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间传说的古诗佳句

关于关于民间传说的古诗佳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民间传说的古诗佳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民间传说的古诗佳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民间传说的古诗佳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65) 语录(41) 说说(41) 名言(36) 诗词(605) 祝福(20) 心语(2)

  • 关于民间故事的好词佳句

  • 孟姜女哭长城 民间流传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

    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杞梁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

    庙中有楹联这样说:「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孟姜女哭崩长城的故事,反映了秦代徭役对百姓所带来的深重痛苦。

    也有的认为该故事出自战国时期。 据说庙东南4公里处两块露出海面的礁石便是孟姜女的坟与碑,而庙后巨石上的小坑,为孟姜女望夫所踏足迹。

    所以石上刻有“望夫石”3个大字。庙内殿门两侧还有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朝”、“长”两字按汉字不同读音才能读出有几种不同的意义。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夫范喜良(卫辉人)被魏王征召修筑长城(今卫辉与辉县交界的战国长城)劳累而死,埋于长城之下。

    孟姜女寻夫哭至卫辉池山段长城,感动天地,哭塌长城,露出丈夫尸骨。至今在卫辉池山乡歪脑村一带还流传其故事,山上能见到孟姜女哭塌长城的泪滴石。

    新乡市区有孟姜女河,孟姜女路,孟姜女桥等名称。 由于故事流传较远和民间的以讹传讹,孟姜女的丈夫的名字有些出入,一称范杞梁、万喜良、范喜良、万杞梁、杞良、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

    此文中统一为范杞梁。 杞梁:一作杞殖(公元前?-前550),春秋时齐国大夫。

    攻战莒国时,冒矢突进,身中数箭战死,传其妻孟姜哭夫十日,城墙为之倒塌。后人编造“孟姜女哭长城”故事,误其为万杞良或范杞梁、范喜良。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秦始皇正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苏州有个书生叫范杞梁,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

    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范杞梁藏了起来。两位老人很喜欢范杞梁,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范杞梁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泪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

    半年过去了,范杞梁一点消息也没有。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北风四起,芦花泛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

    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制了寒衣,启程上路,要到万里长城去寻找范杞梁。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了长城脚下。

    谁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范杞梁已经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觉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

    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

    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范杞梁的尸骨。她抱着这堆白骨,又伤心地痛哭起来。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丽,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请和尚给范喜良念四十九天经,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范杞梁;埋葬范杞梁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亲。

    秦始皇只得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办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骂了一顿,然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

    一说认为,修筑长城是历代封建王朝各种劳役中最为残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劳役,从春秋至明,*两千年漫长的岁月中,长城屡修屡补,强征了无数的民夫,任何时候都可能产生像孟姜女那样的遭遇。因此,孟姜女和范喜良,是劳动人民在承受无限度的劳役中塑造出来的两个典型人物,集中表现了千百万下层百姓被劳役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灾难。

    动人的哭长城故事,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暴虐行为的控诉,也是对被奴役者不畏**、坚贞不屈精神的歌颂。正如南宋名臣文天祥在孟姜女塑像旁书写的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这当是中允之论。 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齐国。

    齐为姜太公的封国,读过《东周列国志》的人都会知道,书中出现的“*姜”,总是齐国人。孟姜者,姜氏之长女也。

    她的故事最早见之于《左传》。孟姜为齐将杞梁之妻,梁于公元前549年在莒战死,齐庄公在效外见到孟姜,对她表示吊慰。

    孟姜认为郊野不是吊丧之处,拒绝接受,于是庄公接受她的意见专门到她家里进行了吊唁。孟姜除了知礼外还有善哭的记载,淳于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在齐地产生了孟姜哭调。西汉时已有了孟姜女。

    优美词汇

    无身无息 东歪西倒 冒冒失失 一心一意

    电光闪闪 安安心心 灿烂夺目 乌云密布

    假心假意 贪得无厌 暗暗庆幸 死去活来

    精彩句段

    1:只见人间处处风景如画,人们辛勤地在田里劳作,充满生机的画面使他们心驰神往。

    2:国王就像一只笨笨的熊,不是踢倒椅子,就是碰破了额头。

    [阅读全文]...

