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居的古诗句

关于徽居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徽居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徽居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徽居的古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07) 语录(5) 说说(19) 名言(2) 诗词(2k+) 祝福(19) 心语(1)

  • 安徽春天的诗句 古诗词

  • 春天
  • 安徽春天的诗句 古诗词

      春天,它不像夏天那样干枯炎热,不像秋天那样冷清,也不像冬天那样寒冷。而春天是一个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季节。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安徽春天的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唐刘昚虚《积雪为小山》——赞美春天的诗句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唐刘昚虚《阙题》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李华《春行即兴》——赞美春天的'诗句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唐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赞美春天的诗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唐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唐杜甫《腊日》——赞美春天的诗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赞美春天的诗句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朝:早晨。唐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赞美春天的诗句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唐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汀:水岸*地。唐戴叔伦《苏溪亭》——赞美春天的诗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赞美春天的诗句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赞美春天的诗句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赞美春天的诗句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忆山中》——赞美春天的诗句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唐李白《古风》——赞美春天的诗句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唐刘昚虚《阙题》——赞美春天的诗句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唐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1.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宋·程致道——赞美春天的诗句

      2、时在中春,阳和方起。阳和: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

      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赞美春天的诗句

      4、阳春白日风在香。晋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5、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盂珠》——赞美春天的诗句

      6、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赞美春天的诗句

      8、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9、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赞美春天的诗句

      10、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1、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赞美春天的诗句

      12、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3、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赞美春天的诗句

      14、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15、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赞美春天的诗句

      16、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17、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赞美春天的诗句

      18、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唐李白《古风》

      19、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赞美春天的诗句

      20、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唐刘昚虚《阙题》

    [阅读全文]...

2022-06-08 19:48:30
  • 草的古诗白居易(白居易赞美小草的诗句)

  • 赞美,小草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千百年来流传甚广,很多人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这首诗,在人教版小学课本的第四册里,就有这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更是一首有哲理有生命力的诗。

    诗里说草原上青青的小草啊,经历了一年又一年的春夏和秋冬,从繁茂到衰败,从衰败到繁茂,一年一年循环往复。

    纵然到冬天变成枯黄的一片,放一把野火去烧也是烧不尽的。

    貌似这一片火海带走草原上所有枯萎的衰草,其实啊,烧尽的小草变成了草木灰,反而成了非常有营养的肥料。

    待到来年,春天一到、春风一吹、春雷一响、春雨一浇,小草们又从土里钻出来了,欣欣向荣充满无限生机。

    这首诗除了上面非常有名的这四句,其实下面还有四句,八句一起才是诗人写的完整的一首诗。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远处茂盛的小草已经布满了古旧的老路,荒凉的城郭边绵延着沐浴着阳光的绿油油的小草。

    我又和好友依依惜别,目送他远赴他乡,这繁茂的绵延不尽的小草,似乎也感悟到了我满满的离别的伤情。

    这是唐代一个名叫白居易的诗人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也叫《草》。

    白居易是谁呢?

    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而他被称为“诗魔”。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为诗歌着了魔,在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学诗,八九岁的时候就熟悉了声韵,二十多年以来,都保持着白天学*骈赋文,晚上学*书本上的知识,有空闲的时候又学*诗的*惯,连睡觉都没有多余的时间,一刻也不休息的学*节奏让他“口舌成疮,手肘成胝”,诗人刻苦学*,笔耕不辍,他流传至今有三千多首诗歌。

    他的大多数诗歌都通俗易懂,与现实紧密结合。

    每当他写了一首诗的时候,就把诗交给村里的老妪看一遍,如果她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他觉得就可以了,如果老妪读不懂,那他就拿回去改到她能懂为止。

    初读这首诗的时候,会觉得这首诗应该是在诗人年长的时候写的,诗歌中小草表现的顽强的生命力,在经历了烈火的洗礼、寒冬的摧残,依旧百折不挠、依旧蛰伏等待,待到来年便一片春意盎然无所畏惧的生长,这仿佛是经历过苦难的人生所总结出来的处世哲理。

    后四句写友情,写离别之情境,借青青茂盛绵延不尽的小草来比喻分别时候友情的缱绻,难以忘怀。

    这都让人觉得这是一个经历过风浪的人,是一个阅尽千帆的人,是一个你有酒吗我有故事的人。

    然而,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在公元787年,那是唐德宗贞元三年,唐德宗在位期间在唐朝处在什么阶段,简单的说,唐德宗是武则天儿子李旦的孙子的孙子。

