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扬善惩恶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扬善惩恶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扬善惩恶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扬善惩恶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惩咎赋
柳宗元〔唐代〕
惩咎愆以本始兮,孰非余心之所求?处卑污以闵世兮,固前志之为尤。始予学而观古兮,怪今昔之异谋。惟聪明为可考兮,追骏步而遐游。洁诚之既信直兮,仁友蔼而萃之。日施陈以系縻兮,邀尧、舜与之为师。上睢盱而混茫兮,下驳诡而怀私。旁罗列以交贯兮,求大中之所宜。日道有象兮,而无其形。推变乘时兮,与志相迎。不及则殆兮,过则失贞。谨守而中兮,与时偕行。万类芸芸兮,率由以宁。刚柔驰张兮,出入纶经。登能抑枉兮,白黑浊清。蹈乎大方兮,物莫能婴。
奉訏谟以植内兮,欣余志之有获。再征信乎策书兮,谓炯然而不惑。愚者果于自用兮,惟惧夫诚之不一。不顾虑以周图兮,专兹道以为服。谗妒构而不戒兮,犹断断于所执。哀吾党之不淑兮,遭任遇之卒迫。势危疑而多诈兮,逢天地之否隔。欲图退而保己兮,悼乖期乎曩昔。欲操术以致忠兮,众呀然而互吓。进与退吾无归兮,甘脂润乎鼎镬。幸皇鉴之明宥兮,累郡印而南适。惟罪大而宠厚兮,宜夫重仍乎祸谪。既明惧乎天讨兮,又幽栗乎鬼责。惶惶乎夜寤而昼骇兮,类麏麚之不息。
凌洞庭之洋洋兮,溯湘流之沄沄。飘风击以扬波兮,舟摧抑而回邅。日霾噎以昧幽兮,黝云涌而上屯。暮屑窣以淫雨兮,听嗷嗷之哀猿。众鸟萃而啾号兮,沸洲渚以连山。漂遥逐其讵止兮,逝莫属余之形魂。攒峦奔以纡委兮,束汹涌之崩湍。畔尺进而寻退兮,荡回汩乎沦涟。际穷冬而止居兮,羁累棼以萦缠。
哀吾生之孔艰兮,循《凯风》之悲诗。罪通天而降酷兮,不殛死而生为。逾再岁之寒暑兮,犹贸贸而自持。将沉渊而殒命兮,讵蔽罪以塞祸?惟灭身而无后兮,顾前志犹未可。进路呀以划绝兮,退伏匿又不果。为孤囚以终世兮,长拘挛而坎坷。曩余志之修蹇兮,今何为此戾也?夫岂贪食而盗名兮,不混同于世也。将显身以直遂兮,众之所宜蔽也。不择言以危肆兮,固群祸之际也。御长辕之无桡兮,行九折之峨峨。却惊棹以横江兮,溯凌天之腾波。幸余死之已缓兮,完形躯之既多。苟余齿之有惩兮,蹈前烈而不颇。死蛮夷固吾所兮,虽显宠其焉加? 配大中以为偶兮,谅天命之谓何!
草茫茫-惩厚葬也
白居易〔唐代〕
草茫茫,土苍苍。苍苍茫茫在何处,骊山脚下秦皇墓。
墓中下涸二重泉,当时自以为深固。下流水银象江海,
上缀珠光作乌兔。别为天地于其间,拟将富贵随身去。
一朝盗掘坟陵破,龙椁神堂三月火。可怜宝玉归人间,
暂借泉中买身祸。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凭君回首向南望,汉文葬在霸陵原。
得卢蒲江刘惩斋倡和墨
陈郁〔宋代〕
天锡吟笺慰老怀,笔花文藻卷中开。二分者有如此,一世之雄安在哉。疁邑坟荒惟宿草,玉堂人去几秋槐。诗仙应赴诗家供,一殿寒斋定一来。
惩愆
陈高〔元代〕
生晚搆屯蹇,性直离祸尤。禄仕以为养,反贻父母忧。
一身被兹累,惩愆岂无由。末才任冗职,奔走内恒羞。
斯民困疮痏,鞭挞忍诛求。缓刑志抚字,厉节怀清修。
独醒众所忌,谗搆生戈矛。夐然空屋中,经月成淹留。
潜栖绝内外,孤坐自吟讴。朝看白日出,夜睹明星流。
西风木叶下,四壁蛩声愁。感兹时物变,萧条悲素秋。
念昔贤与哲,艰危尚拘幽。夏台曾困汤,羑里乃縻周。
屈*忠见放,杨肸贤而囚。缧绁苟非罪,于人吾何雠。
知几昧前训,省躬思远猷。安得委天运,吾道方悠悠。
题竹与李惩
杨士奇〔明代〕
上溯萧滩下彭蠡,官船十日安如山。为感薇垣李从事,聊书淇绿送南还。
惩咎诗并启一首上大名张太守鄮西吴吏部少槐李翰林东岗
卢楠〔明代〕
于皇明祖,历数在躬。龙翔淮甸,凤时金陵。哲后继启,寔为太宗。
涤宇沙汉,定鼎北*。鳦鸟肇迹,笃生我皇。文思钦明,武烈威扬。
九壤流化,八叶载光。越商轶周,方轨于唐。赫赫明圣,鉴临下土。
阅兹藩魏,在漳之浒。政狎民逸,不克时叙。咨汝宰臣,孰宁予处。
天官曰都,张公臣邻。懿思渊塞,迈德种勋。三揖缁衣,五马白唇。
锡汝淮阳,以优王宾。曰若李公,维帝喉舌。逆鳞补衮,持稷紏契。
执宪匪回,万夫之特。投章出郊,藩此南国。曰维吴公,环拱紫微。
县衡泰垣,曳履龙墀。三台中拆,骇慄天维。怀玦之屏,绝景超辉。
象服有韡,式宴嘉会。剑履云行,徽章雾丽。丹霞扶轩,流飙承佩。
相协天人,调和鼎鼐。振举颓纲,综釐群纪。肃肃公徒,峨峨俊士。
有怀克绥,无颇不圮。神人胥悦,黄耇称美。繄余小子,髫龀载年。
圜彼桥门,执经陈虔。虡磬玉鬯,琴瑟洞弦。官师儆惎,我弼我愆。
嗟余小子,般乐肆射。禽色交荒,曾匪日夜。日居月诸,忽焉代谢。
长老有言,固而弗化。履霜坚冰,积雪维霰。福始祸基,致毁匪嫚。
臧获跋扈,竖牛之渐。驾言锄挺,搆兹奇怨。谁其为梗,职此厉阶。
行人牵牛,邑人之菑。匪曰狡狂,孰为斯媒。沉思窳圉,遐不怆怀。
蹇蹇王臣,侯来于京。云驰四表,雷动八纮。霜飞天钺,秋冠烈缨。
如追放豚,寘余典刑。群公穷烛,察我冤隐。洒以甘露,润此槁轸。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三》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苑·杂言》
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篇》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菜根谭·概论》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增广贤文·上集》
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荀子·乐论》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经·第二章》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史记·七十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祭义》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菜根谭·概论》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聊斋志异·卷一·考城隍》
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庄子·内篇·人间世》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帝纪·第一章》
东风恶,欢情薄。——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楚一·江乙为魏使于楚》
