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里曾有曲的水

关于古诗里曾有曲的水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里曾有曲的水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里曾有曲的水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里曾有曲的水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4) 语录(3) 说说(1) 名言(605) 诗词(379) 祝福(1k+) 心语(62)

  • 关于曲水的诗句

  • 坐想兰亭通曲水,行闻上已接清明。——贺铸《呈李之仪》

    曲水池边青草岸,春风林下落花杯。 ——薛能《寒食日曲江》

    清明胜赏尚容追,不减觞浮曲水时。——陈造《次韵程帅游*池三首·清明胜赏尚容追》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王羲之《兰亭集序》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苏轼《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

    清时天上诏书稀,曲水从游许布衣。——叶绍翁《敬陪直院右史上已后一日西斋之集》

    虽有庭除临曲水,更无尊俎试新烟。——陈傅良《己未上巳清明》

    风暖慢行寻曲水,天晴远望立高台。——姚合《迎春》

    潇洒斜川影,风流曲水湄。——胡寅《古今豪逸自放之士鲜不嗜酒》

    曲水闲销日,倡楼醉度旬。——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

    几日东城陌,何时曲水滨。——韦应物《早春对雪,寄前殿中元侍御》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罗隐《清明日曲江怀友》

    故园今日应愁思,曲水何能更祓除。——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

    欲倩李牟携铁笛,月明度曲水晶宫。——乾隆《烟雨楼用韩子祁诗韵》

    照日秋原净,分花曲水香。——庾自直《初发东都应诏诗》

    出曲水未断,入山深更重。——孟郊《石淙》

    涂山执玉应昌期,曲水开襟重文会。——骆宾王《畴昔篇》

    簪组兰亭上,车舆曲水边。——白居易《会昌春连宴即事》

    巧思潜窥造化儿,更依曲水凿方池。——郭印《次韵董守流杯池》

    当年曲水迹已陈,此日渼陂欢莫拟,蹇予小疾独不至,诗伯索诗殊未已。——喻良能《二月二十四日杨廷秀郎中诸友约游西湖佘以小》

    林涧有馀愤,曲水但空渠。——顾璘《吊宋刺史柳仲涂书院废址》

    共忆秋官处,馀霞曲水头。——刘禹锡《和令狐相公春日寻花有怀白侍郎阁老》

    其间曲水悲夫字,駸駸欲度骅骝前。——楼钥《钱清王千里得王大令保母砖刻为赋长句》

    [阅读全文]...

2022-01-04 18:15:29
  • 唯美古风句子图片: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 唯美,古风,烟花
  • 1,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2,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3,醉眼看别人成双作对。

    4,天凉了,凉尽了天荒地老了,人间的沧桑。爱哭了,这么难舍,心都空了,想放不能放。天亮了,照亮了泪光泪干了,枕边地彷徨。

    5,映山红遍莺啼住,暗遣蜂蝶苦难叙,月色依旧人孤独,情深情浅总无助。不及思量,坠尘飞土,魂去香如故。

    6,心有所属,却悲伤成海。

    7,也许是前世的姻,也许是来生的缘,错在今生,相见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8,星火阑珊,往事氤氲如烟,带着今生的夙愿在苒苒时光里落幕恒定永久的空冥中穿梭,水月云袖,记忆中那一抹眷恋浓郁的心痕,仰天空悲怨,奈何情愁旧时难休。

    9,被定格,被记载,然后,怀念,然后,祭奠,然后,搁置,然后,淡忘。

    10,你若无心我便休,往事如昨易白头,把酒千杯*日月,吟诗百首度

    11,是谁,从唐风宋韵里提笔,细细从金陵秦淮描绘到天明?是谁,在巴山秋池的夜雨里,婉约人世别离?是谁,在后世凄美的月色下,提笔写下三千辞海,寄予诗情?是谁,在等霜林染尽,月落乌啼,深藏了回忆?朦胧的烟雨,斑驳了诗意,焚一炉思绪,暖三尺深寒,又是谁,跟随着浮云浪迹,沧海觅尽,万世飘零,才续写下珍惜?

    1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虏度阴山。

    13,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14,有些东西只能欣赏,不能品尝。

    15,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16,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17,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8,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19,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

    20,我总是躲在梦与季节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魇,唱尽繁华,唱断所有记忆的来路。

    21,下一世的情歌、把词交由你填、看看你仍旧是谁高高在上的王。

    22,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不要知道知道彼此的名字,也不需要记住彼此的面孔,在那里停留,驻足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会记住对方的笑容和帮助。

    23,热闹都是他们的,与我无关。

    24,人一直在这个喧闹的是世界走走停停,那双迷蒙的眼睛里,总是氤氲起一段一段不合节拍的雾气,因为分离,或许也因为相遇。

    25,怎么走,我才能真正的走入你的心。

    26,凤凰双双对,飞去飞来烟雨秋。而如今,凤去了,凰空留。

    [阅读全文]...

