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境诗句

关于禅境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禅境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禅境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禅境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 语录(5) 说说(3k+) 名言(273) 诗词(29) 祝福(1k+) 心语(47)

  • 禅诗精选十首(意境最美的十首禅诗)

  • 意境,最美
  • 诗以咏情,歌以咏志。拂去岁月的风尘,翻开历史的扉页,我们的祖先踏歌而来,携诗而至,以使今时之人能与成千上万伟大的祖先的灵魂灵犀相通,相晤畅谈。

    当宗教与艺术联姻,神学让贤于美学,同时造就了诗歌艺术的光辉灿烂、璀璨夺目。愿能携青莲心灯,与你同行长伴!

    空手把锄头

    善慧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这是禅宗流传最广、最早产生的一首反语偈。诗中满溢着反理性反常规的、超现实的精神与极度夸张与怪诞变形的艺术风格,同时亦形象地层示了禅宗的精神要旨,引导我们去深味“大象无形”、“大音无声”的至高境界。是的,当我们真正地“悟”了,心领神会了,对一切就会另眼相看!

    城外土馒头

    王梵志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佛禅喻道诗。一个人只能吃一个馒头,这种馒头你想多吃也不行,但你想不吃也不行,嫌它没滋味更不行。这种横行霸道的馒头,就是一个人的命运与归宿,就是人人都无法回避的死亡。作者在诗中揭示了死亡的必然,并进而打破了世人的千岁美梦。这一认识是具有现实主义意义的。客观地直面死亡,才能进而体味生之可贵、人生苦短,不拿宝贵的时间来做活上千岁的虚妄美梦。从中我们可品味僧家的冷峻幽默。

    菩提本无树

    慧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一首内蕴深奥的佛禅哲理诗,是禅门南北宗的宣言书,为南北分野最重要、最典型的代表作。在慧能看来,佛性即人的本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只要觉悟到这一点,便可立地成佛,这就是南宗主张的顿悟大法。这位观空大师,承先启后,为中国的禅宗从理论上、方法上找到了一条超尘脱俗的捷径,开辟了一代宗风,是中国文化史、宗教史上深具影响力的伟人。故*有言“话到南能旨,怡然万虑空”。

    一住寒山

    寒山

    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

    闲于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

    这是一首自白诗。通过描写悠闲的生活,展示超凡脱俗、无念无欲的心境。在作者心中,世间万事皆休,已不足以使他挂在心上。这样,作为诗僧的他,每有闲暇,便题诗石壁,自然随缘,就像绿水上的不系之舟一样轻灵自在。

    终不逐时情

    拾得

    般若酒泠泠,饮多人易醒。

    余住天台山,凡愚哪见形?

    常游深谷洞,终不逐时情。

    无思亦无虑,无辱也无荣。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僧人不流于俗、无宠无忧的自在心境。因为他饱尝智慧甘露,这清冽无比的美酒反而使人愈饮愈醒,让*味到隐遁生活之乐,让僧人自隐于大山深处,且不计时年。这样,在天台上人们也看不到他的足迹。他时常优游于深谷幽洞中,从不追随世间的*尚与流俗。这样他的心境则无牵无挂、无辱无荣、超凡脱俗,进入了真正的般若境界。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本诗开门见山,落笔点题:写高僧义公的禅房,坐落在静寂的山林之中(大禹寺位于浙江绍兴县涂山南);接着,诗人转笔向外,但见居室外一峰拔起,阶居下幽壑深深;再看晚晴中的佳景,雨丝清亮,夕阳一抹,山影青翠,光影、山影与雨色,均融汇于清虚的院落里。此境此景,令人何等心旷神怡,万虑皆空。可想而知,在如此清妙的环境里修*禅观,其心情会是何等安宁与空灵。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心闲的人,才能察觉细微的桂花的下落,这空山静夜是如此静谧,又反过来使人心宁眼明,感触敏锐。一切都沉浸在夜的宁静之中。于是,当一轮皓月升起,给夜幕下的空谷洒下一片银辉时,连山鸟也惊觉起来,好像在怪明月打扰了它们的静境。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四十岁后,看穿仕途艰险,起超脱尘俗之心,遂于终南山的别墅过起了亦官亦隐、弃俗奉佛的生活。在旖旎迷人的大自然中,兴至时则独游,若有所得,也不求人知,一己独享其乐。这里的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忘情山水、淡雅恬适的情怀,已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尾联写出游时偶然遇上一位林中高士,则谈笑风生,以至乐而忘返。一个“偶然”与首联的“颇”字相对应,说明了心之诚挚与行之随兴;一则“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成为饱蕴化机之妙的千古佳句。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阅读全文]...