    那时大唐,曾经的荣耀与光辉已经一去不返,万邦来朝的盛世局面已经倾颓,老百姓开始颠沛流离、战乱频繁的生活。

    那时候的诗人十六岁,刚离开贫瘠落后的家乡,来到繁华如梦的京城,准备参加考试,闪亮登上历史的舞台。

    十六岁的诗人是那样明媚、那样意气风发,是初出茅庐的少年郎。

    白居易拿着自己写好的诗稿来拜访当时朝廷的著作佐郎顾况,顾况看了一下他的名字“居易”,心头不禁一哂,“竟然还姓白”,这个年轻人竟然有勇气叫居易,帝都这么大,物价这么高,除了有权势有金钱有地位的,谁留下来不是一番挣扎,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你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子还想白白地轻而易举地在这儿居住下来,妄想留在这儿扎根?不自量力啊。

    顾况仔细看着这十六岁的少年,生怕错漏了什么重要的信息,诗人穿着一身朴素泛黄的圆领袍,从他的外表实在是没看出什么门道。

    顾况对着这个少年的轻蔑地说道:“我们帝都的米比别处要贵许多,想要留下来是没有那么容易的,你知道不?少年”。

    白居易有点不服气,不过是个名字而已,你怎么知道我就留不下来呢?

    顾况拿起诗稿,待我看看你写得什么,不行的话马上就打发你归家务农去。

    翻开诗稿,第一篇就是这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顾况看完,脸上一阵火辣辣的疼,打脸的滋味他瞬间就尝到了,这么有才华的少年,这么优秀的诗文,帝都的大门永远都是为这样的人才敞开着的啊。

    从那之后,顾况逢人便夸那个文采斐然的白衣少年,初来乍到的白居易也因此在帝都涨粉无数。

    诗人的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让他声名大振,也深刻印证了那句俗话“勤奋才是走向成功的捷径”,诗人在中唐时期众多优秀的诗人中成功出道,开始往人生巅峰一步一步攀登上去。

    一千多年后今天,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他写诗时想起的是曾和哪位挚友的难分难舍,但是饱含其中的情谊却是如同春草年复一年永无止境。

    大多的诗歌均不是高深晦涩难懂的阳春白雪,相反它是普通生活里点滴的总结与日常交际中真情实感的流露,它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也让我们领略了山川河流、星辰大海所展现出来的语言文字上的美。

    [阅读全文]...

2022-04-12 21:37:22
  • 春居古诗

  •   王禹偁是北宋白体诗人、家,《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便是他的名作之一。

      宋代: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释

      ⑴副使:作者当时任商州(今属陕西)团练副使。

      译文

      两株桃树和杏树斜映着篱笆,点缀着商山团练副使的家。

      为什么春风竟然容不得这些,惊走了莺黄又吹折数枝花。

      作者简介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新运动的先驱,韩愈、,诗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赏析

      991年(太宗淳化二年),王禹偁从开封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即作于次年春。“一郡官闲唯副使(《清明日独酌》),团练副使在宋代是一个常被用以安置贬调官员的空衔,商州的生活条件在当时也很差。诗人便在那“坏舍床铺月,寒窗砚结澌”(《谪居感事》)的困苦条件下空怀壮志,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在这种状况中,以“拜章期悟主”(《谪居感事》)而无辜被贬的诗人,心情是十分愤懑的。这首七绝就是以触事兴感的形式,通过咏叹风折花枝这样的琐事来曲拆隐微地反映诗人凄苦的生活,并抒发心头的难言之痛。

      诗人住所的竹篱下侧生长着桃杏树各一株,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的诗人简陋的住房就靠它装饰点缀着。可是这一日无情的春风不但吹断了几根花枝,连正在树头啭鸣的黄莺也给惊走了。于是诗人责问春风:你为什么容不得我家这点可怜的装饰呢?

      春风无知,诗人责问得无理,但正是这无理的责问真切地描摹出了诗人心头的恼恨,由此也反衬出了诗人对那倾斜于篱前的桃杏和啭鸣于花间的黄莺的深厚感情,曲折地反映出了诗入生活的孤寂凄凉。同时,这一责问还另有含意。灼灼桃杏和呖呖莺声本是妆点这明媚春光的,而春风又正是召唤花开鸟啭的春天主宰。这有功无过的桃杏与黄莺不为春风所容,正是隐喻诗人的遭遇。以篇幅短小的绝句,不用一典而能包含十分丰富、深远的意蕴,技巧已臻化境。

      《蔡宽夫诗话》记载,诗人作此诗后,其子曾提出诗的后半部分与杜甫诗“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相似,建议改写。诗人听后高兴地说:“我诗的命意竟能与杜子美暗合吗?”不但没改,还又咏一诗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苕溪渔隐丛话》引)此处杜甫诗是指《绝句漫兴九首》之二。诗人在遣辞命意上与杜甫诗有点类似,但师其辞而不师其意,包含有新的境界。

      此诗首句写景;第二句落实景之所在,又引出诗人并点明其身分,为下文的发问作铺垫;第三句以发问来抒情;第四句补述所感之由。全诗篇幅虽小而布置得宜,曲折有致。

    [阅读全文]...

2022-03-24 20:14:00
  • 《草》白居易古诗

  • 《草》白居易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白居易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阅读全文]...

