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写的古诗

关于温庭筠写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温庭筠写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温庭筠写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温庭筠写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6) 语录(6k+) 说说(9k+) 名言(1) 诗词(72) 祝福(23k+) 心语(1k+)

  • 温庭筠望江南原文(望江南温庭筠古诗意思)

  • 温庭筠,他的花间词带给我们无数的感动与慰籍,徜徉在他细腻与深情的优美诗词中,或悲或喜,流连忘返。但难免让人质疑的是,温庭筠是不是也如女性一般温柔似水,否则怎么可以写出这般含情脉脉的文字。

    温庭筠出生于没落的世代贵族之家,这样的家庭背景,温庭筠因而具有性格的两面性,一是深藏骨子里的高贵风雅之气,二是难掩的孤单失落与自卑。这样的性格特征,让他很难融入官场,更别谈什么游刃有余。

    满腹才华的温庭筠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位置,遇事不善变通,不喜逢迎,所以才有与宰相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情破裂一事,令狐滈不懂典故“玉条脱”,温庭筠告他出自《南华经》,令狐滈慕虚荣请温庭筠代写20首《菩萨蛮》,温庭筠断然拒绝。

    两件事本应到此为止,但不通人情世故的温庭筠却将此事公之于众,大有轻视与傲娇之意,让令狐滈大觉颜面扫地,恨意渐生。性格很难改变,温庭筠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只是一味厌烦这类人的不懂装懂,不会装会,弄虚作假,为自己脸上贴金的虚荣。

    温庭筠傲视*和痛恨逢迎,颇有男子的凛然正气,现实中的温庭筠就是这样有个性有血性的男儿。他的诗词则展现了另一面,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柔美温情,婉丽冷艳。我们一起分享他著名的词作《望江南·梳洗罢》。

    《望江南·梳洗罢》

    温庭筠 〔唐代〕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州。

    这首词写得是女子登楼远眺,期待爱人归来的情景。作者截取了生活中的某一个片断,细腻的刻画了思夫女子的情绪变化,寥寥数笔,将女子的情真意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第一二两句,写女子早早起来就开始梳妆打扮,打理完毕后,独自到望江楼倚着栏杆向远方眺望。这一刻女子是带着满满期待的喜悦的,刻意的梳妆,只为即将归来的他。这与作者在《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是被引用最多的一句。女子站在望江楼,极目远望,每一艘船的出现,都会让她充满希望,爱人一定就在上面,但一次又一次,一艘又一艘,成百上千的帆船驶向远方,依然不见爱人熟悉的身影。

    第四句“斜晖脉脉水悠悠”,女子从黎明已经等到了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了辽阔的江面上,江水一刻不停地悠悠而流。作者对女子情感的变化把握得极为准确,从太阳升起到太阳落下,就有如女子黎明之时的兴奋和雀跃,到傍晚的沮丧与失望。

    最后一句“肠断白苹州”中的“白苹”,意指男女曾经相会或是分离的地方。女子从日出等到日落,期待着丈夫的归来,但空余扫兴,不觉望到两人当年曾经分离的地方,物是人非,更添惆怅,女子愈觉肝肠寸断,心如刀割。

    这首小令是温庭筠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显现出他高超和娴熟的写作技巧,他以清丽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唯美的画面,情景交融,生动自然,颇有新意,特别是一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既写现实的场景,又寓意了女子对爱情的忠贞。

    [阅读全文]...

2022-02-19 19:41:40
  • 咸阳值雨温庭筠古诗(温庭筠咸阳值雨译文及赏析)

  • 咸阳值雨(作者: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晚云将入岳阳天。

    注释:

    值:恰逢,遇。空蒙:迷茫的样子。岳阳:岳阳城,在湖南省洞庭湖东。

    译文:

    咸阳桥上,细雨绵绵,像透明的窗帘悬挂在天空,透过迷茫的雨帘,可见江上渔翁垂钓。这就像是南方洞庭湖上的春光水色,连那雨后的云彩也会飘到岳阳城的天空。

    解读:

    《咸阳值雨》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此诗写于咸阳,基于往日游洞庭湖的经历。温庭筠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春曾游洞庭湘中,有《次洞庭南》(今存佚句一联),《咸阳值雨》当在其后作。此诗运用了虚实结合和联想的表现手法,描写了雨的形态及雨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闲适舒心的雨趣。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

    作者着意描写巴陵湖畔的云容水色,其目的在于用它来烘托咸阳的雨景,使它更为突出。这是一种借助联想,以虚间实,因宾见主的借形之法,将两种似乎无关的景物,从空间上加以联系,构成了此诗在艺术上的特色。全诗风格明快,意象缥缈,在时空的跳跃中展现了一幅清旷迷离而富于动感的山水图景。

    [阅读全文]...

