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诗句

关于二胡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二胡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二胡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二胡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6) 语录(1k+) 说说(4k+) 名言(180) 诗词(22) 祝福(1k+) 心语(88)

  • 二胡的力度怎么运用

  • 音乐,知识
  • 二胡的力度怎么运用

      对力度的控制,是表现乐音强弱的操作技术。那么二胡的力度怎么运用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相关文章,一起来学*学*!

      1、重视力度的设计

      在演奏一首乐曲前,首先要对乐曲的创作背景、乐曲的结构、风格、特点,以及乐曲的内涵和意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根据乐曲的要求对力度的控制进行设计。在力度的表达上,重在对比,贵在变化。要避直白,忌*淡。有了力度的对比,才能展现出情感的起伏。有力度的变化,才能体现出乐曲表情的丰富。乐谱中对每个乐段,甚至对某些乐句,都有力度强弱的标记。哪些地方强、渐强,哪些地方中弱、渐弱。有无音头、重音在何处,高潮在哪个乐句上,等等,都要谙熟于心。并依此设计强弱的层次和等级,明确力度对比变化的关键点,并在试奏中加深体验,完善力度表现手法。二胡演奏是二次创作,在完整地体现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对乐曲的力度处理上。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乐曲中有几处重复的对句,即使曲谱上没有标注强弱,在演奏时也要处理成前一句强,后一句弱,或者相反,以强调力度的对比。力度的设计还要注重细节,注意风格,推敲力度的变化对音色的影响。总之,力度的表达有设计与没有设计,演奏的效果会大不一样。有了详尽的设计,演奏就有深度,有高度。

      2、握力度的层次

      在力度的运用中,把握好力度的层次是一个难点。在演奏中,对力度强弱的控制,是相对比较而言的。严格地区分每个强弱层次的等级是困难的。例如对 mp 与 mf 的把握,要靠感觉来找到它们的界限,并不是容易的事。我们的训练可以从最强与最弱开始,先把自己能奏出的`fff 和ppp 作为两端的标准,再比较中间的 f 和 p 的感觉。把这几个层次的感觉打深烙印之后,再体会其他的强弱层次。在这种反复的对比过程中,运弓的力度感便会逐步增强。对一首乐曲中的强弱标记,也要灵活的运用。同一个 f 在不同的乐段,要根据乐曲情感的起伏,可以有不同的处理,不能机械地照搬。

      在把握力度的变化时,认真借鉴名家的力度表现手法,是一条提高水*的途径。对于缺少老师具体指导的业余爱好者尤为重要。同一首乐曲,不同的名家在演奏中,对力度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在看视频,听光碟时,能够进一步学*他们对力度的多种处理和表达手法,可以吸取更多的技术营养。在看与听的过程中,对照曲谱,把名家对力度层次的表达作详细的笔记,会有助于加深理解。除了对一首乐曲的力度把握作全面的学*外,可以针对自己在力度控制上的薄弱环节,抽出来有针对性的反复学*某一个力度表现技巧,直到弄通为止。

      3、加强力度的训练

      加强力度的基本功训练,在于掌握表现力度的各种技巧和规律。现对常用的几种手法作一讨论。

      音头。音头是对乐句头一个音符的强弱的处理。大致有三种方式:其一是有音头,或强音头。例如《江河水》中的引子开头,是带下滑音的强音53,要用手腕瞬间的爆发力来表现,拉弓要在弓根部位。手腕的动作要欲右先左,才能有力。在该曲引子的第6个音65 6,要用砍弓,使音头更加有力,以表现悲愤的情感。其二是无音头,按正常的强弱要求来表现。其三是藏音头,即从无到有,把音头藏起来,用极其微弱的起音,如《豫北叙事曲》的开头第一音3。应把弓子抬起来,从左向右,在运动中轻轻地贴上琴弦。

      顿弓。要用短促有力的爆发力,弓子触弦后,立即离弦。力度的形态是点状的。连顿弓是间歇性的顿弓,在一弓内完成。在内弦,拉弓的顿弓容易掌握,推弓时由于手腕的爆发力不够,往往奏的无力,且有噪音;在外弦时,拉顿弓无力,不如内弦好掌握。因此要多练手腕的灵活性,增强爆发力,缩短触弦的时间。

      波弓。波弓是在一弓中力度发生强弱的波动性变化,压弦时一紧一松,形成一强一弱的效果。如《二泉映月》中 2 351 6235 1-句的1音。还有一种波动的一张一弛的变化音,如《河南小曲》中的第三段116-118小节,1 3 2 3 1 2 每个音的前半拍与后半拍要奏出一弱一强的效果,后半拍要比前半拍力度大一些,再加一点张力,好似发出一种“呜-嗡,呜-嗡”的声响。

      渐强。力度的变化是由弱到强。至于起弓的弱从什么层次开始,要看乐曲的要求。例如,《豫北叙事曲》的开头是最弱,《三门峡畅想曲》的引子渐强是弱起,直到第四拍达到强。有些乐曲的结尾也是渐强结束,一般的处理是用推弓,前三拍可以一直弱奏,到最后一拍,达到很强收弓。

      渐弱。弱到什么程度,也要看乐曲的要求。如果在乐曲之中,最后的弱不应奏成最弱,这会给听众一种乐曲结束的误解。但在乐曲的结尾,一般要达到最弱,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强-弱-强。在处理一个较长乐段的强弱关系时,为避免*直无味,作一些强弱的对比变化。如《细看麦田千重浪》中,几个快弓句都较长,如果用一种力度奏完,就显得*淡,可以处理成强-弱-强的形式就有变化了。这就是力度对比的作用。

