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古诗词句赏析

关于好的古诗词句赏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好的古诗词句赏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好的古诗词句赏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好的古诗词句赏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k+) 语录(218) 说说(142) 名言(41) 诗词(14k+) 祝福(61) 心语(2)

  • 古诗词赏析

  • 文学
  • 古诗词赏析(精选20篇)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寒食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赏析】 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写了扫墓情形。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 生。

      [宋]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

      晓云,一作“晚云”。

      低徊,一作“低回”。

      缭绕,回环旋转。

      秋天的早晨,江的北岸天色阴沉沉的,低低的乌云含着雨意,在天空徘徊着,阴晴不定。既不愿望对岸的青山,山势曲折缠绕,江流迂回婉转,心头不禁涌起一阵困惑,路究竟在何方?忽然间,无数面白帆在山林的掩映之处隐约驶来。

      王安石晚年辞官闲居于江宁府(南京)城东的“半山园”,饱览山光水色,写了不少精致淡雅的山水绝句。连黄庭坚也“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此诗就是他在秋江帆影中获得精神启悟而作。

      诗的头两句写天,后两句写地,可见诗人眼界开阔而幽深。写天的同时既交待了地点(江北)、季节(秋)和时辰(晓),又写出了阴晴莫定的天气变化。“江北秋阴一半开”,似乎有了由阴转晴的趋势,谁料想都秋天了,气候还如此变化无常,逆转为“晓云含雨却低徊”。阴——半晴——浓阴,不仅是天气变化,而且是人的心理情调的变化,因而在低首徘徊的雨云之下,还有一个低首徘徊的诗人。然而从事的后两句可以明确看出另一层深意,诗人不甘屈从阴暗,而是反抗阴暗,追求光明。诗人放眼远望,视野被“青山缭绕”的阻断,陷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境地,仿佛前程一片渺茫。就在这时,诗人笔锋一转,在“青山缭绕”之中,忽然远远地看见“千帆”山林的掩映下,正隐隐约约向*处驶来。

      视野一下子就变得豁然开朗,眼前开阔了,畅通了。诗人在字里行间巧妙地暗含着对时事与某种人生哲理的深刻体验。这种思理与抗争是积极的,向上的,与婉约派词人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

      观刈麦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

      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

      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

      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注释

      ⑴刈(yì):割。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阅读全文]...

2022-01-24 18:02:06
  • 古诗词赏析

  • 古诗词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翻译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译文二

      雎鸟不停地在水中的绿洲上和鸣歌唱。

      文静美好的少女,是少年心中的好配偶。

      长长短短的荇莱,在船的左右两边求取。

      文静美好的少女,是少年日夜美好的追求。

      文静美好的少女难以追求,朝思暮想,魂牵梦绕。

      思悠悠,思悠悠,唉!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的荇莱,左边右边来采摘。

      对那文静美好的少女,鼓瑟弹琴迎她过来。

      长长短短的荇菜,左边右边来挑选。

      文静美好的少女,敲钟击鼓让她笑逐颜开。

      注释解释

      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淑女”。

      芼(mào):择取,挑选。

      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创作背景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为中国先秦时代民歌。是《诗经》的首篇,又为十五国风第一篇。诗中许多句子都蕴含着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传颂的佳句有“窈窕淑女”,既赞扬她的“美状”,又赞扬她的“美心”,可说是前后呼应,相辅相成。又如“辗转反侧”句,极为传神地表达了恋人的相思之苦,后来白居易《长恨歌》“孤灯极尽难成眠”,乔吉《蟾宫曲·寄远》“饭不沾匙,睡如翻饼”,都是从这里化出的名句。《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诗文赏析

    [阅读全文]...

2022-01-31 01:01:00
  • 古诗词赏析

  • 古诗词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

      苏轼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

      谁教风鉴尘埃?