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增广贤文·上集》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小窗幽记·集灵篇》
福在积善,祸在积恶。——《素书·安礼》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格言联璧·接物类》
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三略·下略》
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史记七十列传·吴王濞列传》
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荀子·性恶》
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将苑·卷一·知人性》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刘文公与苌弘欲城周》
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汉书·传·董仲舒传》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菜根谭·概论》
无善而致人誉,不如无恶而致人毁。——《菜根谭·概论》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荀子·荣辱》
树德务滋,除恶务本——《尚书·周书·泰誓》
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后汉书·列传·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
言吾善者,不足为喜;道吾恶者,不足为怒。——《警世通言·卷四》
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淮南子·说山训》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菜根谭·概论》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朱子家训·全文》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格言联璧·接物类》
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门。——《格言联璧·持躬类》
天有阴阳风雨晦明之气,人有喜怒哀 乐好恶之情。——《隋书·志·卷二十九》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论衡·卷二十·佚文篇》
善化不足,恶化有余。——《增广贤文·上集》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盼来早与来迟。——《增广贤文·上集》
从善如顺流,去恶如探汤。——《晋书·列传·第五十七章》
*见善则安于为 善,*见恶则安于为恶。——《新五代史·列传·杂传第三十九》
见善思齐,足以扬名不朽;闻恶能改,庶得免乎大过。——《贞观政要·卷四·教戒太子诸王》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荀子·富国》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论衡·卷二十·佚文篇》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贞观政要·卷八·论刑法》
峻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韩非子·有度》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格言联璧·存养类》
予其惩,而毖后患。——佚名《周颂·小毖》
不惩其心,覆怨其正。——佚名《节南山》
不榖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左丘明《吕相绝秦》
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左丘明《楚归晋知罃》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列御寇《愚公移山》
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小国失恃而惩诸侯,使莫不憾者,距违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惧!——左丘明《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曰: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不如此,则人有幸心。——方苞《狱中杂记》
盖讥汲黯之白首于主爵,而不惩张汤牛车之祸也。——李康《运命论》
远游 悲余性之不可改兮,屡惩艾而不迻。——刘向《九叹》
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屈原《九章》
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屈原《九章》
惩于羹者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屈原《九章》
光武之惩哀、*,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方孝孺《深虑论》
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方孝孺《深虑论》
蹈乎大方兮,物莫能婴。——柳宗元《惩咎赋》
登能抑枉兮,白黑浊清。——柳宗元《惩咎赋》
刚柔驰张兮,出入纶经。——柳宗元《惩咎赋》
万类芸芸兮,率由以宁。——柳宗元《惩咎赋》
谨守而中兮,与时偕行。——柳宗元《惩咎赋》
不及则殆兮,过则失贞。——柳宗元《惩咎赋》
推变乘时兮,与志相迎。——柳宗元《惩咎赋》
日道有象兮,而无其形。——柳宗元《惩咎赋》
旁罗列以交贯兮,求大中之所宜。——柳宗元《惩咎赋》
上睢盱而混茫兮,下驳诡而怀私。——柳宗元《惩咎赋》
日施陈以系縻兮,邀尧、舜与之为师。——柳宗元《惩咎赋》
洁诚之既信直兮,仁友蔼而萃之。——柳宗元《惩咎赋》
惟聪明为可考兮,追骏步而遐游。——柳宗元《惩咎赋》
始予学而观古兮,怪今昔之异谋。——柳宗元《惩咎赋》
处卑污以闵世兮,固前志之为尤。——柳宗元《惩咎赋》
惩咎愆以本始兮,孰非余心之所求?——柳宗元《惩咎赋》
绝饮惩浇俗,行驱梦逸材。——李峤《羊》
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屈原《怀沙》
惩于羹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屈原《惜诵》