2022-02-13 17:02:01
  • 立夏听禅的诗句

  • 立夏,文学
  • 立夏听禅的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句了吧,诗句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立夏听禅的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1、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幽居初夏》

      2、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山亭夏日》

      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4、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的《夏日杂诗》

      5、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夏意》

      6、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谢灵运的《游赤石进帆海》

      7、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的《初夏即事》

      8、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李商隐的《晚晴》

      9、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唐代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0、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施肩吾的《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1.一江烟水照晴岚,*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 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2.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 杜甫《江村》

      3.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 杜甫《夏夜叹》

      4.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5.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6.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 李商隐《赠荷花》

      7.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8.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 戴敏《初夏游张园》

      9.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刘攽《雨后池上》

      10.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沙夏夜霜。 ——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11.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 苏舜钦《夏意》

      12.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 李白《采莲曲》

      13.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 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14.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 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15.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6.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 王维《渭川田家》

      17.四顾山光接水光, 凭栏十里芰荷香。 —— 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18.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 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19.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20.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 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21.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22.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 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23.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 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24.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夏日绝句》

      2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李清照《夏日绝句》

      26.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27.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2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立夏

      陆游〔宋代〕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阮郎归·立夏

      张大烈

      绿阴铺野换新光,薰风初昼长。小荷贴水点横塘,蝶衣晒粉忙。

      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燕雏似惜落花香,双衔归画梁。

      立夏

    [阅读全文]...

2022-01-19 04:22:12
  • 关于西禅寺的诗句

  • 梦想西禅寺,春阴绕夏池。——赵蕃《寄怀徐行仲》

    了娘囝,西禅寺里粥鼓鸣。——何中《了娘囝》

    西禅寺简介

    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为全国重点寺庙,位于西郊怡山之麓,工业路西边南侧。古刹大门坊柱上镌刻一副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这是清代周莲撰写的联句,点明“西禅寺”是唐朝的古寺。

    相传南北朝时炼丹士王霸居此“炼丹成药,点石为丹”。每逢饥岁,便靠卖药卖金换米救济穷苦百姓。后来王霸“服药仙蜕”人们便在他的故居建寺。隋末废圯。

    西禅寺,唐咸通八年重建,定名为“清禅寺”,后改"延寿寺”、“怡山西禅长庆寺”俗称“西禅寺”。

    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玉佛楼及客堂、禅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筑38座,占地7.7公顷,还有唐七星井《唐福州延寿禅院故延圣大师塔内真身记》碑、五代慧棱禅师舍利塔、清康熙御笔《药师经》、清代壁画等。

    西禅寺,在海外久负盛名,海外廨院有新加坡的双林寺、马来西亚槟城的双庆寺、越南的普陀寺等,与西禅寺仍有密切的联系。

    寺内玉佛楼,专奉海外侨胞捐赠的两尊玉雕佛像。一是坐佛,身高2.3米,为释加牟尼的坐像;另一尊是卧佛,身长4米,重10吨,为释加牟尼的卧像,是玉佛之一。观音阁内供千手千眼观世音,用29吨黄铜铸成。

    [阅读全文]...

2021-12-04 15:01:36
  • 空灵有禅意的诗句

  • 空灵,禅意
  • 禅,源于生活。禅与生活是分不开的。诗,同样源于生活。生活与诗也是分不开的。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远树带行客, 孤城当落晖。

    3、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5、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6、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8、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阅读全文]...