2022-07-08 21:34:27
  • 曾小贤语录_绝句古诗宋曾

  • 语录
  • 精美的句子,常常以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伤感的句子、搞笑的句子等等面目出现,经过时间的淘洗,流传下来的往往简短而有深意。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曾小贤语录,希望您能保持好心情。

    1、张伟、我的鸡翅要变态辣的!

    2、学士硕士全灭,男博士仅能自保,要打赢女博士,哼哼,只有靠圣斗士了。

    3、“等一下!你男朋友……英文真好”。

    4、如果你要请假、我这还有更强的杀招。

    5、这TM也可以,你们是演奥特曼的吧!

    6、哇塞、与生俱来加上后天努力、一菲正在向着不孕不育的最高境界冲锋阿。

    7、大家好、欢迎收看《小贤有约》、我是你们的新小贤,曾朋友。啊……可以重来一遍吗?

    8、哈哈哈!老虎不发猫,你当我病危啊。

    9、看不出你还懂IT啊,具体做什么?

    10、八卦是人类第四大本能。

    11、听别人的故事,留自己的泪。

    12、这里四个半男人,怕什么。

    13、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女博士是人类中的战斗机、身上笼罩着多层光环。

    14、太可笑了,现在居然有人还姓台,过了一会儿,反应过来。

    15、现在导播无不无聊,这么难的题目,谁答得上来。

    16、Lisa榕,我诅咒你这辈子吃方便面没有调料包!

    17、我现在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假奶粉了,先买一些奶粉,倒水冲好,然后晒干,这就是手工奶粉。你这叫菲鹿奶粉。

    18、淡定不是装的。孙子才是装的。

    19、真的吗?他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情,你要毒死他。

    20、“男人有钱不变坏,母猪上树变妖怪!”

    21、你小心,我放心。你贪心,我担心。你有心,我开心。你花心,我恶心。你负心,我伤心。一声祝福一片心,你的月亮我的心,新春祝福是真心。

    22、“一头驴能驮一百斤粮食,两头驴能驮两百斤粮食,而我只带了三头驴,就带回了四百斤粮食,请问这是为什么…”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绝句古诗宋曾,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

    [阅读全文]...

2022-07-06 23:17:14
  • 塞下曲四首古诗

  • 塞下曲四首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塞下曲四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赏析:

      边塞诗大多以词情慷慨、奇丽的边塞风光、豪情报国的忠贞或深沉的乡愁为特点。常建的这《塞下曲四首》却独辟蹊径。这里选择其中的第一首诗进行赏析。

      这第一首诗既未渲染军威声势,也不慨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友好的主题。自古以来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就阴晴不定,时有弛张。诗人却着力对团结友好的关系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驱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诗的头两句,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概括。“玉帛”,指朝觐时携带的礼品。《左传·哀公七年》有“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之谓。执玉帛上朝,是一种臣服和归顺的表示。“望”字下得笔重情深,乌孙使臣朝罢西归,而频频回望帝京长安,眷恋不忍离去,暗示恩重义浃,相结很深。“不称王”表明乌孙归顺,边境安定。乌孙是生活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为西域诸国中的大邦。据《汉书》记载,武帝以来朝廷待乌孙甚厚,双方往使不绝。武帝为了安抚西域,遏制匈奴,曾两次以宗女下嫁,订立和亲之盟。太初间(前104—前101),武帝立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生了四男二女,儿孙们相继立为国君,长女也嫁为龟兹王后。自此,乌孙与汉朝长期保持着和*友好的关系,传为千古佳话。诗人首先以诗笔来讴歌这段历史,虽只寥寥数语,却以少括多,用笔之妙,识见之精,难能可贵。

      一、二句*述史实,为全诗铺叙。三、四句顺势腾起,形成高潮。“天涯”上承“归去”,乌孙朝罢西归,马足车轮,邈焉万里,这辽阔无垠的空间,就隐隐从此二字中见出。“静”字下得尤为有力。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烽烟不绝的兵家要塞,如今却充满和*宁静的气氛。这是把今日的和*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写法,于无字处寓有深意,是诗中之眼。诗的结句雄健入神,情绪尢为昂扬。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这种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响彻入云的和*的颂歌。“兵气”,用语字新意炼。不但扣紧“销”字,直贯句末,且与“静处”切合,将上文缴足。环环相扣,沈德潜诩为“句亦吐光”,可谓当之无愧。

