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月饼的古诗配图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月饼的古诗配图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月饼的古诗配图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月饼的古诗配图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文/在海一方
中秋佳节皓月圆,传统月饼品齐全。
豆沙枣泥栗仁馅,五仁绿豆芝麻甜。
青丝玫瑰添彩韵,花样月饼耀民间。
月圆人圆家团圆,明月千里共婵娟。
2021年中秋创作于江苏连云港
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角,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糕点之一。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象征团圆美好的祝福。
作为一个中华传统美食的爱好者,我们不仅要传承美食,更要传承文化。关于中秋月饼的古诗词,你了解多少呢?
【北宋】苏轼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
元夕度门出宫中月饼同赋 其一
明代: 袁宏道
曾向昭容于内传,绿绨亲押圣人前。
三千里路秦宫月,和雪和烟到楚天。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俗。月饼与各地饮食*俗相融合,又发展出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元夕度门出宫中月饼同赋 其二
明代:袁宏道
盘中犹折半宫花,刻凤攒龙自内家。
不是国师争袖得,也应坠破紫袈裟。
元夕度门出宫中月饼同赋 其三
明代: 袁宏道
曾是金娥印得成,留将旧样说阴晴。
等閒放出中秋月,并与春灯一夜明。
赋得月饼得甜字五言八韵
清代: 吴敦常
三百茶团外,佳名饼肆添。
时光逢月满,风味话秋甜。
捣面疑舂兔,蒸酥俨炙蟾。
圆裁轮影细,高叠塔形尖。
裹到红绫煖,修成玉斧铦。
屑霏琼碎杵,粉腻镜开奁。
偶为登盘擘,非同破璧占。
霓裳歌听罢,绮*好频拈。
咏月饼
清 袁景澜
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
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
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
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
上面这首诗记录了做月饼的过程。其实,月饼的历史要追溯的很久,北宋开始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说法。饴,就是麦芽糖;酥,就是酥油,两者相拌,相当于现在的馅。
南宋时,岳家军北上抗击金兵。一路上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老百姓为表达对岳家军的拥戴之情,中秋这天,家家用红糖、麦粉烙成军民“同心饼”慰问岳家军。岳家军不负百姓众望,杀得金兵丢盔弃甲。为纪念这次胜利,岳家军每年中秋节都吃“同心饼”。这里的“同心月饼”已经成为军爱民,民拥军的象征。
淞南乐府
清 杨光辅
淞南好,时物存秋香。
月饼饱装枣肉馅,
甜果新谷渐登场。
江乡节物词
清 吴曼云
粉膏圆影月分光,
每际中秋得饱尝。
只恐团凼空说饼,
征人多半未还乡。
月饼
清 祁启萼
中秋节物未为低,
(一)
中秋鲜果列晶盘,
饼样圆分桂魄寒。
聚食合家门不出,
要同明月作团乐。
——沈兆褆
(二)
仙人醉酒问青天,
小小酥饼如明月。
中秋东方共婵娟,
阡陌坡上约不约?
