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的诗词

关于太极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太极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太极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太极的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8) 语录(1) 说说(2) 名言(260) 诗词(40) 祝福(3k+) 心语(147)

  • 描写太极拳的诗词

  • 阅读,文学
  • 描写太极拳的诗词

      我们都知道,太极是*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描写太极拳的诗词,供大家阅读参考。

      1、撑开一片天,划出一道云。欲求阴阳理,入我太极门。

      2、初学架端正,再求气韵生。*文兼*武,功到自然成。

      3、多少辛苦夜,学练内家拳。不为浮名累,但为太极玄。

      4、虎为百兽王,百米四五秒。入园无忧患,羊来四处逃。

      5、圈养寿命短,山野生命长。劝君多运动,太极宜健康。

      6、摔碎中药罐,练拳成宗师。病弱先通络,何须问名医!

      7、太极历史久,代代相承传。海外多迷醉,国人应自怜。

      8、太极治百病,活络筋骨通。防身能自卫,螺旋妙无穷。

      9、学武先做人,忠厚为根本。中华太极门,正气满乾坤。

      10、百会下垂线,重心在此间。中正如立柱,千万莫顶偏。

      11、兵法称诡道,变化人难防。虚实随时换,能柔亦能刚。

      12、菜刀切肉易,全凭来回搓。请君磨快刀,直下看如何?

      13、缠丝拧手臂,手臂软如绵。木棍易折断,软绳鬼难缠。

      14、缠丝最省力,拧衣水挤出。愚人用手压,*生未曾遇。

      15、产生作用力,至少两物体。犀牛撞墙倒,撞纸却无力。

      16、车重能推动,拳打却难移。猛击伤要害,推按重心离。

      17、尺半多用拳,半尺宜顶肘。双方紧贴处,靠打最得手。

      18、尺桡有规律,出手应坐腕。活动守范围,关节怕拧缠。

      19、冲量计算法,击力乘时间。短时威力小,长送跌人远。

      20、初学大功架,舒展莫心急。犹如写大仿,容易出腕力。

      21、初学知划圈,再学懂绕缠。渐渐分轻重,日久悟螺旋。

      22、春雨含温润,秋风呈干裂。吐丝何其缓,闪电何其疾!

      23、促发伤局部,缓推使人服。长短能兼备,逢敌准不输。

      24、搭手知恶善,劲路举手间。放松出掤劲,弹之箭离弦。

      25、大架与小架,各自有长短。步小难*稳,步大行动缓。

      26、大树根深固,推之稳如山。叶梢易牵动,理通太极拳。

      27、丹田气不散,支撑满八面。众人难推倒,太极神功显。

      28、但见山林里,花瓣多朝上。掤劲不易丢,手指应上扬。

      29、*打飞鸟,请君细参详:弹者为短劲,弓者出劲长。

      30、裆尖勿因高,裆圆勿因宽。双腿开口处,求圆莫求尖。

      31、短小李亦畲,化成李式拳。魁梧杨澄甫,功架壮如山。

      32、对手未出劲,截之萌芽里。或待强弩末,反击须趁时。

      33、发劲上部易,推按重心难。重心在何处,靠*下丹田。

      34、发力分两种,无非短与长。长劲形不露,短劲人难防。

      35、发力后缓冲,亦可称转换。犹如行草体,须有索带连。

      36、个小下塌快,高个下塌迟。莫卑身材短,短小亦能*。

      37、古时拳质朴,当今多花舞。表演如流水,远离真面目。

      38、后发先手至,听劲意在先。春风吹杨柳,枝条舞翩翩。

      39、花开众人赏,花谢有谁怜?观花悟哲理,花理尽通拳。

      40、肌肉猛缩时,即生崩炸力。张驰差距大,力量能爆发。

      41、挤法后手顶,立柱撑千斤。桥下腿支柱,何惧车磷磷!

      42、开裆贵在圆,其圆如拱桥。尖裆腿直立,形状如三角。

      43、捆绑球于架,掷球远击之,急飞动量大,却被反弹出。

      44、力大猛推门,门开人不稳。闭关门推破,此理可通人。

      45、力偶使物转,劲同方向反。削球*此理,重心远能旋。

      46、挒拿须缠紧,挫骨伤节关,顺之可化解,硬顶不为拳。

      47、马踏尚残忍,牛踩痛难言。马足靠重压,牛蹄有拧缠。

      48、满园桃李树,春风不停歇。太极逢盛世,美哉好时节!

      49、猛起急刹车,自然耗油多。均匀方省力,劲断不可学。

    [阅读全文]...

2022-04-06 00:58:41
  • 关于太极的诗句

  • 崆峒影里分三峡,太极图中会百种。——李镗《椒溪滩》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李白《短歌行》

    多少老儒学周易,岂知太极归无极。——白玉蟾《万法归一歌》

    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仲尼推太极,老聃贵窈冥。——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讯曰太极折裂为乾坤,纷纷枝叶皆同根。——刘基《钧天乐》

    奋乎太极之东,游乎昆仑之西,遗辔颓策,流盼乎唐、虞之都。——阮籍《大人先生传》

    诚知通有日,太极浩无涯。——元稹《痁卧闻幕中诸公征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

    虚无混沌未分前,大道元居太极先。——宋无名氏《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三清殿》

    宸居太极殿,星拱紫微垣。——杨杰《元会》

    讲学有谁明太极,吟诗无路和薰风。——刘克庄《示儿》

    景龙临太极,五凤当庭舞。——陈陶《续古二十九首》

    有人扶太极,惟岳降元精。——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上清太极公,造道穷天髓。——白玉蟾《西湖大醉走笔百韵》

    国朝启运星聚奎,太极夫子生濂溪。——翁合《贺参政生日古风》

    镇以*园之签帙,照以太极肝脾。——项安世《为建昌南城包显道题光风斋月之阁》

    虚形宾太极,携手行翠微。——储光羲《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孰能访太极,与游两仪外。——李复《杂诗·阴阳体合气》

    认为胸中干太极,元气浩浩随卷舒。——曾巩《寄孙之翰》

    未判两仪先太极,直须端的自家身。——钱时《辛簿赵尉夜语新亭二首·纷纷门外走红尘》

    沉冥并作南柯梦,混沌谁开太极天。——姜特立《糟蟹呈虞察院·祸成篝火最堪怜》

    於皇太极蕴,精微浩无穷。——张栻《送张深道二首·秋风木叶落》

    [阅读全文]...

