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吹箫的诗句

关于描写吹箫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吹箫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吹箫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吹箫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1) 语录(1k+) 说说(3k+) 名言(109) 诗词(22) 祝福(1k+) 心语(39)

  • 关于吹箫的诗句

  •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卢照邻《长安古意》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

    吹箫舞彩凤,酌醴鲙神鱼。——李白《拟古·其五》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李清照《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杜甫《成都府》

    末须赋、疏香淡影,且同倚、枯藓听吹箫。——王沂孙《一萼红·石屋探梅》

    船轻棹,一江夜潮,明月卧吹箫。——乔吉《中吕·满庭芳·铁马儿虚檐》

    凤凰楼上伴吹箫,鹦鹉杯中醉留客。——戎昱《赠别张驸马》

    花姑吹箫,弄玉起舞。——贯休《送杨秀才》

    一时起立吹箫管,得宠人来满殿迎。——王建《宫词一百首》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黄景仁《绮怀十六首》

    会须枕石伴龙睡,不尔吹箫学凤吟。——闻九成《初入洞霄·拟借寒泉洗此心》

    青鸾不在懒吹箫,*题诗寄江妾。——陈陶《巫山高》

    路漫漫,吹箫弄玉去难从。——黄淮《叠字醉太*·中秋遇雨》

    楼上吹箫罢,闺中刺绣阑。——权德舆《玉台体十二首》

    云衢不要吹箫伴,只拟乘鸾独自飞。——刘禹锡《赠东岳张炼师》

    蛟龙缠倚剑,鸾凤夹吹箫。——杜甫《哭王彭州抡》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龚自珍《已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

    离怀结不断,玉洞一吹箫。——顾况《奉酬茅山赠赐并简綦毋正字》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龚自珍《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依稀有似红儿貌,方得吹箫引上天。——罗虬《比红儿诗(并序)》

    真人斩蛟动长剑,狂客吹箫过洞庭。——张时彻《陈都阃宅看烟火》

    晚吹箫管秋山里,引得獮猴出象林。——王建《元太守同游七泉寺》

    洪崖吹箫管,玉女飘飖来。——储光羲《杂诗二首》

    落日吹箫管,清池发棹歌。——储光羲《官庄池观竞渡》

    警乘还归洛,吹箫亦上嵩。——元稹《会真诗三十韵》

    云见浮丘伯,吹箫明月岑。——苏轼《张安道见示*诗》

    洒酒布瑶*,吹箫下玉童。——李颀《与诸公游济渎泛舟》

    禅塌吹箫,妓堂说剑,也算男儿意气扬。——陈维崧《赠别芝麓先生,即用其题《乌丝词》韵》

    娟娟二十四桥月,月下吹箫聊尔耳。——秦观《记梦答刘全羔》

    小红飞作马塍花,凄绝吹箫姜白石。——朱文治《吴槎客明经以手画山水见赠作诗志谢*闻有亡姬之戚并为解之》

    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辛弃疾《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悯哉吹箫子,悲啼下*。——临淄县主《与独孤穆冥会诗》

    愿作吹箫伴,同为骑凤人。——临淄县主《与独孤穆冥会诗》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馀上苑风光。——李煜《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

    羡他缑岭吹箫客,闲访云头看俗尘。——罗隐《北邙山》

    湘水凌波惭鼓瑟,秦楼明月罢吹箫。——王仁裕《荆南*上咏胡琴妓二首》

    伍员岂是吹箫者,冀缺非同执耒人。——徐夤《龙蛰二首》

    [阅读全文]...

