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之梦经典台词

关于如梦之梦经典台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如梦之梦经典台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如梦之梦经典台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如梦之梦经典台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1k+) 说说(108) 名言(1) 诗词(159) 祝福(2) 心语(1)

  • 如梦初醒的*义词_如梦初醒的意思_如梦初醒造句

  • 如梦初醒[rú mèng chū xǐng]

    【解释】: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突然醒悟

    【*义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反义词】:如堕雾中

    如梦初醒造句:

    ①听了他的解释,我如梦初醒,是我错怪他了。

    ②这次沉痛的教训使他如梦初醒,他决心改正错误,争取做个关心集体的好学生。

    ③经过我耐心地说明、解释,他才如梦初醒,知道自己受骗了。

    ④听了她的一番话,我才如梦初醒似的,了解了事情的真相。

    ⑤就在那一瞬间,我如梦初醒,方知错怪他了。

    ⑥当警察赶到,受骗者才如梦初醒。

    [阅读全文]...

2021-11-30 08:24:54
  • 如梦令诗词

  • 如梦令诗词

      如梦令·寒春赋

      春扮寒冬装冷,气杀百花无径。单步独行时,如腊月风吹镜。残影,残影,何处有情难定。

      如梦令·游子吟元宵节

      游子长年*淡,过节几乎无感。唯有空闲时,装把大师风范。收敛,收敛,偷写一篇无憾!

      如梦令·晚春赋

      温度初升风暖,去雾澄天高展。花式百开时,香满人间春晚。请看,请看,红绿已经相伴。

      如梦令·情人节前夜犯相思

      情不知何时有,二十四年依旧。长夜漫长时,来首相思相扣。如酒,如酒,麻木到心头皱。

      如梦令·情话赋

      回首经年莞笑,醉卧梦中谁扰?花好月圆时,情话负了多少?春晓,春晓,年复一年空好。

      如梦令·罢东风

      春未开花如故,一夜又回寒处。亏得断肠人,无意与东风度。何苦,何苦,孑立不堪长暮。

      如梦令·迎春雷

      迎娶春雷初响,该是重生猛涨。凭夜长思,多少路来冲量。难挡,难挡,江水已成飞浪。

      如梦令·勿忘春

      依旧寒风吹荡,百里屠苏无望。单向范湖时,差点与春相忘。惆怅,惆怅,何日满庭花放。

      如梦令·过春梅

      寒步惊冬风遁,起手拈花春恨。如梦范湖中,秃树奋枝难忍。幽愤,幽愤,唯见腊梅争韵。

      如梦令·非人哉

      深夜灯光长亮,二十四年痴妄。晨起五更天,犹记睡时忽忘。酣畅,酣畅,儒雅不堪来往。

      如梦令·飞将梨花令

      林鸟高歌楼上,细日染红柳巷。闲步看花时,千树白衣云帐。遐想,遐想,游作汉城飞将。

      如梦令·探春令

      何事听歌来感,半是晚春收敛。三月又三天,应是满城新艳?初探,初探,恍若梦中长念。

      如梦令·葬花令

      风葬梨花惊院,小路白皑千瓣。何处是春天,走马出门相看。如愿,如愿,真个汉城春晚。

      如梦令·飞燕令

      今个春风初现,恰若晚来飞燕。花好月圆时,杯酒和谁相伴。思远,思远,长是百回千转。

     

    [阅读全文]...

2022-05-17 21:54:13
  • 如梦初醒的*义词_如梦初醒的意思_如梦初醒造句

  • 如梦初醒[rú mèng chū xǐng]

    【解释】: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突然醒悟

    【*义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反义词】:如堕雾中

    如梦初醒造句:

    ①听了他的解释,我如梦初醒,是我错怪他了。

    ②这次沉痛的教训使他如梦初醒,他决心改正错误,争取做个关心集体的好学生。

    ③经过我耐心地说明、解释,他才如梦初醒,知道自己受骗了。

    ④听了她的一番话,我才如梦初醒似的,了解了事情的真相。

    ⑤就在那一瞬间,我如梦初醒,方知错怪他了。

    ⑥当警察赶到,受骗者才如梦初醒。

    [阅读全文]...

