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里的典故出自汉书的诗句

关于古诗里的典故出自汉书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里的典故出自汉书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里的典故出自汉书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里的典故出自汉书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105) 说说(223) 名言(12) 诗词(9k+) 祝福(48) 心语(6)

  • 东山再起的典故出自哪

  • 语文
  • 东山再起的典故出自哪

      导读: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出处

      《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晋书·谢安传》:“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官至中书令、司徒。”

      典故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

      谢阁老心里有数:跟苻坚硬拼,如鸡蛋碰石头。只有用计,才能以少胜多。他好容易调了八万人马到前线,跟苻坚的百万大军对阵。谢阁老虽心里有谱,也止不住发虚。不过谢阁老表现镇静,上上下下也就吃了定心丸,没得一个乱套。两边人马在淝水开战了,谢阁老稳坐东山跟人下棋。后首,淝水的敌人果真中计,被东晋八万人马打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逃。淝水一仗,救了东晋,谢阁老被封为三公之上。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新解

      宋代李纲是大名鼎鼎岳飞的伯乐师傅,他原是北宋在班文臣,官居丞相之下,在当时抗金争论中属于主战派,力举岳飞挂帅,使得岳飞得以施展宏图。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迫害致死后,李纲也受到牵连,被革职并指定流放到当时离京城最远的海南岛崖州(今三亚)。当时的经济条件极为落后,路途之艰辛难以想象。李纲来到海南东山岭时大病一场,无法继续前行,遂暂时在东山岭山脚下暂住,一次闲时上山,进到当地著名寺庙潮音寺请主持高僧算卦,以占卜未来前途。高僧指点曰:施主乃贵人天命,虽暂时受挫,但如若诚信拜佛,不久即会逢凶化吉,前途不可限量。于是李纲决定上山修行,结果不到半年,宋孝宗继位,秦桧被惩处,李纲也接到朝廷赦免原罪并官复原职的圣旨。李纲回到朝廷后,仕途通达,官至宰相,他对海南东山岭念念不忘,常常和人提起此事,后人便在民间流传“东山再起”之说,此事在海南省万宁市东山岭有石碑为记。

      隋唐英雄第43集剧情

      李元霸获知父亲与二个哥哥要被处死,当场来到法场救人。随后一路杀到宫中。

      守护杨广的宇文成都一见李元霸欲入宫杀害皇帝。当场便与李元霸大战起来,最后宇文成都不敌李元霸,被李元霸重伤当场。

      李渊一见儿子闯下大祸,当场喝令李元霸停手,随后便带着几个儿子跪倒在皇帝的宫前。宇文化及神色慌张地跑进宫中向杨广报告李元霸劫法场的事情,并且透露李元霸已经杀进了宫中。杨广闻言惊讶万分,当场责怪宇文化及误解了自己的意思。原来之前杨广吩咐下人杀三只西瓜吃,却被宇文化及误会杨广想要杀掉李渊父子三人。

      随后杨广走出宫中发现李渊跪在当场请罪。杨广一见李元霸如此勇猛,只是稍微责备了李元霸几句。随后又命李渊负责宇文成都的治伤费用。李渊当场谢过。

      不久之后杨广又派宇文化及来到李渊家中,当场宣布李渊日后可以自行招募五千铁骑。

      杨广准备到边关狩猎,辽王一听来狩猎立即精神大振,打算好好敲诈隋朝一笔。一日辽王提前来拜会杨广,杨广虽然对辽王有所戒备,但表面上还是非常热情的招待了对方。

      隔天杨广带领手下人去狩猎,辽王忽然一改之前对杨广毕恭毕敬的态度,当场要求杨广向自己进贡布匹食物等物品。杨广当场拒绝了辽王的请求,随后又邀辽王上山狩猎。二人独自上山之后,杨广逮到了一只大肥兔,趁着杨广欢天喜地观赏白兔的时候,辽王悄悄举起了手中的弓箭。杨广转身猛然发现了辽王的举动,心中虽然愤怒,表面却是不动声色邀请辽王与自己一战。

