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韩非子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韩非子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韩非子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韩非子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韩非子名言名句
1、私行胜,则少公功。
2、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
3、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4、自见之谓明。
5、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6、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7、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8、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9、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10、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
11、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12、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
13、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14、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15、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16、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17、臣得树人,则主失党。
18、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19、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20、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
21、远听而*视以审内外之失,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
22、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
23、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24、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为惠於法之内,动无非法。
25、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26、饕贪而无餍,*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27、自胜谓之强。
28、千里之马时一,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
29、势不足以化则除之。
30、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
31、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32、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33、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34、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35、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36、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37、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38、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39、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40、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41、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42、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
43、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
44、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45、君无见其所欲。
46、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47、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48、非知之难也,处之则难也。
49、众人助之以力,*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50、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
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2、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3、欲速则不达。《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4、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5、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6、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7、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8、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9、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10、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1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12、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13、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14、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15、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16、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17、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18、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19、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20、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
21、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也。
22、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23、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劝功;严刑,*亲法。
24、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25、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26、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27、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若电若雷。
28、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29、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30、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31、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丈者,可亡也。
32、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33、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
34、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
35、涵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36、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
37、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
38、臣主之利相与异者也。何以明之哉?曰: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功而富贵;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党用私。
39、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
40、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
41、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42、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43、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订下心愿,志向是难的,不在胜别人,而在战胜自己的懒怯疑。)
44、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45、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46、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47、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48、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49、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50、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51、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时机的盈虚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务的生死是一体的)(说明∶君主不可因为这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
真真说说网小编这次精心整理了韩非子名言名句,以及关于韩非子的名言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阅读吧。更多更好的句子说说关注“真真说说网”。
1、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2、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3、欲速则不达。
4、宰相之耳,待天下之心识而后能发。
5、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6、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7、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8、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9、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10、私行胜,则少公功。
11、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丈者,可亡也。
12、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13、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
14、臣得树人,则主失党。
15、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16、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
17、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18、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19、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
20、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
21、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22、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23、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24、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
25、自见之谓明。
26、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27、不吹毛而求小疵。
28、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29、巧为輗,拙为鸢。
30、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
31、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32、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33、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34、因可势,求易道。
35、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36、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
37、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38、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39、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40、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41、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为惠於法之内,动无非法。
42、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43、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44、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45、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
46、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47、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48、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49、众人助之以力,*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50、自胜谓之强。
1、【韩非子名言】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圣人治国,未等用刑,人民就服法,这样国力就强大;未等开战,就稳操胜券,这样必胜无疑)【解释】圣人就是善于恐吓人民的统治者
2、【韩非子名言】民之性,恶劳而乐佚(安息)。
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法家政治行不通)”【解释】法家不让人民安息,秦始皇调用全国四分之三的壮年劳动力做苦力,这样,法家政治虽然行得通了,但人民却要让统治者淤塞而死了。
3、【韩非子名言】治民无常(没有永恒不变的常规),唯法为治。
法与时转(法律随时代而变化)则治,治与世宜(治国的措施适应社会现实)则有功”【解释】儒家、道家都主张回到旧时,不变法统,惟有法家眼睛向前看,主张变法。
所以,中国历史上有王安石、张居正、谭嗣同。
只是中国二千年才出这么几个改革家,难怪国家江河日下,积重难返了。
4、【韩非子名言】好去恶,群臣见素”(君主不表现出好恶的感情,让大臣们无法揣摩)【解释】中国的帝王们一个个都像神秘的红衣主教,喜怒莫测,行为变幻不定。
5、【韩非子名言】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明君在上面无为而治,群臣在下面战战兢兢地办事)【解释】中国古代,患官场精神病的人肯定很多。
6、【韩非子名言】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帝王之道在于秘不可泄,运用之巧在于不为人所知)【解释】神秘莫测是专制政治的特点,公开透明是民主政治的特点。
7、【韩非子名言】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帝王要掩藏起自己的行迹,不暴露自己的观点,使得臣下无从探测;要运用智慧于无形之中,不显示自己的才能,使得臣下无从揣度)【解释】传统政治总是要神秘其事,甚至搞个人崇拜,把最高统治者的一举一动都说得伟大无比,臣民们则感恩零涕。
8、【韩非子名言】主之道,静退以为宝”“故明主观人,不使人观己”【解释】(旧)中国的统治者学*了老子的静退治国之术以及韬光养晦之术。
所以,个个都是阴谋家。
自胜谓之强。
(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自见之谓明。
(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事情有时候要做成他却往往要先败坏它)言无二贵,法不两适。
(除了君主的命令,没有第二尊贵的言论,国家的法令不能同时迎合公私双方)
法之为道,前苦而长利“法律之道,在立起之前是痛苦的而从长远的利益考虑是值得的。
“
1.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2.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3.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5.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6.欲速则不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7.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8.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10.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11.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12.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13.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14.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
15.慈母有败子
16.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17.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18.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19.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20.欲成其事,先败其事。(事情有时候要做成他却往往要先败坏它)
21.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22.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23.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24.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
25.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26.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27.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28.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29.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30.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31.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32.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33.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34.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35.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36.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下面是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韩非子的名言名句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
1、 私行胜,则少公功。
译文:营私舞弊之风盛行,臣下就不能尽职为君效力了
2、 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译文:在路上赛马,不是领先就是落后,而此时还总是关注对手的话,又怎么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自己的马呢?
