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辙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苏辙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苏辙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苏辙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有关苏辙的名言名句(精选100句)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吧,名言可以用来鞭策自己,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信心。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名言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辙的名言名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1、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
2、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
3、不为易勇,不为崄怯。
4、涅于浑浊而不缁。
5、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6、戒心之易忘,而骄心之易生。
7、君子为国,正其纲纪,治其法度。
8、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9、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也。
10、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
11、人生在世,不出一番好议论,不留一番好事业,终日饱食暖衣,不所用心,何自别于禽兽。
12、世未有不自下而能高,不自*而能远者。
13、遇繁而若一,履险而若夷。
14、无以待之,则十百而乱;有以待之,则千万若一。
15、贵而犯法,义不得宥;过而知改,恩不废叙。
16、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17、兵有奇正,旋相为用,如环之无端。
18、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
19、临乎死生得失而不惧。
20、示之以形,禁之以势,使之望而不敢犯,犯而无所得。
21、以言责人甚易,以义持己实难。
22、以烦手烹鱼,则鱼必溃;使学者制锦,则锦必伤。
23、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冷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24、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
25、政无旧新,以便民为本。
26、主大计者,必执简以御繁。
27、专以一身任天下,其智之所不见,力之所不举者多矣。
28、非举无以知其贤,非试无以效其实。
29、天子忧民法令新,整齐百事无闲人。
30、穷冬夜长一事无,灯火相従夜深睡。
1.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
2.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
3.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
4.虽玆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5.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
6.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7.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8.霜降菊丛折,守根安可存。
9.念兄适吴越,霜降水初冷。
10.田深狡兔肥,霜降鲈鱼美。
11.离披寒露下,萧索微风触。
12.新笋出墙秋雨足,闭门长与护苍苔。
13.池上茅檐覆水低,早来秋雨尚虹霓。
14.败墙破屋秋雨多,夜视**过毕昴。
15.秋雨连渠添积润,春风吹冻忽生波。
16.冷枕单衣小竹床,卧闻秋雨滴心凉。
17.门开秋雨入,室静长风扫。
18.竹色净飞涛,松声乱秋雨。
19.种棠经岁便成科,秋雨调匀气渐和。
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苏辙《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苏辙《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虽玆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苏辙《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苏辙《立冬闻雷》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苏辙《游景仁东园》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霜降菊丛折,守根安可存。——苏辙《和子瞻记梦二首》
