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庭训格言全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庭训格言全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庭训格言全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庭训格言全文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好句摘抄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精选的庭训格言大全,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读书以明理为要。理既明则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矣。
2、道理之载于典籍者,一定而有限,而天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
3、故朕理天下事五十余年,无甚差忒者,亦看书之益也。
4、慎重者,敬也。当无事时,敬以自持;而有事时,即敬以应事,务必谨终如始慎,修思荣*而安焉,自无废事。
5、由一理之微,可以包*之大;由一日之*,可以尽千古之远。
6、朕为帝王,何等物不可用?然而朕之衣食毫无过费。
7、君子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8、诚以天下事繁,日有万机,为君者一身处九重之内,所知岂能尽乎?时常看书,知古人事,庶可以寡过。
9、盖敬以存心,则心体湛然居中,即如主人在家,自能整饬家务,此古所谓“敬以直内”也。
10、*日居处尚且如是,遇事可知其慎重也。
11、俭以从廉,侈以成贪。
12、宜如此,方免二者之弊。
13、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灭矣。
14、若夫为官者俭,则可以养廉。居官居乡,只缘不俭,宅舍欲美,妻妾欲奉,仆隶欲多,交游欲广,不贪何从给之与?
15、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
16、尝见高年有寿者,*是俱极敬慎,即于饮食,亦不敢过度。
17、吾自幼好看书,今虽年高,万机之暇,犹手不释卷。
18、人生于世,无论老少,虽一时一刻不可不存敬畏之心。
19、朕自幼登极,凡礼坛庙、礼神佛,必以诚敬存心。
20、即理事务、对诸大臣,总以实心相待,不务虚名。
21、至于人生衣食财禄皆有定数,若俭约不贪,则可以养福,亦可以致寿。
22、所以然者,特为天地所生有限之才,而惜之也。
23、凡圣贤经书,一言一事,俱有至理,读书时便宜留心体会,此可以为我法,此可以为我戒,久久贯通,则事至物来,随感即应,而不待思索矣。
24、学于古训乃有获。
25、书之在天下,《五经》而下,若传若史,诸子百家,上而天,下而地,中而人与物,固无一事之不具,亦无一理之不该。
26、民生本务在勤,勤则不匮。
27、世之读书者,生乎百世之后,而欲知百世之前;处于一室之间,而欲悉天下之理,非书曷以致之?
28、故朕所行事,一出于真诚,无纤毫虚饰。
29、虽然,书不贵多而贵精,学必由博而守约,过能精而约之,以贯其多,与博合其大,而极于无余,会其全而备于有用,圣贤之道,岂外是哉?
30、我等*日凡事能敬畏于长上,则不得罪于朋侪,则不召过,且于养身亦大有益。
31、吾人凡事惟当以诚,而无务虚名。
32、故世之苦读书者,往往遇事有执泥处,而经历事故多者,又每逐事图融而无定见,此皆一偏之见。
33、世之财物,天地所生,以养人者有限,人若节用,自可有余;奢用则顷刻尽耳,何处得增益耶?
