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人的古诗句温庭筠

关于怀念旧人的古诗句温庭筠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怀念旧人的古诗句温庭筠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怀念旧人的古诗句温庭筠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怀念旧人的古诗句温庭筠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72) 说说(739) 名言(8) 诗词(3k+) 祝福(22) 心语(1)

  • 温庭筠望江南原文(望江南温庭筠古诗意思)

  • 温庭筠,他的花间词带给我们无数的感动与慰籍,徜徉在他细腻与深情的优美诗词中,或悲或喜,流连忘返。但难免让人质疑的是,温庭筠是不是也如女性一般温柔似水,否则怎么可以写出这般含情脉脉的文字。

    温庭筠出生于没落的世代贵族之家,这样的家庭背景,温庭筠因而具有性格的两面性,一是深藏骨子里的高贵风雅之气,二是难掩的孤单失落与自卑。这样的性格特征,让他很难融入官场,更别谈什么游刃有余。

    满腹才华的温庭筠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位置,遇事不善变通,不喜逢迎,所以才有与宰相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情破裂一事,令狐滈不懂典故“玉条脱”,温庭筠告他出自《南华经》,令狐滈慕虚荣请温庭筠代写20首《菩萨蛮》,温庭筠断然拒绝。

    两件事本应到此为止,但不通人情世故的温庭筠却将此事公之于众,大有轻视与傲娇之意,让令狐滈大觉颜面扫地,恨意渐生。性格很难改变,温庭筠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只是一味厌烦这类人的不懂装懂,不会装会,弄虚作假,为自己脸上贴金的虚荣。

    温庭筠傲视*和痛恨逢迎,颇有男子的凛然正气,现实中的温庭筠就是这样有个性有血性的男儿。他的诗词则展现了另一面,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柔美温情,婉丽冷艳。我们一起分享他著名的词作《望江南·梳洗罢》。

    《望江南·梳洗罢》

    温庭筠 〔唐代〕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州。

    这首词写得是女子登楼远眺,期待爱人归来的情景。作者截取了生活中的某一个片断,细腻的刻画了思夫女子的情绪变化,寥寥数笔,将女子的情真意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第一二两句,写女子早早起来就开始梳妆打扮,打理完毕后,独自到望江楼倚着栏杆向远方眺望。这一刻女子是带着满满期待的喜悦的,刻意的梳妆,只为即将归来的他。这与作者在《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是被引用最多的一句。女子站在望江楼,极目远望,每一艘船的出现,都会让她充满希望,爱人一定就在上面,但一次又一次,一艘又一艘,成百上千的帆船驶向远方,依然不见爱人熟悉的身影。

    第四句“斜晖脉脉水悠悠”,女子从黎明已经等到了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了辽阔的江面上,江水一刻不停地悠悠而流。作者对女子情感的变化把握得极为准确,从太阳升起到太阳落下,就有如女子黎明之时的兴奋和雀跃,到傍晚的沮丧与失望。

    最后一句“肠断白苹州”中的“白苹”,意指男女曾经相会或是分离的地方。女子从日出等到日落,期待着丈夫的归来,但空余扫兴,不觉望到两人当年曾经分离的地方,物是人非,更添惆怅,女子愈觉肝肠寸断,心如刀割。

    这首小令是温庭筠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显现出他高超和娴熟的写作技巧,他以清丽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唯美的画面,情景交融,生动自然,颇有新意,特别是一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既写现实的场景,又寓意了女子对爱情的忠贞。

    [阅读全文]...

2022-02-19 19:41:40
  • 咸阳值雨温庭筠古诗(温庭筠咸阳值雨译文及赏析)

  • 咸阳值雨(作者: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晚云将入岳阳天。

    注释:

    值:恰逢,遇。空蒙:迷茫的样子。岳阳:岳阳城,在湖南省洞庭湖东。

    译文:

    咸阳桥上,细雨绵绵,像透明的窗帘悬挂在天空,透过迷茫的雨帘,可见江上渔翁垂钓。这就像是南方洞庭湖上的春光水色,连那雨后的云彩也会飘到岳阳城的天空。

    解读:

    《咸阳值雨》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此诗写于咸阳,基于往日游洞庭湖的经历。温庭筠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春曾游洞庭湘中,有《次洞庭南》(今存佚句一联),《咸阳值雨》当在其后作。此诗运用了虚实结合和联想的表现手法,描写了雨的形态及雨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闲适舒心的雨趣。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

    作者着意描写巴陵湖畔的云容水色,其目的在于用它来烘托咸阳的雨景,使它更为突出。这是一种借助联想,以虚间实,因宾见主的借形之法,将两种似乎无关的景物,从空间上加以联系,构成了此诗在艺术上的特色。全诗风格明快,意象缥缈,在时空的跳跃中展现了一幅清旷迷离而富于动感的山水图景。

    [阅读全文]...

2021-11-28 08:39:54
  • 温庭筠的诗

  •   1、《江上别友人》

      秋色满葭菼,离人西复东。

      几年方暂见,一笑又难同。

      地势萧陵歇,江声禹庙空。

      如何暮滩上,千里逐征鸿。

      2、《春日偶作》

      西园一曲艳阳歌,扰扰车尘负薜萝。

      自欲放怀犹未得,不知经世竟如何。

      夜闻猛雨判花尽,寒恋重衾觉梦多。

      钓渚别来应更好,春风还为起微波。

      3、《寄山中友人》

      惟昔有归趣,今兹固愿言。

      啸歌成往事,风雨坐凉轩。

      时物信佳节,岁华非故园。

      固知春草色,何意为王孙。

      4、《菩萨蛮》

      宝函钿雀金鹦鹏,沉香阍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5、《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比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6、《更漏子》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

      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

      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7、《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8、《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9、《忆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10、《南歌子》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

      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11、《杨柳枝》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同芳草绿萋萋。

      12、《杨柳枝》

    [阅读全文]...

2021-11-28 06:21:13
  • 温庭筠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温庭筠《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温庭筠《瑶瑟怨》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温庭筠《杨柳枝》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温庭筠《送人东游》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温庭筠《莲花》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温庭筠《莲花》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温庭筠《过分水岭》

    万物鲜华雨乍晴,春寒寂历*清明。——温庭筠《寒食前有怀》

    骀荡清明日,储胥小苑东。舞衫萱草绿,春鬓杏花红。——温庭筠《禁火日》

    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温庭筠《拂舞词》

    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温庭筠《送李亿东归》

    窗间桃蕊宿妆在, 雨后牡丹春睡浓。——温庭筠《春暮宴罢寄宋寿先辈》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温庭筠《赠少年》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温庭筠《咸阳值雨》

    只因七夕回天浪,添作湘妃泪两行。——温庭筠《瑟瑟钗》

    树列千秋胜,楼悬七夕针。——温庭筠《洞户二十二韵》

    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 ——温庭筠《与友人别》

    寂寞游人寒食后,夜来风雨送梨花。——温庭筠《鄠杜郊居》

    细雨濛濛入绛纱,湖亭寒食孟珠家。——温庭筠《春日雨》

    南朝漫自称流品,宫体何曾为杏花。——温庭筠《春日雨》

    别路青青柳弱,前溪漠漠苔生。——温庭筠《送李亿东归》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温庭筠《苏武庙》

    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温庭筠《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温庭筠《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温庭筠《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温庭筠《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

    新年春雨晴,处处赛神声。——温庭筠《烧歌》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温庭筠《题望苑驿》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温庭筠《河渎神·河上望丛祠》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温庭筠《河渎神·河上望丛祠》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温庭筠《河渎神·河上望丛祠》

    盘斗九子粽,瓯擎五云浆。 ——温庭筠《鸿胪寺有开元中锡宴堂楼台池沼雅为胜绝荒凉…成四十韵》

    树成寄与望乡人,白帝荒城五千里。——温庭筠《锦城曲》

    晚柳未如丝,春花已如霰。——温庭筠《猎骑辞》

    白露鸣蛩急,晴天度雁疏。——温庭筠《登卢氏台》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唯以一杯酒,相思高楚天。——温庭筠《送人南游》

    花影至今通博望,树名从此号相思。——温庭筠《题望苑驿》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温庭筠《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温庭筠《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

    怨魄未归芳草死,江头学种相思子。——温庭筠《锦城曲》

    知道无郎却有情,长教月照相思柳。——温庭筠《兰塘词》

    相思休话长安远,江月随人处处圆。——温庭筠《送崔郎中赴幕》

    草色将林彩,相添入黛眉。——温庭筠《春日》

    [阅读全文]...