      辽王自然答应了下来,当场与杨广比试起武艺,最终辽王败于杨广手中。杨广将辽王扶起来,笑问对方可服自己。辽王一向敬佩比自己厉害的人,当场表示完全臣服辽王。

      事后辽王回到军营中,忽然发现几个手下的面色不对,辽王便问几个手下发生了什么事情,几个手下声称辽王自从败给杨广之后,变得再无男人气概。辽王见手下如此轻视自己,当场起身想教训手下,不料刚刚起身,辽王忽然感觉四肢发软,随即一头载倒在地上。几个手下见状立即围上来杀害了辽王。

      杨广正与宇文化及站在城楼上观赏风景,忽然发现远处的树林中隐隐约约出现了一队铁骑,仔细一看,原来是辽王的狼骑部队。一见辽王的铁骑部队招呼不打就向城楼方向冲过来,老谋深算的宇文化及一见辽王部队不请自来,心知不好当场调派下人回后方搬救兵。

    [阅读全文]...

2022-05-10 13:34:00
  •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有哪些(出自战国策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 《战国策》是汉代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记载了战国初年到秦统一二百四十年间,十二大诸侯国缤纷多姿的历史面貌。

    在战国这样一个动荡剧变的时代,往来于各国之间的纵横家是时代宠儿,他们多以谋臣策士的身份登堂入室,指点山河,旁征博引,巧思妙喻,机锋敏睿,汪洋恣肆,从某种程序上影响了一个时代诸侯国的盛衰和历史的走向。这部国别史著作充分展现了古代先贤语言和计谋方面达到的高精境界,洋溢着令今人叹为观止的人生智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些人生智慧,被人们加以提炼和总结,成了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和典故,代代流传。看过才知道,原来这么多成语都出自《战国策》!

    △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战国策》,岳麓书社出版

    No.1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赵)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战国策·燕策二》

    鹬:一种长嘴的水鸟。渔:捕鱼。鹬和蚌互相争持,捕鱼的人从中得到好处。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第三者因而得利。

    No.2

    高枕而卧

    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战国策·魏策一》

    把枕头高高地垫起来睡觉。表示无所忧虑。

    No.3

    门庭若市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战国策·齐策一》

    庭:庭院。市:集市。门前和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形容来往进出的人很多。

    No.4

    百发百中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战国策·西周策》

    形容射箭、开枪、放炮等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估计情况或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

    No.5

    肝肠寸断

    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战国策·燕策三》

    好像肝脏和肠子被寸寸斩断一样。形容悲痛万分。

    No.6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战国策·楚策一》

    假:借用,凭借。狐狸仗着老虎的威风。比喻依仗别人的威力欺压人。

    No.7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战国策·齐策二》

    比喻多此一举,造成累赘。

    No.8

    旷日持久

    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战国策·赵策四》

    旷日:经历很多时日。指时日延续很久。

    No.9

    挥汗成雨

    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战国策·齐策一》

    人们抹下的汗水像雨点一样。形容人极多。也形容出汗多。

    No.10

    安步当车

    [阅读全文]...

2022-01-13 10:10:32
  •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 历史
  •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一直讲究含蓄之美,古诗更是多用典故,隐喻,辛弃疾有时候甚至一首诗中多个典故,不清楚这些典故的来历,还真不好把握整首诗的意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哀鸿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寒食

      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桑梓

      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采薇

      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径

      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鸡黍

      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化碧

      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

      《庄子·外物》:" 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郑元佑 《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楼兰

      指边境敌人。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双鲤

      书信。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劳歌

      送别歌的总称。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红豆

      常用于象征爱情或相思。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树”。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献芹

      自谦说法。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

    [阅读全文]...