      弱-强-弱。适用于速度较慢、感情深沉的乐段。例如《怀乡行》开始的几个小节,为表现游子有家不能回的忧伤无奈的情感,用这种力度变化形式抒发游子的起伏的心情。但强弱的对比一定不能太大,适当的强一点点就可以了。这种力度的表现是很难的,需要反复的练*,才能恰到好处。

      弱后突强。要掌握这种力度的突变,需要较强的力度控制能力。如《江河水》第二段,34、35 小节,06 52 5-, 06 52 5-后面的5,开始是弱奏,到后面突然变强,表现祭夫的妇女哭累了,在回忆过去时如梦如幻,慢慢地睡着了,像打盹一样,头慢慢垂下来,突然一下子惊醒了那样的感觉。

      强后突弱。这种力度对比的特点也是为了表现情感的起伏。《江河水》的第一句,在强烈的音头之后,要突然弱下来,保持到下一个音符。弱奏时一定要*稳、缓慢。

      有时在一个长弓中需要不止一、两种强弱的变化,使得情绪的起伏更加复杂。但这需要演奏者具有高超的驾驭力度的能力。蒋风之先生能以深厚的功力,在一个长弓中奏出5种强弱的变化。由此可见许多名家都非常重视长弓慢弓的基础训练,其道理便自明了。

    [阅读全文]...

2022-02-21 09:54:33
  • 二胡十大名曲

  • 二胡十大名曲

      二胡十大名曲是是*民族器乐曲中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带来二胡的十大名曲,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第一首《二泉映月》

      是我国民族器乐曲中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曲中二泉,即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作者华彦钧(阿炳)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家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人生。作者运用二胡五个把位的演奏,配合多种弓法的力度变化,流露出压抑悲怆的情调,继短小的引子后,旋律呈微型流动,恰似作者端坐在泉边沉思往事。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出现六次,它从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进入第三句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主题从开始时的*静深沉而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各种技法的经常运用,使音乐略带几分悲恻的情绪。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申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挥发。此曲缠绵情深,如泣如诉,具有深厚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大江南北广泛流传,深受喜爱。

      第二首《良宵》

      原名《除夜小唱》,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创作于1928年。《良宵》是作者除夕与学生、友人欢聚时的即兴之作。在除夕之夜欢乐情绪感染下,作者兴致颇高,边拉边记谱,顷刻而成。此曲音乐形象单一、抒情、清新、明快,给人以怡然自得之感。乐曲充分发挥二胡各把位演奏的性能特点。全曲分三段,第一段主要在上把上演奏,旋律流畅、浑厚如歌;第二段主要在中把演奏,旋律明亮,激情有力;第三段主要在下把演奏,旋律昂扬、华彩多姿。全曲短小精悍,一气呵成。作者通过轻盈柔和、洒脱自如的旋律,生动描绘了他与友人欢叙守岁、共度良宵的愉悦心情。六十余年来,此曲仍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曲中表现出的欢乐和激情,达到乐器性能的极致发挥,是二胡曲中的精品。

      第三首《听松》

      系华彦钧(阿炳)曲。相传宋朝时候,金兀术被岳飞打败、狼狈逃窜至无锡惠泉山下,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喊声震天的声音。此曲便是描写这个故事,所以又名《听宋》。这一说法虽属牵强附会,但乐曲气魄豪迈,感情奔放,也可作此解。作者通过松涛借物咏怀,在赞扬民族英雄岳飞军威的同时,倾注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坚定自信的.意志。曲调刚劲有力、跌宕起伏;结构前后对称、主体突出。气魄宏大的引子,犹如呼啸的松涛震荡山谷,使人感受到一种坚毅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乐曲的旋律进行酣畅,一气呵成。前半部以微弱的颤音和断奏引出强有力的号角音调,后半部采取不规整的自由变化重复。全曲速度和力度倏忽多变,具有戏剧性效果。在演奏上大都采用一字一弓,就是在极快速度的十六音符时也字字清楚有力,这是乐曲气势豪放的因素之一。此曲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强烈而气势磅礴,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第四首《空山鸟语》

      刘天华历经十年做成此曲。标题采唐代王维诗句“空山不见人”之意。作者以富于民族性的旋律,在民间传统演奏手法的基础上,运用专业创作技巧、构成一首结构完整、富有诗意的乐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乐曲描写了深山幽谷中群鸟欢鸣,生气盎然的景象。乐曲以拟声手法模仿百鸟啁啾声,在音乐中深深渗透了作曲者的情感。结构上共五段,另加引子和尾声。引子犹如山林召唤,空谷回声,意境深远、静穆,引人神往。接着,非常活跃的旋律进行,作为“人”的形象出现,在全曲贯串始终,时而单独出现,时而与鸟鸣结合,宛若自然景色给予“人”的清新愉悦心情与自由自在的鸟语交织融会。乐曲中使用了轮指(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依次快速按同一音)、大幅度滑音演奏手法和旋律上大三和弦的分解,表现了作者在创作上的革新精神,使二胡这一古老的乐器面目一新。

      第五首《寒春风曲》

      系华彦钧(阿炳)作曲。乐曲的一部分曲调、演奏手法与《二泉映月》相*,但曲调较多地在明亮音区进行,更为活泼流畅,舒展宽广,使听者感觉到明媚的春天正在走*。阿炳(1893—1950),是我国著名的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曾一度沦为街头流浪艺人,饱受苦难,双目失明。阿炳作品很多,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琵琶曲《昭君出塞》、《龙船》;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等。其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情真意切,感动人心,充满艺术的生命力。