      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为元丰七年(1084)十一月作者至高邮与秦观相会后,于淮上饮别之词。词中反映了苏、秦两人的深挚情谊。

      起二句,写淮上饮别后的情景。秦观厚意拳拳,自高邮相送,溯运河而上,经宝应至山阳,止于淮上,途程二百余里。临流帐饮,惜别依依。词人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着一“晓”字,已暗示一夜睡得不宁贴。“隙月”,指船篷罅隙中所见之月。据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载,苏轼于冬至日抵山阳,十二月一日抵泗州。与秦观别时当十一月底,所见之月是天亮前从东方升起不久的残月,故“窥人小”三字便形容真切。“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二语为集中名句。汴水一支自开封向东南流,经应天府(北宋之南京,今河南商丘)、宿州,于泗州入淮。苏轼此行,先由淮上抵泗州,然后溯汴水西行入应天府。

      流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自己却载满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行。“无情流水多情客”(《泛金船》),类似的意思,苏词中也有,而本词之佳,全“载一船离恨”一语。以水喻愁,前人多有,苏轼是词,则把愁恨物质化了,可以载船中,逆流而去。这个妙喻被*竞相摹拟。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声名竟出苏词之上。

      “西州”,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引傅注以为扬州,其实词中只是泛指西边的州郡,即东坡此行的目的地。

      过片二句,追忆当年两人同游的情景。元丰二年,东坡自徐州徙知湖州,与秦观偕行,过无锡,游惠山,唱和甚乐。复会于松江,至吴兴,泊西观音院,遍游诸寺。词云“竹溪花浦曾同醉”,当指此时情事。“酒味”,指当日的欢聚:“泪”,谓别后的悲辛。元丰二年端午后,秦观别东坡,赴会稽。七月,东坡因乌台诗案下诏狱,秦观闻讯,急渡江至吴兴寻问消息。以后几年间,苏轼居黄州贬所,与秦观不复相见。“酒味多于泪”,当有感而发。末两句故作反语,足见真情。“风鉴”,指以风貌品评人物。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四:“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东坡对秦观的赏拔,可谓不遗余力。熙宁七年(1074年),东坡得读秦观诗词,大为惊叹,遂结神交。三年后两人相见,过从甚欢。后屡次向王安石推荐秦观。

      可见文人高士之友谊实非常人可比。

      踏莎行·将归

      数罢归期,归期又数,归期暂定明中午。几回梦里见卿卿,知卿日夜思吾苦。

      短信难传,联通塞堵,山崩频把归期阻。者遭确认是东风,先将消息栓鸿羽。

      满庭芳·题梅图寄意

      賸梦姻缘,痴心图画,几番旦暮曾经。昨宵熙月,一霎絮云倾。瘦玉泠香簪雪,担当尽、万结愉情。三生算,罗浮共住,待福字修成。

      春明,犹寂寂,蟠烟庑院,锁暝莼汀。欲素心相讬,分付飞翎。不那疏阑尽倚,终非肯、抛却沉酲。苔枝滑,微吟数阕,顾影但私叮。

      金错刀·同题次韵梅兮若女史二首

      之一山居

      听涧曲,宴樵苏,依山傍石醉瓜庐。一凭榻底流云转,共向风前大字书。

      闲趣领,俗缘疏,于中只合酒相呼。千咛万啭黄莺唱,管莫空名歇是无。

      之二遣思

      朝唤盏,夜呼庐,纵鹰走马岂真途。原非浪子飘摇客,不识人间带色书。

      心尚在,梦偏无,浑浑噩噩背元初。东村野市西街店,当了毛裘绿醑沽。

      金缕曲沸氖滤能?

      心事谁能领。正南风,吹云障日,卷花成病。一点浮埃推手过,搔了指间清影。空叹识、林园悄静。漫把微言相诤说,到头来赢得斜阳冷。流怨积,奔如井。

      天长地阔从头省。记当初、高台纵马,若般豪兴。半角城头旌徽矗,欲要天狼射净。无忖想、悉归虚境。人事尚来从变化,况人心不古时非正。朝寂寞,夜嘶哽。

      浣溪沙反挝纳萧然涵子?

      甘苦人生一嘬茶,爽心岂用藉西瓜。居当定所不须车。

      有子自然期出息,无根未必不番花。神仙活计是无涯。

      浣溪沙反伟材狂生?

      狂矣如何漫任狂,天然格调敢承当。秋风秋煞一除光。

      做事但知匡正义,吟诗向不喜寒霜。管他清澈与苍茫。

      浣谿紗芬涝?

      入夜趋行手莫招,传言魅影渡河桥。想来此事恐非谣。

      已见山头风乱转,还听沟侧石狂飘。小心过得即良宵。

      浣溪沙反温湟肚锓缭?