2021-12-04 05:08:17
  • 如梦令廖行之

  • 如梦令廖行之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梦令廖行之,欢迎阅读与收藏。

      如梦令

      作者:廖行之

      朝代:宋

      体裁:词

      雨歇凉生枕簟。不梦大槐宫殿。惟对谪仙人,一笑高情眷眷。离恨。离恨。无奈晓窗鸡啭。

      作者简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拓展)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译文

      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拓展阅读: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

      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

      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

      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

      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

      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

      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

      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

      本来**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

      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

    [阅读全文]...

2022-04-09 04:12:22
  • 如梦青春

  • 青春
  •   李柯杉

      青春是一场看不见终点的旅行,

      回忆是那车窗外只能倒退的美丽风景。

      一个人欣赏着烟花绚烂的落幕,

      黑夜中星与火邂逅于烟花易冷,

      剧终人散,只是看不见的灰尘。

      青春是一双在蓝天白云上飞翔过的翅膀,

      遥望天堂,无边无际,自由飞翔

      看过天使的纯美脸庞,即便虚幻

      *凡的青春旅行也算抵达过最美天堂!

      青春是一场过时的浪漫爱情电影,

      那老旧的剧情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迁;

      那金典的浪漫剧情最终剧终人散,

      却成为后会无期的永恒不朽最美青春!

      青春是一首百听不厌的经典老情歌,

      优美旋律曾经感动你我心灵的歌词。

      在最美鲜花凋零以后,在最美春天季节变换以后,

      每当听见往日情歌都是你给过我最美青春的最好见证!

      最美的青春无非是在最美的年华邂逅心的伴侣,

      最好的幸福无疑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开怀大笑!

      青春路上有过心与心的默契,空虚也甜蜜,

      青春路上回忆天使心的纯净,荒凉且无悔。

      青春犹如那流淌山涧的一汪清泉,

      在岁月洗礼中依稀看见纯真笑脸。

      浮躁的城市早已让最初的美好消失不见,

      青春如梦的碎片使生活的残缺窃喜伤叹。

      天使飞过的青春是*凡生命多彩的梦幻,

      以致于天使远去依然回味有你温情相伴。

      四季轮回,春暖花开,鲜花依然缤纷娇艳,

      阳光灿烂,物是人非,桃花艳丽非笑春风。

      青春如一场繁花似锦的缤纷彩虹梦

      天使般灿烂微笑一度让我感觉世界是如此美妙,

      你给的回忆太好,却非换来思念的煎熬,

      你给的青春太妙,再也遇不见心的美好。

      青春如一条涓涓不息,无法逆流的小溪,

      曾经一尘不染的清泉经过岁月的沉淀变得混着不堪。

      山青草绿的丛林早已喧闹的城市取代,

      再也回不到鸟语花香的纯美世外桃源。

      如今春天依旧阳光灿烂,

      脑海中浮现出天使般春光明媚的微笑。

      感叹无情青春的变换无偿,

      如今春天桃花依然娇颜绽放

      缺失最初醉酒赏花心有灵犀,不醉不会

      再美的桃花也只是一枝独秀,花开花落,黯然伤神。

      青春中那些灿烂脸庞在梦中周而复始地上演昙花一现的绚丽

      几乎感觉自己只存在于梦与现实的边缘。

      如果能再让我感受一次心有灵犀的甜蜜;

      假如能再让我看看青春熟悉的灿烂微笑;

      即便让放弃牛奶与面包也在所不惜,

      只为那不能倒转的如梦青春!

    [阅读全文]...

2022-01-14 08:56:34
  • 如梦令五阕

  •   一、    初月含羞遮面,  小影窗前倚倦。  玉指一枝花,  入了多情人念。  何见?  何见?  今夜良辰梦远。    二、    月色一痕入梦,  覆水难收人空。  何处约初盟,  寂寞那寻情衷。  谁共?  谁共?  落花瘦描眉痛。    三、    昨夜风降霜雪,  深梦情缘已绝。  怎个恨心分,  好景良辰虚设。  谁结?  谁结?  醉里一杯愁彻。    四、    帘幕锁心无路,  金燕绝尘香故。  一剪梦云愁,  还在酒中尝苦。  人去?  人去?  花落月残谁顾?    五、    旧梦朦胧谁扰,  相守倏然飘渺.  落花恨西风,  怎奈红尘情少.  谁恼?  谁恼?  残律嘎然心老.