      第六首《月夜》

      刘天华作曲。1918年夏天,刘天华在月下纳凉,不禁触景生情,信手操起二胡望月抒怀,乐思如流。写成了此曲的初稿,六年后定稿。乐曲旋律舒展柔美,委婉质朴,在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进行中,不时出现六度、七度和八度的大跳音阶,跌宕生姿、不拘一格。全曲分三段,主要采用展衍的旋法,如春蚕吐丝,连绵不断;每断尾句是固定终止型,具有一唱三叹的特点,好似作曲家由衷的赞叹声。全曲有月白风清的意境,但更多的则是感情的抒发、志趣的流露,不禁使人想起唐代诗人刘方*的《月夜》诗:“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第七首《流波曲》

      为民间艺人孙文明的代表作。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幼年双目失明,因丧父生活贫困,只得背井离乡,以算卦糊口。后专攻胡琴演奏,靠卖艺为生。乐曲是他流落他乡困苦生活的自我写照。**后,随着生活改善、心情开朗,先后创作了《弹六》、《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安心》等八首二胡曲。并在演奏技法上进行探索和创造,如《弹六》一曲为模仿弹弦乐器,不用千斤;在《人静安心》一曲中尝试采用四胡八度定弦,以奏出八度和音;创造类似洞箫音色的技巧用于《夜静箫声》等。

      第八首《病中吟》

      此曲又名《安适》或《胡适》,是刘天华的处女作,1915年初稿,1918年定稿。曲名即“人生向何处去”之意。1915年,作者遭到失业、丧父,贫困打击,积郁成疾,病中想拉二胡以遣愁绪,又被亲友视为不务正业。他感到处境艰难,前途渺茫。在此种心境下,孕育了《病中吟》旋律初稿,把当时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人生安适的感叹,逆境中的挣扎和走投无路的痛苦,都倾注在乐曲中。但这并不是一首绝望的悲歌,而是有所期待的,感人至深的内心独白。乐曲第一段表现了苦闷彷徨,“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旋律如泣如诉、缠绵委婉。第二段节奏果断有力,旋律较为急速,表现了一种要从苦闷的重压下解脱出来的愿望,以及誓与周围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抱负。第三段和尾声表达了奋斗的意志不断加强和在逆境中挣扎前进的感叹和苦衷。当音乐的发展到达顶点时,旋律忽然中断、情绪急转直下,十二度的下行滑音、造成了一种回肠欲断的悲恸效果,全曲在宛如痛苦**一般的颤音中结束。作者在标题中提出的人生“安适”的问题,通过音乐的时而幽咽微吟,时而激愤高歌,时而深情倾诉,时而**叹息,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九首《三宝佛》

      其乐曲中的《三汲浪》曾被扬琴家严老烈改编为广东音乐《旱天雷》,表现了人们在久旱逢甘霖时欢欣的情绪。乐曲的其他部分婉转悠扬,节奏流畅,二胡及配器的演奏都作了细致处理,使音乐更为动听。

      第十首《光明行》

      刘天华作于1931年春。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有弹性,表现了旧时社会知识分子不断追求进步和光明的心情。在乐曲中,用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构成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着主导的地位。全曲共分四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在我国民族音乐传统可用的循环变奏的基础上,采用西洋的复三部曲式的特点,结构严整。在引子中,可以听到坚定整齐的步伐行进声,然后出现小鼓式的敲击节奏和昂扬的音调。第二段进行曲风格的旋律,舒展流畅,优美如歌。第三段以富有弹性的音型加以重复、移调,不断呈现,犹如人们踏着矫健步伐,昂首阔步地前进。尾声中,当情绪发展到高潮时,又运用了紧缩重复的手法,使音乐更加热烈;最后又出现了模拟军号声的主三和弦分解进行的旋律,这一切都使全曲生气勃勃,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

    [阅读全文]...

2022-04-16 12:33:47
  • 换二胡琴弓的方法

  • 方法,文艺,体育
  • 换二胡琴弓的方法

      擅二胡的人,会懂得如何处理好二胡的每个部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二胡琴弓的更换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先把新马尾用洗洁精泡洗,清水漂干净,半干时将长度合适的挑选出来,然后再把挑选出来的马尾放到盐水里煮三四分钟,以增加韧性。不要用强碱性的洗涤液或碱水洗马尾,会使马尾受损。也不要用洗发水洗马尾。

      2.将处理好的马尾一头对齐,用沾了水的细线绕5~8圈绑紧,滴少许胶粘牢。胶干后,离绑线约1毫米处将马尾头剪齐,仔细装入马尾库。

      3.用铁夹子设法将马尾库在高处固定住,马尾下垂,抹上牙膏用细齿梳子自上而下反复梳理,梳理期间如果牙膏粘不住马尾,那是用量少了,继续加牙膏,如果牙膏太粘,可蘸一点水梳。梳好的马尾应该是毛没有交错、宽度合适的一条扁*带。

      4.将马尾库上到弓杆上,尽量向弓尖方向靠,同样用湿细线在合适的弓尖处绑5~8圈,滴少许胶粘住。胶干后在靠*绑线处将马尾剪齐。从弓杆上取下马尾库后把弓尖马尾装好。洗去马尾上牙膏,把弓装好,稍上紧弓毛,再晾干过程中弓毛会缩短,要及时将弓子松一点,以防弓杆过度疲劳。干后弓毛*整美观,个别一两根松毛可拿剪刀齐根剪去,不要硬拽。

