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吹箫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吹箫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吹箫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吹箫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卢照邻《长安古意》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
吹箫舞彩凤,酌醴鲙神鱼。——李白《拟古·其五》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李清照《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杜甫《成都府》
末须赋、疏香淡影,且同倚、枯藓听吹箫。——王沂孙《一萼红·石屋探梅》
船轻棹,一江夜潮,明月卧吹箫。——乔吉《中吕·满庭芳·铁马儿虚檐》
凤凰楼上伴吹箫,鹦鹉杯中醉留客。——戎昱《赠别张驸马》
花姑吹箫,弄玉起舞。——贯休《送杨秀才》
一时起立吹箫管,得宠人来满殿迎。——王建《宫词一百首》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黄景仁《绮怀十六首》
会须枕石伴龙睡,不尔吹箫学凤吟。——闻九成《初入洞霄·拟借寒泉洗此心》
青鸾不在懒吹箫,*题诗寄江妾。——陈陶《巫山高》
路漫漫,吹箫弄玉去难从。——黄淮《叠字醉太*·中秋遇雨》
楼上吹箫罢,闺中刺绣阑。——权德舆《玉台体十二首》
云衢不要吹箫伴,只拟乘鸾独自飞。——刘禹锡《赠东岳张炼师》
蛟龙缠倚剑,鸾凤夹吹箫。——杜甫《哭王彭州抡》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龚自珍《已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
离怀结不断,玉洞一吹箫。——顾况《奉酬茅山赠赐并简綦毋正字》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龚自珍《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依稀有似红儿貌,方得吹箫引上天。——罗虬《比红儿诗(并序)》
真人斩蛟动长剑,狂客吹箫过洞庭。——张时彻《陈都阃宅看烟火》
晚吹箫管秋山里,引得獮猴出象林。——王建《元太守同游七泉寺》
洪崖吹箫管,玉女飘飖来。——储光羲《杂诗二首》
落日吹箫管,清池发棹歌。——储光羲《官庄池观竞渡》
警乘还归洛,吹箫亦上嵩。——元稹《会真诗三十韵》
云见浮丘伯,吹箫明月岑。——苏轼《张安道见示*诗》
洒酒布瑶*,吹箫下玉童。——李颀《与诸公游济渎泛舟》
禅塌吹箫,妓堂说剑,也算男儿意气扬。——陈维崧《赠别芝麓先生,即用其题《乌丝词》韵》
娟娟二十四桥月,月下吹箫聊尔耳。——秦观《记梦答刘全羔》
小红飞作马塍花,凄绝吹箫姜白石。——朱文治《吴槎客明经以手画山水见赠作诗志谢*闻有亡姬之戚并为解之》
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辛弃疾《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悯哉吹箫子,悲啼下*。——临淄县主《与独孤穆冥会诗》
愿作吹箫伴,同为骑凤人。——临淄县主《与独孤穆冥会诗》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馀上苑风光。——李煜《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
羡他缑岭吹箫客,闲访云头看俗尘。——罗隐《北邙山》
湘水凌波惭鼓瑟,秦楼明月罢吹箫。——王仁裕《荆南*上咏胡琴妓二首》
伍员岂是吹箫者,冀缺非同执耒人。——徐夤《龙蛰二首》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与韩绰是同僚。
2、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
3、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4、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5、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指韩绰。一说指扬州歌妓。教:使,令。
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
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韩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江南佳景无数,诗人记忆中最美的印象则是在扬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的景致。岂不闻“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更何况当地名胜二十四桥上还有神仙般的美人可看呢?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m.ju.51tietu.net)。“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元稹《莺莺传》“疑是玉人来”句可证中晚唐有以玉人喻才子的用法。诗人本是问候友人*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歌吹取乐。