2022-02-16 20:40:50
  • 王维的诗句禅意

  • 禅意
  • 王维的诗句禅意

      王维奉佛,见之于多种史料,是一个客观事实,要论王维,就不能回避这一问题。本文为王维的诗句禅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后,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广泛传播,到了唐代,便正式走向独立发展的阶段,佛教的影响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寺院经济蓬勃发展,具有不同特点的中国佛教八大宗派,都在这个时期相继形成。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进入唐朝,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高峰,整个文坛出现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更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顺应这一历史因缘,王维这位精通禅学,擅长诗歌,首创泼墨山水画,熟谙音律的艺术巨匠出现了。

      据《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王维字摩诘,武则天长安元年(701)诞生于今山西省祁县。其父王处廉,后迁居蒲州,遂为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王维幼年聪颖过人,九岁知属辞。其弟王缙,官至丞相。王处廉去世较早。其母崔氏,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王维成名后,在《请施庄为寺表》中写道:“故博陵县(今河北省蠡县南)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大照禅师即普寂,为禅宗北派祖师神秀(约606-706)的大弟子。神秀示灭后,其法众即由普寂统领。《宋高僧传》记述:开元十三年(725)即王维二十四岁时,普寂由洛阳移居长安,“王公大人,竞来礼谒”。崔氏得拜这样一个高僧为师,守戒*禅三十多年,自然是一个颇有修养的居士了。生长在佛教气氛如此浓厚的家庭,在母亲的影响下,王维和王缙“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菇荤血。”(《旧唐书·王维传》)

      开元九年(721),二十岁的王维进士及第,授官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贬为济州(今山东省茌*县)司库参军。约在开元二十一年(733)回到长安,得到丞相张九龄的提拔,任右拾遗,累迁监察御史、吏部朗中、给事中等官职。所以说王维青壮年时期也曾积极从政,对张九龄“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王维《献始兴公》)的贤明政治,表示了明显的支持。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为奸相李林甫所陷害,被罢相,贬官荆州。“口有蜜,腹有剑”的李林甫独揽朝政,国事日非。出于对现实的不满,王维在四十岁以后就开始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从开元二十八年(740)起,他先隐居于长安附*的终南山别墅,后来在蓝田西南鹿苑寺畔辋川得到唐初诗人宋之问的别墅,遂迁于此,过着禅悦诗情的生活。正如他的《山中寄诸弟妹》一诗中所咏:

      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

      城郭遥相望,惟应见白云。

      王维的诗歌,保存至今的有四百多首。虽然他的诗歌多半无法编年,但我们还是可以大致看出其前后期诗风的不同。象盛唐许多诗人一样,王维青壮年时期也写了一些游侠、边塞的诗篇。如《少年行》描绘少年游侠的昂扬豪迈,《济上四贤咏》赞扬了“少年曾任侠,晚节更为儒”的崔录事,“使气公卿座,论心游侠肠”的成文学等四贤;他们都是“解印归田里”或“中年不得意”的有志之士。诗里有意识地把四贤正直高堂的形象和那些“幸有先人业,早蒙明主恩”的“翩翩繁华子”作对比,指摘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深沉蕴藉,婉而多兴,风格很接*初唐诗人陈子昂的《感遇诗》。《洛阳女儿行》在华丽的词藻铺陈中流露出冷嘲,又颇似卢照邻的代表作《长安古意》。《从军行》、《燕支行》等诗豪情四溢,很有盛唐边塞诗的浪漫色彩。

      王维在开元二十八写的《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说他:“十年座下俯伏受教”,可知他二十多岁时即已受教于名僧。王维年*三十丧妻,由于佛教对他的影响与日俱增,故“妻亡不再娶,三十余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旧唐书·王维传》)王维交游的僧人居士很多,仅在其诗文中有名有姓的就将*三十人。从他写的《赞佛文》、《绣如意轮像赞》、《为干和尚进注仁王经表》、《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谒璇上人》等诗文可以看出,他对佛学,尤其是禅学,具有很深的造诣。

