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比赛口号

关于太极拳比赛口号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太极拳比赛口号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太极拳比赛口号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太极拳比赛口号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k+) 语录(16) 说说(24) 名言(1) 诗词(39) 祝福(6) 心语(150)

  • 八式太极拳口诀

  • 文艺,体育
  • 八式太极拳口诀

      八式太极拳动作,圆活连贯,由简至繁;练起来轻松自如,阴阳相合,刚柔相济,均匀缓慢,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以连续弓步为主要步型变化,手法动作以*传统太极拳的.正手即棚、捋、挤、按为主线变化而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式太极拳口诀,欢迎阅读。

      【八式太极拳口诀

      八式简化武当拳,无极起势鼓荡丹,

      两仪开合掳带连,鹤飞展翅气沉田。

      旋转乾坤开胯髋,野鸡蹿林走连环,

      五龙暗渡偷掌腿,侧人打钟架压点。

      阴阳别翅藏奇巧,合抱太极身安健,

      式法虽少万遍练,通幽入奥功德满。

      【动作要点】

      起势

      1、两脚开立;

      2、两臂前举;

      3、屈膝按掌

      一、卷肱式

      1、转身翻手摆掌;

      2、屈臂卷肱;

      3、前推后收;

      4、转身翻手摆掌;

      5、屈臂卷肱;

      6、前推后收

      二、楼膝拗步

      1、转腰摆手收脚;

      2、上步屈臂;

      3、弓步楼推;

      4、后坐摆脚;

      5、转腰摆手收脚;

      6、上步屈臂;

      7、弓步搂推

      三、野马分鬃

      1、转身坐腿分手;

      2、收脚抱球;

      3、转身上步;

      4、弓步分靠;

      5、坐腿撇脚转身;

      6、收脚抱球;

      7、转身上步;

      8、弓步分靠

      四、云手

      1、摆手翻掌;

      2、转身左云;

      3、翻手收脚;

      4、转身右云;

      5、翻手出脚;

      6、转身左云侧翻手;

      7、转身右云

      8、翻手收脚;

      9、转身左云;

      10、翻手出脚;

      11、转身右云;

      12、侧弓步翻掌

    [阅读全文]...

2022-07-19 00:32:19
  • 太极拳的招式

  • 文艺,体育
  • 太极拳的招式

      太极拳对于我们来讲是有强身健体的效果的,那么大家有了解过太极拳有哪些招式吗?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太极拳的招式,欢迎大家阅读!

      太极拳的招式:

      1、起势。

      (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看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2)两臂慢慢向前*举,两手高与肩*,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3)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聘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2、左右野马分鬃。

      (1)预备姿势:两脚幵立,与肩同宽,膝部稍微弯曲。双手自然下垂,放在身体两侧。

      (2)抱手收脚: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两手掌心相对,右上左下,右手大体与肩*,在右胸前做出“抱球”的姿势。接着左脚跟抬起,转向右侧,眼看右手。

      (3)转体上步: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脚跟轻着地,重心仍在右腿,两脚保持约20厘米距离。

      (4)弓步分手:上体挺直,继续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同时两手前后分别向左上和右下两个方向分开,左手高与眼*,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眼看左手。

      3、白鹤亮翅。

      (1)跟歩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屈于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

      (2)后坐转体:重心后移,右脚踏实,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两手开始交错分开,右手上举,左手下落;眼看右手。

      (3)虚步分手:左脚稍向前移,前脚掌着地,成左虚步;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按至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上体转正,眼*视前方。

      完成姿势胸不要挺出,两臂上下都要保持半圆形,左膝要微屈。身体重心后移,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一致。

      4、左右搂膝拗步。

      左搂膝拗步:向左前方迈左脚,重心前移。意在左手,向左后持出,同时右掌向前推击。右侧动作同理。

      5、手挥琵琶。

      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随着重心后移,使右脚踏实,坐实右腿;同时腰微右转;左脚随坐实右腿随提起向前迈半步,以脚跟着地,脚尖微翘,膝微弓,成左虚步;左手随转腰臂外旋随向上抄,掌心向右,指尖向前侧上,高与肩*;右手同时也随转腰臂外旋随向下采,掌心向左,指尖朝前侧上,高与腹齐;眼神顾及两掌向前*视。

      练*本式时注意:重心一前一后的虚实转换,要求上体正直,不可前俯后仰。右手向下采时要以肩带肘,以肘带手。左手向上抄时,要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两掌一起一收,均要随腰转动,要松肩、坠肘、沉腕,不能耸肩;两手合抱时,要随着松腰拔背,两臂微向前送,有意气下沉,劲往前发之势。

      6、左右倒卷肱。

      (1)上体右转,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划弧*举,臂微屈,左手随即翻掌向上;眼的.视线随着向右转体先向右看、再转向前方看左手。

      (2)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臂屈肘后撤,手心向上,撤至左肋外侧;同时左腿轻轻提起向后(偏左)退一步,脚掌先着地,然后全脚慢慢踏实,身体重心移到左腿上,成右虚步,右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眼看右手。

      (3)上体微向左转,同时左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举,手心向上,右手随即翻掌,掌心向上;眼随转体先向左看,再转向前方看右手。

      其实练*太极拳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事情是相当的多的,并且在练*太极拳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积极的调整自己的心态的问题,并且在练*的时候一定要掌握要领,尽量的避免走上练*太极拳的误区!

      和式太极拳推手的招式

      一、起势

      甲方用双手握拿乙方手腕,乙方两手由外向内滚缠对方手臂化解其拿时,顺势向前发放甲方。

      二、金刚三大对

      (1)甲方右脚上步,用右手(或掌或拳)向乙面部或胸部击打。乙双手接其手、肘,并用左脚进步控制对方右脚。若甲方欲退,乙用棚劲顺势将甲发出。

      (2)甲方用右手、肘进攻乙。乙则右胯松沉,腰轴右转,两手粘随甲方右臂向右后捋,使甲方来力落空倒地。

      (3)甲方落空欲退。乙粘随甲方并用左手及前臂挤击。

      (4)对方侧身并后坐走化来力。我则顺势双手合力按击。

      三、懒扎衣

      乙右手接甲方右手引化时,甲方以右肘击乙。乙左手顺势向顺时针方向裹缠走化,并两掌合力采甲右臂。

      甲方两手采乙右臂,乙顺势抬肘走化,并用左掌向下翻旋按击。

      四、自鹤亮翅

      甲方右手看乙右手,左手看乙右肘进步推按。乙两臂放松,左脚向后撤步化力,并顺势捋甲。

      乙右手搭甲右手,左手看其右肘,挤按对方。若甲走化乙则顺势埒之。

      五、斜行

      (1)甲右手握拿乙右腕,左手裹缠乙右肘。乙以左手按压甲右手指,右掌上旋扣甲右手腕,右肘内旋;左手与右手形成合力向外旋压,反其腕关节。

      (2)甲左手握乙左手,右手臂缠乙左肘,合力采拧。乙左肩放松,肘内收引化,同时,左腿向左上步套甲双脚。甲失重欲退,乙身体左转以肩肘击甲。

      和式太极拳推手的十个招式

      六、伏虎

      甲从背后搂抱乙双臂和身体。乙两臂上拥,身体蓄沉解其搂抱,两臂上棚时,两手扣甲双手腕;松胯,身体右转,使甲从右前跌出。

      七、倒撵猴

      乙左手粘引甲左手,右手向内、向下裹缠甲左臂;同时右脚跟向后上撩甲小腿,以断其根,上下合力使甲仆倒。

    [阅读全文]...