流楚窈窕,惩躁雪烦。——嵇康《琴赋》
德政不能救世溷乱,赏罚岂足惩时清浊?——赵壹《刺世疾邪赋》
冻飞幸不远,冬令反心惩。——孟郊《秋怀十五首》
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佚名《鲁颂·閟宫》
民言无嘉,憯莫惩嗟。——佚名《小雅·节南山》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民之讹言,宁莫之惩。——佚名《正月》
民言无嘉,惨莫惩嗟。——佚名《节南山》
哀今之人,胡憯莫惩?——佚名《十月之交》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古诗词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翻译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典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作者简介
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赏析
乐天,白居易的表字。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揄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佚名《野有蔓草》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张祜《纵游淮南》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墨子·02章 修身》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薛昂夫《蟾宫曲·雪》
一家二贵,事乃无功。——《韩非子·扬权》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张大烈《阮郎归·立夏》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扬权》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长安九日诗》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曾棨《维扬怀古》
见善思齐,足以扬名不朽;闻恶能改,庶得免乎大过。——《贞观政要·卷四·教戒太子诸王》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荀子·不苟》
山色有无中。——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佚名《野有蔓草》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贞观政要·卷二·论任贤》
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信。——《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第七十二》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文天祥《扬子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长安九日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刘邦《大风歌》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得愁。——徐凝《忆扬州》
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王建《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韩愈《听颖师弹琴》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经·第八章》
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韩非子·说林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篇》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三》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苑·杂言》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篇》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增广贤文·上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第一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史记·外戚世家》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经·第二章》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宣公二年》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德经·第六十八章》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菜根谭·概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戴圣《虽有嘉肴》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史记·佞幸列传》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德经·第七十九章》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聊斋志异·卷一·考城隍》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生不解*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杨敬之《赠项斯》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帝纪·第一章》
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佚名《伯牙绝弦》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篇》