3、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译文:不因过度思考使内心疲惫,不因个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据法令和权谋来治理国家,通过赏罚来彰显是非。
4、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译文:圣人处世,是不需要智虑与机巧的。因为不抛弃智虑机巧,就很难维持长久。
5、巧为輗,拙为鸢。
译文:做车輗是聪明的,做木鸢却是愚笨的,说明∶考虑成本与实际功效
6、 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译文:相对于复杂的世事来说,个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个人的渺小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所以应该利用工具来处理事务。
7、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译文: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8、因可势,求易道。
译文:根据可以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9、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
译文:像和氏璧那样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饰物来装饰
10. 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
译文:凡是德都是因为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
11、 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译文:用眼过度,则视力下降;用耳过度,就会听力下降;用脑过度,就会思虑混乱。
12、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译文:行为不过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13、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苦之。
译文: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
14、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译文:时机的盈虚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务的生死是一体的。
15、恬淡有趋舍之义,*安知祸福之计。
译文:恬静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稳安闲之后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
韩非子名言警句集锦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名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韩非子名言警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2、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3、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4、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5、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6、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7、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
8、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9、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10、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11、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12、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13、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14、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15、众人助之以力,*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16、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17、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18、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19、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20、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21、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假装憎恶,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
22、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而种植荆棘,长大了却会刺伤人。)(说明∶栽培人时应个格外谨慎)
1、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
2、悬衡而知*,没规而知圆
3、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4、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发劝极力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
5、巧诈不如拙诚。
