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古诗诗意人教版的

关于绝句古诗诗意人教版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绝句古诗诗意人教版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绝句古诗诗意人教版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绝句古诗诗意人教版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78) 说说(593) 名言(6) 诗词(5k+) 祝福(83) 心语(2)

  • 古诗绝句的诗意大全

  • 诗意
  •   绝句的诗意

    篇一:

    1、《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2、《绝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

    1、短篷:有篷小舟。

    2、仗:拄着。藜:指拐杖。

    译文: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

    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

    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

    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

    3、《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

    1、迟日:指春天。

    2、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3、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

    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

    鸳鸯睡在沙上。

    篇二:

    每日一诗之 绝句

    相思 王维

    [阅读全文]...

2022-07-07 11:24:39
  • 古诗绝句的诗意大全

  • 诗意,经典
  •   绝句的诗意

      篇一:

      1、《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2、《绝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

      1、短篷:有篷小舟。

      2、仗:拄着。藜:指拐杖。

      译文: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

      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

      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

      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

      3、《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

      1、迟日:指春天。

      2、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3、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

      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

      鸳鸯睡在沙上。

      篇二:

      每日一诗之 绝句

      相思 王维

    [阅读全文]...

2022-03-03 23:35:41
  • 绝句古诗的诗意

  • 诗意
  • 绝句古诗的诗意

      这首绝句看起来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统一的意境,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白鹭整齐地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阅读全文]...

2021-11-27 00:52:42
  • 古诗夏日绝句的诗意(夏日绝句的诗词大意)

  • 夏日,诗意
  • 李清照《夏日绝句》,至今思项羽,源于她看到了夏天一种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这首诗是李清照的名诗。正是这首诗奠定了李清照无可动摇的爱国才女的崇高地位。因为如果不标明是李清照写的,你会以为是哪个悲愤沉郁的男子的作品。

    因为里面有坚定的人格追求和豪迈的理想。人生就是应该做人中的佼佼者,死,也要惊天动地,留下英名。所以我怀念那霸王项羽,虽然有逃生的机会,但是他不愿意忍受所谓的耻辱,像杜牧说的,江东弟子多豪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那种妥协。因为项羽自知愧对家乡父老,不愿意苟且偷生。

    诗里并没有夏天,何以认定这是李清照夏天写的绝句呢?她又是在哪里的夏天写的?

    1129年二月,48岁的赵明诚,也就是李清照的丈夫,时任江宁知府,已经一年多,此时准备调往湖州。此时他接到密报,说驻扎在江宁的一支军队准备叛乱。其实按照常规,赵明诚应该火速上报,并且组织军事力量进行钳制,避免叛乱军队骚扰百姓,这是地方长官的职责。

    但是赵明诚却用了最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36计逃为上,他一方面要手下人前去部署抵抗,自己仿佛坐镇堂中,另一方面,却在大家的眼皮底下,带着两个亲信,半夜偷偷用箩筐载下城墙,溜了。等到前去处理叛军下属得胜回来,发现赵明诚早已经人去堂空。

    而比赵明诚小三岁的李清照,等到丈夫回家本来是满心欢喜,但是对于赵明诚的惩罚随之公开,赵明诚贪生怕死,置全城百姓不顾,舆论甚嚣尘上,而李清照才得知丈夫回家的理由并非光明正大,白纸黑字,铁证如山,李清照不得不信。

    为什么?李清照一定问过赵明诚。

    赵明诚会给出什么答案呢?

    一,担心有内奸,目的就是要他的性命。因为这种事不是没有发生过,不死于沙场,死于自己人的倾轧。

    二,赵明诚对于南宋整个体系感到失望,他不想做官,正好借这个机会回家,安排家里事务,准备逃亡。

    三,赵明诚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三条,显然第一条并没有说服李清照。因为赵明诚在生活中表现出的也有自私的一面。第二条第三条,就更让李清照失望了。

    李清照18岁就嫁给了21岁的赵明诚,有过安定浪漫的婚姻。李清照爱着赵明诚,她支持赵明诚的金石爱好,两个人隐居青州,看起来神仙眷属一样。实际婚姻中,也常常有暗礁,比如赵明诚就纳妾,而随着纳妾而来的,是对李清照的冷淡和漠视。但是身为主妇的李清照已经成为了家庭重要的担当和赵明诚的得力后援。

    直到1127年,金军攻陷东京汴梁和青州。此时赵明诚和李清照在淄州,赵明诚先去江宁,但是却让李清照回到青州,她一个弱女子,带着十五车的文物金石,一路和叛军,强盗周旋,这个富贵女子看到了真实的乱世,经历了种种颠沛,生死度外,只是为给热爱金石的丈夫一个交代,也是为保存战火下的文物竭尽自己的力量。