      水鸟不啼山鸟啼,江天满眼赋归辞。回头瞥见画楼低。

      大抵游人思过往,每因触境合当时。开心莫使雁声迷。

      鹧鸪天凡叫旃嘶牟莩柯对?

      沾露秋风寸许凉,天街小草尚青强。光辉岁月轻回首,寂寞昏晨欲染荒。

      天下事,趣无疆,怜他园菊又芬芳。何须更待桃花灼,梦底寒梅味最长。

      水调歌头吩铺ㄉ?

      山在修武,居太行南首。

      太行风景异,最异数云台。不独云鬟雾绕,莫便问苍苔。十步九泉三瀑,百步万岩千壑,激水净尘埃。流往甚边去,进自甚方来。

      子房洞,摩诘句,药王骸。多少名贤胜迹,故事费思猜。今我亦来寻住,可有诗人相伴,一释古情怀。跂石睹长峡,绝色是丹崖。

    [阅读全文]...

2022-01-24 16:19:58
  • 古诗词赏析

  • 积累
  • 古诗词赏析(精选17篇)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赏析】

      《咏红梅花得“红”字》是《红楼梦》中邢岫烟所作,该诗和《咏红梅花得“梅”字》、《咏红梅花得“花”字》都出自小说第五十回。书中众人在芦雪庵联句,贾宝玉写诗“落了第”,被罚往栊翠庵折红梅花。大家又叫新来的邢岫烟、李纹、薛宝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红”、“梅”、“花”三字做韵。专命折得红梅的贾宝玉做一首《访妙玉乞红梅》诗。

      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当时的豪门,特别是贵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虚,做诗成了一种消磨时光和精力的娱乐。他们既然除了“风花雪月”之外别无可写,也就只得从限题、限韵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说中已换过几次花样,这里每人分得某字为韵,也是由来已久的一种唱和形式。描写这种诗风结*,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这一阶层人物的无聊的精神状态。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作者曾借王熙凤的眼光介绍邢岫烟虽“家贫命苦”,“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个极温厚可疼的人”(《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她的诗中红梅冲寒而放,与春花难辨,虽处冰雪之中而颜色不同寻常,隐约地包含着这些意思。

      江上——[宋]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作者简介: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

      注释:

      晓云,一作“晚云”。

      低徊,一作“低回”。

      缭绕,回环旋转。

      赏析:

      秋天的早晨,江的北岸天色阴沉沉的,低低的乌云含着雨意,在天空徘徊着,阴晴不定。既不愿望对岸的青山,山势曲折缠绕,江流迂回婉转,心头不禁涌起一阵困惑,路究竟在何方?忽然间,无数面白帆在山林的掩映之处隐约驶来。

      王安石晚年辞官闲居于江宁府(南京)城东的“半山园”,饱览山光水色,写了不少精致淡雅的山水绝句。连黄庭坚也“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此诗就是他在秋江帆影中获得精神启悟而作。

      诗的头两句写天,后两句写地,可见诗人眼界开阔而幽深。写天的同时既交待了地点(江北)、季节(秋)和时辰(晓),又写出了阴晴莫定的天气变化。“江北秋阴一半开”,似乎有了由阴转晴的趋势,谁料想都秋天了,气候还如此变化无常,逆转为“晓云含雨却低徊”。阴——半晴——浓阴,不仅是天气变化,而且是人的心理情调的变化,因而在低首徘徊的雨云之下,还有一个低首徘徊的诗人。然而从事的后两句可以明确看出另一层深意,诗人不甘屈从阴暗,而是反抗阴暗,追求光明。诗人放眼远望,视野被“青山缭绕”的阻断,陷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境地,仿佛前程一片渺茫。就在这时,诗人笔锋一转,在“青山缭绕”之中,忽然远远地看见“千帆”山林的掩映下,正隐隐约约向*处驶来。

      视野一下子就变得豁然开朗,眼前开阔了,畅通了。诗人在字里行间巧妙地暗含着对时事与某种人生哲理的深刻体验。这种思理与抗争是积极的,向上的,与婉约派词人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

      【原文】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

      ①解落:解散,散落。《淮南子·时则训》:“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

      ②解:分解。

      ③ 二月: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④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⑤过:经过。

      ⑥斜:倾斜。

      【赏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 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诗人简介】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阅读全文]...