2021-11-28 08:39:54
  • 温庭筠的诗

  •   1、《江上别友人》

      秋色满葭菼,离人西复东。

      几年方暂见,一笑又难同。

      地势萧陵歇,江声禹庙空。

      如何暮滩上,千里逐征鸿。

      2、《春日偶作》

      西园一曲艳阳歌,扰扰车尘负薜萝。

      自欲放怀犹未得,不知经世竟如何。

      夜闻猛雨判花尽,寒恋重衾觉梦多。

      钓渚别来应更好,春风还为起微波。

      3、《寄山中友人》

      惟昔有归趣,今兹固愿言。

      啸歌成往事,风雨坐凉轩。

      时物信佳节,岁华非故园。

      固知春草色,何意为王孙。

      4、《菩萨蛮》

      宝函钿雀金鹦鹏,沉香阍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5、《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比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6、《更漏子》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

      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

      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7、《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8、《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9、《忆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10、《南歌子》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

      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11、《杨柳枝》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同芳草绿萋萋。

      12、《杨柳枝》

    [阅读全文]...

2021-11-28 06:21:13
  • 温庭筠鱼幼薇

  • 温庭筠鱼幼薇

      也许用君生我未生可以很好的形容鱼幼薇和温庭筠的爱情故事。人们为幼薇的才情而折服,也深深感叹她的坎坷。不禁想到,如果温能抛开顾虑,接受幼薇,会不会又是一对令人艳羡的神仙眷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温庭筠鱼幼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鱼幼薇和温庭筠

      鱼玄机,原名幼薇,字慧兰,公元844年出生在长安。其父饱读诗书却功名未就。幼薇从小聪慧,在父亲熏陶下,七岁作诗文,十岁时,声名远播,被誉为“诗童”。咸通初嫁于李亿为妾,被弃。咸通七年进咸宜观出家,改名鱼玄机。后因打死婢女绿翘,为京兆温璋判杀。其生*不见正史,传记资料散见于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晚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等书。其诗作见于《全唐诗》,现存有五十首之多。

      鱼玄机一生都在等待一个男人,一个比她大32岁的男人,一个她十岁就开始认识的男人,一个有才的女人最不幸的是遇见一个比她更有才的男人,这个男人叫温庭筠,他和李商隐在晚唐诗坛并称“温李”,是婉约派诗歌领袖,花间词鼻祖。

      当她还是鱼幼薇的时候,温庭筠已经声名远播,诗名大噪。温庭筠听说她十岁时就诗词俱能,所以特去她的家中拜访。约唐宣宗大中八年(854)返回鄠杜,与温庭筠相识。从鱼幼薇作《卖残牡丹》,温庭筠作《题鄠杜郊居》、《春尽与友人入裴氏林探渔竿》开始,俩人之间的诗词唱和,几乎延续了鱼幼薇的整整一生。

      在温庭筠的眼中,鱼玄机生得纤眉媚眼,肌肤白嫩,活泼灵秀,俨然一派小美人的流媚风韵。温庭筠委婉地向她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并请鱼玄机即兴赋诗一首,想试探一下她的才情,便以柳絮飞舞拂人面颊之景写下了“江边柳”三字为题。

      鱼幼薇沉思稍许,便在一张粉红色花笺上飞快地写下一首小诗,然后双手捧给温庭筠评阅。只见那诗中写道: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据说,温庭筠接过鱼玄机递过来的粉红色诗笺,反复吟读着那上面的诗句,觉得不论是遣词用语,*仄音韵,还是意境诗情,都属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不禁大为叹服。

      从此,温庭筠经常出入鱼玄机的家,为她指点诗作,几*成为了她的老师。但是,温庭筠不仅不收她的学费,反而时不时地帮衬着生活窘困的鱼家。从此,温庭筠与幼小的鱼玄机就成了一对忘年的莫逆之交。不久,鱼玄机的父母相继离世,他们的关系就更密切了。

      不管当初来访时一流作家温庭筠是出于什么目的什么想法,过后他对这个女孩子的栽培确实是真心实意的。从此温庭筠经常出入鱼家,为小幼薇指点诗作,他与幼薇的关系,既像师生,又像父女、朋友。

      悲剧的种子已经播下了,鱼幼薇开始了她的早恋,更确切地说是一厢情愿的暗恋。

      失去父爱的幼薇对经常出入自己家中的这个男人的感情日渐复杂,由敬重到依恋,最后竟萌生了朦朦胧胧的爱意。温庭筠大概应该属于那种很丑但很温柔的类型,没有任何感情依托的幼薇需要的恰恰是一种体贴和温暖,情窦初开的少女爱上了这个半老男人。对于这些,温庭筠是心知肚明的。他才情非凡,面貌却奇丑,被人戏称为“温钟馗”,在美丽的女孩子面前他自惭形秽,再加上年龄相差悬殊,温庭筠一直把感情控制在师生或朋友的界限内,对幼薇那火辣辣的目光躲躲闪闪,装作看不懂。

      不久,温庭筠离开长安,远去了湖北襄阳,任刺史徐简的幕僚。突然的分离使刚刚学着经营爱情的幼薇顿时陷入无限的思恋和惆怅中。秋风渐凉,秋意渐浓,依然没有温庭筠的消息,鱼幼薇思念远方的故人,写下一首五言律诗《遥寄飞卿》: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露清;

      月中邻乐响,楼上远山明。

      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

      稽君懒书礼,底物慰秋情?