(三)
三材取具油糖面,
磊落芳洁堆瓦缸。
水溲成模入火炙,
铁炉扬炭时铮从。
和酥馅果更奇绝,
列肆错杂鱼豆桩。
——钱沣
(四)
苏东坡,胡子长,
密州当官本事强。
先抗旱,后除蝗,
百姓家中有余粮。
不贪功,祭上苍,
做个饼儿摆中央。
集干果,汇杂粮,
酥脆甘饴味道香。
中秋夜,月光光,
酥饼相赠有吉祥。
传千年,播四方,
中华传统它敢当。
(五)
红白翻毛制造精,
中秋送礼遍都城。
论斤成套多低货,
馅少皮干大半生。
——李静山
(六)
都知山东有五仁,
焉知东坡密州制。
问天明月几时有,
美酒酥饼得真知。
(七)
我家窗前,一棵柳,
月亮上树,我就瞅。
八月中秋,月儿圆,
银亮的月饼,挂枝头。
过了几天,我再瞅,
月饼被谁,咬一口。
(八)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古代对中秋节有很多的诗词赞美,我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希望大家喜欢。
出自宋代苏轼《阳关曲·中秋月》。今年人看今年月,莫待明年无月明。人生变数很多,人生美景要及时,不要等到伤心落寞时。
出自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今人赏中秋月,更多的是祈盼团圆和祝福,朴素的愿望,千百年没有变过,这也是这首诗词千年不曾衰减的生命力。
出自宋代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就如中秋明月也有被云遮雾隐时,没有什么一帆风顺的旅程,只有千锤百炼的人生。中秋一杯酒,对月共孤光。
出自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一年光景,月色最迷人的时候,天下人望天下月,天下月照天下人,你是否在思念谁?可惜今年雨疏云重,月色只能梦中有,不再人间显清晖,有些惆怅。
出自唐代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古人望月怀远,中秋之际,倍怀亲朋。西北东南同一月,家乡亲友如见人。月如此,人如此。
出自宋代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人生如此月,月有盈亏,人有聚散。我愿此月常年如此夜,长圆长满。人生也如此愿,离散分别重聚首,终不负,有心人。
出自唐代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皎皎月光如寒露,悠悠落下九层云。独我一人天涯处,登临绝顶望诸君。独自登高望月,一地月色凄凉,此时月好,想必他年自惆怅。
出自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今夜明月最多,月光青娥舞,不避凡人眼,也是幸事。人生本来就是命运所驱,福祸相依,何须烦忧,今朝有酒今朝醉,有酒不饮奈明何?
出自宋代晏殊《中秋月》。中秋月好,清晖如水,何尝不是嫦娥的惆怅,一蟾一树人寂寞,万古无言看落花。正如人间虽苦,总有烟火色,人生虽艰,也有艳阳天。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出自宋代辛弃疾《一翦梅·中秋无月》。中秋无月,奈何?赏月不见月,思人不见人,奈何?莫悲戚,自有满堂烛火,自有良宵美酒,且浅斟低唱,且欢歌。同酌一杯酒,天地同我心。千载匆匆过,为我抚瑶琴。
中秋月,古人如此,今人又何尝不是呢?去年中秋时,乌云蔽清晖。今日中秋时,秋雨细细舞,看来只能等到明年中秋日,再来赏明月了。古来遗恨无计数,多又何妨?少有何妨?
苏轼赏月
自唐代起,中秋赏月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文化风尚。王建写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之语,将浓浓的思乡之情寄于明月之中。诗圣杜甫也有一些关于中秋主题的佳作。到了宋代,由于新的文学载体词的流行,从而诞生了大量与中秋有关的词作。中秋词记录了不少宋人过节的*俗,非常有趣。
唐代虽然重视八月十五,也有一些赏月活动,但还没有出现中秋节。到了北宋,中秋节才正式形成。得益于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有了明显提高,对文化的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人们开始重视中秋节,相关娱乐活动增多。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这样追述北宋中秋:“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每到中秋节,富贵人家就重新装饰自家台榭,民间则到酒楼里占座,以便赏月。宫廷里举办中秋宴会,丝竹之声不绝,附*居民也能听到。儿童也能在这天“放飞自我”,通宵不睡,嬉戏玩乐。
中秋拜月也是一项重要的宋代节俗。在中秋节,不论贫富,男女皆要拜月,或是外出登楼,或在家中庭院,所求各有不同。男孩是希望自己蟾宫折桂,取得科考佳绩。所谓“时人莫讶登科早,只为嫦娥爱少年”,女孩们则期盼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貌似嫦娥,将来能有段好姻缘。
宋代都市
家国破碎,朝廷南渡,南宋中秋却愈发繁盛,中秋词数量都远超北宋。这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人口南迁,类似都城临安这种大城市人口密度极高,文人数量多,城市文化依旧繁荣。二是中秋节自带团圆属性,这给了大批南逃的文人和百姓思念故土,感怀故人的好机会。因此每至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即使是穷苦百姓,也要解衣市酒,想方设法过节,不肯虚度此夜。
不论是北宋时人们在中秋节与家人团聚尽情娱乐享受,还是南宋时百姓借中秋怀念故土,感伤家国,这些带有强烈情绪的素材,都激发了文人们的写作欲望。而词本身所特有的长短句形式和音乐特性又与中秋主题有很高的契合度,作者可以通过长短灵活的句子更详细地叙述中秋内容和抒发节日情思,正因如此,宋代文人很爱写中秋词。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中秋词中出现最多的景自当是天上圆月,多情婉约的词人也不会直呼其名,而是依靠丰富的想象力给它创作了许多名字。古人认为,月宫中住着美丽的嫦娥,蟾蜍就是嫦娥的化身,人们便用蟾蜍代指月亮。如曹勋在《尾犯·甲辰中秋》写道:“渐看蟾彩,东山旋升,金饼上云际。”团圆*安就是幸福,古人安土重迁,若非战争、灾害,轻易不离家,这种观念也折射到了月亮之上,“蟾蜍去月,天下大乱”。一旦蟾蜍离开月亮,就意味着天下大乱。
古人还认为,玉兔也住在月宫中,玉兔整天忙着捣药,这是能让人起死回生甚至飞升成仙的灵丹妙药,这一想象也体现在了宋词中:“人自老,兔长生。”“乱呼蟾兔,捣霜为驻颜玉。”可见青春永驻,长生不老,也是宋代人的追求啊!
