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雪的古诗句及意思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雪的古诗句及意思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雪的古诗句及意思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雪的古诗句及意思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雪梅·其一
【作者】卢梅坡 【朝代】宋 译文对照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标签: 写雪冬天励志梅花古诗三百首哲理写人景色季节动植物人物数字
译文 注释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作者介绍
卢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
.古诗词 雪梅 xuě méi
卢梅坡《雪梅》赏析
雪 梅
〔宋〕卢梅坡①
梅雪争春未肯降②,
骚人阁笔费评章③。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
①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②降(xiáng),服输。③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译诗】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雪梅
朝代:宋朝|作者:卢梅坡
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译文
其一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其二
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
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江雪古诗的意思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江雪古诗的意思,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原文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创作背景
《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但由于*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这首诗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将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并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将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将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将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将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将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并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并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将“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将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将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然而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将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是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进士,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迁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病死任上。柳宗元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诗与韦应物并称“韦柳”。有《柳河东集》。
《江雪》古诗的意思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江雪》古诗的意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与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将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作者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作者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作者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作者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作者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作者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与“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作者却将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与一个“灭”字,这就将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作者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将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作者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将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
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将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将“江”与“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将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将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作者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与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将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与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绝迹。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l):蓑衣,斗笠。
赏析: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东永济县)人。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诗歌的成就也很高。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一、古诗原文
作者:柳宗元
千 山 鸟 飞 绝 ,
万 径 人 踪 灭 。
孤 舟 蓑 笠 翁 ,
独 钓 寒 江 雪 。
二、作者背景
柳宗元(773-819),唐代诗人。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参加永贞变法,失败后屡被流放,最终在柳州刺史任上去世,后世又称“柳柳州”。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也写得很好,古诗和韦应物齐名,世称“韦柳”。
三、古诗鉴赏
1、注词释义:
绝:绝灭,消失。
径:小路。
踪:指脚印。
孤舟:孤单的一条小船。
蓑笠:用草编成的雨衣和帽子。
2、古诗今译:
爱国的古诗句和意思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下文就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爱国的古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一、《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二、《咏史》
两汉本继绍,
新室台赘疣。
所以嵇中散,
至死薄殷周。
三、《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四、《清*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五、《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六、《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七、《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八、《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 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李白《鞠歌行》
2.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屈大均《秣陵》
3. 更持银盏起,为君寿。——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4.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5.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李白《古风》
猜谜语:
一扇玻璃窗,光线明晃晃,戏剧它会演,电影它能放。(打一日常用品)
谜底在本文中。
惊雪
唐 陆畅
怪得北风急,
前庭如月辉。
天人宁许巧,
剪水作花飞。
译文:
北风怎么刮得这么猛烈呀,
屋前面的院子如同月光照射。
天上的仙人难道这么灵巧,竟然能够把水剪成花,
然后散向人间,弄得满天花飞。
注释:
1. 怪得:奇怪,怎么。
2. 晖:阳光,这里指月光照射。
3. 宁:难道。
4. 许:如此,这样。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语出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旌阴宫铁树镇妖》。
谜底:电视机。
春雨是怎样的呢?看看它在中的含义吧!看看是否是你心中的那一阵轻雨。
春雨
作者: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字词注释
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
白门:金陵的别称,即现南京。南朝乐府民歌《杨叛儿》说:“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讲的是男女欢会。*常用“白门”指代男女幽会之地。
红楼:华美的楼房,多指女子的住处。
珠箔:珠帘,此处比喻春雨细密。
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
依稀,形容梦境的忧伤迷离。
玉珰:是用玉做的耳坠,古代常用环佩、玉珰一类的饰物作为男女定情的信物。
缄札:指书信。
云罗:像螺纹般的云片,阴云密布如罗网,比喻路途艰难。
白话译文
含韵译文
新春,我穿着白夹衣怅然地卧床;幽会的白门冷落了,我心中惘然。
隔着雨丝凝视红楼,我倍觉冷寂;珠箔般雨滴飘打灯笼,独自归返。
你在远路,到春晚应更悲凄伤感?只有残宵能梦中聚首,依稀空泛。
耳环情书已备好,怎么才能送达;只寄希望于万里长空,飞来鸿雁。
直译
我独自和衣怅卧,在这微雨迷茫的新春之夜。多少次我流连白门欢会处,却只见它蒙上了一层忧郁,我只能寂寞惆怅。依然记得不久前,我来到你的楼下,隔着迷蒙的春雨,遥望你住过的红楼。早已人去楼空,倍觉凄凉冷落。我黯然转身离去,细雨在暗淡的灯光下飘洒,恰似珠帘轻扬。亲爱的你应在远去的路上吧,面对日暮春晚,你会触动悲春么?可怜我只能在残夜的迷梦中才能与你相会,于是每夜梦底的幽秘,挑逗着我的心还有你纯洁的灵魂。我渴求赠上玉档书札,却不知如何相送。万里长空阴云密布如罗网,一只雁儿在孤独地飞翔。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2、山郭:依山的城镇。
3、南朝:东晋灭亡后,先后在南方地区建立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合称。
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5、楼台:指寺庙。
译诗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注解】
⑴渭水:即渭河,黄河最大支流,在陕西中部。秦塞:犹秦野。塞:一作“甸”。这一带古时本为秦地。
⑵黄山:黄麓山,在今陕西兴*县北。汉宫:也指唐宫。
⑶銮舆(luán yú) :皇帝的乘舆。迥出:远出。千门:指宫内的重重门户。此句意谓銮舆穿过垂柳夹道的重重宫门而出。
⑷上苑:泛指皇家的园林。
⑸双凤阙:汉代建章宫有凤阙,这里泛指皇宫中的楼观。阙:宫门前的望楼。
⑹阳气:指春气。
⑺宸(chén)游:指皇帝出游。宸:北辰所居,借指皇帝居处,后又引伸为帝王的代称。物华:美好的景物。后两句意谓,皇帝本为乘此顺应时令,随阳气而宣导万物,并非只为赏玩美景。
【韵译】
渭水萦绕着秦关曲折地东流,黄麓山环抱着汉宫长年依旧。
皇辇远出千重宫门夹道杨柳,阁道回看上林百花恰似锦绣。
帝城高耸入云的是凤阁*,春雨润泽千家树木美不胜收。
为了把住春光时令出巡民忧,不是因为玩赏春光驾车逛游!