2022-06-04 02:59:48
  • 48式太极拳口诀

  • 文艺,体育
  • 48式太极拳口诀

      太极文化和文化太极,是一个层面上的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教授太极拳,不是单单教拳套路,而称为传播太极文化。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口诀吗?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48式太极拳口诀

      起势

      一、 白鹤亮翅

      二、 左搂膝拗步

      三、 左单鞭

      四、 左琵琶

      五、 捋挤势(三)

      六、 左搬拦捶

      七、 左棚捋挤按

      八、 斜身靠

      九、 肘底捶

      十、 倒卷肱(四)

      十一、转身推掌(四)

      十二、右琵琶势

      十三、搂膝栽捶

      十四、白蛇吐信(二)

      十五、拍脚伏虎(二)

      十六、左撇身捶

      十七、穿拳下势

      十八、独立撑掌(二)

      十九、右单鞭

      二十、右云手(三)

      二一、右左分鬃

      二二、高探马

      二三、右蹬脚

      二四、双峰贯耳

      二五、左蹬脚

      二六、掩手撩拳

      二七、海底针

      二八、闪通背

      二九、右左分脚

      三十、搂膝拗步(二)

      三一、上步擒打

      三二、如封似闭

      三三、左云手(三)

      三四、右撇身捶

      三五、左右穿梭

      三六、退步穿掌

      三七、虚步压掌

      三八、独立托掌

      三九、马步靠

      四十、转身大捋

      四一、撩掌下势

      四二、上步七星

      四三、独立跨虎

      四四、转身摆莲

      四五、弯弓射虎

      四六、右搬拦捶

      四七、右棚捋挤按

    [阅读全文]...

2022-01-23 06:24:59
  • 陈氏13式太极拳口诀

  • 文艺,体育
  • 陈氏13式太极拳口诀

      太极拳是一种重要的健身与预防疾病的手段。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国术、国宝、国粹和国魂,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陈氏13式太极拳口诀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陈氏13式太极拳口诀

      (一)外似处女,内似金刚

      中华武术,门派繁多,仅拳术就有几百种。各门派都有其独到之处,归纳起来,不外乎是内外两家。

      外家拳多以拳打脚踢为主,窜蹦跳跃,腾挪闪战,攻防含义较为明显、让人一看便知是武术。陈氏太极拳则别具特色: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不动,外形寂然不动,内气一动,外形随气而动;以内气催动外形,上下相随,连绵不断,以腰为轴,节节贯串,不丢不顶,圆转自如,轻轻运转,默默停止。

      其功防含意大都隐于内而不显于外,往往使人误认为此拳像摸鱼--样,不是武术。特别是老架一路,以柔为主,要求周身放松,不用僵力,主要是锻炼下盘功夫,使足下生根,转髋灵活,输通气血,练就充足的内气,意到气到,气到劲到,立身中正,八面支撑使身体内外各部建起巩固的防线,形成一身备五弓的蓄发之势,这样,不遇敌则已,若遇劲敌,则内劲猝发,如迅雷烈风,故外似处女,内似金刚,此为陈氏太极拳的一大特点。

      (二)螺旋缠绕的运气方法

      大家见过头顶碎砖、脖缠钢筋等,这是硬气功的运气方法。内气运到头顶上,头能将砖碰碎;运到脖颈上,能将钢筋缠绕起来。

      陈式太极拳结合力学和经络学的理论,采用螺旋缠绕的运气方法,以小力胜大力,以弱力胜强力。好象用一个小小的千斤顶,就能将载重几吨货物的汽车顶起来一样。所谓太极拳蓄发相变、引劲落空、借力打人,以四两拨千斤,皆是螺旋劲所起的作用。

      故《拳论》讲:"虚笼诈诱、只为一转 "从经络学上来讲,经络是指布满人体的气血通路,源于脏腑,流于肢体,脏腑经络气血失和,则神机反常而生疾病,和则气血流畅而强身延年。

      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以拳术与导引吐纳为表里,拳势动作采用螺旋缠丝式的伸缩旋转,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宜鼓荡、气遍身躯";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轴,节节贯串,微微旋转使腰隙(两肾)左右抽换,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运动,布于全身;通任、督两脉,上行为旋腕转膀,下行为旋踝转膝,达于四梢,复归丹田,动作呈弧形,圆活连贯,一招一势,承上启下,一气呵成,导致气血循环,此为运劲 (即运气),它区别于用劲。这种系统的运气方法是符合经络学说的道理,也是其它拳法和体育运动所少有的。

      (三)把武术与导引吐纳相结合

      导引和吐纳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养身术,早在公元前几百年的《老子》、《孟子》等著作中已有记载。汉初淮南子刘安就编成《六禽戏》,汉末著名医学家华佗又改为《五禽戏》,他模仿禽兽的动、摇、屈伸、仰俯、顾盼、跳跃等动作,并结合呼吸运动,用于治病保健锻炼,是后来气功和内行功的先导,也是道家养生学的基础。陈氏太极拳把导引、吐纳术和手、眼、身法、步法的协调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内外兼修的内功拳运动,这不仅对强身健体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且对提高拳术的搏击技巧也是一个创造性的发展。

      (四)陈氏太极拳的.刚柔相济

      刚和柔,两者是相互对立的,然而陈氏太极拳则把刚劲与柔劲揉和在整个套路中,一招一势刚中寓柔,柔中寓刚,达到刚柔相济。《拳谱》规定:"运动之功夫,先化劲为柔,然后练柔成刚,及其至也,亦柔亦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故此拳不可以刚名,亦不可以柔名,直以太极之名名之。"为什么太极拳的劲力要以刚柔相济为准呢?因有刚而无柔的劲缺乏韧性。易折易损,没有技击格斗的实用价值,只有柔而无刚的劲因失去爆发力也无济实用。

      故《拳论》指出:"然刚柔既分,而发用有别,四肢发劲,气形诸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屯于内而外现轻和,柔势也。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迫不捷。刚柔相济,则粘、游、连、随、腾、闪、折、空、掤、捋、挤、捺无不得其自然矣。刚柔不可偏用,用武岂可忽耶!"