      编辑点评:

      作者以如梦令词牌为基调载体,对恋人相邀良辰的期待和矜持,用月影含羞,玉指多情铺展开来,写法独到,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得相邀未果,从而新的寂寞和梦痛,句中用字恰当得体。最后是虚设一场如风降霜雪,醉里一杯愁彻。再往下读锁心无路,绝尘香故都在酒里,花落月残谁顾?就给人以悲情氛围了,这就注定了这组词的苍凉结尾,落花恨西风,残律嘎然心老。五阕词整体连贯,一气呵成。文采斐然。下次别忘了加标点。瑕不掩瑜,好作品推荐共赏。

    [阅读全文]...

2022-04-15 05:31:08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李清照,诗人
  • 李清照的如梦令

      导语:李清照是以写“愁”称著的女词人,而她的早期词作却写得新鲜活泼,极富乐观情趣,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李清照如梦令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李清照如梦令有三首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生*

      作者:佚名

      家世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秉承家学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代鲜伦”。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因此,宋代周的《清波杂志》认为,这两首和诗“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明代陈宏绪的《寒夜录》评此两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

      如梦令1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2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第三首没有前两首有名:

      如梦令3

      谁伴明窗独坐

      我共影儿两个

      灯尽欲眠时

      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 无那

      好个凄凉的我

      这首是在家国离乱,她的丈夫赵明诚去世后做的.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晚年遭际坎坷,故其词从创作风格上看明显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描写青少年时期生活,表现出她对大自然的喜爱或对爱情的追求和纯真;后期则主要描写个人遭遇,抒发故国之思,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其词善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描绘细腻心情,语言风格明快自然,朴素清新流转如珠,充分体现词应“协音律”、“别是一家”的创新主张。下面试赏析比较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词来理解其词的风格和特点。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两阕,一是广为传诵的“昨夜雨疏风骤”,一是情趣盎然的“常记溪亭日暮”。两词均为小令,结构和音律上都是单词,33字,7句,5仄韵,一叠韵。两词的共同之处是:

      1.从表现手法上都侧重勾勒线条,写意传神,往往通过一两个字,一两句话,达到概括表现主题的目的。

      2.从表现内容上看,也都是反映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都从醉酒、花美等自然界的变化中刻画主人公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和青春的朴素感情。 但从用语、造词以及意境内的创造上去把握,我们也可以从这两首词中看出李清照创作的不同时期不同特色和诗人不同的语言表现技巧。

      一、用语、造句 一“*” 一“奇” 。

      “常记溪亭日暮”一词所记述的内容十分*淡,“常记”表明所叙是一件时常引起词人回忆的往事,是少女时代一次郊游活动的剪影。小令十分自然地引出了郊游事件:词人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沉醉”迷途,而又“误入藕花深处”的处境,以致慌乱击桨,“惊起一滩鸥鹭”的奇遇。作者用语、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实、自然。但由于作者剪辑嫁接得体。短短三十三字,便成就一幅极有情致的生活图景,从而首开“以寻常语绘精美图”之先河。“常记”两句起的仿佛*了些,然而却自然和谐,似乎是面对知己叙述一个日常的.故事,实际上已将读者带到作者所特设的词境中去,为下句的层层转折作了铺垫,颇有《红楼梦》写王熙凤之笔法。接下来三个情态动词“误”、“争”、“惊”亦是寻常用语,但三个词连为一体、一气呵成,却正好生动地勾勒出一幅“荷池荡舟惊鸟”的风俗画。“误”字,写出作者摇船时的醉酒憨态,“争”字,则刻画出诗人着急慌乱的神情,“惊”字用得最是精彩,鸥鹭惊飞的场面,诗人由惊慌而至惊喜的神情,都跃然纸上。

