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庭筠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温庭筠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温庭筠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温庭筠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温庭筠《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温庭筠《瑶瑟怨》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温庭筠《杨柳枝》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温庭筠《送人东游》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温庭筠《莲花》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温庭筠《莲花》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温庭筠《过分水岭》
万物鲜华雨乍晴,春寒寂历*清明。——温庭筠《寒食前有怀》
骀荡清明日,储胥小苑东。舞衫萱草绿,春鬓杏花红。——温庭筠《禁火日》
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温庭筠《拂舞词》
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温庭筠《送李亿东归》
窗间桃蕊宿妆在, 雨后牡丹春睡浓。——温庭筠《春暮宴罢寄宋寿先辈》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温庭筠《赠少年》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温庭筠《咸阳值雨》
只因七夕回天浪,添作湘妃泪两行。——温庭筠《瑟瑟钗》
树列千秋胜,楼悬七夕针。——温庭筠《洞户二十二韵》
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 ——温庭筠《与友人别》
寂寞游人寒食后,夜来风雨送梨花。——温庭筠《鄠杜郊居》
细雨濛濛入绛纱,湖亭寒食孟珠家。——温庭筠《春日雨》
南朝漫自称流品,宫体何曾为杏花。——温庭筠《春日雨》
别路青青柳弱,前溪漠漠苔生。——温庭筠《送李亿东归》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温庭筠《苏武庙》
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温庭筠《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温庭筠《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温庭筠《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温庭筠《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
新年春雨晴,处处赛神声。——温庭筠《烧歌》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温庭筠《题望苑驿》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温庭筠《河渎神·河上望丛祠》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温庭筠《河渎神·河上望丛祠》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温庭筠《河渎神·河上望丛祠》
盘斗九子粽,瓯擎五云浆。 ——温庭筠《鸿胪寺有开元中锡宴堂楼台池沼雅为胜绝荒凉…成四十韵》
树成寄与望乡人,白帝荒城五千里。——温庭筠《锦城曲》
晚柳未如丝,春花已如霰。——温庭筠《猎骑辞》
白露鸣蛩急,晴天度雁疏。——温庭筠《登卢氏台》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唯以一杯酒,相思高楚天。——温庭筠《送人南游》
花影至今通博望,树名从此号相思。——温庭筠《题望苑驿》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温庭筠《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温庭筠《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
怨魄未归芳草死,江头学种相思子。——温庭筠《锦城曲》
知道无郎却有情,长教月照相思柳。——温庭筠《兰塘词》
相思休话长安远,江月随人处处圆。——温庭筠《送崔郎中赴幕》
草色将林彩,相添入黛眉。——温庭筠《春日》
温庭筠的名句
1、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2、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3、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4、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5、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6、河源怒触风如刀,剪断朔云天更高。
7、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8、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9、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10、芳草无情人自迷。
11、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
12、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3、山月不知心底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14、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
15、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6、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17、千古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18、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9、鬓云欲度香腮雪。
20、碧天如水夜云轻。
21、玉楼明月长相思,柳丝经枭娜春无力。
22、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2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24、象床宝帐无言语,儿此谯周是老臣。
25、戚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26、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27、杏花含露团香雪。
