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甫行名句赏析

关于梁甫行名句赏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梁甫行名句赏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梁甫行名句赏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梁甫行名句赏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168) 说说(11) 名言(94) 诗词(2k+) 祝福(6) 心语(101)

  • 梁甫吟赏析诗词大全

  • 梁甫吟赏析诗词大全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梁甫吟赏析诗词大全,欢迎阅读与收藏。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乐府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

      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

      当年颇似寻常人。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

      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

      何况壮士当群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傍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诚,

      杞国无事忧天倾。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智者可卷愚者豪,

      世人见我轻鸿毛。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梁甫吟,梁甫吟,

      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

      大人山兒屼当安之。

      【注释】

      (1)《梁甫吟》:亦作《梁父吟》,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有诸葛亮《梁父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云:"亮好为《梁父吟》,自比管、乐,时人未之许"。然李勉《琴说》曰:“《梁甫吟》,曾子撰"。蔡邕《琴颂》:"梁甫悲吟,周公越裳"。梁甫:又名梁父,山名,在泰山下。”

      (2)长啸:吟唱。

      (3)朝歌屠叟:指吕尚(即吕望、姜太公)。《战国策·秦策三》:“臣(范雎)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又《秦策五》:“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韩诗外传》卷七:"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又《韩诗外传》:"太公望……屠牛朝歌,赁于棘津,钓于磻溪,文王举而用之,封于齐"。

      (4)经纶:《易经·屯卦》:“君子以经纶”。经纶:喻治理国家。

      (5)三千六百钓:指吕尚在渭河边垂钓十年,共三千六百日。风期:风度和谋略。

      (6)大贤:指吕尚。虎变:《易经·革卦》九五:“大人虎变。”喻大人物行为变化莫测,骤然得志,非常人所能料。

      (7)高阳酒徒:西*骊食其。《史记·骊生陆贾列传》:“骊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骊生。骊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骊生。骊生入,则长揖不拜。”骊生尝自称高阳酒徒。隆准:高鼻子。隆准公:指刘邦。《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

      趋风:疾行如风前来迎接。《史记·骊生陆贾列传》载:楚、汉在荥阳、成皋一带相持,骊生建议刘邦联齐孤立项羽。他受命到齐国游说,齐王田广表示愿以所辖七十余城归汉。

      (8)旋蓬:在空中飘旋的蓬草。

      (9)狂客:指骊食其。

      (10)攀龙:《后汉书·光武帝纪》:耿纯对刘秀说:“天下士大夫所以跟随大王南征北战,本来是希望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就功名"。后人因以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建立功业。

      (11)雷公:传说中的雷神。

      (12)砰訇:形容声音宏大。

      (13)帝旁投壶多玉女:《神异经·东荒经》载:东王公常与一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次投一千二百支,不中则天为之笑。天笑时,流火闪耀,即为闪电。

      (14)三时:早、午、晚。

      (15)倏烁:电光闪耀。

      (16)晦冥:昏暗。这两句暗指皇帝整天寻欢作乐,权奸和宦官弄权,朝廷政令无常。

      (17)阊阖:神话中的天门。阍者:看守天门的人。这两句指唐玄宗昏庸无道,宠信奸佞,使有才能的人报国无门。

      (18)杞国无事忧天倾:《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二句意谓皇帝不理解我,还以为我是杞人忧天。此自嘲之意。

      (19)猰貐:古代神话中一种吃人的野兽。这里比喻阴险凶恶的人物。

      (20)竞人肉:争吃入肉。

      (21)驺虞:古代神话中一种仁兽,白质黑纹,不伤人畜,不践踏生草。这里李白以驺虞自比,表示不与奸人同流合污。

      (22)接:搏斗。

      (23)飞揉、雕虎:比喻凶险之人。

      (24)焦原:传说春秋时莒国有一块约五十步方圆的大石,名叫焦原,下有百丈深渊,只有无畏的人才敢站上去。

      (25)智者二句:智者可忍一时之屈,而愚者只知一味骄横。世俗人看不起我。

      (26)力排二句:《晏子春秋》内篇卷二《谏》下载:齐景公手下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皆力能搏虎,却不知礼义。相国晏婴便向齐景公建议除掉他们。他建议景公用两只桃子赏给有功之人。于是三勇士争功,然后又各自羞愧自杀。

      (27)吴楚句:汉景帝时,吴楚等七国诸侯王起兵反汉。景帝派大将周亚夫领兵讨伐。周到河南见到剧孟(著名侠士),高兴地说:吴楚叛汉,却不用剧孟,注定要失败。

      (28)咍尔:讥笑。

      (29)张公:指西晋张华。据《晋书·张华传》载:西晋时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令雷焕掘地得双剑,即古代名剑干将和莫邪。雷把干将送给张华,自己留下莫邪。后来张华被杀,干将失落。雷焕死后,他的儿子雷华有一天佩带着莫邪经过延*律(今福建南*市东),突然,剑从腰间跳进水中,与早已在水中的干将会合,化作两条蛟龙。这两句用典,意谓总有一天自己会得到明君赏识。

    [阅读全文]...