      “昨夜雨疏风骤”却写得一波三折,展示的是一幕具有情趣的生活小剧:夜晚风雨交加,作者醉酒沉睡,一觉醒来,恰为侍女进屋卷帘。作者拥帘试问,侍女却随口回答:海棠依旧;看着窗外被风吹得七零八落的红花,作者颇觉不快,连声责问:你可知道,枝繁叶茂的时候那红花却已经凋落了。此词用词造句最大的特点在于“奇”。

      其一,词中对话写的非常巧妙。作者睡醒之后即询问侍女,所问何事却一字未提,(省略了问语的具体内容)这里“一问”、“一答”、“一驳”各句语气均有不同,流露着女主人和侍女不同的心情神态,十分传神。间接地表现出主人公的惜花之情,含蓄深蕴。与晚唐杜牧所写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二是用语对比色彩强烈。如“雨疏”与“风骤”,以表现急风对花事的摧残;“浓睡”与“残酒”,以衬托借酒消愁的心情;“试问”与“却道”,看出女主人的心情急切而侍女却漫不经心,这一对比,表现了两个人物对外界事物的不同感受和感情倾向;“绿肥”与“红瘦”,以表明绿暗红稀的暮春之景;词开始是水墨淡笔,结处用浓墨重彩,又有浓淡映衬之妙。全篇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心态的强烈对比,使读者对作者的惜春的心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三是结句“绿肥红瘦”。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色代物,极为新巧,把形容人的“肥、瘦”二字,用来描状海棠的叶茂花残,反脱俗而成奇美,用得惊险奇绝。且不说诗人采用拟人法来描写事物,把事物写得形象生动。单说一个“瘦”字,就写得很含蓄。——不用数量化用语表现花的个体形态(多少),而用形象化用语(肥瘦),使得雨后叶子的肥硕,花瓣的凋零,宛然如见。肥瘦不仅表现了花叶整体的稀和密,多和少的内容对比,同时也表现出花与叶的个体形态,新颖别致地描绘出海棠花花衰叶茂的鲜明形象。“瘦“既写出花朵凋零的景象,又透露出诗人惜花之情,还点出了暮春时节。(含蓄)这一结句历来为词论家所称道,王士祯认为,这一结句:“人工天巧,可称绝唱。”(《花草蒙拾》),有学者因此称李清照为“绿肥红瘦居士”。

      二、意境创造一“隐”,一“显”。

      “常记溪亭日暮”侧重在写景,融情于景。通过景物的描画来抒发和表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故而意境创造含蓄深沉。通篇见景不见人。而事实上作者的行踪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为意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起句“溪亭日暮”,点明活动的时间、地点,亭子座落溪边,流水潺潺而过,时值黄昏,晚霞满天,水云之间,恍然如梦。而如此美景,如果没有人的参与和欣赏,再美的景致也只是一种摆设,于是作者以“常记”二字入笔,就自然而然地以欣赏者的身份融进景中,这时候的意境便无限延伸,作者是独自一人从早到晚呢?还是同情人出外缱绻?令人遐思连篇,而“沉醉不知归路”又从“酒醉”发展到“心醉”,既透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又曲折反映出作者留恋忘返的被自然之景所陶醉的情致。何以“不知归路”呢?原来由于“兴尽”畅游,“沉醉”而迷途,本来是作者的“不知归路”,又演化成“舟入荷丛惊飞鸥鹭”的意境,读来特别耐人寻味。

      “昨夜雨疏风骤”的意境创造则比较直白,作为一幕生活小剧,既有背景描写,又有形象刻画,既写了人物的动作神态,又写了人物的对话,意境创造因此显得比较浅显明了,不事雕琢,但意境之新,情节之奇,形象之生动丰富足见作者功力。“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写作者昨晚风雨交加时因触景伤情而醉酒,“浓睡”之后酒劲还是没退,整个意境画面,是直接以作者“伤春醉酒”的形象而出现,没有任何刻意地描摹,但却给人以无穷回味——作者何故醉酒?是思恋远方的情人吗?抑许还有……,这种想象空间一直可以延伸到后几句的对话,才能最终找到答案。通过语言描写来塑造意境更是此词的一大特色。如“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句,以白描手法写人物言语,通过“问非所答”的转承,既体现作者惜花伤春的敏感心理,又表现出侍女不够善解人意的情绪,更贴*生活,更具有情趣。创造了一种新的意境。