28、团圆莫作波中月,洁白莫为枝上雪。
1.不如从嫁与,作鸳鸯。《南歌子》2.春露浥朝花,秋波浸晚霞《菩萨蛮》3.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菩萨蛮》4.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梦江南》5.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菩萨蛮》6.寂寞游人寒食后,夜来风雨送梨花。《鄠杜郊居》7.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琉璃梳子抚青丝,画心牵肠痴不痴。《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8.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轻,流莺三两声。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更漏子》9.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菩萨蛮》10.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梦江南》11.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菩萨蛮》12.三月雪连夜 未应伤物华 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嘲三月十八日》13.山月不知心底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梦江南》14.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南歌子》15.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菩萨蛮》1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夜夜,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17.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菩萨蛮》18.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菩萨蛮》19.虚阁上,倚栏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更漏子》20.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南歌子》21.雨暗夜合玲珑月,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绣帘垂帘穗,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菩萨蛮》22.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菩萨蛮》23.玉炉香 红烛泪 偏照画堂秋思 , 眉翠薄 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更漏子•玉炉香》24.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更能何事销芳念,亦有浓华委逝川。一曲艳歌留婉转,九原春草妒婵娟。王孙莫学多情客,自古多情损少年。《和友人伤歌姬》
温庭筠
温庭筠鱼幼薇
也许用君生我未生可以很好的形容鱼幼薇和温庭筠的爱情故事。人们为幼薇的才情而折服,也深深感叹她的坎坷。不禁想到,如果温能抛开顾虑,接受幼薇,会不会又是一对令人艳羡的神仙眷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温庭筠鱼幼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鱼幼薇和温庭筠
鱼玄机,原名幼薇,字慧兰,公元844年出生在长安。其父饱读诗书却功名未就。幼薇从小聪慧,在父亲熏陶下,七岁作诗文,十岁时,声名远播,被誉为“诗童”。咸通初嫁于李亿为妾,被弃。咸通七年进咸宜观出家,改名鱼玄机。后因打死婢女绿翘,为京兆温璋判杀。其生*不见正史,传记资料散见于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晚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等书。其诗作见于《全唐诗》,现存有五十首之多。
鱼玄机一生都在等待一个男人,一个比她大32岁的男人,一个她十岁就开始认识的男人,一个有才的女人最不幸的是遇见一个比她更有才的男人,这个男人叫温庭筠,他和李商隐在晚唐诗坛并称“温李”,是婉约派诗歌领袖,花间词鼻祖。
当她还是鱼幼薇的时候,温庭筠已经声名远播,诗名大噪。温庭筠听说她十岁时就诗词俱能,所以特去她的家中拜访。约唐宣宗大中八年(854)返回鄠杜,与温庭筠相识。从鱼幼薇作《卖残牡丹》,温庭筠作《题鄠杜郊居》、《春尽与友人入裴氏林探渔竿》开始,俩人之间的诗词唱和,几乎延续了鱼幼薇的整整一生。
在温庭筠的眼中,鱼玄机生得纤眉媚眼,肌肤白嫩,活泼灵秀,俨然一派小美人的流媚风韵。温庭筠委婉地向她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并请鱼玄机即兴赋诗一首,想试探一下她的才情,便以柳絮飞舞拂人面颊之景写下了“江边柳”三字为题。
鱼幼薇沉思稍许,便在一张粉红色花笺上飞快地写下一首小诗,然后双手捧给温庭筠评阅。只见那诗中写道: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据说,温庭筠接过鱼玄机递过来的粉红色诗笺,反复吟读着那上面的诗句,觉得不论是遣词用语,*仄音韵,还是意境诗情,都属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不禁大为叹服。
从此,温庭筠经常出入鱼玄机的家,为她指点诗作,几*成为了她的老师。但是,温庭筠不仅不收她的学费,反而时不时地帮衬着生活窘困的鱼家。从此,温庭筠与幼小的鱼玄机就成了一对忘年的莫逆之交。不久,鱼玄机的父母相继离世,他们的关系就更密切了。
不管当初来访时一流作家温庭筠是出于什么目的什么想法,过后他对这个女孩子的栽培确实是真心实意的。从此温庭筠经常出入鱼家,为小幼薇指点诗作,他与幼薇的关系,既像师生,又像父女、朋友。
悲剧的种子已经播下了,鱼幼薇开始了她的早恋,更确切地说是一厢情愿的暗恋。
失去父爱的幼薇对经常出入自己家中的这个男人的感情日渐复杂,由敬重到依恋,最后竟萌生了朦朦胧胧的爱意。温庭筠大概应该属于那种很丑但很温柔的类型,没有任何感情依托的幼薇需要的恰恰是一种体贴和温暖,情窦初开的少女爱上了这个半老男人。对于这些,温庭筠是心知肚明的。他才情非凡,面貌却奇丑,被人戏称为“温钟馗”,在美丽的女孩子面前他自惭形秽,再加上年龄相差悬殊,温庭筠一直把感情控制在师生或朋友的界限内,对幼薇那火辣辣的目光躲躲闪闪,装作看不懂。
不久,温庭筠离开长安,远去了湖北襄阳,任刺史徐简的幕僚。突然的分离使刚刚学着经营爱情的幼薇顿时陷入无限的思恋和惆怅中。秋风渐凉,秋意渐浓,依然没有温庭筠的消息,鱼幼薇思念远方的故人,写下一首五言律诗《遥寄飞卿》: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露清;
月中邻乐响,楼上远山明。
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
稽君懒书礼,底物慰秋情?