    她愿意相信丈夫,也愿意相信朝廷,总会想办法给人民一个太*。所以当丈夫出任江宁太守时,她的内心是信任的,因为他是她的保护,也是流离失所的江宁百姓的保护神。

    但是丈夫弃城的行为直接震惊了她。过去的种种翻江倒海而来,此人对感情不忠,李清照忍了,因为夫妻久了,女子魅力丧失,但是这次的弃城,让李清照重新审视了丈夫赵明诚的人品,他不足为官,亦不足为夫,关键时候,他永远相到的是他自己。是他自己的性命,是他自己的财产,他自己的金石。他眼里从来没有真正的*等,无论对于妻子,对于百姓,对于奋勇杀敌的同僚和下属。

    但是作为妻子的李清照还能说些什么?赵明诚此时没有官职,他一心一意盘算着如何将自己和李清照带出的家产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藏起来。也许赵明诚没有大错,乱世中想办法活着就是胜利。

    1129年三月从金陵出发,一路前往赣州。夏天因为狂风暴雨,船停在乌江镇。

    此时正是虞美人花开的季节,江边随风摇曳的虞美人深深打动了李清照。是这是项羽自杀的地方,也是虞姬殉情的地方。

    在青州往江宁去的一路,李清照无数次想到的是死亡,如何在匪兵骚扰时自杀,如果丈夫有什么不测,她肯定殉情,沿路到战乱流离的惨况,常常让她不愿意独活,是什么撑着她,是因为她愿意相信丈夫,不是苟且偷生之人,而且曾经对她说,我们保护这些文物就是为国家保护文脉。

    但事实证明,丈夫恐怕最爱惜的是他自己吧。

    这世界需要一个项羽一样的人呀,需要他力拔山兮气盖世,需要他危难之时振臂一呼,需要他那样不畏生死的豪迈和慷慨,不是这样的苟且。

    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对着涛涛江水写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夏天,无尽的虞美人开花,绚烂如同虞姬的血和心愿,哀悼她的英雄。所以,这首诗里虽然没有写夏天,但是是最凄艳的夏天的景色,将虞姬和豹王项羽之死代入了这样浩瀚壮美的背景里。

    李清照是以自己代入了虞美人花和虞姬,甚至代入了项羽,痛悼项羽,痛悼已经消失的英雄血性。

    你们男人不肯打仗,一味算计,妥协,女子该怎么办,百姓该怎么办?

    赵明诚看到这四句话,百口难言。因为他的确愧对他的官职,他以为李清照会理解他,毕竟已经夫妻*三十年。但是李清照却有自己的逻辑。

    一,你纳妾时,可否想过你对妻子的海誓山盟。

    二,你将妻子置于战火和流离中,可曾愧疚?

    三,你将百姓置于你的生存之后,你的家只是你蜗牛一样的壳吧。

    你自私到只有自己。

    赵明诚没有想到自己在李清照心目中已经如此不堪,那些从前的骄傲,不过是他自己的遮羞布。两个人在婚姻中已经离心离德。

    这年的八月,赵明诚因为朝廷另有调任,他回到建康,也就是江宁,但是因为疟疾发作,等到李清照赶到时,已经弥留。他没有什么话留给李清照,给了李清照一个妻妾成群,家产无多的乱摊子。

    人已经走了,爱恨都已经远去。赵明诚再不好,也是陪伴了她大半生的夫君。在往后的岁月里,怀念带着酸楚。

    她是一颗落在宋朝的虞美人花,一生没有等来救世的英雄。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阅读全文]...

2022-06-08 07:30:17
  • 绝句的诗意

  • 诗意
  •   1、《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2、《绝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

      1、短篷:有篷小舟。

      2、仗:拄着。藜:指拐杖。

      译文: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

      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

      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

      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

      3、《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

      1、迟日:指春天。

      2、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3、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

      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

      鸳鸯睡在沙上。

    [阅读全文]...

2022-01-02 01:24:21
  • 古诗《绝句》的教案

  • 古诗《绝句》的教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绝句》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并能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3?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读通诗句

      1?大家还记得《春晓》吗?