2022-06-18 20:18:37
  • 商山早行温庭筠翻译(商山早行的古诗赏析)

  •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⑵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⑶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⑷枳花明驿墙:枳: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明:使……明艳。驿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⑹凫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7)回塘:圆而曲折的池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译文:

    清晨起床,旅店内外响起了车马的铃铛声,在外旅行总不免怀念故乡。鸡鸣声从远处月下的茅草店传来,人们的足迹留在了积满霜花的桥上。枯黄的叶子飘落在山路上,雪白的枳花在驿站的墙角上显得格外耀眼。回想起昨晚回长安的梦,远道归来的野鸭和大雁在回塘之中嬉戏。

    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诗的开头两句点明这是一场“早行“。所谓“征铎“,就是系在骡马胸前的铃铛。在人们牵骡备马准备动身上路的时候,铃铛就会发出声响。诗人没法贪睡,大约惺忪着睡眼,在小客栈的喧闹声里生出了怀乡恋土的悲愁吧。但他真的怀乡恋土吗?这还真不好说,因为他眷恋的很可能并不是山西老家,而是帝都长安。这层意思,要到诗的最后两句才会点明。这首诗的三、四两句是最有名的句子,也是最能体现古汉语妙处的句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十个字完全是名词的罗列,没有一个动词,严格来说根本构不成完整的一句话。这样的写法其实你已经见过了,那就是李白《送友人》里边的名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还有我们熟悉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句子里欠缺的动词必须由我们脑补出来,而到底脑补出怎样的主谓结构,直接影响着我们对诗句的理解,不同理解当中的微妙差异于是会造成感觉上的微妙变化。所以说,这样的诗句是一种美丽的半成品,需要读者去做最后的成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其说这是两句诗,不如说这是一幅画。但诗人,或者说画家,只在画面上简单勾勒出几个最关键的意象,整幅画仍然需要我们去脑补完成:茅店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客栈,板桥上的稳怎样点缀着人迹:;人又是怎样的人,是行色匆匆还是兴致盎然是垂头丧气还是志得意满。黎明鸡声中的月色又是怎样的月色,月色和霜的颜色又是如何的恍惚难辨;而那座并未被点明的商山又是怎样地环抱着、耸立着,山路又是怎样的崎岖难行……

    [阅读全文]...

2022-07-10 20:32:01
  • 温庭筠的名句

  • 名人名言
  • 温庭筠的名句

    1、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2、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3、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4、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5、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6、河源怒触风如刀,剪断朔云天更高。

    7、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8、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9、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10、芳草无情人自迷。

    11、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

    12、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3、山月不知心底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14、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

    15、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6、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17、千古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18、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9、鬓云欲度香腮雪。

    20、碧天如水夜云轻。

    21、玉楼明月长相思,柳丝经枭娜春无力。

    22、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2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24、象床宝帐无言语,儿此谯周是老臣。

    25、戚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26、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27、杏花含露团香雪。

    28、团圆莫作波中月,洁白莫为枝上雪。

    [阅读全文]...

2022-05-30 03:21:58
  • 温庭筠和鱼幼薇

  • 温庭筠和鱼幼薇

      鱼玄机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绝色佳丽,宛如烟花绽放,昙花一现后就消失在茫茫的暗夜里,只留下深深浅浅的遗憾和无尽的叹息,在清风的迷离里凄然的飘散旋转。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温庭筠和鱼幼薇的故事吧!

