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卫的古诗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精卫的古诗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精卫的古诗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精卫的古诗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报国有壮心,龙颜不回眷。西飞精卫鸟,东海何由填。——李白《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长忙精卫志,不碍长江流。——贺铸《江夏八咏之五奇章亭》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元好问《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
龙宫月明光参差,精卫衔石东飞时。——顾况《龙宫操》
精卫殷勤于衔木,鶢鶋悲愁乎荐觞。——李白《大鹏赋·并序》
区区精卫鸟,衔木空哀吟。——李白《寓言三首》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李白《登高丘而望远》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
玉颜溺水死,精卫空为名。——岑参《精卫》
年年但捉两三人,精卫衔芦塞溟渤。——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缚戎人》
精卫衔芦塞海溢,枯鱼喷沫救池燔。——元稹《有酒十章》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王建《精卫词》
精卫一微物,犹恐填海*。——聂夷中《客有追叹后时者作诗勉之》
物重干将去,心愿精卫为。——方回《秀亭秋怀十五首·一针落大海》
空怀精卫意,无奈海茫茫。——方回《丞相大观文马公先生挽词三首·天地干戈阻》
螳螂拒飞辙,精卫填溟涨。——秦观《春日杂兴十首·艺籍燔祖龙》
精卫衔石填海,醯鸡以甕为天。——刘克庄《纵笔六言七首·精卫衔石填海》
精卫衔冤切,轻生志可怜。——刘克庄《精卫衔石填海》
精卫悲沧溟,铜驼化荆棘。——林景熙《杂咏十首酬汪镇卿·垂垂大夏颠》
愚公移山宁不智,精卫填海未必痴。——张耒《山海》
巨海茫茫终得岸,谁言精卫憾难填?——曾国藩《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溢觞初引一泓泉》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题梁任父同年》
精卫衔石空有心,口角流血天不知。——刘基《登高丘而望远海》
应将魂魄化精卫,衔取南山填北海。——刘基《题谢皋羽传后》
愚公志移山,精卫思填海。——刘基《杂诗(三十三首)·愚公志移山》
夸父空有勇,精卫良无智。——刘基《旅兴(四十首)·翔鹍抟扶摇》
精卫飞沉沧海上,鹧鸪啼断晚山中。——张以宁《赣州郁孤台吊辛稼轩作》
西山有精卫,举翼方远征。——薛蕙《效阮公咏怀·蟾南箕》
太山自言高,精卫衔石飞。——胡天游《烈女李三行》
朝见精卫飞,暮见精卫飞。——胡天游《烈女李三行》
杞人惟恐青天坠,精卫难期碧海干。——张昱《感事》
商蚷驰河河可凭,精卫填海海可*。——刘过《呈陈总领五首·商蚷驰河河可凭》
天缺不得女娲补,海缺不得精卫填,闻我歌者当涕涟。——姚燮《双鸩篇》
仁人志士久郁邑,精卫空费西山土。——顾炎武《书女娲庙》
生就的独木桥,容我过一遭,须不是自打嘴来自相饶。——汪精卫《自笑》
煤山云树总凄然,荆棘铜驼几变迁。——汪精卫《狱中杂感》
行去已无干净土,忧来徒唤奈何天。——汪精卫《狱中杂感》
卧听钟声报夜深,海天残梦渺难寻。——汪精卫《北宫丸上作(本诗摘自报纸,失其题目)》
舵楼欹仄风仍恶,灯塔微茫半月阴。——汪精卫《北宫丸上作(本诗摘自报纸,失其题目)》
良友渐随千劫尽,神州重见百年沉。——汪精卫《北宫丸上作(本诗摘自报纸,失其题目)》
长河晓挂月钩簪,寂里脉潮如密砧。——汪精卫《惜时一章》
顾盼灯丝羞白日,熬煎气质祝魔音。——汪精卫《惜时一章》
捐君花下三生约,偿我人间一寸金。——汪精卫《惜时一章》
转眼芳华成逝水,悔知珍重老人心。——汪精卫《惜时一章》