2022-01-29 23:26:13
  • 描写太极拳的诗词

  • 描写太极拳的诗词

      我们都知道,太极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描写太极拳的诗词,供大家阅读参考。

      1、撑开一片天,划出一道云。欲求阴阳理,入我太极门。

      2、初学架端正,再求气韵生。*文兼*武,功到自然成。

      3、多少辛苦夜,学练内家拳。不为浮名累,但为太极玄。

      4、虎为百兽王,百米四五秒。入园无忧患,羊来四处逃。

      5、圈养寿命短,山野生命长。劝君多运动,太极宜健康。

      6、摔碎中药罐,练拳成宗师。病弱先通络,何须问名医!

      7、太极历史久,代代相承传。海外多迷醉,国人应自怜。

      8、太极治百病,活络筋骨通。防身能自卫,螺旋妙无穷。

      9、学武先做人,忠厚为根本。中华太极门,正气满乾坤。

      10、百会下垂线,重心在此间。中正如立柱,千万莫顶偏。

      11、兵法称诡道,变化人难防。虚实随时换,能柔亦能刚。

      12、菜刀切肉易,全凭来回搓。请君磨快刀,直下看如何?

      13、缠丝拧手臂,手臂软如绵。木棍易折断,软绳鬼难缠。

      14、缠丝最省力,拧衣水挤出。愚人用手压,*生未曾遇。

      15、产生作用力,至少两物体。犀牛撞墙倒,撞纸却无力。

      16、车重能推动,拳打却难移。猛击伤要害,推按重心离。

      17、尺半多用拳,半尺宜顶肘。双方紧贴处,靠打最得手。

      18、尺桡有规律,出手应坐腕。活动守范围,关节怕拧缠。

      19、冲量计算法,击力乘时间。短时威力小,长送跌人远。

      20、初学大功架,舒展莫心急。犹如写大仿,容易出腕力。

      21、初学知划圈,再学懂绕缠。渐渐分轻重,日久悟螺旋。

      22、春雨含温润,秋风呈干裂。吐丝何其缓,闪电何其疾!

      23、促发伤局部,缓推使人服。长短能兼备,逢敌准不输。

      24、搭手知恶善,劲路举手间。放松出掤劲,弹之箭离弦。

      25、大架与小架,各自有长短。步小难*稳,步大行动缓。

      26、大树根深固,推之稳如山。叶梢易牵动,理通太极拳。

      27、丹田气不散,支撑满八面。众人难推倒,太极神功显。

      28、但见山林里,花瓣多朝上。掤劲不易丢,手指应上扬。

      29、*打飞鸟,请君细参详:弹者为短劲,弓者出劲长。

      30、裆尖勿因高,裆圆勿因宽。双腿开口处,求圆莫求尖。

      31、短小李亦畲,化成李式拳。魁梧杨澄甫,功架壮如山。

      32、对手未出劲,截之萌芽里。或待强弩末,反击须趁时。

      33、发劲上部易,推按重心难。重心在何处,靠*下丹田。

      34、发力分两种,无非短与长。长劲形不露,短劲人难防。

      35、发力后缓冲,亦可称转换。犹如行草体,须有索带连。

      36、个小下塌快,高个下塌迟。莫卑身材短,短小亦能*。

      37、古时拳质朴,当今多花舞。表演如流水,远离真面目。

      38、后发先手至,听劲意在先。春风吹杨柳,枝条舞翩翩。

      39、花开众人赏,花谢有谁怜?观花悟哲理,花理尽通拳。

      40、肌肉猛缩时,即生崩炸力。张驰差距大,力量能爆发。

      41、挤法后手顶,立柱撑千斤。桥下腿支柱,何惧车磷磷!

      42、开裆贵在圆,其圆如拱桥。尖裆腿直立,形状如三角。

      43、*球于架,掷球远击之,急飞动量大,却被反弹出。

      44、力大猛推门,门开人不稳。闭关门推破,此理可通人。

      45、力偶使物转,劲同方向反。削球*此理,重心远能旋。

      46、挒拿须缠紧,挫骨伤节关,顺之可化解,硬顶不为拳。

      47、马踏尚残忍,牛踩痛难言。马足靠重压,牛蹄有拧缠。

      48、满园桃李树,春风不停歇。太极逢盛世,美哉好时节!

      49、猛起急刹车,自然耗油多。均匀方省力,劲断不可学。

    [阅读全文]...

2022-05-07 06:17:36
  • 太极拳的招式

  • 文艺,体育
  • 太极拳的招式

      太极拳对于我们来讲是有强身健体的效果的,那么大家有了解过太极拳有哪些招式吗?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太极拳的招式,欢迎大家阅读!