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楚一·江乙为魏使于楚》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了凡四训·积善之方》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孙子兵法·兵势篇》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小窗幽记·集灵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德经·第七十九章》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孙子兵法·军形篇》
上善若水。——佚名《老子·八章》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所好反自为祸。——《文子·卷四·符言》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礼记·学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福在积善,祸在积恶。——《素书·安礼》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三字经·全文》
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三略·下略》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围炉夜话·第十五则》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残叶古诗词
在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残叶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原文
一树摧残几片存,栏边为汝最伤神。
休翻雨滴寒鸣夜,曾抱花枝暖过春。
与影有情唯日月,遇红无礼是泥尘。
上阳宫女多诗思,莫寄人间取次人。
译文翻译
一棵树时时遭受摧残,现在有几片叶子还留存在枝头?站在栏杆旁,我最是为你感到伤心。
不要在寒冷的夜里,冷雨击打中辗转,想起以前也曾在温暖的春天里饱含花蕾。
算来只有日和月有情义,照着我依恋的树影。无礼的是泥土粗鲁地将秋天的红叶蹂躏。
上阳宫女诗情横溢,取下红叶题写诗句,请千万注意不要随意寄给草率的世人。
注释解释
(1)上阳:唐宫名。玄宗时,杨妃擅宠,貌美宫人多被遣居于此。
(2)取次:意为随便、草草、等闲。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词句清新,寄情真挚,围绕着秋天中仅存的树叶展开思绪。诗的开头两句写时已深秋,树叶纷纷凋零,作者凭栏怅望,顿感神伤。三、四句,以“寒”字点出叶翻雨的清冷,以“暖”字点出枝抱花的温馨;把叶儿的今昔作了鲜明的对比。五、六句,写残叶的遭遇。前句写残叶未落之前日月以无私之情为它们留下恋枝的瘦影;后句写坠落的红叶却遭泥尘的无礼玷污。结尾两句,是设想残叶落后的归宿,表达了作者对落叶的.同情。
作者:李璟
朝代:*现代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栏 通:阑)
「翻译」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
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鸡塞《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颜师古注:”在朔方浑县西北。“(今陕西横山县西)《后汉书·和帝纪》:”窦宪出鸡鹿塞“,简称鸡塞。亦作鸡禄山。《花间集》卷八孙光宪《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这里泛指边塞。
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元稹《连昌宫调》:”逡巡大遍凉州彻“,” 大遍“有几十段。后主《玉楼春》:”重按霓裳歌遍彻“,可以参证。
倚:明吕远本作“寄“,《读词偶得》曾采用之。但”寄“字虽好,文意比较晦,今仍从《花庵词选》与通行本、作“倚”。
菡萏:荷花
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赏析」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是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的父亲)流传下来的词作之一。此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写人抒情。写景从西风残荷的画面写起,以韶光憔悴在加重,更见秋景不堪;写人从思妇怀人写起,梦回而感鸡塞征夫之遥远,倚栏而更见凄凉。全词纯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清新,格调委婉,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李璟的主观感情。“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刘禹锡诗句)。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韶光,指美好的时光。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首句,托梦境诉哀情。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鸡塞,鸡麓塞,在今陕西省。这里泛指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小楼”句,以吹笙衬凄清。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彻,遍,段。吹彻,吹完最后一段),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这两句亦远亦*,亦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是千古传唱的名句。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环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凉,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满怀怨恨。“多少”,“何限”,数不清,说不尽。流不完的泪,诉不尽的恨;泪因恨洒,恨依泪倾。语虽*淡,但很能打动人心。结语“倚栏干”一句,写物写人更写情,脉脉深长,语已尽而意无穷。