6、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7、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
8、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9、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10、恬淡有趋舍之义,*安知祸福之计。
11、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
12、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13、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14、自见之谓明。
15、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16、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
韩非子的寓言(精选23篇)
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
【原文】昔者,纣为象箸①,而箕子怖②。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③,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盛菽藿④,则必旄象豹胎⑤;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必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⑥ 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⑦,纣遂以亡。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見小曰明。”(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①象箸(zhù):亦作“象櫡”。“象笋”。象牙制作的筷子。②箕子,名胥余。是纣王的叔父,官居太师,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榆社一带)。曾劝谏纣王,但纣王不听,反而把他囚禁了。周武王灭商后,命召公释放箕子。武王向箕子询治国之道,记载于《尚书洪范》。传说箕子晚年前往朝鲜居住,死后追谥為大圣王。③加于:放到。土铏:铏(xíng)古代盛羹的鼎,两耳三足,有盖,常用于祭祀。《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一件像个黄沙大碗,説是帝舜当日盛羹用的,名曰‘土鉶’。” ④菽藜(shū huò):豆和豆叶。泛指粗劣的杂粮。菽,豆子。藿,豆叶。旄象豹胎:未生出的牦牛、大象和豹的幼胎。旄(mào):旄牛(即牦牛)。⑥卒(zú):终了,结局。⑦肉圃:各种肉类装点的园子。炮烙:古代烤肉用的铜格子。俞樾《诸子*议韩非子》:“盖为铜格,布火其下,欲食者於肉圃取肉,置格上炮而食之也。”《博雅》临,大也。故事解读;从小处知大处,家具是讲究配套效应,一张好的地毯就要与好床好桌椅配套。这样总共要花很多钱,人的*惯也如此,一个小的*惯就要与其生活配套。所以由俭入奢易,反之则难。所以人要注意这一点。
【原文】历山之农者侵畔①,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②。河滨之渔者争坻,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③。东夷之陶者器苦窳④,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⑤,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⑥!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⑦。故曰:圣人之德化乎!⑧”(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注释】①历山:根据“舜耕历山”的传说,自称是舜耕过的历山,北至黄河逐鹿,南至浙江上虞,西至山西永济,东至山东济南,全国共有二十一处。侵畔(pàn):侵,侵入。畔,田界也。—《说文》。②期年:旧读(jīnián),一周年。甽亩:甽(zhèn),田边水沟。亩,田中高处,垄。甽亩,即田中垄沟。③坻(chí):水中的小块高地。④东夷:历山东部地势*坦而广阔的地方。苦窳(yǔ):苦,通“盬(gǔ)不坚固 ”。窳(yǔ):粗劣。⑤官:职责。⑥信:果真,的确。⑦躬藉处苦:躬,亲身,亲自。藉(jí):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之田。自周初始,统治者就很重视农耕,并直接参加农业劳动,史称“王耕藉田”,一般于早春择吉举行。天子、诸侯、公卿,大夫及各级农官皆持农具,至天子的庄园象征性地犁地,推犁次数因人不同,“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⑧德化:用德行感化人。故事解读;舜是一个好官,能为人民做实事,帮助人民。真正好的人就是为人民办实事,说实话的人。朝廷上官员很多而只有心里想着百姓的人才能得到百姓拥戴。
【原文】孟孙猎得麂①,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归,至而求麂②,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③,复召以为子傅④。其御曰:“曩将罪之⑤,今召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麂,又且忍吾子乎⑥?” 故曰:“巧诈不如拙诚。”(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孟孙:春秋时鲁国大夫。麂(jǐ):鹿科的一属。本属共9种。*分布有3种:黑麂、赤麂和小麂。②至:到达。③居:《集韻》通作其。④子傅:儿子的老师。⑤御:侍从。曩(nǎng):以前。⑥忍:残忍;忍心;狠心。又且:又怎能;岂能。故事解读;巴西子是很有仁义的人对动物有爱惜之故能得到孟孙信任。而现代喜欢动物很正常,许多人爱狗猫。喜欢动物并不能代表其仁义,有人就爱动物而不爱人。
【原文】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①”曰:“信名,信事,信义②。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③,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救饿:出自《韩非子》难势第四十:“且夫百日不食以待粱肉,饿者不活;今待尧、舜之贤乃治当世之民,是犹待粱肉而救饿之说也。”安:疑问代词。什么,怎么。②名:《玉篇》号也。号令也。名者,即今之文字也。又称说,说出。事:引申为职守;政事。*施政的事务。义:仪制,法度。③逾(yú):过分。超越法度。怠(dài):疲塌,荒废。故事解读;箕郑以信义立国,诚实守信,强调责任制,言行一致,注重实事,实效而不是做雷声大,雨点小的口头文章。要取信于人不能让人家失望,真正的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