      太极拳的招式:

      1、起势。

      (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看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2)两臂慢慢向前*举,两手高与肩*,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3)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聘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2、左右野马分鬃。

      (1)预备姿势:两脚幵立,与肩同宽,膝部稍微弯曲。双手自然下垂,放在身体两侧。

      (2)抱手收脚: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两手掌心相对,右上左下,右手大体与肩*,在右胸前做出“抱球”的姿势。接着左脚跟抬起,转向右侧,眼看右手。

      (3)转体上步: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脚跟轻着地,重心仍在右腿,两脚保持约20厘米距离。

      (4)弓步分手:上体挺直,继续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同时两手前后分别向左上和右下两个方向分开,左手高与眼*,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眼看左手。

      3、白鹤亮翅。

      (1)跟歩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屈于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

      (2)后坐转体:重心后移,右脚踏实,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两手开始交错分开,右手上举,左手下落;眼看右手。

      (3)虚步分手:左脚稍向前移,前脚掌着地,成左虚步;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按至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上体转正,眼*视前方。

      完成姿势胸不要挺出,两臂上下都要保持半圆形,左膝要微屈。身体重心后移,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一致。

      4、左右搂膝拗步。

      左搂膝拗步:向左前方迈左脚,重心前移。意在左手,向左后持出,同时右掌向前推击。右侧动作同理。

      5、手挥琵琶。

      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随着重心后移,使右脚踏实,坐实右腿;同时腰微右转;左脚随坐实右腿随提起向前迈半步,以脚跟着地,脚尖微翘,膝微弓,成左虚步;左手随转腰臂外旋随向上抄,掌心向右,指尖向前侧上,高与肩*;右手同时也随转腰臂外旋随向下采,掌心向左,指尖朝前侧上,高与腹齐;眼神顾及两掌向前*视。

      练*本式时注意:重心一前一后的虚实转换,要求上体正直,不可前俯后仰。右手向下采时要以肩带肘,以肘带手。左手向上抄时,要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两掌一起一收,均要随腰转动,要松肩、坠肘、沉腕,不能耸肩;两手合抱时,要随着松腰拔背,两臂微向前送,有意气下沉,劲往前发之势。

      6、左右倒卷肱。

      (1)上体右转,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划弧*举,臂微屈,左手随即翻掌向上;眼的.视线随着向右转体先向右看、再转向前方看左手。

      (2)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臂屈肘后撤,手心向上,撤至左肋外侧;同时左腿轻轻提起向后(偏左)退一步,脚掌先着地,然后全脚慢慢踏实,身体重心移到左腿上,成右虚步,右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眼看右手。

      (3)上体微向左转,同时左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举,手心向上,右手随即翻掌,掌心向上;眼随转体先向左看,再转向前方看右手。

      其实练*太极拳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事情是相当的多的,并且在练*太极拳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积极的调整自己的心态的问题,并且在练*的时候一定要掌握要领,尽量的避免走上练*太极拳的误区!

      和式太极拳推手的招式

      一、起势

      甲方用双手握拿乙方手腕,乙方两手由外向内滚缠对方手臂化解其拿时,顺势向前发放甲方。

      二、金刚三大对

      (1)甲方右脚上步,用右手(或掌或拳)向乙面部或胸部击打。乙双手接其手、肘,并用左脚进步控制对方右脚。若甲方欲退,乙用棚劲顺势将甲发出。

      (2)甲方用右手、肘进攻乙。乙则右胯松沉,腰轴右转,两手粘随甲方右臂向右后捋,使甲方来力落空倒地。

      (3)甲方落空欲退。乙粘随甲方并用左手及前臂挤击。

      (4)对方侧身并后坐走化来力。我则顺势双手合力按击。

      三、懒扎衣

      乙右手接甲方右手引化时,甲方以右肘击乙。乙左手顺势向顺时针方向裹缠走化,并两掌合力采甲右臂。

      甲方两手采乙右臂,乙顺势抬肘走化,并用左掌向下翻旋按击。

      四、自鹤亮翅

      甲方右手看乙右手,左手看乙右肘进步推按。乙两臂放松,左脚向后撤步化力,并顺势捋甲。

      乙右手搭甲右手,左手看其右肘,挤按对方。若甲走化乙则顺势埒之。

      五、斜行

      (1)甲右手握拿乙右腕,左手裹缠乙右肘。乙以左手按压甲右手指,右掌上旋扣甲右手腕,右肘内旋;左手与右手形成合力向外旋压,反其腕关节。

      (2)甲左手握乙左手,右手臂缠乙左肘,合力采拧。乙左肩放松,肘内收引化,同时,左腿向左上步套甲双脚。甲失重欲退,乙身体左转以肩肘击甲。

      和式太极拳推手的十个招式

      六、伏虎

      甲从背后搂抱乙双臂和身体。乙两臂上拥,身体蓄沉解其搂抱,两臂上棚时,两手扣甲双手腕;松胯,身体右转,使甲从右前跌出。

      七、倒撵猴

      乙左手粘引甲左手,右手向内、向下裹缠甲左臂;同时右脚跟向后上撩甲小腿,以断其根,上下合力使甲仆倒。

    [阅读全文]...

2022-06-04 02:59:48
  • 太极拳有多少种

  • 运动
  • 太极拳有多少种

      太极拳有多少种?太极拳发展至今主要有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在新*成立以后,还创编有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四十二式太极拳和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太极剑等、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太极拳种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现将五派太极拳按起源先后简介如下:

      一、陈氏太极拳:主要为河南陈家沟陈长兴传授的,其中以陈发科最为有名。其特点是刚柔相济,快慢相兼,有新架、老架、大架、小架之分。二、杨氏太极拳:杨露禅学拳于杨长兴,后去北京授拳,并传其子杨健候,杨健候传杨澄甫,后经杨澄甫广为推广。其特点是匀缓柔和,舒展大方。

      三、武氏太极拳:武禹囊先学于杨露禅,先学于河南赵堡陈青萍,并由其兄武澄清在河南舞阳盐店得王宗岳《太极拳谱》,武禹囊深研加以改进而成,其特点是动作灵活,步法轻捷。

      四、孙氏太极拳:刨子孙禄堂,其拳得自郝为真,加以改进而成。其特点是开合鼓荡,小巧紧凑,步活身灵。

      五、吴氏太极拳:吴鉴泉学于其父吴全佑(系杨露禅之徒),后自成体系。其特点是柔合紧凑,大小适中。

      另外太极拳按架式的大小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大架式:陈氏、杨氏、八十八式、二十四式、四十二式通常多采用大架式。大架式的特点是拳式舒展大方,轻灵沉稳兼而有之。