2022-07-11 10:52:31
  • 玉人何处教吹箫全诗

  •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与韩绰是同僚。

      2、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

      3、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4、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5、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指韩绰。一说指扬州歌妓。教:使,令。

      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

      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韩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江南佳景无数,诗人记忆中最美的印象则是在扬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的景致。岂不闻“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更何况当地名胜二十四桥上还有神仙般的美人可看呢?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m.ju.51tietu.net)。“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元稹《莺莺传》“疑是玉人来”句可证中晚唐有以玉人喻才子的用法。诗人本是问候友人*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歌吹取乐。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感喟,从而使此诗*添了许多风韵。杜牧又长于将这类调笑寄寓在风调悠扬、清丽俊爽的画面之中,所以虽写艳情却并不流于轻薄。这首诗巧妙地把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桥上的美丽传说与“月明桥上看神仙”的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造成了“玉人”又是指歌妓*的恍惚印象,读之令人如见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样优美的境界早已远远超出了与朋友调笑的本意,它所唤起的联想不是风流才子的*生活,而是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秋尽之后尚且如此美丽,当其春意方浓之时又将如何迷人?这种内蕴的情趣,微妙的思绪,“可言不可言之间”的寄托,“可解不可解之会”的指归(见叶燮《原诗》),正是这首诗成功的奥秘。

    [阅读全文]...

2022-05-20 23:57:19
  • 关于凤凰台上忆吹箫的散文诗

  • 关于凤凰台上忆吹箫的散文诗

      《凤凰台上忆吹箫怨情深》

      (词林正韵)

      风往尘香,竹篱庐草,别来柴院忧思。

      望远山寒黛,步绪颦眉。

      回首经年宿燕,冬景里,寄许卿知。

      新和故,而今怕是,落幕花飞。

      朝稀,此番况味,唯弱柳扶风,锦字难题。

      叹绿幽衫薄,双燕东西。

      皆说寻常流水,鸳枕上,何道依依。

      多情苦,萍踪暗藏,倦也芳菲。

      《凤凰台上忆吹箫谁念旧时人》

      (词林正韵)

      冬色浮窗,绿罗寒黛,夕云帘幕萧垂。

      小阁胭脂雪,乍冷疏眉。

      休道良宵呓语,谁料想,一夜风吹。

      青梅话,而今燕婉,尽是忧思。

      花姿,夜来薄处,香梦惹鸳鸯,缕缕千丝。

      宿翠牵酸雨,弦上霏霏。

      难奈欢情流水,零落个,皆向烟飞。

      微凉簇,浮光几番,怎敌春衣。

      《凤凰台上忆吹箫君梦天涯》

      (词林正韵)

      风往江南,露华秋水,旧时香榭朝游。

      冉冉青云尽,黛瓦寒楼。

      谁记花朝月影,残照里,半缺清愁。

      分明处,烟华水色,一夜难留。

      凝眸,落红此去,风客卷匆匆,夙愿沉舟。

      呓语佳期境,君梦何求?

      花港千帆行尽,回首处,荷恋成秋。

      胭脂雪,天涯此时,渡口幽幽。

      《凤凰台上忆吹箫相思夜语》

      (词林正韵)

      风戏胭脂,到秋香息,一宵花落匆匆。

      小聚鸳鸯锦,但系飞鸿。

      烟水楼台忍顾,芳草事,欲说思浓。

      题书意,多情念念,盼到初冬。

      无穷,露寒阵阵,眉底醒三更,落寞盈瞳。

      旧昔黄金缕,烟锁重重。

      魂梦微澜生雨,猜薄幸,难说朦胧。

      良辰算,凝眸奈何,又恐萍踪。

    [阅读全文]...