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感喟,从而使此诗*添了许多风韵。杜牧又长于将这类调笑寄寓在风调悠扬、清丽俊爽的画面之中,所以虽写艳情却并不流于轻薄。这首诗巧妙地把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桥上的美丽传说与“月明桥上看神仙”的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造成了“玉人”又是指歌妓*的恍惚印象,读之令人如见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样优美的境界早已远远超出了与朋友调笑的本意,它所唤起的联想不是风流才子的*生活,而是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秋尽之后尚且如此美丽,当其春意方浓之时又将如何迷人?这种内蕴的情趣,微妙的思绪,“可言不可言之间”的寄托,“可解不可解之会”的指归(见叶燮《原诗》),正是这首诗成功的奥秘。
关于凤凰台上忆吹箫的散文诗
《凤凰台上忆吹箫怨情深》
(词林正韵)
风往尘香,竹篱庐草,别来柴院忧思。
望远山寒黛,步绪颦眉。
回首经年宿燕,冬景里,寄许卿知。
新和故,而今怕是,落幕花飞。
朝稀,此番况味,唯弱柳扶风,锦字难题。
叹绿幽衫薄,双燕东西。
皆说寻常流水,鸳枕上,何道依依。
多情苦,萍踪暗藏,倦也芳菲。
《凤凰台上忆吹箫谁念旧时人》
(词林正韵)
冬色浮窗,绿罗寒黛,夕云帘幕萧垂。
小阁胭脂雪,乍冷疏眉。
休道良宵呓语,谁料想,一夜风吹。
青梅话,而今燕婉,尽是忧思。
花姿,夜来薄处,香梦惹鸳鸯,缕缕千丝。
宿翠牵酸雨,弦上霏霏。
难奈欢情流水,零落个,皆向烟飞。
微凉簇,浮光几番,怎敌春衣。
《凤凰台上忆吹箫君梦天涯》
(词林正韵)
风往江南,露华秋水,旧时香榭朝游。
冉冉青云尽,黛瓦寒楼。
谁记花朝月影,残照里,半缺清愁。
分明处,烟华水色,一夜难留。
凝眸,落红此去,风客卷匆匆,夙愿沉舟。
呓语佳期境,君梦何求?
花港千帆行尽,回首处,荷恋成秋。
胭脂雪,天涯此时,渡口幽幽。
《凤凰台上忆吹箫相思夜语》
(词林正韵)
风戏胭脂,到秋香息,一宵花落匆匆。
小聚鸳鸯锦,但系飞鸿。
烟水楼台忍顾,芳草事,欲说思浓。
题书意,多情念念,盼到初冬。
无穷,露寒阵阵,眉底醒三更,落寞盈瞳。
旧昔黄金缕,烟锁重重。
魂梦微澜生雨,猜薄幸,难说朦胧。
良辰算,凝眸奈何,又恐萍踪。
在浩瀚的诗海中,还有许多女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谱写了一曲曲不逊于男子的千古名作。
她们或悲伤,或哀婉,或灵巧,或欢喜,从蔡文姬到上官婉儿,从李清照到朱淑真,那些灵巧的女子,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就随诗词君一起,认识这10位女诗人,读一读她们的惊世之作。
01
乱世才女:蔡文姬
《悲愤诗》(节选)
蔡琰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蔡琰,字文姬。
在东汉末年那个天下大乱的时代里,蔡文姬是乱世中一朵坚强的花。
和所有人一样,她被裹胁在战乱中,亲眼目睹了战争中的杀戮、死亡,那种刻骨、残忍的悲伤,都融在了她的《悲愤诗》中。
蔡文姬的《悲愤诗》是一首叙事诗,记录了董卓之后天下大乱,普通人的悲惨命运,而这也是蔡文姬的命运。
她用卓绝的才华、悲悯的情感记述了那一段历史,那是一个女子对世人最后的温柔。
02
女中尚书:上官婉儿
《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在初唐的诗坛上,上官婉儿是一个越超男子的存在。
她是宫中女官,备受武则天的信任,成为私人秘书。又因为才华高妙,经常主持宫中的诗会,宋之问、沈佺期等诗人多有应制之作,上官婉儿每每作为裁判,结果人人叹服。
即使身处高位,对于爱情,对于情人,依然是深情缱绻。
《彩书怨》是上官婉儿的代表作,作者以闺中思妇的口吻,塑造了一位秋天怀念离居已久的丈夫的妻子形象,全诗深沉开阔,自然真挚,清丽含蓄,对仗工整,富有情味。
清代文人陆昶在《历朝名媛诗词》中称赞道“昭容才思鲜艳,笔气舒爽,有名士之风”。
03
大唐女校书:薛涛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在大唐,薛涛是一个倔强的存在。家道中落,沦为官妓;凭借才华,相交才子;脱藉为良,避居浣花溪。
才华高妙的薛涛虽为官妓,长官却欣赏她的才华,奏请皇帝封她作“女校书”,从此“女校书”之名传播开来。
她才华确实高,大唐才子元稹、王建都曾与她唱和。
这首《送友人》是她的代表作。
大唐才子如云,佳作如海。而有人却这样评价她的《送友人》:可与唐才子争雄。
谁说女子不如男。薛涛在男人主宰的世界里,凭借才华,活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04
蕙质兰心:鱼玄机
《赠邻女》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作为大唐才女,鱼玄机是众多痴情女中的一种。
自古红颜多薄命,鱼玄机是倡家女,长得貌美,才华也好,引得许多风流之士的青睐。
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明月夜_全诗鉴赏
《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牧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此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全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