2022-01-21 15:46:31
  • 梁甫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 古诗文
  • 梁甫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梁甫吟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梁甫吟—晋朝

      玉衡固已骖,羲和若飞凌。

      四运循环转,寒暑自相承。

      冉冉年时暮,迢迢天路征。

      招摇东北指,大火西南升。

      悲风无绝响,玄云互相仍。

      丰水凭川结,零露弥天凝。

      年命特相逝,庆云鲜克乘。

      履信多愆期,思顺焉足凭。

      慷慨临川响,非此孰为兴。

      哀吟梁甫颠,慷慨独抚膺。

      《梁甫吟》译文

      时节在变换,北斗星的斗柄改变了其所指的方向,太阳也好像飞到了高空。四季在循环运转,寒暑相互接替。现在的年时和日暮,就是天象运行的`明证。刚才招摇星还指向东北,时值二月,转瞬大火星就从西南升起,到了秋季。时节的变换真是很迅速。悲风一直在吹,没有停歇的时候,乌云一直在接连不断地飘飞。到了冬季水面都结冰了,天气十分寒冷,滴水成冰,露水都凝结了。人生的岁月只管逝去,祥瑞的云彩很少被人乘坐使人得以升仙。想按正道而行,实行忠信哪能靠得住呢?孔子在水边的叹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就是感慨人生短促而发的吗?在梁甫山顶上想到这些,我不禁也悲愤地抚膺叹息。

      《梁甫吟》注释

      玉衡:北斗七星的第五星。这里代指斗柄,北斗的柄随着时节的变换而改变方向。

      骖:驾三匹马。

      羲和:日神,这里指太阳。

      凌:升高。

      四运:指四季。

      承:接替。

      冉冉:逐渐。

      天路:天象的运行。

      招摇:即北斗第七星。招摇指向东北,时节是农历二月。

      大火西南升:大火星从西南方升起。这里是指世界变换迅速。仍:接连不断。庆云:一种吉祥的云气。履信:实行忠信的道理。思顺焉足凭:指按正道而行却又哪能靠得住。临川响:指孔子在水边的叹息。

      《梁甫吟》简析

      梁甫是个地名,为泰山脚下一小丘,古人死后多有葬于梁甫山者,遂赋予《梁甫吟》悲凉的葬歌体特征。这首诗中陆机是在感叹岁月的流逝,人生的短促,虽然行为正直,仍然不免有种种忧患。

    [阅读全文]...

2022-07-16 22:23:26
  •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赏析(梁甫行的名句赏析)

  • 关注 ,让诗歌点亮生活

    译 典

    2021.5.10 第414期

    梁甫行

    【魏】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选自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

    曹植(192-232

    ),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洛神赋》是其代表作之一。*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CAO Zhi (192-232), styled Zijian, a native of Qiaoxian County, Pei State (present-day Bozhou, Anhui Province). He was a well-known litterateur 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220-280).A Prose-Poetry of the Luo River’s Deitywas one of his representative works. Due to his literary attainment, the poet, Cao Cao and Cao Pi h*e been jointly known as the “Three-Cao Trio”.(王佩译)

    By Mount Arch

    By CAO Zhi

    Tr. ZHAO Yanchun

    Everywhere it’s a different clime;

    Each place varies with wind and rain.

    How poor am I by the coast!

    I h*e a hut, and there remain.

    My wife and children are like beasts;

    By the wood they go, beasts they shun.

    How sha*y is my wicker gate!

    Hares and foxes come here to run.

    译者简介:

    赵彦春,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翻译研究出版主任,国际学术期刊Translating China主编,国际汉学与教育研究会会长、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Biosketch of the Translator:

    ZHAO Yanchun, Professor of English at Shanghai University, Director of Shanghai University Center for Translation and Publishing, Editor of Translating China, President of International Sinology and Education Society, President of Chinese Culture Translation and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Commi*, Executive President of Chinese Classics Bilinguals’ Association, Vice President of China Language Education Association, a proponent of the principle of translating poesie into poesie and classic into classic.

    栏目策划:金石开

    栏目主编:赵彦春、莫真宝

    组稿编辑:吕文澎

    本期作者:曹 植

    本期译者:赵彦春

    中英朗诵:朱盛杰

    英文书法:凌光艺

    本期排版:曼 曼

    《临江仙·东方*闲住》 Leisure at the Oriental Sun Town

    《出河店古战场》Hedian, the Ancient Battlefield

    《浣溪沙·星瓜月豆》Star Melons and Moon Beans

    《龟虽寿》Turtles Live long

    《初夏过圆明园》A Visit to the Summer Palace in Early Summer

    《鹧鸪天·上元过六榕寺》A Visit to the Six-Banyan Temple on the Lantern Festival

    《夜 坐》Sitting Up at Night

    《渡荆门送别》Farewell at Mt. Chastegate

    《使至塞上》To the Front as an Envoy

    《哀长沙》Alas,Long Sand!

    《十月十一日夜有怀曼殊》Thoughts in Su Manshu on the Night of Oct. 11

    《自温州溯舟至丽水》Sailing Up from Wenzhou to Bellewater

    《黄鹤楼》The Yellow Crane Tower

    《野 望》 Gazing on the Wilderness

    《浣溪沙 · 怀苕溪旧游(四首其三)》Thoughts in My Past Tour to Reed Flower Rill

    《鹧鸪天·咏峡山云雾茶》Ode to the Cloud-Mist Tea of Mt. Xia

    [阅读全文]...