2022-04-09 08:48:13
  • 古诗词名句赏析

  •   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很多好的古便也流传了下来。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圆田居》

      赏析: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但他并不抱怨.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赏析:这是动中即景,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涵着生活的哲理.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赏析: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晴川历历汉阳数,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崔颢

      赏析: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崔颢

      赏析:“” 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尾联点题,由上联的转写实景而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赏析: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向 “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刘禹锡

      赏析:诗人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用自然风光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

      (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相见欢》李煜

      赏析:“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

      (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李煜

      赏析:以丝喻相思,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赏析:气象极好,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 “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都恰到好处.“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被分割的画面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

      (11).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赏析:这两句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两句中的第二字练得好.“随”字将群山与*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写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

      (1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

      赏析:诗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1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赏析: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具有普遍的意义.

      (14).潮**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王湾

      赏析:“阔”是表现“潮*”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静等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15).造华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望岳》杜甫

      赏析:这是更作一番仔细观察后写出来的,是说大自然造物者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有无限神妙.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景色.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赏析:此二句写雪后美景.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1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赏析:“曲”、“幽”、“深”,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此而句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光照中的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1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隐

      赏析: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组成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此二句一说内心状态,一说外部表情,把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深厚感情表现得格外真切.

      (19).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赏析:“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帘卷西风”,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陶潜

      赏析:此二句妙在自己无心见山,然悠悠远望,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2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寄张丞相》

      赏析:意思是蒸腾的水气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似的.此二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2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赏析:只希望两人**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此两句可用来向离别亲友表达诚挚慰问及祝愿,是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

      (2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李白

      赏析: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于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让人们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着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24).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渔家傲》范仲淹

      赏析:这两句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凄凉萧条的意境.

      (25).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百苹洲. ——《梦江南》温庭筠

    [阅读全文]...

2022-02-25 16:27:18
  • 古诗词原文赏析

  • 古诗词原文赏析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原文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全诗格律严整,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接下来分享《春望》的意思和赏析。

      《春望》原文及翻译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赏析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作品原文

      新凉①

      徐玑

      水满田畴②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作品注释

      ①新凉:指初秋凉爽的天气。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②田畴:耕熟的田地。泛指田地。

      作品译文

      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水波微漾,整齐的稻子如刀削一般。清晨的阳光穿过树叶,投影在地上,晨雾在树间缭绕。黄莺也喜欢早晨的清凉时光,在青山的影子里欢快的啼鸣。

      作品鉴赏

      这首诗前两句全用白描手法。诗题是新凉,写的是初秋时分,水灌满了稻田,稻正当秀穗的时候,叶子挺拔似箭,整整齐齐;清晨,大地笼罩着霭霭轻烟,日光穿透了林木。这一幅初秋清晨的风景图,使人仿佛置身其中,呼吸着浓重的乡村气息。《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有香菱说的一段话:“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是无理的,想去竟是有情有理的。”又说:“‘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合‘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做晚饭,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谁知我昨儿晚上看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确实,好诗就有那么股勾魂摄魄的能力,见诗能引起你对往事的回忆;同样,如果你亲临诗中所述的境界,又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首诗来。徐玑这两句诗,就具有这等魅力,每个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读了都会浮现自己所见过的这一场景。前两句写新凉,通联没有正面说天气怎么凉,而是通过景色,让你感受到新凉。三、四句仍不直接写,而是忽然从翩飞的黄莺上发出奇想:那黄莺是不是因为新凉而高兴,所以飞到了青山影里,欢快地啼鸣。诗把自己对新凉的感受移到黄莺身上,使新凉的境地更加深化,融合进一切生物中去,诗便由景而生情,透出了无边的灵气来。“凉”是一种“心境”,很不好表现,所以,必须采用以“物境”来表达“心境”的手法,通俗一点说,就是化无形为有形,构成诗中的“图画”,以渲染气氛。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三幅小画面,第一幅是稻田,从它灌满了水和长得绿油油、齐整整的稻叶中透出凉意。第二幅是树丛,“晓”字自含凉意,低压的雾气也自含凉意,“日”本有热意,因其初升,故也“沧沧凉凉”,何况其穿树而来。第三幅是飞莺,黄莺儿越过田野,飞向晨雾迷蒙的山阴,纳凉去了,诗人的心中仿佛也顿生凉意。把这三幅小画面合起来,便构成了一幅清新、明快的田园山水大图画。由此,“新凉”这一心境,也就从这大图画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里渗透出来。而那黄莺的啼鸣,又为这幅大图画添上画外音,呼唤诗人投身其中,共纳新凉。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一吟即出。写景诗贵在景中含情,纤巧与浑融相结合,这首诗前两句工笔绘景,后两句寄情于景,所以很有感染力。诗中虽然没有人,但读后觉得人无所不在。