      第三,生活感受一“喜”一“愁”。

      两首词在组材用语上极为讲究曲折,《蓼园词造》曾对此下过评语:“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但两词曲折中反映的生活感受似有所不同:前者偏于乐观和闲情逸致,后者则有浓浓的伤感情绪。 “常记溪亭日暮”随着画面的展现,主人公的情感起伏跌宕地流露出来:美酒胜景带来的“沉醉”和“兴尽”,日暮知返和“不知归路”所引起的不安,回舟择路时“误入藕池”所引起的焦灼,手忙脚乱连呼“争渡”时的慌乱无主,以及哗然的水声“惊起一滩鸥鹭”时的喜出望外。全词围绕晚归遣词造句,选材上富有生活情趣,主题积极,(一切均有陶醉生活,倾慕自然所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而“昨夜雨疏风骤”在选材上偏于凄冷场景,用词上感情色彩比较消极,如“浓”、“残”、“却”、“瘦”等,同样是体现对大自然的热爱,但面对的背景却是“风雨交加的夜晚”,而非“流水潺潺的溪亭边”,故而伤感愁情甚浓。所谓“浓睡”不过是为了烘托经过一夜后的鲜明对比,这一夜,词人不断放耳倾听的风声,雨声,感受着大自然的变化,睡得并不安稳。 后面“知否”的迭用,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设问,而是具有丰富、强烈的感情色彩的。其中既有对侍女不关心花事的微责,又有对花事凋零衰败的痛惜,蕴积了主人公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在的惋惜之情,或许还有伤春自伤备感青春流逝的愁情。词中女主人公口说“应是绿肥红瘦”答得巧妙,使人感到“应是”只是她对自然季节变化的客观认识,而大自然却是无情的,从多情的女主人公内心来说,她是多么不愿意大自然产生这种无情的变化啊!在“应是”的背后,正隐藏着这种理智与感情的矛盾,而就在这矛盾的心理活动中,女主人公的爱花之心与惜花之情被揭示出来。[叹惋痛惜之情](这种明写夜雨伤花,绿多红少,而暗写闺妇孤寂,红颜憔悴的技法,在宋词中是常见的。)

      李清照是以写“愁”称著的女词人,而她的早期词作却写得新鲜活泼,极富乐观情趣,这可能与她的生活境遇有着密切的关系。李清照出身于官宦之家,少有文才,深受父母宠爱,生活优裕,早期词作正是她那时的欢乐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即原于此。李清照十八岁与赵明诚结婚,四十四岁南渡避难,四十六岁丈夫谢世,作者从此流离颠沛,生活无着,后期作品相当部分反映了她在国破夫亡之时的深愁悲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否属其后期作品尚无定论,但两词的艺术成就却是不容置疑的。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小令的题材并不新鲜,古已有之,而且不止一人写过,我们熟悉的如唐代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即是,李清照要写同样的题材,要想站住脚,要出新出奇,就必须另辟蹊径,别出心裁。

      李词与孟诗虽有相同之处,但女词人表现的独具一格,有其独到的绝妙之笔。与孟诗之异在于:

      1. 从选材来说,李词与孟诗一样,都是截取了暮春时节、风雨过后、清晨睡起的一段思想活动来写的。不同的事,孟诗是“以声写春”——“啼鸟声”、“风雨声”、“落花声”,都是在状春之声; 李词却是“以色写春”——“绿肥红瘦”,叶茂花残,是在描春之容。

      2. 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不尽相同:孟诗是写春天由困乏而入睡,“春眠不觉晓”;李词则是写因饮酒而入睡,“浓睡不消残酒”;后者似觉内容更丰富。

      3. 在表现心理活动方式上:孟诗侧重在“自我揭示”,诗里出现的,只是主人公自己,抒情性更强;李词则全靠白描,诗人把清晨睡起后与侍女的一段对话,原原本本地描述在读者面前,主人公在想什么(心理活动),就要通过对话去了解。“对话”表现出了两个人物不同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粗细的区别。虽是诗抒情诗,但其中有气候变化、有人物对话和感情变化,揭示了心理活动,又具有一定的叙事因素,是生活直写,表现了一个短暂的时间发展过程。这是孟诗所不能达到的。

    [阅读全文]...