2022-06-04 11:58:37
  • 古代思乡诗句及典故

  • 思乡,古代,故乡
  •   一场霁雨打湿了我所有的记忆,故乡的一切都在我的记忆中闪烁。

      古代思乡诗句

      1、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的《除夜作》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4、*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的`《渡汉江》

      5、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两年。--薛道衡的《人日思归》

      6、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的《旅次朔方》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

      8、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的《登黄鹤楼》

      9、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佚名的《悲歌》

      10、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佚名的《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1、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其二》

      12、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的《清*乐》

      13、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的《浪淘沙令》

      14、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15、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的《赠卫八处士》

      16、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

      17、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1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

      2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2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2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26、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2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王昌龄《出塞二首》

      28、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2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30、*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宋之问《渡汉江》

      3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

      3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34、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35、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白居易《望月有感》

      36、夜来幽梦忽还乡。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37、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 于谦《观书》

      38、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王绩《野望》

      39、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4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张籍《秋思》

      4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3、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王维《杂诗三首》

      4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5、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4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李白《渡荆门送别》

      47、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48、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49、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 张九龄《西江夜行》

    [阅读全文]...

2021-12-08 03:51:52
  • 古代爱情典故诗句

  • 古代,爱情
  • 古代爱情典故诗句

      1、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2、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3、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4、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5、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6、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7、离恨又迎春,相思难重陈。

      8、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9、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10、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1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2、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13、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14、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15、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6、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17、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8、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

      19、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20、一入红墙深院锁,霞扉不忆旧年妆。

      21、名播兰簪妃后里,晕生莲脸君王侧。

      22、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23、独立小桥风满袖,*林新月人归后。

      24、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25、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26、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27、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8、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

      29、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3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1、芙蓉不及尤物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32、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33、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

      34、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35、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36、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37、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38、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3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40、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42、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4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44、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4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46、已过清明风未转,妾处春寒,郎处春应暖。

      47、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48、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49、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50、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阅读全文]...

2022-02-21 09:33:43
  • 思乡的典故诗句是什么

  • 思乡
  • 思乡的典故诗句是什么

      生在那里,长在那里,如今,却是身处他乡,西望销魂。

      1、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戎昱《云梦故城秋望》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杜牧《赠别》

      4、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乐》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7、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菩萨蛮》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司空图《漫书五首》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1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1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三首》

      1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5、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6、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8、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20、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李中《客中寒食》

      21、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2、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2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2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5、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6、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27、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韦庄《江外思乡》

      2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9、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30、*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度大庾岭》

      31、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拓展:

      描写思乡的古诗

      1、《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归家》

      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3、《乡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4、《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阅读全文]...

2022-07-26 09:03:59
  • 有关凤凰的诗句和典故

  • 古诗文
  • 有关凤凰的诗句和典故

      凤凰在中华吉祥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龙。因其和美,是美德和尊贵的化身,所以与龙一起构成了龙凤文化。下面小编整理了有关凤凰的诗句和典故,欢迎查看,仅供大家参考。

      一、《凤归云》

      唐·滕潜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

      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

      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

      曾将弄玉归云去,金翿斜开十二楼。

      二、《凤》

      唐·李峤

      有鸟居丹穴,其名曰凤凰。

      九苞应灵瑞,五色成文章。

      屡向秦楼侧,频过洛水阳。

      鸣岐今日见,阿阁伫来翔。

      三、《凤凰台》

      唐·杜甫

      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我能剖心出,饮啄慰孤愁。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所贵王者瑞,敢辞微命休。坐看彩翮长,举意八极周。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图以奉至尊,凤以垂鸿猷。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深衷正为此,群盗何淹留。

      四、《凤》

      唐·李商隐

      万里峰峦归路迷,未判容彩借山鸡。

      新春定有将雏乐,阿阁华池两处栖。

      五、《仪凤》

      唐·杨嗣复

      八方该帝泽,威凤忽来宾。向日朱光动,迎风翠羽新。低昂多异趣,饮啄迥无邻。郊薮今翔集,河图意等伦。闻韶知鼓舞,偶圣愿逡巡。比屋初同俗,垂恩击壤人。

      六、《鸾凤》

      唐·李商隐

      旧镜鸾何处,衰桐凤不栖。

      金钱饶孔雀,锦段落山鸡。

      王子调清管,天人降紫泥。

      岂无云路分,相望不应迷。

      有关凤凰的典故

      一、梧桐栖凤

      梧桐为树中之王,相传是灵树,能知时知令。《闻见录》:“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作为百鸟之王的凤凰身怀宇宙,非梧桐不栖。《魏书·王勰传》“凤凰非梧桐不栖”凤凰择木而栖,后比喻贤才择主而恃。

