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古诗词句子的方法

关于赏析古诗词句子的方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赏析古诗词句子的方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赏析古诗词句子的方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赏析古诗词句子的方法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0k+) 语录(268) 说说(184) 名言(66) 诗词(14k+) 祝福(65) 心语(6)

  • 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

  • 方法,文学
  • 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欢迎大家分享。

      一、古诗词赏析方法

      1、古诗分类:

      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2、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要害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3、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对……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

      写景: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对……的不满,或对……寄予……的愿望。

      二、根据题材的不同

      分析: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正确地判定。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的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有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留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有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有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扩展资料:

      古诗词是一种有特殊格式及韵律的文体,它以古体诗、*体诗为代表。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

      体裁  

      *体诗:绝句:4句1、2、4句最后一字押韵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绝”,七字称“七绝”

      律诗:8句,4联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

      律诗分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

      (颔联、颈联对仗)

      词: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组成:词牌名、题目

      分类:小令(58字以下)、中词(59~90字)、长词(91字以上)

      风格:婉约派、豪放派

      曲:组成:宫调(曲调)、曲牌、题目

      文学风格

      从文学风貌论,七古的典型风格是端正浑厚、庄重典雅,歌行的典型风格则是宛转流动、纵横多姿。《文章辨体序说》认为“七言古诗贵乎句语浑雄,格调苍古”,又说“放情长言曰歌”、“体如行书曰行”,二者风调互异。《诗薮》论七古亦云:“古诗窘于格调,*体束于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阖辟,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李、杜之才,不尽于古诗而尽于歌行。”则在七古、七律之外,因其风格的差异视七言歌行别为一体。《昭昧詹言》说“七言古之妙,朴、拙、琐、曲、硬、淡,缺一不可。总归于一字曰“老”,又说“凡歌行,要曼不要警”。

      “曼”即情辞摇曳、流动不居;“警”即义理端庄、文辞老练。这些评论,都揭示了七言古诗与歌行在美感风格方面的不同。尽管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以七古的笔法写歌行、以歌行的笔法写七古,一度成为时尚,然而在总体上仍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举例来说,杜甫《寄韩谏议注》、卢仝《月蚀诗》、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李商隐《韩碑》等,只能是七言古诗;而王维《桃源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长恨歌》、韦庄《秦妇吟》只能是七言歌行。

      表现的手法

    [阅读全文]...

2022-04-22 09:08:12
  • 古诗词赏析大全(赏析古诗技巧及方法)

  • 方法
  • 人活一世,长则百年,短则几十年。一路走来,既有无忧无虑的童年,也有热血激昂的青春;从奔波忙碌的中年,到闲适清静的暮年。

    不论是经历了大起大落,还是*淡温馨,最终都化为古诗词里的云淡风轻。

    – 01 –

    童年,最是天真烂漫

    人总是在长大后,才会异常留恋童年时光,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散学后,放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花丛里,抓蝴蝶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馋嘴时,偷莲子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唐·白居易《池上》

    莓台上,学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那时我们有无数的奇思妙想,把擀杖插在土里,希望长出红花;把石子丢在水里,希望长出尾巴;把纸压在枕下,希望梦印成图画。

    童年,是一生中最美丽的回忆。

    童年

    罗大佑 – 2015浙江卫视跨年演唱会

    – 02 –

    少年,枕着书香入睡

    十年寒窗,只为一朝上榜,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父母的期许,良师的鞭策,梦想的鼓舞,促使我们在书海中奋力一搏。

    寒窗苦读时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王贞白《白鹿洞诗》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

    ——袁枚《寒夜》

    金榜题名日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元·高明《琵琶记》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少年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少年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

    少年

    许巍 – 爱如少年

    – 03 –

    青年,开始崭新的一页

    青春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那么的慷慨激荡,却又弥足珍贵。

    在这段时光,我们会遇到那个厮守终生的伴侣,相恋于青年,相知于中年,相守于暮年。

    遇到佳人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诗经·唐风·绸缪》

    你情我浓

    [阅读全文]...

2022-02-04 22:12:34
  • 古诗词赏析大全(古诗词赏析技巧及方法)

  • 方法
  • 中国的诗词是中华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浩如烟海,优秀的作品数不胜数。

    但百花争艳,总有高低。今天,就让诗词君带大家一起了解下中国历史上被公认水*最高的10首诗词吧!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

    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

    《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

    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初唐诗*新人物之一。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

    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阅读全文]...

2022-05-10 19:20:22
  • 静夜思赏析简短(赏析古诗词的方法技巧 )

  • 方法
  •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的全文释意: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1、《静夜思》创作背景

    李白《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

    2、《静夜思》鉴赏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3、《静夜思》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阅读全文]...