      在诗中,鱼幼薇并未直接表露爱意,但却委婉的的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苦。这种文字上的把戏自然瞒不过一代文豪温庭筠。接到信后,他左思右量,虽然大有感触,但却始终不能说服自己给徒弟一个安慰。就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鱼幼薇始终没有接到温庭筠的回信,此时金秋已过,细雪纷纷,长安城外一边萧索,情窦初开的鱼幼薇俏丽窗前,心中的难过一阵紧似一阵,面对温庭筠木讷的表现,她虽然哀怨,但却无从发泄。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鱼幼薇又提笔给温庭筠去了一封信,心中又附了一首名为《冬夜寄温飞卿》的诗: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闻终随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树,暮雀啾啾空绕林。

      在这首诗里,少女的哀怨跃然纸上,当温庭筠收到信后,连连长叹,凭心而论,对于这个学生,他有着异乎寻常的喜爱。但是在他看来,这种喜爱是悬崖边上的情感,一不小心,他就会陷入万劫之地。年龄的差距或许还在其次,面貌的差距也可抛在一边,但师徒的关系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俗话说师徒如父子,如果两人走在一起,虽有可能是佳话一段,但更可能被人诟病终生。温庭筠虽然诗文潇洒,但心中却依然难以堪透世俗之观。面对鱼幼薇真切的表白,他再次选择了沉默,抱定以前的原则,没有跨出那关键的一步。

      唐懿宗咸通元年,出于仕途的考虑,温庭筠回到了长安。此时新皇初立,一朝天子一朝臣,官员结构必然发生很大的变化,温庭筠虽然害怕与鱼幼薇相见,但为了前途还是硬着头皮站在了徒弟的面前。两年的时光匆匆而过,此时的鱼幼薇已是婷婷玉立、明艳照人,风采更胜当年。对于这些变化,温庭筠看在眼里,但却依旧一副木讷的表情,师徒二人虽然把酒临风,但所谈之事却多为文辞义理和襄阳的风物。

      随着鱼幼薇年龄的增长,慕名来访者也越来越多,此种情形在温庭筠心里,既有些落寞又有些欣慰。带着这种复杂的`情绪,他对徒弟的提携也愈加尽力,在他看来,既然不能朝朝暮暮,那就必须好好利用眼前的时光。在回到长安之后,师徒二人见面的次数较之以往有增无减。鱼幼薇是个聪明的女孩,她知道自己和师父终究不会走到一起,于是也就慢慢的放弃了少女的单相思,反而对这位亦师亦友的温先生多了许多崇敬之情,交往起来也再无女儿家的扭捏,直把温庭筠当作自己的父叔一般。

      温庭筠回长安,目的是希望在官场上有所斩获,因此与鱼幼薇闲聊时也经常表露出自己对政局世事的一些观感。鱼幼薇听着师父高谈阔论、纵论天下之事,不由得也心驰神往,然而虽说本朝曾有女子为官,但毕竟也是少数,鱼幼薇冰雪聪明,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一天天气晴朗,师徒二人到崇贞观中游览,正碰到一群新科进土争相在墙壁上题诗留念,这些人刚刚金榜题名,字里行间各个豪气干云。鱼幼薇在一旁观看,不由得心有所感,待他们题完后,也满怀感慨地题下一首七言绝句:

      云峰满月放春睛,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鱼幼薇题完诗后,便和师父悄然离去,对于弟子诗中的情感,温庭筠看后也颇觉遗憾,但女儿之身毕竟与功名相去遥远,于是也未及多想,只是轻描淡写的安慰了几句。

      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她满怀的雄才大志;后两句笔锋一转,却恨自己生为女儿身,空有满腹才情,却无法与须眉男子一争长短。几天之后,初到长安的贵公子李亿游览崇贞观时,无意中读到了鱼幼薇留下的诗,大为仰慕。李亿这次赴京是为了出任因祖荫而荣获的左补阙官职。就任后,这位来自江陵的名门之后,开始拜访京城的亲朋故旧。温庭筠在襄阳刺史幕中,曾与李亿有一段文字交往,因而李亿也来到了温庭筠家中。

      在温家的书桌上,一幅字迹娟秀的诗笺令李亿怦然心动。这是一首抒情六言诗:

      红桃处处春色,碧柳家家月明。

      楼上新妆待夜,闺中独坐含情。

      芙蓉月下鱼戏,彩虹天边雀声。

      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

      待他问明诗作者,原来就是那个题诗崇贞观的奇女子鱼幼薇,李亿心中更加激动。温庭筠把李亿微妙的神态看在眼里,暗中已猜中他的心思。

      好心的他出于对鱼幼薇前途的考虑,为他们从中撮合。

      在长安繁花如锦的阳春三月,一乘花轿把盛妆的鱼幼薇,迎进了李亿为她在林亭置下的一栋别墅中。金童玉女度过了一段心醉时光。在江陵,李亿还有一个原配夫人裴氏,见丈夫去京多时仍不来接自己,三天两头寄信催促。李亿只好亲自东下接眷。