      2?其实,描写春天的诗还有许多,今天,我们将学*其中的两首。

      3?请大家自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4?抽生读,在评价中点拨字音。

      二、学*《绝句》

      1?结合注释,说说“迟日”的意思。

      2?看课文插图,展开想象,讨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意思。

      3?,理解“融”、“暖”的意思。

      4?小组讨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意思。

      5?抽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余学生补充。

      6?有感情地诵读《绝句》,注意读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联系诗句,结合插图,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全班交流该怎样读。教师范读。

      (3)学生带着感情自由诵读。

      (4)试着背诵。

      三、学*《春日》

      1?学生按学*《绝句》的方法自学《春日》。

      2?教师点拨“胜日”、“寻芳”、“泗水”、“等闲”、“东风面”等词语的意思。

      3?分组汇报学*情况。

      4?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能背诵该首古诗的学生给同学示范背诵,其余的学生尝试背诵。

      四、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同学们还搜集了有关春天的哪些诗句?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了解祖国山河的壮 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9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意境,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我们以前曾学过杜甫的诗,你们给大家背一首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他的诗。板书课题。

      二.品读感悟

      1.师范读古诗,听字音,听语调和停顿。

      2.自由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诗,听听谁读得好。

      4.再读。

    [阅读全文]...

2022-04-11 04:57:56
  •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的诗意_杜浦的古诗绝句

  • 诗意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的诗意》,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的诗意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作者:王建

    原文: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注释:

    1、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名杜元颖。

    诗意: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

    赏析: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这句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人以难忘的印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联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周邦彦《蝶恋花早行》词有月皎惊乌栖不定句,就是写这种意境。)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在桂花诸品中,秋桂香最浓。在皎洁的月亮上某些环形火山的阴影曾使富于幻想的人赋予它美好的形象,说它是月宫里的桂树,有的传说还说人间的桂树是天上落下来的种子生成的(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诗人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古人以为霜露之类似雨雪都从天而降,因而诗人探桂时奇怪冰凉的露水把花枝沁得这么湿却没听到一点声音。如此落笔,既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现了夜之深和静,似乎桂香与寒气袭人而来了,带给人以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天下离人千千万万,怀人愁绪如绵绵秋草,逐处丛生;诗人在思谁是确定的,说不知秋思落谁家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痴情,手法高妙。在炼字上,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这首诗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明《唐诗画谱》中就有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版画,但这幅版画仅是画家别出心裁构想出的意境,和王建原作并不一一吻合,而且它对全诗点睛之笔秋思未作充分表达。在这一点上,诗歌语言艺术显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ju.51tietu.net延伸阅读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中秋的古诗: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供大家学*参考!

    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

    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有些版本作《十五夜望月》,此处以《全唐诗》为准。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他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诗句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在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痴情,手法确实高妙。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在炼字上,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录此诗,末句的“在”作“落”字。徐竹心认为,“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上赞王维诗“著壁成绘”,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这一评语也可移之于评一切有意境的唐诗。正因为如此,所以历代画家喜作唐人诗意画。明《唐诗画谱》中就有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版画。它的背景为曲岸远山,长空明月。画面中心是一处临水的胜游之地,曲栏围着竹木太湖石,一株高大的落叶梧桐树上有几只栖鸦,树旁生长着枝叶婆娑的秋桂。树下五人,两人望月而语。

    李商隐 寄令狐郎中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1、嵩:中岳嵩山,在今河南。

    2、双鲤:指书信。

    3、茂陵:今陕西兴*县东北,以汉武帝陵墓而得名。

    【赏析】

    这首诗以感谢故人关心之名籍以修好,意在不言,但用典非常贴切。

    不知造化初,此山谁开坼。双崖倚天立,万仞从地劈。

    云飞不到顶,鸟去难过壁。速驾畏岩倾,单行愁路窄。

    *明地仍黑,停午日暂赤。凛凛三伏寒,巉巉五丁迹。

    与时忽开闭,作固或顺逆。磅礴跨岷峨,巍蟠限蛮貊。

    星当觜参分,地处西南僻。陡觉烟景殊,杳将华夏隔。

    刘氏昔颠覆,公孙曾败绩。始知德不修,恃此险何益。

    相公总师旅,远*罢金革。杜母来何迟,蜀人应更惜。

    暂回丹青虑,少用开济策。二友华省郎,俱为幕中客。

    良筹佐戎律,精理皆硕画。高文出诗骚,奥学穷讨赜。

    圣朝无外户,寰宇被德泽。四海今一家,徒然剑门石。

    《寄令狐郎中》

    作者:李商隐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注释:

    1、嵩:中岳嵩山,在今河南。

    译文:

    你是嵩山云我是秦川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武宗会昌五年(845)闲居洛阳,寄给长安故友令狐?的。令狐这时正任右司郎中。首句写嵩山与秦川远隔,各在一方。以各自所见的云和树,寄寓思念;二句写收到书信后心中的快感;三、四句写自己的境况。以因病免职闲居茂陵的司马相如自比,倾诉潦倒多病,寂寞无聊的心情。

    今人刘学锴评此诗:有感念旧恩故交之意,却无卑屈趋奉之态;有感慨身世落寞之辞,却无乞援望荐之意;情意虽谈不上深厚浓至,却比较直率诚恳。这个论断颇为中肯。

    望月怀远的诗意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原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阅读全文]...