2022-04-14 13:16:56
  • 高考古诗词鉴赏方法

  • 高考,方法
  • 高考古诗词鉴赏方法

      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高考十年来,古诗词测试的基本情况是:全国卷从1996年起,基本是考两道选择题,一道分析理解,一道分析鉴赏。2002年起,全国卷调整了试题比例,加大了主观题,这意味着考生将被赋予更大的发挥空间。

      上海卷自1993年以来,有客观题、主观题,但主观题比例大。2004年上海市考试手册作出这样要求:“能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鉴赏文学作品。”可见,对古诗词的考查,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尽管上海卷的题型量还未固定,难度上有加大趋势,但如果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寻找到一些基本规律,是能游刃有余的。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从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掌握诗词知识,不但要记,还要会用。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题就是一例。

    [阅读全文]...

2021-12-24 00:06:02
  • 古诗词赏析

  • 古诗词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

      苏轼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

      谁教风鉴尘埃?

      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为元丰七年(1084)十一月作者至高邮与秦观相会后,于淮上饮别之词。词中反映了苏、秦两人的深挚情谊。

      起二句,写淮上饮别后的情景。秦观厚意拳拳,自高邮相送,溯运河而上,经宝应至山阳,止于淮上,途程二百余里。临流帐饮,惜别依依。词人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着一“晓”字,已暗示一夜睡得不宁贴。“隙月”,指船篷罅隙中所见之月。据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载,苏轼于冬至日抵山阳,十二月一日抵泗州。与秦观别时当十一月底,所见之月是天亮前从东方升起不久的残月,故“窥人小”三字便形容真切。“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二语为集中名句。汴水一支自开封向东南流,经应天府(北宋之南京,今河南商丘)、宿州,于泗州入淮。苏轼此行,先由淮上抵泗州,然后溯汴水西行入应天府。

      流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自己却载满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行。“无情流水多情客”(《泛金船》),类似的意思,苏词中也有,而本词之佳,全“载一船离恨”一语。以水喻愁,前人多有,苏轼是词,则把愁恨物质化了,可以载船中,逆流而去。这个妙喻被*竞相摹拟。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声名竟出苏词之上。

      “西州”,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引傅注以为扬州,其实词中只是泛指西边的州郡,即东坡此行的目的地。

      过片二句,追忆当年两人同游的情景。元丰二年,东坡自徐州徙知湖州,与秦观偕行,过无锡,游惠山,唱和甚乐。复会于松江,至吴兴,泊西观音院,遍游诸寺。词云“竹溪花浦曾同醉”,当指此时情事。“酒味”,指当日的欢聚:“泪”,谓别后的悲辛。元丰二年端午后,秦观别东坡,赴会稽。七月,东坡因乌台诗案下诏狱,秦观闻讯,急渡江至吴兴寻问消息。以后几年间,苏轼居黄州贬所,与秦观不复相见。“酒味多于泪”,当有感而发。末两句故作反语,足见真情。“风鉴”,指以风貌品评人物。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四:“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东坡对秦观的赏拔,可谓不遗余力。熙宁七年(1074年),东坡得读秦观诗词,大为惊叹,遂结神交。三年后两人相见,过从甚欢。后屡次向王安石推荐秦观。

      可见文人高士之友谊实非常人可比。

      踏莎行·将归

      数罢归期,归期又数,归期暂定明中午。几回梦里见卿卿,知卿日夜思吾苦。

      短信难传,联通塞堵,山崩频把归期阻。者遭确认是东风,先将消息栓鸿羽。

      满庭芳·题梅图寄意

      賸梦姻缘,痴心图画,几番旦暮曾经。昨宵熙月,一霎絮云倾。瘦玉泠香簪雪,担当尽、万结愉情。三生算,罗浮共住,待福字修成。

      春明,犹寂寂,蟠烟庑院,锁暝莼汀。欲素心相讬,分付飞翎。不那疏阑尽倚,终非肯、抛却沉酲。苔枝滑,微吟数阕,顾影但私叮。

      金错刀·同题次韵梅兮若女史二首

      之一山居

      听涧曲,宴樵苏,依山傍石醉瓜庐。一凭榻底流云转,共向风前大字书。

      闲趣领,俗缘疏,于中只合酒相呼。千咛万啭黄莺唱,管莫空名歇是无。

      之二遣思

      朝唤盏,夜呼庐,纵鹰走马岂真途。原非浪子飘摇客,不识人间带色书。

      心尚在,梦偏无,浑浑噩噩背元初。东村野市西街店,当了毛裘绿醑沽。

      金缕曲沸氖滤能?

      心事谁能领。正南风,吹云障日,卷花成病。一点浮埃推手过,搔了指间清影。空叹识、林园悄静。漫把微言相诤说,到头来赢得斜阳冷。流怨积,奔如井。

      天长地阔从头省。记当初、高台纵马,若般豪兴。半角城头旌徽矗,欲要天狼射净。无忖想、悉归虚境。人事尚来从变化,况人心不古时非正。朝寂寞,夜嘶哽。

      浣溪沙反挝纳萧然涵子?