2022-05-07 15:34:17
  • 如梦初醒的说说

  •   1、等待是千帆过尽,希望是你,相遇是惊鸿一瞥,如梦初醒是你。

      2、谈一场旷日持久的恋爱,曲终人散,如梦初醒,就像苍老了一圈。

      3、迷茫的人有很多,有时候就一句话,便能够如梦初醒!

      4、岁,如梦初醒,曾经的不服输,过往的斗志昂扬,如今都被时间带走。智商已到极限,未来在哪,是否开心,是否幸福,我的路在哪……

      5、如梦初醒,原来一切都不值得,心疼过去的那个自己,和认认真真付出的时光。人性本凉薄,何必说那么多。不爱而已。再见。

      6、如梦初醒般记起上次有这种情绪还是去年早些时候,结局自然是话从口出全剧终。

      7、夜已静!静的能听到心跳声!冬已寒!寒的能如梦初醒!

      8、书已经提早看了。今天不是最后的时刻,明天也还会有新的困难。好觉睡醒,一切如梦初醒。

      9、今天开始记录自己的365天,不管是爱情还是心情,给自己一个空间,需要记录些什么下来。很久之后会不一样的感觉。第一篇,如梦初醒。

      10、繁华落尽现惆怅!如梦初醒亦彷徨!尘缘往事随风尽!乘风整装远航待!

      11、来了,终于要来了,她说像是做了一场噩梦,其实我也是如梦初醒。

      12、人生如梦,如梦初醒。又是新的一天开始,加油!

      13、卸不下的玉镯,解不开的心结,当如梦初醒,却物是人非。

      14、终于明白了懂了,这些年阻挡我的是什么,感谢姚公子的那句你内心的限制太多让我如梦初醒!!!

      15、多想在没有你的明天,醒来,发现一切都是一场噩梦,拍拍身上的尘埃,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可是哪有那么多,如梦初醒...

      16、大多数时候,人往往是不自知的,幸福的时候庸人自扰,自由的时候又沉迷于哀伤,时过境迁之后方才如梦初醒,空悲叹。

      17、耿耿于怀这么多年,把那么多负面的东西归因于此,真的有点过了。如梦初醒,但愿为时不晚。感恩身边的人,感恩遇见。

      18、虽然一直扯着嗓子嚎穷,其实还是溺爱自己,吃什么看什么买什么玩什么,大都由性子。直到我妈开口说难,如梦初醒。

      19、人生如梦初醒的时候吓死人,却什么也不能做。

      20、心里想的未必能实现……心里不想的却偏偏在你面前出现……像梦一样!如梦初醒……

      21、忽然之间如梦初醒,既然是在做梦那么是时候该醒来,自欺欺人的后果往往都是悲伤离场,你我亦如此。

      22、如梦初醒,却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23、也许真的是想多了,如梦初醒,却还痴痴傻傻!故事的结局已经明了!电影落幕⋯⋯

    [阅读全文]...

2022-02-17 03:23:26
  • 如梦令李清照赏析(李清照最好的诗词之如梦令)

  • 李清照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当古诗词变成悠扬的曲调,唱进人们的心弦,你是否会觉得课堂上咿咿呀呀的枯燥无味都变得有声有色起来?仿佛每一首诗词背后,都有一段动情的故事。

    这首《如梦令》随着《知否》的热播,带着一众主演的分分合合走进大众的视线,好像这首词印证了盛家女儿的喜悲忧乐,是小公爷的心酸幸福镌刻的一笔一画,也是每个存在的角色整合到一起的不凡,破碎,与完整。他们的一举一动,每一个选择与诀别,每一次皱眉或微笑,都会牵动人们的心跳,可个中滋味难言,放过自己的撕心裂肺,成全大家的辛酸释然……也许一句“你就是那个天地”便让人简简单单地懂得体面告别和释怀拥抱,在望向明天的晨曦里,让微醺的晨风吹红了眼眶。

    这首词似乎映射贯穿了剧中每个人的一生,为整部剧奠定了凄婉唯美的基础:比如明兰深困大宅门却敢爱敢恨不甘命运,比如齐衡年少有为却终其一生爱而不得……可这词并不是一首悲凉的爱情短歌,今天就跟青云阅读宝典一起来赏读李清照的这篇《如梦令》吧。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文坛趣事:李清照怎么暗戳戳的皮?