汪兆铭(1883年-1944年),祖籍浙江山阴(原绍兴县),出生于广东三水,字季新,笔名精卫,因此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早年投身革命,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未遂,*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孙文在广州就任大总统,汪精卫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顾问。1924年任中央宣传部长。后期思想明显退变,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伪*,沦为汉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死。
《精卫》诗词赏析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下面为大家带来《精卫》诗词赏析,快来看看吧。
万事有不*,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一种鸟。《山海经·北山经》说:“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淹死)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树枝)石(石片),以堙(填塞)于东海。”一只小鸟,有多大的力量,哪能填*大海?但它为了实现复仇的理想而奋不顾身,那自强不息的精神,多么悲壮,令人震撼,肃然起敬。
顾炎武,明清易代之际一位普通而又了不起的读书人。在清军铁骑横扫中国,天崩地裂,海水群飞的乱世,他义无反顾地投身江南人民的抗清斗争。斗争失败后,浪迹天涯,拒不事清,潜心著述,以明遗民终其身。一介寒儒,虽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但他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对顾炎武《日知录》中名言所作的概括)的呼唤,掷地有金石声,今已成为我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
在这首诗中,顾炎武以“精卫”自比。它,正是顾炎武暨其所代表的民族义士们的化身。
诗属古体,通篇四韵,两仄两*,文意由两段对话和一段旁白构成,章法十分奇特。
“万事”四句,假设有人不能理解“精卫”的行为,对它发出诘问与规劝:世界上不公*的事多了去了,你为何要徒劳无益地自己苦自己呢?为何要用自己微小的身躯,永无休止地衔树枝填海呢?
“我愿”四句,是“精卫”的回答:我要填*东海,哪怕身体沉没,决心也不会更改!看不到大海填*的那一天,我的心跳不会停止!
“呜呼”三句,转为作者的`旁白:哎哟!您看,在西山衔树枝的鸟儿还真多,鹊儿燕子来来往往,好不忙碌,好不热闹!可它们衔树枝,是在营造自家的小窝啊!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慨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我们也可以说:“燕鹊安知精卫之志哉!”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汉代名将霍去病在汉武帝为他建造府第时,豪迈地表示:“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我们也可以说:“寇仇未灭,无以家为也!”
从创作艺术上着眼,此诗主旨的达成,在于巧妙地利用了《山海经》原典中“西山”“衔木”等两个关键词。“西山”既有“精卫”,自然也可以有其他鸟;“衔木”竟可填海,而在现实生活中它的功用本是垒巢。由此合理想象,乃生发出“鹊”“燕”等“众鸟”及其“衔木”“自成窠”的情节,作为反衬,更加立体地凸出了当代“精卫”——亦即顾炎武们不恤“小家”,心系“大家”(国家、民族),以“匹夫”之微躯而勇于担当“天下兴亡”之重责的崇高形象。
“精卫填海”故事在它的发源地山西*子县完整版是这样的: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恶黑龙兴风作浪将女娃淹死在东海里,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的生命,常叼着发鸠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故事流传了不少于5000千年,是否还能反映“精卫”所生活时代生存状况和自然环境,目前还不敢下定论,但可以猜想。故事能流传几千年而不衰,必然有它的合理性,必能反映出当时生产、生活环境一些情况。透视神话背后的逻辑,我觉得我们可以这样推理:
1、“精卫”死后化为鸟,可以推想当时鸟在人们精神世界里是一种美好且神圣的存在,与东夷人的以鸟为图腾有相通之处,且炎帝部落与东夷部落生存空间有大量重叠部分,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借鉴是必然的。