2022-06-23 00:01:57
  • 白居易的古诗

  •   1、《相和歌辞王昭君二首》

      之一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之二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2、《相和歌辞短歌行二首》

      之一

      曈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

      出为白昼入为夜,圜转如珠住不得。

      住不得,可奈何,为君举酒歌短歌。

      歌声苦,词亦苦,四座少年君听取。

      今夕未竟明夕催,秋风才往春风回。

      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颓。

      劝君且强笑一面,劝君复强饮一杯。

      人生不得长欢乐,年少须臾老到来。

      之二

      世人求富贵,多为身嗜欲。

      盛衰不自由,得失常相逐。

      问君少年日,苦学将干禄。

      负笈尘中游,抱书雪前宿。

      布衾不周体,藜茄才充腹。

      三十登宦途,五十被朝服。

      奴温已挟纩,马肥初食粟。

      未敢议欢游,尚为名检束。

      耳目聋暗后,堂上调丝竹。

      牙齿缺落时,盘中堆酒肉。

      彼来此已去,外馀中不足。

      少壮与荣华,相避如寒燠。

      青云去地远,白日终天速。

      从古无奈何,短歌听一曲。

      3、《相和歌辞反白头吟》

      炎炎者烈火,营营者小蝇。

      火不热真玉,蝇不点清冰。

      此苟无所受,彼莫能相仍。

      乃知物性中,各有能不能。

      古称怨报死,则人有所惩。

      惩淫或应可,在道未为弘。

      譬如蜩鷃徒,啾啾啅龙鹏。

      宜当委之去,寥廓高飞腾。

      岂能泥尘下,区区酬怨憎。

      胡为坐自苦,吞悲仍抚膺。

      4、《相和歌辞怨诗》

      夺宠心那惯,寻思倚殿门。

      不知移旧爱,何处作新恩。

      5、《相和歌辞采莲曲》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6、《杂曲歌·辞悲哉行》

      悲哉为儒者,力学不能疲。

    [阅读全文]...

2022-05-13 14:36:26
  • 古诗村居的意思

  • 写作
  • 古诗村居的意思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村居的意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村居

      朝代:清代

      作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⑴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⑶散学:放学。

      ⑷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⑸东风:春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高鼎是我国清代咸丰年间的诗人。虽然有关他的生*及创作情况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很少,但他的一组《村居》却使他名传后世。

      高鼎的这首《村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早春景图,读后令人心情激荡。

      首句“草长莺飞二月天”中的“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濛,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春天的景色里,杨柳都“醉”了,更何况极具灵性的人呢?就在这醉人的温馨的氛围中,在这早春的迷人的背景里,一群放学归来的孩子,奔跑着,嬉戏着,匆匆忙忙放起了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诗人在这首诗中,抓住了早春的景物特色,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早春图景,又在景中添上了一群活泼的放风筝的孩子,从此,一首不朽诗篇便定了格。

      创作背景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

      作者介绍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阅读全文]...

2021-12-31 18:54:55
  • 古诗《村居》赏析

  • 文学
  • 古诗《村居》赏析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一起来看看古诗的赏析,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⑴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⑶散学:放学。

      ⑷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⑸东风:春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

      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清*乐·村居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通:无)

      【字词解释】

      茅:茅屋;檐:屋檐;吴音:吴地的地方话;相:互相逗趣、取乐;翁媪:老翁老妇;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亡赖:顽皮、淘气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标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见长,慷慨悲壮,笔力雄厚。有《稼轩长短句》存世。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一个普通农家的描写,表现出一幅*和、安宁的乡村生活的画面。上片词人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接着描写老人们悠然地过着晚年生活,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读来觉得有无限温情充溢胸中。下片转写青年人,不同年龄的`人们在忙着自己的农事。“溪头卧剥莲蓬”,传神地描绘出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最喜”表达了他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这喜爱之情缘于小儿的可掬憨态:在溪头趴着,悠闲地剥着莲蓬,何等的调皮,何等的自在啊!这是词人偶然捕捉到的一个生活镜头,并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来,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同时在不经意间,流露了词人那极富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

      [原文]

      清*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②,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媪:音奥上声,老之韵。于老妇之敬称。

      ②:无赖:无奈。顽皮。

      [辛弃疾简介]

    [阅读全文]...

2022-02-23 15:10:48
  • 白居易《除夜》古诗

  • 白居易《除夜》古诗

      白居易至少写过三首以上《除夕》的诗。这首诗写于830年除夕。本文就来分享一篇白居易《除夜》古诗,欢迎大家阅读!

      《除夜

      唐代: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头六十人。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个人作品

      主题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了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种类别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的,其浅切*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以及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创作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作品风格

      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阅读全文]...

2022-05-04 02:19:18
徽居的古诗句 - 句子
徽居的古诗句 - 语录
徽居的古诗句 - 说说
徽居的古诗句 - 名言
徽居的古诗句 - 诗词
徽居的古诗句 - 祝福
徽居的古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