念兄适吴越,霜降水初冷。——苏辙《次韵子瞻颍州留别二首》
田深狡兔肥,霜降鲈鱼美。——苏辙《登南城有感示文务光王遹秀才》
离披寒露下,萧索微风触。——苏辙《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荻浦》
新笋出墙秋雨足,闭门长与护苍苔。——苏辙《南斋竹三绝·旧山修竹半尘埃》
池上茅檐覆水低,早来秋雨尚虹霓。——苏辙《和毛君州宅八咏·方沼亭》
败墙破屋秋雨多,夜视*过毕昴。——苏辙《次韵子瞻对月见忆并简崔度》
秋雨连渠添积润,春风吹冻忽生波。——苏辙《宛丘二咏》
冷枕单衣小竹床,卧闻秋雨滴心凉。——苏辙《病退》
门开秋雨入,室静长风扫。——苏辙《登嵩山十首·玉女窗》
竹色净飞涛,松声乱秋雨。——苏辙《南康阻风游东寺》
种棠经岁便成科,秋雨调匀气渐和。——苏辙《次韵毛君感事书怀》
尉佗城下两重阳,白酒黄鸡意自长。——苏辙《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尉佗城下两重阳》
家人欲酿重阳酒,香麴甘泉家自有。——苏辙《酿重阳酒·家人欲酿重阳酒》
重阳试新酿,谓子当不速。——苏辙《次韵王巩见赠》
江南留滞归何日,万里逢春思故乡。——苏辙《次韵王适元日并示曹焕二首·井底屠酥浸旧方》
我今倦游思故乡,不学南方与北方。——苏辙《和子瞻煎茶》
庐山多名缁,过客礼白足。——苏辙《次韵孔*仲著作见寄四首·昔在京城南》
当年五月访庐山,山翠浮声寝食间。——苏辙《书庐山刘顗宫苑屋壁三绝·当年五月访庐山》
将流旋滴庐山瀑,已尽还来海上潮。——苏辙《木山引水二首》
高安此去风涛恶,犹有庐山得纵游。——苏辙《高邮别秦观三首》
篙师不用匆匆去,遍看庐山群玉峰。——苏辙《舟中风雪五绝》
岸回樊口依稀见,日出庐山紫翠横。——苏辙《自黄州还江州》
微风吹人衣,雾绕庐山首。——苏辙《除夜泊彭蠡湖遇大风雪》
清明未过春未老,寒食岂必节与除。——苏辙《明日安厚卿强几圣复召饮醉次前韵》
清明雨足麦欣欣,旋敕奴婢修破囷。——苏辙《春无雷》
寒食明朝一百五,谁家冉冉尚厨烟。——苏辙《寒食前一日寄子瞻》
桃花开尽叶初绿,燕子飞来体自便。——苏辙《寒食前一日寄子瞻》
爱客渐能陪痛饮,读书无思懒开编。——苏辙《寒食前一日寄子瞻》
今朝寒食烟火断,薄云蔽日风沙除。——苏辙《寒食赠游压沙诸君》
故乡寒食荼醾发,百和香浓村巷深。——苏辙《山橙花口号》
池塘草生春尚浅,桃李飞花初片片。——苏辙《陪毛君夜游北园》
江南春雨少晴日,露坐青天能几时。——苏辙《陪毛君夜游北园》
重因佳句思樊口,一纸家书百镒轻。——苏辙《次韵王适上元夜二首·灯光欲凝不惊风》
天寒雁南向,家书空满纸。——苏辙《和王巩见寄三首》
金粟如来瘦如腊,坐上文殊秋月圆。——苏辙《杨惠之塑维摩像》
十年秋月照相思,相従只有彭门夜。——苏辙《次子瞻夜字韵作中秋对月二篇一以赠王郎二以》
人生有离合,此欢未易忘。——苏辙《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西湖虽不到》
西湖不放长竿入,群鱼空作淘河食。——苏辙《西湖二咏·观捕鱼》
百顷西湖十里源,*依城郭带川原。——苏辙《癸丑二月重到汝阴寄子瞻二首》
谁凿西湖十里中,肩舟载酒扬轻风。——苏辙《梦中咏西湖》
颍川城下两中秋,金气初凝火尚流。——苏辙《两中秋绝句二首·颍川城下两中秋》
脾病家人不教饮,官厨好酒亦难求。——苏辙《两中秋绝句二首·颍川城下两中秋》
斗鸡谁识城东老,丧马方知塞上贤。——苏辙《送姜司马》
过家定有金钱费,千里争看衣锦身。——苏辙《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二首》
宋 · 苏辙
李径桃蹊次第开,穠香百和袭人来。
春风欲擅秋风巧,催出幽兰继落梅。
珍重幽兰开一枝,清香耿耿听犹疑。
定应欲较香高下,故取群芳竞发时。
宋 · 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宋 · 苏辙
江上孤峰石为骨,望夫不来空独立。
去时江水拍山流,去后江移水成碛。
江移岸改安可知,独与高山化为石。
山高身在心不移,慰尔行人远行役。
宋 · 苏辙
老人如婴儿,起晏睡常早。
粗毡薄絮被,孤枕自媚好。
倒床作龟息,逡巡辄复觉。
隔门灯火明,仿佛闻语笑。
杯棬相劝酬,往往见讥诮。
披衣坐跏趺,衰老当自了。
室空窗亦虚,半夜明月到。
老卢下种法,从古无此妙。
根生花辄开,得者自不少。
要须海底行,更问药山老。
宋 · 苏辙
久种春蔬早不生,园中汲水乱瓶罂。
菘葵经火未出土,僮仆何朝饱食羹。
强有人功趋节令,怅无甘雨困耘耕。
家居闲暇厌长日,欲看年华上菜茎。
宋 · 苏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宋 · 苏辙
寒甚南轩竹半黄,晚抽旱笋杂榛荒。
不嫌毒手千竿尽,稍放清风八月凉。
短簪只堪除粪壤,新萌会看伏牛羊。
扶持造化须人力,早听人言布麦糠。
宋代:苏辙
年年最後饮屠酥,不觉年来七十余。
十二春秋新罢讲,五千道德适亲书。
木经霜雪根无蠹,船出风波载本虚。
自怪多年客箕颍,每因吾党赋归欤。
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
苏轼苏辙的兄弟之间感情非常的深厚,而两人也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苏轼与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欢迎阅读!