2022-06-15 15:04:24
  • 梁甫吟原文,翻译,赏析汇总

  • 学生
  • 梁甫吟原文,翻译,赏析汇总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梁甫吟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梁甫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翻译

      缓步走出临淄城的城门,遥望萧瑟死寂的荡阴里。

      那里有三座坟墓紧相连,形状大小都非常的相似。

      请问这里是谁家的墓地,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氏。

      他们的力气能推倒南山,又能截断系大地的绳子。

      不料一朝遭到谗言,他们三人却是因为两个桃子的原因而死 。

      谁能够设想出这个奇计?他就是齐国的宰相晏子。

      注释

      齐城:齐都临淄,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城北八里。

      荡阴里:又名“阴阳里”,在今临淄城南。

      累累:连缀之貌。这二句是说三坟相邻,坟形大略相似。

      田疆古冶子:据《晏子春秋·谏下篇》载,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事齐景公,以勇力闻名于世。

      排:推也,这里是“推倒”的意思。

      南山:指齐城南面的牛山。

      绝:毕,尽。

      地纪:犹“地纲”。“天纲”与“地纪”,指天地间的大道理,如“仁”、“义”、“礼”、“智”、“信”等。

      一朝:一旦。

      晏子:齐国大夫晏婴,历事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乃齐国名相。

      鉴赏

      诗的前四句,先从位于齐城(今山东淄博)东南荡阴里(一名阴阳里)之三壮士冢写起。“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步出”与“遥望”相呼应,人未到而两眼视野先到,表明了对三坟之专注。“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这是已经来到冢前,看清了三坟相连,形状相似。这三坟相似,也象征着三位勇士之相似,皆勇力超人,皆有功于君,皆使气好胜,皆被谗不悟。接下去六句转而写坟中三人的遭遇。

      “问是谁家墓”,明知故问,是为了突出所咏对象。答曰:“田疆古冶子”,这是以两人之名代三人之名,其中包括公孙接。“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紧承上句,盛赞三人勇力绝伦。排南山,推倒南山(齐城南之牛山)。绝地纪,语出《庄子·说剑篇》:“此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这里指折断地脉。这样的勇士,结局却又如何呢?“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一朝,既言时间之速,也表明此阴谋之轻易得行。“谗言”二字,倾向性极明,既是对三士的同情、惋惜,也是对主谋者的有力谴责。二句写得斩截有力,使入感到毛骨悚然。二桃,比起三个力能推倒南山、折断地纪的勇士来,那真是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然而竟能实现杀掉三士的目的。诗句所构成的这一巨大反差,足以使人惊心动魄。诗至此,似可结又实未结,因为还留下一个疑问,这就是“谁能为此谋”?答曰“国相齐晏子”。结尾再一次用问答句式,波澜突起,把做国相的晏子指名道姓地点出来。二句看似客观叙述,不着议论,不含感情,实则皮里阳秋,有深意在。一问,意在提醒读者注意设此不寻常之谋的人,一答,指名道姓交代出为谋之人。

      “国相”,字面上是点明其身份,实际上是谴责这个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肩负沟通上下、协调文武之责的“国相”,人当以至此。这样的行为与“国相”的地位、气度、职责该是多么的不相称。“齐晏子”,是直点其名,意在立此存照,永远展出示众,使人们知道,这个善机变、巧谋划的“名相”,竟干出了这样的事。关于此诗作意,一般皆取前引朱乾的说法,但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认为朝有悍臣武夫,宰相不能制,就应该有晏婴这样的能臣。

      从诗的主题和语言看,这首古辞当是出于文人之手。在汉乐府诗作中,此诗显得朴拙了一些,但结构还是比较严谨的,诗从望荡阴里、见三坟写起,转到写坟中人被谗言遭杀害的悲惨事件,再转到揭出设此毒计之人。层层推进,语语相衔。诗中两用问答句式,都处在诗的关键处,既起醒目作用,又使文气免于*实。语言虽质朴而少文彩,但句句简洁,文雅而不艰涩,明白而不浅俗,可见是经过一番锤炼之功的。

      创作背景

      此诗为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一作《泰山梁甫吟》。这首古辞从写坟开始,保留了葬歌痕迹,但从内容看,与葬歌毫不相干,而是一首咏史诗,所咏为齐景公用国相晏婴之谋,以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原文:

      梁甫吟

      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我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阅读全文]...

2022-01-20 17:04:27
  • 《古大梁行》赏析

  • 古大梁行  高适

      古城莽苍饶荆榛,

      驱马荒城愁*,

      魏王宫观尽禾黍,

      信陵宾客随灰尘。

      忆昨雄都旧朝市,

      轩车照耀歌钟起,

      军容带甲三十万,

      国步连营一千里。

      全盛须臾哪可论,

      高台曲池无复存,

      遗墟但见狐狸迹,

      古地空余草木根。

      暮天摇落伤怀抱,

      抚剑悲歌对秋草,

      侠客犹传朱亥名,

      行人尚识夷门道。

      白璧黄金万户侯,

      宝刀骏马填山丘,

      年代凄凉不可问,

      往来唯见水东流。

      高适诗鉴赏

      此诗作于与李白、杜甫同游大梁之时。大梁即唐朝的汴州陈留郡,战国时曾是魏国的都城,故诗题称“古”,今为河南省开封市。据《新唐书·杜甫传》:

      “尝从(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醋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此事在天宝三年,高适此诗作于七四四年,时四十岁。此时他正隐居宋中,以耕钓为生,虽然很想跻身仕途,但又求进无门,因此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凄凉情绪。这首《古大梁行》就借咏怀古迹,寄寓了深沉的兴亡之叹,流露出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全诗二十句,四句一转韵,分为五个自然段落。

      全诗的重点是在写今日古都的荒凉,因此第一段就着力描写了作者驱马荒城所见的景象:在缓辔徐行中,只见满城一片荆棘,莽莽苍苍,昔日巍峨壮丽的魏王宫观如今长满了禾黍,曾经威震诸侯的信陵君和他的三千食客,也已烟消云散,化作满地灰尘。这一段起得苍劲有力,它以形象的笔墨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荒城图,首先给读者以满目凄凉的强烈印象,起了笼罩全篇、奠定基调的作用。这一段虽然是描绘驱马所见,是在说“今”,但其中的“魏王宫观”、“信陵宾客”已暗中寓“昔”,在今昔对比中,眼前的所见更为突出。第二段是对往昔的追忆,与第一段形成对比:在雄都朝市中,轩车驰骤,歌钟四起,一片繁华景象;而军队有三十万之众,国家方圆千里,国势堪称强盛。