      温庭筠和鱼幼薇

      大唐有美女,大唐有诗文,这个遥远的历史朝代,常常给后人以无限的想象和感怀。

      唐代最为有名的美女诗人,除了上官婉儿、李季兰、和薛涛外,就应该数得上鱼玄机了。论诗艺无疑鱼玄机独占鳌头,皇甫枚曾给予她极高的评价:“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喜读书属文,尤致意于一吟一咏。”

      《全唐诗》瀚如烟海,揖录的女性作品却寥若晨星,上至武则天下到烟花女子,总共列出124位,而她们的传世名篇并不多,能自成卷册的惟有鱼玄机、薛涛和花蕊夫人3位。因为她们一般出身不高,或境遇悲惨,虽留有诗集,但后世正统的诗文选集一般不作收录。然而她们的作品毕竟是唐诗花园中璀璨娇艳的花枝,摇曳处,自有绝世风华。

      我今天要说的不是鱼玄机的诗文,而是她和初恋情人温庭筠之间的一段清澈绮丽的故事。

      鱼玄机,原名幼薇,字慧兰,公元844年出生在长安。其父饱读诗书却功名未就。幼薇从小聪慧,在父亲熏陶下,七岁作诗文,十岁时,声名远播,被誉为“诗童”。咸通初嫁于李亿为妾,被弃。咸通七年进咸宜观出家,改名鱼玄机。后因打死婢女绿翘,为京兆温璋判杀。其生*不见正史,传记资料散见于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晚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等书。其诗作见于《全唐诗》,现存有五十首之多。

      鱼玄机一生都在等待一个男人,一个比她大32岁的男人,一个她十岁就开始认识的男人,一个有才的女人最不幸的是遇见一个比她更有才的男人,这个男人叫温庭筠,他和李商隐在晚唐诗坛并称“温李”,是婉约派诗歌领袖,花间词鼻祖。

      当她还是鱼幼薇的时候,温庭筠已经声名远播,诗名大噪。温庭筠听说她十岁时就诗词俱能,所以特去她的家中拜访。约唐宣宗大中八年(854)返回鄠杜,与温庭筠相识。从鱼幼薇作《卖残牡丹》,温庭筠作《题鄠杜郊居》、《春尽与友人入裴氏林探渔竿》开始,俩人之间的诗词唱和,几乎延续了鱼幼薇的整整一生。

      在温庭筠的眼中,鱼玄机生得纤眉媚眼,肌肤白嫩,活泼灵秀,俨然一派小美人的流媚风韵。温庭筠委婉地向她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并请鱼玄机即兴赋诗一首,想试探一下她的才情,便以柳絮飞舞拂人面颊之景写下了“江边柳”三字为题。

      鱼幼薇沉思稍许,便在一张粉红色花笺上飞快地写下一首小诗,然后双手捧给温庭筠评阅。只见那诗中写道: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据说,温庭筠接过鱼玄机递过来的粉红色诗笺,反复吟读着那上面的诗句,觉得不论是遣词用语,*仄音韵,还是意境诗情,都属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不禁大为叹服。

      从此,温庭筠经常出入鱼玄机的家,为她指点诗作,几*成为了她的老师。但是,温庭筠不仅不收她的学费,反而时不时地帮衬着生活窘困的鱼家。从此,温庭筠与幼小的鱼玄机就成了一对忘年的莫逆之交。不久,鱼玄机的父母相继离世,他们的关系就更密切了。

      不管当初来访时一流作家温庭筠是出于什么目的什么想法,过后他对这个女孩子的栽培确实是真心实意的。从此温庭筠经常出入鱼家,为小幼薇指点诗作,他与幼薇的关系,既像师生,又像父女、朋友。

      悲剧的种子已经播下了,鱼幼薇开始了她的早恋,更确切地说是一厢情愿的暗恋。

      失去父爱的幼薇对经常出入自己家中的这个男人的感情日渐复杂,由敬重到依恋,最后竟萌生了朦朦胧胧的爱意。温庭筠大概应该属于那种很丑但很温柔的类型,没有任何感情依托的幼薇需要的恰恰是一种体贴和温暖,情窦初开的少女爱上了这个半老男人。对于这些,温庭筠是心知肚明的。他才情非凡,面貌却奇丑,被人戏称为“温钟馗”,在美丽的女孩子面前他自惭形秽,再加上年龄相差悬殊,温庭筠一直把感情控制在师生或朋友的界限内,对幼薇那火辣辣的目光躲躲闪闪,装作看不懂。

      不久,温庭筠离开长安,远去了湖北襄阳,任刺史徐简的幕僚。突然的分离使刚刚学着经营爱情的幼薇顿时陷入无限的思恋和惆怅中。秋风渐凉,秋意渐浓,依然没有温庭筠的消息,鱼幼薇思念远方的故人,写下一首五言律诗《遥寄飞卿》: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露清;

      月中邻乐响,楼上远山明。

      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

      稽君懒书礼,底物慰秋情?

