神品质古诗词

  • 精神,品质,梅花
  • 梅花的精神品质古诗词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梅花的精神品质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梅花的精神品质古诗词

      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____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2、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____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____王安石《梅花/梅》

      5、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____卢仝《有所思》

      6、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7、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____陆凯《赠范晔诗》

      8、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____王冕《白梅》

      9、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____卢梅坡《雪梅·其二》

      10、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11、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____杜耒《寒夜》

      1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13、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____吴文英《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14、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____曹组《蓦山溪·梅》

      15、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____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

      16、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____唐寅《把酒对月歌》

      17、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____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18、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____陆游《落梅》

      19、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____张谓《早梅》

      20、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21、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____李煜《清*乐·别来春半》

      22、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____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23、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____苏轼《西江月·梅花》

      24、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____苏轼《西江月·梅花》

      25、陌上风光浓处。第一寒梅先吐。____李弥逊《十样花·陌上风光浓处》

      26、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____晁补之《盐角儿·亳社观梅》

      27、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____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28、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____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29、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____道源《早梅》

      30、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____齐己《早梅》

      31、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____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32、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____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33、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____王维《杂诗三首/杂咏三首》

      34、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____李商隐《对雪二首》

      35、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____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36、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____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37、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____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38、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39、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____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40、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____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41、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____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42、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____李世民《元日》

      43、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____晏几道《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44、可有梅花寄一枝?雪来翠羽飞。____吴锡麒《长相思·以书寄西泠诸友即题其后》

      45、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____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46、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____李方膺《题画梅》

      47、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____范成大《喜晴》

      48、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____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阅读全文]...

2022-05-06 20:42:27
  • 关于七夕的古诗10首(关于七夕节的诗句古诗分析)

  • 七夕,七夕节
  •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来了,属于中国人专属的情人节。七夕节历史悠久,据说起源于我国上古时期,在西汉时期普及开来,到了宋朝繁荣鼎盛。在这个美好、浪漫的节日里,除了祈祷美好姻缘外,各地也会开展各式各样的民俗活动。古代文人在七夕节这一天,诗兴大发,留下诸多可以反映七夕节气息的诗词。今天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人十首诗词,体会文人笔下七夕节是什么样子的,同时将心灵融入节日氛围中,用心享受诗文背后的意境。

    众所周知,关于七夕节产生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在每年的这一天,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会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其中,古代文人骚客在七夕节这一天,用诗词来描绘良辰美景,抒*怀。据说,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便有描写七夕节的诗篇,到了汉代,民间歌咏七夕节更是成为一种风向,也让牛郎与织女之间凄美又真挚的爱情家喻户晓。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想象力更加丰富,在牛郎与织女之间,横加一条银河,更加完善了牛郎与织女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抒情更加酣畅。隋唐五代时期,关于七夕节的诗文更是达到炽热程度,在良辰美景,一吐忠言,有关于凄美爱情的诉苦,有对祈求美好爱情的迫切希望,也有对不能善终爱情的无奈。

    宋朝不乏关于七夕节的诗词,有抒情,有议论,爱恨交织,通过简短的文字可以体现文人的聪明才智,又能体现文人的博学通才和通达的性格。元明清时期,美句层出不穷,各种文艺形式传承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让这一属于我国独有的文化特色传承下去。在2006年,七夕节成功入列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值得一提的是,历代咏牛郎织女的诗,基调基本上是没有变的。关于爱情,文人抒发关于爱情的多重感受,但关于人间悲欢离合的感触与伤感是永恒不变的。在三国时期,关于七夕的诗文一般是书写深痛的离别之悲,表达夫妻之间不能团聚的哀伤。南北朝时期,关于人间欢庆佳节的桥段居多。到了隋唐时期,寄情于宫廷女子,他们身居宫廷深深的幽怨与寂寂的情怀交织在一起,让人无奈。