      这一对比,使第一段的形象有了深厚的背景,并且格外鲜明。第三段一方面反接第二段,同时回应第一段,从对往昔的追忆,又回到眼前的景象:那高敞的舞榭歌台和曲折的池沼,已荡然无存,在断壁颓垣中,只见狐狸奔窜,草木黄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这与第二段的热闹繁华恰成对比,而且“高台曲池”,自身也有对比。第四段紧承第三段,同时也以“摇落”、“秋草”等字面遥接第一段,好象是在写今日情况:

      游侠之士口里,还在传说着信陵君窃符救赵时壮士朱亥的大名;路上的行人,还可辨认出向信陵君荐举朱亥的老者侯嬴居住过的大梁东门的道路。实际上,这也是对往昔的追忆,形成物是人非的对比。最后一段,作者从朱亥、侯嬴联想到曾经得到赵王赏赐白璧黄金,骑骏马、佩宝刀,后来终于困于大梁的虞卿,如今也已成为难以追思的过客了,只有汴水一直在默默地向东流去。这些从前的人事,与今日古城的颓败荒凉,也形成强烈对比。全诗的今昔对比,在章法上,曲折而有变化,但又井井有条,一脉贯通,通过这种反复交错的对比,使无限兴亡之感,从字里行间沛然涌出,震动着读者的心灵。

      诗人善于寓感慨于写景之中,情景高度融合,使兴亡之叹和身世之感,从鲜明的形象中自然流出。第一段用“驱马荒城愁*”来抒发自己初进大梁时的惊愕、感叹之情,而景物方面则以满城的“荆榛”、“禾黍”、“灰尘”来烘托,使感叹显得极为自然。

      “愁*”三字,既体现出诗人无限慨然之思,又使古城倍显荒凉,情景相生,收到了强烈的效果,全篇的怅惘凄凉之情,也由此衍生而出。第三段中“全盛须臾哪可论”一句,前有“忆昨”一段作铺垫,后有“遗墟”、“古地”作反衬,情感就自然跳脱而出。而第四段“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二句,则是全诗感情的高峰突起之处。诗人面对荒城,在暮天摇落之际,顿生宋玉之悲,兼感朱亥、侯嬴之豪情壮举,一腔无可寄托的豪荡、愤懑之情,不能自制,于是“抚剑悲歌”,那悲壮苍凉的歌声,在古城中回荡,愈发显得悲凉感人。特别是末段最后两句,“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有总结全篇的作用,感情极为广远、深沉。作者伫立在秋水漫漫的汴河之滨,眼见“逝者如斯”,各种愁思;一起涌至。

      这其中,有对往古的怀想和凭吊,也有对自己年华逝去而一事无成的嗟叹,更有对于国家局势的深情的关切。诗人将难以诉述的复杂情怀,都倾注在一江流水之中,使得感慨更为深沉,意味更为悠长,而在质实的描写之中,最后宕开一笔,也显得极为空灵。那激荡胸怀的感情,与景物相融合,收到了十分强烈的艺术效果。

      此外,在音韵对偶上,全诗四句一转韵,第一、三、五段为*声韵,第二、四段为仄声韵,*仄相间,形成起伏跌宕,顿挫回环之感。句子以散行为主,但除第五段外,其余每段都是散偶相间,即每段开始二句为散行,后两句为对偶。这样,“隔联间以对仗,壁垒森严”(《唐贤三昧集笺注》卷下,黄培芳评),“按节安歌,步武严整,无一往奔轶之*”(《唐风定》卷九,邢昉批)。这些都更有利于表现诗中那种豪健挺举、深沉悲凉的兴亡之叹。

    整理:zhl201702

    [阅读全文]...

2021-12-25 19:43:42
  • 《古大梁行》全诗翻译赏析

  • 《古大梁行》全诗翻译赏析

      “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的诗意:天色已晚,草木凋零,我目睹此情此景,不由手把长剑,悲极而歌。这两句是说,日暮时分,草木摇落,面对古城的凄凉景象,不禁为之感伤而发思古之幽情;手抚长剑,面对秋草,悲歌一曲,以示凭吊。昔盛今衰,吊古伤今,语意感伤,似有无穷心事在内。诗句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出自高适《古大梁行》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

      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

      全盛须臾哪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

      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侠客犹传朱亥名,行人尚识夷门道。

      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

      注释

      ⑴大梁:唐朝时为汴州陈留郡,战国时曾是魏国的都城,故诗题称“古”。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

      ⑵莽苍:一作“苍茫”。饶:多。荆榛(zhēn):泛指丛生的荆棘杂草。

      ⑶宫观(guàn):宫殿。观:一作“馆”,一作“殿”。禾黍:语见《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⑷信陵:战国时魏国公子无忌,封号信陵君。

      ⑸朝市:朝廷街市。

      ⑹轩车:有帷幕且前顶较高的车。歌钟:富贵人家的音乐歌舞。

      ⑺军容:军队的规模装备。

      ⑻国步:指国土面积。营:一作“衡”。一:一作“五”。

      ⑼论:言说。

      ⑽高台曲池:泛指楼台湖池。

      ⑾遗墟:荒废的城市建筑。迹:一作“窟”。

      ⑿摇落:凋零。

      ⒀朱亥: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载,朱亥本为屠夫,后为信陵君击杀晋鄙,夺兵抗秦救赵,是战国时著名的侠士。