      二胡换弓的方法

      换弓是推、拉的过渡,它既要过渡得自然、流畅,又要在音色、力度等方面形成一定的对比。

      为达到这样的要求,就要争取换弓动作的主动,使每一“推”或“拉”的转换动作显得从容而有准备。当弓子还在作*稳地运行时,整个运弓的右手对即将出现的换弓在动作上应有所酝酿、准备;换弓时,手腕手指在小臂的支配下很自然带动弓子*稳地掉转方向。如果换弓动作被动,那就会使二胡的发音产生明显的空白。

      换弓是有一定规律的,该换弓的地方而不换弓,将会使富于弹跳的曲调缺乏生机活力;不该换弓的地方而滥用换弓,将会使圆润流畅的旋律显得支离破碎。失去弦乐效果。一般地说,乐曲中的连音符号“⌒”,如果不是四拍以上的衬腔或拖腔,不管“⌒”罩着的音符多么密集,音区的跨度多么大,一般应作一弓处理,不可换弓分奏(至于用延音线“⌒”作指定时值延长的音符更是如此);如果音符头上没有被“⌒”罩着,不管音符时值多么短,均应一音一弓,不可一弓奏出几个头上不带弧线的音符。为了争取换弓动作的主动,头脑中还要有一定的节奏观念。虽说换弓不一定是在方整的节奏下进行的(快弓除外),但这些音与音之间的技弓常常构成了一定的节奏型。

      哪些地方用拉弓,哪些地方用推弓,在拉奏之前应全盘考虑,并作出初步的估计。根据演奏者的共同*惯,一首乐曲开头一弓多为拉弓,末尾一弓多为推弓,然后在这“拉弓起、推弓收”的前提下对每一乐段或乐句内部的推拉弓序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每一乐段或乐句内推拉次数的总和为偶数,那刚好合于“拉弓起、推弓收”这一运弓规律;如果为奇数,那就要将奇数调整为偶数,不然推拉弓序会出现“扯皮”现象。 换弦要注意腕力与指力的相互配合,要扣准音符时值,过渡自然。

      二胡换弦的方法

      换弦是指弓毛擦一根弦转为擦另一根弦。

      换弦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用换弓时换弦,另一种是在弓子运行过程中换弦。这两种换弦都要求把音符的时值扣准,过渡自然。初学者由于换弦动作片面依赖于指力,腕力不够,造成了指力换弦的被动。在换弦时往往出现突然嘎止的现象,或是把琴弦猛击一下,在快速旋律中换弦的毛病表现得犹为突出。所以腕力与指力的相互配合,对换弦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无论拉弓、推弓、换弓、换弦时食指与拇指相对构成的持弓点均应固定不变,运弓时,整个右手以持弓点为轴,拇指和食指绕着轴心作相应的扇形转动。此外,在拉奏练*中应养成自觉遵守符号标记的*惯,并且要记住一些常用的运弓符号,否则将使整个弓序显得杂乱无章,并且有损于音乐形象的`表现。二胡练*的曲谱除连弓符号有明显标记外,其它符号(包括运指符号)只是在必要的地方才标记。对于没有标记的音符,就要根据前后的演奏符号加以推论,或参照前后相同旋律的演奏符号,及依照人们共同的演奏*惯来把握住恰当的演奏方法。

      弓序:演奏中推拉弓的次序或规律性。指序即是手指活动的次序或规律。弓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弓向问题。弓向使用上存在“*惯定式”,有的人*惯使用拉弓起弓,有的人则相反,喜欢用推弓开弓。如果要求有的人用与他*惯相反的起弓方向演奏,他便感到很不自在,奏起来别扭得很。这种*惯的形成往往是教师最初不重视弓序多样化训导和自身快弓训练不全面的结果。从乐曲演奏中常有左右两种起弓的需要看,应当通过长期的左右起弓、弓序频繁交替和多种类强弱变化的训练,促使演奏者左右开弓都很*惯,面对强弱变化应付自如。

      指序问题和保留指:一首乐曲的演奏,从指序活动次序看,大致可分三个基本活动规律:①按相邻手指的指序活动;②按相*手指的指序活动;③按同指异位的指序活动.

      我们如能按照指序活动规律加强训练。对诸如无名指、小指天生无力等等缺陷,有针对性的重点训练,同时结合新把位、保留指进行强化训练,则会极大地提高左手手指的独立活动能力和灵活性,换把的敏捷和准确度,以及指距变化、适应能力和音准质量,还不应当忽视快弓的左、中、右三个弓段的适应性训练和渐强、渐弱、突强、实弱的力度变化训练,否则,便会出现演奏快弓时不能换弓段、无法变强弱,演奏效果亦显拘谨*淡、毫无生气的遗憾。

    [阅读全文]...