    我们都知道,李清照是一位出了名的才女,也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婉约词派女词人:“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她的词时而活泼,时而哀怨,充满的少女的天真烂漫,也不乏淑女的恬静稳重,更包含了热血男儿的壮志豪情。在人们的印象里,李清照好像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温润如玉,举世无双。这样一位大家闺秀,甚至是语言应用的大师,还真想不到她是怎么发脾气的。而这首词,也许你了解了以后就会刷新对她的认知了。让我们先来一起看看《如梦令》到底写了什么吧?

    昨夜疾风骤雨急急忙忙吹到了天明,我傍晚贪杯多饮了几盏酒,醉了,早早就寝睡得天昏地暗,仿佛梦里有阳光照暖了手边的书笺和脚边的桃花让人不愿醒来,酣睡一夜却还是没能彻底消散一身的醉意。突然想起来我心爱的花花草草还在院子里淋了一夜的风雨,赶紧问侍女我的花都怎么样了,她却漫不经心地卷起门帘向外瞟了一眼,对我说“海棠花都还好着呢,像下雨前那样盛放如初”。你到底知不知道,知不知道,一夜的风吹雨打,早应该是绿叶茂盛而花朵残败了。

    看到这,想必大家都有些明白了,这首词,其实是李清照暗戳戳地对自己的小侍女发脾气呢。一个爱花之人被人如此轻贱自己的花草,必定是生气的;而李清照又是这样一位有情怀,文艺范儿的大小姐,更是对这样满不在乎的敷衍怒不可遏。怎么办呢?侍女年龄也不大,不爱花,况且又不专门看管花草,一个远*闻名的大家闺秀如何能当场暴跳如雷,大发雷霆呀!可不发脾气吧,李清照又真心的愤怒,她这个气啊久久不能*息,于是我们的大才女就将一腔怒火泼与笔墨,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年的经典——《如梦令》。所以,按现在的话来说,她的原意应该是这样的吧:(以下皆为戏说,不必当真,无意冒犯)

    昨天晚上喝得五迷三道,回到屋里晕晕乎乎睡了一宿,还是宿醉脑袋疼,没醒酒。半夜的时候好像听见外头哗啦哗啦下了一晚上雨,风也挺大,呼呼的吹了一晚上。一拍大腿想起来我那些花还在外头杵着呢,完了肯定浇坏了。赶紧抓住一个侍女,寻思问问花咋样了,这小丫头瞅都不瞅一眼就跟我说还开挺好。哎我的个天儿啊,你到底懂不懂啊,动动脑子啊,都浇一晚上雨了,那花肯定都落完了光剩叶儿了啊!还开挺好?可气死我了!

    这位大才女,愣是把自己的气愤变成了首让人误以为是凄美爱情的词,不仅发泄了怒气,还维护了自己的形象,更为文坛添了这样一块耀眼夺目的美玉。这样有趣的灵魂,你Pick了嘛?

    穿越时空:回看文人都是如何发脾气的

    1.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先秦:佚名《相鼠》

    戏说:你瞅瞅这黄鼠还有皮,你人咋就不要脸呢!没脸没皮的死了得了!

    2.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戏说:气死我了 ,气得我头发都竖起来把帽子顶飞了!靠在栏杆上向远处看,风雨刚停。

    3.厄穷苏武餐风久,忧愤张巡嚼齿空。——宋:陆游《书愤》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宋:陆游《书愤》

    戏说:遭难的苏武熬住了十数年吞毡咽雪的风霜,忧愤的张巡面对叛贼恨得把牙齿咬碎嚼光。我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纵然死了我做鬼也能数一数二英名流芳!