在诗中,鱼幼薇并未直接表露爱意,但却委婉的的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苦。这种文字上的把戏自然瞒不过一代文豪温庭筠。接到信后,他左思右量,虽然大有感触,但却始终不能说服自己给徒弟一个安慰。就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鱼幼薇始终没有接到温庭筠的回信,此时金秋已过,细雪纷纷,长安城外一边萧索,情窦初开的鱼幼薇俏丽窗前,心中的难过一阵紧似一阵,面对温庭筠木讷的表现,她虽然哀怨,但却无从发泄。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鱼幼薇又提笔给温庭筠去了一封信,心中又附了一首名为《冬夜寄温飞卿》的诗: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闻终随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树,暮雀啾啾空绕林。
在这首诗里,少女的哀怨跃然纸上,当温庭筠收到信后,连连长叹,凭心而论,对于这个学生,他有着异乎寻常的喜爱。但是在他看来,这种喜爱是悬崖边上的情感,一不小心,他就会陷入万劫之地。年龄的差距或许还在其次,面貌的差距也可抛在一边,但师徒的关系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俗话说师徒如父子,如果两人走在一起,虽有可能是佳话一段,但更可能被人诟病终生。温庭筠虽然诗文潇洒,但心中却依然难以堪透世俗之观。面对鱼幼薇真切的表白,他再次选择了沉默,抱定以前的原则,没有跨出那关键的一步。
唐懿宗咸通元年,出于仕途的考虑,温庭筠回到了长安。此时新皇初立,一朝天子一朝臣,官员结构必然发生很大的变化,温庭筠虽然害怕与鱼幼薇相见,但为了前途还是硬着头皮站在了徒弟的面前。两年的时光匆匆而过,此时的鱼幼薇已是婷婷玉立、明艳照人,风采更胜当年。对于这些变化,温庭筠看在眼里,但却依旧一副木讷的表情,师徒二人虽然把酒临风,但所谈之事却多为文辞义理和襄阳的风物。
随着鱼幼薇年龄的增长,慕名来访者也越来越多,此种情形在温庭筠心里,既有些落寞又有些欣慰。带着这种复杂的`情绪,他对徒弟的提携也愈加尽力,在他看来,既然不能朝朝暮暮,那就必须好好利用眼前的时光。在回到长安之后,师徒二人见面的次数较之以往有增无减。鱼幼薇是个聪明的女孩,她知道自己和师父终究不会走到一起,于是也就慢慢的放弃了少女的单相思,反而对这位亦师亦友的温先生多了许多崇敬之情,交往起来也再无女儿家的扭捏,直把温庭筠当作自己的父叔一般。
温庭筠回长安,目的是希望在官场上有所斩获,因此与鱼幼薇闲聊时也经常表露出自己对政局世事的一些观感。鱼幼薇听着师父高谈阔论、纵论天下之事,不由得也心驰神往,然而虽说本朝曾有女子为官,但毕竟也是少数,鱼幼薇冰雪聪明,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一天天气晴朗,师徒二人到崇贞观中游览,正碰到一群新科进土争相在墙壁上题诗留念,这些人刚刚金榜题名,字里行间各个豪气干云。鱼幼薇在一旁观看,不由得心有所感,待他们题完后,也满怀感慨地题下一首七言绝句:
云峰满月放春睛,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鱼幼薇题完诗后,便和师父悄然离去,对于弟子诗中的情感,温庭筠看后也颇觉遗憾,但女儿之身毕竟与功名相去遥远,于是也未及多想,只是轻描淡写的安慰了几句。
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她满怀的雄才大志;后两句笔锋一转,却恨自己生为女儿身,空有满腹才情,却无法与须眉男子一争长短。几天之后,初到长安的贵公子李亿游览崇贞观时,无意中读到了鱼幼薇留下的诗,大为仰慕。李亿这次赴京是为了出任因祖荫而荣获的左补阙官职。就任后,这位来自江陵的名门之后,开始拜访京城的亲朋故旧。温庭筠在襄阳刺史幕中,曾与李亿有一段文字交往,因而李亿也来到了温庭筠家中。
在温家的书桌上,一幅字迹娟秀的诗笺令李亿怦然心动。这是一首抒情六言诗:
红桃处处春色,碧柳家家月明。
楼上新妆待夜,闺中独坐含情。
芙蓉月下鱼戏,彩虹天边雀声。
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
待他问明诗作者,原来就是那个题诗崇贞观的奇女子鱼幼薇,李亿心中更加激动。温庭筠把李亿微妙的神态看在眼里,暗中已猜中他的心思。
好心的他出于对鱼幼薇前途的考虑,为他们从中撮合。
在长安繁花如锦的阳春三月,一乘花轿把盛妆的鱼幼薇,迎进了李亿为她在林亭置下的一栋别墅中。金童玉女度过了一段心醉时光。在江陵,李亿还有一个原配夫人裴氏,见丈夫去京多时仍不来接自己,三天两头寄信催促。李亿只好亲自东下接眷。