这首词有些版本题名“秋思”,看来是切合的。李廷机评论过这首词是“字字佳,含秋思极妙”(《全唐五代词》四四一页)。确实,它布景生思,情景交融,其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杂诗古诗词
古诗原文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译文翻译
高台上常常吹着悲风,早晨的太阳照着北林。
我怀念的人在万里外,大江大湖很远很深。
这舟船哪能顺利到达?实难安置我怀念的心。
掠过庭院南飞的孤雁,长声哀吖真使人伤神。
抬头望着孤雁,我在想——托你带个信给远地的人。
孤雁不理睬地飞过去了,飞动的影子更使我伤心。
注释解释
北林:泛指树林。《诗经·秦·晨风》有“郁彼北林”句,作为怀念君子的起兴。
之子:那个人,指所怀念的人。
方舟:两船并在一起。极,至,到达。难任,难以承担。这四句是说我所怀念的那个人远在万里之外,中间隔着大江大湖,连远航的方舟也难以到达,离别的愁苦真是使人难于承受。
翘(qiáo):思仰头而思,形容思念之切。这句是说:很想托南飞的孤雁给他带个音信。
景:通影。形景指孤雁的形影。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远别亲友的诗。虽然作者和这一亲友的远别,或许是有统治者内部矛盾这一特殊原因,但在汉末魏初那个动乱流离的年代,远别而不能团聚,甚至不能相见,实是普通现象。所以这首诗很容易引起共鸣,富有典型性与现实性。
这首诗开头“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实属景语,并无影射比喻之意。而“高台多悲风”亦属秋景。登高是因为要眺望远处,所以是思念远方的人;而时值秋令,亭台越高那么风自然就会越凄厉,登亭台的人于是就因为风急而越感受到心情的沉重悲哀。这一句简括凝炼,开*无数法门。直是把此一句衍化为五十六字的长诗。所以曹植这五字能成为名句的原因,正因为这虽然作为景语,其实是寓意深情。
接下来的第二句“朝日照北林”,本来也是属于景语,但是却化用《诗·秦风·晨风》之首章。故作者《种葛篇》写思妇有“徘徊步北林”之句,而这篇以“朝日照北林”起兴。古人以夫妇与兄弟关系相互为喻,都是起始于《诗三百篇》,在曹植诗集中也屡见不鲜。
由于上句点出北林,正隐含《诗》中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之意,所以作者紧接着写到“之子在万里”了。意思是自己所思念的人是远在万里之外,而下面“江湖迥且深”一句更是寓意深远,情韵不匮。因为江湖阻隔彼此的消息是一层;而“之子”却经过这样遥远而艰难的路程走向万里之外,其身心所受的摧伤折磨可想而知,又是一层;况且其身既然在远方,以后回来不是件容易事,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自然更深了一层。
下面的“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二句又紧承“江湖”句而言。把“离思”写得十分沉重压抑,可见其中有多少愁苦优怨之情。这虽只就自己一面说,实际上也体现出所思之人同样是不胜其愁苦忧怨了。
下句“孤雁飞南游”,表面上是写实,即作者在登高望远之际看到孤雁南飞,实则蕴涵着好几层意思。以前古人用“雁行”比喻兄弟,曹彪封吴,无异流放,和孤雁南游很像;又因为自己也像孤雁一样,故“过庭”而“长哀吟”。“过庭”虽用《论语·季氏篇》“鲤趋而过庭”的字面,实借喻自己的入朝。
最后的四句“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李善注:“翘,悬也。”“翘思”,等于说“悬念”;“慕”,有念念不忘之意。不但见孤雁而思远人,并且把希望寄托于雁,问它是否愿为自己捎个信儿去。但雁飞甚速,形影倏忽间便不见了,这就更使作者黯然神伤了。“翩翩”,形容鸟疾飞之貌。连孤雁都翩然而逝,说明自己怨怀无托,结语似意犹未尽而已令人不忍卒读,是真正写情的高手。
此诗用笔似浅直而意实深曲,前六句以赋体为主,却似比兴;后六句以比兴为主,反而趋*赋体。这说明作者深得《诗三百篇》之三昧,而做出用五言新体裁,所以是从建安以来的诗人作品当中的绝唱。
旧说大都以此诗为作者怀念其弟曹彪之作,较可信。*人古直《曹子建诗笺定本》系于公元223年(魏文帝黄初四年)。这一年曹植自鄄城王徙封雍丘王,曾入朝。古直以为此诗即入朝时所作。而黄节《曹子建诗注》则谓当作于徙封雍丘之前,两家之说先后相去不及一年。当时曹彪封吴王,都广陵(今江苏扬州),古直注云:“魏地东尽广陵。吴当为广陵。广陵,(西汉)吴王濞都也。”广陵是魏王朝当时东南边界,隔江与东吴相对,距魏都最远,故诗中有“之子在万里”之句。
这首诗开头两句实属景语,并无影射比喻之意。自李善《文选注》引《新语》:“高台喻京师,悲风言教令。朝日喻君之明,照北林言狭,比喻小人。”下文又云:“江湖喻小人隔蔽。”*乃多从其说。这就把两句摹绘秋日景色的名句给牵强比附得全无诗意。此诗下文既有“孤雁飞南游”之句,自当作于秋天,则首句“高台多悲风”亦属秋景。登高所以望远,所以思远人也;而时值秋令,台愈高则风自然愈凄厉,登台之人乃因风急而愈感心情之沉重悲哀。说风悲正写人之忧伤无尽。这一句简括凝炼,开*无数法门。如大谢句云:“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是化一句为两句;又如老杜之《登高》七律(“风急天高猿啸哀”一首),直是把此一句衍化为五十六字的长诗。故曹植此五字之所以为名句,正以其虽作景语,实寓深情也。次句“朝日照北林”,固亦属景语,却化用《诗·秦风·晨风》之首章。《诗》云:“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北林者,乃女子思其夫之地。故作者《种葛篇》写思妇有“徘徊步北林”之句,而此篇亦以“朝日照北林”起兴。古人以夫妇与兄弟关系相互为喻,盖始于《诗三百篇》,即曹植诗集中也屡见不鲜。此处点出北林,正隐含《诗》中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之意,所以作者紧接着写到“之子在万里”了。夫自己所思之人既远在万里之外,而下面“江湖迥且深”一句更是寓意深远,情韵不匮。盖江湖阻隔彼此之消息是一层;而“之子”却经过这样遥远而艰难的路程走向万里之外,其身心所受之摧伤折磨可想而知,又是一层;况其身既远,他日归来更非易事,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自然更深了一层。只写道路隔阔,已诉不尽离愁别恨,则不必节外生枝,再添上一个局外的“小人”。故李善注文不确。“方舟”二句又紧承“江湖”句而言。“方舟”,二舟相并,古时为大夫所乘用;“极”,至。江湖深迥,舟不能及,故“离思难任”,“任”者,负荷也。把“离思”写得十分沉重压抑,可见其中有多少愁苦优怨之情。这虽只就自己一面说,实际上也体现出所思之人同样是不胜其愁苦忧怨了。