      二、中架式:以吴氏太极拳为代表,其拳架大小适中,长于柔化。

      三、小架式:以孙氏太极拳为代表,架式小巧紧凑,步活身灵。

      相关阅读:练什么太极拳养生最好

      太极拳对人的好处:

      太极拳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著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调协。练*时一方面可锻鍊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鍊,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好处一: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好处二: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因练太极拳的时间不会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微响、针刺、腹鸣等感觉。根据*医学理论认为这是经络畅通的反应。透过搂拗屈膝绞转等运动,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运行,增加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加强了个人的抵抗力。

      好处三: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运行动作又多搂、拗、绞转,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如下势、蹬脚等式子,能改善各关节的柔韧。

      好处四:提高心肺功能——练太极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透过深、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气量及递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数,确保气体能充分交换,相对地提高了各器官的获氧量。又因练太极拳时间较长(连打四次廿四式太极拳约需时廿多分钟),此等带氧性活动能训练及提高心肺功能。

      好处五:治疗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练拳时各关节、肌肉、骨骼会相互牵引、绞缠、挤压和舒张,内脏又因腹式呼吸(腹实胸实)而产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横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对肠的蠕动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练拳时的舌顶上颚,唇齿轻闭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用于养生健体练哪种太极拳好?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的。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他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正朴实、由松入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简洁,深受一般大众的喜爱,故而流传最广。

      杨式太极拳动作要求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此动作之完成,乃下一动作开端,绵延相续。心法上亦要求一气呵成。

      杨氏太极拳通过改善我们的大脑功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活动,对于白领亚健康产生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头痛、过度疲劳等疾病,有着显著的健脑去病的作用。而且太极拳要求我们全身要放松,使得人体的血管阻力减少,能够加速我们的`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太极拳的呼吸是采用的腹式深呼吸,气沉丹田,能够对五脏六腑有着良好的按摩保健作用。

      总之,经过中西方多面的科学化研究证实,长年修*太极拳能对各种慢性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炎、糖尿等等有著一定的医疗作用。这是无可推诿的事实!

      养生太极拳是一种身心兼修的练拳健身运动。练拳时注重意气运动,以心行气,疏通经络,*衡阴阳气血,以提高阴阳自和能力——即西医所说的抗病康复能力和免疫力。

      练养生太极拳有疗疾健身、修身养性、健美益智,开悟智慧、激发潜能、技击防卫,达到维持健康、提升气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杨式太极拳简史

      杨福魁(1799年-1872年),字露禅,河北永年人,就学于陈长兴。杨露禅自幼好武,因家贫,迫于生计,在广*府西关大街中药字号“太和堂”中干活。这药店为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人陈德瑚所开。陈见杨为人勤谨,忠实可靠,又聪明能干,便派他到故乡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家中做工。适逢陈长兴借陈德瑚家授徒。杨心中十分羡慕,有心拜师学艺,但一者事繁,二者又怕陈不收自己。

      他虽然懂得江湖禁忌,但因学艺心切,便在陈氏师徒练拳时,在一旁观看,用心记下某些招式,无人时便私下练*。久而久之,竟有所得。后被陈发现,见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大胆摒弃门户之见和江湖禁忌,和陈德瑚商量,准其在业余时间正式学*太极拳。

      发扬光大

      杨露禅艺成时,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为了生活,他先在家乡永年教授太极拳,后被人推荐去北京授徒。因武艺高强,号称“杨无敌”。他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大臣,贝勒贵族,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自己所学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功架简化,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又有益于健身。后经其子、孙修改,定型而成杨式太极拳,并发展成大小两种套路。其特点是:柔和缓慢、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刚柔内含、深藏不露、轻沉兼有。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带影响很大,学者日众。

      拳法传承

      传子杨班侯,杨健侯(1839年-1917年),后其技由其孙杨少侯、杨澄甫(1883年-1936年)传承。杨澄甫以大架为本,最后定型为当今流行的“杨家太极大架”。杨家内部仍然有大、中、小和长拳的传授,但是拳架招式是以杨澄甫定型的大架为主。而且这四个架势并不是四套拳,只是一套拳的四种打法。

    [阅读全文]...

2022-03-23 20:18:26
  • 月光下的太极

  • 月光
  •   月光下的太极

      文/淡水泉

      水流淌,把柔注入生命

      山肃穆,把刚纳在心底

      枫纵情,释放金秋的浪漫

      竹含蓄,沉敛夕阳的羞涩

      运柔成刚,舞动光的涟漪

      以虚带实,秀出圆的梦幻

      细静悠长的呼吸融入夜的呓语

      灵动飘逸的动作化作风的缠绵

      那行云流水般的身影,揉进夜的怀里

      旋转间仿佛托起一轮皎洁的明月

      那是广寒嫦娥挥袖作别的清影

      那是雨巷丁香嫣然浅笑的绽放

      星光浸润了燥动的欲望

      月色淡却了飞扬的喧嚣

      或许,静只是欲望萌发的间歇

      宛如落叶的颤抖,碧波的起伏

      且不论它是罡风的振拂,还是心绪的悸动

      且不论它是快乐的延续,还是痛苦的沦陷

      让我们偷闲在时光的缝隙

      用太极的脚步丈量华年的曾经

      用太极的禅理解读生命的奥秘

    [阅读全文]...