      李亿有妻,鱼幼薇早已知道,接她来京也是情理中事。鱼幼薇通情达理地送别了李亿,并牵肠挂肚地写了一首《江陵愁望寄子安(李亿的字)》: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鱼幼薇独守空房,从红枫秋月,一直等到春花渐落,才见良人携妻来到长安。尽管一路上李亿赔尽了小心,劝导妻子裴氏接受他的偏房鱼幼薇,可出身名门的裴氏始终不肯点头。一进林亭别墅的大门,裴氏就喝令随身侍女,把出来迎接的鱼幼薇按在地上,用藤条毒打一顿。鱼幼薇不敢反抗、也不敢怨怒,她只希望在夫人出了一口气之后,便能接受她成为一家人。

      然而裴氏的怒气井不是一发就消,第二天、第三天仍是闹得鸡飞狗跳,硬逼着李亿把鱼幼薇赶出家门。李亿实在拗不过裴氏,只好写下一纸休书,将鱼幼薇扫地出门。两人的婚姻仅仅维持了三个月,五个月的苦苦相思,至此戛然而止。李亿表面上与鱼幼薇一刀两断,暗地里却派人在曲江一带找到一处避静的道观——咸宜观,出资予以修葺,又捐出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香油钱,然后把鱼幼薇悄悄送进观中,并对鱼幼薇发誓道:“暂时隐忍一下,必有重逢之日!”

      咸宜观观主是个年迈的道姑,她为鱼幼薇取了“玄机”的道号,从此鱼幼薇成了鱼玄机。一个风华绝代、才情似锦的姑娘岂甘孤伴青灯做一世道姑。长夜无眠,鱼玄机在云房中思念着昔日的丈夫李亿,泪水和墨写下了一首《寄子安》:

      醉别千卮不浣愁,离肠百结解无由。

      蕙兰销歇归春圃,杨柳东西绊客舟。

      聚散已悲云不定,恩情须学水长流。

    [阅读全文]...

2022-07-14 17:04:10
  • 唐代诗人温庭筠

  • 诗人
  • 唐代诗人温庭筠

      温庭筠的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应。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代诗人温庭筠,欢迎阅读与收藏。

      唐代诗人温庭筠

      温庭筠简介

      (约812—870),唐朝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温庭筠(约812-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唐代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恃才不羁,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子监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应。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温庭筠的诗代表作品: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燕满回塘。

      翻译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望江南·梳洗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翻译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翻译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更漏子·玉炉香》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翻译

      玉炉散发着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的是画堂中人的秋思。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翻译

      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船过沙洲草丛群殴四处惊散,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心意,五湖烟波唯他能忘世俗心机。

      温庭筠生*介绍

      才华横溢

      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温集旧注断为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以温庭筠生于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则他享年66岁。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幼好学,苦心研*,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词有《握兰集》、《金荃集》,今不传。唯《花间集》中尚存有其词六十六首。孙光宪《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在*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像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极为罕见,实在令人惊叹之至!

      考场救人

      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数举进士不第。今可考者,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温庭筠将*40岁时开始应举,未中,只在京兆府试以榜副得贡,连省试也未能参加。究其原因,大约是受宫中斗争之害。因为杨贤妃的谗害,庄恪太子李永左右数十人或被杀,或被逐,沙汰殆尽,随后庄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温庭筠被卷进这起斗争中,没受灾祸已算不错了,哪还指望中进士。在他步入科场前,便注定了不能及第的命运。开成四年应举不第后,温庭筠在鄠郊住了两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二年抱疾,不赴乡荐试有司”。当时是真病,还是畏祸待在家里,不得而知。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温庭筠41岁时,到淮南与李绅相见。早在温庭筠8岁时,便与李绅相识,可谓自幼为友。到唐懿宗大中九年(855年),温庭筠又去应试。这次应试是沈询主春闱,温庭筠却由于搅扰场屋,弄得满城风雨。事件的起因,是温庭筠有“救数人”的绰号,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因此这次沈询将温庭筠特别对待,特召温庭筠于帘前试之。温庭筠因此大闹起来,扰乱了科场。据说这次虽有沈询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当然,这次考试又没能中。从此之后,也就是说从55岁起,温庭筠便绝了这门心思,不再涉足名场。

      考场救人,虽属不该,但从这里可看出温庭筠的才能。同考场救人一样,温庭筠还帮过相国令狐绹的忙。温庭筠出入令狐馆中,待遇甚厚。当时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却将此事传了开来,令狐绹大为不满。温庭筠看不起令狐绹的才学。唐宣宗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让未第进士对之,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之,宣宗很高兴,予以赏赐。令狐绹不知“玉条脱”之说,问温庭筠。温庭筠告他出自《南华经》,并且说,《南华经》并非僻书,相国公务之暇,也应看点书。言外之意说令狐绹不读书,又尝对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讥讽令狐绹无学。令狐绹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无行,不宜与第。由此可知温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学不高,皆因当权者所嫉也。不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坏名声。又相传温庭筠在传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唐宣宗,因不识为皇帝,曾傲语诘之。