      二、得凤之象

      传说中凤凰死后还会再生,相传能知天下治乱兴衰,是*历史上王道仁政的最好体现,是乱世兴衰的晴雨表,成为神学政治的“形象大使”,古人曾分出五个等级,以凤凰的.五种行止标志政治上的清明程度,于是历代帝王都把“凤鸣朝阳”“百鸟朝凤”当成盛世太*的象征。

      三、凤求凰

      西汉辞赋作家司马相如贫困之时,到四川临邛寻访好友县令王吉,时有当地首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新寡,司马相如在卓王宴会上当众弹奏琴曲《凤求凰》,以此挑动卓文君。后比喻男女相爱男子追求女子,也象征对美满幸福的姻缘向往和歌颂。

      四、凤鸣铿锵

      春秋战国时期,陈国大夫懿氏占卜把女儿嫁给陈历公之子陈敬仲,他的妻子占卦,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见《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和鸣,即雄雌声音相和,响亮和谐,在此言夫妻必能和洽,后世强大无比。

      五、百鸟朝凤

      黄帝即位,天下一统。他看见一只带有五彩翎毛的大鸟在天空翱翔,而数不清的奇珍异鸟围着它翩翩起舞。黄帝知道,这只大鸟就是凤凰,也是他想看到的瑞象—百鸟朝凤。

      1、凤凰来仪:

      古代用以比喻吉祥的征兆和祥瑞的感应。《汉书·王莽传上》:“甘露从天下,醴泉自地出,凤凰来仪,神爵降集。”《尚书·益稷》:“《萧韶》九成,凤凰来仪”。

      2、吹箫引凤:

      春秋时代,秦穆公费尽心思为女儿弄玉物色足以匹配的如意郎君,某日弄玉梦见一少年骑凤吹箫,秦穆公乃派人寻找吹箫少年,知吹箫少年名叫萧史。秦穆公非常欣赏萧史的才华,便把弄玉许配给他。萧史和弄玉婚后幸福美满,因萧史是天上神仙,不能长留人间,于是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飞上天去。后以“吹箫引凤”来喻示着箫管乐律方面的极致,后引申至“筑巢引凤”,用于创造条件纳贤聚士。

      3、凤止阿房:

      前秦当初几乎统一了北方,吞并前燕后,燕国主无奈下只有把自己的妹妹清河公主和弟弟慕容冲做为礼物送入宫。二人同时被苻坚所纳,宠冠后庭,王子落难成娈童。后经王猛劝谏将慕容冲送出宫外做了*阳太守,前秦建元十九年,前秦于淝水之战大败。384年,慕容冲之叔父慕容垂在河北叛变,此时慕容冲在河东起兵,后与慕容泓一同入长安。慕容泓被杀,慕容冲被拥护。385年,慕容冲即位于阿房,恰巧阿房处处都是梧桐翠竹。传说中的凤皇看到梧桐,常落下来休憩,食竹填腹。于是,有歌谣传唱:“凤皇凤皇止阿房”。而慕容冲这位绝世帅哥的小字,唤作“凤”。之后,慕容冲攻陷长安,苻坚在逃跑中被叛臣所杀,慕容冲终洗刷了自己毕生耻辱。

    [阅读全文]...