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
满江红·怀子由作
清颍东流,愁来送征鸿去翮。情乱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队长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雕花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沾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赏析: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开头三句写作者望着清澈的颖水东去,触景生情,【愁目断、孤帆明灭】一个“愁”字统领了全词,为后句“恨此生”做了伏笔。眼里的孤独的小船时隐时现写明了浪涛的艰险, 进而作者联想到了自己仕途中的坎坷深有感触【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宦游处”宦途中的风险正如“青山白浪,万重千叠”起起伏伏,升迁贬谪。【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当时两人睡在一个屋里,同时在夜间听着夜里下着雨,淅淅沥沥的雨声如萧瑟声。兴致勃勃的高谈阔论,手足情是何等的亲切,回忆起当年和其弟子由,当年兄弟俩风华正茂时的雄心壮志、远大抱负,而今却是壮志未酬【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显示了作者对弟弟苏辙的思念。“恨”是“愁”字的派生,“愁”深自然会对某些事的.感慨而生“恨”,作者恨的是“恨此生、长向别离中”和子由阔别,自己风华正茂的大好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日月催人老,在不知不觉中华发增添了白发。【一尊酒,黄河侧】借酒消愁,心绪万千,就犹如浪涛滚滚的黄河之水,波涛此起彼伏,难以*静,浮想联翩,自然而然的想起了过去兄弟俩聚在一起的欢乐。那就是【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这四句正是作者当时的心里感想的写照。现在回想起过去的许许多多往事,犹如就像昨天发生的事。【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一个“馀”表明了对子由的想念和自己心里感慨的泪水流了许多,那时兄弟俩谈笑风生眉间显现的喜气,而今化作“添黄色”愁上眉间。【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池上觅残春,花如雪”无奈落花流水春去也。境遇不同,时事的变迁,使得作者心情的感觉也就自然的不同了,借物抒发了作者的愁绪和失意感、对往事的怀念感。
这样说并不等于说苏轼人生观是消极的,只不过是说作者当时对子由的深切思念,境遇不随心,而产生的一时情感。众所周知,他是豪放派的著名词人。即便如此也不能说他没有失落时所会有的忧愁感的时候。
词的上片抒发了“恨此生、长向别离中”的深深感慨。下片写对子由的想念,回忆起从前的相会时的欢乐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清晰的流露在词的语言中。
《画堂春·寄子由》
花满银塘水漫流,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注释:
①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赏析: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迴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拓展资料:
苏轼、苏辙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送沈逵》有“嗟我与君同丙子”语,《李委吹笛》有“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语。而苏辙生于宋仁宗宝元二年二月二十日(1039年3月18日)。
苏轼娶青神贡士王方之女王弗为妻,王弗年十六。
11月张方*镇蜀,访知苏洵。
至和二年乙未(1055):苏洵四十七岁,苏轼二十岁,苏辙十七岁。
苏洵作《上张益州书》,并谒张方*于成都,又至雅州,访知雅州雷简夫。张方*荐苏洵任成都学官,朝廷未作答复;雷简夫致书张方*,称苏洵“岂惟西南之秀,乃天下之奇才”,劝张再荐苏洵(邵博《闻见后录》卷15)。苏洵送吴照邻赴阙,吴携苏洵文致欧阳修。
苏轼亦以所作文谒张方*,其《乐全先生文集叙》云:“轼年二十,以诸生见公成都,公一见待以国士。”苏轼在成都得破酒缸所作之砚以赠苏辙,苏辙作《缸砚赋》。
苏辙娶妻史氏,其《寄内》诗有“与君少年初相识,君年十五我十七”语。
嘉祐元年丙申(1056):苏洵四十八岁,苏轼二十一岁,苏辙十八岁。
苏洵作《张益州画像记》、《上张侍郎第一书》,书中表示将送二子入京应试。
3月,三苏父子至成都,拜别张方*,苏辙始见张;张盛赞苏轼兄弟,谓“皆天才,长者明敏尤可爱,然少者谨重,成就或过之”(无名氏《瑞桂堂暇录》)。苏洵父子携张方*致欧阳修,雷简夫致欧阳修、韩琦推荐苏洵的信离成都,经阆中,出褒斜谷,过长安、渑池,于5月抵京师开封。8月举进士于京师,苏轼兄弟皆入选。
苏洵上书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人。欧阳修激赏苏洵之文,“目为孙卿子(荀子)”,并荐苏洵于朝。苏洵遂成为欧、韩之座上客。时王安石亦在京任群牧判官,亦为欧阳修门人,但因见解分歧,苏洵拒绝同王交游,王亦屡诋洵于众。
天敌苏辙原文及翻译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敌苏辙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辙曰:“鱼不畏网罟,而畏鹈鹕,畏其天也。”一村叟见蜈蚣逐一蛇,行甚急,蜈蚣渐*,蛇不复动,张口以待。蜈蚣竟直入其腹,谕时而出,蛇已毙矣。村叟弃蛇于深山中,越旬往视之,小蜈蚣无数食其腐肉。盖蜈蚣产卵于蛇腹中也。又尝见一蜘蛛,逐蜈蚣甚急,蜈蚣逃入篱抢竹中。蜘蛛不复入,但以足跨竹上,摇腹数四而去。伺蜈蚣久不了,剖竹视之,蜈蚣已节节烂断矣。盖蜘蛛摇腹之时,乃洒溺以杀之也。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
【注释】
①苏辙:北宋著名文学家。②网罟:捕鱼的网。③鹈鹕:一种关于捕鱼的鸟。④天:天敌。⑤抢竹:乱竹丛。
【文言知识】
说“伺”、“俟”及“候”。这三个词,都可指“等待”。上文“伺蜈蚣久不出”,意为等待蜈蚣好长时间仍不出来。它可说成“俟蜈蚣久不出”,或说成“候蜈蚣久不出”。当然,它们还各自有自己另外的义项。如“伺”还指服侍,“候”还指问好。
【阅读练*】
1、解释:①叟 ②逐 ③毙 ④盖 ⑤但 ⑥溺
2、翻译:①逾时而出
②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
参考答案:
1.①老人②追③死④原来⑤只⑥尿
2.①过了一段时间出来②动物害怕它的天敌竟有如此奇妙的`事。
翻译:
苏辙说:“鱼不怕捕鱼的网,而怕鹈鹕,它害怕它的天敌。”村里的一个老人看见一个蜈蚣正在追一条蛇,爬得很快。蜈蚣渐渐靠*蛇,蛇停下来不动了,张开嘴巴等待着,蜈蚣径直钻进它的腹中。过了一段时间,蜈蚣出来,蛇已经死了。老人将蛇扔到深山里,过了一些日子跑去查看,看到有无数的小蜈蚣在吃已经腐烂的蛇肉,原来蜈蚣是在蛇腹里产卵了。又曾经看到过一只蜘蛛,追蜈蚣追得很急,蜈蚣逃进乱竹丛中.蜘蛛不再进去,只是跨在竹子上停留片刻,摇了摇小腹便走了。看到蜈蚣很久没有出来,把竹子剥开一看,蜈蚣已经一节节的腐烂断裂了。大概蜘蛛在摇腹部的时候,已经撒了尿将蜈蚣杀死了。动物害怕它们的天敌竟有如此奇妙的事。