34、朕则谓当读书时,须要体瀛世务;而应事时,又当据书理而审其事。
35、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蚕或受之寒,是勤可以免饥寒也。
36、庭训格言:凡天下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
37、心欲小而胆欲大。
38、学者诚即事而求之,则可以通三才,而兼备于万事万物之理矣。
39、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得失俱可无愧。
40、圣贤之书所载,皆天地、古今、万事、万物之理,能因书以知理,则理有实用。
训曰:曩者三孽朕料理军务,日昃不,持心坚定,而外以暇豫③,每日出游景山骑射。
彼时,满洲兵俱已出征,余者尽系老弱。
遂有不法之人投帖于景山路旁④,云:“今三孽及察哈尔叛乱⑤,诸路征讨,当此危殆之时,何心每日出游景山
”如此造言生事,朕置若罔闻。
不久,三孽及察哈尔俱已剿灭。
当时,朕若稍有疑惧之意,则人心摇动,或致意外,未可知也。
此皆上天垂佑,祖宗神明加护⑥,令朕能坚心筹画,成此大功,国已至甚危而获复安也。
自古帝王如朕自幼阅历艰难者甚少。
今海内承*,迥思前者,数年之间如何阅历,转觉悚然可惧矣⑦
古人云:“居安思危。
”正此之谓也。
【注解】 ①曩(nǎnɡ):过去,从前。
孽(niè):妖孽。
三孽,指发动叛乱的吴三桂等“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等明降将先后反清;因其降清后封藩称王,故称“三藩”之乱。
②昃(zè):日偏西。
遑:闲暇。
③暇豫:悠闲逸乐。
④景山:即今北京景山公园。
⑤察哈尔叛乱:指察哈尔布尔尼叛乱。
康熙十四年(1675年),蒙古的察哈尔部头目布尔尼举兵叛清,失败身死。
⑥垂佑:对下边的护佑。
加护:加意保护。
⑦悚然:恐惧的样子。
【译文】 以前,吴三桂等人发动“三藩”叛乱,我处理*事务,从早到晚,没有空闲时间,但我保持着内心的坚定,表面上给人以悠闲逸乐的样子,每天都到景山骑马、射箭。
那时,我们满洲八旗兵都离开京城奔赴前线,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者。
在此情况下,便有一些不法分子在景山的路旁扔下一些书帖,上面写道:“现今正有‘三藩’和察哈尔布尔尼的叛乱,各路大军忙于征讨,在此危急之时,为何还有心思到景山去游玩呢
”对这种造谣生事的现象,我就像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见似的。
不久,“三藩”之乱和察哈尔叛乱都先后剿灭。
当时,倘若我稍稍表现出惊疑、害怕的意思,那么人心就会动摇,或许会发生一些难以预料的意外之事。
这都是上天保佑,祖宗神明加意保护,使我能够坚定信心,认真谋划,终于成就此功业,使已面临危亡的国势重获安定。
从古至今的皇帝,像我这样从小就经历了不少艰难的,实在不多啊
而今,四海之内又是太*盛世,但回想起往事,在几年的时间里我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反而有些后怕。
古人说:“居安思危。
”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评语】 吴三桂、察哈尔布尔尼发动叛乱,清廷边关军情紧急,康熙帝却每天照常骑马出行、射箭游乐,“暇豫”之状,成了一些人攻讦他的口实。
但不久叛乱迅速被*定,国势转危为安。
很显然,康熙悠闲逸乐是一种安定人心的策略,是优秀政治家的良好素质及杰出才干的体现。
作为帝王韬略,安定人心,在必要时不得不示人以闲适快乐的假象。
当决定命运的大事突然发生时,把握处世行事的尺度很难,这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丰富的人生历炼的经验作为基础。
生活中,我们很钦佩那种在危急关头临阵不慌、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敬服那些喜怒哀乐不露于形的强人。
当然,这种风度决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于后天的修持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远大志向决定的。
《庭训格言》
《庭训格言全鉴》
《庭训格言几暇格物编》我都有,新华书店新版,可以联系我哦~~
与孟子一样的化石,老吴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康熙*时在宫中经常给皇子皇孙以教诲,雍正即位后对康熙的家训加以追述,并整理汇编成《庭训格言》,共246则
这个文章当中表达了康熙,他非常亲民爱民廉政的观点。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是由唐汉编译,2004年出版的一本记录康熙教子训言的书籍,所有这些内容,都是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道德遗泽和他的《庭训格言》——一本珍藏大内、秘不示人的皇家遗嘱读本的影响