2022-07-16 07:13:23
  •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 李清照
  •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

      ⑴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⑵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⑶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⑷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⑸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译文

      狮子造型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新*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赏析

      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为对偶给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觉。金猊,指狻猊(狮子)形铜香炉。“被翻红浪”,语本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说的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纹起伏,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金炉香冷,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锦被乱陈,是她无心折叠所致。“起来慵自梳头”,则全写人物的情绪和神态。这三句工炼沉稳,在舒徐的音节中寄寓着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绪。到了“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则又微微振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词人情绪流程中的波澜。然而她内心深处的离愁还未显露,给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娇慵。慵者,懒也。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镜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犹然未觉光阴催人,五慵也。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达极点。词人为何大写“慵”字,目的仍在写愁。这个“慵”字是“词眼”,使读者从人物的慵态中感到她内心深处有个愁在。

      “生怕离怀别苦”,开始切题,可是紧接着,作者又一笔宕开,“多少事,欲说还休”,万种愁情,一腔哀怨,本待在丈夫面前尽情倾吐,可是话到嘴边,又吞咽下去。词情又多了一层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层。因为许多令人不快的事儿,告诉丈夫只有给他带来烦恼。因此她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也不愿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谓用心良苦,痴情一片,难怪她会“慵怠无力”而复“容颜消瘦”了。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她先从人生的广义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万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却是因为伤离惜别这种不足与旁人道的缘由。

      从“悲秋”到“休休”,是大幅度的跳跃。词人一下子从别前跳到别后,略去话别的缠绵和饯行的伤感,笔法极为精炼。“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多么深情的语言!《阳关》,即《阳关曲》。离歌唱了千千遍,终是难留,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把双方别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极其精确的概括。武陵人,用刘晨、阮肇典故,借指心爱之人。秦楼,一称*、凤台。相传春秋时有个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一夕吹箫引凤,夫妇乘凤而去。李清照化此典,既写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也写赵明诚对其妆楼的凝望,丰富而又深刻。同时后一个典故,还暗合调名,照应题意。

      下片后半段用顶真格,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使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达到了*。“惟有楼前流水”句中的“楼前”,是衔接上句的“秦楼”,“凝眸处”是紧接上句的“凝眸”。把它们连起来吟诵,便有一种自然的旋律推动吟诵的速度,而哀音促节便在不知不觉中搏动人们的心弦。古代写倚楼怀人的不乏佳作,却没有如李清照写得这样痴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了,人影消失在迷蒙的雾霭之中,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呆呆地倚楼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望的眼神,无人理解。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流水无知无情,怎会记住她终日凝眸的情态,这真是痴人痴语啊。词笔至此,主题似已完成了,而结尾三句又使情思荡漾无边,留有不尽意味。凝眸处,怎么会又添一段新愁呢?自从得知赵明诚出游的消息,她就产生了“新愁”,此为一段;明诚走后,洞房空设,佳人独坐,此又是“新愁”一段。从今而后,山高路远,枉自凝眸,其愁将与日俱增,愈发无从排遣了。

      这首词虽用了两个典故,但总体上未脱清照“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格调。层层深入地渲染了离愁别念,以“慵”点染,“瘦”形容,“念”深化,“痴”烘托,逐步写出不断加深的离愁别苦,感人至深。

    [阅读全文]...

2022-06-30 15:30:26
  •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过垂虹》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姜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译文】 我自己刚刚填写的新词声韵最清婉了,小红低声地吟唱,我伴着吹箫。

      【出自】 南宋 姜夔 《过垂虹》

      自作新词韵最娇, 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 回首烟波十四桥。

      注释:

      垂虹:吴江县一座著名的桥。范成大《吴郡志·桥梁》:“利往桥,即吴江长桥也。庆历八年(1048),县尉王廷坚所建。有亭曰垂虹。而世并以名桥。”王象之《舆地纪胜》: “垂虹本名利往,前临县区,横绝松陵,湖光海气,荡漾一色,乃三吴之绝景。”

      《砚北杂志》引此,“作”作“琢”。按“自作新词”,言其自制曲《暗香》、《疏影》等。

      小红:范成大送给姜夔的一个歌女。

      松陵:吴江县的别称。陈沂《南畿志》:“吴江本吴县之松陵镇,后析置吴江县。”

      十四桥:泛指许多桥。全句谓回头张望,烟波缥缈,已经走过了许多路。

      译文:

      我自创的新调,音韵是如此和谐美妙;小红轻轻地唱着,我为她伴奏,吹着洞箫。一曲唱完,小船已摇过了吴江县城;回望经过的水路,轻烟绿波,还有那一座座美丽的石桥。

      姜夔 kuí (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一生飘泊江湖,依人作客,却绝不曳裾侯门,逢迎取合。他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诗词皆卓然成家。词风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他深谙音律,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有《白石道人歌曲》。

      赏析:

      《过垂虹》是宋代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作者过吴江垂虹桥时的情景,风格轻快,语调低缓而不哀,表现出一种如歌如画的.幽情雅韵。

      这不是诗,而像一组诱人的动画片:一叶小舟,泛行在江南的水乡,一座座弯弯的石拱桥,像一道道彩虹,架在河上,倒影在清澈的水波中荡漾。一个读书人,站立船上,吹着洞箫,如泣如诉;一个明艳照人的美女,正低低地唱着歌,那动人的吴侬软语,回旋在轻烟中。*的梅花,袭来阵阵暗香……这组画面,是姜夔为自己写照。姜夔是宋代著名的词人、音乐家,他新创了不少词调。前几天(绍熙二年除夕),姜夔在范成大家里刚创作了后来脍炙人口的咏梅新词《暗香》、《疏影》,这是他的得意之作,所以毫不掩饰自己的高兴,说自己所创词音节和谐婉丽。这诗中,小红低低唱的,应该就是这两首新词。自作新词,自己伴奏,由美丽的歌女用动人的歌喉演唱,且又置身在明媚的江南水乡中,是何等的欢快。“小红低唱我吹箫”,正概括尽了诗人无边的快乐与舒畅。

      前两句是抒写自己的畅达与快感,好就好在直说,且又有后两句作陪衬。后两句一方面勾勒环境,补足前半,又在回首眺望中,寄托了无尽的情思,给人以景外的回味。船是在乐曲中前行,等一曲终了,居然已“过尽了”“松陵路”,形象地概括了自己在惬意的欢乐中,在艺术的陶醉中,全身心地投入,*的一切都视而不见,物我两忘,当乐曲奏完,方才回到现实的状况。而“回首烟波十四桥”,浑写一句,又包含了诗人此时此刻无数的心理感慨,称得上神来之笔。

      拓展

      姜夔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等书传世。

      创作背景

      这首七绝,是诗人于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除夕,携小红由石湖(苏州与吴江之间的风景区,范成大的别墅所在)范成大家,乘船归湖州,路过垂虹桥时所写,因此诗题也命为《过垂虹》。

    [阅读全文]...

2022-02-17 11:56:22
  • 塞上听吹笛的诗句赏析

  • 塞上听吹笛的诗句赏析

      高適《塞上听吹笛》赏析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今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现在我们还可看到诗中写景亦有“虚景”与“实景”之分,如高適这首诗就表现得十分突出。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那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竟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不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阅读全文]...

2022-03-25 15:14:31
  • 关于吹笛的诗句

  •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横吹曲辞·陇头吟》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李益《春夜闻笛》

    不如黄鹤楼前换酒听吹笛,与君醉杀湘江春。——王叔承《铁笛歌》

    黄鹤楼前吹笛时,白蘋红蓼满江湄。 ——吕洞宾《题黄鹤楼石照》

    黄鹤楼中吹笛罢,洞庭湖畔醉吟馀。——孙子光《榴皮题壁·黄鹤楼中吹笛罢》

    牧童吹笛枫叶里,疲牛倦马眠夕阳。——陈孚《河间府》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杜甫《吹笛》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汉魏名流,临风吹笛,作赋登楼。——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里中耆旧今已无,忍听邻人更吹笛。——晁公溯《得东南书报乱后东都故居犹存而州北松槚亦无》