2022-01-25 12:37:17
  • 关于太极的优美句子

  • 优美
  • 描写太极拳优美的句子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张三丰《太极拳经》

    太极诗歌:1. 撑开一片天,划出一道云。

    欲求阴阳理,入我太极门。

    2. 学武先做人,忠厚为根本。

    中华太极门,正气满乾坤。

    3. 多少辛苦夜,学练内家拳。

    不为浮名累,但为太极玄。

    4. 太极历史久,代代相承传。

    海外多迷醉,国人应自怜。

    5. 太极治百病,活络筋骨通。

    防身能自卫,螺旋妙无穷。

    6. 初学架端正,再求气韵生。

    *文兼*武,功到自然成。

    7. 虎为百兽王,百米四五秒。

    入园无忧患,羊来四处逃。

    8. 圈养寿命短,山野生命长。

    劝君多运动,太极宜健康。

    9. 摔碎中药罐,练拳成宗师。

    病弱先通络,何须问名医

    10.莫怨读书少,书少亦能拳。

    生活尽法理,人忆杨露禅。

    11.春雨含温润,秋风呈干裂。

    吐丝何其缓,闪电何其疾

    12.学拳莫急功,三年一小成。

    大多四五月,学者杳无踪。

    13.学拳六七年,功夫到中成。

    招熟求懂劲,融汇能贯通。

    14.学拳十年功,太极求大成。

    能化亦能发,江湖任纵横。

    15.若*太极艺,需下苦功夫。

    明师真传授,时间分外余。

    16.一物降一物,绝招终不绝。

    技法求新变,闭门不可学。

    17.拳理多不变,招式可更改。

    运用无常势,能高亦能矮。

    18.大架与小架,各自有长短。

    步小难*稳,步大行动缓。

    19.初学大功架,舒展莫心急。

    犹如写大仿,容易出腕力。

    20.*拳先舒展,渐渐求紧凑。

    圈大成圈小,小到*无有。

    21.学拳先练步,可以赢师父。

    败者步法乱,胜者稳如树。

    22.外形容易练,本质最难*。

    花拳绣腿者,太极本意迷。

    23.演成舞蹈状,技法已迷离。

    古来名家远,今人多叹息。

    24.人外自有人,天外更有天。

    且忌逞骄横,太极莫轻传。

    [阅读全文]...

2022-05-16 16:12:12
  • 太极拳步法有哪些

  • 运动
  • 太极拳步法有哪些

      众所周知,太极拳中,步法很重要,下面是小编关于太极步法的介绍,欢迎阅读!

      太极拳走架的主要步法有上步、退步、进步、撤步、跟步、擦步、盖步、垫步、插步、横进步、碾步、跳步等等。

      (1)上步:后脚向前上一步或前脚向前上半步。

      (2)退步:前脚向后退一步。

      (3)进步:双脚相继向前各上一步。

      (4)撤步:前脚向后退半步。

      (5)跟步:后脚向前跟进半步,不超过前脚。

      (6)擦步:一脚以脚跟内侧贴地面滑擦,向前或向侧出步。见于陈式太极拳。

      (7)盖步:一脚提起经支承体重的脚掌前向下横落。

      (8)垫步:一脚经另一脚内踝向前外摆,斜横脚掌上步(脚跟先着地,脚掌撇向斜横)。

      (9)插步:一脚经支承体重的另一脚内踝向后侧斜插,脚尖先着地。

      (10)横进步:双脚向左或右侧依次移进,双脚掌保 持*行。

      (11)碾步:以脚跟为轴或以脚前掌为轴着地,使脚掌向内或向外磨碾,主要用于转体动作。

      (12)跳步:轻松的跳跃动作。—脚掌落地,另_脚掌瞬间即离地向外移步。跳跃的幅度不大,但表现轻松、灵敏

      杨氏太极拳步法口诀

      ①欲转先沉。班侯太极拳老架特点“松圆匀顺整”,较之其他支系更突出“顺”字,处处虚腿转,更符合人体运行,练之不会有腿疼、膝盖疼等弊病。碾脚转身需松沉下气不可向上耸起,坐实松透,立身中正,得中定的劲势统领全局,以身带手,以腰为主宰的整体运动形态。

      太极拳主张虚则灵、灵则变,太极阴阳学说有“阴中寓阳,阳中寓阴”之说,在太极拳中则表现为“实中寓虚,虚中寓实”。实中无虚谓之僵,虚中无实谓之浮,处处有虚实,太极拳中把分清虚实看做第一要义,足见其重要性。

      ②进退步收于中而发于中,脚收至支撑腿内侧,再由此迈出,水*面是圆弧垂直面也是圆弧,如此脚的运行轨迹则成球面。进退有序,脚踏中门而入既沉稳又有力,便于破坏敌方的重心。被誉为“脚踏中门夺他位,就是神仙也难当”。

      ③点起点落,迈步如猫行。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地面不允许有丝毫的拖拉痕迹,神似猫行轻柔矫健悄无声息。太极拳迈步如猫行,形意拳上步如犁地,八卦拳行步如趟泥,这是三大内功拳的步法特点,虽然提法不同形各有异,其本质却是一样的,都要求含意而行,不允许空起空落。

      我们认真地观察不难发现,猫的步履中含有“粘”劲,运动起来很有章法,足起离地轻柔矫捷,足落着地沉实稳健,绝无“刨地”或“跳坑”之嫌,无论快慢始终保持点起点落的特点,把猫步起落运行的特点人格化可以用两句话概括:起如藕断丝连意绵绵,落如亲吻婴孩情切切。太极拳汲取了猫步的内涵象形取义而为之。

      在练杨氏太极拳中如何实现迈步如猫行呢?我们要保持立身中正的姿势,通体放松,具备足够的腿部力量,这是实现步法轻起轻落的前提条件。迈步强调以腰胯带动腿的运行,两腿的虚实务必要分清,虚中轻含意念随心所欲,实中暗蓄松柔收放自如,上下相随协调一致。

      上步时充分注意:

      ①松腰开胯圆裆,臀下落拉长腰椎促使脊柱上拔实现虚灵顶劲,支撑腿的膝盖要适当的外展务必与脚尖保持同向;

      ②前脚向外碾转时胯一定要充分外展,相当于打开前进的门户,身体重心逐步过渡到承重腿;

      ③收后腿的力源于腰胯的提携,脚收回迈出的运行轨迹很清晰地成球面状;