【原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鉴赏】
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 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方更让诗人怀念对面江南的'青山绿水。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这首诗当是杜牧离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杜牧在韩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谊。
前两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回忆想像中江南的秋日风光:青山一带,隐现天际,绿水悠长,迢迢不断。眼下虽然已到深秋,但想必温暖的江南草木尚未凋零,仍然充满生机吧。扬州地处长江北岸,但整个气候风物,实与江南无异;不少诗人有“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说明扬州在当时人的心目中,简直是花团锦簇,四季如春;而诗人此刻正在北方中原地区遥念扬州,因而他自然而然地将扬州视为风光绮丽的“江南”了。“草未凋”与“青山”、绿水组合在一起,正突现了江南之秋明丽高远,生机勃勃的特征。诗人非常怀念繁华的旧游之地,在回忆想像中便赋予扬州以完美。这两句特意渲染山青水秀、草木常绿的江南清秋景色,正是要为下两句想像中的生活图景提供美好的背景。而首句山、水相对,“隐隐”、“迢迢”迭用,次句“秋尽江南”与“草未凋”之间的转折,更构成了一种抑扬顿挫,悠扬有致的格调,诗人翘首遥思、怀恋繁华旧游的感情也隐约表达出来了。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的三四两句美景落到旧日同游好友韩绰身上,点醒寄赠之意,趁此表现出扬州特有的美景佳胜,和自己对它的怀念遥想,诗人将回忆之地集中到“二十四桥明月夜”,因为此景最能集中体现扬州风光繁华独绝、浪漫美丽。二十四桥,是唐代扬州城内桥梁的总称,所谓“二十四桥明月夜”将活动场所集中在小桥明月,实际上等于说扬州明月夜,更加突出扬州的“江南”水乡特点,杜牧在扬州作幕的两年中,经常于夜间到十里长街一带征歌逐舞,过着诗酒流连风流放纵的生活。当时韩绰想必也常与诗人一起游赏。诗人设问:
此时此刻,你在二十四桥中的哪一桥上教歌女伎倡们吹箫作乐、流连忘返呢?“何处”应上“二十四桥”,表现了想像中地点不确定的特点,且以问语隐隐传出悠然神往的意境。这幅用回忆想像织成的月明桥上教吹箫的生活图景,不仅透露了诗人对扬州繁华景象,令风流才子们醉心不已的生活的怀恋,而且借此寄托了对往日旧游之地的思念,重温了彼此同游的情谊;既含蓄地表现了对友人的善意调侃,又对友人现在的处境表示了无限欣慕。
一时起立吹箫管,得宠人来满殿迎。——王建《宫词一百首》
倾壶箫管黑白发,舞剑霜雪吹青春。——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呈苏涣侍御》
箫管声停刺史衙,丰秾无复去年誇。——陈献章《记旱用前韵》
月照石泉金点冷,凤酣箫管玉声微。——杜牧《闺情代作》
寰中箫管不曾闻,筵上牺牲无处觅。——韦庄《秦妇吟》
轩车人已散,箫管凤初来。——孟浩然《姚开府山池》
座中殊未起,箫管莫相催。——孟浩然《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
闲鹭惊箫管,潜虬傍酒樽。——岑参《与鄠县群官泛渼陂》
箫管曲长吹未尽,花南水北雨濛濛。——卢纶《曲江春望》
每带云霞色,时闻箫管声。——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
咏歌麟趾合,箫管凤雏来。——沈佺期《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
箫管筵间列翠蛾,玉杯金液耀金波。——许浑《闻州中有宴寄崔大夫兼简邢群评事》
晚吹箫管秋山里,引得獮猴出象林。——王建《元太守同游七泉寺》
远籁飞箫管,零冰响珮环。——徐铉《早春左省寓直》
王子好箫管,世世相追寻。——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洪崖吹箫管,玉女飘飖来。——储光羲《杂诗二首》
落日吹箫管,清池发棹歌。——储光羲《官庄池观竞渡》
珠履会中箫管思,白云归处帝乡遥。——武元衡《同幕中诸公送李侍御归朝》
春风箫管怨津楼,三奏行人醉不留。——武元衡《同张惟送霍总》
山外闻箫管,还如天上逢。——张说《侍宴蘘荷亭应制》
歌诗盛赋文星动,箫管新亭晦日游。——严维《馀姚祗役奉简鲍参军》
倾壶箫管黳蓬鬓,沈顿金觥雹凸棱。——苏籀《惜花一首》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李约《观祈雨》
载其华樽,从此箫管。——《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昔在绵处》
孤竹箫管,空桑瑟琴。——《中宗祀昊天乐章·雍和》
牲币具举,箫管备成。——《郊庙歌辞·祭方丘乐章·顺和·阴祇协赞》
几架秋千红嬝娜,数行箫管绿低徊。——汪元量《幽州寒食游江乡园》
琴筝箫管和琵琶,兴满金尊酒量赊。——唐彦谦《春日偶成》
台土未干箫管绝,可怜身死野人家。——胡曾《咏史诗·章华台》
暗添芳草池塘色,远递高楼箫管声。——罗邺《春风》
旌旗蔽日指樊城,箫管具举叠金钲。——皇甫汸《乐府十二首(嘉靖丙寅作)》
箫管简介
箫管,读音为xiāo guǎn,汉语词语,意思是排箫和大管。泛指管乐器。
寒景尚苍茫,和风已吹嘘。——白居易《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
吹嘘鼓万物,领袖倾九流。——黄庭坚《次韵章禹直魏道辅赠答之诗》
逐逐在势利,权势竞吹嘘。——詹初《有感》