      常建的诗作,大多写于开元、天宝年间。他在这首诗里如此称颂和亲政策与弭兵理想,当是有感于唐玄宗晚年黩武政策而发的。

      第二首: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解释:诗中呈现沙场日暮,骷髅灰飞,阴风地动,一片凄楚。诗人来到长城塞上,北方阴风强吹,阵阵袭来,气候不佳,空见塞外的昭君祠,客死塞外尽望乡,长城线上皆是士兵的白骨,荒凉的景象,一阵风沙吹来,灰飞烟灭,可怜塞上战死的无名英雄连安葬的地方都没有。

      昭君是历史上为和*、为忠爱国家而牺牲自我的女子,诗歌中许多写其哀怨的故事,也写其和亲出塞时孤寂悲怨的一面,塞外苦寒的异地上留有昭君祠,陪伴着塞外戊守的长城卒,一同悲歌。

    [阅读全文]...

2022-02-28 10:22:07
  • 《采莲曲》古诗鉴赏

  • 《采莲曲》古诗鉴赏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莲曲》古诗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原文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诗文赏析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娃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此诗的起首二句中,用了两个“晚”字,强调了一种特定时间背景:笼罩着软和恬静夕阳余辉的傍晚——一个最能引起人的情思,让人沉浸的时刻。“风起”二名转入采莲的描写,从“难度”中透露出采莲女柔弱纤细的形象。“棹动”二名描绘的采莲场面只有两笔写实的白描:采莲的小船在荷丛中穿过,桨儿不时碰落盛开的莲花,一瓣瓣地飞落湖中,惊起了安详地栖息着的只只白鹭,打破了它们的宁静世界。末二句借物写情,别有一种趣味: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实际上是作者留恋这环境,故借采莲人写同。拟人手法运用十分巧妙,全诗情韵顿生。

      《采莲曲》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古诗原文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翻译

      其一

      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其二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注释解释

      采莲曲:古曲名。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

      “吴姬”句:古时吴、越、楚三国(今长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盛尚采莲之戏,故此句谓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

      浦(pǔ)口:江湖会合处。浦,水滨。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有本事载,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气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诗文赏析

      第一首诗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

      吴姬、越艳、楚王妃三个词连用,铺写出莲娃们争芳斗妍,美色纷呈的景象。第二句正写采莲活动,从“争弄莲舟”来看,似乎是一种采莲的竞赛游戏。唐汝询说:“采莲之戏盛于三国,故并举之。”(《唐诗解》)因为要划船竟采,顾不得水湿衣衫。采莲姑娘那好胜、活泼、开朗的情态就通过“水湿衣”这个细节表现出来。

      她们划着采莲船来到一个花的世界,而最后两句点出她们直到月上江头才回去。诗人不急着写回程,而是插叙采莲女来的情境,她们来时被花儿所迎接,可见花儿是很乐意为她们所造访,而隐着一层写她们对采莲这一活动是非常喜爱,*乎于享受。当她们回去时,那月儿实际上也就是花儿,便依依不舍地送她们了。“花迎人”和“月送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整个采莲活动的现场给写活了,极富诗意,写荷花迎接采莲女和月亮送别采莲女,实际上还是为了表现采莲女之可爱。

      这首诗通过几个动词淋漓尽致地将采莲女应有的性格——活泼开朗表现出来,并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可以说这就是一部小电影,对刻画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形象而别有韵味。

      第二首诗可以说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阅读全文]...

2022-06-20 23:55:26
  • 采莲曲古诗词

  • 采莲曲古诗词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采莲曲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原文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翻译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注释解释

      萦(yíng):萦回,旋转,缭绕;

      飐(zhǎn):摇曳;

      小船通:两只小船相遇;

      搔头:簪之别名;碧玉搔头:即碧玉簪,简称玉搔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出任杭州(公元822~824年)之时。此时,诗人远离上层政治集团的勾心斗角,沉醉在旖旎的江南风光和与友人的诗酒酬和之中,生活轻松、舒心。诗人无意间捕捉到一对年轻男女在荷塘上相遇的有趣一幕,随即创作了本诗。

      诗文赏析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描写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

      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南北朝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头。”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过这类诗歌。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

      白居易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菱叶萦波荷飐风”,在碧水荡漾一望无际的水面上,菱叶荷叶一片碧绿,阵阵清风吹来,水波浮动,绿叶随风摇摆,菱叶在绿波荡漾的湖面上飘飘荡荡,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正因为绿叶的.摇动,才让人们看到了“荷叶深处小船通”。荷花深处,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广阔,而“小船通”,则告诉读者有人有活动。这就像一组电影长镜头,先见一片风光,然后将人物活动呈现在其中,给人以真切感。

      然后诗人用了一个日常*见、颇具情趣的细节:“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少女看见了自己的情郎,正想说话却又突然止住,羞涩得在那里低头微笑,不想一不小心,头上的碧玉簪儿落入了水中。“欲语低头笑”既表现了少女的无限喜悦,又表现了少女初恋时的羞涩难为情。“碧玉搔头落水中”又进一步暗示了少女“低头笑”的激动神态。后两句描写细致,生动逼真。诗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细节精心刻画,一个欲语还休、含羞带笑的姑娘宛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采莲曲》为民歌体裁,同类的作品历来很多。但白居易没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中,既写景,又写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层层深入,活灵活现。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

    [阅读全文]...