      温庭筠搅扰场屋后,贬隋州隋县尉,当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大中十一年(857年),徐商镇襄阳,辟为巡官,此时温庭筠已45岁。在襄阳,温庭筠与段成式、周繇等交游酬唱。在襄阳待了几年时间后,唐僖宗咸通二年(861年),徐商诏征赴阙,温庭筠随后也离开襄阳,去了江东,此时已经49岁了,次年冬又回到了淮南。此时的温庭筠,虽诗名颇著,但已自潦倒,不检行迹,与贵胄裴诚、令狐滈等博饮狎昵。当时令狐绹出镇淮南,温庭筠因其在位时曾压制过自己,虽是老相识,也不去看他。咸通四年(863年),温庭筠因穷迫乞于扬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逻的兵丁打耳光,连牙齿也打折了。他将此诉于令狐绹,令狐绹并未处置无礼之兵丁。兵丁极言温庭筠狭邪丑迹。因此有关温庭筠品行极坏的话传了到京师。51岁老翁,被打折了牙齿,并且落了更坏的名声,温庭筠只好亲自到长安,致书公卿间,申说原委,为己雪冤。随后即居于京师。

      才高累身

      咸通六年(865 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次年,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曾在科场屡遭压制的温庭筠,主试与众不同,严格以文判等后,“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并书榜文曰:“右,前件进士所纳诗篇等,识略精进,堪神教化,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词卓然。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断华藻。并仰榜出,以明无私。”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大有请群众监督的意思,杜绝了因人取士的不正之风,在当时传为美谈。而此举又给温庭筠带来了不幸。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于众,已遭权贵不满,又所榜诗文中有指斥时政,温庭筠称赞“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更为权贵所忌恨。所以,宰相杨收非常恼怒,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因主持公道而招忌被贬,所以纪唐夫送其赴方城时,诗云:“且饮绿醁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遭受此次打击,再次被贬,年事已高的温庭筠在咸通七年(866 年)冬抑郁而死。《唐才子传》云“竟流落而死”。未知到方城后不久而死,还是未到方城便死了。一代才子,困顿失意而死,千载而下,人共憾之。他恃才傲物,蔑视权贵。所以纪唐夫送他赴方城诗又云:“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当时权贵,可以排挤、压制温庭筠,使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却压制不了温庭筠的才华四溢。温庭筠终以他杰出的文学成就成为文学史上千古不朽的诗人。

    [阅读全文]...

2021-12-22 02:25:29
  • 温庭筠:瑶瑟怨

  •   《瑶瑟怨》

      作者: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释:

      1、冰簟:喻竹*之凉。

      2、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内。

      译文:

      银床竹*多凉爽,

      我却偏偏不能入梦;

      长空澄碧如水,

      夜里云絮轻轻地飘荡。

      远处传来几声雁叫,

      雁群飞过潇湘去;

      十二楼中夜已深,

      唯有明月洒着寒光。

      赏析:

      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阅读全文]...

2021-12-12 20:53:08
  • 温庭筠和鱼幼薇

  • 温庭筠和鱼幼薇

      鱼玄机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绝色佳丽,宛如烟花绽放,昙花一现后就消失在茫茫的暗夜里,只留下深深浅浅的遗憾和无尽的叹息,在清风的迷离里凄然的飘散旋转。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温庭筠和鱼幼薇的故事吧!

      温庭筠和鱼幼薇

      大唐有美女,大唐有诗文,这个遥远的历史朝代,常常给后人以无限的想象和感怀。

      唐代最为有名的美女诗人,除了上官婉儿、李季兰、和薛涛外,就应该数得上鱼玄机了。论诗艺无疑鱼玄机独占鳌头,皇甫枚曾给予她极高的评价:“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喜读书属文,尤致意于一吟一咏。”

      《全唐诗》瀚如烟海,揖录的女性作品却寥若晨星,上至武则天下到烟花女子,总共列出124位,而她们的传世名篇并不多,能自成卷册的惟有鱼玄机、薛涛和花蕊夫人3位。因为她们一般出身不高,或境遇悲惨,虽留有诗集,但后世正统的诗文选集一般不作收录。然而她们的作品毕竟是唐诗花园中璀璨娇艳的花枝,摇曳处,自有绝世风华。

      我今天要说的不是鱼玄机的诗文,而是她和初恋情人温庭筠之间的一段清澈绮丽的故事。

      鱼玄机,原名幼薇,字慧兰,公元844年出生在长安。其父饱读诗书却功名未就。幼薇从小聪慧,在父亲熏陶下,七岁作诗文,十岁时,声名远播,被誉为“诗童”。咸通初嫁于李亿为妾,被弃。咸通七年进咸宜观出家,改名鱼玄机。后因打死婢女绿翘,为京兆温璋判杀。其生*不见正史,传记资料散见于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晚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等书。其诗作见于《全唐诗》,现存有五十首之多。

      鱼玄机一生都在等待一个男人,一个比她大32岁的男人,一个她十岁就开始认识的男人,一个有才的女人最不幸的是遇见一个比她更有才的男人,这个男人叫温庭筠,他和李商隐在晚唐诗坛并称“温李”,是婉约派诗歌领袖,花间词鼻祖。

      当她还是鱼幼薇的时候,温庭筠已经声名远播,诗名大噪。温庭筠听说她十岁时就诗词俱能,所以特去她的家中拜访。约唐宣宗大中八年(854)返回鄠杜,与温庭筠相识。从鱼幼薇作《卖残牡丹》,温庭筠作《题鄠杜郊居》、《春尽与友人入裴氏林探渔竿》开始,俩人之间的诗词唱和,几乎延续了鱼幼薇的整整一生。