关于康熙庭训格言全文译文
纵观康熙执政期间,征讨噶尔丹,*定三藩,*,抗击沙俄,赫赫功勋,举世瞩目,而指挥若定、举重若轻,就是这种良好素质的体现!那么康熙庭训格言全文译文是什么?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康熙庭训格言全文译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一章
心小胆大 防患未然
训曰: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也。
【译文】
当人们在没有事的时候,应保持一种有事在身的状态,时刻注意防范可能发生的问题,这样,就不会有任何意外之事发生。如果人们在有事的时候,能够像没事时那样泰然自若,使种种忧虑*静下来,那么,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会自然消失。古人说:“心中越谨慎小心越好,在行事风格上则又要泼辣大胆,雷厉风行。”我认为,遇到事情都应该如此对待。
【评语】
在开宗明义的第一篇庭训中,阐述了作为一国之君、统领天下的领袖人物,首先应该具有的是一种沉稳大气的雍容心态,即所谓的大将风度。因为,利害冲突或两军对垒之时,胜利的一方往往是那些具有决断力和胆略的将军,而不是学识更高一筹者。康熙皇帝一生文治武功,身经大大小小的战役,匡扶将倾的满清帝政,对领袖的统驭才干自然是深有感触的。
这里的“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谈的是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有事之时,却如无事”,谈的是遇事不慌,从容应付。一个有志成就事业者,需具备这样的素质;一个政治家,更需具备这样的素质。纵观康熙执政期间,征讨噶尔丹,*定三藩,*,抗击沙俄,赫赫功勋,举世瞩目,而指挥若定、举重若轻,就是这种良好素质的体现!本则作为庭训的开篇,其训诫的意义是隽永深长的。
居安思危 处变不惊
训曰:曩者三孽作乱①,朕料理军务,日昃不遑②,持心坚定,而外则示以暇豫③,每日出游景山骑射。彼时,满洲兵俱已出征,余者尽系老弱。遂有不法之人投帖于景山路旁④,云:“今三孽及察哈尔叛乱⑤,诸路征讨,当此危殆之时,何心每日出游景山?”如此造言生事,朕置若罔闻。不久,三孽及察哈尔俱已剿灭。当时,朕若稍有疑惧之意,则人心摇动,或致意外,未可知也。此皆上天垂佑,祖宗神明加护⑥,令朕能坚心筹画,成此大功,国已至甚危而获复安也。自古帝王如朕自幼阅历艰难者甚少。今海内承*,迥思前者,数年之间如何阅历,转觉悚然可惧矣⑦!古人云:“居安思危。”正此之谓也。
【注解】
①曩(nǎnɡ):过去,从前。孽(niè):妖孽。三孽,指发动叛乱的吴三桂等“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等明降将先后反清;因其降清后封藩称王,故称“三藩”之乱。②昃(zè):日偏西。遑:闲暇。③暇豫:悠闲逸乐。
④景山:即今北京景山公园。⑤察哈尔叛乱:指察哈尔布尔尼叛乱。康熙十四年(1675年),蒙古的察哈尔部头目布尔尼举兵叛清,失败身死。
⑥垂佑:对下边的护佑。加护:加意保护。⑦悚然:恐惧的样子。
【译文】
以前,吴三桂等人发动“三藩”叛乱,我处理*事务,从早到晚,没有空闲时间,但我保持着内心的坚定,表面上给人以悠闲逸乐的样子,每天都到景山骑马、射箭。那时,我们满洲八旗兵都离开京城奔赴前线,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者。在此情况下,便有一些不法分子在景山的路旁扔下一些书帖,上面写道:“现今正有‘三藩’和察哈尔布尔尼的叛乱,各路大军忙于征讨,在此危急之时,为何还有心思到景山去游玩呢?”对这种造谣生事的现象,我就像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见似的。
不久,“三藩”之乱和察哈尔叛乱都先后剿灭。当时,倘若我稍稍表现出惊疑、害怕的意思,那么人心就会动摇,或许会发生一些难以预料的意外之事。这都是上天保佑,祖宗神明加意保护,使我能够坚定信心,认真谋划,终于成就此功业,使已面临危亡的国势重获安定。
从古至今的皇帝,像我这样从小就经历了不少艰难的,实在不多啊!而今,四海之内又是太*盛世,但回想起往事,在几年的时间里我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反而有些后怕。古人说:“居安思危。”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评语】