2022-01-15 15:21:50
  • 最新二胡考级曲目

  • 文艺,体育
  • 最新二胡考级曲目

      目前我国的业余考级因各地的考级组织机构不同而有差别,除中央音乐学院各专业最高级均为九级以外,其他各地、各考试机构大多定为十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分享二胡考级曲目,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级乐曲:

      《田园春色》陈振锋曲

      《天上星星亮晶晶》儿歌

      《鄂伦存族小唱》鄂伦春族民歌

      练*曲:

      《空弦运弓练*》刘天华曲

      《一、二指按弦练*》刘天华曲

      《一、二、三指按弦及内外弦变换练*》刘天华曲

      《一、二、三、四指按弦及四分附点音符节奏练*》刘天华曲

      《一个把位的D调音阶练*》王国潼曲

      第二级乐曲:

      《弓桥泛月》陈振译曲

      《电影《城南阳事》主题歌》(美)奥德维曲

      《敖包相会》通 福编曲

      《小曲好唱口难开》张敬安 欧阳谦叔曲

      练*曲:

      《一指换把练*》刘天华曲

      《二指换把练*》刘天华曲

      《第一把位模进练*》王国潼曲

      第三级乐曲:

      《小花鼓》刘北茂曲

      《新农村》曾加庆曲

      《喜洋洋》刘明源曲

      练*曲:

      《各调五声音阶练*》王国潼曲

      《换把练*》赵寒阳曲

      《小指练*》张 韶曲

      第四级乐曲:

      《良 宵》刘天华曲

      《赛 马》黄海杯曲 沈利群改编

      《光明行》刘天华曲

      练*曲:

      《降B调上把音准校正练*》王曙亮曲

      《连顿弓练*》张 锐曲

      《各调五声音阶练*》王国潼曲

      《指序练*》刘德海曲

      第五级乐曲:

      《山村变了样》曾加庆曲

      《拉骆驼》曾寻编曲

      《喜送公粮》顾武祥 孟津津曲

      《怀乡行》陆修棠曲

      练*曲:

      《C调力度练*》刘逸安 赵寒阳曲

      《快弓换弦练*》俞 鹏曲

      《音型模迸练*》王国演曲

      《D 调溜手曲》张 韶曲

      《快速换把练*》王国潼曲

      第六级乐曲:

      《翻身歌》王撷诚曲 王国潼改编

    [阅读全文]...

2022-01-12 10:47:51
  • 《流浪的二胡》阅读答案

  • 流浪,阅读
  • 《流浪的二胡》阅读答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流浪的二胡》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浪的二胡》全文写的是什么呢?其主旨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流浪的二胡》阅读题来了解吧!

      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蒙古包、轱辘车,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情孕育着一方乐器的生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这样的选择费思量,难端详。

      二胡之于江南,恰好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的诗意和绵长。虽然高山流水,我们只见俞伯牙的那具焦尾琴;浔阳江边,我们也只闻见白居易的那把琵琶。虽然众多的唐诗宋词元曲明剧之中,我们很难听得见二胡的那一声低泣,触到二胡的那一脉无奈,但是谁能说,倘无焦尾琴和琵琶,二胡就不会在江南寂寞地流浪呢?

      六朝金粉、王榭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的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掸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地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个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

      《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洇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土地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

      流浪的二*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塘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心灵和生命人何止阿炳呢?在我的故乡,四岁失明,自幼父母双亡的孙文明,十二岁时便从故乡的曹娥江边出发漂泊江南,颠沛流离中,他的二胡声响彻了大半个江南。《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心安》,使他由一个民间流浪艺人,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授二胡的讲台。而流浪了一辈子的孙文明,最终还是积劳成疾地客死于异乡上海奉贤。从阿炳到孙文明,到江南市肆和乡野里众多生生灭灭的流浪的灵魂,我们伤感地承认,在江南丝竹中,二胡也许最具悲剧性格。这种悲剧是因了二胡那注定属于流浪的本性,还是因了那太多的流浪灵魂挥洒?

      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不只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更是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的抗争。它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散文》2001·11期)

      1.文章把二胡比喻成“水”“月”“细雨”和“桂子”,本体和各喻体之间相似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1)流浪的二*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胡的流浪”中的“流浪”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流浪的二胡》是诗的散文,是散文的诗。记人清晰,叙事精当;修辞手法多样,造句错落有致;抒情发自肺腑,议论发人深省。虽然低沉、压抑的感情贯穿全文始终,但这瑕不掩瑜,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精品。

      B.“一方风情孕育着一方乐器的生长”也道出了乐器表达特有的乡土风情的神圣使命。辽阔的蒙古草原要有悠扬的马头琴声轻抚,厚实的黄土高坡需得欢快的唢呐声响撞击,清秀的江南水乡只有流浪的二胡乐曲才能融合。

      C.俞伯牙为死去的知音而摔碎的焦尾琴,京城女为“同是天涯沦落人”而弹的琵琶,都只能算是孤独的雅乐,唯有阿炳的二胡牵动了芸芸众生的九曲回肠,拉出了凡夫俗子的苦辣辛酸。

      D.作者在第7段中,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遍地市肆的江南”作为社会背景,揭示“二胡”的人民性;用“青草池塘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这个自然环境,衬托“二胡”所具有的巨大的艺术魅力。

      E.阿炳和孙文明都是瞎子,都是拉二胡的民间流浪艺人,也都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二胡曲,但是二人的遭遇并不完全相同。阿炳只能终生漂泊流浪,而孙文明的结局好得多,登上了大学的讲台,为音乐艺术教育奉献了终生。

      答案

      1.漂泊、清冷、惆怅、悲怨。

      2.(1)二胡最能表达流浪者饱尝人间辛酸的心声,也造就了众多流浪者中的演奏高手。

      (2)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的人们追求各自喜爱的音乐,器乐是音乐中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产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3.“流浪”指的是悲苦和困顿、沧桑和无奈、忍耐和坚韧、奋进和抗争,是生命另一种永不消解的鲜活姿态。

      4.B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流浪的二胡陈荣力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主要考查你对现代文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地诗意和绵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

      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的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的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掸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的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

      《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洇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二胡流浪着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水土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