      刚和柔的变换,从神与气上来讲,是通过隐与显表现出来的,隐则为柔,显则为刚。从姿势上来讲,是通过开与合表现出来的,合则为柔,开则为刚 (即蓄则为柔,发则为刚)。在运劲过程中表现为柔,在运动到落点时表现为刚。因有神气的隐显与姿势的开合,刚柔就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来。落点是运动到达尽头之点,是神显与气聚之处,所以表现为刚,除此之外,运气转换过程则宜用柔法。

      陈氏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是有开有合,每个开合动作都有运劲、有落点,落点要用刚劲,其它都用柔劲,以做到刚柔相济。这是做到刚柔相济必须掌握的原则,也是练*避实击虚,蓄而后发,引进落空,松活弹抖的基础。

      (五)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

      陈氏太极拳是内外兼修的内家拳术,内家拳的动作都是在意识的引导下进行的。意:即心意、意识。陈鑫《拳论》说:"打拳心为主","妙机本是从心发","运用在心,此是真诀"。"以心为主,而五官百骸无不听命"。"

      问:运行之主宰?曰:主宰于心,心欲左右更迭运行,则左右手足即更迭运行;心欲用缠丝劲顺转圈,则左右手即用缠丝劲顺转圈;心欲沉肘压肩,肘即沉、肩即压;心欲胸腹前合,腰劲塌下,裆口开圆,而胸向前合,腰劲刹下,裆口开圆,无不如意;心欲屈两膝,两膝即屈,右足随右手运行,左足随左手运行,两膝与左右足皆随之,不然多生疵累,此官骸不得不从乎心也。吾故曰:心为一身运行之主宰。以上所言,即是心意与动作的关系。

      《拳论》又云:"打拳以调养气血,呼吸顺其自然……调息绵绵,操固内守,注意玄关。......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运行。"由此可知,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的密切关系。在走架子时,一举一动都是在意的指挥下,将手、眼、身法、步法的协调动作和呼吸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呼蓄吸,顺其自然,心意不可使气,轻轻运转,成为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

      (六)实战性的竞技运动一一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

      武术自古以来就有踢、打、摔、拿、跌五种分部练*法,而摔法只讲摔,不阱打,几千年来就一直独立发展,其他四种虽也综合锻炼,但仍各具特色。古代有"南拳北腿"、"长拳短打"之称,也就说明这种分歧。与戚继光同时代的名手,如山东的"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等,也都各具一技之长。

      同时,由于踢、打、拿、跌四法在实践中有较大的伤害性,因此,历来大都只作假想性或象征性的练*,这就为花假手法开了方便之门。而前人所苦心积累的点滴经验,也因实践不足,很难提高技击水*。这就是我国古代一些著名拳种在教传之后"失其真意"或竞技无一人传*的原因之一。

      陈王庭以沾、粘、连、随、掤、捋、挤、按为中心内容,在螺旋缠绕的基础上,创造了陈氏太极拳双人推手法,练*大脑反应和皮肤触觉的灵敏性,综合了踢、打、摔、拿、跌等竞技技巧,并且还有所发展。

      譬如拿法,它不限于拿人的关节,而是着重拿人的劲路,这就高于一般拿法的技巧。陈氏太极拳这种推手方法,技击性较强,因此对发展体力、耐力、速度、灵敏和技巧都是行之有效的。这种推手方法代替了假想性和象征性的花假手法,解决了实*时的场地、护具和特制服装等问题,成为随时随地两人可以搭手练*的竞技运动。双人粘枪法也同于此。

      相关资料扩展:

      陈氏太极拳训练法

      (一)熟练套路 明确姿势

      所谓“套路”是指太极拳的整套架式。所谓“姿势”是指每个架式的动作结构 。初学时主要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经过一段时间练*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这样才能产生内气, 发挥健身及技击上的效果。现分两个方面,谈谈这一阶段的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1.动寓静之内,静寓动之中。练陈氏太级拳必须保持思想上的清静,排除一切内外干扰。只有这样才利于收敛内气,引动鼓荡。《拳论》说:“静养灵根气养神”。所谓养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肾脏。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根”,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静则养根”,也就是说,只有在意识清净的条件下,才能有助于肾气的旺盛与收藏,从而使五脏健运, 内气充沛,神得所养,动作矫健。

      2.注意身法,初练太极拳,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就和初学写字一样,能写成横*、竖直、点、钩等笔划,组合成方块就行。初学练拳,身法上只要求头部自然端正,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步法上只要能做好弓步、虚步、开步和收步,知道方位即可,至于不可避免出现的毛病,像挑肩架肘、横气填胸、呼吸发喘、手足颤抖等现象,不宜深究。但运行方位、角度、顺序必须绝对正确,力争做到姿势柔软、大方顺随。

      每天坚持练10遍左右,两个月即可将套路练熟。这时要进一步考虑动作要求, 从头至足,一招一势进行纠正。在动作速度上尽量放慢,以利于揣摩思考动作的正确与否。每天坚持10遍拳,再练*一个时期,就可以通过这一阶段而进入第二阶段了。

      (二)调整身法 周身放松

      所谓“身法”,是指练拳时对周身各部位要求的原则。要调整身法,首先必须在放松上下功夫。为了使骨节松开,伸筋拔骨,可选练些动作,如“金刚捣碓”、“掩手肱拳”、“摆脚跌叉”等,但要尽量放松,不要用拙力。

      这一阶段练*出现的主要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等,产生这些毛病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放松”这个含意理解不够;二是腿的支撑力不足,难以放松。《拳论》说:“身必以端正为本。以周身自然为妙。”也就是说套路架式的练*,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为根本。所说的“端正”,也有两种含意:一是指躯干四肢及头的位置中正,即身体不偏不倚之意;另一种是身体在歪斜情况下,保持相对*衡,如开步时的上引下进动作。所谓“放松”就是说在腿的支撑下,全身各部自然协调地松下,气沉丹田。初学时由于对这些问题没有理解和注意,加上功力浅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上述毛病。可通过增加练拳遍数放低身法,加大运动量,并且做一些单腿或双腿下蹲运动及站桩功来克服上述毛病。同时注意松胯、曲膝、圆裆,保持立身中正。随着腿部力量的增长,身法的放松,可使胸部、背部,肋部及膈肌自然下沉,体内的气机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强,其毛病就会消除。

      这一阶段练*,需有3至4个月时间。届时,身法已得到调整,姿势已基本正确, 并且随着练*质量的提高,已有内气活动的感觉。

      (三)疏通经络 引动内气

      经络遍布周身,内联脏腑,外系肌表,从而沟通人体上下表里,是调节机体和内气运行的通道。“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是极其微小的物质微粒,很难直观察觉,只能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根据事物的各种变化而体现它的存在。人体的气,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禀赋于先天父母之精气,二是饮食物化生的水谷之精气,以及存在于人体内的精气,通过脾、肺、肾三脏的生理功能综合作用而生成。《拳论》说:“气者,生之本,经者,气之路,经不通则气不行。”又说:“以吾本身自有之元气,运行吾身”,“以气运形, 一气贯通”。说明气是本身固有的本元物质,只有在经络畅通无阻的情况下,才能引动与鼓荡,达到一气贯通,从而产生防病健身和技击效果。

      前面已经说过,在“调整身法,周身放松”阶段后期,体内已有内气流动的感觉,练拳也有兴趣。但是这个感觉如波浪起伏,时有时无,时隐时现。经过一段时间,甚至会全然无有。这是经络之气通流不畅,气机运行不利,内气引动不力之故。因此,在这一阶段练*中必须重于意念引导,在大脑意识的指挥下,以意运形,使内气节节贯穿.

      如有不顺之处,可以自行调整身法,以得劲为准。练*速度宜慢不宜快。一招一式要精力专注,活泼无滞。外形尽量与内气意识保持一致。这样进一步练*一段时间,内气就会自然畅通,僵劲拙力也会慢慢克服,逐渐达到周身相随,连绵不断,内气会按拳势要求,产生有规律的鼓荡,达到一气贯通。

    [阅读全文]...