吴三桂、察哈尔布尔尼发动叛乱,清廷边关军情紧急,康熙帝却每天照常骑马出行、射箭游乐,“暇豫”之状,成了一些人攻讦他的口实。但不久叛乱迅速被*定,国势转危为安。很显然,康熙悠闲逸乐是一种安定人心的策略,是优秀政治家的良好素质及杰出才干的体现。作为帝王韬略,安定人心,在必要时不得不示人以闲适快乐的假象。当决定命运的大事突然发生时,把握处世行事的尺度很难,这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丰富的人生历炼的经验作为基础。生活中,我们很钦佩那种在危急关头临阵不慌、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敬服那些喜怒哀乐不露于形的强人。当然,这种风度决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于后天的修持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远大志向决定的。
嘉纳良言 闻过则改
训曰:今天下承*,朕犹时刻不倦勤修政事。前三孽作乱时,因朕主见专诚,以致成功。惟大兵永兴被困之际,至信息不通,朕心忧之,现于词色。一日,议政王大臣入内议军旅事,奏毕佥出①,有都统毕立克图独留②,向朕云:“臣观陛下*日天颜稍有忧色③。上试思之,我朝满洲兵将若五百人合队,谁能抵敌?不日永兴之师捷音必至。陛下独不观太祖、太宗乎④?为军旅之事,臣未见眉颦一次⑤。皇上若如此,则懦怯不及祖宗矣。何必以此为忧也。”朕甚是之。不日,永兴捷音果至。所以,朕从不敢轻量人,谓其无知。凡人各有识见。常与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见,即以奏闻,言合乎理,朕即嘉纳⑥。都统毕立克图汉仗好⑦,且极其诚实人也。
【注解】
①佥:皆。②都统:官名。清代始设八旗都统,分掌满、汉军二十四旗政令。毕立克图:蒙古正蓝旗人,始博尔济吉特氏。顺治时累擢正蓝旗蒙古都统,列议政大臣。康熙间*叛于*凉,讨降之,封二等男。
③天颜:帝王的容颜。④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⑤眉颦:皱眉。⑥嘉纳:赞许,采纳。⑦汉仗:指体貌魁梧。
【译文】
现在,天下安定太*,但我却仍每时每刻不知疲倦地勤奋处理着国家大事。以前,吴三桂等“三藩”发动叛乱时,因为我主意见解坚定,因而才能成功地*定叛乱。只是在大军永兴被围那一次,事情危急到连消息也不通了,我内心忧虑,不免流露于言语和表情。
一天,众大臣进宫商议军事问题,他们进奏完后都退下了,只有都统毕立克图单独留下,对我说:“为臣观察陛下*日的脸色,稍带有忧虑之情。皇上您想一想,我大清八旗官兵如果五百人集合编队,冲锋陷阵,谁又能抵敌住他们呢?过几天,永兴方面的我军必定会送来胜利的喜讯。难道陛下不了解当年太祖、太宗他们用兵的情况吗?为臣从未见过他们皱一次眉头。皇上您如果这样怯懦心虚,就赶不上祖宗了!您何必为这样的情况而忧虑呢。”我很以为他的话是对的。过了不几天,捷报果然来到。所以,我从来不敢轻视人,说人家无知。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
我经常和各位大臣说,你们但凡知道什么、见到什么,都可以进奏,让我知晓;对于那些合理的意见,我将赞许并乐于采纳。都统毕立克图,体貌魁梧,面目俊好,而且是一个十分诚实的人。
【评语】
大兵被围永兴,前线消息不通,一向镇定自若的康熙对此也不免忧心忡忡而现于言表。康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倒是大臣毕立克图说他“懦怯”有点言重了。可贵的是,如此“批逆鳞”的话,康熙不但能够当时虚心接受,引以为诫,且作为“庭训”传之子孙,正所谓博采众长,必有所得。自古以来多少“圣君”、“明主”之所以能创建宏图大业,主要不是因为他们自己如何聪慧,而在于他们是否听取和采纳各种意见。历史告诉我们,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在于他们能够借助别人的热情和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不在于个人的聪明,而在于他的智慧——一个人能从自己的教训中汲取经验,这叫聪明;一个人能从他人的教训中汲取前车之鉴,才是智慧。
法令之行 率先身之
训曰:如朕为人上者,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而人自从。即如吃烟一节,虽不甚关系,然火烛之起多由此,故朕时时禁止。然朕非不会吃烟,幼时在养母家,颇善于吃烟。今禁人而己用之,将何以服之?因而永不用也。
【译文】
像我这样身为皇帝,要让法规能够顺利实施,只有自己身体力行,别人才会跟着去做。譬如吸烟这件事,虽然它与国家大事没有多大关系,然而火灾的发生经常由它引起,所以,我时时下令禁止吸烟。其实,我并不是不会吸烟,小时候在养母家里,我很会吸烟。现在我下令禁止别人吸烟而我自己却不在禁止之列,怎么能够让别人信服?因此,为了让别人执行禁令,我就坚持永不吸烟。
【评语】
吸烟的害处是多方面的,古人并未尽知其弊,但仅引起火灾这一端,就使康熙痛下决心,下令禁止;不仅禁止别人,自己也身体力行,带头戒烟,其表率的作用肯定是巨大的。“今禁人而己用之,将何以服之”,说得多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怎么能要求别人呢?