      ⒁夷门:魏大梁城东门。

      参考译文

      古城长满了荆棘杂草,笼罩在一片苍茫的气象之中。我骑马来到这古城前,目睹荒芜的景象,不由愁思满怀,难以自已。魏王的宫室、庙观都长满了禾黍,信陵君和他的宾客们都随着灰尘一去了无痕迹。想当年在雄伟的都城的朝市上,华贵的车骑华光四射,高雅的乐声悠扬此起彼伏。精锐的军队,规模达三十万之多,国土上营寨连绵,相接千里之遥。全盛的那段时光对于永恒的历史来说不过的短暂的一瞬,哪里可以言说,连当年那些楼台、湖池都早已不复存在了。断壁残垣间只有狐狸跑过的痕迹,古旧的土地上只留下几许昔日草木的枯根。天色已晚,草木凋零,我目睹此情此景,不由手把长剑,悲极而歌。侠客朱亥的威名至今为人所传颂,路过的行人都还能认出经过夷门的道路。那些身佩白璧腰缠黄金的万户侯,以及手持宝刀跨着骏马的.战将,早已埋葬在了山丘之中。当年发生在古大梁城里的凄凉旧事已随着时间流逝渐渐湮没无闻了,谁还能深究个中缘由呢?往来其中的人们也只能看见那流水从容东流而去,也许它就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赏析

      此诗是高适与李白、杜甫一起游历大梁古城时所作。是一首凭吊古迹的诗,是说昔日繁盛一时的魏国国都,今日变得废墟遍地,野草丛生,狐兔乱走,荒芜不可言状。

      此诗描写战国时魏国国都的强盛与衰落,借咏怀古迹寄寓了深沉悲凉的兴亡之叹,流露出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诗人善于寓感慨于写景之中,情景高度融合,使兴亡之叹和身世之感,从鲜明的形象中自然流出。全诗音律顿挫回环,格调苍凉古拙,感慨深沉,意味悠长。

      全诗二十句,四句一转韵,分为五个自然段落。全诗的重点是在写当时古都的荒凉,因此第一段就着力描写了作者驱马荒城所见的景象:在缓辔徐行中,只见满城一片荆棘,莽莽苍苍,昔日巍峨壮丽的魏王宫观如今长满了禾黍,曾经威震诸侯的信陵君和他的三千食客,也已烟消云散,化作满地灰尘。这一段起得苍劲有力,它以形象的笔墨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荒城图,首先给读者以满目凄凉的强烈印象,起了笼罩全篇、奠定基调的作用。这一段虽然是描绘驱马所见,是在说“今”,但其中的“魏王宫观”“信陵宾客”已暗中寓“昔”,在今昔对比中,眼前的所见更为突出。第二段是对往昔的追忆,与第一段形成对比:在雄都朝市中,轩车驰骤,歌钟四起,一片繁华景象;而军队有三十万之众,国家方圆千里,国势堪称强盛。这一对比,使第一段的形象有了深厚的背景,并且格外鲜明。第三段一方面反接第二段,同时回应第一段,从对往昔的追忆,又回到眼前的景象:那高敞的舞榭歌台和曲折的池沼,已荡然无存,在断壁颓垣中,只见狐狸奔窜,草木黄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这与第二段的热闹繁华恰成对比,而且“高台曲池”,自身也有对比。第四段紧承第三段,同时也以“摇落”“秋草”等字面遥接第一段,好像是在写此时情况:游侠之士口里,还在传说着信陵君窃符救赵时壮士朱亥的大名;路上的行人,还可辨认出向信陵君荐举朱亥的老者侯嬴居住过的大梁东门的道路。实际上,这也是对往昔的追忆,形成物是人非的对比。最后一段,作者从朱亥、侯嬴联想到曾经得到赵王赏赐白璧黄金,骑骏马、佩宝刀,后来终于困于大梁的虞卿,如今也已成为难以追思的过客了,只有汴水一直在默默地向东流去。这些从前的人事,与此时古城的颓败荒凉,也形成强烈对比。全诗的今昔对比,在章法上,曲折而有变化,但又井井有条,一脉贯通。这种反复交错的对比,使诗歌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历史兴亡之感。

      诗人善于寓感慨于写景之中,情景高度融合,使兴亡之叹和身世之感,从鲜明的形象中自然流出。第一段用“驱马荒城愁*”来抒发自己初进大梁时的惊愕、感叹之情,而景物方面则以满城的“荆榛”“禾黍”“灰尘”来烘托,使感叹显得极为自然。“愁*”三字,既体现出诗人无限慨然之思,又使古城倍显荒凉,情景相生,收到了强烈的效果,全篇的怅惘凄凉之情,也由此衍生而出。第三段中“全盛须臾哪可论”一句,前有“忆昨”一段作铺垫,后有“遗墟”“古地”作反衬,情感就自然跳脱而出。而第四段“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二句,则是全诗感情的高峰突起之处。诗人面对荒城,在暮天摇落之际,顿生宋玉之悲,兼感朱亥、侯嬴之豪情壮举,一腔无可寄托的豪荡、愤懑之情,不能自制,于是“抚剑悲歌”,那悲壮苍凉的歌声,在古城中回荡,愈发显得悲凉感人。特别是末段最后两句,“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有总结全篇的作用,感情极为广远、深沉。作者伫立在秋水漫漫的汴河之滨,眼见“逝者如斯”,各种愁思;一起涌至。这其中,有对往古的怀想和凭吊,也有对自己年华逝去而一事无成的嗟叹,更有对于国家局势的深情的关切。诗人将难以诉述的复杂情怀,都倾注在一江流水之中,使得感慨更为深沉,意味更为悠长,而在质实的描写之中,最后宕开一笔,也显得极为空灵。那激荡胸怀的感情,与景物相融合,收到了十分强烈的艺术效果。

    [阅读全文]...