2022-02-17 14:10:51
  • 吴式太极拳37式口诀

  • 文艺,体育
  • 吴式太极拳37式口诀

      吴式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传统拳术。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吴式太极拳37式口诀,欢迎大家浏览。

      一、起势:

      1、重心右移:2、左脚跟提起;3、左脚横移;4、左脚跟落*;5、两臂前伸;6、旋腕上棚;7、蹲身按掌。

      二、揽雀尾:

      1、两掌外棚;2、坐步抱掌(左抱七星);3、左弓步打挤;4、转身措掌;5、坐步抱掌(右抱七星);6、右弓步打挤;7、翻掌前伸;8、坐身回捋;9、转腰翻掌;10、右弓步前棚掌;11、坐身摆臂;12、回身扣脚前按掌;13、转腰摆掌。

      三、搂膝拗步:

      1、转身提按;2、左脚向左横移;3、左弓步搂按;4、上步提按;5、右弓步搂按;6、上步提按;7、左弓步搂按。

      四、手挥琵琶:

      1、坐身抱掌(左抱七星);2、转腰翻掌;3、左弓步*抹;4、并步左掌上棚。

      五、野马分鬃:

      1、转身摆掌;2、上步坐身捋掌;3、胸前合掌;4、左弓步分掌;5、上步坐身捋掌;6、胸前 合掌;7、右弓步分掌。

      六、玉女穿梭:

      1、上步坐身翻掌;2、左弓步棚掌;3、坐身旋掌;4、回身托掌;5、左弓步架按掌;6、转身扣脚抱掌;7、转身上步抱臂;8、右弓步棚掌;9、坐身旋掌;10、回身托掌;11、右弓步架按掌;12、坐身抱掌(右抱七星);13、收脚插掌;14、右脚横移;15、胸前合掌;16、右弓步分掌;17、上步坐身翻掌;18、左弓步棚掌;19、坐身旋掌;20、回身托掌;21、左弓步架按掌;22、转身扣脚抱掌;23、转身上步抱臂;24、右弓步棚掌;25、坐身旋掌;26、回身托掌;27、右弓步架按掌。

      七、肘底看锤:

      1、上步捋掌;2、左弓步按掌;3、坐步上打拳。

      八、金鸡独立:

      1、两拳变掌左掌前劈;2、左弓步穿掌;3、独立挑掌;4、坐身劈掌;5、弓步穿掌;6、独立挑掌。

      九、倒撵猴:

      1、蹲身翻掌;2、撤步搂按掌;3、坐身提按掌;4、撤步搂按掌;5、坐身提按掌;6、撤步搂按掌;7、坐身提按掌;8、撤步搂按掌;9、坐身提按掌;10、撤步搂按掌。

      十、斜飞势:

      1、转腰摆掌;2、上步坐身捋掌;3、胸前合掌;4、弓步分掌。

      十一、提手上式:

      1、转身扣脚举掌;2、坐步抱掌;3、右弓步打挤;4、起身提钩;5、并步架掌。

      十二、白鹤亮翅:

      1、俯身按掌;2、转腰摆掌;3、起身举掌;4、蹲身垂肘。

      十三、海底针:

      1、转身提按掌;2、左脚横移;3、左弓步搂按掌;4、坐身右掌前指;5、蹲身右掌下栽。

      十四、扇通背:

      1、起身挑掌;2、上步合掌;3、马步架打。

      十五、左右分脚:

      1、起身丁步合掌;2、转腰上步坐身;3、左弓步上运掌;4、转腰右掌下劈;5、回转腰两掌交叉;6、起身独立举掌;7、分脚*劈掌;8、落步坐身合掌;9、右弓步上运掌;10、转腰左掌下劈;11、回转腰两掌相架;12、起身独立举掌;13、分脚*劈掌。

      十六、转身蹬脚:

      1、收脚提膝独立抱拳;2、摆膝转身;3、两拳上举;4、两掌*劈左蹬脚。

      十七、进步栽锤:

      1、落步坐身提按掌;2、左弓步搂按掌;3、上步坐身提按掌;4、右弓步搂按掌;5、上步坐身提按掌;6、左弓步右拳下栽。

      十八、翻身撇身锤:

      1、右拳上挑;2、转身出肘;3、上步坐身采肘;4、右弓步下采拳。

      十九:右蹬脚(二起脚):

      1、上步坐身翻掌相合;2、左弓步右运掌;3、转腰右掌下劈;4、回身两掌相架;5、起身独立举掌;6、蹬脚两掌*劈。

      二十、左右打虎:

      1、收脚撤步合掌;2、转腰扣脚捋掌;3、右弓步贯拳;4、转身撤步合掌;5、转腰扣脚捋掌;6、左弓步贯拳。

      二十一、双峰贯耳:

      1、起身独立举拳;2、蹬脚两掌*劈;3、转身提膝合臂;4、落脚坐身采掌;5、右弓步两手后钩;6、两拳相贯。

      二十二、披身蹬脚:

      1、转身碾脚摆拳;2、歇步抱拳;3、起身独立举拳;4、蹬脚两掌*劈。

      二十三、回身蹬脚:

      1、转身落脚旋掌;2、扣脚转身抱拳;3、起身独立举拳;4、蹬脚两掌*劈。

      二十四、扑面掌:

      1、转身落步托掌;2、右弓步推掌;3、上步坐身托掌;4、左弓步推掌。

      二十五、十字腿:

    [阅读全文]...

2021-12-16 12:46:49
  • 杨式太极拳口诀大全

  • 文艺,体育
  • 杨式太极拳口诀大全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里面的一个重要的流派,想要学*好杨式太极拳需要花很多的时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杨式太极拳口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起势:左脚分开半步,与肩同宽,两脚*行,两手前*举,沉肩垂肘,落按在大腿两侧,掌心向下,五指向前。

      2、揽雀尾:撇脚抱手,向前上步(正南),弓步前棚(上体转向偏西),扣脚抱手收脚,转身上步(正西),棚(左手附于右前臂的下方)、捋、挤、按。

      3、单鞭:座腿转腰,向左*抹,向右*抹,勾手收脚转身上步,弓步推掌(正东)。

      4、提手上势:座腿扣脚,移动右脚,向正前方,两手相合与体前。

      5、白鹤亮翅:转腰撤脚,抱手坐腿,分开两手成虚步(上手手心朝前)。

      6、搂膝拗步:转腰摆手收脚(转腰撇脚时重心不做大的移动),上步弓步搂手推掌,做第二个、第三个。

      7、手挥琵琶:跟步坐腿,措手合手成虚步。

      8、搬拦捶:转腰撇脚握拳,上步搬拳(前脚尖外撇),上步拦掌(左手从胸前向前神探,右拳收到腰间),弓步打捶。

      9、如封似闭:插手(左手从右拳下面伸出去,手心向下),屈收翻掌,弓步推按。

      10、斜飞势:坐腿转身扣脚,抱手收脚,转身上步(西北),弓步分手(上手手心斜向上,高与头*,左手按在跨旁。.