      甘苦人生一嘬茶,爽心岂用藉西瓜。居当定所不须车。

      有子自然期出息,无根未必不番花。神仙活计是无涯。

      浣溪沙反伟材狂生?

      狂矣如何漫任狂,天然格调敢承当。秋风秋煞一除光。

      做事但知匡正义,吟诗向不喜寒霜。管他清澈与苍茫。

      浣谿紗芬涝?

      入夜趋行手莫招,传言魅影渡河桥。想来此事恐非谣。

      已见山头风乱转,还听沟侧石狂飘。小心过得即良宵。

      浣溪沙反温湟肚锓缭?

      水鸟不啼山鸟啼,江天满眼赋归辞。回头瞥见画楼低。

      大抵游人思过往,每因触境合当时。开心莫使雁声迷。

      鹧鸪天凡叫旃嘶牟莩柯对?

      沾露秋风寸许凉,天街小草尚青强。光辉岁月轻回首,寂寞昏晨欲染荒。

      天下事,趣无疆,怜他园菊又芬芳。何须更待桃花灼,梦底寒梅味最长。

      水调歌头吩铺ㄉ?

      山在修武,居太行南首。

      太行风景异,最异数云台。不独云鬟雾绕,莫便问苍苔。十步九泉三瀑,百步万岩千壑,激水净尘埃。流往甚边去,进自甚方来。

      子房洞,摩诘句,药王骸。多少名贤胜迹,故事费思猜。今我亦来寻住,可有诗人相伴,一释古情怀。跂石睹长峡,绝色是丹崖。

    [阅读全文]...

2022-01-24 16:19:58
  • 清明的古诗词及赏析

  • 清明,文学
  • 清明的古诗词及赏析

      清明至,祭先祖。携家人,去扫墓。缅怀意,深情诉。人生路,莫停步。勤梳理,多回顾。*常心,把握住。柳色新,春莫负。多保重,情如故。接下来是小编整理给大家的清明的古诗词及赏析,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临安春雨初霁

      南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赏析

      世态人情这些年来薄得像透明的纱,谁让我还要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只身住在小客楼上,夜里一听到春雨淅淅沥沥,明天早上,深幽的小巷中就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短小的纸张斜着运笔,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兴起风尘会沾污我衣的感叹,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

      细雨纷纷的清明时节,诗人见到路上行人悼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触景伤怀至极,冒雨赶路的诗人,雨湿衣衫,春寒料峭,想借酒消愁,抵御寒冷,便向人问路。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酒旗飘飘,从凄迷感伤转换到鲜明生动的画面,相映成趣。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赏析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忆 江 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

    [阅读全文]...

2022-02-02 01:49:37
  • 又呈吴郎古诗词赏析

  • 又呈吴郎古诗词赏析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又呈吴郎古诗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究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一、

      注:①吴郎:系杜甫吴姓亲戚,即后文的`“远客”。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杜甫为此写诗劝阻。

      1.颈联中诗人是如何批评劝阻吴郎的?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5分)

      2.诗人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放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其精神情怀与本诗异曲同工,请结合本诗就此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措辞非常委婉,极具艺术性。“防”的主语是寡妇,下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表面上看似批评那个寡妇,说她无端猜疑,实属“多事”,实际上却是批判吴郎未免太小气了些,太不会体贴穷人,将对穷人悲苦命运的怜悯同情深植其间。(5分)

      2.都表现了诗人心系黎民、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1)亲善显情怀。一个“任”字开门见山地说明昔日诗人对西邻打枣的态度,“无食无儿”“困穷”分析了西邻“扑”别家枣的原因,借此表达了作为枣树的主人应对她表示亲善之意。(2)劝诫显情怀。五六句是劝诫枣树的新主人吴郎不要一搬进草堂就插上篱笆,使西邻多心、“恐惧”。(3)揭露显情怀。七八句用“征求”意指官吏们的盘剥、用“戎马”代指战乱,进一步揭露了西邻扑枣的根源是官吏们的盘剥和持续上的战乱。寥寥数语,塑造了一个“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悲天悯人的诗人形象。(6分,总体分析2分,情感体现点4分,任答到一处给2分)

      二、

      注:远客:指吴郎。征求:苛捐杂税,各种摊派。

      ①这首诗揭示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社会现实?表现出诗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4分)

      ②诗人在批评吴郎时措辞非常委婉,极具艺术性,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3分)

      参考答案

      ①揭示了战乱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了双重的灾祸,表现出诗人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②表面上批评那个寡妇,说她无端猜疑,实属“多事”,实际上却是批判吴郎未免太小气了些,太不会体贴穷人。

    [阅读全文]...