2022-04-13 01:50:25
  • 易水歌古诗

  • 古诗文
  • 易水歌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易水歌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易水歌—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嘘气兮成白虹。

      字词注解:

      1.萧萧:指风声。

      2.易水:指水名,源出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界。

      3.兮:语气助词。

      4.壮士:在这里代指荆轲。

      作品翻译:

      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荆轲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史书上说,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得太悲壮了,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冠。

      一段唱毕,只听见荆轲仰头长叹一声,天空中居然出现一道七彩虹。高渐离趁势变了一个调,乐音显得更为激昂,荆轲继而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太子丹最后被彻底地感动了,跪在地上向荆轲敬了一杯酒。

      作品赏析:

      这首短歌,通过对风声萧萧、易水寒凉的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表现了荆轲去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

      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纵观全文,很显然,这是一个身赴虎穴,自知不能生还的壮士的慷慨悲歌。全诗仅两句。第一句写临别时的环境,萧瑟的秋风,寒冽的易水,一派悲壮苍凉的气氛。景物描写中渗透着歌者的感情。第二句表现了英雄赴难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这首诗语言十分*易、简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古代诗歌中的一曲绝唱。

      荆轲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感情的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人物介绍: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战国末期卫国朝歌(河南淇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

    [阅读全文]...

2022-07-24 20:09:45
  • 赞美水的古诗

  • 赞美
  •   1、《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水帘》

      唐·罗邺

      万点飞泉下白云,似帘悬处望疑真。

      若将此水为霖雨,更胜长垂隔路尘。

      3、《蜀江水》

      唐·熊孺登

      日夜朝宗来万里,共怜江水引蕃心。

      若论巴峡愁人处,猿比滩声是好音。

      4、《竹枝词》

      唐·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5、《望海潮》

      宋·秦观

      星分斗牛,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

      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

      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

      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

      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

      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

      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6、《水调歌头》

      宋·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7、《玩止水》

      唐·白居易

      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

      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

      凄清早霜降,淅沥微风起。

      中面红叶开,四隅绿萍委。

      广狭八九丈,湾环有涯涘。

      浅深三四尺,洞彻无表里。

      净分鹤翘足,澄见鱼掉尾。

      迎眸洗眼尘,隔胸荡心滓。

      定将禅不别,明与诚相似。

      清能律贪夫,淡可交君子。

      岂唯空狎玩,亦取相伦拟。

      欲识静者心,心源只如此。

      8、《如鱼水》

    [阅读全文]...

2022-06-14 18:09:11
  • 写水的诗句古诗

  •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储光羲《咏山泉》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陆机《猛虎行》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宣宗宫人《题红叶》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袁凯《京师得家书》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李白《清溪行》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春涨一篙添水面。——范成大《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白居易《采莲曲》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王恭《春雁》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李贺《梦天》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高启《寻胡隐君》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卓文君《白头吟》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杨万里《新柳》

      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温庭筠《利州南渡》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李白《送贺宾客归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王维《终南山》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戴敏《初夏游张园》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李华《春行寄兴》

      池塘水绿风微暖。——晏殊《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枫落河梁野水秋。——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白朴《天净沙·春》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谢灵运《登江中孤屿》

      芙蓉落尽天涵水。——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王昌龄《送柴侍御》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苔。——钱起《归雁》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徐玑《新凉》

      霜日明霄水蘸空。——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王之涣《宴词》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戴复古《江村晚眺》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水涨鱼天拍柳桥。——周邦彦《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汪元量《湖州歌·其六》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李煜《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张玭《夏日题老将林亭》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曾巩《城南·雨过横塘水满堤》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刘因《山家·马蹄踏水乱明霞》

    [阅读全文]...

2022-07-18 09:18:05
古诗里曾有曲的水 - 句子
古诗里曾有曲的水 - 语录
古诗里曾有曲的水 - 说说
古诗里曾有曲的水 - 名言
古诗里曾有曲的水 - 诗词
古诗里曾有曲的水 - 祝福
古诗里曾有曲的水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