【原文】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③。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④,蚁壤一寸而仞有水。⑤”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⑤(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谥号敬,史称管子。曾任齐国相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隰(xí)朋:齊庄公的曾孫,春秋时期著名的齐国大夫,任“大行”之职,是齐国重要的外交大臣。孤竹: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县一帶,诞生于商朝初年(约公元前1600年)是今冀东地区滦河之滨最早的奴隶制诸侯国。春秋时北方山戎(即后世鲜卑)侵燕,燕告急于中原霸主齐桓公,齐桓公北伐救燕,打垮了山戎,使其北退;同时击溃了令支,斩孤竹君侯之首。②失道:迷路。③得道:寻找到归途。④山之阳:山的南面。山之阴:山的北面。⑤蚁壤:蚁穴周围防雨水的浮土。仞:古代计量单位:周尺八尺为一仞。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⑤不难:难,难堪的意思。师:效法;学*。故事解读;老马识途就是因为其经历的事多故能识途而不迷返,老蚁常居山里故知水源。管仲等人是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的学问知识。韩愈文章中说过,士大夫以学为耻故不能有识,而乐医百工不以学为耻而能进步有成就。
【原文】 客有为齐王画者①,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客曰:“犬、马最难。”齐王曰:“孰易者?”客曰:“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②,不可类也 ③,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客:指外来的画师。②罄(qìng):显现。 ③类:通“颣(lèi)”。缺点,毛病。《集韵》音垒。偏也。故事解读;鬼是最容易画的,因为没人见过鬼,是纯粹靠想象出来的。画鬼就是画没见过的东西,靠脑子想出来,发挥自己创造力,所以说画鬼是好的。
【原文】宋之富贾有监正子者①,与人争买百金之璞②,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③,而理其毁瑕,得千溢焉④。事有举之而有败⑤,而贤其毋举之者⑥,负之时也⑦。(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下》)
【注释】①贾(gǔ):商人(古时‘贾’指坐商,‘商’指行商)。②百金:形容钱多。亦指昂贵的价值。《公羊传·隐公五年》:“百金之鱼公张之。” 何休注:“百金,犹百万也,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万钱矣。” 璞:未经雕琢的玉坯。③佯(yáng):假装。负:通“赔”(péi)。赔偿,补偿。④理:《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毁瑕:毁损造成的缺陷。④溢:溢价。⑤举:施行;办理。⑥贤:胜过,超过。⑦负:放弃。时:时机;机会。故事解读;这故事看出了富商的精明,他在买东西时将美玉损坏,这样就没人要了,然后再自己拿出钱买,买回时再用心雕琢。当然美玉缺一角是难看些。可是富商还是加以开发利用而成宝贝。所以事情是靠人做出来的,人要做事做好事,能使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样不管事情如何总比不做要好多了。摸着石头过河,总归他走过,比没走过的要好。
【原文】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①,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像吾故裤。②” 妻因毁新令如故裤③。(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为裤:为,做;制作。②故裤:故,旧也。——《广韵》。③因:依据。令:使,让。故事解读;卜子妻子是很机械呆板的人一定要按照旧裤那样穿着,甚至将编好的新裤弄成旧裤。这样的行为很可笑,其人妻真是愚笨。做事情要讲究实际不能总是教条主义。这与前面所则所说的宋人一样,死心眼。
【原文】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①。饮酒醉,过而击之也②,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③。居数月④,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⑤。 (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楚厉王:原名熊眴,即楚鼢冒,熊霄敖长子,东周初期的楚国君主,警: 报警信号。为:将。与:表偕同的意思。跟别人一起。②过:错误。③罢:归,返回。④居:当, 在。⑤更令明号:重新申明号令。故事解读;击鼓戏民是一中拿自己信义开玩笑的事,随意欺骗人家感情,将人家当做猴耍,拿人家不会再相信你。比如做了件好事,不讨好,就没人来救了。所以说言而有信,言出如山,没有信义的人是会被别人抛弃的,就像那个一天到晚喊狼来了得孩子,三次一来,狼真得来了,没人来救,羊群被吃完。
【原文】魏文侯与虞人期猎①,明日,会天疾风②,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③。(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姬姓,魏氏,名斯。②虞人:又单称虞、山虞,古代官名。掌管山泽草木鸟兽牧猎的职官, 早在传说中的唐尧虞舜时代,便有关于虞人掌管山林草木鸟兽的记述。期:约定。明日:第二天,次日。会:恰巧,正好。③犯:顶着;冒着。罢:取消。故事解读;魏文侯作为一国之君要取信于人,首先要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连自己都做不好怎么去要求别人哪。
魏王又送给楚王一个绝色的美人,楚王的心很快就被魏美人迷住了。楚王的夫人郑袖,内心非常嫉妒,对外却表现出比楚王还要喜欢她,珠光宝气的衣服珍玩,一切都让魏女挑选,然后送给她。郑袖的这些假象,完全蒙蔽了楚王,楚王对郑袖说:“夫人知道我喜欢新来的美人,你能顺承王意、爱王之所爱,喜爱她却甚于我了,这是孝子赡养父母,忠臣侍奉君王的行为啊!”