      《宋高僧传》载:“元崇以开元末年从璇禅师谘受心要,日夜匪懈,璇公乃因受深法与崇,历上京遂入终南,至白鹿,下蓝田,于辋川得右丞王公维之别业。松生石上,水流松下。王公焚香静室,与崇相遇神交。”从引文我们可以窥见王维佛教生活的一斑。这位天才的诗人在禅诵之余,常以吟诗作画自娱,他的许多富有画意的山水田园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旧唐书·王维传》云:“晚年长斋,不衣文采。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口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乱军攻破潼关、长安,玄宗仓惶逃奔四川。五十五岁的王维追随玄宗不及,在长安被乱军所俘,囚于菩提寺,他服药佯喑。后安禄山强迫他作给事中伪官。至德二年,一身系天下安危的郭子仪(697-781)收复长安,肃宗李亨还京,下旨凡陷贼官,一律分三等定罪。王维一度被贬官为太子中允,因曾作凝碧池诗,特宥之,后升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石丞”。他在《谢除太子中允表》中陈述自己当时的心情说:“今圣泽含宏,天波昭洗。朝容罪人食禄,必招屈法之嫌;臣得奉佛报恩,自宽不死之痛”。

      此后,他更加摒弃世事,修持禅诵,勇猛精进,以求心灵的解脱。《旧唐书·王维传》叙述其晚年的生活说:“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元(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肃宗上元二年(761)一日,忽索笔作书,与亲朋故旧诀别,安坐而逝。”

      印度佛教是没有禅宗这个宗派的,所以说禅宗是中国佛教独有的宗派,它的出现,标志着佛教的中国化。中国禅宗创始于南北朝时期,始祖为印度菩提达摩,而其兴盛则肇自初唐的五祖弘忍(602-675)。弘忍圆寂后,禅宗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以弘忍的上座弟子神秀为领袖,主张渐修,得到武则天的支持。长安元年(701),武则天把九十高龄的神秀迎请到京都长安,尊为国师(见释净觉《楞伽师资记》)。神秀上殿,武则天亲自跑拜。中宗李显即位后,对神秀“尤加敬异”(见《旧唐书·神秀传》)。故禅宗北派在武则天至唐玄宗的七十年间,盛极一时,该派名僧或扬眉高殿之上,或策杖深庭之中。但此后不久,便逐渐衰歇了。禅宗南派以弘忍的得法弟子慧能(638-713)为代表,大倡“顿悟”法门,后世称为禅宗六祖,盛行于岭南一带。慧能灭度后,其弟子神会(668-760)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北上滑台(今河南省滑县东)大云寺,设*法会传播南宗教旨,掀起南能北秀之论争。后又于天宝八年(749)在洛阳大弘宗理。大宝十二年(753),神会被北派僧侣排挤,黜居弋阳郡(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安史之乱起,至德二年(757),神会应请在洛阳主持度僧,“所获财帛,顿支军费”(见《宋高僧传·洛京荷泽寺神会传》)。得到肃宗李亨的信任,此后南宗弘传甚盛,成为禅宗正统。

      王维与禅宗南北二派都有很深的关系。前文已述,他母亲是北派首领普寂的弟子,他写过一篇《为舜阇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大通禅师是神秀的赐益,大照禅师是普寂的赐谥。他又曾应南派首领神会之请,为其师慧能撰写《能禅师碑》,文中说:“谓余知道,以颂见托。”(见《全唐文》)可知他又心印曹溪。这篇《能禅师碑》是研究慧能哲学思想的重要史料。王维虽然信奉禅宗,但毕竟不是有一定师承关系的僧人。当京师一带北派盛行时,他自然与北派禅师密切来往;至德以后南派大弘,他又与南派禅师交游论道,不存门户之见,这是很可贵的。

      慧能创立的南派禅宗,主要宣扬人心是成佛的基础,要求保持内心的绝对*静。这样,人虽然身处在尘世中,精神却可一尘不染而成佛。禅宗的思想渗透在王维的许多诗里,正如清朝诗论巨擘沈德潜所说,王维诗句多是“不用禅语,时得禅理”。在山水园生活的描绘中蕴含着禅意,用热闹的字眼透出幽静的意境,寓静于动,动中显静,以含蓄曲隐、意在言外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具有高超的技巧和深邃的哲理。例如人们所熟知的《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认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联,是最得理趣的名句。佛教认为,世间一切法皆有生、住、异、灭之迁流变化。此联正是在观赏行云流水之际,透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生生灭灭,穷尽复通的禅理。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主要表现为空寂的境界。由于他的心灵自幼浸染了佛教清净无为的色彩,所以他笔下的山水田园被描写得那么宁静安祥,澹远空灵。禅机悟境,每每流露于字里行间。如《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里弹琴长啸,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惟有皎洁的月光相伴,这是多么清静幽寂的画境!