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从康熙禁令吸烟这一节中,我们不难悟出其中的道理。
自任其过 大人之为
训曰: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①
【注解】
①大人:品德高尚之人。
【译文】
作为人,谁能不犯错误?只是人们有了过失,犯了错误,大多自己不愿承担或承认自己所犯错误。我就不是这样。*常和人闲谈偶有因为自己遗忘而错怪他人的事情发生,事情过后,我一定会主动认错,并说:“这是我的过错啊!”正因为这样,竟至于使别人被我的行动大为感动并觉得不安起来,这种情况确实有过。大抵能够自己认错并能主动承担责任的人,多为德行高尚的人。
【评语】
“自任其过”与“文过饰非”是截然对立的。“自任其过”是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主动承担责任;“文过饰非”则是千方百计地推卸自己的责任,千方百计地掩饰自己的错误。前者是“大人”的行为,后者则是小人的行为。康熙不以自己是“言出九鼎”的一国之君而勇于向臣下认错,其磊落的胸襟与领袖的风度值得学*借鉴,其“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这是衡量一个人品德优劣,甚或是领导艺术高低的标准。康熙作为一个封建君王,他不仅这样做了,并以此告诫儿孙后人,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见人得失 如己得失
训曰:凡人持身处世,惟当以恕存心。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此皆自己实受用处。若夫忌人之成,乐人之败,何与人事?徒自坏心术耳。古语云:“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如是存心,天必佑之。
【译文】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康熙一生兢兢业业,修身、齐家、*天下都十分认真,可谓耗尽心血和精力。
康熙治国六十年建树甚多,其创业、守成之功绩举世公认。
他十分珍惜自己的事业,渴望能传之千秋万代,自信生命中的每一体会对后人都有益处。
康熙曾对诸官说:「朕经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
对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视怠慢。
天未亮即起来,亲自检查督促课业,东宫太子及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诵经书,至于日偏西时,还令其*字、*射,复讲至于深夜。
自春开始,直到岁末,没有旷日。
」 康熙教子的种种做法,法国传教士白晋以亲身见闻,向法国皇帝路易十四作了如实报告。
白晋在报告中说:*皇上以父爱的模范施以皇子教育,令人敬佩。
*的皇上特别注意对皇子们施以道德教育,努力进行与他们身份相称的各种训练,教之以经史、诗文、书画、音乐、几何、天文、骑射、游泳、火器等等。
立定脚跟 战胜私欲 训曰:朱子云:「人作不好的事,心却不安,此是良心。
但被私欲锢蔽,虽有端倪,无力争得出。
须是着力与他战,不可输与他。
知得此事不好,立定脚跟硬地行,从好路去,待得熟时,私欲自住不得。
」此一节语乃人立心之最要处。
良心能胜私欲,为圣为贤,皆此路也。
欲立身心者,当详究斯言。
存诸心 体诸身 求实得于己 训曰:朱子云:「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
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
」此言乃读书之至要也。
人之读书,本欲存诸心,体诸身,而求实得于己也。
如不然,将书泛然读之,何用
凡读书人皆宜奉此以为训也。
不忍舍处 方得书味 训曰:朱子云:「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得书真味。
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者,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
」此言极是。
朕自幼亦尝发愤读书看书,当其读某一经之时,固讲论而切记之。
年来翻阅其中,复有宜详解者。
朱子斯言,凡读书者皆宜知之。
进德修业 依于经史 训曰:凡人进德修业,事事从读书起。
多读书则嗜欲淡,嗜欲淡则费用省,费用省则营求少,营求少则立品高。
读书之法,以经为主。
苟经术深邃,然后观史。
观史则能知人之贤愚,遇事得失亦易明了。
故凡事可论贵贱老少,惟读书不问贵贱老少。
读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
此夫子所以发愤忘食,学如不及也。
为山九仞 未可偏废 训曰:从来有生知、有学知、有困知,及其成功,则一未有。
下学既久,而不可以上达者,但功夫不可躐等而进,尤不可半途而废。
《书》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正为半途而废者惜也。
为学之功 不在日用之外 训曰: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居家则事亲敬长,穷理则读书讲义。
至*至易,即今便可用力;至急至切,即今便当用力。
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
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
若即今全不用力,蹉过少壮时光,即使他日得圣贤而师之,亦未必能有益也。
穷理求知 行事得之 训曰:先儒有言:「穷理非一端,所得非一处。
或在读书上得之,或在讲论上得之,或在思虑上得之,或在行事上得之。
读书得之虽多,讲论得之尤速,思虑得之最深,行事得之最实。
」此语最为切当,有志于格物致知之学者,其宜知之。
忍耐一时 便觉无事 训曰:天下未有过不去之事,忍耐一时,便觉无事。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朱子治家格言全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朱子治家格言全文。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焉。
作者: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明末清初昆山人,清初居乡教授学生,以程、朱为本治学,提倡知行并进。他的《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被*传统教育视为启蒙读本,影响深远。目前还有拓本传世,更有不少人能够琅琅上口。 朱伯庐还有一首《劝孝歌》,写尽了母亲养育儿女的辛苦,告诫人们不要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这首《劝孝歌》,层次清晰,通俗易懂,感人至深,广泛地流传于江浙一带。
解释: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原文):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 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格言《朱子治家格言全文》。