郑袖确信楚王不再怀疑自己嫉妒魏美人了,便暗地里加快了设计加害魏美人的步伐。因此,对魏美人说:“楚王非常宠爱你,但不喜欢你的鼻子,小女子去见大王的时候,要掩住自己的鼻子,这样就会经常受到楚王的宠幸了。”
于是,魏美人毫不戒惕地听从郑袖的话,每次见楚王时,都掩住鼻子。楚王对郑袖说:“新美人来见我,经常掩住鼻子,这是为什么呢?”郑袖故意遮遮掩掩,假装糊涂地回答道:“我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楚王丝毫没有意识到郑袖的构陷,不知不觉地落入了郑袖精心设计的圈套,硬要追问个水落石出。郑袖窃喜时机终于等到了,便加油添醋地回答说:“不久前曾经听她说过,不喜欢闻到王的臭味。”楚王一听怒不可遏,大声喝道:“把她的鼻子割下来!”
由于郑袖事先曾经告诫侍卫说:“楚王如果有什么命令,必当立即执行。”所以,未等楚王息怒,侍卫顺势挥刀,便把美人的鼻子割掉了。
春秋时期有个宋国人,一天偶然挖到了一块美玉,连忙跑去献给掌管工程建筑的新任“司城”子罕。没想到却碰了一鼻子灰,子罕执意不收。献玉的人笑着说:“这块宝玉,我悄悄拿给雕琢玉器的工匠鉴定过,他认为绝对是块难得一见的珍宝,我才敢拿来敬献给您这样德高望重的人,大人您还是收下吧!”
子罕义正严辞地回答道:“我把洁身自爱、不贪图财物的操守视之为宝,你则把这块玉看作是宝。假如你把美玉给了我,我又贪婪地收下你献的美玉,我们两人岂不是都丧失了自己拥有的‘宝’吗?不如各自珍视自己认为最宝贵的东西吧!”
子罕的这一番话,说得献宝人满脸愧色,叩头至地多时,然后缓缓对子罕说道:“大人啊!小民献玉,并不是要攀附权贵。您可知如今恶贼猖狂,而我在南山偶得此宝,远*皆知。小人若怀藏着宝玉,走不出乡里就会遇到危险,保留着它就等于自己找死。我还是把它送给大人您吧!这样我就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了!”
子罕明白了献玉人的.苦衷,就把他安置在城里住下来,而且把美玉收下,放在安全的地方,然后让玉工精雕细琢,再卖出去,把钱全部给了献玉的人,让他成了一个富翁。最后安安全全地送他回家,还派人加强缉盗,保证百姓安宁。献宝人千恩万谢,欢天喜地返回家里,四乡百姓都敬佩子罕不占不贪的高尚品质。“子罕辞玉”的佳话从此流传开来。
宋国有个酿酒的生意人,他开的酒家,量器精准公*,对客人服务周到恭谨,而且酒香味美,店外悬挂的酒旗高扬醒目。
按理说,这个酒家一定会生意兴隆,可恰恰相反,他家的酒常常发酸变质却卖不出去。
店主也对这种情况感到奇怪,冥思苦想找不出原因,只好去向邻里中有学问的杨倩老人请教。杨倩老人问他:“您家店铺里的看门狗很凶吗?”店老板迷惑不解地说:“狗的确很凶,但如此好酒为什么卖不掉呢?”杨倩老人笑道:“人家怕你的恶狗呀!有的人叫自己的小孩怀里揣着钱,提着酒壶、抱起酒坛,上你家去打酒,而你的恶狗却冲着顾客龇牙咧嘴咬人,多可怕呀!你的酒再好,还有多少人敢来买呢? 所以,直到发酸也卖不出去。”
一个国家也有恶狗,有道德有才干的人,身怀绝佳的治国方略与理想,想去帮助、开导大国君王,而那些大臣就像恶狗一样,龇牙咧嘴挡道咬人。这就是君王受蒙蔽受控制,而有道德有才干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啊!
战国鲁穆公时,公孙仪做了鲁国丞相。他特别喜欢吃鱼,一国上下能够接*他的人,都争相买来一筐筐活蹦乱跳的应时鲜鱼进献给他。但是,公孙先生一概拒收。他的门徒有些不解,规劝他说:“先生特别喜欢吃鱼,又不肯接受别人的馈赠,这是为什么呢?”
