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名句赏析

关于《论语》经典名句赏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论语》经典名句赏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论语》经典名句赏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论语》经典名句赏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246) 说说(14) 名言(118) 诗词(2k+) 祝福(6) 心语(28k+)

  • 论语经典名句理解(《论语》经典名句赏析)147句

  • 经典,理解
  •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

      解释: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

    4.

      解释: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7.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8.

      解释: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指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

    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0.

      解释:一个没有道德修养的人,不能长久过穷困的生活,也不能长久过安乐的生活。一个天生有仁德的人,以仁德为他生活中最大的快乐,一个聪明的人,把仁德当做最有利的生活规范。

    1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2.

      解释:所守的信符合义,说的话就能兑现。态度容貌的庄矜合于礼,就不至遭受侮辱。依靠关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

    1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4.

      解释:一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15.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6.

      解释:不能怨恨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能怨恨自己不了解别人。

    17.

      解释: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18.

      解释:君子有实力但不骄傲,小人骄傲但屁本事没有。

    19.

      解释: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20.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2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2.

      解释:君子不会致力于饮食及居住环境上追求安饱,努力勤快地做事而且谨慎地说话,又能主动地向志向行为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23.

      解释:只有仁人,才能够公正地喜爱应当喜爱的人,才能够公正地厌恶应当厌恶的人。

    24.

      解释:发愤图强用功读书努力的忘记了吃饭,对于读书的事快乐地忘记了忧愁,在读书中也浑然不知老年的时期来了。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6.

      解释:对于学*,了解怎么学*的人,不如爱好学*的人;爱好学*的人,又不如以学*为乐的人。

    2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8.

      解释: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0.

      解释: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就应当严肃认真、恭恭敬敬的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讲求信用,而不欺愚百姓;节省开支,不奢侈浪费;正确的使用官吏,役使老百姓应该在农闲时间。

    31.

      解释:在温*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3.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34.

      解释: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35.

      解释: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3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7.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38.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9.

      解释:君子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

    40.

      解释:以政令来管理,以刑法来约束,百姓虽不敢犯罪,但不以犯罪为耻,以道德来引导,以礼法来约束,百姓不仅遵纪守法,而且引以为荣。

    41.

      解释:唯独女子与小人难养啊,与他们亲*,他们就不尊重你;疏远他们,他们又会怨恨你。

    42.

      解释: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

    43.

      解释: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44.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45.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46.

      解释: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47.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48.

      解释: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49.

      解释: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

    50.

      解释:早晨听到了真理,晚上死也无遗憾。

    51.

      解释:处于上位却不宽容,向人行礼没有敬意,面对丧事毫不悲伤,我还有什么期待呢?

    [阅读全文]...

2022-01-08 04:12:09
  • 论语12章翻译和原文(论语经典名句赏析大意)

  • 经典
  •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释 论语经典名句赏析大意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中,俯拾皆是座右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暑假里,陪孩子读读这些名句,重温先贤智慧。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625 初中文言文,学*,哲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的人比不上爱好学*的人;爱好学*的人比不上以学*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注释

    子:先生,指孔子。

    时*:按一定的时间复*。

    {不亦说乎}乎:语气词。

    说:通“悦”,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立:站立,站得住。

    惑:迷惑,疑惑。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

    [阅读全文]...

2022-01-26 06:43:00
  • 论语名言名句赏析

  • 名言
  •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论语名言名句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和分享!

    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1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大的车没有车的边际,小的车没有车内的凳子,那怎样行驶呢?”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阅读全文]...

2022-05-02 20:44:56
  • 论语名句欣赏

  • 欣赏,智慧
  • 论语名句欣赏(精选140句)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语名句欣赏,欢迎阅读。

      1、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讲解】学*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讲解】温*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讲解】古代读书人学*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民百姓的志向。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讲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1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17、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

      18、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19、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2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讲解】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21、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22、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2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

      【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

      2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

      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阅读全文]...

2022-03-23 09:38:14
  •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赏析

  • 名言,励志
  •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言必信,行必果。

    未知生,焉知死。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欲速则不达。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以约失之者鲜矣。

    信*于义,言可复也,恭*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人无远虑,必有*忧。

    君子不器。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吾日三省吾身。

    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阅读全文]...