    看过绿肥红瘦,你就是那个天地

    也许你读过“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的句子,于是你遇见了白石溪畔,小路上白衣飘飘绝世独立散落一身桃花的墨发公子;也许你读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句子,于是你遇见了满城碧色,一夜春来的庭院中轻摇摇椅闲看一树灿烂的桂花流星般飘落溅起一阵香甜的夜晚;也许你读过“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句子,于是你遇见了悠悠暗香,朵朵融雪中竞相开放的迎春冬花身*段千百里之外,铁马冰河中,仍触及心底最柔软最温暖的友情……

    书中自有美景在,书中易度良辰时。书山辞海中,我们遇见了流连忘返的蜀山,遇见了快意恩仇的江湖,遇见了人生的不言而喻,遇见了人间的不可方物。也许带着目的去读书很辛苦,但这并不等于放下包袱的阅读同样无聊。爱看漫画的人也好,爱看小说的人也好,这世上也许并没有无用的书,也并不是只有那些名家的名著才是真正的有营养,有价值。漫画也许使人幽默,让人更明白什么是经历,什么是友谊;小说也是一样,也许更让人明白什么是刻骨铭心,什么是天马行空。

    所以,读书到底有没有收获,全看你到底有没有读懂,有没有真正的读进去。你可以跟着自己的兴趣走,即便是动漫,你跟着情节流泪了也好,跟着主角们热血沸腾也好,就像这样忘记所有专心投入地感受了一种纯粹的情感,我觉得这都是收获,花费的时间也都有了价值。所以,不要排斥“读书”两个字,在我看来,只要是用视觉去看,用心灵去感受的行动,都算是读书。当你愿意敞开心扉去外界汲取营养,就会另有天地;当你阅尽千帆,用心感受和品味,就会收获比看过的作品更独特和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你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这是自己的东西,看过绿肥红瘦,此时的你也就成了那个天地。

    [阅读全文]...

2021-11-27 01:19:54
  • 纳兰性德《如梦令》词作赏析

  •   【原文】

      如梦令①

      万帐穹庐人醉②,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③。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④。

      【注释】

      ①如梦令:相传为后唐庄宗自制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句,因改今名。

      ②穹庐:圆形的毡帐。

      ③归梦二句:言家乡远隔狼河,归梦不成。纵然做得归梦,河声彻夜,又把梦搅醒。狼河:白狼河,即今大凌河,在辽宁省西部。

      ④解道:知道。

      【白话译文】

      千万顶行军毡帐之中,将士们酣歌豪饮,酩酊大醉,满天繁星摇曳,那星空仿佛摇摇欲坠。狼河阻隔,回家的梦,被那河水滔滔之声搅的粉碎。闭上眼睛,让梦境延续吧,我知道,梦醒之时,更加百无聊赖。

      【赏析】

      歌词以穹庐、星影两个不同的物象,于宇宙间两个不同方位为展现背景,并以睡梦和睡醒两种不同的状态通过人物的切身体验,揭示情思。布景与说情,阔大而深长。

      王国维论诗词之辨,既曾提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亦曾提出“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性德塞上之作。

      尘世中总有着夜阑独醒的人,带着断崖独坐的寂寥。就算塞外景物奇绝,扈从圣驾的风光,也抵不了心底对故园的冀盼。

      诺瓦利斯说,诗是对家园的无限怀想。容若这阙词是再贴切不过的注解。其实不止是容若,离乡之绪、故园之思简直是古代文人的一种思维定式,脑袋里面的主旋律。切肤痛楚让文人骚客们创作出这样“生离死别”、这样震撼人心的意境。

      那时候的人还太弱小,缺乏驰骋的能力,要出行就得将自己和行李一样层层打包。离别因此是重大的。一路上关山阻隔,离自己的温暖小屋越来越远,一路上昼行夜停风餐露宿,前途却茫茫无尽,不晓得哪天才能到目的地,也可能随时被不可预期的困难和危险击倒。

      在种种焦虑不安中意识到自身在天地面前如此渺小。这种惶恐不是现在坐着飞机和火车,满世界溜达的人可以想象的。归梦隔狼河,却被河声搅碎的痛苦,在一日穿行几个国家的现代人看来简直不值一提。

    [阅读全文]...

2022-03-25 09:24:09
如梦之梦经典台词 - 句子
如梦之梦经典台词 - 语录
如梦之梦经典台词 - 说说
如梦之梦经典台词 - 名言
如梦之梦经典台词 - 诗词
如梦之梦经典台词 - 祝福
如梦之梦经典台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