      在温庭筠的眼中,鱼玄机生得纤眉媚眼,肌肤白嫩,活泼灵秀,俨然一派小美人的流媚风韵。温庭筠委婉地向她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并请鱼玄机即兴赋诗一首,想试探一下她的才情,便以柳絮飞舞拂人面颊之景写下了“江边柳”三字为题。

      鱼幼薇沉思稍许,便在一张粉红色花笺上飞快地写下一首小诗,然后双手捧给温庭筠评阅。只见那诗中写道: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据说,温庭筠接过鱼玄机递过来的粉红色诗笺,反复吟读着那上面的诗句,觉得不论是遣词用语,*仄音韵,还是意境诗情,都属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不禁大为叹服。

      从此,温庭筠经常出入鱼玄机的家,为她指点诗作,几*成为了她的老师。但是,温庭筠不仅不收她的学费,反而时不时地帮衬着生活窘困的鱼家。从此,温庭筠与幼小的鱼玄机就成了一对忘年的莫逆之交。不久,鱼玄机的父母相继离世,他们的关系就更密切了。

      不管当初来访时一流作家温庭筠是出于什么目的什么想法,过后他对这个女孩子的栽培确实是真心实意的。从此温庭筠经常出入鱼家,为小幼薇指点诗作,他与幼薇的关系,既像师生,又像父女、朋友。

      悲剧的种子已经播下了,鱼幼薇开始了她的早恋,更确切地说是一厢情愿的暗恋。

      失去父爱的幼薇对经常出入自己家中的这个男人的感情日渐复杂,由敬重到依恋,最后竟萌生了朦朦胧胧的爱意。温庭筠大概应该属于那种很丑但很温柔的类型,没有任何感情依托的幼薇需要的恰恰是一种体贴和温暖,情窦初开的少女爱上了这个半老男人。对于这些,温庭筠是心知肚明的。他才情非凡,面貌却奇丑,被人戏称为“温钟馗”,在美丽的女孩子面前他自惭形秽,再加上年龄相差悬殊,温庭筠一直把感情控制在师生或朋友的界限内,对幼薇那火辣辣的目光躲躲闪闪,装作看不懂。

      不久,温庭筠离开长安,远去了湖北襄阳,任刺史徐简的幕僚。突然的分离使刚刚学着经营爱情的幼薇顿时陷入无限的思恋和惆怅中。秋风渐凉,秋意渐浓,依然没有温庭筠的消息,鱼幼薇思念远方的故人,写下一首五言律诗《遥寄飞卿》: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露清;

      月中邻乐响,楼上远山明。

      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

      稽君懒书礼,底物慰秋情?

      在诗中,鱼幼薇并未直接表露爱意,但却委婉的的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苦。这种文字上的把戏自然瞒不过一代文豪温庭筠。接到信后,他左思右量,虽然大有感触,但却始终不能说服自己给徒弟一个安慰。就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鱼幼薇始终没有接到温庭筠的回信,此时金秋已过,细雪纷纷,长安城外一边萧索,情窦初开的鱼幼薇俏丽窗前,心中的难过一阵紧似一阵,面对温庭筠木讷的表现,她虽然哀怨,但却无从发泄。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鱼幼薇又提笔给温庭筠去了一封信,心中又附了一首名为《冬夜寄温飞卿》的诗: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闻终随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树,暮雀啾啾空绕林。

      在这首诗里,少女的哀怨跃然纸上,当温庭筠收到信后,连连长叹,凭心而论,对于这个学生,他有着异乎寻常的喜爱。但是在他看来,这种喜爱是悬崖边上的情感,一不小心,他就会陷入万劫之地。年龄的差距或许还在其次,面貌的差距也可抛在一边,但师徒的关系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俗话说师徒如父子,如果两人走在一起,虽有可能是佳话一段,但更可能被人诟病终生。温庭筠虽然诗文潇洒,但心中却依然难以堪透世俗之观。面对鱼幼薇真切的表白,他再次选择了沉默,抱定以前的原则,没有跨出那关键的一步。

      唐懿宗咸通元年,出于仕途的考虑,温庭筠回到了长安。此时新皇初立,一朝天子一朝臣,官员结构必然发生很大的变化,温庭筠虽然害怕与鱼幼薇相见,但为了前途还是硬着头皮站在了徒弟的面前。两年的时光匆匆而过,此时的鱼幼薇已是婷婷玉立、明艳照人,风采更胜当年。对于这些变化,温庭筠看在眼里,但却依旧一副木讷的表情,师徒二人虽然把酒临风,但所谈之事却多为文辞义理和襄阳的风物。

      随着鱼幼薇年龄的增长,慕名来访者也越来越多,此种情形在温庭筠心里,既有些落寞又有些欣慰。带着这种复杂的情绪,他对徒弟的提携也愈加尽力,在他看来,既然不能朝朝暮暮,那就必须好好利用眼前的时光。在回到长安之后,师徒二人见面的次数较之以往有增无减。鱼幼薇是个聪明的女孩,她知道自己和师父终究不会走到一起,于是也就慢慢的放弃了少女的单相思,反而对这位亦师亦友的温先生多了许多崇敬之情,交往起来也再无女儿家的扭捏,直把温庭筠当作自己的父叔一般。