      11、肘底锤:坐腿转身扣脚,合抱收脚,摆步抹手,跟步摞手,虚步劈伸。

      12、倒卷肱:撤手退步虚步推掌,撤手退步虚步推掌。

      13、左右穿梭:扣脚转身,抱手,左前方上步,弓步架推掌;抹掌抱手,右前方上步,弓步架推掌。

      14、左右野马分鬃:抱手收脚,左前方上步,弓步分手;正前方上步,弓步分手。

      15、云手:左云收脚,右云开步,共做三次。

      16、单鞭:勾手提脚,转身上步,弓步推掌。

      17、高探马:跟步坐腿翻掌,虚步扑面掌(前手手心向下,手指斜向前,右手收到腹前)。

      18、右蹬脚:穿手*抹,抱手收脚,蹬脚分手(方向东南),

      19、双峰贯耳:屈腿并手,落脚弓步贯拳(方向东南)。

      20、左分脚:撇脚分手,抱手收脚,正东分脚分手。

      21、转身右蹬脚:转身合抱,向正东蹬脚分手。

      22、海底针:收脚后退,座腿转腰提手,虚步前下插掌,

      23、闪通背:弓步,分手,向前撑掌前推。

      24、白蛇吐信:坐腿转身扣脚,上步(西偏北)撇掌,弓步推掌。

      25、右拍脚:左脚上步,脚跟着地,脚尖外撇,两腿交叉屈蹲,两手搅动合抱,向西偏北方向拍脚。练*太极拳就像学*郑多燕减肥舞一样,脚上动作也很重要。

      26、左右伏虎:左脚旁落脚,退步(西南方落地)脚掌着地,脚跟内转,重心左移,右腿登直成左弓步,握拳,头转向右前方,两拳眼上下相对;扣脚坐腿,双拳变掌,提起右脚,正西方向上步,绕打贯拳。

      27、右下势:坐腿提勾,仆步穿掌(右手收到右腹前向下向前穿)。

      28、金鸡独立:重心前移提膝;落脚提膝。

      29、指裆捶:前落脚摆手,握拳上步冲打。

      30、揽雀尾:撇脚转身抱手上步,弓步棚手,捋、挤、后棚前按(同第二节动作)。

      31、单鞭:转身*抹,收脚勾手,弓步推掌。

      32、左下势:扣脚外撇,屈腿仆步,穿掌(左手收到左腹前向下向前穿)。

      33、上步七星:重心前移,上步虚步架拳。

      34、退步跨虎:退步分手,虚步,斜上斜下撑掌。

      35、转身摆莲:碾脚转身,扣步转身,摆脚。

      36、弯弓射虎:侧落脚,弓腿握拳,双拳反冲。

      37、搬拦捶:左拳变掌,收脚上步搬拳,上步拦掌,弓步打拳。

      38、如封似闭:穿手坐腿,收手弓步推按。

      39、十字手:转身扣脚分手,收脚抱手,开立步。

      40、收势:翻掌垂落收脚。

      一、起式

      1 、左脚开立,与肩同宽。

      2 、两臂掤举,达于肩*。

      3 、沉跨按掌,落掌跨旁。

      二、野马分鬃

      1 、旋跨揽掌,丁步抱球。

      2 、猫步按球,弓步分掌。

      3 、坐步翻掌,扣步揽园。

      4 、丁步抱球,合气化一。

    [阅读全文]...

2022-02-24 12:30:23
  • 十六式太极拳

  • 运动
  • 十六式太极拳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十六式太极拳,欢迎阅览。

      第一式:起势

      【动作一:左脚开立】随重心渐移于右腿,左脚向左横开半步,同肩宽,随即重心移回两腿间,脚尖向正南,成开立步。两臂仍自然垂于腿侧,两肘微开。目*视前方。

      【动作二:两臂*举】两掌边内旋边慢慢向前向上*举,两臂自然伸直,肘微下垂,与肩同高,与肩同宽,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视前方。

      【动作三:屈蹲按掌】两腿慢慢屈膝下蹲成小马步。同时两掌弧形轻轻下按,落至腹前,掌心向下,掌膝相对。目*视前方。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动作一:收脚右抱】随体转,重心移至右腿,左脚随即收至右脚内侧,脚掌轻轻点地。随上体转,重心移至右腿,左脚随即收至右脚内侧,脚掌轻轻点地。随上体转,右掌向右上再向左划弧,右臂弧形*屈于胸前,掌心向下;同时左掌边外旋边经体前向右划弧至腹前,掌心向上,两掌心相对成抱球状。目视右掌方向。

      【动作二:弓步分掌】随体转,左脚向左前方(正东偏左)迈出一步,脚跟轻轻着地,随重心前移,右腿自然蹬直,右脚跟外展,左脚踏实脚尖向正东,左腿屈膝前弓成左弓步。随上体左转,两掌分别向左上右下渐渐弧形分开,左腕高与肩*,肘微屈,掌心斜向上;同时右掌弧形落于右胯旁,肘微屈,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视左掌前方。

      【动作三:后坐旋掌】随体转,右腿渐屈,重心稍右移,左脚尖翘起。随体转,左掌边微内旋边弧形稍里收;同时右掌稍外撑。眼领体转。

      【动作四:收脚左抱】随体转,左脚尖外摆约60°,随重心前移,左腿渐渐屈膝前弓,左脚全脚踏实,右脚随即收至左脚内侧,脚掌轻轻点地。随上体左转,左掌继续内旋,左臂弧形*屈于胸前,掌心向下;同时右掌边继续外旋边向左上划弧至腹前,掌心向上,两掌心相对成抱球状。目视左掌方向。

      【动作五:弓步分掌】随体转,右脚向右前方(正东偏右)迈出一步,脚跟轻轻着地,随重心前移,左腿自然蹬直,左脚跟外展,右脚踏实脚尖向正东,右腿屈膝前弓成右弓步。随上体右转,两掌分别向左下右上渐渐弧形分开,右腕高与肩*,肘微屈,掌心斜向上;同时左掌弧形落于左胯旁,肘也微屈,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视右掌前方。

      第三式:白鹤亮翅

      【动作一:跟步抱球】随体转,重心右移,左脚跟进半步,前脚掌在右脚后偏左着地,脚尖外撇。随上体右转,右掌内旋,右臂弧形*屈于胸前,掌心向下;同时左掌边外旋边向右上划弧至腹前,掌心向上,两掌心上下相对成抱球状。目视右掌方向。

      【动作二:后坐分掌】随体转,重心移于左腿,左脚踏实,右脚跟随即离地。随上体左转,两掌渐渐向左上、右下弧形分开,左掌至左肩前方,掌心斜向上,右掌至左胸前,掌心斜向下。目视左掌前方。

      【动作三:虚步亮掌】随体转,右脚稍向前移(正东),脚前掌轻轻着地,右膝微屈成右虚步。随上体右转,左掌继续划弧上提于左额前方,掌心向右后方;同时右掌划弧落于右胯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眼领体转,目视前方。

      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

      【动作一:收脚托掌】随体转,重心渐移于左腿,右脚随即收至左脚内侧,脚掌轻轻点地。随体转,左掌边外旋边向体前弧形下落,再经胯旁向左后上方划弧举至左肩外侧,掌心斜向上,与耳同高,肘微屈;同时右掌边外旋边向上、向左划弧至左胸前,掌心斜向下。目视左掌方向。

      【动作二:弓步搂推】随体转,右脚向前方(正东偏右)迈出一步,脚跟着地,随重心前移,左腿自然蹬直,右脚踏实,脚尖向正东,右腿屈膝前弓成右弓步。随上体右转,左臂卷臂屈肘,左掌内旋经耳侧向前(正东)弧形推出,掌心向前,指尖向上,肘微屈,高与鼻*;同时右掌向下经右膝前弧形搂过,按于右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肘也微屈。目视前方。