    现如今,七夕节依然是男女之前最为热衷的节日,在这个浪漫的节日里,全国各地开展不同民俗的活动来纪念这个节日,以颂诗较为普遍。通过鉴赏诗文,将朗诵者的情感融入于诗文中,能够设身处地的了解古人的思想与情感,绝对会产生不一样的美感。

    在七夕节这一天,我们一起来细品这十首关于七夕节的古诗词,感受古人在这一天的情感,同时品味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们每一个国人要肩负起传承文化的重任,让子子辈辈都要牢记中国文化。

    辛未七夕

    [唐]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七夕

    [唐] 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拟迢迢牵牛星诗

    [魏晋] 陆机

    昭昭清汉晖。粲粲光天步。

    牵牛西北回。织女东南顾。

    华容一何冶。挥手如振素。

    怨彼河无梁。悲此年岁暮。

    跂彼无良缘。睆焉不得度。

    引领望大川。双涕如霑露。

    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西江月 新秋写兴

    [宋] 刘辰翁

    天上低昂仰旧,人间儿女成狂。

    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

    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鹊桥仙 七夕

    [宋]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鹊桥仙 七夕送陈令举

    [宋]苏轼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

    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

    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

    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

    风雨散、飘然何处。

    [阅读全文]...

2022-03-23 23:37:48
  • 古诗词的辩证表现手法分析

  • 古诗词的辩证表现手法分析

      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这些辩证的表现手法包括点染、虚实、疏密、浓淡、离合、雅俗、曲直、隐显、巧拙等。下面以中学课本中涉及到的诗诗词为例,试作说明。

      1、点染

      点染,是国画的术语。原指画家在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后来借用到古诗词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面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种手法在写景抒情的诗词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统率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以突出相思的伤悲。这样的例子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还有很多,如柳永《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自己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愁”的主旨。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染,后面的“都是离人泪”是点。

      2、虚实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暇想和绵长的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诗人的情感表达得强烈而飘逸。李商隐的《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传说、典故)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诗人的感情真切而又深藏,让后学者产生了众多的揣度和想象,被喻为古代“朦胧诗”。而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诗人抽象的“愁”化为了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

      3、疏密

      诗词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疏者大笔勾勒,重在传神;密者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

      在诗词中,疏利于写大景,密利于写小景;在词、曲中,婉约者较密;豪放者较疏。但在一首诗词中,诗人们也时而采用疏密结合的手法,构成一定的意境,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空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句,前两句“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一句三个意象,显得绵密急促;后两句“落木”、“长江”一句一意象,显得物象稀少而疏阔。从美学角度看,密可以产生了一种紧促感,疏可以产生了一种弛缓和开朗感,一紧一缓,能给欣赏者带来心理的`愉悦。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四句,也是深得疏密之妙。前两句交代“雨后空山”、“秋天傍晚”,一写环境,一写时间,可谓疏朗简洁;后两句却写到“明月”、“青松”、“月光”、“清泉”、“石头”、“水花”,意象十分丰富;一疏显得宏阔,一密显出清幽,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4、动静

      客观事物的动静之态,给了诗人们许多创作的灵感,他们常常将事物的动、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动静相生,动静互衬,妙趣无穷。

      如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富有生活情趣。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以动写静,花落、月出、山鸟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景物动静的结合,反映了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心理活动。李白的《望天门山》更是高妙,以“天门中断楚天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又用“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山雄奇险峻的静——强大力量的静;然后又用“*青山相对出”写静,又静中有动;“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又动中有静:动静相衬,即有力量的对抗,又有宁静与和谐,真可谓运笔如神!

      5、浓淡

      浓淡在绘画中,主要指色彩的深浅、明暗。后来用于文学创作,主要指语言的色彩。浓者,重笔浓彩,绚丽;淡者,素笔淡写,不尚雕饰。

      就作者个人而言,有的追求素淡,有的追求浓艳,有的则浓淡兼施。浓淡相互映衬,可以收到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写金陵的壮丽秋景,用了“似练”、“翠峰”、“残阳”、“彩舟云淡”等,语言色彩华美;下片叹六朝竞逐豪华,吊古伤今,语言素淡;以浓衬淡,服务于政治家睹今鉴古的深远思虑。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写“红藕”、“玉簟”、“罗裳”、“兰舟”、“锦书”、“月满”,色彩较浓;下片写“花”、“水”、“闲愁”,色彩较淡;浓淡相映,充分地渲染和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浓”尚不可解其愁,“淡”又让她何以堪?