2022-06-23 09:59:05
  • 诗雨出自哪首诗(关于描写诗雨的诗句)

  • 文化-诗雨

    杯中的香茗缓缓的向上飘着热气,望着窗外黑压压的街道,突然想起了大文豪苏轼的一首诗,当时苏轼身处杭州吴山之巅,左眺钱江,右瞰西湖。突一声惊雷炸响,暴雨倾盆,诗人有感而发,写下此诗,流传甚广。

    《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文化-诗雨

    《有美堂暴雨》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初秋作,苏轼时官杭州通判。这首诗是苏轼即景诗中的上作之一,杭州有美堂是因为宋仁宗的一句诗句“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而来。此诗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首联非常特征地写出了雨前一刹那的气氛,在拨不开的浓云堆积低空的时候,一声炸雷从云中钻出来了,预示暴雨即将来临。颔联三句是想象,四句是亲见。颈联二句具体写暴雨,西湖比作小小的金樽,把急雨比作羯鼓声。尾联写观感,突发奇想,联想到李白故事。诗如写生画家即兴挥毫,临摹自然实景,展现大自然的壮丽雄伟之景。

    文化-诗雨

    诗的起首很突兀,直接入题写暴风雨来时,闷雷起自脚下,云雾绕座不散。接下就别出蹊径,描绘了一幅壮阔异常的场面。风是看不见的,苏轼却给它着色,说是黑风,以视觉代替感觉,很形象地表现了暴雨来时疾风挟着尘灰乌云的情况。“吹海立”是形容风的强烈。杜甫在《朝献太清百宫赋》中写到:“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凤鸟威迟而不去,鲸鱼屈矫以相吸。”与苏轼这一句“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有异曲同工之妙。有美堂虽然很高,但不可能见到大海,“吹海立”是想象之词,下句写风带着暴雨从东面渐渐而来,便是实指。夏天的暴雨,区域很小,来势迅猛,通过“飞雨过江来”五字,将这一情况囊括殆尽。这句诗虽然搬用了唐殷尧藩《喜雨》诗句,但妙合时地,密切无缝。《御选唐宋诗醇》卷三十四评此联说:“写暴雨非此杰句不称……且亦必有‘浙东’句作对,情景乃合。”并说只有唐骆宾王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方能与此方驾。

    文化-诗雨

    雨落在西湖里,水汽蒸腾,西湖像一只盛满水的金樽,几乎要满溢出来;雨声急促激切,又如羯鼓声,敲打着这世界。这两句从高处着眼,气势充沛,绘声状形,写景与写意交相并用。而用夸张的手法,把巨大的西湖比作小小的金樽,把急雨比作羯鼓声,想象都很奇特。煞尾转入观感。这样磅礴的雨景,令诗人震动不已,于是想让这满山飞漱的泉水沃醒沉醉的李白,让他看看如同倒倾鲛人宫室、洒下满天珍珠的奇景;同时,又等于在说要唤醒李白,请他写出美妙杰出如同珠玉般的诗篇来。这两层意思,看似不连,实际上是用了诗家惯用的“雨催诗”的典故。如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过雨》云:“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苏轼很喜欢用这典,如“雨已倾盆落,诗仍翻水成”(《次韵江晦叔》),“飒飒催诗白雨来”(《游张山人园》)。

    文化-诗雨

    相对于这首诗的激进、豪放来说,苏东坡的另外一首就显得十分洒脱、从容了。《定风波》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时候。他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文化-诗雨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雨骤风狂,我自不怕,舒徐行步,随性随性。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最后雨过天晴,归去!这场雨是雨也不是雨,苏轼怕雨吗?应该是怕的,但是他又不怕“雨”,这里的“雨”是人生之雨,是他坎坷一生的,困苦悲痛的雨。但是一朝顿悟,从容洒脱,莫听、何妨、谁怕、任*生、却相迎之后风雨皆无代表了他超然物外,身心自由的思想态度。他的整个一生,概括来说就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文化-诗雨

    读过很多关于雨的诗句,春夜喜雨欢,秋雨梧桐愁,雨打芭蕉急,枯荷听雨悟,江南烟雨柔,杏花微雨配双燕,空山新雨在天街,巴山夜雨梦冰河,寒雨两江雨如悬。等等很多种雨,你喜欢什么样的“雨”呢?