      【动作三:后坐旋掌】随体转,左腿渐屈膝,重心稍左移,右脚尖翘起。随体转,左掌外旋微向上;同时右掌外旋稍向右移。眼领左掌移转。

      【动作四:收脚托掌】随体转,右脚尖外摆约60°,随重心前移右脚全脚踏实,右腿渐屈膝前弓,左脚随即收至右脚内侧,脚掌轻轻点地。随上体右转,右掌边外旋边向右后上方划弧兴趣至右肩外侧,掌心斜向上,与耳同高,肘微屈;同时左掌边外旋边向上、向右划弧至右胸前,掌心斜向下。目视右掌方向。

      【动作五:弓步搂推】随体转,左脚向前方(正东偏左)迈出一步,脚跟着地,随重心前移,右腿自然蹬直,右脚跟外展,左脚踏实,脚尖向正东,左腿屈膝前弓成左弓步。随上体左转,右臂边卷臂屈肘,右掌边内旋经耳侧向前(正东)弧形推出,掌心向前,指尖向上,高与鼻*,肘微屈;同时左掌向下经左膝上方弧形搂过,按于左胯前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肘也微屈。目视前方。两式过渡时,腰胯要松沉,收脚要开档,展臂要沉肘,上步时两脚横向距离20—30厘米。托掌之手,收拢时应靠前臂的卷收至虎口对向耳侧,弓步搂推到定势时两肩要*齐,两掌要微微坐腕,压胯之手,肘不过腰后,前脚屈弓,膝不过脚尖,上体不可前倾。整个动作过程中,收脚与托掌、卷臂压掌与出步、弓步与搂膝推掌要协调配合,眼领掌转,一到俱到。

      第五式:进步搬拦捶

      【动作一:坐身摆掌】随体转,右腿屈膝,重心稍右移,左脚尖上翘起。随体转,右掌渐向体前弧形伸展,掌心斜向下;同时左掌微外旋,边微向左向上弧形于体侧,掌心斜向下。眼领上体移转。

      【动作二:收脚握拳】随体转,左脚尖外摆约60°,随后全脚忠实,左腿渐屈膝前弓,重心移于左腿,右脚随即收至左脚内侧(脚不触地)。随上体左转,右掌边微内旋边渐握拳,向下向左经腹前,划弧收于左肋前,拳心向下;同时左掌向前向右弧形收于胸前,掌心向下。目视前方。

      【动作三:摆步搬拳】随体转,重心仍在左腿,右脚提起经左脚内侧,向前(正东偏右)迈出一步,脚跟着地,脚尖外摆约60°。随体转,右拳边外旋边经胸前向前翻转撤出,拳心向上;同时左掌弧形下落,按于左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视前方。

      【动作四:上步拦掌】随体转,右脚踏实,右腿屈膝前弓,重心渐移于右腿,左脚跟随即离地外展,经右脚内侧向前(正东)迈上一步,脚跟落地。随上体右转,右拳边内旋边向右划弧经身体右侧,再外弧形收至右腰旁,拳心向上;同时左掌边外旋边向上、向前、向右划弧至身体前方时,掌心向右。目视前方。

      【动作五:弓步打拳】随体转,重心渐前移,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随上体左转,右掌边内旋边向前打出,拳眼向上,高与胸*,肘微屈;同时左掌弧形收于右前臂内侧,掌心向右,指尖斜向上。目视右拳前方。

      第六式:如封似闭

      【动作一:穿掌翻掌】上体先微微左转,再微微右转,胸向正东。两腿保持左弓步状。随体转,右拳微内旋,再渐外旋变掌,掌心翻转向上;同时左掌边外旋边从右腕下向前伸出,掌心也向上,两掌随之分开,与肩同宽,*举于体前。目视前方。

      【动作二:后坐收掌】随重心后移,右腿渐屈,左腿自然伸直,左脚尖翘起。随重心后移,两掌边内旋边屈臂弧形回收,经胸前再向下至腹前,掌心斜向前下。

      【动作三:弓步前推】随重心前移,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随重心前移,两掌弧形向前向上推出,与肩同宽掌心向前,掌指向上,腕与肩*。目视前方。

      第七式:单鞭

      【动作一:右转摆掌】随体转,重心渐右移,右脚外摆,左脚尖内扣,两脚尖均向南,成右侧弓步。随上体右转,右掌边内旋向右划弧至身体右侧,边渐向外翻掌微坐腕外撑,腕高与肩*;同时左掌边外旋,边向下向右划弧至腹前,掌心向内。眼领右掌移转,目视右掌前方。

      【动作二:收脚勾手】随重心右移,右掌向右侧前伸,屈腕成勾手,勾尖向下,腕稍高于肩,肘微屈;同时左掌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掌心向里。目视勾手方向。

      【动作三:弓步推掌】随体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脚跟着地,随重心前移,左脚踏实,左腿屈膝前弓;同时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随上体左转,左掌边内旋边划弧经脸前向前(偏左)渐渐翻转推出,掌心向前,指尖向上,高与眼齐,肘微屈;同时右勾手微向后撑。目视左掌前方。

      第八式:手挥琵琶

      【动作一:转腰带掌】随体转,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提起至左脚后稍偏右。随上体左转,左掌向内、向下划弧至左胯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同时右勾手渐变掌,边外旋边向前、向内弧形*摆至体前,掌心斜向上。目视前方。

      【动作二:虚步合臂】随体转,右脚尖外撇,右脚渐踏实,重心移于右腿,左脚随即提起,稍向前上步,脚跟着地、膝微屈,成左虚步。随体转,左掌边外旋边向前、向上划弧挑举至体前;同时右掌边内旋边屈肘回带至胸前,然后两臂松沉,屈臂合于胸前,左掌成侧立掌停于脸前,指尖与眉心相对,掌心斜向右;同时右掌也成侧立掌,停于左臂内侧,掌心斜向左。目视左掌前方。

      第九式:倒卷肱

      【动作一:提腿展臂】随体转,左腿渐提,左脚跟随即提起,脚尖下垂,并稍内收,重心仍在右腿。随上体右转,右掌边外旋边向下经腹前,再向右后上方(西北)划弧*举,掌心斜向上高与耳齐;同时左掌边渐外旋边微向前伸翻转,掌心也斜向上,两臂前后展*,肘微屈。目视东南向眼光顾及两掌。

      【动作二:退步屈肘】随体转,重心全落于右腿,左腿提起,左向后(偏左)退一步,脚前掌着地,脚尖稍外撇。随上体左转,右掌边微内旋,边屈肘划弧收至耳侧,掌心斜向前;同时左掌稍向里划弧回收,掌心斜向上。目视前方。

      【动作三:虚步推掌】随体转,左膝渐屈,左脚踏实,重心左移,右脚随即以脚掌为轴扭正,脚尖向正东成右虚步。随上体左转,右掌边内旋边向前弧形推出,掌心向前,指尖向上,高与鼻*;同时左掌边微内旋,边屈肘向左下划弧撒至左肋外侧,掌心斜向上。目视右掌前方。

      【动作四:提腿展臂】随体转,右腿渐提,右脚跟随即提起,脚尖下垂,并稍内收,重心仍在左腿。随上体左转,左掌向左后上方划弧*举,掌心斜向上,高与耳齐;同时右掌边渐外旋边微向前伸翻转,掌也也斜向上,两臂前后展*,肘微屈。目视东北向,眼光顾及两掌。

      【动作五:退步屈肘】随体转,重心全落于左腿,右腿提起,右脚向后(偏右)退一步,脚前掌着地,脚尖稍外撇。随上体右转,左掌边微内旋,边屈肘划弧收至耳侧,掌心斜向前;同时右掌稍向里划弧回收,掌心斜向上。目视前方。