2022-04-23 02:14:53
  • 安意如语录_绝句古诗每句意

  • 语录
  • 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唯美的句子、祝福语通通都是简短而优美,发人深省。多读读这些充满智慧,充满人生哲理的短句,会让您对人生有更多感司。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安意如语录。

    1、有时候,你我之间只是隔了一道墙;有时候,只是隔了一个门;有时候,只是隔了一丛花,一株柳的隐约相望,可是,偏偏不能再有一丝接*。爱你,好象天上人间对影自怜的落寞舞蹈。你是,我的水月镜花。

    2、风动梨花,淡烟软月中,翩翩归来的,是佳人的一点幽心,化作梨花落入你手心。一别如斯呵,常常别一次,就错了今生。

    3、人生长路,目的地虽然由不得我们选择,至少在每个路口,该往哪走,我们还是可以作出自己的判断。执迷,还是看淡——人各有志吧。

    4、*匍匐在佛前,亲吻脚下大地,不会觉得他们卑微,反而会肃然。天地之间,留给人所行的小道,才是人生。我们所执的态度,本就该是匍匐而谦恭的。

    5、我们如渡河人,要从自己的一岸到对方的岸,心似湖泊,自知是站在岸上观水的人,一条小舟行过,即使纵身扑入也不过划开一道波线,怎样渡过都一样,能掌握多少内质?更何从得知水的深浅。

    6、在事业和厮守之间,你的牵挂是唯一的桥。

    7、没有得到的感情就像一座想攀却没有攀上的山,横亘在心脏底部。然而有时候,攀过去了,又怎样呢?我们已经不再迷信得到。

    8、一切这样清楚,但是业已分开太久。时间如水,中间仿佛有河。你过不去。车流穿梭,她,转瞬湮灭在人潮中。你回首,看见梦里花落知多少?思量,思量,焉得不思量?

    9、而今真个悔多情,说悔不曾悔,只是付诸在你身上的感情太重,回忆太深。我几乎灭顶沉沦。始终,不是一个擅于遗忘的人。我们这些人都不是!这一切,都是由于决定的错误。一个错误的决定会导致人生的错乱,崩盘。

    10、你是否会有些遗憾,像飞雪一样在身体里猝然涌现,倏然消失。偶尔从梦里醒来,还会因此落泪失神。真真的决绝是对的,她是女仙,为一个男人谪落人间已经难得,她爱着他,因此断然不肯原谅迁就他。爱如果有那么多回头路好走,人这种贱骨头怎么会晓得珍惜两个字怎么写?

    11、尘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12、弹指为佛家语,指极短极快的时间。《僧祗》云:“十二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只是有时候,时间快慢长断对某些暗自坚持的事并不具意义。我了解春光易逝,年华瓣瓣指间飞落,那又怎样呢,我依然看见你。与我在烟柳桃花深处的那场新别。春光满地,无处告别。

    13、我们输给的,本就不是同类,不是迂腐严谨的规范,而是人生的不可预知。

    14、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偿还。欠了别人的一定要还,因果循环。有时候是以你清楚的方式,有时候是你不自知的方式。

    15、在前生之前,花月静好。我们可以安然的待在一起,不受任何外物的支配和干扰。可是命运突然掉头而行,路上出现巨大罅隙。人的一生被折断,灵魂落在前生,身体跌进后世。相爱太艰难,两处长相忆,惟有心香一瓣,记取前生。

    16、情在不能醒,一句于执迷中道破天机。不是不想自拔,而是人在其中,心不由己。人是聪明减福寿,从来薄福送倾城。人若放得开?看起来会不会比较幸福?

    17、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18、往事如风,将生*飞落如雪的悲苦,尽数吹散开来,如同蝴蝶的翅膀掠过干涸心海。生是过客,跋涉虚无之境。在尘世里翻滚的人们,谁不是心带惆怅的红尘过客?

    19、蓦然就想起了“时间太瘦,指缝太宽”这句话。滔滔逝水,急急流年,几十年弹指飞过,回首前尘,恍如一梦。凄凉又如何!