人间仰头看明月
写景自然也要写人,中秋词中的人物也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有的词人爱写自己,比如苏轼的“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将自己潇洒飘逸的狂士形象完美地描绘了出来。
文人的词中少不了风花雪月,歌妓是众多词人的笔墨重点。晏几道在《浪淘沙》中先用“阳关声巧绕雕梁”把美人的绝妙之声突显出来,随后一句“美酒十分谁与共,玉指持觞”使得气氛顿时旖旎暧昧起来。不说美人样貌如何如何,全凭读者脑补想象,真可谓是朦胧至极。
文人聚会
好景好色好人,快乐的人用来欣赏,不快乐的人则用来抒发人生怨愁。在南宋中秋节感伤家国沦丧,成为文人常举。朱敦儒在《浪淘沙》写道:“圆月又中秋。南海西头。蛮云瘴雨晚难收。北客相逢弹泪坐,合恨分愁。无酒可销忧。”中秋佳节,正逢秋雨连绵,作者与朋友们相聚,却生出了无限忧愁,唯有抱头痛哭。也有人与众不同,充满豪情,立志收复故土。颍州的李曾伯在和几个北方朋友游玩时谈论起国情,他用“休叹息,看此清光,天岂限南北。便好乘风,为持玉斧,修取山河如一”之语表明对战争的信心,借此宽慰友人。
中秋词除了能供人欣赏品鉴外,当然也能提供一些线索,帮助我们了解宋代人的中秋*俗。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赏月是中秋节的必备节目,宋代文人最爱赏月,他们特意在中秋这天呼朋引伴,携带美酒佳酿,乘船赏月。比如朱敦儒在《念奴娇》中写道:“旋整兰舟,多携芳酝,笑里轻帆举……别乘文雅风流,新词光万丈,珠连锦聚。”
不过最受文人青睐的赏月场所还得是高楼,它的出场率最高。江西人京镗仅凭一句“喜见中秋,急载酒、登楼邀月”就写尽了文人急于在中秋节登楼观月的心理,以至于山阴人高观国忍不住感叹道:“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这似乎是说如果不能在中秋节登楼赏月,那么他过的可能是一个“假”节。
在宋代江浙地区,还有中秋节放水灯的*俗,这在宋词中也能看到。比如毛滂在《踏莎行·中秋玩月》中说:“碧树阴圆,绿阶露满。金波潋滟堆瑶盏。”堆瑶盏就是水灯。人们一般是用羊皮做成水灯,再把它们放入水中。水灯数量很多,飘满了水面,灯光点点,如同繁星,相当壮观。还有人说放水灯是为了取悦江神,希望自己能*安过江。
吃吃吃当然也是中秋节不可缺少的主题了。咱们现代人最熟悉的月饼,虽然有说法起源于唐代,但其实到宋代的时候,还不是人们的节日专属食品。但好吃的宋代人会选择在中秋这天“秋尝”,即品味时鲜。有人喜欢吃鱼,有人喜欢吃蟹。比如词人毛开在中秋当天伴着“凉天气”品尝紫蟹鲈鱼。陆游胞兄陆淞不光在中秋节吃蟹,还要搭配上新醅小酒,盛邀友人李汉老西楼赏月。
先赏为敬
写中秋词也慢慢地成为宋代文人的一种爱好。在中秋聚会时,文人们常常在以中秋为题即兴作词,再让歌妓唱合,以此活跃酒桌气氛。辛弃疾的《好事*·中秋*上和王路钤》就是在这样情境下产生的。向亲友赠送中秋词,也成为一种宋代文人钟情的过节方式,其中产生的佳作不胜枚举,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这首写给弟弟苏辙的中秋词,不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深厚的兄弟情谊,也道尽了人类对中秋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期待。
说起宋词,最先想到的词人可能会有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等。但如果说到宋代中秋词,那脑海里应该只剩下一个名字:苏轼。苏轼对中秋词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念奴娇·中秋》不仅风靡了整个宋代,广受传唱,还成为后代文人“抄中秋作业”的模板。据统计,他们最爱用的中秋词词牌名就是《水调歌头》和《念奴娇》,分别是44次、22次,甚至还仿照苏轼用《水调歌头》写中秋词时加上小序。可以说,苏轼凭一己之力,奠定了整个中秋词的发展之路,是当之无愧的中秋词第一人。一年明月今宵多,月到中秋分外圆,祝愿大家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励志的句子”为您整理精华《关于月饼的古诗》,愿对您有所启发。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月饼的古诗,供大家学*参考!
中秋鲜果列晶盘,
扩展阅读
1、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前丞相嗔!杜甫《丽人行》