(译文):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原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译文):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注释):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 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译文):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原文):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译文):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原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译文):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译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译文):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子孙虽然愚笨,五经、四书,却要诵读。
(原文):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注释):义方:做人的正道。
(译文):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
(原文):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译文):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译文):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注释): 乖舛(chuǎn):违背。
(白文):对人刻薄而发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原文):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译文):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原文):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子。
朱子治家格言
1、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2、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3、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焉。
4、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5、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即《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作者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逝于1688年。
全文如下(522字):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1]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焉。
即《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作者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逝于1688年。
全文如下(522字):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1]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现代家训格言大全
家训格言是长辈对于小辈的寄望与要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现代家训格言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毋临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绸缪;扶正义,勿以恶小而为之、亲贤者。
2、遇合理之事则从。
3、尊老爱幼、见不义之财勿取。
4、勿妒贤而嫉能,斥邪恶,教子要有义方,受恩莫忘、居身务期质朴
5、做人要做老实、诚实、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6、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7、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8、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1、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12、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行;扶正义,斥邪恶。
13、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4、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15、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16、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7、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18、贫贱不移心智,富贵不忘济贫。
19、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20、儿孙自有儿孙福,勿为儿孙做马牛。
1.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2.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3.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4.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5.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6.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7.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8.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9.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10.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1、让孩子有所发现和爱好是自然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2、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3、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4、女人要柔和,安祥笑容,和一家的人缘。