古诗山行的意思
导语: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古诗山行的意思,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原文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石子的小路。
5、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6、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7、车:轿子。
8、坐:因为。
9、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10、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1、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学者。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以七言绝句著称,境界特别宽广,寓有深沉的.历史感。如《赤壁》、《题乌江亭》、《过华清宫》、《泊秦淮》、《清明》、《江南春绝句》、《山行》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篇。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全唐诗》收其诗八卷。
赏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的意思是,初春的阳光普照江山,特别壮丽,和煦的春风送来阵阵花香,冬天的冻土融化了,燕子正忙碌的飞来飞去,成群结队的鸳鸯沐浴着灿烂的春光,显得那样的舒适自然。
《》是名篇之一,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意思
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春夜喜雨》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761年(上元二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春夜喜雨》鉴赏
杜甫这首五言律诗是他在成都第二年所作的著名诗篇之一,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当时,诗人在亲戚和朋友的帮助下,加上自己的苦营,他寓居的浣花草堂基本建成。经过长期颠沛流离和饱经忧患的杜甫,生活总算暂时得以安定,所以他才有町能对成都自然景物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细致的琢磨,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不少吟咏它们的诗篇。《春夜喜雨》,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首。
诗一开头,杜甫就赞美春夜所下的雨是“好雨。”为什么是“好雨”?因为在春季农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润。农谚云:“春雨贵如油。”正反映了春雨的宝贵。由于成都地处“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雨量充足,一到春天虽然常常晚上下雨,但次日却又有明媚的阳光。这就正如诗人在另一首诗中所描绘的:“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水槛遣心二首》)在正需要雨水之时,雨就降下来了,它是“知时节”的,所以“当春乃发生”。这种为万物生长所必须的“及时雨”,真是难得的好雨!这两句诗,是采取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绘的。把无情作有情,把无知当有知,杜甫作诗常常如此。这里把春雨当作有知觉的,故它能根据需要,应时而降。诗中的“知”字和“乃”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诗人喜雨的心情跃然纸上。
接着,第三、四两句既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因为好雨下在夜里,故诗人着重是从“听觉”上去描绘雨景的。雨细而不能骤,随夜色而逐渐隐没。它悄悄而来,默默无声,不为人们所觉察,故称为“潜入夜”。这样不声不响地下的雨,当然是滋润万物的细雨。“细无声”,正好恰当地表现了它的可贵精神。这里的“潜”字和“细”字都用得准确、贴切,前者透露出风很微,后者说明了雨极小。这恰如仇兆鳌所说:“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杜诗详注》卷十)
第五、六两句是进一步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野径”指田野间的小路,是指地上;“云”是指天空。由于晚上正在下雨,所以浓云密布,群星潜藏,月色无光,天空和地上都是一团漆黑,正说明雨意正浓。而一片墨黑的世界里,唯有江边船上放射出一线光芒,并且显得格外明亮。这是一幅极其生动的雨中夜景图。诗人在这里所用的“俱”字和“独”字,都是为了突出这种景象。而在这种景象之中,也包含了诗人自己惊喜的感情。
最后两句是写雨后晓景。是第二天的事。天明雨霁,整个成都城都是耀眼的繁花,花朵沉甸甸地抬不起头来。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至此,诗人对喜雨的感情达到了*,于是“花重锦官城”的诗句冲口进发而出,真是“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放王嗣奭说:“束语‘重’字妙,他人不能下。”(《杜臆》卷四)
这首诗描写细腻、动人。诗的情节从概括的叙述到形象的描绘,由耳闻到目睹,自当晚到次晨,结构谨严。用词讲究。颇为难写的夜雨景色,却写得十分耀眼突出,使人从字里行间。呼吸到一股令人喜悦的春天气息。这首诗题虽是《春夜喜雨》),但是全诗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显然,诗人这种感情的产生绝不是出于一时的冲动,而有其现实基础。据史*载,在他写作此诗的前一年,京畿一带就有严重灾荒,“米斗至七千钱,人相食”(《资治通鉴·唐纪》)。因此,杜甫一听到雨声,就感到无限喜悦,这喜悦恰好反映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关于雪的古诗句及意思
咏雪的诗句意思
古诗三江雪的诗句意思
《雪梅》的古诗意思
雪艺的古诗意思
写雪的古诗和意思
雪梅的古诗意思是
雪松的古诗及意思
雪花的古诗意思
关于小雪的诗句古诗何意思
雪梅古诗的前两句意思
江雪的古诗意思是
雪梅古诗的第一句意思
雪梅古诗的一二句意思
带雪的古诗词及意思
风和雪的古诗意思
故宫的雪古诗意思
描写雪的古诗和意思
小雪的古诗加意思
迎大雪的古诗意思
诗句意思
意思好的古诗句
江雪古诗的大概意思
绒绒的雪花古诗意思
风花雪的古诗意思
古诗江雪的全部意思
古诗春雪的全部意思
江雪古诗的动作意思
江雪古诗意思的图片
古诗夜雪的表达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