2、
万树江边杏,
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中。王崖《春游曲》
3、
东风知我欲山,吹断檐间积雨声。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4、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刘禹锡《春词》
5、
客念纷无极,春泪倍成行。
今朝花树下,不觉恋年光。 王勃的《春游》
6、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7、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l)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这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关于春节的古诗
1、《除夜》
描写月饼的诗句
红白翻毛制造精,
中秋送礼遍都城。
论斤成套多低货,
馅少皮干大半生。
-李静山
中秋节物未为低,
火烘罗罗出斧齐。
一样饼师新制得,
佳名先向月中题。
-祁启萼
中秋鲜果列晶盘,
饼样圆分桂魄寒。
聚食合家门不出,
要同明月作团乐。
-沈兆褆
三材取具油糖面,
磊落芳洁堆瓦缸。
水溲成模入火炙,
铁炉扬炭时铮从。
和酥馅果更奇绝,
列肆错杂鱼豆桩。
-钱沣
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
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
皓月瑶池怨, 碗中泛青光.
玉食皆入口, 此饼乃独绝.
沾巾银丝透, 举头相思愁.
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
______袁景澜
月饼的由来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俗。你知道月饼的有来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月饼的由来,欢迎阅读!
月饼的历史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
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
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
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有拜月或祭月的风俗。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言道出中秋之夜 城乡日人民吃月饼的*俗。
月饼最出是用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介绍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
中秋节吃月饼的*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英语拼写为:mooncake(月亮蛋糕)。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占领*,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
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
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
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
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
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安。
“月到中秋分外明,果品月饼伴花瓶。红酒香炉迎冰轮,设案拜月女儿情。”转眼又快到八月十五月圆之时,人们阖家团圆,居于自家庭院、楼阁,赏月拜月,品尝月饼、果品,把酒话丰收,举杯共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情浓浓,其乐融融也!