      【动作六:虚步推掌】随体转,右膝渐屈,右脚踏实,重心右移,左脚随即以脚掌为轴扭正,脚尖向正东,成左虚步。随上体右转,左掌边内旋边向前弧形推出,掌心向前,指尖向上,高与鼻*;同时右掌边微内旋,边屈肘向右下划弧撤至右肋外侧,掌心斜向上。目视左掌前方。

      第十式:左右穿梭

      【动作一:转向右抱】随体转,左脚踏实脚尖内扣,重心移至左腿,右脚随即轻轻外旋提起,再活步摆脚下落忠实,脚尖朝西偏北,重心右移。随上体右转,右臂边内旋边向上划弧翻掌*屈于右胸前,掌心向下,同时左掌边外旋边向下、向右划弧至腹前,掌心向上,两掌相对成抱球状。目视右掌方向。

      【动作二:弓步架推】随体转,左脚提起,经右脚内侧向左前方(西偏南)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再踏实,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随上体左转,右掌先向右下,从腰间再经胸前向前弧形推出,掌心向前,指尖向上高与鼻尖齐*;同时左掌弧形向上经脸前翻掌,架举于左额前上方,掌心斜向上。目视右掌前方。

      【动作三:收脚左抱】随体转,重心稍后移,左脚尖翘起微内扣,重心移于左腿,左脚踏实;同时右脚提起跟进,停于左脚内侧脚掌轻轻点地。随体转,两掌弧形下落,左上右下在左胸前成抱球状。目视左掌方向。

      【动作四:弓步架推】随体转,右脚提起,经左脚内侧向右前方(西偏北)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再踏实,右腿屈膝前弓,左腿自然蹬直成右弓步。随上体右转,左掌先向左下,从腰间再经胸前向前弧形推出,掌心向前,指尖向上高与鼻尖齐*;同时,右掌弧形向上经脸前翻掌,架举于右额前上方,掌心斜向上。目视左掌前方。

    [阅读全文]...

2021-12-22 23:06:29
  • 陈氏24式太极拳口诀介绍

  • 文艺,体育
  • 陈氏24式太极拳口诀介绍

      导语:陈氏太极拳养生功是常见的养生武术,更是广大老年人喜爱的健身项目之一,由于陈氏太极拳以阴阳互补、中医的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所以对于人体的'调理有不错的科学依据。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陈氏24式太极拳口诀,希望对你有帮助!

      预备势

      并脚直立 两臂下垂 手指微屈 虚颌顶劲 下颏微收

      舌抵上腭 双眼*视 全身放松

      一、起势

      左脚开立 两臂前举 屈膝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

      1、左野马分鬃

      稍右转体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2、右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3、左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稍右转体 跟步抱球 后坐转体 虚步分手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左搂膝拗步

      转体摆臂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2、右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3、左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五、手挥瑟琶

      跟步展臂 后坐引手 虚步合手

      六、左右倒卷肱

      1、右倒卷肱

      稍右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2、左倒卷肱

      稍左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3、右倒卷肱

      稍右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4、左倒卷肱

      稍左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七、左揽雀尾

      转体撤手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掤臂 摆臂后捋

      转体搭手 弓下前挤 转腕分手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

      后坐扣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掤臂 摆臂后捋

      转体搭手 弓步前挤 转腕分手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九、单鞭

      转体运臂 右脚内扣 上体右转 勾手收脚 转体上步

      弓步推掌

      十、云手

      后坐扣脚 转体松勾 并步云手 开步云手 并步云手

      开步云手 开步云手 扣脚云手

      十一、单鞭

      转体勾手 转体上步 弓步推掌

      十二、高探马

      跟步托球 后坐卷肱 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

    [阅读全文]...

2022-04-04 12:19:29
  • 杨式太极拳42式口令大全

  • 文艺,体育
  • 杨式太极拳42式口令大全

      杨式太极拳又称作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知名的流派,据传是由杨露禅所建立,下面是杨式太极拳42式口令,精辟的记录了杨氏太极拳的奥秘之处。

      杨式太极拳第一段

      1、起势

      混沌初开法为先,气贴背走沉丹田,心静体松精神注,*腕坠肘势自然。

      2、右揽雀尾

      初运鸿蒙阴阳现,起落开合太极圈,掤捋挤按为总手,雀尾动作技法全。

      3、左单鞭

      单鞭多用可防攻,左像箭来右似弓,体正松腰勾屈下,翻掌前推转腰行。

      4、提手

      胸部被击用提手,截合断封妙无穷,上提虚步相一致,身势含蓄合手肘。

      5、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立鸡群,左采右掤两臂分,沉气落胯腰拔起,开中寓合须用心。

      6、搂膝拗步(二)

      起肩过胯膝外搂,拗步推掌沉腕肘,搂推弓步相一致,头领身正左右走。

      7、撇身捶

      横截压带闪正中,翻拳按掌劲宜整,手眼身步要协调,双臂翻转随腰动。

      8、捋挤势(二)

      捋势变挤圆又连,手随腰动劲不断,劲从根起形于梢,节节贯串一气连。

      9、进步搬拦捶

      太极五捶此为先,搬拳之后立掌拦,拦掌过后捶急进,上下相随劲不断。

      10、如风似闭

      臂下穿手十字封,后坐分掌闭于胸,两臂推按腹前下,跟步助劲显奇功。

      杨式太极拳第二段

      11、开合手

      两手开合于胸前,开吸合呼法自然,沉肩坠肘掌相对,意念存在两掌间。

      12、右单鞭

      右脚横开体微转,两掌侧分一条鞭,沉肩坠肘虎口对,侧弓步子裆宜圆。

      13、肘底捶

      扣脚掩掌接抱球,迈步跟脚连摆手,捶居肘下前劈掌,三尖相照合要求。

      14、转身推掌(二)

      撤步碾脚把体转,搂按举掌转体间,上脚跟步掌前推,左右式子紧相连。

      15、玉女穿梭(二)

      捋后搭手于胸前,跟步转体掌*摆,弓步上架前推掌,左右式子紧相连。

      16、右左蹬脚

      转体穿掌两臂展,两掌交叉抱胸前,分撑两掌勾脚蹬,左右蹬腿紧相连。

      17、掩手肱捶

      两掌掩合于面前,开步叠掌外分展,外旋两臂合拳肘,护腹弓步前打拳。

      18、野马分鬃(二)

      转身旋臂横挒掌,翻掌托于膝上方,上步弓腿前穿靠,左右式子紧接上。

      杨式太极拳第三段

      19、云手(三)

      两手交替环形转,势如行云圆连绵。腰领手转目随视,步子横行轻灵缓。

      20、独立打虎

      撤步翻掌向前穿,双掌左摆握成拳,提膝架拳打虎式,身正稳立似如山。

      21、右分脚

      两掌叠抱于胸前,右上摆踢臂分展,单腿支撑微弯屈,劲力通顺达脚尖。

      22、双峰贯耳

      屈腿收掌于膝上,落脚上步分两掌,重心前移成弓步,力贯双拳取太阳。

      23、左分脚

      转体叉掌抱胸前,左上摆踢臂分展,单腿支撑微弯屈,劲力通顺达脚尖。

    [阅读全文]...