李亿有妻,鱼幼薇早已知道,接她来京也是情理中事。鱼幼薇通情达理地送别了李亿,并牵肠挂肚地写了一首《江陵愁望寄子安(李亿的字)》: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鱼幼薇独守空房,从红枫秋月,一直等到春花渐落,才见良人携妻来到长安。尽管一路上李亿赔尽了小心,劝导妻子裴氏接受他的偏房鱼幼薇,可出身名门的裴氏始终不肯点头。一进林亭别墅的大门,裴氏就喝令随身侍女,把出来迎接的鱼幼薇按在地上,用藤条毒打一顿。鱼幼薇不敢反抗、也不敢怨怒,她只希望在夫人出了一口气之后,便能接受她成为一家人。
然而裴氏的怒气井不是一发就消,第二天、第三天仍是闹得鸡飞狗跳,硬逼着李亿把鱼幼薇赶出家门。李亿实在拗不过裴氏,只好写下一纸休书,将鱼幼薇扫地出门。两人的婚姻仅仅维持了三个月,五个月的苦苦相思,至此戛然而止。李亿表面上与鱼幼薇一刀两断,暗地里却派人在曲江一带找到一处避静的道观——咸宜观,出资予以修葺,又捐出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香油钱,然后把鱼幼薇悄悄送进观中,并对鱼幼薇发誓道:“暂时隐忍一下,必有重逢之日!”
咸宜观观主是个年迈的道姑,她为鱼幼薇取了“玄机”的道号,从此鱼幼薇成了鱼玄机。一个风华绝代、才情似锦的姑娘岂甘孤伴青灯做一世道姑。长夜无眠,鱼玄机在云房中思念着昔日的丈夫李亿,泪水和墨写下了一首《寄子安》:
醉别千卮不浣愁,离肠百结解无由。
蕙兰销歇归春圃,杨柳东西绊客舟。
聚散已悲云不定,恩情须学水长流。
《瑶瑟怨》
作者: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释:
1、冰簟:喻竹*之凉。
2、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内。
译文:
银床竹*多凉爽,
我却偏偏不能入梦;
长空澄碧如水,
夜里云絮轻轻地飘荡。
远处传来几声雁叫,
雁群飞过潇湘去;
十二楼中夜已深,
唯有明月洒着寒光。
赏析:
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商山早行》
作者:温庭筠
原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1、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省商州市东南。
2、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3、槲(hú):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4、枳花照驿墙:个别版本(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认为“照”是错误的(见宋开玉《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驿(yì)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5、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6、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翻译: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
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
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
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
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宋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明代李东阳进一步分析说:“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m.ju.51tietu.net)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晚唐诗人中,最具代表的诗人,其一是李商隐,其二则是温庭筠,后者诗歌写得唯美,词也非常靓丽,被誉为“花间词派”的鼻祖,对后代诗人和词人创作有着很深的影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温庭筠的十首诗词,体会文字背后的魅力。