      ④以前脚尖为引导探索着迈出,大有“如履薄冰”之感,脚跟轻轻踏出点住地,脚尖自然上翘,势子不停后腿向前蹬力,前脚由脚跟、脚掌、脚趾依次着地踩实形成弓步,务必引导节节贯穿的运劲方式,前小腿尽量垂直地面不宜前倾,膝盖微微向后用力不宜向前拱力,这是养护膝盖和技击的需要。在迈步过程中身体要尽可能地保持同一高度,全部动作都要在连绵不断中匀速运行,充分体现出轻灵的境界。

      练杨氏太极拳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上步脚蹬”和“落地砸坑”。这是病态腿法。之所以说是病态,原因在于落地的一瞬间是失控状态,违背了立身中正支撑八面的原则。

      杨氏太极拳口诀

      1.预备势

      混沌未开太极前,摄得真精顶内煎。

      提神顶劲精神注,*腕坠肘势自然。

      2.起势

      沉气举手腕须*,黏缠双臂肩宜松。

      按下松腹归元候,吐尽浊气清气生。

      3.揽雀尾-左掤势

      初运鸿濛阴阳现,起落开合太极圈。

      转身左掤出左步,右採横掤任自然。

      4.揽雀尾-右掤势

      架御敌手须用掤,意欲黏回勿*胸。

      最忌板滞与偏抗,活泼全在转腰功。

      5.揽雀尾-捋势

      顺取肘腕捋勿空,不抗不匾见真功。

      本有舍己从人意,原为引人从己行。

      6.揽雀尾-挤势

      捋式变挤顺手缠,得机发劲莫迟延。

      预防敌拳又钻来,变成双掌推向前。

      7.揽雀尾-按势

      挤若落空变按柔,自是从人无他求。

      伸腰攻步为助势,左按腕节右按肘。

      8.揽雀尾-总诀

    [阅读全文]...

2022-05-27 16:59:43
  • 和式太极拳的特点

  • 文艺,体育
  • 和式太极拳的特点

      和式太极拳除具有一般太极拳的要点外,在理论、技术技法、强身养生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和式太极拳的特点,欢迎参考阅读!

      和式太极拳的特点

      和式太极拳是许多人都非常喜爱的太极拳,生活中可以适当的进行练*,对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要先掌握和式太极拳架的特点。

      1、 和式太极拳又称代理架

      拳技与理论完美融合,体用一致,拳架自然柔活,顺遂浑圆以理体内中和之气,二气阴阳和合而达于外,故称“代理”。太极图是《周易》哲学思想的形象化表述。太极图外呈环圆,环呈无端之象。和式太极拳以“太极”之理规范指导拳架,象其形,取其义,用其理。

      2、 遵循“中正松柔,轻灵圆活”之要领

      和式太极拳演练时身体中正安舒 ,不偏不倚,不贪不欠,脊背骨节垂直贯穿,经络通畅,气血循环。由形体到意识均要放松,由松入柔,积柔成刚,以柔走化,以刚击敌,阴阳相济,刚柔并用。

      3、 行功走架又称“耍拳”,即追求顺遂自然,是和式太极拳的独特之

      一个“耍”字,将孩童玩耍时自然之态展现眼前。走架时招势自然圆活,神意活泼顺遂,呼吸自然顺畅。《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式太极拳本乎天道,不尚用力,以阴阳自然之运转体现太极拳之技法。和士英宗师常曰:“耍拳要知规矩,合规矩,懂规矩,脱规矩,举手投足自然而合法度,拳打十万遍,不打自转,自然而然,技到无心,临敌致用才可以随心所欲,应物自然。”

      *时要求合乎人体自然。人出生后,先天的自然行为不断丧失,违背自然的'后天行为不断增加,常导致疾病产生。在拳法中表现为形、意、气、力配合无序,尚后天之力,动作僵滞。和式太极拳以后天之法,引先天之形气。要求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收腹、松胯裹臀,使脊椎弯曲减小或消失,回归先天之自然状态。

      4 、身法规矩、守中是练好和式太极拳的基础

      和式太极拳又称“尺寸架”,身体的运行状态要用“尺寸”来衡量,手足的起、行、止要规矩端正。身法中正,不偏不倚,不贪不欠。求中、守中、起中、攻中。进退、仰俯皆能守于中,起于中,不犯抽扯,一进毕至,路径最*,实为技击之捷径。遵循身体中正诸要领,则可气沉丹田,能练丹田先天之气,此为太极拳健身养生之道。