      在诗中,鱼幼薇并未直接表露爱意,但却委婉的的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苦。这种文字上的把戏自然瞒不过一代文豪温庭筠。接到信后,他左思右量,虽然大有感触,但却始终不能说服自己给徒弟一个安慰。就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鱼幼薇始终没有接到温庭筠的回信,此时金秋已过,细雪纷纷,长安城外一边萧索,情窦初开的鱼幼薇俏丽窗前,心中的难过一阵紧似一阵,面对温庭筠木讷的表现,她虽然哀怨,但却无从发泄。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鱼幼薇又提笔给温庭筠去了一封信,心中又附了一首名为《冬夜寄温飞卿》的诗: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闻终随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树,暮雀啾啾空绕林。

      在这首诗里,少女的哀怨跃然纸上,当温庭筠收到信后,连连长叹,凭心而论,对于这个学生,他有着异乎寻常的喜爱。但是在他看来,这种喜爱是悬崖边上的情感,一不小心,他就会陷入万劫之地。年龄的差距或许还在其次,面貌的差距也可抛在一边,但师徒的关系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俗话说师徒如父子,如果两人走在一起,虽有可能是佳话一段,但更可能被人诟病终生。温庭筠虽然诗文潇洒,但心中却依然难以堪透世俗之观。面对鱼幼薇真切的表白,他再次选择了沉默,抱定以前的原则,没有跨出那关键的一步。

      唐懿宗咸通元年,出于仕途的考虑,温庭筠回到了长安。此时新皇初立,一朝天子一朝臣,官员结构必然发生很大的变化,温庭筠虽然害怕与鱼幼薇相见,但为了前途还是硬着头皮站在了徒弟的面前。两年的时光匆匆而过,此时的鱼幼薇已是婷婷玉立、明艳照人,风采更胜当年。对于这些变化,温庭筠看在眼里,但却依旧一副木讷的表情,师徒二人虽然把酒临风,但所谈之事却多为文辞义理和襄阳的风物。

      随着鱼幼薇年龄的增长,慕名来访者也越来越多,此种情形在温庭筠心里,既有些落寞又有些欣慰。带着这种复杂的情绪,他对徒弟的提携也愈加尽力,在他看来,既然不能朝朝暮暮,那就必须好好利用眼前的时光。在回到长安之后,师徒二人见面的次数较之以往有增无减。鱼幼薇是个聪明的女孩,她知道自己和师父终究不会走到一起,于是也就慢慢的放弃了少女的单相思,反而对这位亦师亦友的温先生多了许多崇敬之情,交往起来也再无女儿家的扭捏,直把温庭筠当作自己的父叔一般。

      温庭筠回长安,目的是希望在官场上有所斩获,因此与鱼幼薇闲聊时也经常表露出自己对政局世事的一些观感。鱼幼薇听着师父高谈阔论、纵论天下之事,不由得也心驰神往,然而虽说本朝曾有女子为官,但毕竟也是少数,鱼幼薇冰雪聪明,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一天天气晴朗,师徒二人到崇贞观中游览,正碰到一群新科进土争相在墙壁上题诗留念,这些人刚刚金榜题名,字里行间各个豪气干云。鱼幼薇在一旁观看,不由得心有所感,待他们题完后,也满怀感慨地题下一首七言绝句:

      云峰满月放春睛,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鱼幼薇题完诗后,便和师父悄然离去,对于弟子诗中的情感,温庭筠看后也颇觉遗憾,但女儿之身毕竟与功名相去遥远,于是也未及多想,只是轻描淡写的安慰了几句。

      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她满怀的雄才大志;后两句笔锋一转,却恨自己生为女儿身,空有满腹才情,却无法与须眉男子一争长短。几天之后,初到长安的贵公子李亿游览崇贞观时,无意中读到了鱼幼薇留下的诗,大为仰慕。李亿这次赴京是为了出任因祖荫而荣获的左补阙官职。就任后,这位来自江陵的名门之后,开始拜访京城的亲朋故旧。温庭筠在襄阳刺史幕中,曾与李亿有一段文字交往,因而李亿也来到了温庭筠家中。