据记载,温庭筠存世的诗作有三百余首,以古体乐府诗见长,五言七律成就最大。其诗婉曲含蓄,奇古绮丽,律诗清峻,其中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等题材的诗作典丽精工,风格多样。温庭筠在吸取前人之精华的同时,又加入自己独特的创作见解及风格,成为后世文人追逐的对象。
由于时代的特殊性,晚唐诗人已经失去了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更多的是追求出新,同时呼吁社会及朝廷挽回时局的必要性。时代的压抑感让当时的文人无法引吭高歌,但诗歌艺术追求方面更加先进,在美学价值和艺术性方面,他们追求个性*,在诗歌创作上呈上升态势,促进了诗歌的发展进程。在晚唐的芸芸众生中,温庭筠是佼佼者,是成就最大的诗人之一。
温庭筠不仅是晚唐最为重要的诗人之一,又是词家的开山鼻祖,他的诗词反映了时代政局,作品中体现诗人的独特性,加之不错的出身及肆意放达的性格,使其在当时拥有不苟于世的傲气,在他的作品中得以体现。另外,据记载,温庭筠长相丑陋,由于外在的缺陷,让其更加有欲望将作品写美,让人忘却他的丑陋,而赞美其诗美。
总体来看,温庭筠的诗歌以“绮丽”著称,在他的身上能够看到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委婉的表现出远大抱负及悲天悯人的一面。同时对自然景物的偏爱,在他的作品中给人清丽的感觉。温庭筠用新艳的变法和辞藻描绘出世俗生活,读完让人不觉得庸俗。
从风格上来看,温庭筠的诗词风格并不统一,不同类型的作品体现出不同的特色,可以看到他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但对审美特征是不变的,尤其那些美轮美奂的句子,读完让人能够感受到他的情绪与感触,还能让人感受到诗人的生存境遇与生存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温庭筠对色彩和形式之美,有着执着的追求。在诗歌色彩的讲究和韵律之美,及对偶和谐之美方面,体现出*的倾向。尤其在韵律方面,他常常使用双声和叠韵辞藻,增加可读性与韵律,读完给人一种音乐美之感。
另外,晚唐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他的作品中用词精致,描写细腻,最为接*词的创作方式。由于文学形式的不同,温庭筠用写诗的手法运用在词的身上,独创意向群的写法,成为象征的符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对后代词人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一直沿用至今。
在晚唐,温庭筠与李商隐齐名,不同风貌的诗词让其冠绝一时,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地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温庭筠十首诗词,体会文字背后的绮丽,读完你一定会对他顶礼膜拜的。
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咸阳值雨
[唐]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玉楼春
[唐] 温庭筠
家临长信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
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衰桃一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苏武庙
[唐]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杨柳枝
[唐] 温庭筠
馆娃宫外邺城西,
远映征帆*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
不同芳草绿萋萋。
赠少年
[唐] 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早秋山居
[唐] 温庭筠
山*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春日野行
[唐] 温庭筠
骑马踏烟莎,青春奈怨何。
蝶翎朝粉尽,鸦背夕阳多。
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解