原文:
江出西陵,始得*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江出了西陵峡,才进入*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令人惊心骇目,不能长久地欣赏。能够在几案旁边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数清。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到了长江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驰骋战场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
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
注释
【江出西陵】江,长江。出,流出。西陵,西陵峡,又名夷陵峡,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宜昌西北。
【始】才
【奔放肆大】奔放,水势疾迅。肆大,水流阔大。肆,极,甚。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miǎn)】沅,沅水(也称沅江)。湘,湘江。两水都在长江南岸,流入洞庭湖,注入长江。汉沔,就是汉水。汉水源出陕西宁羌,初名漾水,东流经沔县南,称沔水,又东经褒城,纳褒水,始称汉水。汉水在长江北岸。
【益张】更加盛大。张,大。
【赤壁】赤鼻矶,现湖北黄冈城外,苏辙误以为周瑜破曹操处。
【浸(jin)灌】浸,灌,意思都是“注”。此处指水势浩大。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清河,县名,现河北清河。张君梦得,张梦得,字怀民,苏轼友人。齐安,宋代黄冈为黄州齐按郡,因称。谪,贬官。居,居住。
【即】就着,依着。
【胜】胜景,美景。
【亭之所见】在亭上能够看到的(范围)。所见,所看到的景象。
【一舍(she)】三十里。古代行军每天走三十里宿营,叫做“一舍”。
【风云开阖(he)】风云变化。意思是风云有时出现,有时消失。开,开启。阖,闭合。
【倏忽】顷刻之间,一瞬间,指时间短。
【动心骇目】犹言“惊心动魄”。这是指景色变化万端,能使见者心惊,并不是说景色可怕。这里动和骇是使动用法。解释为:使……惊动,使……惊骇
【不可久视】这是说,以前没有亭子,无休息之地,不能长久地欣赏。
【今乃得玩之几*之上】可以在亭中的几旁*上赏玩这些景色。几,小桌,茶几。
【举目而足】抬起眼来就可以看个够。
【草木行列】草木成行成列非常茂盛,形容草木繁荣。
【指数】名词作状语,用手指清点。
【长洲】江中长条形的沙洲或江岸。
【故城之墟】旧日城郭的遗址。故城,指隋朝以前的黄州城(唐朝把县城迁移了)。墟,旧有的建筑物已被毁*而尚留有遗迹的空地。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曹操(字孟德)、孙权(字仲谋)所傲视的地方。睥睨,斜视的样子,引申为傲视。赤壁之战时,曹操、孙权都有气吞对方的气概。
【周瑜、陆逊之所骋骛(chěngwu)】周瑜、陆逊均为三国时东吴的重要将领。周瑜、陆逊活跃的地方。周瑜曾破曹操于赤壁,陆逊曾袭关羽于荆州,败刘备于夷陵,破魏将曹休于皖城。骋骛,犹言“驰马”,形容他们驰骋疆场。
【称快世俗】使世俗之人称快。称快为使动用法,使……称快。
【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宋玉有《风赋》,讽楚襄王之骄奢。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名横,楚怀王之子。宋玉、景差都是楚襄王之侍臣。兰台宫,遗址在湖北钟祥东。从,使……从。
【快哉此风】特殊句式,主谓倒装,应为“此风快哉”,解释为这风多么让人感到畅快啊!