      扩展:和式太极拳推手的招式

      一、起势

      甲方用双手握拿乙方手腕,乙方两手由外向内滚缠对方手臂化解其拿时,顺势向前发放甲方。

      二、金刚三大对

      (1)甲方右脚上步,用右手(或掌或拳)向乙面部或胸部击打。乙双手接其手、肘,并用左脚进步控制对方右脚。若甲方欲退,乙用棚劲顺势将甲发出。

      (2)甲方用右手、肘进攻乙。乙则右胯松沉,腰轴右转,两手粘随甲方右臂向右后捋,使甲方来力落空倒地。

      (3)甲方落空欲退。乙粘随甲方并用左手及前臂挤击。

      (4)对方侧身并后坐走化来力。我则顺势双手合力按击。

      三、懒扎衣

      乙右手接甲方右手引化时,甲方以右肘击乙。乙左手顺势向顺时针方向裹缠走化,并两掌合力采甲右臂。

      甲方两手采乙右臂,乙顺势抬肘走化,并用左掌向下翻旋按击。

      四、自鹤亮翅

      甲方右手看乙右手,左手看乙右肘进步推按。乙两臂放松,左脚向后撤步化力,并顺势捋甲。

      乙右手搭甲右手,左手看其右肘,挤按对方。若甲走化乙则顺势埒之。

      五、斜行

      (1)甲右手握拿乙右腕,左手裹缠乙右肘。乙以左手按压甲右手指,右掌上旋扣甲右手腕,右肘内旋;左手与右手形成合力向外旋压,反其腕关节。

      (2)甲左手握乙左手,右手臂缠乙左肘,合力采拧。乙左肩放松,肘内收引化,同时,左腿向左上步套甲双脚。甲失重欲退,乙身体左转以肩肘击甲。

      和式太极拳推手的十个招式

      六、伏虎

      甲从背后搂抱乙双臂和身体。乙两臂上拥,身体蓄沉解其搂抱,两臂上棚时,两手扣甲双手腕;松胯,身体右转,使甲从右前跌出。

      七、倒撵猴

      乙左手粘引甲左手,右手向内、向下裹缠甲左臂;同时右脚跟向后上撩甲小腿,以断其根,上下合力使甲仆倒。

      八、闪通背

      甲用右手(拳或掌)迎面击乙。乙右手粘接甲手腕引化,左手接甲右肘裹缠右臂;同时右脚撤步,身体右转,向右前闪摔,使甲仆倒。

      九、高探马

      (1)乙右手送出甲右手,左手接甲左手,左前臂搭甲右肘部,上步挤按,使其向后倒地。

      (2)乙右手送出甲右手,左手接甲左手,左前臂搭甲右肘部挤按;甲顺劲走化时,乙两手合劲向左前埒按甲左臂,并用左脚勾甲右脚,上下合力使其侧倒。

      十、野马分鬃

      甲采捋乙右臂,乙旋肘走化,并顺势右脚进步插裆,右臂外展发放甲。甲顺势走化乙劲;乙右手臂顺其势以肘击甲。甲向右上捋乙右臂走化肘击;乙顺势向右转身,两手合力向右侧发甲。

      太极拳推手对力与劲的使用非常巧妙,这也是太极拳推手看上去轻柔实则暗藏实用性与技击性的原因,相信以上提到的十个用法能够对练*和氏太极拳推手的朋友们起到指导作用。

    [阅读全文]...

2022-06-18 03:24:03
  • 太极拳的养生要领

  • 养生,文艺,体育
  • 太极拳的养生要领

      太极拳是*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由于其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协调脏腑。太极拳可养神、调气、健身,对于溃疡病、慢性胃肠病、气管炎、慢性肝炎、心血管病、神经衰弱等病症具有预防和治疗效果。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养生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的养生要领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要神静体松,以静御动。

      练太极拳时切忌精神和躯体肌肉的紧张,要始终保持神静,排除思想杂念,以使意识内守,全神贯注。形体放松,上要沉肩坠肘,下要松胯宽腰,以使经脉畅达,气血周流。

      二要全身协调,以腰为轴。

      练太极拳要求全身协调,浑然一体,以腰部的轴心运动为纲,做到定根于脚,发劲于腿,主宰于腰,形动于指,神注于眼,手动于外,气动于内,神为主帅,身为神使,做到手到、意到、气到,而眼神先至。

      三要呼吸均匀,气沉丹田。

      调息在太极拳的练*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呼吸以腹式自然呼吸为主,呼吸之深长均匀与动作之轻柔圆活相应。一般来说,吸气时,动作为合,气沉丹田,呼气时,动作为开,气发丹田。

      练*太极拳应选择公园、广场、树林、花园等环境安静而幽美、空气清新而旷达的场所,每日早晚及傍晚均可进行。练*时要根据个人体质,循序渐进。每次练*时可先分段练,渐渐打完整套拳路,当身体不适时,应酌情暂停。饱食及醉酒之后,也不宜立即练*。

      这是专家推荐给中老年人的最佳健身运动。

      这项由台湾医院复健部所做的太极拳健身研究,有90名50—64岁的中年人及76名65—80岁的老年人参与,分为太极拳组和不运动的对照组,其中太极拳组练*太极拳*均达五年以上。

      结果测量两组心肺耐力发现,有打拳*惯的中年男性,最大摄氧量较同龄者增加29%,女性则增加15%;而有打拳*惯的老年人,最大摄氧量也较同龄者多出18%至19%。

      由于心肺耐力(最大摄氧量)会随着年龄渐长而下降,经过持续追踪这些中老年人两年后,再度测量发现,有持续打太极拳*惯的中老年人,心肺耐力减少量只有不运动者的一半,显示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的心肺耐力具有保护效果。

      而太极拳的好处还不只在维持心肺耐力,太极拳对增加身体柔软度及降低体脂率也有帮助。

      由于许多中老年人都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部分高血压患者练*太极拳三至六个月后,血压*均可降低5—10毫米汞柱;

      而糖尿病患者练*打拳后,轻微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依靠饮食及运动控制血糖,不必再吃药,中度糖尿病患者*均用药量也可减少20%,这显示太极拳运动也有降血压、血糖效果。

      太极拳重意不重力,讲究身心合一。在锻炼时通过各种柔和动作,以一定的呼吸运动能促进心、肺、肠、胃等内脏的机能活动。同时,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用意识加以引导,起到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既有一般拳术活动肌肉筋骨的好处,又有调息养神的功效,所以特别受到老年人的喜爱。但在练*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练拳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

      一般来说,练拳以清晨为宜。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点豆浆、麦乳精之类的饮料,或吃几片饼干,但千万不要吃饱。接着可结合散步做一些随意的准备活动,然后静立片刻,调匀呼吸,排除杂念,准备操拳。

      二、练拳时要用意而不用力。

      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意识来支配的,从而达到精神和肌肉两方面的锻炼。老年人在操拳时,最好能选择一个清静避风的环境,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要边练拳边与人交谈,以致失去锻炼的功效。同时,要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一定的驾势,做到量力而行。如年高体弱的,可采取姿势较高的小架子,尤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在做“分腿”、“踢腿”、“下势”等动作时,千万不要用力抬腿或下蹲,只要意识上想到了,同样可以得到锻炼效果。

      三、练拳时尽可能做到柔、缓、松、轻相结合。

      由于老年人受到体力上的限制,练拳时应尽量柔和、放松、自然、缓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增快等副作用,即使初学者,也要做到这一点,尤其身体较弱或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更要掌握好这个要领。