吹嘘谁以益,江湖相捐忘。——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李白《赠崔侍郎》
无生有汲引,兹理傥吹嘘。——杜甫《谒文公上方》
冷露多瘁索,枯风饶吹嘘。——孟郊《秋怀十五首》
清尘无吹嘘,委地难飞扬。——孟郊《哭李观》
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韩愈《示儿》
青冥送吹嘘,强箭射鲁缟。——韩愈《荐士》
子云应寂寞,公叔为吹嘘。——张九龄《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
吹嘘成羽翼,提握动芳馨。——高适《留上李右相》
方欲呈高义,吹嘘揖大巫。——高适《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
茂宰多感激,良将复吹嘘。——高适《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
点缀工微者,吹嘘势特然。——元稹《酬乐天江楼夜吟稹诗,因成三十韵》
吹嘘期指掌,患难许檐簦。——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
害心俱毒螫,妖焰两吹嘘。——元稹《虫豸诗·蛒蜂》
吹嘘川可倒,眄睐花争姹。——陆龟蒙《村夜二篇》
黄公聘入丁公舍,巽位吹嘘九转功。——白玉蟾《万法归一歌》
谢脁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杜甫《寄岑嘉州》
台星入朝谒,使节有吹嘘。——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
虽然宁有限,或者为吹嘘。——赵蕃《送李元藻入浙三首·汉广求才路》
妄意此尤物,化工异吹嘘。——郦权《木樨》
岂不随吹嘘,譬彼乘风船。——林光朝《代陈季若上仓使》
幽谷寒条久未荣,春来或可吹嘘否。——韩上桂《呈观察景醇刘公》
傥蒙一纸闻天奏,便是吹嘘送上时。——赵蕃《送吴提刑赴召三首·只道边城狱讼稀》
不因赋质轻微甚,那得吹嘘到禁闱。——潘纬《应制赋禁中柳絮》
金玉蒙远贶,篇咏见吹嘘。——韦应物《张彭州前与缑氏冯少府各惠寄一篇多故未答…兼远简冯生》
秋叶落成堆,芦苇也枯萎。
风来左右摆,寒风吹芦苇。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晚泊牛渚 刘禹锡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送耿处士贾岛 一瓶离别酒,未尽即言行。
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
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
迢递不归客,人传虚隐名。
国风 秦风 蒹葭 诗经 作者:不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沚。
注:蒹葭就是芦苇。
4. 苇编五绝芦苇高,芦苇长,芦花似雪雪茫茫。
芦苇最知风儿暴,芦苇最知雨儿狂。
芦苇高,芦苇长,芦苇荡里捉迷藏。
多少高堂名利客,都是当年放牛郎。
芦苇高,芦苇长,隔山隔水遥相望。
芦苇这边是故乡,芦苇那边是汪洋。
芦苇高,芦苇长,芦苇荡边编织忙。
编成卷入我行囊,伴我从此去远航。
芦苇高,芦苇长,芦苇笛声多悠扬。
牧童相和在远方,令人牵挂爹和娘。
《雨后宿刘司马池上》贾岛蓝溪秋漱玉,此地涨清澄。
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
岸头秦古道,亭面汉荒陵。
静想泉根本,幽崖落几层。
...白居易 【风雨晚泊】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
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
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杜甫 【官亭夕坐戏简颜十少府】南国调寒杵,西江浸日车。
客愁连蟋蟀,亭古带蒹葭。
不返青丝鞚,虚烧夜烛花。
老翁须地主,细细酌流霞。
卢纶 【送朝长史赴荆南旧幕】元瑜思旧幕,几夜梦旌旃。
暑退蒹葭雨,秋生鼓角天。
月明三峡路,浪里九江船收起【江村晚眺】 戴复古 江头落日照*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描写大雪纷飞经典诗句(精选80句)
雪花像洁白的花瓣,像满天飞舞的'羽毛,像一群小天使在跳舞,我太喜欢下雪天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描写大雪纷飞经典诗句(精选80句),欢迎借鉴!
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2、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3、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孟郊《洛桥晚望》
4、残雪压枝犹如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5、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6、残雪楼台,迟日园林。——韩疁《高阳台·除夜》
7、问弄雪飘枝,无双上亭,何日重游。——郑觉齐《扬州慢·琼花》