【披】敞开
【当】迎接
【盖有讽焉】大概有讽谏的意味在里头。讽,讽喻。宋玉作《风赋》,讽楚襄王之骄奢。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人有遇不遇之变】人有遇时和不遇时的不同时候。遇,指机遇好,被重用。
【与(yu)】参与,引申为有何关系。
【使其中不自得】使,假使。中,内心,心中。自得,自己感到舒适、自在。
【病】忧愁,怨恨。
【以物伤性】因外物(指环境)而影响天性(本性)。
【适】往,去。
【患】忧愁。
【窃会(kuai)计之余功】窃,偷得,这里即“利用”之意。会计,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余功,公事之余。
好句摘抄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苏轼经典名句,以及苏轼名言名句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2、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4、名重则于实难副,论高则与世常疏。
5、察消长之往来,辨利害于疑似。
6、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9、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
10、事不素讲,难以应猝。
11、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12、非人磨墨墨磨人,瓶应未罄垒先耻。
13、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
14、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
1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6、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17、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荫。
18、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19、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
20、情发于中,言无所择。
21、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22、智出天下,而听于至愚。威加四海,而屈于匹夫。
23、临利害之际而不失故常。
24、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
25、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26、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2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8、龙卷鱼虾并雨落,人随鸡犬上墙眠。
29、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30、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3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34、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
35、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36、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37、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
38、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9、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0、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41、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须有坚忍不拔之志。
4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43、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
4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45、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46、有意而言,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
47、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48、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
49、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5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苏步青名言名句
1、银机冲雾指燕京,十一年来无此行。身健更应坚晚志,为民为党献余生。任凭脚下白云浮,欲上青天瞰九州。顷刻京华眼前见,心随机首共悠悠。
2、名师不一定出高徒,严师才能出高徒。
3、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4、要培养通才,不仅要懂数学,也要懂点化学、懂点物理学,还要懂点生物学,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才干。比如遗传学里要解决遗传因子的问题,就要应用到数学,需要用数学理论来解决,可搞数学的又不懂遗传学,那怎么解决科学难题呢?
5、为学应须毕生力,攀高贵在少年时。
6、讲到学*方法,我想用六个字来概括:"严格、严肃、严密。"这种科学的学*方法,除了向别人学*之外,更重要的是靠自己有意识的刻苦锻炼。