2、这个故事能够被长久而广泛地传颂说明当时这个故事在部落民众中是产生了强烈共鸣的,进而说明当时溺水而亡或者死于洪水猛兽的非正常死亡应该很多。人们希望通过对炎帝女儿的祭奠来寄托自己对有同样遭遇的亲人们的哀思。
3、“填海”行为可以推理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生活动技术,对大自然给予的灾难并未完全认命,而是有强烈的抗争精神。
4、故事中有“炎帝”一词,部落首领为王,联盟首领为帝,这说明当时精卫所在部落是联盟的核心部落,炎帝部落中有子部落,部落群稍大。
5、故事中的“黑恶龙”出现可以推想当时的炎帝部落周围有并不相属的其它龙图腾部落,炎帝部落群并未覆盖华北、华中、华东等地,而是分布于晋东南一带。
结合现*古学、分子人类学,古气候学以及中国其它上古传说,我们可以推想炎帝部落时期社会的一些生产状况和生存环境。
*几十年来考古界发现了大量史前人类遗址,其中有4500年前--8000年前的遗址颇多,分部在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这与传说中神农氏炎帝部落活动的时间和地域是相吻合的。分子人类学的专家们对全国各地的现代人DNA作了抽检,并对远古至今大量遗址中人类DNA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得出,炎帝部落父系基因Y-DNA多为O2a(其中有少量的O1a和O1b),与后期出现的黄帝部落(几乎是清一色的O2a)同源,东夷部落苗瑶部落分别为O1a和O1b,其中混有少量O2a。这说明炎帝部落与东夷部落、苗瑶部落是有混血现象的。考古还发现炎帝遗址和东夷部落遗址、苗瑶部落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好多是有相似相通之处的,这就是各部落集团在文化层面上交流借鉴的铁证。
在史前人类的图腾里,东夷部落(山东江苏群)和苗瑶部落均以鸟为图腾之一,炎帝部落群和东夷部落(河北群)以龙为图腾之一,史前社会的末期,随着黄帝部落的壮大与征伐,龙图腾才逐渐成为稳定的文化符号。在史前社会炎帝部落虽然种植技术领先于其它部落,但早期这一优势并不十分突出,在与东夷、苗瑶部落竞争并不占绝对优势,在与从黄土高原陆续迁徙而来的其它华族部落的竞争中也不占优势,与各部落之间竞争互有胜负,女人被掳掠占有是不可避免的,混血杂居成为必然,文化相互吸收借鉴也是必然的,在这漫长的交融发展过程过程中,以蛇、鱼、猪、羊为神物的炎帝部落也视鸟为圣物了,部落子民希望在自己死后,灵魂能化为自由自在的鸟儿,摆脱人间的苦难。
只要给予足够的和*时间,农业经济的积累速度总是快过狩猎的,但部落之间的战争胜负是不一定的,因此炎帝部落在某地好不容易有所成就,又补迫辗转迁徙,这一阶段大概发生在6000年年前,这就是各地都有炎帝传说、遗迹的原因。在经历经了西北、华中、华东、华北等地的千年大辗转,并在这些地方留下了遗迹、遗存、遗址、遗民之后,炎帝部落的农业技术也积累到了一定的质变程度,他们最终在今天的华北晋东南地区安定下来,“精卫填海”故事就是在炎帝部落迁入晋东南地区的早期发生的。
迁入晋东南地区的炎帝部落早期不仅弱小,除了面对其他部落之间的竞争之外,还面临着大自然的冷酷无情--洪水灾害。因为中国古气候与现今是有很大不同的,4500年前的黄河流域大约有4000年左右的暖湿气候,其降水量相当于今天长江流域的降水量,当时的晋东南地区洪水肆虐,夺去了大量先民们的生命,人们普遍对自然灾害,尤其是洪水有刻骨铭心恐惧感,但为了生存又不得不抗争。“精卫”应该是这种背景下溺水而亡的,由于她是部落首领的女儿,受关注率要比部落里的普通人大的多,祭祀和悼念活动也会大的多,有同样失亲之痛的人们自觉加入到“精卫”的祭祀和悼念中来,悠远的哀嚎与悲伤持久印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每一次洪水为害时,炎帝和他的子民都会再次举行悼念活动。人们即是表达他们对洪水的痛恨、亲人的哀思,也是表达他们对自然和命运的抗争,同时也不忘甩锅给东边以龙为图腾的部落,蔑之为黑恶龙,因为他们的竞争也加剧了炎帝部落的苦难。
炎帝部落发展状况和环境大概是这样的,是符合人类社会演化的逻辑的,这样说来开头的5点推理是有道理的,“精卫填海”的故事能告诉我们很多史前事和是。
“故事”的版本很多且久远,再加*年来旅游经济的驱动,许多地方无中生有地添加了大量史前人类“故事、遗迹、遗存”。人们难辩真假,产生了许多困惑和不解:1、炎帝不是神农氏部落一个具体的首领吗?2、炎帝不是和黄帝为同期并存的人物吗?3、中国史前人类图腾有那么多样和复杂吗?4、史前人类不都穿树叶和兽皮的吗?5、炎黄子孙的我们居然不是纯种吗?