5、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6、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7、诚实最好的'政策。
8、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
9、治家严,家乃和;居家恕,乡乃睦。
10、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11、言忠信,行笃敬。
12、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13、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14、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15、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16、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17、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18、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19、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格言联璧》全文-惠吉类_名句赏析【10-1】
【惠吉类】
圣人敛福。君子考祥。作德日休。为善最乐。
开卷有益。作善降祥。崇德效山。藏器学海。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知足常乐。能忍自安。
穷达有命。吉凶见人。
以镜自照见形容。以心自照见吉凶。
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
世事让三分。天空地阔。心田培一点。子种孙收。
要好儿孙。须方寸中放宽一步。欲成家业。宜凡事上吃亏三分。
留福与儿孙。岂必尽黄金白镪。积德为产业。由来皆美宅良田。
存一点天理心。不必责效于后。子孙赖之。说几句阴骘语。纵未尽施于人。鬼神鉴之。
非读书不能入圣贤之域。非积德不能生聪慧之儿。
多积阴德。诸福自至。是取决于天。尽力农事。加倍收成。是取决于地。善教子孙。后嗣昌大。是取决于人。
事事培元气。其人必寿。念念存本心。其后必昌。
勿为一念可欺也。须知有天地鬼神之鉴察。勿谓一言可轻也。须知有言后左右之窃听。勿谓一事可逞也。须知有子孙祸福之报应。
人心一念之邪。而鬼在其中焉。因而欺侮之。播弄之。昼见于形像。夜见于梦魂。必酿其祸而后已。故邪心即是鬼。鬼与鬼相应。又何怪乎。人心一念之正。而神在其中焉。因而鉴察之。呵护之。上至于父母。下至于儿孙。必致其福而后已。故正心即是神。神与神相亲。又何疑焉。
终日说善言。不如做了一件。终身行善事。须防错了一桩。
物力艰难。要知吃饭穿衣。谈何容易。光阴迅速。即使读书行善。能有几时。
只字必惜。贵之根也。粒米必珍。富之源也。片言必谨。福之基也。微命必护。寿之本也。
作践五谷。非有奇祸。必有其穷。爱惜只字。不但显荣。亦当延寿。
茹素虽佛氏教也。好生非上天意乎。
仁厚刻薄。是修短关。谦卑骄满。是祸福关。勤俭奢惰。是贫富关。保养纵欲。是人鬼关。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万类相感。以诚以忠。
做人无成心。便带福气。做事有结果。亦是寿征。
执拗者福轻。而圆通之人其福必厚。急躁者寿夭。而宽宏之士其寿必长。
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作本色人。说根心话。干*情事。
一点慈爱。不但是积德种子。亦是积福根苗。试看那有不慈爱底圣贤。一念容忍。不但是无量德器。亦是无量福田。试看那有不容忍底君子。
好恶之良萌于夜气。息之于静也。恻隐之心发于乍见。感之于动也。
装塑佛像则幽显蒙益。印造经文则法道流通。
费千金而结纳势豪。孰若倾半瓢之粟。以济饥饿。构千楹而招徕宾客。何如茸数椽之屋。以庇孤寒。
悯济人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语。皆为良药。
谋占田园。决生败子。尊崇师傅。定产贤郎。
*居寡欲养身。临大节则达生委命。治家量入为出。干好事则仗义轻财。
善用力者就力。善用势者就势。善用智者就智。善用财者就财。
身世多险途。急须寻求安宅。光阴同过客。切莫汨没主翁。
莫忘祖父积阴功。须知文字无权。全凭阴骘。最怕生*坏心术。毕竟主司有眼。如见心田。
天下第一种可敬人。忠臣孝子。天下第一种可怜人。寡妇孤儿。孝子百世之宗。仁人天下之命。
形若正。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声若*。不求响之和而响自和。德若崇。不求名之远而名自远。
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隐行者。必有显名。
施必有报者。天地之定理。仁人述之以劝人。施不望报者。圣贤之盛心。君子存之以济世。
面前的理路要放得宽。使人无不*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远。令人有不匮之思。
不可不存时时可死之心。不可不行步步求生之事。
作恶事须防鬼神知。干好事莫怕旁人笑。
吾本薄福人。宜行惜福事。吾本薄德人。宜行积德事。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愈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益厚矣。
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明道济世著述。谓之福。有聪明浑厚姿质。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无疾病缠身。谓之福。无尘俗撄心。谓之福。无兵凶荒歉之岁。谓之福。
从热闹场中出几句清冷言语。便扫除无限杀机。向寒微路上用一点赤热心肠。自培植许多生意。
入瑶树琼林中皆宝。有谦德仁心者为祥。
谈经济外。当谈道义。可以化人。谈心性外。当谈因果。可以劝善。
九库说说的语句,常常简短而有霸气,充满正能量。人生常常遇到困难,而那些好句子,不经意间直击内心柔软的地方,进而一改颓丧的心情。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朱熹的《朱子治家格言》全文。
【朱子治家格言】
朱熹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罐胜金玉;饮食约而精,菜蔬胜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必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莫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见穷苦乡邻,需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伦常乖桀,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