      6、雅俗

      雅俗是运用语言的一种艺术。“雅”是典雅,“俗”是通俗。

      在诗词中适当运用雅语和俗语,就会雅俗共赏,增强诗歌的艺术魅力。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前七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用词典雅,造句精工;结尾两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用语却极是通俗:这样以俗入雅,突出表达了词人关注百姓疾苦的情怀。又如白居易《忆江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用语通俗;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语典雅:不用雅,写不出江南之优美;不用俗,便失去了亲切感和独特的向往之情,可谓相得益彰。

      7、巧拙

      巧拙也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巧”是工巧,“拙”是朴拙,二者结合,常可收到别具一格、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如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前一句朴拙,后两句工巧。无前者,后两句失去依托;无后者,前一句,失去了应有的表达效果:前后相合,一幅凄清之景顿生,一股兴叹之情流动。又如周邦颜的《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前一句写太阳初升,露水渐干,比较朴实;后二句写青青池水,风吹水动,晃动的叶子仿佛在不断高举一样,用笔和造景都很巧。

      8、曲直

      曲与直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

      一般来说,诗人心情*静时,喜欢含蓄委婉,感情激动时,便直吐为快。在现实生活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是复杂变化的,因而在作品中总是兼用曲与直两种手法来表情达意,力求做到曲直互补,妙合其心。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令人神往的仙境世界,明写了对仙境的向往,暗写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属于“曲”的手法;到诗的结尾处却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直”,一曲一直间将诗人率真可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白居易的《琵琶行》虽然也曲直兼用,但没有了李白的率真,而是以曲为主;他写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直接表明的是对下层歌妓和劳苦百姓的同情,曲折表达的却是政治受挫后,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世态炎凉的强烈不满。说自己的遭际属于“直”吧,可他还是表达得那么“曲”,不讲原委,只说同感。曲折与直率的运用,与诗人的心境有关,耐人寻味。

      9、隐显

      “隐”与“显”,也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隐显”与“曲直”非常相似,常常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说,曲就显得隐,而直就显。

      诗人在表达深藏内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时,往往隐约其辞,采用隐讳曲折的方式。如朱庆馀的《*试上张水部》,明明是想说自己考前心里没底,又期待成功,盼望张籍的帮助,却又隐讳曲折地虚拟新妇的口气问新郎:“画眉深浅入时无?”又如苏轼《江城子》“……不思量,自难忘”,在明了抒发哀悼亡妻之情的同时,也隐约地抒发了“尘满面,鬓如霜”的政治失意之情。

      10、离合

      离合是一种离题旁涉与紧扣题目的辩证表现手法。直写题目,内容就会局促;荡开笔墨,内容又会偏离题目。而离合就是要讲究直写与旁写,正写与侧写的和谐,侧写、旁写都要做到服务于正写,服务于题目,从而使诗词意脉相连,似断实续,摇曳多姿。

      这种手法在咏物的诗词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因为古人主张咏物要力求“不即不离”、“不沾不滞”。如苏轼的《水龙吟》:“似花还是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开篇摇曳入题,以似花非花、无情有思吟咏杨花,接着由杨花衍生出思妇意象,人与花、物与情,在不即不离之间,咏物而不滞于物,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阅读全文]...

2022-04-05 00:49:06
分析人文精神的古诗 - 句子
分析人文精神的古诗 - 语录
分析人文精神的古诗 - 说说
分析人文精神的古诗 - 名言
分析人文精神的古诗 - 诗词
分析人文精神的古诗 - 祝福
分析人文精神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