      《鹿柴》一诗,也是这种心境的流露: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阒寂的空山中偶然听到的人语,幽深的密林里偶尔照到青苔上的.一缕夕阳,被诗人信手拈来,给我们一种远离尘嚣的无比清幽的意趣,使人回味无穷!

      又如《辛夷坞》云:

      木末芙容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鸟鸣涧》云: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代学者胡应麟在《诗薮·内篇卷六》中说:《辛夷坞》和《鸟鸣涧》两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尤其《辛夷坞》,更是“入禅”之作。一语中的,诚哉斯言!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还表现为无我的境界。如《戏赠张五弟湮》云:

      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

      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

      云霞成伴侣,虚白待衣巾。

      佛教无我的思想和中国本土的庄子哲学颇有一致之处,二者很容易结合在一起。“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一联,用的是《庄子·山木》典故:“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虚白”一词,则出自《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经典释文》:“(晋)司马(彪)云:‘室,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用以形容清净的心境。

      王维的另一首诗《山中示弟等》,更是将佛、道二教融合在一起,表现了无我的境界:

      山林吾丧我,冠带尔*。

      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

      山阴多北户,泉水在东邻。

      缘合妄相有,性空无所亲。

      安知广成子,不是老夫身!

      “吾丧我”乃《庄子·齐物论》中南郭子綦的话。“广成子”则典出《庄子·在宥》,唐陆德明、成玄英等人均认为“广成子”乃老子的别号。“缘合”、“性空”均为佛学术语。《大般若经》云:“一切法,自性本空,无生无灭。缘合谓生,缘离谓灭。”《华严经》道:“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

      与此相类似,王维还有一首《酬黎居士淅川作》:

    [阅读全文]...

2022-01-04 23:46:01
  • 秋天禅意诗句

  • 秋天,禅意
  • 秋天禅意诗句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诗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天禅意诗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悲哉秋兮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九辩》

      3、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4、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别诗》

      5、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6、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7、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11、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清·王士祯《江上》

      12、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念奴娇》

      13、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秋日》

      14、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史

      15、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白朴《天净沙·秋》

      16、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始安秋日》

      17、寒城一以眺,*楚正苍然。《宣城郡内登望》

      18、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9、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20、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李璟《浣溪沙》

      21、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晋代陶潜

      2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23、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八声甘州》

      24、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2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健

      26、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27、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希《阙题二首·山中》

      28、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2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3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31、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酬刘柴桑》

      32、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秋凉晚步》

      33、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阿谁。《虞美人》

      34、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昭君怨》

      35、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36、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浣溪沙》

      37、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38、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39、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40、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辞》

      41、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4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4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

      44、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元,关汉卿)

      45、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46、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木兰花》

      47、秋色无远*,出门尽寒山。《赠庐司户》

      48、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49、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

    [阅读全文]...

2022-05-29 17:56:45
  • 道教心境的禅语

  • 禅语
  • 1、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3、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5、道德,天地之神明也。天地,道德之形容也。

    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9、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0、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1、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12、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13、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4、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15、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8、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2、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25、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26、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7、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8、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9、清静处于,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

    3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3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32、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3、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4、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35、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3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3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8、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39、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0、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4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42、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4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4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5、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4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47、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4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9、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5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51、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阅读全文]...

2022-04-09 19:29:09
  • 日本禅意诗句

  • 日本,禅意
  • 日本禅意诗句

      禅诗,顾名思义,是指与念佛、参禅相关的'诗,应是富含禅理禅意的诗词作品。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日本禅意诗句。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

      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

      (分庵主开悟诗)

      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灵云志勤开悟诗)

      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

      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

      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

      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吾心诗)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刘长卿送上人诗)

      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王梵志我有诗)

      南台*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守安南台*诗)

      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阅读全文]...

2022-03-17 13:35:30
禅境诗句 - 句子
禅境诗句 - 语录
禅境诗句 - 说说
禅境诗句 - 名言
禅境诗句 - 诗词
禅境诗句 - 祝福
禅境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