答案就是否定的。在文字不发达的古代,史事变神话,群体变个别、东隅变桑榆是一定的。因此不是所有故事都是真的,也不是所有传统认识都是对的。随着考古学、分子人类学、古气候学对史前社会的不断探究,一个相对清晰的史前人类社会是一定会呈现出来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神农氏部落经历了长达不低于2000年的艰难发展,经历了苦难、恐惧、迁徙,也经历了奋斗、成长、辉煌,最终成就了发达的神农氏炎帝部落集团。“精卫填海”故事发生时的炎帝与炎黄大战传说中的炎帝并不是一个人,相隔百年,甚至千年。那时的炎帝部落还不是很大,晋东南地区对于当时的部落来说有两大优势,一是晋东南地区中心盆地,四周高山,对外族部落有天然屏障作用,营造了长期的和*环境。二是盆地里有大量山岗坡地,虽然雨水很充沛,但总比*原水少一些、草也长小一些、慢一些,先民们在山岗之间的坡地上开展种植业是相对容易的。种植之余还在山岗和谷地放牧羊牛,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千年之后,炎帝部落逐渐富庶强大起来,并在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西部等地繁衍开来,形成了发达的农耕文明,故炎帝又称神农氏。
神农氏炎帝部落集团实现了由原始采摘农业兼狩猎生活的原古部落社会向以种植业为主兼畜牧业养殖为辅的农耕社会转变。在这一阶段,神农氏炎帝集团继续优化了五谷谷种,发展了五禽养殖,发明了耒耜、犁、麻布等先进的生产生活用具,还提升了琴乐、弓箭,制陶、酿酒等制作工艺,在炎帝统治后期婚姻制度,天文、历法,医药,制蜡等方面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还演化出了商品交易市场和人口集聚地,无数村庄和大量城镇出现,在今天的山西省晋东南区和晋南地区就有大量炎帝时期的传说、遗迹、遗存、遗址。至此中华文明的第一页被正式揭开。其文明以炎帝部落联盟为中心,辐射西边的羌华部落(后期以黄帝部落为主),东边的东夷部落,南边的苗瑶部落,北边的石峁部落,为农耕文明在中华大地的遍地开花打下基础。
但人类的历史是波浪前行的,安稳富庶生活时间久了就容易渐渐忘却先人们创业的艰辛而走向衰落,于是在4500年前时,末代炎帝榆罔被后来居上的黄帝部落打败进而取代。
“精卫填海”的故事是在神农氏炎帝集团由被迫艰难迁徙到稳定发展壮大转变过程中发生的,长达数百年的史前洪水灾害也是在这一时间段发生的,被洪水淹没的不只是“精卫”一人,是很多代人共同的苦难经历,人们都想把失去的亲人变成神鸟,永驻心中。痛恨水患,想将那些吞噬人们生命的河湖沼泽填*是几代乃至几十代部落子民共同的愿望。那些一代代的“精卫鸟儿”们见证了炎帝部落从艰难抗争到繁荣壮大、从采摘狩猎到农耕养殖的整个过程。它提示了一个道理:苦难成就辉煌!今天炎帝时代早已成为过往中的过往,但炎帝的子孙我们还在,“精卫填海”故事很重要,我们要继续讲下去!