      在温家的书桌上,一幅字迹娟秀的诗笺令李亿怦然心动。这是一首抒情六言诗:

      红桃处处春色,碧柳家家月明。

      楼上新妆待夜,闺中独坐含情。

      芙蓉月下鱼戏,彩虹天边雀声。

      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

      待他问明诗作者,原来就是那个题诗崇贞观的奇女子鱼幼薇,李亿心中更加激动。温庭筠把李亿微妙的.神态看在眼里,暗中已猜中他的心思。

      好心的他出于对鱼幼薇前途的考虑,为他们从中撮合。

      在长安繁花如锦的阳春三月,一乘花轿把盛妆的鱼幼薇,迎进了李亿为她在林亭置下的一栋别墅中。金童玉女度过了一段心醉时光。在江陵,李亿还有一个原配夫人裴氏,见丈夫去京多时仍不来接自己,三天两头寄信催促。李亿只好亲自东下接眷。

      李亿有妻,鱼幼薇早已知道,接她来京也是情理中事。鱼幼薇通情达理地送别了李亿,并牵肠挂肚地写了一首《江陵愁望寄子安(李亿的字)》: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鱼幼薇独守空房,从红枫秋月,一直等到春花渐落,才见良人携妻来到长安。尽管一路上李亿赔尽了小心,劝导妻子裴氏接受他的偏房鱼幼薇,可出身名门的裴氏始终不肯点头。一进林亭别墅的大门,裴氏就喝令随身侍女,把出来迎接的鱼幼薇按在地上,用藤条毒打一顿。鱼幼薇不敢反抗、也不敢怨怒,她只希望在夫人出了一口气之后,便能接受她成为一家人。

      然而裴氏的怒气井不是一发就消,第二天、第三天仍是闹得鸡飞狗跳,硬逼着李亿把鱼幼薇赶出家门。李亿实在拗不过裴氏,只好写下一纸休书,将鱼幼薇扫地出门。两人的婚姻仅仅维持了三个月,五个月的苦苦相思,至此戛然而止。李亿表面上与鱼幼薇一刀两断,暗地里却派人在曲江一带找到一处避静的道观——咸宜观,出资予以修葺,又捐出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香油钱,然后把鱼幼薇悄悄送进观中,并对鱼幼薇发誓道:“暂时隐忍一下,必有重逢之日!”

    [阅读全文]...

2022-05-13 01:04:50
  • 温庭筠的“筠”字怎么读

  • 温庭筠的“筠”字怎么读

      引导语: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他写了《菩萨蛮十五首》,分别塑造了十五个姿态婀娜形态各异的春闺女子,被称为花间鼻祖,但很多人对温庭筠的筠字,却经常读错,到底是读是[yún]呢还是[jūn]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温庭筠的“筠”字怎么读,希望有所帮助!

      温庭筠的“字发音?

      答案:温庭筠[yún]

      为什么读[yún]?

      答:《现代汉语词典》上“筠”字有“yún”(①竹子的青皮;②借指竹子)和“jūn”(筠连,地名)两个音。所以人们对温庭筠的“筠”字有不同的读法。而以我掌握的音韵学证据来看,温庭筠的“筠”字应当读“yún”。

      有的学生以为,既然温庭筠是个人名,“筠”字就可以仿照地名的读法来读。而有的学生以为,既然温庭筠是个诗人的名字,并且还是个改出来的名字(他原名岐,字飞卿),“庭筠”就应当是个诗意的名字(庭中有竹),“筠”字读“yún”才有文学意味。

      我想,用地名当人名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人和地名有某些联系,或是故乡,或是出生地,或是某个值得纪念的地方,或是某个向往的'地方;一种是胡乱抓个地名就当了人名。

      温庭筠不可能是胡乱抓个地名就当人名的。那么你如果主张温庭筠的“筠”字读“jūn”,还需要找到某些联系作为理由。

      但是,以上都是推想,都不如直接去查查唐朝的字典管用,如果能找到唐朝的字典的话。

      唐朝曾经有一部《唐韵》,可惜失传很久了。但是,宋朝的《广韵》(即《大宋重修广韵》)还在。

      我的手里没有《广韵》,但是有《辞源》和《王力古汉语字典》,还有《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以上这些严肃认真的汉语工具书都转引了《广韵》的反切注音。