2022-05-15 18:39:38
  • 太极拳云手的步骤

  • 文艺,体育
  • 太极拳云手的步骤

      导语:云手是太极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名词,不管太极拳哪一门派,都有以云手命名的动作,今天本文就云手的价值和锻炼要领谈一谈自己的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云手练*的价值

      云手的主要价值在于放松神经、加强血液循环、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等,其意在精神集中、意念沉着,配合以腹部呼吸,舒缓而深长,长此以往,可以增强人体肺活量,畅通经脉。另外,云手动作以腰脊为轴心,通过来回旋转完成各个动作,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

      因此,云手是一项使人体得到全方面锻炼的绝佳运动。

      云手的步骤

      预备式

      双脚开步站立,含胸拔背,舌抵下颚,目视前方,双肩自然下垂。

      右云手

      首先,身体左转,左腿稍弯曲,右腿伸直,左掌自左腿一侧向上向左向后,以弧形向身后划动,掌心向外,稍高过肩,五指上伸;右掌按弧形划至左胸处,指尖向左。然后,重心右移至右腿,左腿伸直,右腿稍弯曲,右手行至面前,左手缓缓落下;上体右转,右手掌心向内,行至右上方,左手掌心向下。最后,左手沿小腹向按右上弧形至面前,右手向右,慢慢下落。

      左云手

      左云手和右云手类似,只不过左右的动作要将方向反过来,上下动作不变,呼吸等要领也一样。

      收尾

      左手运至左侧,右手从右侧按弧形向上划动,掌心翻上,双手在胸前逐渐合拢,指尖并对,慢慢下放,最后分别放于大腿两侧。

      云手的注意要领

      配合呼吸

      太极拳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呼吸,每一个动作都精确配合到呼或者吸,在云手中,左云手要吸气,右云手要呼气。呼吸要注意舌抵下颚,以达到腹部呼吸的目的,节奏要追求绵长深沉,以意导气,气沉丹田。

      以腰为轴

      云手尤其注重腰的作用,要时刻记住以腰为轴,做动作时要在腰的支撑下向左或向右,应不缓不急,节奏分明。

      以上就是本文对云手这一太极拳动作的总结,只要记住它的注意点,勤加练*,相信你一定能融会贯通。

      拓展:太极拳的云手解密

      云手的名称

      关于云手的名称由来,洪均生先生在《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书的考证中认为,“云手”的'式名是象形而来的。*画*惯以螺旋状表示云之随风旋转,而此式两手交互旋转有似画云笔法,故取此名。另外,舞蹈的经典动作里也有非常飘逸的“云手”组合,或许是它启发了拳术中划圈动势名称的命名。

      陈鑫曾说:武术中攻防手法以左右两方用得较多,所以各家套路中仍然保留了云手的模式原型,陈鑫在《陈式太极拳图说》中,把一路二三组云手称为“上、中、下”,演练的步法和手法也稍有变化。二路炮捶也多处出现“单云手”。显而易见,云手作为太极拳基本技术形式,虽然已经融化在各式拳势当中,但原型还独立存在着。

      云手的神意

      文事武功,对神意的要求都是第一位的。演练者的意就是不丢不顶的太极拳意。用神意统领周身,按规矩运转,就会出现“周身无处不太极”的状态。既然云手是太极拳的“母式”,那么云手的神意就是太极拳演练和实作的神意。正常情况下,神意的关注有内外之别。在内为内劲的随机调节,在外为眼神的适时观照。

      “遵易理,合拳法,统周身”才是云手神意的“真态”。

      云手的轨迹

      云手虽然是简单的画圈,但要求很绌,不是言传身教的确难以明了。而且各家风格不同,要求有别。这里以陈式太极拳为例,说明云手的运行轨迹。

      一般情况下,单独操练云手,都是先从单云手开始的。因为双云手无非是双手的交替配合,明白了单云手,自然就能举一反三,通晓双云手的动作要领。单云手又有定步和活步之别,起步阶段自然以定步为基,可减少难度,易于入门。按传统的单云手操练形式来分,又有正反之别。

      下面具体讲一下定步右单正云手的运动轨迹:

      预备式:马步开手

      站好右侧马步,眼睛注视右前方,左手叉腰,左肘微前下合,右手向右前方采挤展开,肘微沉,右臂稍弯曲,掌心斜向右前下方,手指高度约在肩和眉之间,右手和右脚,上下呼应。

      第一动:收肘缠手

      眼睛注视右前方,内气微松沉,腰胯走提塌劲,身体左转,右肘向右肋收转,右手同时顺缠收转。掌心斜向右前方,手指高度约在肩和肘之间。手指领劲不丢.肘不许夹紧、要松垂。

      第二动:合手挤靠

      眼睛继续注视右前方,身体继续左转,肘微沉右手顺缠收转到胸前十厘米左右位置。掌心不过身体中线,斜向左后上方,手指领劲不丢。这时右肩肘要出挤靠劲,身体保持中正。

      第三动:右转挤按

      眼睛继续注视右前方,身体右转,肘微沉有手逆缠,右手的位置大约在右肩前外二十至三十厘米处。掌心斜向前下方,手指领劲不丢。这时有肘要松沉、发挤靠劲,手掌外侧意在其右上方,身体保持中正。

      第四动:右转挤采

      眼睛继续注视有前方,身体继续右转,右手逆缠,右手的位置大约在右肩前外侧五卜厘米处。掌心斜向右前下方,手指领劲不丢,手指尖与右脚趾相合。右前臂和掌腕走挤采劲,身体保持中正。

      要点:整个正云手过程保持“上领下塌中间转”的身法。眼睛注视右前方,出手时“手领肘”,收手时“肘领手”,上下开合协调,既放松,内劲还要不丢不顶,呈阴阳相济状态。右正云手的动势是顺时针的轨迹,整个路线是斜向的外大内小的“鸭蛋网”。

      正确的定步云手练*应该是神意专注,速度均匀,动势流畅,开合协调。划圈时,手臂三节和全身整体的合理运转是云手锻炼的真谛。

      云手的实用

      云手既然是母式,当然包含拳法的攻防含义,云手划圈的过程,就是理想的攻防一体模式。手臂部三节和躯干部、下肢部三节的开合一体运转,就是最佳的人体攻防动态构架。每一个随意的点都应是处于太极状态中的,要化打合一、开合一体。

      例如:正云手的第一动“收肘缠手”,对方双手挤按我右腕、肘处,我松沉右肩肘,同时向里收肘,右掌指向右外下侧划弧,即肘与手的收中放的动势在同一时问完成。掌指部的缠转是梢节的紧放,肘部的收转是中节的随化,对方立即处于“落空”和“即…”的两难境地,非高手则即刻出局。

      当然,理想的太极状态是相对的,我们不可忽视自己的技术锤炼和心态修养。实际上,只要理念对头,打任何拳都可达太极状态。反过来说,就是打太极,不明理法,也是盲拳,只能虚妄地陶醉自己,没有实际功用。所以,我们应从云手训练着手,举一反三。只有经过持久的正确锻炼,方可达“全身无处不太极”的状态,才能在推手和实战中,处处得机得势。

    [阅读全文]...

2022-01-11 18:35:04
太极拳比赛口号 - 句子
太极拳比赛口号 - 语录
太极拳比赛口号 - 说说
太极拳比赛口号 - 名言
太极拳比赛口号 - 诗词
太极拳比赛口号 - 祝福
太极拳比赛口号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