2022-04-04 12:05:48
  • 古诗春日广为流传的佳句是

  • 春日
  • 答案: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原文: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答案: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朝代:宋代作者:朱熹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7、等闲:*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8、东风:春风。

    春日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原文: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寻芳:春游赏花。

    4、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5、滨:水边;河

    [阅读全文]...

2022-06-21 21:27:30
  • 龙的历史及民间传说

  • 历史
  • 龙的历史及民间传说

      传说,龙是一种神异生物。各地传说丰富。龙是中华民族所敬奉的图腾,是吉祥雄伟的象征。龙的普通级别类型是有两个杈角、蛇身、四足、鳞片、腥味浓烈,非标准类型还有独角龙等。下面为大家带来龙的历史及民间传说,快来看看吧。

      “龙”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就有,字的形状是一个大头,有一个弯曲的身子。传说在帝舜的时候,董父因驯养龙很好,被赐了一个氏族名叫“豢龙氏”。夏代也有驯养龙的人叫刘累,被赐了一个氏族名叫“御龙氏”。从这些传说看,至少在尧舜禹时期,人们跟龙就有关系。

      *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朱乃诚教授介绍说,从考古发现上看,目前发现的3600年以前的龙遗存大约已有10多个。比如,2004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了一个大型的绿松石龙形器,年代大概是3700年前后。另外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当中,发现了一件大的陶盘,陶盘里面用彩绘画了一条龙,年代是4400年至4300年前左右。这个年代也就是我们古史说的尧舜禹到夏阶段,龙的`意识观念应该是那个时候形成的。

      据现有资料,最早的具有传统龙特征的龙形象,是辽宁阜新查海遗址1994年发掘发现的一条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石块堆塑龙。这条龙用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砾岩摆塑,全长19.7米,龙头部最宽处约2米,呈昂首张口、弯身弓背状。

      而朱乃诚认为,目前发现最早的能够准确无误地表达出龙的形象的,要算距今6000年以前,在河南濮阳西水坡用蚌壳摆成的一条龙。

      西水坡遗址的龙虎图案,是1987年由濮阳市文物工作队发掘发现于一座形式奇特的墓葬内。该墓中部有一具成年男性骨架,大体呈头南足北的仰卧直肢姿势,在人骨架的东西两侧以蚌壳摆塑了龙虎图案。龙虎头北尾南,与人骨架的头脚方向相错。其中蚌壳龙位于人骨架的东侧,长1.78米。龙昂首、曲颈、弓身、前爪扒、后爪蹬,状似腾飞。

      在先秦的文献中也有关于龙的记载,比如在《左传》当中谈到,鲁昭公29年有龙出现在晋国的城郊外。西汉董仲舒所撰的《春秋繁露》中,记有民间祈求龙降雨以保丰收的祀龙降雨活动,而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著名帛画上,也有龙的形象。这表明在西汉时期,龙已经是社会生活中流传相当广泛的一种文化意识了。

    [阅读全文]...

2022-05-13 12:27:31
  • 有扬字的古诗或佳句

  • 扬yáng:

    带“扬”字的诗句如下:

    1. 清扬婉兮。——《诗·齐风·猗嗟》

    2. 问我何所得,乐色填清扬。——《唐·卢仝》

    3.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王维《春中田园作》

    4.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

    5.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6.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7.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8.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9.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李白《九日登山》

    10. 扬鞭走马城南陌,朝逢驿使秦川客。——崔颢《杂曲歌辞·渭城少年行》

    11.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李白《梁园吟》

    《诗·齐风·猗嗟》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扬yáng: 带“扬”字的诗句如下: 清扬婉兮。

    ——《诗·齐风·猗嗟》问我何所得,乐色填清扬。——《唐·卢仝》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王维《春中田园作》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遣怀》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李白《九日登山》扬鞭走马城南陌,朝逢驿使秦川客。

    ——崔颢《杂曲歌辞·渭城少年行》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李白《梁园吟》《诗·齐风·猗嗟》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

    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

    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1.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天净沙 春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绝句 僧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长恨歌》)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3、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寒蝉凄切》) 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二首.其一》) 6、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村居》) 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蓬》) 8、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竹枝词二首.其一》) 9、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送别》) 1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采薇》)。

    1.《戏为六绝句》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2.《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3.《清*乐·洛阳愁绝》 年代: 唐 作者: 温庭筠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阅读全文]...