      流浪的二*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塘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在我的故乡,四岁失明,自幼父母双亡的孙文明,十二岁时便从故乡的曹娥江边出发漂泊江南,颠沛流离中,他的二胡声响彻了大半个江南。《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心安》,使他由一个民间流浪艺人,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授二胡的讲台。而流浪了一辈子的孙文明,最终还是积劳成疾地客死于异乡上海。从阿炳到孙文明,到江南市肆和乡野里众多生生灭灭的流浪的灵魂,都体现了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我伤感地承认,在江南的丝竹中,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

      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

      【阅读训练】

      1、文章的第②自然段,把“马头琴”“唢呐”“二胡”放在一起来写,作者要表明一个什么样的观点?(4分)

      答:

      2、文章的第⑥自然段说“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怎样理解“极致”在文中的含义?(4分)

      答:

      3、文章的标题为“流浪的二胡”,请结合全文概括“流浪”的两层含义。(6分)

      1、

      2、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流浪的二胡》是诗的散文,是散文诗。语言优美形象,句式错落有致,修辞手法多样。

      B、二胡在江南丝竹中最具悲剧性格,最能表达墨客骚人、显贵官宦的不*和心声。

      C、“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这句话的意思是,二胡曲所表达的那种无奈、悲凉和沧桑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写照。

    [阅读全文]...

2022-07-02 13:59:44
  • 《流浪的二胡》阅读答案

  • 阅读,流浪
  • 《流浪的二胡》阅读答案

      在学*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流浪的二胡》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流浪的二胡

      陈荣力

      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它就是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地诗意和绵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

      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的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掸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地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

      《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洇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二胡流浪着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水土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

      流浪的二*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的江南,在春草池塘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

      在我的故乡,四岁失明,自幼父母双亡的孙文明,十二岁时便从故乡的曹娥江边出发漂泊江南,颠沛流离中,他的二胡声响彻了大半个江南。《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心安》,使他由一个民间流浪艺人,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授二胡的讲台。而流浪了一辈子的孙文明,最终还是积劳成疾地客死于异乡上海。从阿炳到孙文明,到江南市肆和乡野里众多生生灭灭的流浪的灵魂,都体现了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我伤感地承认,在江南的丝竹中,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

      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

      1.文章在第2、3自然段,分别写到了马头琴、唢呐、二胡和琵琶,其作用是什么?(4分)

      2.文章第6自然段说,“流浪的二*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请结合文意,说说“流浪的花”与“极致”分别是什么意思。(4分)

      【突破题型】

      3.二胡本是一种普通的乐器,经过作者的铺陈渲染,它成了特定文化和情感的载体。请结合全文,简要地谈谈你对“流浪的二胡”的理解。(5分)

      4.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

      (1)简析本文的修辞特色 (2)简析本文的用词特色

      《流浪的二胡》阅读答案

      1.一方水土和风情,孕育着一方乐器的生长。(或“器乐具有地域性或地方性”)

      2.“流浪的花”是“因二胡而出名的流浪艺人”,“极致”是说“阿炳是众多因二胡而出名的流浪艺人中最出色的”。

      3.二胡的流传和发扬光大其实是和*下层劳动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胡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实际上也是*下层劳动人民命运的写照和不屈抗争精神的体现。二胡的“流浪”是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更是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

      4.【赏析提示】(1)作者在语言表达上运用了多种表达手法,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排比和比喻。(2)一是语句空灵优美,如行云流水,自然清新,朗朗上口。如开篇“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中的“漂泊”“清冷”,十分流畅,用词新颖。二是词语极富江南特色,文章使用了大量表示江南式意象的词语,形象地概括了江南的历史底蕴。

      流浪的二胡

      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地诗意和绵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

      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的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的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掸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的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

      《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洇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二胡流浪着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水土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

      流浪的.二*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塘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在我的故乡,四岁失明,自幼父母双亡的孙文明,十二岁时便从故乡的曹娥江边出发漂泊江南,颠沛流离中,他的二胡声响彻了大半个江南。《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心安》,使他由一个民间流浪艺人,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授二胡的讲台。而流浪了一辈子的孙文明,最终还是积劳成疾地客死于异乡上海。从阿炳到孙文明,到江南市肆和乡野里众多生生灭灭的流浪的灵魂,都体现了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我伤感地承认,在江南的丝竹中,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

      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

      【阅读训练】

      1、文章的第②自然段,把“马头琴”“唢呐”“二胡”放在一起来写,作者要表明一个什么样的观点?(4分)

      答:

      2、文章的第⑥自然段说“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怎样理解“极致”在文中的含义?(4分)

      答:

      3、文章的标题为“流浪的二胡”,请结合全文概括“流浪”的两层含义。(6分)

      1、

      2、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流浪的二胡》是诗的散文,是散文诗。语言优美形象,句式错落有致,修辞手法多样。

      B、二胡在江南丝竹中最具悲剧性格,最能表达墨客骚人、显贵官宦的不*和心声。

      C、“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这句话的意思是,二胡曲所表达的那种无奈、悲凉和沧桑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写照。

      D、作者提到了故乡的孙文明,他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的讲台,而使二胡民间的纯粹性得以丧失,这就是他的悲剧性。

      E、这篇散文揭示了二胡的地域性、社会性和时代性,记人清晰、叙事精当、情节曲折,低沉、悒郁的感情贯串全文

      【答案】

      1.此题易误答这样写在写法方面有什么作用,答题时要注意对题目信息的分析,看题干的要求中发出了什么样的指令,然后再根据指令作答。答题须踩到“器乐具有地域性或地方性“这一信息点。