2022-07-29 09:31:26
  • 梁祝赏析

  • 梁祝赏析

      赏析是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梁祝赏析,以供查阅,快来看看吧!

      摘要: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海内外人们所高度赞扬和喜爱,它不仅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音乐瑰宝且乃至是世界音乐艺术的经典之作。它取材于民间爱情故事,所表现主题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它为我们传诵了一曲经久不衰的动人爱情悲歌。

      关键词:

      小提琴演奏;《梁祝》;爱情主题;结构分析

      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爱情就是这样,它是两情相悦两厢倾慕两性向往生死相随之最完美体现。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心魄的绝唱。用音乐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愫,往往赋予着人们高尚的精神寄托。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亦如此,它表现了梁祝这对青年男女对封建礼教的强烈反抗精神,歌颂了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 梁与祝的爱情传说

      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扫盲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不到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二、乐曲《梁祝》的诞生

      1957年,何占豪考进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修小提琴。那时,他们经常下乡演出,每次都拉外国曲目。何占豪慢慢发现,听他们拉琴的人越来越少。他开始思考,能不能用小提琴演奏出*人喜闻乐见的音乐呢? 当何占豪被梁与祝这两位演绎的千百年来都为世人传诵的动人爱情故事感动时,他便决定了要以它为素材用小提琴为世人谱一曲动人爱情悲歌。起初,何占豪用越剧音调创作出了弦乐四重奏“小梁祝”,第一次尝试用西洋乐器演奏*戏曲音乐。1959年春天,作曲系的陈钢被派来与他合作。经过几个月的切磋琢磨,曲子终于完成了。有趣的是,当时曲子中并没有“化蝶”这一段,因为他们执着地认为新*的年轻人不应该迷信:音乐学院领导听后哭笑不得,指出这是浪漫主义的一种创作手法,他们这才“放心”地把“化蝶”补出来,于是就有了今天长达26分钟,被誉为“我们*自己的交响乐”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三、 曲《梁祝》的结构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一种曲式结构,它主要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构成。

      I、 呈示部

      乐曲的呈示部包括主部、副部和结束部三个部分。—开始,是—个散板的引子。弦乐器以轻轻的碎弓奏出柔和的震音为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明快的长笛吹出了清秀华丽的旋律。优美的笛声,仿佛把人们带到了江南的三月,那儿是水秀山清,鸟语花香,—派明媚秀丽的大好春光。随后,独奏小提琴拉出了极为美丽动人的呈示部主部主题,双簧管和长笛则在句尾轻轻地加以应和。这—抒情的歌唱性的旋律柔美深情,感情真挚,很好地刻画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纯真的友谊和深厚的感情。当独奏小提琴在深沉的G弦上以八度重复这一主题后,出现了

      大提琴与独奏小强琴的相互对答,以表现梁祝于草桥亭畔偶然相逢,互诉*生,继而折柳为香,双双结拜的情景。

      呈示部的副部主题,以弦乐与木管组合而成活泼的节奏型引子后,由独奏小提琴奏出。这是一个欢乐的小快板,音调也来源于越剧的过门,因此在旋律风格上与主部主题较为接*。但由于节奏、速度上的不同,使它带有描绘,与内心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一定的对比。这一主题回旋出现了三次,巧妙地描绘了梁祝同窗三载,在读书之余欢乐嬉戏的情景。

      中间插入了两个插段,第一插段部由乐队与独奏小提琴互相模仿时对答,十分抒情,犹如两人心心相印,长谈不倦。第二插段由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的演奏手法奏出更为轻快活跃的旋律,而弦乐则以拨弦模仿琵琶的弹奏。短小音型

      的反复和模进,生动地描绘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花园中,互追逐玩耍的情景。整个副部段落充满生气,表现出欣喜欢快、纯真无邪的情趣,及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同窗求学时陪同手足、形影不离、亲密无间、共读共玩的幸福生活。呈示部的结束部,是描写祝英台与梁山伯十八相送依依惜别的慢板段落。先由独奏小提琴拉出一段由主部主题发展而来的深情的旋律,音乐委婉地起伏。像是在惋惜,又像是在叹息……这里,作者巧妙地加进了两个用休止隔开的小句逗,使音乐形成顿挫,细腻地描绘出英台面对前来送行的山伯感慨万分、欲言又止,一步三回的情景。随后,出现了独奏小提琴与独奏大提琴的模仿对答,一前一后,交相缠绕,十分缠绵而又感人地刻画了梁祝与长亭依依惜别时难舍难分的一片柔情。

      II、展开部

      展开部通过铜管严峻的节奏,阴沉的旋律表现出封建势力的丑恶嘴脸。然后,小提琴用戏曲散板的节奏表现了祝英台的悲痛与反抗,继而,乐队奏出了明朗的音调,描写了主人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憧憬。“楼台相会,”又是以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的形式出现的,缠绵的音调如泣如诉、时分时合,表现了梁祝之间的爱慕之情。忽然,音乐急转直下,弦乐快速切分,激昂果断,小提琴采用了我国戏曲中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在小提琴奏出最后一个绝句之后,鼓乐齐鸣乐曲达到高潮,表现出祝英台为了爱情不惜舍弃生命而纵身投坟的壮烈情景。

      III、再现部

      再现部,引子的主题再次出现,仿佛把人们带人了仙境。它再现了呈示部的`主部主题——爱情主题。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在竖琴的伴奏下,把人们带入神仙般的境界中。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独奏小提琴和第一小提琴加弱音器奏出爱情主题。由于弱音器的使用和钢片琴富有特色的伴奏音型,使得这时的爱情主题较之在呈示部中出现时,具有一种轻盈飘渺、朦胧神秘、崇高的色彩,既象征一种美妙的梦幻世界,又表达出一种无限眷念、追忆、敬仰和崇敬的感情。爱情主题的重复演奏,使这种感情不断得到升华。