1、云边句:汉要求苏武回国,匈奴诡言武已死。后汉使至,常惠教汉使向单于说:汉帝射雁,于雁足得苏武书,言其在某泽中,匈奴才承认苏武尚在。雁断:指苏武去国久。胡天:指匈奴。
2、陇上句:指苏武回国后,羊仍回原处。陇:通“垄”,高地。
3、冠:古男子二十岁加冠典。
4、茂陵:意谓苏武回国时,武帝既死,也得不到他封侯之赏。
译文
苏武初遇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
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
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
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
回朝进谒楼台依旧,甲帐却无踪影;
奉命出使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
封侯受爵缅怀茂陵,君臣已不相见;
空对秋水哭吊*,哀叹逝去华年。
赏析
这一首凭吊古人的诗。诗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苏武。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心向祖国的时代的需要。温庭筠这首诗正是塑造了一位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形象。颈联的对仗颇为工巧,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灵活而不呆板,生动而不拘泥。
《苏武庙》
作者: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释:
1、云边句:汉要求苏武回国,匈奴诡言武已死。后汉使至,常惠教汉使向单于说:汉帝射雁,于雁足得苏武书,言其在某泽中,匈奴才承认苏武尚在。雁断:指苏武去国久。胡天:指匈奴。
2、陇上句:指苏武回国后,羊仍回原处。陇:通“垄”,高地。
3、冠:古男子二十岁加冠典。
4、茂陵:意谓苏武回国时,武帝既死,也得不到他封侯之赏。
译文:
苏武初遇汉使,
悲喜交集感慨万端;
而今古庙高树,
肃穆庄严久远渺然。
羁留北海音书断绝,
头顶胡天明月;
荒陇牧羊回来,
茫茫草原已升暮烟。
回朝进谒楼台依旧,
甲帐却无踪影;
奉命出使加冠佩剑,
正是潇洒壮年。
封侯受爵缅怀茂陵,
君臣已不相见;
空对秋水哭吊*,
哀叹逝去华年。
赏析:
这一首凭吊古人的诗。诗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苏武。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心向祖国的时代的需要。温庭筠这首诗正是塑造了一位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形象。颈联的对仗颇为工巧,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灵活而不呆板,生动而不拘泥。
【原文】
版本一
过五丈原⑴
铁马云雕久绝尘⑵,柳阴高压汉营春⑶。
天晴杀气屯关右⑷,夜半妖星照渭滨⑸。
下国卧龙空误主⑹,中原逐鹿不因人⑺。
象床锦帐无言语⑻,从此谯周是老臣⑼。[1]
版本二
经五丈原⑴
铁马云雕久绝尘⑵,柳营高压汉*⑶。
天清杀气屯关右⑷,夜半妖星照渭滨⑸。
下国卧龙空寤主⑹,中原得鹿不由人⑺。
象床宝帐无言语⑻,从此谯周是老臣⑼。
【注释】
⑴过:一本作“经”。五丈原: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用武、劳竭命陨的古战场,遗址在今陕西省*县南斜谷口西侧。
⑵铁马:铁骑,指强大的军队。云雕:指画有虎熊与鹰隼的旗帜。绝尘:指行军速度极快。雕:一本作“骓”。久:一本作“共”。
⑶柳阴:一本作“柳营”,即细柳营,西汉周亚夫屯兵之地,这里比喻诸葛亮的军营。汉宫:指西汉长安宫殿。营:一本作“宫”。
⑷杀气:战争氛围。关右: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在今陕西省中部地区。晴:一本作“清”。
⑸妖星:古人认为天上若有彗星或流星一类的东西出现,就预示着灾难的降临。
⑹下国:指偏处西南的蜀国。卧龙:指诸葛亮。误:一本作“寤”。
⑺中原逐鹿:争夺*,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逐:一本作“得”,得鹿比喻在夺取*的斗争中获得胜利。因:一本作“由”。
⑻象床锦帐:五丈原诸葛亮祠庙中神龛里的摆设。锦:一本作“宝”。