      温庭筠回长安,目的是希望在官场上有所斩获,因此与鱼幼薇闲聊时也经常表露出自己对政局世事的一些观感。鱼幼薇听着师父高谈阔论、纵论天下之事,不由得也心驰神往,然而虽说本朝曾有女子为官,但毕竟也是少数,鱼幼薇冰雪聪明,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一天天气晴朗,师徒二人到崇贞观中游览,正碰到一群新科进土争相在墙壁上题诗留念,这些人刚刚金榜题名,字里行间各个豪气干云。鱼幼薇在一旁观看,不由得心有所感,待他们题完后,也满怀感慨地题下一首七言绝句:

      云峰满月放春睛,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鱼幼薇题完诗后,便和师父悄然离去,对于弟子诗中的情感,温庭筠看后也颇觉遗憾,但女儿之身毕竟与功名相去遥远,于是也未及多想,只是轻描淡写的安慰了几句。

      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她满怀的雄才大志;后两句笔锋一转,却恨自己生为女儿身,空有满腹才情,却无法与须眉男子一争长短。几天之后,初到长安的贵公子李亿游览崇贞观时,无意中读到了鱼幼薇留下的诗,大为仰慕。李亿这次赴京是为了出任因祖荫而荣获的左补阙官职。就任后,这位来自江陵的名门之后,开始拜访京城的亲朋故旧。温庭筠在襄阳刺史幕中,曾与李亿有一段文字交往,因而李亿也来到了温庭筠家中。

      在温家的书桌上,一幅字迹娟秀的诗笺令李亿怦然心动。这是一首抒情六言诗:

      红桃处处春色,碧柳家家月明。

      楼上新妆待夜,闺中独坐含情。

      芙蓉月下鱼戏,彩虹天边雀声。

      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

      待他问明诗作者,原来就是那个题诗崇贞观的奇女子鱼幼薇,李亿心中更加激动。温庭筠把李亿微妙的.神态看在眼里,暗中已猜中他的心思。

      好心的他出于对鱼幼薇前途的考虑,为他们从中撮合。

      在长安繁花如锦的阳春三月,一乘花轿把盛妆的鱼幼薇,迎进了李亿为她在林亭置下的一栋别墅中。金童玉女度过了一段心醉时光。在江陵,李亿还有一个原配夫人裴氏,见丈夫去京多时仍不来接自己,三天两头寄信催促。李亿只好亲自东下接眷。

      李亿有妻,鱼幼薇早已知道,接她来京也是情理中事。鱼幼薇通情达理地送别了李亿,并牵肠挂肚地写了一首《江陵愁望寄子安(李亿的字)》: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鱼幼薇独守空房,从红枫秋月,一直等到春花渐落,才见良人携妻来到长安。尽管一路上李亿赔尽了小心,劝导妻子裴氏接受他的偏房鱼幼薇,可出身名门的裴氏始终不肯点头。一进林亭别墅的大门,裴氏就喝令随身侍女,把出来迎接的鱼幼薇按在地上,用藤条毒打一顿。鱼幼薇不敢反抗、也不敢怨怒,她只希望在夫人出了一口气之后,便能接受她成为一家人。

      然而裴氏的怒气井不是一发就消,第二天、第三天仍是闹得鸡飞狗跳,硬逼着李亿把鱼幼薇赶出家门。李亿实在拗不过裴氏,只好写下一纸休书,将鱼幼薇扫地出门。两人的婚姻仅仅维持了三个月,五个月的苦苦相思,至此戛然而止。李亿表面上与鱼幼薇一刀两断,暗地里却派人在曲江一带找到一处避静的道观——咸宜观,出资予以修葺,又捐出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香油钱,然后把鱼幼薇悄悄送进观中,并对鱼幼薇发誓道:“暂时隐忍一下,必有重逢之日!”

    [阅读全文]...

2022-05-13 01:04:50
  • 温庭筠《送人东游》

  • 送人东游

      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注解

      1、荒戌:荒废的防地营垒。

      2、浩然句:指远游之志甚坚。

      3、郢门山:即荆门山。

      4、樽酒:犹杯洒。

      译文

      在荒凉的古垒,在落叶的时分;

      你怀浩气东去,离别久居乡关。

      高风正好挂帆,直达古渡汉阳;

      待到日出之时,便到了郢门山。

      你在汉阳那边,还有几个友人?

      孤舟漂泊天涯,盼你早日归还!

      不知要到何时,你我才能重见;

      还是多饮几杯,暂慰别离愁颜。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起调太高,地傍荒凉古垒,时值萧瑟金秋。此时此地送友远行,别绪离愁,将何以堪?!二句话思陡然转迭,写友人远行心怀浩气而有远志,气象格调,可谓不凡。颔联两句互文,意即:“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山门。”汉阳、郢门相去千里,岂可同时尽取眼中?只是统指荆山楚水,展示辽阔雄奇境界而已。颈联对友人远去前程深表关怀,并寄托对他的怀念。末联当此送别之际,开怀畅饮,设想他日重逢,更见惜别之情。但结句无甚深意。虽文饰脱去温李(商隐)之纤丽艳作风,起调亦高,但情弱味淡。由此可见晚唐诗不及盛唐诗之一斑。

    [阅读全文]...