    [阅读全文]...

2022-03-14 23:32:33
  • 典故的诗句大全(诗中含有典故的诗句有哪些)

  • 问题:有哪些是你印象深刻的典故?

    前言

    相对文章来说,诗词篇幅短小,想用最少的字来表达丰富含蓄的内容和思想就比较难 。因此适当地用典就成了古诗词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诠释”用典”是这样说的:”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意思是以古代的故事来说明今天的事,用相似的事例来表达诗中的含义。 用典也要注意尽量避免用生僻的典故,以免造成读者的理解障碍;同时也要注意不可用典太多,成为点鬼薄或者掉书袋。

    如果让您列举前10个最常见的典故您会推选哪些呢?下面老街就列举10个我以为唐诗中最常见也是必须知道的典故,您看看是不是有道理。

    既然是唐诗中的常见典故,那么至少是隋朝以前的故事了。

    一、宋玉悲秋

    宋玉悲秋典出宋玉的名篇《九辩》: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战国时楚辞的代表人物是屈原和宋玉。关于宋玉的身世有几种说法,晋代*凿齿在《襄阳耆旧传》 中说:

    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

    宋玉的作品有 《九辩》《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神女赋》等。 除了宋玉悲秋以外,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东墙、巫山云雨等典故都出自宋玉的作品。关于宋玉悲秋的诗词最有名的大概是杜甫《咏怀古迹·其二》了: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二、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典出《汉书·卷五十四 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 :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汉朝想要回苏武,匈奴人撒谎说苏武死了。没想到汉使后来用了一计,说皇帝得到一只被射下来的大雁,雁足上有苏武的书信,就这样把苏武要了回来。这个典故有几十个词语形式,如:上林书、塞雁音书、断鸿书、雁使、雁足、雁书等。使用这个典故的诗词简直太….多了。

    李白的《千里思》:

    李陵没胡沙,苏武还汉家。迢迢五原关,朔雪乱边花。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

    宋朝秦观的《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关于书信的典故还有《乐府诗集·饮马长城窟行之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称书信为鲤书、鱼书、双鲤、寄鳞、尺素等。例如唐·李商隐的《寄令狐郎中》: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三、杜鹃啼血

    关于这个典故有几种说法,不过都大同小异,其中一种:

    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

    这个国王死了以后化为子规鸟,也叫做望帝、杜鹃、杜宇等。其鸣声有哀怨、思归等含义。晋·张华注《禽经》时说这种鸟;

    夜啼达旦,血渍草木。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过: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四、庄周梦蝶

    李商隐七律《锦瑟》中使用了上面说的“望帝”典故,出句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庄周梦蝶来自于《庄子内篇·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把这两个典故放在一起使用的还有唐朝诗人薛能,他在《华清宫和杜舍人》有一段:

    祝寿山犹在,流年水共伤。杜鹃魂厌蜀,蝴蝶梦悲庄。

    五、接舆歌凤

    接舆是一个神秘的隐者,他曾经唱歌嘲笑孔子看不清世道,这个典故来自于《论语注疏·微子》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李白有一首诗,很多人能背上来,《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六、高山流水

    《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览·本味》: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接舆笑话孔丘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而钟子期和俞伯牙却一见如故成了知音,唐朝诗人元孚就把这两个典故放在一首诗里做了对比:

    《送李四校书》

    朱丝写别鹤泠泠,诗满红笺月满庭。莫学楚狂隳姓字,知音还有子期听。

    [阅读全文]...

2022-01-04 08:20:30
古诗里的典故出自汉书的诗句 - 句子
古诗里的典故出自汉书的诗句 - 语录
古诗里的典故出自汉书的诗句 - 说说
古诗里的典故出自汉书的诗句 - 名言
古诗里的典故出自汉书的诗句 - 诗词
古诗里的典故出自汉书的诗句 - 祝福
古诗里的典故出自汉书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