      据查可知,“筠”这个字在《说文解字》中还没有,而在《广韵》中“筠”只有“为赟切”(yún)这一个读音。

      也就是说,宋朝的字典上,“筠”字还没有“jūn”这个读音。那么,我们就应该把唐朝的“筠”字读作“为赟切”(yún)。

      结论:

      温庭筠的“筠”字读“yún”

      知识扩展:

      菩萨蛮·其十四

      温庭钧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翻译

      竹梢掠过石阶上,带来阵阵寒风,摇碎珠帘上玲珑的月光。山枕隐去了她的浓妆,只看见绿檀枕端,画着一对描金的凤凰。

      蛾眉淡淡地簇拥着忧伤,她虽身在吴宫,心儿却在遥远的故乡。恨春去匆匆春情更浓,画楼更漏声声敲打着她的无眠,无眠的情思里天边又泛起了晨光。

      赏析

      此词写女子的春愁春恨。与温词中的人物身份大多为普泛化的女性不同,此词的抒情主人公则是一位幽居深宫的女子。突出宫女怀念其情人、家人之愁怨。

      词的上片从景物环境写起。这是一个清幽冷寂的月夜,庭院里的竹林在轻柔的夜风吹拂下沙沙作响,婆娑的竹影使庭院变得更加幽森清冷;皎洁的月光透过珍珠帘子洒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玲珑斑驳的影子。随着月光的指引,方显现出倚凭山枕而卧的女主人公。这位倚枕而卧的女子留着“浓妆”,戴着凤凰金钗,隐约透露出她有所期盼的幽微心理。

      下片将描写的笔触继续沿着女子的客颜妆饰,进而深入她的内心世界。一双用青黛描画的蛾眉,经过辗转无眠的煎熬已经变得颜色浅淡,眉宇间流溢着愁思,原来她思念的故土——吴国的宫殿已经十分遥远。至此,抒情主人公方显露她的庐山真面目:原来她是一个远离故国的宫女。这令读者联想起春秋末期被越王勾践作为政治诱饵献给吴王夫差的越国美女西施。词的末尾,又借拂晓前从画楼外传来的更漏残点之声,抒写女主人公缠绵无尽的春恨与愁情。

      通观全词,山枕、浓妆、绿檀、金凤凰之类有关居处环境和容颜妆饰的描写,仍不脱脂粉气息,但竹风、审月、残点等景物意象的渲染烘托,则构筑了一个凄清幽微的艺术境界,用以抒写女主人公幽怨感伤之情,情致深婉,意境浑成。此词虽然写得是宫怨,但从主人公的怨恨声中,似乎还可以感觉到作者对现实的某些不满之情。

    [阅读全文]...

2022-03-01 00:49:38
  • 温庭筠《商山早行》

  •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1. 动征铎(音夺):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2. 槲(音弧):一种落叶乔木。

      3. 枳(音只):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驿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4. 杜陵:在长安城南,因汉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说:因而思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5. 凫(音符):野鸭。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雁,正嬉戏在圆而曲折的池塘。

      鉴赏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进一步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照”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阅读全文]...

2022-07-29 14:13:25
  • 温庭筠:商山早行

  •   《商山早行》

      作者:温庭筠

      原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1、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省商州市东南。

      2、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3、槲(hú):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4、枳花照驿墙:个别版本(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认为“照”是错误的(见宋开玉《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驿(yì)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5、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6、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翻译: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

      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

      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

      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

      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宋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明代李东阳进一步分析说:“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m.ju.51tietu.net)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阅读全文]...

2022-02-20 12:51:09
怀念旧人的古诗句温庭筠 - 句子
怀念旧人的古诗句温庭筠 - 语录
怀念旧人的古诗句温庭筠 - 说说
怀念旧人的古诗句温庭筠 - 名言
怀念旧人的古诗句温庭筠 - 诗词
怀念旧人的古诗句温庭筠 - 祝福
怀念旧人的古诗句温庭筠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