      参考答案:一方水土和风情,孕育着一方乐器的生长。

      2.参考答案:阿炳是众多因二胡而出名的流浪艺人中最出色的。

      作答此题关键在于理解“极致”的意思。此外,从实际完成情况看,学生多直接取第6节第一句话作答,这句话的意思的确与答题相关,但在对含蓄信息的解说上仍然没有说得清楚,因此不能判给满分,如果抓住“催放众多流浪的花”后又继续解释,答出“阿炳是最优秀的二胡艺人”之意则可。

      3.可结合第5节“二胡流浪着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以及第6节“从阿炳到孙文明,到江南市肆和乡野里众多生生灭灭的流浪的灵魂,都体现了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两句来作答。在作者看来,二胡的流传和发扬光大其实是和*下层劳动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胡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实际上也是*下层劳动人民命运的写照和不屈抗争精神的体现。

    [阅读全文]...

2022-03-06 13:58:58
  • 关于胡椒的诗句

  • 撒手浩歌归去来,生姜胡椒果是辣。——白玉蟾《快活歌二首·快活快活真快活》

    秦相後车一千谷,唐相胡椒八百斛。——杨万里《寄题王亚夫检正不啻足斋》

    贪人无饥饱,胡椒亦求多。——苏轼《和陶拟古九首·沉香作庭燎》

    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苏轼《欧阳叔弼见访诵陶渊明事叹其绝识叔弼既去感》

    何处胡椒八百斛,谁家金钗十二行。——黄庭坚《梦中和觞字韵》

    锺乳三千两,胡椒八百斛。——方岳《出居十六咏·着图书所》

    拙哉富贵人,胡椒不论斛。——方岳《用韵还学者诗卷》

    如何元相国,胡椒积盈仓。——王祎《杂诗·南园种藜苋》

    田氏三千人食客,元家八百斛胡椒。——白玉蟾《知足轩》

    快看扁舟归教子,胜渠满屋贮胡椒。——洪咨夔《次及甫韵送至远别》

    公辅溪壑慾,胡椒八百斛。——洪咨夔《读元公辅传有感》

    季伦珊瑚光夺目,元载胡椒高柱屋。——姜特立《赋潜庵墨梅》

    水硙多至三十具,胡椒满贮八百斛。——喻良能《四月二十九日坐直庐读山谷效东坡作薄薄酒二》

    珊瑚数十株,胡椒八百斛。——王炎《生朝无以*作留贫荐一杯》

    胡椒纵可营,安用八百斛。——李弥逊《次韵富季甲枢密》

    为君扫地斗量归,犹胜胡椒夸百斛。——韩元吉《同尹少稷赋岩桂》

    贪人积胡椒,智不到鬼录。——陈与义《再用迹字韵成一首呈判府》

    连楹着胡椒,环堵诛蒿莱。——陈傅良《张冠卿以前诗怀哉各努力人物古来少句为十诗·连楹着胡椒》

    田租不及胡椒斛,寿数行多念珠颗。——陈杰《客谈矩山大资*事*诗及新盯麻云欲浮海以安》

    胡椒百斛何为哉,箪瓢便可安颜子。——邓肃《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呈几叟仪曹四首·忽忽百年石火耳》

    不学元相国,百斛貯胡椒。——张九成《读书·横浦非吾土》

    胡椒尚杀元丞相,薏苡犹疑马伏波。——徐似道《句·胡椒尚杀元丞相》

    不须彼此更相笑,未必郁林之石贤胡椒。——徐似道《舟行》

    胡椒八百斛,千载遗腥臊。——于谦《无题·其一》

    借有三千两钟乳,定无八百石胡椒。——晃冲之《范元章惠然相过见问奇章公服钟乳三千两事因》

    臭袜终须来塞口,枉收八百斛胡椒。——罗大经《句·臭袜终须来塞口》

    薰陆胡椒腽肭脐,明珠象齿骇鸡犀。——宋本《舶上谣送伯庸以番货事奉使闽浙十首·其八》

    元载既伏诛,胡椒八百斛。——黄玠《读唐史·其四》

    身后胡椒八百斛,尔曹堪笑亦堪怜。——赵秉文《题东坡与佛印帖》

    我岂富贵人,胡椒穷豆区。——方一夔《夜梦入一市井中见有总角道人能相人者往来熟视予久之其语不能记也因授予以一握算筹谩记其事》

    胡椒简介

    胡椒,又名:昧履支、披垒、坡洼热等,拉丁学名:Piper nigrum L属胡椒目,胡椒科、胡椒属木质攀援藤本;茎、枝无毛,节显著膨大,常生小根。花杂性,通常雌雄同株;浆果球形,无柄,花期6~10月。[1]生长在年降水量2500毫米的热带地区,生长期中间还需要一段干热的间隔时间,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以及巴西等是胡椒的主要出口国。它的种子含有挥发油、胡椒碱、粗脂肪、粗蛋白等。

    [阅读全文]...