    不分开襟悲楚奏,愿言吹笛退胡兵。——储光羲《同张侍御宴北楼》

    山鸟惊吹笛,江猿看洗兵。——岑参《送郭仆射节制剑南》

    渔翁却萧散,吹笛过前洲。——释文珦《和人晚秋客思》

    列饮杏花阴,吹笛侑羹献。——宋濂《次黄侍讲赠陈性初诗韵》

    马上吹笛起寒风,道傍舞剑飞春雪。——储光羲《贻从军行》

    春风吹花人满江城,醉击珊瑚夜吹笛。——苏泂《书怀》

    吹笛梦来犹记曲,爱歌老去未忘讴。——梅尧臣《依韵和偶书相留》

    小船何处载愁来,哀怨一声吹笛裂。——刘过《清溪阁交胡仲蓄芳韵》

    王老小儿吹笛看,我侬试舞尔侬看。——司空图《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十九首》

    大船鼓枻唱歌去,小艇得鱼吹笛还。——陈录《赠钓伴》

    令严初不动,帐下闻吹笛。——黄庭坚《次韵答薛乐道》

    欲借仙家辽海鹤,月明吹笛水晶宫。——林鸿《题吴江垂虹桥》

    扬州时有下江兵,兰陵镇前吹笛声。——王维《同崔傅答贤弟》

    上将拥旄西出征,*明吹笛大军行。——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曲中复作孤吹笛,玉龙一吟群籁寂。——陈舜俞《双溪行》

    吹笛拟从蓬海去,扬舲疑与渼陂同。——郑善夫《大湖汎舟登弁顶》

    古戍何人晚吹笛,客船莫向城边系。——刘炳《浔阳行》

    孤鹤横江秋度影,商船吹笛夜闻声。——史鉴《送黄景新归豫章》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欧阳修《梦中作》

    胡雏吹笛上高台,寒雁惊飞去不回。——杜牧《边上闻笳三首》

    自言少小学吹笛,早事曹王曾赏激。——刘禹锡《武昌老人说笛歌》

    邻翁吹笛意本乐,闻笛如我心何哀。——方回《闻笛叹》

    荞麦茫茫花似雪,牧童吹笛上高丘。——范成大《长沙王墓在阊门外》

    记月榭鸣筝,露桥吹笛,说着也眉皱。——陈维崧《清明感旧》

    星座通霄狼鬣暗,戍楼吹笛虎牙闲。——杜牧《道一大尹存之、庭美二学士简于圣明…四韵呈上三君子》

    [阅读全文]...

2022-06-21 02:26:59
  • 关于吹角的诗句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三峡回旌直雁度,两川吹角杂猿闻。——胡直《送楼兵备入蜀》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纳兰容若《点绛唇·小院新凉》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王维《从军行·吹角动行人》

    吹角向月窟,苍山旌旆愁。——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

    江口赛神夜吹角,村边卖鱼朝打鼓。——孙蕡《捕鱼图》

    对千峰未晓,听西风、吹角下谯楼。——何梦桂《八声甘州·至旦再期矣》

    卷帘满地铺氍毹,吹角鸣弦开玉壶。——韩翃《赠兖州孟都督》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李益《听晓角》

    浸河荒寨柱,吹角白头军。——贯休《古塞上曲七首》

    龙支城头暮吹角,黄云蔽天沙草薄。——曾棨《龙支行》

    严城迫吹角,归棹随轻鸥。——苏辙《雨中游小云居》

    黄昏吹角闻呼鬼,清晓持竿看牧鹅。——陈与义《村景》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孤城吹角寒猿应,破屋寻碑野鼠惊。——徐照《同徐文渊登永州高山寺》

    射雕天更碧,吹角塞仍黄。——杨巨源《上刘侍中》

    [阅读全文]...

2022-07-05 21:39:36
描写吹箫的诗句 - 句子
描写吹箫的诗句 - 语录
描写吹箫的诗句 - 说说
描写吹箫的诗句 - 名言
描写吹箫的诗句 - 诗词
描写吹箫的诗句 - 祝福
描写吹箫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