1、《有惑一章》
一朝风雨透疏枝,三百年来志未期。
血上眉头凝赤月,路歧足下勒冥碑。
太山欲极将倾此,天水流分尽逆之。
举国西门多少处,龙安不入祖黄祠!
2、《金缕曲·走意一章》
乱发风而已!
便由他、依山啸穴,盘旋张弛。
扫却胸中新块垒,还个乾坤不二。
莫定义、回头即止。
俯视苍生皆化蚁,纵穿林、成就东坡志。
唯劲草,仍无悔。
曾经萧瑟荆高市。
送易水、征程一段,知音有几?
当季鹰扬于野惑,恐惧人间利器。
黄土卷、沧桑都异。
随手翻声铿似曲,问百年碌碌如何拟?
我欲醉,竟催涕!
3、《挫骨扬灰辞》
我今挫其骨,又复扬其灰。
一生被尔误,一恨何如兹!
对镜照端倪,原来皮相寄存之。
眼中生万象,受思判云泥。
足下世间路,骨生血肉肌。
春来荣万物,秋去枯于斯。
此物原来非不朽,亦随形态转轮司。
春秋荣枯异,生死换他衣。
是衣敝矣皆可弃,萌新敝旧实相欺。
衣中着竖子,竖子被尔误成痴!
衣中着道义,所欲随心子仲尼!
堪笑此衣吾假耳,却不知此物本可相剥离!
我来之时*裸,今亦不愿挂一丝。
着衣已久矣!每不能合于寒暑变相移。
吾二自然矣!只缘贪恋此囊皮。
此皮无甚好,我意已觉知。
夺此世间器,还他清净枝。
是以扬灰挫其骨,是以灭迹毁其尸。
尸迹尽皆去,吾亦不居骨和灰!
4、《好事终》
我这里离了岸,远了尘寰;
我这里抛了家园,也路过庙和庵。
且就这大红锦斓随风展,托就明月送我还;
且看那茫茫一片白地真共远,撒却了名利只留下俺。
我这里掀翻了白玉盘,我这里扯断了红绒线,
山中高士惟有薛,梦里花痕只为怜,
把镜里欢情梦里功名齐抛闪,将世情一一历遍。
只为着一粒清尘,踏不遍的山川这历不尽的峰巅,
只为着一缕疏烟,诉不完的厚地那觅不全的高天。
5、《塞鸿秋·自苦》
恰一似这鸳鸯分散那同时伴,恰一似这比目鱼捅残了一只眼,
恰一似那大风卷走了同心扇,恰一似那冰雹打碎了并蒂莲。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夏天古诗句子
夏天,是一个充满活力又变化无穷的.季节。这繁花似锦的夏天,是秋的基础、冬的前奏。
1.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2.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唐·杜甫《夏夜叹》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4.静拂琴床*,香开酒库门。
5.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陆游《初夏绝句》
6.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7.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8.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9.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施肩吾《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10.垂缍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11.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12.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
14.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5.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6.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17.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8.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夏日杂诗》
19.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夏雨后题》
20.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21.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22.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几《三衢道中》
23.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苏舜钦《夏意》
24.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2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26.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27.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2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29.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静拂琴床*,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白居易《池上早夏》
30.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31.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32.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33.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醉书》
34.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白居易《夏日》
35.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披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幻想。
36.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37.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朱淑真《初夏》
38.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朱淑真《即景》
3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40.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4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2.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43.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白居易《宴散》
44.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45.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
46.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7.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48.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水中鸥。——杜甫《江村》
49.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精卫填海文言文的意思翻译
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精卫填海文言文的意思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
精卫填海是《山海经》记叙的一则故事,说的是*上古时期一种叫精卫的鸟努力填*大海。根据《山海经》记述这种叫精卫的鸟,原来是炎帝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她去东海玩,可是突然风暴袭来,她死了。女娃变成了鸟,名字就叫作“精卫鸟”。精卫鸟去西山衔来石子儿和树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东海填*。晋代诗人陶渊明写诗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按既定的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
全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xiāo):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堙(yīn):填塞
12、为:化为
13、喙:嘴异义词。
赤足:
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少女:
1、文中指小女儿。
2、现代汉语中指年轻未婚女子。
赏析:
这个神话故事写炎帝(传说中的神农氏)的小女儿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衔木石,投到海里,一心要把东海填*的故事。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常比喻坚持不懈的人。
七夕的古诗句子
一场相思一场雨,一份痴心一份情,一纸誓言一纸诚,一段浪漫一段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夕的古诗句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2、夜色银河情一片。——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3、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李商隐《壬申七夕》
4、归家梦向斜阳断。——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5、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李商隐《壬申七夕》
6、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孟浩然《他乡七夕》