8、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向子諲《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9、百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冰层积雪。——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10、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1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1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14、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15、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曹操《苦寒行》
16、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罗邺《早发》
17、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18、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19、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陆游《金错刀行》
20、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李商隐《对雪二首》
21、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22、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2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4、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李清照《清*乐·年年雪里》
25、大雪北风吹,家家贫白屋。——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26、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27、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28、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29、白地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30、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31、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32、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时彦《青门饮·寄宠人》
33、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34、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李白《王昭君二首》
35、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36、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薛昂夫《蟾宫曲·雪》
37、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3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39、俄而未霰零,密雪下。——谢惠连《雪赋》
40、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41、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42、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4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44、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白居易《村居苦寒》
45、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吕渭老《好事*·飞雪过江来》
46、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47、雪霏霏,风凛凛,玉郎何处狂饮?——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48、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李白《紫骝马》
49、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屈原《九章》
吹箫诗句
吹箫的诗句
关于吹箫的诗句
描写吹箫的诗句
吹箫的诗词
教吹箫的古诗
吹箫有关的古诗
关于吹箫的诗词
形容吹箫的诗词
描述女子吹箫的古诗
吹箫的女子古诗词
描写吹箫女生的古诗
箫的诗句
带箫的诗句
关于箫的诗句
有关箫的诗句
笙箫的诗句
赞美箫的诗句
带箫字的古诗句
形容箫声的诗句
描写箫声的诗句
关于笙箫的诗句
关于箫的诗句古诗
与箫对应的古诗句
带笛箫的诗句古诗
古诗带笛箫的诗句
何以笙箫默诗句
吹风的诗句
关于听箫的诗句古诗
吹笛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