公孙仪语重心长地告诫弟子说:“正是因为我喜欢吃鱼,才明确拒绝别人送鱼。假如接受别人的鱼,难免就会仰承别人的脸色。仰承别人的脸色办事,将会走上违法的道路,违法就会被罢免相位甚至入狱蹲监,这样一来虽然想吃鱼,未必还会有人无缘无故地送鱼给我,我又失去了俸禄,吃鱼的机会就没有了。如果我不接受别人送的鱼,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为官,就不致于违法而失掉相位,这样我虽然爱吃鱼,还有足够的俸禄,能够长期供给自己吃上多种多样美味可口的鱼。”
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守法的思想品格,在这里明白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而且明白告诉人们,‘需要别人的帮助,等着别人来监督,不如自己管好自己’。
春秋时齐湣王赐封田婴于薛城,号靖郭君。靖郭君到薛城后,准备大筑城墙。一些贵族的门客、策士,大多认为这样做,既劳民伤财又会引起齐王的猜疑。纷纷上门劝阻。靖郭君命令负责传达通报的奴仆,不要为那些前来劝说的人通报放行。
齐国有个非常聪明的访客,想了一出奇招,他首先用极富诱惑力的惊人之语制造悬念,对靖郭君说:“臣下请求说三个字就行了!多一个字,情愿把我投入锅中煮死。”这一招果真引起了靖郭君的好奇心,因而破例接见了他。
齐人赶快上前禀告说:“海大鱼。”然后转身就走。靖郭君对这三个字,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赶忙说:“客人请等一等,留下把话说完吧!”齐人说:“卑微的小臣,不敢把自己的生死当儿戏啊!”靖郭君说:“不要走,继续说吧!”
齐人见进言的时机成熟了,于是有条有理地回答道:“您没听说过海中大鱼的故事吗?鱼网不能拦阻它,鱼钩不能牵绊它。可是,在*坦无水的地方,连小小的蝼蛄和蚂蚁,也可以在它面前得意忘形了。
如今,强大的齐国,就是您的水呀!如果您永远有齐国的荫庇,还筑这小小薛城的城墙干什么呢?假如您失掉了齐国的保护,即使把薛城的城墙筑得与天一样高,又有什么用呢?”
靖郭君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高兴地说:“对!”于是,放弃了在薛城筑城墙的打算。
楚国郢都有一个人,夜里急着给燕国丞相写信,一边思考一边写着。由于烛光昏暗,就命令持烛的下人“举烛”,意思是使明烛高照,写信才看得清楚。那时,他脑子里想着“举烛”,嘴里念道“举烛”,不知不觉地竟把“举烛”二字,误写在信上了。随后又未经仔细检查,就急急忙忙把信送了出去。
信寄到燕国,丞相读来读去,对“举烛”二字,百思不得其解。然而堂堂燕国丞相,又没脸面去向别人请教。只好自作聪明胡乱解释一通,说:“楚人之才的确高深莫测,这‘举烛’二字真是用得太妙了。原来是希望我有明亮锐利的眼光,尊重贤明之人,也就是要选拔任用有才德、有见识的人。”
燕国丞相,把他穿凿附会的理解,禀告燕王,燕王非常高兴地采纳了丞相的意见,广纳贤才,一段时间燕国曾治理得很好。
这真是个天大的笑话。楚人误书,燕相谬解。误打误撞,竟成了燕国的国策。不过,这只是一种侥幸罢了,不足为训。可是,当今推举那些所谓治学的人,大多*乎于这种类型啊!
晋国的执政大臣赵简子派税官出去征税,负责税务的官吏向他请示征收标准。赵简主说:“不轻不重为好。税收重了,从事生产的收获或交易所得,过多上交官府,国家富足了,老百姓就会生活贫苦;税收轻了,从事生产的收获或交易所得,过多归于老百姓,就会民富而国穷。这件事,只要国家官员不从中图谋私利,就可以做到不斜不偏、不轻不重了。”
当时,有个叫薄疑的卫国贤人,对赵简子说:“依我看来,您的国家中饱。”
赵简子听得飘飘然,还以为簿疑夸奖自己的国家,达到了中等富裕水*呢!因此显出一副十分高兴的样子,故意问簿疑:“怎么个‘中饱’呢?”薄疑毫不隐晦地指出:“您的国家上面国库空虚;下面百姓饥寒交迫;而中间那些经手钱物和有权有势的贪官污吏,却利用工作之便,从中得利,将自己的腰包装得满满的啊!”