2021-12-29 14:16:18
  • 《赠少年》温庭筠唐诗鉴赏

  • 少年,唐诗
  •   【原文】

      赠少年

      江海相逢客恨多①,秋风叶下洞庭波②。

      酒酣夜别淮阴市③,月照高楼一曲歌④。

      【注释】

      ①“江海”句:江海,泛指外乡。忽遇友人本当高兴,由于彼此失意,故觉颇多苦恨。

      ②“秋风”句:在秋风箫瑟的时节,诗人与一少年相遇。彼此情意相投,瞬息又要分别,自然流露出无限离愁与别恨,给人以极深的艺术感染。“叶下,指秋风吹得树叶纷纷落下,借以渲染客恨。

      ③淮阴市:市,商业交换场所,古称“市”,碑立于淮安老城府市口。

      ④“月照”句:最后在高楼对月,他和少年知音,放歌一曲以壮志告勉,表达豪放不羁的情怀。

      【白话译文】

      漂泊江湖偶尔相逢客恨实在多,黄叶纷纷落下洞庭湖水波连波。

      深夜畅饮即将作别淮阴的街市,月照高楼我们引吭高唱离别歌。

      【赏析】

      作品大意写浪迹江湖的诗人,在秋风萧瑟的时节与一位少年相遇。彼此情味相投,但只片刻幸会,随即就分手了。诗人选择相逢又相别的瞬间场面来表现“客恨”,自然地流露出无限的离恨别情,给人以颇深的艺术感染。

      诗中的“客恨”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这首小诗是借客游抒写作者落拓江湖的“不遇”之感。

      客游他乡,忽遇友人,本当使人高兴,但由于彼此同有沦落江湖、政治失意之感,故觉颇多苦恨。尤其在这金风起浪、落叶萧萧的秋天,更容易触动游子的愁肠了。“秋风叶下洞庭波”,是化用《楚辞》“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描绘南方萧索的秋色,借以渲染“客恨”,并非实指。和下文的“夜别淮阴市”一样,都是借意。

      诗的前半融情入景,“客恨”的含意还比较含蓄。后半借酒消愁,意思就显露得多了。“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淮阴市”,固然点出话别地点,但主要用意还是借古人的酒杯浇胸中的块垒。这里是暗用淮阴侯韩信的故事。韩信年少未得志时,曾乞食漂母,*胯下,贻笑于淮阴一市。而后来却征战沙场,成为西汉百万军中的统帅。温庭筠也是才华出众,素有大志,但因其恃才傲物,终不为世用,只落得身世飘零,颇似少年韩信。故“酒酣夜别淮阴市”句,正寓有以韩信的襟抱期待自己,向昨天的耻辱告别之意。所以最后在高楼对明月,他和少年知音放歌一曲,以壮志共勉,正表达了一种豪放不羁的情怀。

      这首诗善于用典寄托怀抱,且不着痕迹,自然地与写景叙事融为一体,因景见情,含蓄隽永。暗用韩信故事来自述怀抱之后,便引出“月照高楼一曲歌”的壮志豪情。“月照高楼”明写分别地点,是景语,也是情语。四个字点染了高歌而别的背景,展现着一种壮丽明朗的景色。它不同于“月上柳梢”的缠绵,也有别于“晓风残月”的悲凉,而是和慷慨高歌的情调相吻合,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豪气。这正是诗人壮志情怀的写照。诗贵有真情。温庭筠多纤丽藻饰之作,而此篇却以峻拔爽朗的面目独标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阅读全文]...

2022-02-01 13:44:26
  • 温庭筠经典诗词名句

  • 经典,名人名言
  • 1.不如从嫁与,作鸳鸯。《南歌子》2.春露浥朝花,秋波浸晚霞《菩萨蛮》3.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菩萨蛮》4.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梦江南》5.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菩萨蛮》6.寂寞游人寒食后,夜来风雨送梨花。《鄠杜郊居》7.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琉璃梳子抚青丝,画心牵肠痴不痴。《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8.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轻,流莺三两声。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更漏子》9.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菩萨蛮》10.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梦江南》11.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菩萨蛮》12.三月雪连夜 未应伤物华 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嘲三月十八日》13.山月不知心底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梦江南》14.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南歌子》15.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菩萨蛮》1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夜夜,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17.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菩萨蛮》18.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菩萨蛮》19.虚阁上,倚栏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更漏子》20.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南歌子》21.雨暗夜合玲珑月,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绣帘垂帘穗,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菩萨蛮》22.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菩萨蛮》23.玉炉香 红烛泪 偏照画堂秋思 , 眉翠薄 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更漏子•玉炉香》24.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更能何事销芳念,亦有浓华委逝川。一曲艳歌留婉转,九原春草妒婵娟。王孙莫学多情客,自古多情损少年。《和友人伤歌姬》

    温庭筠

    [阅读全文]...

2022-07-04 13:47:50
温庭筠写的古诗 - 句子
温庭筠写的古诗 - 语录
温庭筠写的古诗 - 说说
温庭筠写的古诗 - 名言
温庭筠写的古诗 - 诗词
温庭筠写的古诗 - 祝福
温庭筠写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