饮酒赏月,对月遥拜,自然少不了月饼唱主角。月饼,又称月团、小饼、丰收饼、团圆饼等,是中秋佳节馈赠亲友、拜月祭神的节日食品。正如端午称“粽子节”,元宵叫“汤圆节”,春节在北方一些地方呼作“饺子节”一样,中秋节也被称为“月饼节”。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月饼》一诗中写道: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
这是最早把“饼”和“月”联系在一起的诗句,这首诗流传甚广,渐渐地就有了“月饼”这个名字,甚至有人将苏东坡称为“月饼之父”。不过以前的月饼不像现在这样小巧圆亮,古时的月饼颇大,叫做“太饼”,八月十五圆月夜,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须将月饼切割成块,先祭拜月神,再分而食之,这才是团团圆圆。
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的“团圆”之意更为明显。至清代,月饼才成了现在这样小巧玲珑,正如清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所言:“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到了*代、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了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广式、晋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因而赞美月饼的诗词也多了起来。清代咸丰年间大臣彭蕴章写道:
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
幡然嫦娥窃药手,奔入广寒归不得。
——《幽州土风俗》
诗中描绘的月饼已经有了“月中蟾兔”“嫦娥奔月”之类的装饰*案,不禁让人想起凄婉美丽的神话故事。
清末文人袁景澜写有一首《咏月饼》诗:
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
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
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
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
皓月瑶池怨, 碗中泛青光。
玉食皆入口,此饼乃独绝。
沾巾银丝透,举头相思愁。
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
把制饼师傅的精巧技艺以及月饼的品种、特色交代得分外明了,还写出了举家团圆坐,品美酒美食,共赏一轮明月的情景。
阖家团聚,把酒赏月,不仅要摆上一盘码得齐齐整整的月饼,还要摆上石榴、黄梨、葡萄、西瓜、花生、栗子、红枣等应时果品,赏月明也*收。这在清末文人沈兆褆的《吉林纪事诗》中有所体现,诗云:
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
聚食合家门不出,要同明月作团圞。
而*代学者施景琛的《中秋词》里,则记述了福建各地赠送“双鲤鱼月饼”的*俗:
饼儿圆与月儿如,更兆嘉祥食有余。
多感外家爱护意,年年例又贶双鱼。
月饼形状圆圆亮亮的,就好像一轮圆圆满满的月亮,日子过得是越来越好了。在这祥和美满的节日里,按照乡俗,凡当外祖父或舅父母的,要送给外孙子、外孙女或外甥双鲤形状的月饼,表达对孩子的美好祝愿。民国时期诗人陈海梅的《中秋饼》诗,更有情趣:
正当三五夜清闲,买饼分甘向市圜。
馋口儿童开口笑,如何皓魄落筵间?
把台湾、闽南一带中秋佳节之际,儿童兴高采烈尝饼玩饼的喜悦心情,描绘得活灵活现,童真悠然。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小巧圆亮的一枚月饼,融入了月华的清润、月桂的甜香、月娥的飘逸,演绎出那么多浪漫多情而又温馨备至的故事,成为国人期盼团圆、追求幸福、憧憬美好的象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关于月饼的古诗词》,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月饼的古诗词文章,供大家学*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好词好句
中秋鲜果列晶盘,
是不是觉得关于月饼的古诗词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古诗词,请您阅读。
有写月饼的古诗
关有月饼的古诗
月饼的诗句
月饼诗句
月饼的5言古诗
肉月饼上的古诗
月饼的古诗赏欣
中秋与月饼的古诗
月饼的诗句古诗
吃月饼赏月的古诗
和月饼有关的古诗
与月饼相遇的古诗
礼盒月饼的古诗
唐代月饼的古诗
关于月饼节的古诗
关于卖月饼的古诗
古诗月饼的诗意
有月饼的古诗词
关于月饼的古诗吧
赞叹月饼的古诗
月饼说说
赞月饼的诗词
送月饼的句子
写吃月饼赏月的古诗
用月饼和水果的古诗
关于关于月饼的古诗
关于月饼的古诗很短
玉兔吃月饼的古诗
关于月饼的古诗配图
关于月饼有关的古诗
有关于十月的古诗
嗯讲一个春晓的古诗
写繁星闪耀的古诗
谁知盘中餐古诗描写春天的语段
表达早上问好的古诗词
含有力学知识的古诗词
敕勒川古诗的手势舞完整版
史上最全的语文古诗词
描述夏天的古诗插图水彩笔
关于饮酒的古诗王维图片
还有待进步的古诗
古诗词的朗诵特点
搜索三个字的古诗名
带有泪字的古诗飞花令
燕子和鹤的古诗
陆游的几首古诗
小学英语课本中的古诗
祝福祖国的古诗歌词
描述义气的古诗词
浅谈古诗词教学的策略活动反思
播放王之涣的古诗凉州词
小学生最火的古诗词
从古诗里面取的两字名男孩网名
写古诗必须竖着写的45字格式
古诗里的躺*
关于家风的重要性的古诗
遇到困难时励志的古诗
古诗山海经的作者是谁
央视演唱古诗的综艺叫啥
古诗中蕴含自强不息的古诗词
关于我的父母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