      最后,音乐在慢板中静静地结束了。

      四、乐曲主题

      千百年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一直在民间被人们广为流传。这个古老的动人爱情传说所表现的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使它一直到今天仍为人们所传。而由何占豪和陈刚共同创作的《梁祝》一曲也刚好把爱情这个主题淋漓尽致的展现于人们的面前,这也是之所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诞生后就深受海内外人们喜爱的原因。

      在何占豪和陈刚共同创作的《梁祝》一曲中,我们可以深切地领悟到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以爱情为作品的主题,这一主题的开掘体现出深刻而又感人的民族化《梁祝》音乐主题的开掘,运用了小提琴艺术的特有方式,即将故事中“草桥结拜”、 “英台抗婚”、 “坟前化蝶”三大主要情节。分别安排在奏鸣曲式的三个主要部分之中。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表现爱情的民族化主题。第一部分是乐曲的“呈示部”。表现的是纯朴美丽的爱情主题;第二部分的“展开部”。表现的是勇于抗婚的爱情主题:第三部分的“再现部”。表现的是忠贞殉情的爱情主题。同时乐曲也突出表现了女主人公祝英台面对理想的爱情而不能在人世间实现,只有在死后的天堂里圆梦的痛苦。而其原因便是*封建社会中妇女所受到的封建制度中的父权压迫之苦。从而揭示出*封建社会罪恶的深重。与此同时,又塑造了一位坚贞不屈的女性形象,即祝英台的纯洁与完美、以她特有的情感激起人们心中的波澜。从而引起人们心灵上的敬幕和感动。

      五、乐曲的创作艺术风格

      《梁祝》小提琴曲协奏曲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

      同时,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首融抒情性与戏剧性为一体的单乐章交响乐作品。作者从中撷取了梁祝想爱——英台抗婚——投坟化蝶这个三个最主要的戏剧情节,采用刻画戏剧冲突的西洋奏鸣曲结构,相应地通过呈示部—— 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加以表现。同时作者又从地方剧的优美音调中提取了音乐素材,通过独奏小提琴和管弦乐队的交响奏鸣,生动地向人们叙述了这个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

      六、 结束语

      追忆自己成长的历程,接触的音乐应该是数不胜数,能让自己刻骨铭心的却很少,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却是如此地让我难以忘怀。每当那再熟悉不过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时,心中荡漾着依旧是那不变的触动感觉。梁山伯与祝英台以生命为代价换来了坚贞不渝的爱情。化蝶的结局虽不圆满,但是却因为这种残缺的美,让这个悲凉的故事,流传到今天,流传到永远……

      设计意图:

      我一直都想尝试在小班上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偶然间,我在给孩子们上舞蹈课时,不经意地放了《梁祝》,让他们练功,孩子们说:“真好听!”有的孩子还跟着曲子翩翩起舞,于是,我便设计了此节音乐欣赏课。旨在让孩子去感受美、发现美、理解美、表现美。

      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让孩子在玩中感受音乐的美。

      2、鼓励孩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觉。

      准备:

      1、布置花园场景、各种各样的花。

      2、自制蝴蝶、丝巾、花带、蝴蝶头饰、蝴蝶翅膀。

      过程:

      一、导入活动,初步感知音乐。

      1、孩子们,告诉你们个好消息,今天呀,我们带上我们的好朋友蝴蝶一起到花园里玩。

      2、幼儿随音乐手持蝴蝶游玩。

      3、我们累了,小蝴蝶也累了,那该怎么办呢?(孩子想办法),那好,就让我们的小蝴蝶在客人老师那里休息一会儿。

      二、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1、欣赏第一遍音乐。

      孩子们,来,我们坐下静的听音乐吧!

      提问:听完这段音乐,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欣赏第二遍音乐。

      听完提问:你好像看见了谁?它在干什么?(蝴蝶)

    [阅读全文]...

2022-01-29 08:36:58
  • 杜甫《古柏行》翻译及赏析

  • 杜甫,古诗文
  • 杜甫《古柏行》翻译及赏析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古柏行》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柏行》作者:杜甫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年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草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注解】:1、先主:指刘备。2、落落:独立不苟合。3、不露文章:指古柏没有花叶之美。

      【韵译】:

      孔明庙前有一株古老的柏树,枝干色如青铜根柢固如盘石。

      树皮洁白润滑树干有四十围,青黑色朝天耸立足有二千尺。

      刘备孔明君臣遇合与时既往,至今树木犹在仍被人们爱惜。

      柏树高耸云雾飘来气接巫峡,月出寒光高照寒气直通岷山。

      想昔日小路环绕我的草堂东,先生庙与*在一个脊。

      柏树枝干崔嵬郊原增生古致,庙宇深邃漆绘连绵门窗宽空。

      古柏独立高耸虽然盘踞得地,但是位高孤傲必定多招烈风。

      它得到扶持自然是神明伟力,它正直伟岸原于造物者之功。

      大厦如若倾倒要有梁栋支撑,古柏重如丘山万年也难拉动。

      它不露花纹彩理使世人震惊,它不辞砍伐又有谁能够采送?

      它虽有苦心也难免蝼蚁侵蚀,树叶芳香曾经招来往宿鸾凤。

      天下志士幽人请你不要怨叹,自古以来大材一贯难得重用。

      【评析】:

      此诗是比兴体。诗人借赞久经风霜、挺立寒空之古柏,以称雄才大略、耿耿忠心的'孔明。句句咏古柏,声声颂武侯。写古柏古老,借以兴起君臣际会,以老柏孤高,喻武侯忠贞。

      诗的前六句为第一段,以古柏兴起,赞其高大,君臣际会。“云来”十句为第二段,由夔州古柏,想到成都先主庙的古柏,其中“落落”两句,既写树,又写人,树人相融。“大厦”八句为第三段,因物及人,大发感想。最后一句语意双关,抒发诗人宏图不展的怨愤和大材不为用之感慨。

    [阅读全文]...