2022-04-27 02:42:29
  • 《论语》经典名句欣赏

  • 欣赏,经典,语录
  • 《论语》经典名句欣赏

      学*《论语》,可以知礼义廉耻,可以懂做事为人。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经典语录及其解释,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过之后又时常温*和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事吗?人家一时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要怨恨、恼怒,这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心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在为别人办事时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在同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了呢?”

      【注释】曾子:即曾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去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注释】就:靠*、看齐。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注释】患,担忧、害怕。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注释】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蔽,包括,概括的意思。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而不会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注释】有:同“又”。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8、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注释】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疾病。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在温*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注释】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1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注释】周,合群。比,音bì(第四声),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学*,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注释】罔:迷惑、糊涂。殆;疑惑、危险。

      1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会明白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注释】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女,同汝,你。

      1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来行走呢?”

      【注释】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2) 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1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时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那么)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注释】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子。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可忍,可以忍心。一说可以容忍。

      1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为仁之)道,就是当晚死去也心甘情愿了。”

      16、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想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着的是法制,小人想着的是恩惠。”

      【注释】怀:思念。 土:乡土。刑:法制惩罚。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有没有与其相类似的错误)。”

    [阅读全文]...

2022-03-22 05:00:21
  • 论语泰伯篇原文及翻译(论语先进篇节选赏析)

  • 一九五、任重道远,砥砺前行。《论语》泰伯篇第八之七。(0824/2021日喀则)成就一番事业,首要的是“弘毅”。

    【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曾子曰:“士(上古的政治制度,也是社会制度:每十个青年中,推选一人出来为公家服务,称之为士。士出来做官,执行任务做公务员,叫出仕。曾子这里所讲的士,已经不是上古时代的士,而是读书人知识分子的通称)不可以不弘毅(弘,广大,志气远大。毅,强毅,刚强不屈。眼光、见解、果断、决心。宋·程颢、程颐:“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到。”),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宋·朱熹:必欲以身体而力行之,可谓重矣)?死而后已(止),不亦远乎(宋·朱熹: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学*】对于可托“六尺之孤”,乃至能寄“百里之命”的读书人,要有弘大志向和刚强的毅力,方可担起重担且走的更远。把仁心的践行当作自己终身努力的职责加以力行,不能不说责任重于泰山。一息尚存,奋斗不止,不可谓不远啊!要做成点事,必须有宽大的胸怀和坚韧的毅力,这是所有成功者共同的道路,无捷径可循。每看到一件不*的事、不妥的事、不善的事,都认为是我的责任!这就是仁,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就是重任。性格的训练和事业的成就,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阅读全文]...

2022-07-15 07:48:53
  • 论语述而篇原文及翻译(论语述而篇原文及翻译赏析)

  •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摘自《论语》【注释】①孙:同逊,恭顺。不孙,即为不顺,这里的意思是“越礼”。②固:简陋、鄙陋。这里是寒酸的意思。

    孔子讲学图

    孔子说:“奢侈而致骄,甚至越礼,俭而致陋,以至于思想守旧;与其骄奢,宁可固陋。”

    美的瓜果特色乡镇邵东简家陇镇

    本章节孔子认为,对奢侈与节俭间的关系来说,奢侈了人就会越礼,但节俭了就会寒酸守旧。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自然本性的表现。我们*时常常所闻见的是:到富贵之人往往骄纵安逸,贫穷之人往往节俭勤劳。其实这都是人的本性所决定。然而,孔子认为尽管节俭会使人感到寒酸守旧,但对于骄奢越礼之举,他却宁可选择寒酸守旧。

    湖南邵东太云山欢迎你

    纵观历史,一个朝代的败亡皆是吏治的腐败,大小官员因追逐骄奢而贪婪,导致下层民众无法生存而*。于是乎,必有人借其势而促成改朝换代。因此,站在统治者的立场而言,宜可寒酸守旧安稳社稷,不可骄奢越礼失掉天下!孔子这种观点是无可厚非的。

    传承红色经典/衡宝战役革命先烈陵园/湖南邵东灵官殿

    《论语》浅释.每日一选译

    [阅读全文]...

2022-01-13 00:36:08
当前热门
《论语》经典名句赏析 - 句子
《论语》经典名句赏析 - 语录
《论语》经典名句赏析 - 说说
《论语》经典名句赏析 - 名言
《论语》经典名句赏析 - 诗词
《论语》经典名句赏析 - 祝福
《论语》经典名句赏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