      作者简介

      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晋江(今属福建)人。父徐定,娶永嘉(今浙江温州)鲍氏,遂定居永嘉。历官建安主簿、永州司理、龙溪丞、武当令,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徐玑与赵师秀、翁卷、徐照并称“永嘉四灵”,其诗题材狭窄,标榜野逸清瘦的诗风。有《泉山集》,已佚,今传《二薇亭诗》一卷。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幽篁:深密的竹林。篁:竹林。

      2.长啸:撮口出声叫啸。啸声清越而舒长,所以叫长啸。

      古诗赏析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 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 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 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敕勒歌》原文及翻译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翻译:

      辽阔的敕勒大*原就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赏析

      诗的前六句写*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注释

      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川、*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阅读全文]...

2022-02-01 16:04:53
  • 关于*最美古诗词赏析

  • 写作
  • 关于*最美古诗词赏析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美古诗词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风雨过后,回首走过来的路,才发现也不过如此。只要你坚定前进的方向,或者说,归去的.方向,那你又何须去管他路途上是风雨还是晴天。

      2、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泉水就要干涸了,为了生存,两条小鱼彼此用嘴里的唾沫来喂养对方,但是,与其这样,还不如在江湖之中畅游,忘记对方的存在。很多时候,我们谴责“大难临头各自飞”,但是从理智的角度来说,这是对的。与其两个人一起受苦,不如相忘于江湖。

      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简简单单一句话,道尽了古今多少人的愿望。就像那首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其实啊,人生在世,求什么呢,若有一个人,愿意与你生死相随,这一生,也就够了。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永远是这样,人的心啊,看过辽阔的大海,就看不上寻常的小溪小河了,去看过巫山的云,就不觉得其他地方的云是云了。所以其实不要太早遇见好男人/好女人,因为万一捉不住他/她,你会一辈子都活在这句诗句里。

      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心爱的人早就不知道去哪了,桃花却依然是微笑地在春风中绽放。以笑映悲,很不错的手法,令人不禁感慨万千。

      6、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百度搜索的名字,便是由此诗句而来。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往阴暗处寻找我们心中的她,却总不见其影踪,蓦然回首,才发现她其实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

      7、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现在回想,旧情难忘,犹可追忆,只是一切都恍如隔世了。一个“已”字,可怕至极。若非当初年少无知,何至如此!

      8、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若是不见也就罢了,若是相见,却互不认识,就这样在岁月里蹉跎地擦肩而过,那该是多么令人心碎的一幕。

      9、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还如初见时的模样该多好呀!若只是初见,一切美好都不会遗失。很多时候,初见,惊艳;蓦然回首,却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阅读全文]...

2022-02-12 16:06:45
  • 《回乡偶书》古诗词赏析

  • 积累
  • 《回乡偶书》古诗词赏析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回乡偶书》古诗词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唐诗三百首之贺知章:回乡偶书。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解】:

      1、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

      【韵译】: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评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古诗大全《唐诗三百首之贺知章:回乡偶书》。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译文

      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

      注释

      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i):现一些教材版本读“shuā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赏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一开始,就紧扣题目,单刀直入,点明离家与回乡相距年岁之久、时间之遥,其中已蕴藏着很深的感慨。这感慨在同题第二首诗中即有明白的描写:“离别家乡岁月多,*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山河依旧,人事消磨,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多变作了鲜明的对照。这里是明写,在“少小离家老大回”中是隐含,表现手法不同,艺术效果也不同。