      四、练拳时应掌握深匀细长的呼吸。

      匀细深长的呼吸,不但可以提高“吐故纳新”的效果,同时也能改进血液循环和内脏活动机能。由于这是一种与动作相结合的腹式运动,初学者可能感到有困难,应在锻炼中慢慢适应,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故意用力呼吸来达到所谓的“气沉丹田”,以免出现头晕目眩,心跳气促等现象,影响自然呼吸。

      【拓展】太极拳基本技术

      基本姿势:练*太极拳应该先重形后重意,力求姿势正确,并在连贯复杂的动作中处处保持正确的姿势,先求做到“形似”,然后向“神似”方面下功夫。只有遵循一定的规格要求,使身体各部分的姿势在整体动作中形成动力定型,即所谓“明规矩而守规矩”,才能“脱规矩而合规矩”,达到技术的规范化和自动化。太极拳对身体姿势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 虚灵顶劲:虚灵顶劲即“顶头悬”。太极拳练*时很讲究头部的端正、顶*、项直、颏收,要求头顶的百合*处向上轻轻顶起,好象有根绳儿将头向上提悬似的。同时又须保持头顶的*正,在运动时即使头顶上放一碗水也不能使它酒出似的。要使头正、顶*就必须颈项竖直,下颏里收。过分地向上顶劲,紧收下颏,会导致颈项的`僵硬,动作便失去灵活。所以,顶颈不可过分用力,要有自然虚灵之意,做到虚灵顶劲,精神才提得起来,动作才能沉稳扎实的基本技术。

      (2) 含胸拔背:含胸是*略向内含虚,使*有舒宽的感觉。这样有利于做好腹式呼吸,能在肩锁关节放松、两肩微合和两助微敛的姿势下,通过动作使胸腔上下径放长,横膈活动加强。拔背与含胸是相互联系的,要含胸就势必拔背,拔背是在胸略向内涵虚时背部肌肉向下松沉,两肩中间、颈下第三脊骨起上提并略向后上方拉起。这样,背部肌肉就会有一定的张力和弹力,皮肤有绷紧的感觉。凡是运用化劲的手法,都离不开含胸的辅助,而拔背则是为了有利于发发劲。

      (3)松腰敛臀:太极拳要求含胸,又要求沉气,因此在含胸时就必须松腰,腰部松沉,整个背部向下略呈浅度弧形,这样会使坐身或蹲身的姿势更加稳健。松腰不仅帮助沉气和下肢的稳定性,更主要的是它对动作的进退旋转、用躯干带动四肢的活动及动作的完整性起着主导作用。敛臀是在含胸拔背和松腰的基础上使臀部稍内收,主要作用是在“气沉丹田”的要求下能使腹部充实团聚。敛臀时,可尽量放松臀部和腰部肌肉,使臀肌肉向外下方舒展,后然轻轻向前、向内收敛,像用臀把小腹托起来似的。

      (4) 圆裆松垮:裆即会**分。头顶百会*的“虚灵顶劲”要与会阴*上下相应,这是保持身法端正、气血上下贯通的锻炼方法。裆要圆,又要实。两胯撑开,两膝微向里合,裆自然能圆,会阴处虚虚上提,裆自然会实,加上腰的松沉、臀的收敛,自然有一股裆产生出来。有了裆劲,下肢更加有力,从而桩步更加稳固。太极拳讲究“迈步如猫行”,要求步法轻灵稳固,两腿弯曲轮换支撑着身体进行活动。因此。髋关节必须放松,膝关节必须灵活,才能保证上体旋转自如,踢腿、换腿灵便。

      (5) 沉肩坠肘:太极拳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坠肘,使肩肘向下沉坠,这时两臀由于肩、肘的沉坠会有一种沉重的内劲的感觉。这就是上肢内在遒劲。这中遒劲,外似绵软,内实刚健,犹如“绵里裹针”。两肩除沉之外,还要有一些微微向前合抱的意思,这样能使*完全涵虚,使脊背成圆形。两肘下坠之外,也要有一些微微向里的裹劲。这样的沉肩坠肘才能使劲力贯穿到上肢手臂。

      太极拳招式

      双手自然抱住肚脐下三寸小腹丹田,用意念想着丹田,入静,吐故纳新。

      2、太极推手

      身体稳如泰山,动作变化自如,控制对方的四肢,来留去送,收放自如。

      3、太极独立

      增强大脑神经的控制力,强化四肢肌肉,呼吸自然,心如止水。

      4、太极跌叉

      双腿打开与身体呈90°,立身中正,增强下肢的韧带力量,促进血液循环。

      5、太极控腿

      控制身体*衡,使四肢控制自如,收放自如。

      建议你,可以每天晚上回家练*一组姿势,早上提前10分钟起床重复一下。练*要量力而行,不要刻意去强调体式的标准度,要以身体舒服,稍微有一些紧张为度。

      练*太极的时候,需要穿着很舒服的衣服,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很大的衣服阻碍了你的练*,对于一开始学*太极拳的人来说,最好是跟专业的师傅学*一段时间。

      太极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练*太极拳,到底是方法更重要,还是苦练更重要,这是很多人在思考的问题,古语“太极十年不出门”,太极拳需要勤学苦练,那么是否只是一味的苦练而不讲究方法呢,让我们一起看看文章吧。

      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最具有代表性的拳种之一,其内涵博大精深,健身和以柔克刚的实战功效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同时,太极拳难练也是被大家所公认的。过去有十年太极不出门的说法,说明太极拳比较吃功夫,比较难练,出功夫时间比较长。不少人知难而退,选择了柔道、跆拳道等见效快的健身方法。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学*太极拳有没有快速的方法?一般得到的答案是没有,必须下苦功。功夫、功夫需要下功夫,没有捷径可寻。

    [阅读全文]...

2022-06-02 20:49:43
太极的诗词 - 句子
太极的诗词 - 语录
太极的诗词 - 说说
太极的诗词 - 名言
太极的诗词 - 诗词
太极的诗词 - 祝福
太极的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