7、西来处处挹繁华,杜市阿康是我家。中德人民常友好,不愁前路有风沙。
8、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又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使他们感到有压力。这是培养学生成为数学人材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经验。
“苏门三学士”中的老爸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在27岁那年才开始发奋读书做学问,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苏辙(字子由,号颖滨)兄弟做表率。“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苏洵刻苦学*的动人事迹,被写进《三字经》,激励后世。
苏轼、苏辙就是在苏洵言传身教之下,养成了良好的学**惯,良好的学*氛围是成就“苏门三学士”的不二法宝。苏轼十分疼爱弟弟,有一块糖他总是塞到弟弟嘴里,有两块他也不肯吃,全留给弟弟。看着弟弟开心,苏东坡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学*是枯燥的,当它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学*也是快乐的。多年父子成朋友,一起读书志同道合心心相印,清风明月之际,父子三人对月抒怀不亦乐乎,一边享受天伦之乐,一边巩固学*成果。
北宋嘉佑年间,苏洵带着苏轼、苏辙两个翩翩美少年从老家四川挺进中原开封,哥俩在那年科举中一鸣惊人。北宋文坛大家欧阳修十分推崇苏轼,宰相韩琦则喜欢苏洵的老道,力荐苏洵出山,苏洵推说多病。苏轼天资绝伦,是一轮冉冉升起的明月。苏辙知道月亮只有一个,尽管自己也可以发光,但只能是一颗星星。苏辙淡泊名利,把更多的精力用来照顾多病的父亲,膝下承欢尽孝,为苏轼免除后顾之忧。
苏轼是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全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的词开豪放先河,大手笔大写意,一泻千里。他是北宋顶尖级的书法家之一,他的墨竹遒劲挺拔,呼之欲出。他为人正直,敢说敢为。为官清正廉洁,杭州西湖的苏堤是他被贬后修建的“民心工程”。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挨刀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作恶多端,一种是作秀到了顶峰。无以匹敌的艺术成就,文人自身的狂狷和不肯苟同,让一些人无法遏制心中的羡慕、嫉妒化作有形无形的力量,把他像线偶一样提捏着。起落之间,让他受尽坎坷磨难。但苏轼依然从容淡定,竹杖芒鞋,笑对风雨人生。
对于苏轼来说,最大的打击是“乌台诗案”,他被关进开封监狱。一直沉默的苏辙站了出来,上书皇帝要求自己效法缇萦,替哥哥坐牢。奔走呼号未果,他烹制鲜美的鱼到狱中送饭。耳目繁杂,不通音讯,苏轼不知道这顿饭是苏辙送的,见到鱼大惊,继而万念俱灰。因为他和妻子约定,如果事态*静就一直送些简单的蔬菜和米饭果腹,如果事态恶化,就送鱼告知。
苏轼以为自己不会有出头之日了,他写了一首诗《狱中示子由》:“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绝望之际,能够托付的只有苏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天上人间,悲欢离合,我们共有一轮月亮。
“乌台诗案”十余年之后,苏辙遵循朝廷“规章制度”,亲手把苏轼葬在距开封不到500里的郏县,用亲情和热爱,用不能化解的悲伤和绵绵思念。居不可无竹,据说郏县三苏园的竹子青翠挺拔,格外茂盛。
苏步青名言名句
1、银机冲雾指燕京,十一年来无此行。身健更应坚晚志,为民为党献余生。任凭脚下白云浮,欲上青天瞰九州。顷刻京华眼前见,心随机首共悠悠。
2、名师不一定出高徒,严师才能出高徒。
3、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4、要培养通才,不仅要懂数学,也要懂点化学、懂点物理学,还要懂点生物学,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才干。比如遗传学里要解决遗传因子的问题,就要应用到数学,需要用数学理论来解决,可搞数学的又不懂遗传学,那怎么解决科学难题呢?
5、为学应须毕生力,攀高贵在少年时。
6、讲到学*方法,我想用六个字来概括:"严格、严肃、严密。"这种科学的学*方法,除了向别人学*之外,更重要的是靠自己有意识的刻苦锻炼。
7、西来处处挹繁华,杜市阿康是我家。中德人民常友好,不愁前路有风沙。
8、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又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使他们感到有压力。这是培养学生成为数学人材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经验。
苏辙名句
苏辙的古诗名句
苏辙的名诗词
苏辙苏洵的古诗
苏辙的诗词
苏辙的古诗除日
苏辙写的古诗
苏辙的古诗词
苏辙的读史古诗
苏辙的古诗春深
苏辙写的茶花古诗
关于苏辙的四句古诗
苏辙的五言古诗
苏辙的古诗郿坞
苏辙的古诗简单
苏辙苏轼苏洵的古诗
关于苏辙的两句古诗
苏辙的古诗有哪几首
苏辙写的小学古诗
关于苏辙的五首古诗
苏辙古诗带缘字的诗句
苏辙的古诗最短的诗
苏辙的诗古诗文网
北宋苏辙的寒雨古诗
搜索关于苏辙的古诗。
有关中秋的古诗苏辙
苏轼苏辙苏洵描写家乡的古诗
小学生必背的苏辙的古诗
苏辙的代表作十首古诗
苏辙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关于叹息青春的古诗词
海浪波涛汹涌的古诗
动物与人的感情古诗词
古诗词的意象比喻义词语
关于霁月清风的古诗词
赞赏业绩的古诗词
有溪水的古诗词
炮竹声声辞旧岁的古诗
表达两人不配的古诗
学生背古诗文的好处
关于春节六个字的古诗.
冯的古诗词
关于颜色的古诗全部
哪里有朗读的古诗
洋河美酒的古诗
古诗中秋风的意像
关于的乐曲古诗
关于你的古诗
有关证人的古诗
亲宝诗教江上渔者的古诗
用读写的方法写一首古诗
具有童趣的古诗词
再写一首描写冬天的古诗
古诗演唱的我在纳林湖等着你
过年的古诗30首
适合青年读的古诗词
而关游山玩水的古诗
春怨的古诗朗读
有集的古诗
具有审美内容层的古诗
关于思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