2022-06-10 07:11:06
  • 关于胡马的诗句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胡马长驱三犯阙,谁作长城坚壁。——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王维《老将行》

    胡马顾朔雪,躞蹀长嘶鸣。——李白《古风其二十二·秦水别陇首》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李白《塞上曲》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李白《胡无人》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李白《塞下曲六首》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御马南奔胡马蹙,宫女三千合宫弃。——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上阳白发人》

    渭水嘶胡马,秦山泣汉兵。——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五十韵》

    苍生未苏息,胡马半乾坤。——杜甫《建都十二韵》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駸駸。——戎昱《塞下曲》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李白《猛虎行》

    胡马缠伊洛,中原气甚逆。——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

    海草未凋绿,胡马嘶咸秦。——曹勋《秋思》

    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高适《宋中送族侄式颜》

    胡马悠悠未尽归,玉关犹隔吐蕃旗。——王建《朝天词十首寄上魏博田侍中》

    胡马嘶和榆塞笛,楚猿吟杂橘村砧。——李商隐《宿晋昌亭闻惊禽》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杜甫《后出塞五首》

    广陌羌塵合,中州胡马嘶。——邵雍《观棋大吟》

    当时不慕桓文举,草满中原胡马肥。——贺铸《芜湖王敦城下作》

    不然万里将天威,提兵直解边城围,苜蓿满川胡马肥,掩取不遣一骑归。——陆游《书感·丈夫本愿脱世鞿》

    朔风吹空黄草齐,正恐秋高胡马肥。——楼钥《送伯舅汪运干》

    黄河冻合胡马健,倏来度冰如踏石。——沈周《送人归秦州》

    自唐中微北方沸,胡马长鸣饮清渭。——张耒《读李憕碑》

    稳想海槎朝犯斗,健思胡马夜翻营。——韩偓《喜凉》

    杂杂胡马尘,森森边士戟。——李贺《感讽六首》

    天教胡马战,晓云皆血色。——李贺《感讽六首》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吐蕃健儿面如赭,走入黄河放胡马。——曾棨《敦煌曲》

    行人渐复出,胡马觉已还。——文天祥《高沙道中》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李白《幽州胡马客歌》

    门前一朝胡马鸣,晓眠未足心魂惊。——谢榛《哀哉行二首·燕京儿女何盈盈》

    惊雷奔电动天地,土木狼山胡马嘶。——黄省曾《上皇北狩歌一首》

    胡马简介

    胡马,读音为hú mǎ,是一个汉语词汇,泛指产在西北民族地区的马,也代指胡人的军队。出自《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赞曰》。

    [阅读全文]...

2022-01-22 18:43:32
  • 胡宏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此时何事最关情,团圆独对中秋月。——胡宏《中秋对月忆伯仲》

    白沙波底石苔青,水草摇摇自在生。——胡宏《碧泉书院偶书花木所有七首·白沙波底石苔青》

    红日半竿人世闹,倚阑亭上晓风轻。——胡宏《碧泉书院偶书花木所有七首·白沙波底石苔青》

    台上忘忧草发,洲前含笑花开。——胡宏《书怀四首·其三》

    含笑花开洲上,忘忧草发台边。——胡宏《书怀四首·含笑花开洲上》

    昨夜看梅枝,风光异昔时。——胡宏《感兴》

    启篷凝立处,心事付谁知。——胡宏《感兴》

    扁舟迤逦过焦金,江阔千寻不主深。——胡宏《感兴》

    明月有情偏照我,好山无处不知心。——胡宏《感兴》

    天空一鸟惊渔火,夜静群星落野砧。——胡宏《感兴》

    此处风光尽难得,朗然因复有清吟。——胡宏《感兴》

    胡宏,(1106—1162)宋建宁崇安人,字仁仲,号五峰。胡安国子。幼师杨时、侯仲良,而卒传其父之学。优游衡山下二十余年,张栻师事之。高宗绍兴中,以荫补官,不调。秦桧死,被召,以疾辞。有《知言》、《皇王大纪》、《五峰集》。

    [阅读全文]...

2022-06-19 08:43:50
  • 古风·国之大歌——读阿炳二胡曲《二泉映月》

  • 古风
  •   二泉映月啼,绕梁三日还。

      非是不识路,尔因天籁缘。

      无谓惺惺意,但凭戚戚言。

      轻歌弄弦动,曼舞赋内涵。

      心似风鹤唳,情同雨打帆。

      问君吟长调,未语泪已涟。

      三岁殇阿母,八龄堕道观。

      十二谐音律,十八美名传。

      琵琶说长恨,二胡悲青山。

      身卑志犹鉴,挣扎乱世间。

      庐破逢阴雨,生死一线牵。

      回眸二泉水,奈何倚危栏。

      风乍清波起,宛然寄月婵。

      无序愁肠度,蓦然倾耳畔。

      慎慎鸣高调,轻轻落玉盘。

      惶惶*生恨,忿忿与谁言?

      无意花败絮,但惜柳枝缠。

      蹉跎无凭据,辗转不能眠。

      突兀惊雷骤,涟漪忽巨澜!

      天道雄风劲,长缨驱凶顽。

      金鸡唤晨晓,华夏升紫烟。

      二泉映皓月,民族乐狂欢。

      世界十金曲,寰宇舞蹁跹。

      艺苑又逐浪,神州尽笑颜。

      阿炳旧时愿,盛世谱大篇。

      但得复兴梦,高奏凯歌还。

      编辑点评:

      《古风.国之大歌》这一首古韵,作者诗着步《二泉映月》之韵,以整齐的诗言,用跌宕起伏的言词,以深切的情感描写,解读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际遇。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世界名曲《二泉映月》。欣赏了,推荐赏读,感谢赐稿[荷塘],期待精彩不断!

    [阅读全文]...

2022-03-07 03:05:38
二胡诗句 - 句子
二胡诗句 - 语录
二胡诗句 - 说说
二胡诗句 - 名言
二胡诗句 - 诗词
二胡诗句 - 祝福
二胡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