⑼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四川阆中)人,曾任蜀汉光禄大夫,在诸葛亮死后深得后主刘禅宠信。蜀汉炎兴元年(263年)魏入蜀,劝刘禅降魏,遂被封为阳城亭侯。在晋官至散骑常侍。老:一本作“旧”。
【白话译文】
云旗飘战马嘶尘头滚滚,大军浩荡直奔长安古城。
函谷关西战鼓号角正响,一颗将星坠落渭水之滨。
蜀国卧龙空自忠心耿耿,统一大业终究难以完成。
神龛里的遗像默默无语,只好让那谯周随意而行。
【赏析】
此诗开头气势凌厉。蜀汉雄壮的铁骑,高举着绘有熊虎和鸷鸟的战旗,以排山倒海之势,飞速北进,威震中原。“高压”一词本很抽象,但由于前有铁马、云雕、柳营等形象做铺垫,便使人产生一种大军压境恰似泰山压顶般的真实感。“柳营”这个典故,把诸葛亮比作西汉初年治军有方的周亚夫,表现出敬慕之情。三、四两句笔挟风云,气势悲怆。“天晴杀气”,既点明秋高气爽的季节,又暗示战云密布,军情十分紧急。在这样关键的时刻,灾难却降临到诸葛亮头上。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妖星”一词具有鲜明的感*彩,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无比痛惜。
前四句全是写景,诗行与诗行之间跳跃、飞动。首联写春,颔联便跳写秋。第三句写白昼,第四句又转写夜间。仅用几组典型画面,便概括了诸葛亮最后一百多天里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慷慨悲壮,深沉动人,跌宕起伏,摇曳多姿。温庭筠诗本以侧艳为工,而此篇能以风骨遒劲见长,确是难得。后四句纯是议论,以历史事实为据,悲切而中肯。
诸葛亮竭智尽忠,却无法使后主刘禅从昏庸中醒悟过来,他对刘禅的开导、规劝没有起什么用。一个“空”字包蕴着无穷感慨。“不因人”正照应“空误主”。作为辅弼,诸葛亮鞠躬尽瘁,然而时势如此,他实在难以北取中原,统一中国。诗人对此深为叹惋。诸葛亮一死,蜀汉国势便江河日下。可是供奉在祠庙中的诸葛亮像已无言可说,无计可施了。这是诗人从面前五丈原的诸葛亮庙生发开去的。谯周是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老臣”两字,本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赞誉:“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用在这里,讽刺性很强。诗人暗暗地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作了对比,读者自然可以想象到后主的昏庸和谯周的卑劣了。沈德潜为此句旁批说:“诮之比于痛骂”(《唐诗别裁》)。诗人用“含而不露”的手法,反而收到了比痛骂更强烈的效果。
整首诗内容深厚,感情沉郁。前半以虚写实,从虚拟的景象中再现出真实的历史画面;后半夹叙夹议,却又和一般抽象的议论不同。它用历史事实说明了褒贬之意。末尾用谯周和诸葛亮作对比,进一步显示了诸葛亮系蜀国安危于一身的独特地位,也加深了读者对诸葛亮的敬仰。
温庭筠名句
温庭筠的诗词名句
菩萨蛮温庭筠名句
温庭筠的著名诗句
温庭筠的诗词
温庭筠著名的诗词
温庭筠写的古诗
查温庭筠的古诗
带雀的古诗温庭筠
温庭筠的五首古诗
播放温庭筠的古诗
温庭筠的代表古诗
温庭筠的菩萨蛮的古诗
温庭筠拼音版的古诗
温庭筠含有潇雨的古诗
爱上古诗温庭筠的诗
咸阳值雨温庭筠的古诗
温庭筠写的过陈琳墓古诗
怀念旧人的古诗句温庭筠
古诗温庭筠的望江南
碧涧驿晓思唐温庭筠的古诗
温庭筠的过分水岭古诗
温庭筠大多数古诗的情感
侠客行唐温庭筠的古诗
温庭筠的古诗利州南渡拼音版
课外古诗词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温挺筠写的古诗
绝句古诗王庭筠的诵读
唐朝湿庭筠的古诗
温柔的名句
蜀僧李白的古诗
新婚夫妻一起的古诗
古诗游子吟的朗读
心里思念一个人的古诗
描写果园的优美古诗
例谈古诗词的语言美
关于草堂的古诗
高中课本怀念先人的古诗
粮食的七字古诗
激励警醒自己的古诗座右铭
与朋友聚的古诗词
对金钱有关的古诗
告别六一的古诗词
做公益事业的古诗词
形容胸无点墨的官吏古诗
古诗词骂小人的
欣然有所遇的古诗
缅怀先烈的好词古诗
古诗的表达技巧和表现
荷花的古诗书法楷书
语文合格考常考的古诗
绘画美景的古诗
古诗词的画法教程
古诗传唱度最广的十首
带悬字的古诗词
有关教诗的古诗文
形容赢政的古诗
带淤字的古诗大全
高深一点的古诗
与母校有关的古诗
第二个字是人字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