2022-07-15 06:58:06
  • 春节民间传统来历传说

  • 春节,传统
  • 春节民间传统来历传说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春节民间传统来历传说,欢迎大家参考!

      春节简介: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春节民间传统传说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惯。

      守岁*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的起源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也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古代过“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蜡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把“蜡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年叫“春节”,因为春节一般都在“立春”前后。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脸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福”字还必须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俗。1993年,北京市人民*颁布了禁放烟花爆竹的法律,使这一沿续了几百年的*俗成为历史。

      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这一点和西方的圣诞节很相似。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团年”。团圆夜,家家户户阖家欢聚,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而南方有吃年糕的*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

      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扫除污秽。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挂旗、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等仪式;正月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至亲友家贺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互相祝贺。新女婿要到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选在年初三。老人自年满60虚岁开始,每十年在春节期间设宴庆,另外,各地除互相登门拜年,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直到元宵节(正月十五)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规定每年春节放假3天.春节——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阅读全文]...

2022-05-25 21:48:19
  • 古诗佳句欣赏

  •   第一篇:《佳句欣赏》

      佳句欣赏

      以下摘录的是、、、秦文君、刘墉、*慕容、舒婷、 周国*、9位作家作品中的部分佳句,喜欢的朋友大家一起分享。

      毕淑敏:

      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

      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

      ——《教养的证据》

      爱怕沉默。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是无言。其实,爱是很难描述的一

      种情感,需要详尽的表达和传递。

      ——《爱怕什么》

      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 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 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

      ——《我所喜欢的女子》

      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如果你不能确定 你往哪里走,那么此处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心灵七游戏》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造心》

      在生和死之间,是孤独的人生旅程。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得以 温暖的灯。

      ——《爱怕什么》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 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 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 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提醒幸福》

      命运中的不速之客永远比有速之客来得多。所以应付前一种客人,

      是人生的必修。他既为客,就是你拒绝不了的。所以怨天尤人没有用, *安地尽快把客人送走,才是高明主人。

      友谊也像零存整取的银行。若你*时不补充情感进去,

      一旦需要朋友的支援渡过难关时,才发现存单上一片空白。

      人是感伤和怀旧的动物。人们较能接受迅速拉*的距离,

      却无法忍耐在一度天衣无缝的密结之后,渐轻渐轻渐远。

      余秋雨:

      人生的追求,情感的冲撞,进取的热情,可以隐匿却不可以贫乏, 可以恬然却不可以清淡。

      人生的道路也就是从出生地出发,越走越远。一出生便是自己, 由此开始的人生就是要让自己与种种异己的一切打交道。

      打交道的结果可能丧失自己,也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把自己找回。 ——《山居笔

      记》

      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

      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 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 一种沉闷的重复。

      ——《洞庭一角》

      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 一个事业,聆听再好的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故事,我们一定

      会动手动笔,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不妨把这样的故事称之为“收*生

      的游戏”。让今天收藏昨天,让明天收藏今天,在一截一截的收藏中, 原先的断片连成了长线,原先的水潭连成了大河,而大河,就不会再有

      第二篇:《宋词佳句欣赏》

      唐诗宋词佳句欣赏

      原罪 甲缤 精心选录 唐 诗 佳 句 欣 赏 出 自 作 者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 《春思》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赠》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关山月》 昔日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 《长相思》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 《长干行》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清*调一》 《清*调二》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月(左)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安能摧眉折腰事*, 使我不得开心颜。 《》

    [阅读全文]...