2022-03-26 21:38:57
  • 《别梁锽》赏析

  • 别梁锽  李颀

      梁生倜傥心不羁,

      途穷气盖长安儿。

      回头转眄似鵰鹗,

      有志飞鸣人岂知!

      虽云四十无禄位,

      曾与大军掌*。

      抗辞请刃诛部曲,

      作色论兵犯二帅。

      一言不合龙额侯,

      击剑拂衣从此弃。

      朝朝饮酒黄公垆,

      脱帽露顶争叫呼。

      庭中犊鼻昔尝挂,

      怀里琅玕今在无?

      时人见子多落魄,

      共笑狂歌非远图。

      忽然遣跃紫骝马,

      还是昂藏一丈夫。

      洛阳城头晓霜白,

      层冰峨峨满川泽。

      但闻行路吟新诗,

      不叹举家无儋石。

      莫言贫贱长可欺,

      覆篑成山当有时;

      莫言富贵长可托,

      木槿朝看暮还落。

      不见古时塞上翁,

      倚伏由来任天作?

      去去沧波勿复陈,

      五湖三江愁*。

      李颀诗鉴赏

      在盛唐诗人中,李颀特别善于人物素描。他能用寥寥数笔中为人传神写照。《别梁锽》并非一首送别诗,而是为梁生造像。

      梁锽是一位穷途落魄而又豪放不羁之士。诗的首四句就是这人物的亮相。“梁生倜傥心不羁,途穷气盖长安儿。”长安少年素以豪侠闻名,而梁生途穷时,非但没有人穷志短,反而有气盖英豪的长安少年之浩气。“鵰鹗”是两种善搏击凡鸟的猛禽,梁生“回头转眄似鵰鹗,有志飞鸣人岂知!”是以猛禽喻人,不仅体现超凡脱俗非*常之辈,而且能使人物桀骜不驯的情态跃然纸上。说明梁锽一旦“飞鸣”起来,必能冲天而惊人。

      以下六句追叙梁锽先前遭遇挫折的经过。以后,“虽云四十无禄位,曾与大军掌*”句,说明梁锽曾以布衣身份入佐戎幕。然而象他这样倜傥不群的人物,非遇知人善任者,是很难与俗辈相投的。“抗辞请刃诛部曲,作色论兵犯二帅”,说明梁锽坦率直言,冒犯权威,召来祸殃,成为*庸上司的眼中钉。然而他又岂是苟合取容的人!“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汉代韩说以校尉击匈奴,封“龙额侯”,这里用来代指当时军帅。“合则留,不合则去”,才是大丈夫之行径。“击剑拂衣”四字,何等豪气!真是“威武不能屈”。以上六句实际上是通过一个典型事件,刻画了人物的个性。

      紧接八句,写梁锽落魄后的狂放行径。“黄公垆”即黄公酒垆,晋代名士嵇康、阮籍等人的纵饮场所,此处代指酒家。“ 朝朝饮酒黄公垆,脱帽露顶争叫呼”, 表面放浪形骸不拘礼法。实际又何尝不是一种苦闷的发泄。“共笑狂歌非远图”—— 这样下去终非长久之计。说到令人气短之际,诗笔又卓然一调,写道:“忽然遣跃紫骝马,还是昂藏一丈夫。”在骝马这样偶然的生活细节中,不经意地流露出梁生志向并没有被落魄的生活消磨。他一有机会就跃跃欲试,决非一蹶不振之徒可知。

      “洛阳城头晓霜白”以下十句写梁锽在洛阳的困顿,并预言他穷极必变,前程不可限量。“洛阳城头晓霜白,层冰峨峨满川泽”,这是冬天严寒的实景,又是一个象征性的境界,说明环境恶劣。然而梁生不作愁苦之态:“但闻行路吟新诗,不叹举家无儋石。”

      以下六句是诗人的慰问和预言,又似是梁生“新诗”

      自身包含有的意味:“莫言贫贱长可欺,覆篑成山当有时;莫言富贵长可托,木槿朝看暮还落。不见古时塞上翁,倚伏由来任天作。”这里借用《淮南子》“塞翁失马”的寓言和《老子》“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的名言,阐明贫贱与富贵将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的哲理。贫困不足悲,富贵不足恃。尽管如此,怅惘失落之情难以释怀,所以终篇二句谓梁即将往游东南,不免生出客子飘零之感。这是题中应有之义,使“别”字有了着落,使诗篇富于同情。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失职而不失其志的贫士的丰采。

      诗人通过典型事例的选用和层层渲染,使笔下人物跃然纸上,形象生动性格鲜明。

    整理:zhl201612

    [阅读全文]...

2022-06-04 19:58:41
  • 雁门太守行千古名句赏析

  • 千古
  • 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雁门太守行千古名句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1、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蝶恋花·答李淑一》

    2、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

    3、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6、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7、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邯郸南亭观妓》

    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0、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清*乐·蒋桂战争》

    1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3、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渭川田家》

    14、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15、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终南山》

    [阅读全文]...

2022-02-11 11:05:40
梁甫行名句赏析 - 句子
梁甫行名句赏析 - 语录
梁甫行名句赏析 - 说说
梁甫行名句赏析 - 名言
梁甫行名句赏析 - 诗词
梁甫行名句赏析 - 祝福
梁甫行名句赏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