2021-12-19 15:07:31
  • 如何赏析古诗词

  • 如何赏析古诗词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赏析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如: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苏轼词雄健豪放,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二、掌握几类常用的.赏析术语

      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2、常见的表现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这些术语赏析诗词时,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结合相关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

      三、积累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

      1、写景诗: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美景,抒写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的高洁品格。

      2、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3、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4、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宝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涵。

      5、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

      6、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这类诗成就最高明的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四、掌握常用的典故和惯用意象

      古诗常用典故,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时接触过后和常识的一定要尽可能多掌握。如武陵人、烂柯人、廉颇老矣等。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等意象,抒愁写恨的常用流水、春雨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阅读全文]...

2022-05-29 09:09:58
  • 古诗词原文赏析

  • 古诗词原文赏析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原文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全诗格律严整,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接下来分享《春望》的意思和赏析。

      《春望》原文及翻译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赏析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作品原文

      新凉①

      徐玑

      水满田畴②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作品注释

      ①新凉:指初秋凉爽的天气。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②田畴:耕熟的田地。泛指田地。

      作品译文

      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水波微漾,整齐的稻子如刀削一般。清晨的阳光穿过树叶,投影在地上,晨雾在树间缭绕。黄莺也喜欢早晨的清凉时光,在青山的影子里欢快的啼鸣。

      作品鉴赏

      这首诗前两句全用白描手法。诗题是新凉,写的是初秋时分,水灌满了稻田,稻正当秀穗的时候,叶子挺拔似箭,整整齐齐;清晨,大地笼罩着霭霭轻烟,日光穿透了林木。这一幅初秋清晨的风景图,使人仿佛置身其中,呼吸着浓重的乡村气息。《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有香菱说的一段话:“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是无理的,想去竟是有情有理的。”又说:“‘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合‘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做晚饭,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谁知我昨儿晚上看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确实,好诗就有那么股勾魂摄魄的能力,见诗能引起你对往事的回忆;同样,如果你亲临诗中所述的境界,又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首诗来。徐玑这两句诗,就具有这等魅力,每个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读了都会浮现自己所见过的这一场景。前两句写新凉,通联没有正面说天气怎么凉,而是通过景色,让你感受到新凉。三、四句仍不直接写,而是忽然从翩飞的黄莺上发出奇想:那黄莺是不是因为新凉而高兴,所以飞到了青山影里,欢快地啼鸣。诗把自己对新凉的感受移到黄莺身上,使新凉的境地更加深化,融合进一切生物中去,诗便由景而生情,透出了无边的灵气来。“凉”是一种“心境”,很不好表现,所以,必须采用以“物境”来表达“心境”的手法,通俗一点说,就是化无形为有形,构成诗中的“图画”,以渲染气氛。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三幅小画面,第一幅是稻田,从它灌满了水和长得绿油油、齐整整的稻叶中透出凉意。第二幅是树丛,“晓”字自含凉意,低压的雾气也自含凉意,“日”本有热意,因其初升,故也“沧沧凉凉”,何况其穿树而来。第三幅是飞莺,黄莺儿越过田野,飞向晨雾迷蒙的山阴,纳凉去了,诗人的心中仿佛也顿生凉意。把这三幅小画面合起来,便构成了一幅清新、明快的田园山水大图画。由此,“新凉”这一心境,也就从这大图画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里渗透出来。而那黄莺的啼鸣,又为这幅大图画添上画外音,呼唤诗人投身其中,共纳新凉。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一吟即出。写景诗贵在景中含情,纤巧与浑融相结合,这首诗前两句工笔绘景,后两句寄情于景,所以很有感染力。诗中虽然没有人,但读后觉得人无所不在。

      作者简介

      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晋江(今属福建)人。父徐定,娶永嘉(今浙江温州)鲍氏,遂定居永嘉。历官建安主簿、永州司理、龙溪丞、武当令,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徐玑与赵师秀、翁卷、徐照并称“永嘉四灵”,其诗题材狭窄,标榜野逸清瘦的诗风。有《泉山集》,已佚,今传《二薇亭诗》一卷。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幽篁:深密的竹林。篁:竹林。

      2.长啸:撮口出声叫啸。啸声清越而舒长,所以叫长啸。

      古诗赏析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 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 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 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敕勒歌》原文及翻译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翻译:

      辽阔的敕勒大*原就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赏析

      诗的前六句写*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注释

      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川、*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阅读全文]...

2022-02-01 16:04:53
当前热门
赏析古诗词句子的方法 - 句子
赏析古诗词句子的方法 - 语录
赏析古诗词句子的方法 - 说说
赏析古诗词句子的方法 - 名言
赏析古诗词句子的方法 - 诗词
赏析古诗词句子的方法 - 祝福
赏析古诗词句子的方法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