2022-04-01 15:10:32
  • 民间广为流传的搞笑歇后语

  • 搞笑
  •   民间广为流传的搞笑歇后语

      大粪缸里练游泳——真是不怕死(屎)下面是民间流传的搞笑歇后语大全:

      1、马戏团的小丑——走过场

      2、码头上的吊车——能上能下

      3、老鼠进棺材——咬死人

      4、老鼠闹洞房——唧唧喳喳

      5、老鼠娶妻遇老猫——又喜又悲;悲喜交加

      6、老鼠尾巴熬汤——没多大油水

      7、老鼠尾巴——大不了

      8、老鼠咬牛——大干一场

      9、老鼠咬石柱——攻不倒

      10、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11、老太太的金莲(旧时指缠足妇女的脚)——窝囊一辈子;委屈一辈子

      12、老太太过溜冰场——走险

      13、老套子卷珍珠——内中有宝

      14、老天爷拄拐杖——一竿子插到底

      15、老头吃麻糖——越拉越长;越扯越长

      16、老头子坐摇篮——装孙子

      17、老鸦唱山歌——不入调

      18、老鸭公唱戏——喉咙不争气

      19、老鹰追兔子——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20、老玉米里搀白面——粗中有细

      21、老子偷瓜儿盗果,老子**儿放火——辈更比一辈坏

      22、老鼠吃猫——怪事

      23、老鼠进洞——拐弯抹角

      24、老太婆搽胭脂——不知自丑

      25、雷公劈城隍——以上压下

      26、雷婆找龙王谈心——天涯海角觅知音

      27、冷水烫鸡——一毛不拔

      28、离了水晶宫的龙——寸步难行

      29、理发师教徒弟——从头来;从头学起

      30、鲤鱼护窝——不会走多远

      31、鲤鱼找鲤鱼,鲫鱼找鲫鱼——物以类聚

      32、利剑斩乱麻——一刀两断

      33、笼里的斑鸠——不知春秋

      34、聋子戴耳机——充耳不闻

      35、聋子放炮——充耳不闻;听而不闻

      36、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37、芦柴秆做门闩——难撑

      38、芦沟桥上石狮子——数不清

      39、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40、卤煮寒鸭子——肉烂嘴不烂

      41、鲁班门前问斧子——讨学问来了

      42、鲁智深出家——无牵无挂

      43、落水的桃花——随波逐流

      44、落雪天过冰大坂(ban山坡;斜坡)——从头凉到脚

      45、落雨天担禾草——担子越来越重

      46、麻布鞋上镶绸子——不成体统

      47、麻秆手仗——靠不住;不可靠

      48、麻秸秆做扁担——挑不起重担;难挑担

      49、麻茎当秤杆——没个准儿

    [阅读全文]...

2022-04-11 18:56:27
  • 中秋节的古诗佳句

  • 中秋节
  • 中秋节的古诗佳句(精选80句)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秋节的古诗佳句(精选80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3、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5、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6、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7、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8、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0、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11、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12、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1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14、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1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17、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1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9、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2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1、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2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23、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2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25、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1、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2、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

      3、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4、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

      5、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

      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7、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

      8、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9、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

      1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11、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

      12、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13、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14、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矣。

      15、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

      16、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

      17、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1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19、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20、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1、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

      2、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3、迥彻轮初满,孤明魄未侵。

      4、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阅读全文]...

2022-02-22 22:33:42
  • 语文复*之古诗佳句

  • 语文
  •   描写春天的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出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春行》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今春有看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游湖》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李贺《南园十三首》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乐府歌辞.长歌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点击下页查看描写夏天的诗句

      描写夏天的诗句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晚晴》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夜凉。-----杜甫《夏夜叹》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残云收夏署,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清江一曲抱村流,唱下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三月晦日偶题》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阅读全文]...

2022-05-18 17:42:40
  • 关心民间疾苦诗句

  • 关心
  • 关心民间疾苦诗句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句吧,诗句是诗的句子,泛指诗作。那什么样的.诗句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心民间疾苦诗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

      6、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7、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8、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9、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11、遍身绫罗者,不是养蚕人。

      12、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1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1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1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6、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17、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1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2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2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4、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5、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唐.杜牧《泊秦淮》

      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1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1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1.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

      2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4.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阅读全文]...

2022-04-04 23:29:32
关于民间传说的古诗佳句 - 句子
关于民间传说的古诗佳句 - 语录
关于民间传说的古诗佳句 - 说说
关于民间传说的古诗佳句 - 名言
关于民间传说的古诗佳句 - 诗词
关于民间传说的古诗佳句 - 祝福
关于民间传说的古诗佳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