      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用的也是对比法,但不是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而是语言与鬓发的对比。语言*惯一经形成,虽经岁月磨砺也难以更改;美好青春难以永驻,童颜黑发转眼即可衰颓。“乡音无改”既是故乡在诗人身上打下的永远抹不掉的烙印,又是诗人亲*故乡儿童的媒介,所以弥足珍贵;“鬓毛衰”本是离乡数十年来宦游奔波的必然结果,幸而叶落归根,在白发飘萧的垂暮之年,终于返回朝思暮想的故乡,因而倍觉幸运。诗人这时的感情是悲喜交集,感慨与激动参半。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此诗运用了三种对比:通过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的对比,以突出离开家乡时间之长;通过乡音难改与鬓毛易衰的对比,以突出人事变化速度之快;通过白发衰翁与天真儿童的对比,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回乡欢愉之情和人世沧桑之感,并且将这两种迥不相同的感情交融地凝合在一起。全诗采用白描手法,在自然朴素的语言中蕴藏着一片真挚深厚的感情。读之如饮醇醪,入口很淡,而后劲无穷。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阅读全文]...

2022-02-12 15:57:31
  • 又呈吴郎古诗词赏析

  • 又呈吴郎古诗词赏析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又呈吴郎古诗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究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一、

      注:①吴郎:系杜甫吴姓亲戚,即后文的`“远客”。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杜甫为此写诗劝阻。

      1.颈联中诗人是如何批评劝阻吴郎的?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5分)

      2.诗人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放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其精神情怀与本诗异曲同工,请结合本诗就此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措辞非常委婉,极具艺术性。“防”的主语是寡妇,下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表面上看似批评那个寡妇,说她无端猜疑,实属“多事”,实际上却是批判吴郎未免太小气了些,太不会体贴穷人,将对穷人悲苦命运的怜悯同情深植其间。(5分)

      2.都表现了诗人心系黎民、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1)亲善显情怀。一个“任”字开门见山地说明昔日诗人对西邻打枣的态度,“无食无儿”“困穷”分析了西邻“扑”别家枣的原因,借此表达了作为枣树的主人应对她表示亲善之意。(2)劝诫显情怀。五六句是劝诫枣树的新主人吴郎不要一搬进草堂就插上篱笆,使西邻多心、“恐惧”。(3)揭露显情怀。七八句用“征求”意指官吏们的盘剥、用“戎马”代指战乱,进一步揭露了西邻扑枣的根源是官吏们的盘剥和持续上的战乱。寥寥数语,塑造了一个“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悲天悯人的诗人形象。(6分,总体分析2分,情感体现点4分,任答到一处给2分)

      二、

      注:远客:指吴郎。征求:苛捐杂税,各种摊派。

      ①这首诗揭示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社会现实?表现出诗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4分)

      ②诗人在批评吴郎时措辞非常委婉,极具艺术性,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3分)

      参考答案

      ①揭示了战乱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了双重的灾祸,表现出诗人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②表面上批评那个寡妇,说她无端猜疑,实属“多事”,实际上却是批判吴郎未免太小气了些,太不会体贴穷人。

    [阅读全文]...

2021-12-19 15:07:31
  • 古诗词名句唯美赏析 那些冬至的古诗词赏析

  • 冬至,唯美,诗歌
  •   冬日的唯美景象不止被记录在相机里,在没有相机的古代,诗人们用着他们的言词将一个个冬至所记录。让我们在古诗词名句唯美赏析中,来感受那些描写冬至的经典古诗词吧。

      1、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2、满江红·冬至(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昼永,使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3、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4、冬至一阳来服 (宋 )张伯端

      冬至一阳来服,三旬增一阳爻。

      月中复卦溯晨潮。望罢乾终姤兆。

      日又别为寒暑,阳生复起中宵。

      午时姤象一阴朝。炼药须知昏晓。

      5、冬至夜怀湘灵 (唐)白居易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6、辛酉冬至(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7、满江红·冬至

      冬至吟二首 (宋)邵 雍

      冬至天之半,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元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

      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牺。

      8、冬至 (宋)鲍照

      舟边庄甚笑,水流孔急叹。

      景移风度改,日至晷回换。

      眇眇负霜鹤,皎皎带云鹰。

      诗人运用了不同的方式展现了对冬至的描写,看完文章的你是否领略了诗词中的文采奕奕呢?喜欢就赶紧收藏吧!

    [阅读全文]...

2022-04-08 06:53:44
好的古诗词句赏析 - 句子
好的古诗词句赏析 - 语录
好的古诗词句赏析 - 说说
好的古诗词句赏析 - 名言
好的古诗词句赏析 - 诗词
好的古诗词句赏析 - 祝福
好的古诗词句赏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