赵简子听了这番话,对自己的国家如此糟糕,感到非常吃惊!
齐宣王问唐易子:“射鸟什么最重要?”
韩非子的名言警句(精选60句)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优秀的名言警句吧,名言警句是易于留传的结论、建议或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什么样的.名言警句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韩非子的名言警句(精选60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2、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3、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4、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5、君无见其所欲。
6、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7、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8、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9、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
10、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11、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12、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13、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14、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15、众人助之以力,*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16、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17、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18、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19、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20、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21、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
22、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23、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
24、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25、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26、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27、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28、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
29、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30、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31、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
32、私行胜,则少公功。
33、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34、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35、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36、巧为輗,拙为鸢。
37、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38、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39、因可势,求易道。
40、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
41、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
42、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43、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44、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苦之。
45、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46、恬淡有趋舍之义,*安知祸福之计。
47、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48、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49、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韩非子经典名言(精选50条)
相信大家对名言并不陌生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韩非子经典名言(精选50条),欢迎阅读。
1、自胜谓之强。——韩非子
2、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韩非子
3、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韩非子
4、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韩非子
5、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韩非子
6、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韩非子
7、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苦之。——韩非子
8、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韩非子
9、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韩非子
10、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韩非子
11、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韩非子
12、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韩非子
13、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韩非子
14、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
15、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韩非子
16、君无见其所欲。——韩非子
17、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韩非子
18、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
19、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韩非子
20、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韩非子
21、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韩非子
22、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韩非子
23、欲成其事,先败其事。——韩非子
24、凡治天下必因人情——韩非子
25、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韩非子
26、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韩非子
27、势不足以化则除之。——韩非子
28、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韩非子
29、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韩非子
30、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韩非子
31、法不阿贵,绳不挠曲。——韩非子
32、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韩非子
33、以俭得之,以奢失之。——韩非子
34、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韩非子
35、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韩非子
36、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韩非子
37、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韩非子
38、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韩非子
39、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韩非子
40、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韩非子
41、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韩非子
42、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若电若雷。——韩非子
43、胜而不骄,败而不怨。——韩非子
44、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韩非子
45、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韩非子
46、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韩非子
47、因可势,求易道。——韩非子
48、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劝功;严刑,*亲法。——韩非子
49、私行胜,则少公功。——韩非子
韩非子名句
韩非子的名句
韩非子名言名句
韩非子经典名句
韩非子诗句
韩非子名言
韩非子的名言
韩非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韩非子法律名言
韩非子语录
韩非子法治名言
韩非子经典语录
播放韩非子的古诗守株待兔
韩非的名言
韩非名言
韩非语录
天行九歌韩非语录
播放韩非的古诗
韩非经典语录
秦时明月韩非语录
天行九歌韩非经典语录
韩子非的古诗
韩寒名句
的名句韩愈
韩语名句
韩信名句
韩愈名句
韩商言名句
韩寒的名句
韩愈的名句
古诗关于月亮的故思有那些
追随一个人的古诗
古诗词氓的读音
古诗炼字对色彩词的分析
微信好的古诗名
让学生感恩的古诗
古诗词的小说名
关于关爱帮助的古诗
有七行的古诗简单
古诗人柳永的诗词
夏天熏香的古诗
初秋和晚秋的十首古诗
关于刀剪剑伞的古诗
付出的努力的古诗
中国古诗词最难走的路
形容蛋糕口味的古诗词
古诗词的语文特色总结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完整
abcdefg的古诗
描写古凉州的古诗词
不在乎别人感情的古诗
关于母亲的名言好段和古诗
有关树叶手工的古诗
追求崇高理想的新起点的古诗
表达失散亲人团聚的古诗
叹世的古诗词
扬州的苏堤春晓古诗意思
写羊皮筏子的古诗
五言古诗的书写
藏在古诗里的笔名
杜甫7623连之后写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