以上六句为第一段;自“孤雁”句以下六句为第二段。“孤雁飞南游”,表面上是写实,即作者在登高望远之际看到孤雁南飞,实则蕴涵着好几层意思。盖古人以“雁行”喻兄弟,曹彪封吴,无异流放,已似孤雁南游;今自己亦如孤雁,故“过庭”而“长哀吟”。“过庭”虽用《论语·季氏篇》“鲤趋而过庭”的字面,实借喻自己的入朝。但诗句仍作实写,故见孤雁哀鸣而自己“翘思慕远人。李善注:“翘,悬也。”“翘思”,等于说“悬念”;“慕”,有念念不忘之意。不但见孤雁而思远人,并且把希望寄托于雁,问它是否愿为自己捎个信儿去。但雁飞甚速,形影倏忽间便不见了,这就更使作者黯然神伤了。“翩翩”,形容鸟疾飞之貌。连孤雁都翩然而逝,说明自己怨怀无托,结语似意犹未尽而已令人不忍卒读,是真正写情的高手。
此诗用笔似浅直而意实深曲,前六句以赋体为主,却似比兴(也难怪前人用比附之意去勉强解释);后六句以比兴为主,反*于赋体。这说明作者深得《诗三百篇》之三昧,而出以五言新体,故为建安以来诗人中之绝唱。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注释
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
1、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2、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3、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4、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6、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7、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8、随你走在天际,看繁花满地。
9、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10、淡泊明志,夙夜在公。
11、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12、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3、不以誉喜,不以毁怒。
14、酒力不能久,愁恨无可医。
15、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16、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箇安排处。
17、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8、一缕情丝不曾断,两行泪水似涌泉。
19、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0、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1、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
2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3、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24、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25、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26、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27、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需酣畅万古情。
2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9、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3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1、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3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3、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3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5、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36、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37、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38、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39、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40、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41、啼鸟惊魂,飞花溅泪,山河愁锁春深。
42、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43、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4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5、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48、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49、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50、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51、天上一首瑶台曲,人间一段生死恋。
惩恶扬善的诗词
关于扬善惩恶的古诗词
惩恶扬善的名言
惩恶扬善的句子
佛教惩恶扬善的古诗词
惩恶扬善的古诗句
关于惩恶扬善的古诗
止恶扬善的古诗
关于弘扬善的古诗词
弘扬善的古诗
善与恶的古诗词
赞扬善良人的句子
有句说善恶的古诗词
善恶结果的古诗词
对善恶描述的古诗词
有关人性的善与恶的古诗词
关于善恶黑白的古诗词
描写善恶的古诗词集锦
颂扬慈善家的古诗词
表扬与惩罚的古诗
扫黑除恶弘扬正气的古诗词
弘扬***励志的古诗词
惩黑除恶标语
写善与恶的古诗
扬扬的古诗词
憎恶的古诗词
明辨善恶的古诗
恶人的古诗词
欲扬先扬的古诗词
人性的善恶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