    20、明月路照惜花人。记忆中的风景如画。如今只有爱如花香残留指间,为我证明。我曾拥有过你。我将怀抱着却你的记忆死去,可是老去,老去是如斯缓慢,我们要到哪一天才可以两两相忘?是否惟有死亡的黑暗降临覆灭时,我才会不再为你感到寂寞。

    21、感情有时会如小孩,淘气迷路。然而它本性是纯良。只要你能够用等待一树花开的*静之心,静候它的回归。某天他欠你的,一定会以你不自知的方式静静偿还。

    [阅读全文]...

2022-06-12 18:33:39
  • 绝句的诗意是什么意思(绝句这首诗的诗意解释)

  • 诗意,解释
  • 绝句是什么?

    绝句是由四个句子组成的五言诗、七言诗。但是,不能反过来说,四句五言诗、四句七言诗都是绝句。

    绝句主要是从诗句的数量来说的,南北朝时期,古人喜欢玩联句游戏,就跟现在玩儿词语接龙一样。不过,古人联句的规则是:一个人说一句诗,另一个人接着说一句诗;一个人说两句诗(一联),另一个人接着说两句诗;一个人说四句诗,另一个人接着说四句诗;其他人再接着说,这样,连接起来就可以形成一首诗。那么,如果这个游戏是每人说四句,第一个人说出来四句,后面没有人接续上,那么这四句就单独成篇了,游戏断绝了,所以,这两联四句的诗是最短的诗,叫作绝句。绝句,意思是短到极点了,不能再短了。有人说,绝句的意思是“截句”,是把律诗截了一段儿形成的。这个说法不对。因为,绝句产生和形成得早,而律诗形成得晚。就好比,小明5岁时身高0.9米,他20岁时身高1. 8米,我们不能说,身高0.9米的小明是从身高1.8米的小明身上截取了一段形成的。绝句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类:律体绝句,古体绝句。

    1每首诗,有四个句子。

    2第二句和第四句最后一个字,要押韵,韵脚用*声字。

    3第三句最后一个字应该是仄声字。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即五绝。它有四句话,一共20个字。它的第二句最后一个字,和第四句最后一个字,分别是“流”和“楼”,这两个字的韵母差不多一样,韵母的主要部分相同,lióu, lóu,读起来发音差不多,这叫押韵。两个押韵的字都是普通话阳*调,第二声,属于*声字。第三句最后一个字“目”(mù),它的声调是第四声,是仄声。普通话里,第三声和第四声,叫仄声。第一声和第二声叫*声。这首诗,具有上面说的三个特点,所以说,它是五言绝句。

    如果没有上面说的三个特点,就不是五言绝句。

    比如:

    黄鹄一远別,千里顾徘徊。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这首诗,一共四句话,符合条件1;但是第二、四句没有押韵,不符合条件2;第三句末一个字“群”不是仄声字,不符合条件3。所以,不是绝句。

    再比如,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

    这首诗,符合条件1,但是,第一句和第二句押韵了,第三句和第四句押韵了,不符合条件2 。而且整篇没有一个完整的意思。所以,不是绝句。

    所以,绝句在形式上的最低要求,有三个必要条件:

    一共四个句,

    二四押*韵。

    三句仄声尾,

    其他另讨论。

    这个口诀,也适用于七言绝句。

    *特别提醒:这里讲的三个必要条件不是绝对的,可能在百分之九十的情况下管用,但不是百分百的。例外的情况,比如,古体绝句,是可以押仄声韵的。

    我们的口号是:

    “要当格律通,不当格律控”。

    一)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A五言绝句可以简称五绝。

    B绝句就是律体绝句的简称。

    C七绝就是七言的绝句。

    D律体绝句的第三句最后一个字应该是仄声。

    二)下面这几首诗,形式上都不符合绝句的最低要求,请对它们进行修改,使之符合绝句形式。

    《秋意浓》

    天上繁霜降,人间秋色深。

    清晓入南山,秋雨试茶时。

    《晓行》

    沧溟起晨曦,海色白拥天。

    任尔东风破,我独披露行。

    《家书》

    满城烟雨洗尘埃

    一言难尽怎释怀

    夜冷乡愁追月影,

    鬓发青丝染白头。

    [阅读全文]...

2022-03-31 04:06:47
  • 绝句古诗

  •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译文: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6、“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

      赏析: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

    [阅读全文]...

2022-06-05 01:05:01
绝句古诗诗意人教版的 - 句子
绝句古诗诗意人教版的 - 语录
绝句古诗诗意人教版的 - 说说
绝句古诗诗意人教版的 - 名言
绝句古诗诗意人教版的 - 诗词
绝句古诗诗意人教版的 - 祝福
绝句古诗诗意人教版的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