7、开过南枝花满院。——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8、花庭开粉*,云岫敞针楼。——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9、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
10、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1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2、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
13、上窗风动竹,月微明。——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14、流苏翠帐星渚间,环佩无声灯寂寂。——王建《七夕曲》
15、抛梭振镊动明珰,为有秋期眠不足。——王建《七夕曲》
16、天如水,团扇扑流萤。——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17、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18、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19、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20、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21、轻帐喜欢,银烛罗屏怨。——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22、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23、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唐·祖咏《七夕》
24、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唐·罗隐《七夕》
25、空接灵台下,方恧辨支机。——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26、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27、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28、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29、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30、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31、步月移阴,梳云约翠,人在回廊。——刘镇《柳梢青·七夕》
32、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刘镇《柳梢青·七夕》
33、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34、露蛩初响,机杼还催织。——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35、干鹊收声,湿萤度影,庭院深香。——刘镇《柳梢青·七夕》
36、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37、问欢情几许?早收拾、新愁重织。——张埜《夺锦标·七夕》
38、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张埜《夺锦标·七夕》
39、听窗前、泪雨浪浪,梦里檐前犹滴。——张埜《夺锦标·七夕》
40、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陈师道《菩萨蛮·七夕》
41、织女牵牛送夕,临看不觉鹊桥长。——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42、忍记穿针亭榭,金鸭香寒,玉徽尘积。——张埜《夺锦标·七夕》
43、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44、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45、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46、人事回廊缥缈,谁见金钗擘。——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47、婺星为情慵懒,伫立明河侧。——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48、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49、笑倩谁扶,又被春纤,搅住吟须。——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1、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
3、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4、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9、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0、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11、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
1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13、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1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5、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16、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17、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18、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1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1、望上国,山呼鳌抃,遥爇炉香。
22、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23、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24、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25、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侯。
26、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2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8、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29、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30、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3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2、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33、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34、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
35、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3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3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8、*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39、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40、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41、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42、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
4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44、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45、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4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47、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4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50、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
5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精卫的古诗句子
含精卫的古诗
古诗精卫的图片
关于精卫的古诗
精卫勤劳不息的句子
古诗精卫的注释
赞美精卫鸟的古诗
描写精卫鸟的古诗
写精卫的古诗词
精卫这首古诗的图片
关于精卫鸟精神的古诗
赞美精卫的诗句古诗文网
精卫填海古诗的画
有关精卫的古诗词
精卫有关的古诗词
关于精卫故事的古诗
写精卫鸟精神的现代古诗
古人赞美精卫的古诗
精卫镇海古诗的风界线
精卫填海的现代古诗
精卫的古诗高考考过
描写精卫填海的古诗
精卫填海的古诗大意
和精卫相关的古诗词
跟精卫相关的古诗词
关于精卫鸟的精神写一首古诗
精卫填海的古诗李商隐
精卫填海带拼音的古诗
古诗中精卫的象征意义
与精卫填海有关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