重钱财,薄父母,不*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诌容者,最可耻。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处世多戒言,言多必失。
毋持势力,而凌逼孤寡。
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赞许,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心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庆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餐食不继,亦有余欢。
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图科第。
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份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焉。
【败家之道有四】1、礼义无者败;2、兄弟欺诈者败;2、妇女*者败;4、子弟慢(轻侮别人)者败。
以上是朱熹的《治家格言》全文
1、对贤当举,小人当疏,孝悌当崇,五毒当诛,志存高远。
2、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3、见人必恭,见难心及,见功思过,见利思义。
4、谦虚人人都仰慕,礼让个个受欢迎。
5、勤耕苦作,正当娱乐,不搞迷信,不赌牌博。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学在前。
8、勤俭持家,遵纪守法。
9、父之爱子,教以义方。
10、以德服人者昌,以理服人者顺,以信服人者智,以威服人者亡。
11、假冒不进橱,伪劣不进店,不做损人事,不赚昧心钱。
12、翻身不忘本,重利不忘义,明理要读书,致富靠科技。
13、家有老千般好,好儿女多行孝,家有少福气好,多送读老有靠。
14、父慈子孝,夫唱妇随,邻里和睦,尊道重义。
15、行善积德,尽忠尽孝。
16、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创业致富,勤俭持家。
17、夫为家计而辛劳,妻贤勤俭把家持。
18、爱护家庭如爱己,不妨坦白与忠诚。
19、有财无义,惟家之殃。
20、耕种要勤,言语要真,买卖要公,做人要诚。
21、待人贵真诚,为人须谦和,孝道当竭力,亲情互相助。
2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23、谕教宜早,弗敢辞劳。
24、夫妻以爱为根,相互补漏,互不埋怨。
25、诚实守信,勤劳致富。
2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27、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28、做人要做老实、诚实、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29、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30、恩义并用,相处合道,扶持并肩,相伴终身。
31、学生要三勤:手勤、脑勤、读书勤。
32、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33、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3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5、学会放弃,要懂得珍惜。
36、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37、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38、家,心灵的守护地;家,温暖的港湾处;唯天下间最美丽的地方!
39、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40、家务需要勤料理,物品安放要齐整。
41、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两袖清风,浩气长存。
42、贫贱不移心智,富贵不忘济贫。
43、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44、手足贵相助,夫妻贵相从,长幼贵有序,邻里贵宽容。
45、家庭和睦,邻里相亲,以德交友,以诚服人。
4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7、家有老千般好,好儿女多行孝,家有孝是希望,精心栽培生长旺。
48、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造福子民,服务社会。
49、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5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51、见利思仁,见财想义,勤劳生财,团结生义。
庭训格言全文
庭训格言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水木格言全文
格言联璧全文
治家格言全文
赞美老师的格言全文
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
事林广记警世格言全文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
朱伯庐治家格言全文
家训格言大全
朱夫子治家格言全文
家庭格言大全
朱子治家格言原文全文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正版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朗读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拼音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诵读
最美家庭家风家训格言
家庭格言大全集
家风家训格言大全
家训格言
军训格言
训练格言
家庭格言
家风家训格言大全16字
家风家训格言大全8字
好家训格言
讽刺制度的古诗词
古诗在四宫格的格式
初春风的古诗
写一首关于田园的古诗大全
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古诗
匀结尾的古诗词
古诗带木的男孩名字大全集
形容等待量变的古诗
描写项羽性格的古诗词
有关西部的古诗三首
关于描写小河的古诗
两首简单押韵的是古诗
童心古诗的串词
关于顶层设计的古诗
古诗词书签的制作方法
古诗的诗是*舌翘舌
苏教版古诗示儿的教案
刺勒川古诗的國画意境
开场白的古诗词
60字左右关于侠的古诗词
有华章的古诗
古诗词中寓意文雅的名字
古诗《咏柳》的板书设计
早春的雨的古诗
有关燕子的古诗2首
含有乡愁的古诗
含有动物或植物的古诗
关于山的古诗和意思
古诗中的风云双关
会背古诗词的小神童小屹
写爱情的古诗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