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经典语录

关于荀子经典语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荀子经典语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荀子经典语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荀子经典语录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3) 语录(12) 说说(91k+) 名言(14) 诗词(3) 祝福(211k+) 心语(30k+)

  • 荀子经典哲理语录

  • 语录,经典,哲理
  • 荀子经典哲理语录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语录吧,语录是*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先生的言行,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语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荀子经典哲理语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词条概要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著名思想家。早年游学于齐,曾三次担任齐国学宫之长。后为楚兰陵令。晚年从事教学和著述,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人物生*

      世系

      《元和姓纂》载“晋有荀林父生庚裔荀况”,而关于春秋时期荀氏的记载见于(桓王)十三年(公元前678年)“晋曲沃灭荀,以其地赐大夫原氏黯,是为荀叔”。《左传》僖公九年《传》正有“荀息”亦称“荀叔”之文,所以原氏黯即为荀息,被封荀国故地以地为姓。

      荀氏的传承为荀息生逝敖,逝敖生荀林父,荀林父曾为晋国中行将,故后裔别为中行氏,林父生荀庚,庚生荀偃,偃生荀吴,吴生荀寅。荀寅在与赵鞅的斗争失败后,中行氏族人为了避祸,又纷纷改回荀氏,这就是赵国荀氏的由来。

      游学

      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荀(xún)子于五十岁(有学者认为传抄时误将十五改为五十)。始来游学于齐国,到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

      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入秦

      他曾入秦,对秦国政治予以肯定,说“秦四世有胜,数也,非幸也”,同时又对秦国重视刑法吏治,轻视仁德士君子的方略不以为然,谓之“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

      荀子又到过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面前。最后老死于楚国兰陵。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汉初政治家、科学家张苍均为其门下高足。著作集为《荀子》(唐代杨倞为其作注),因为荀子受历代学者的抨击,其注者不多。直至清代的考据学兴盛,注释校订者才增加。现代研究荀子的学者也较古代为多,包括清代王先谦,民国时代的梁启雄(梁启超胞弟)。清末学者谭嗣同,在他的《仁学》中这样评价:(*)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晚年的代表作有《劝学》。

      帝术

      《史记》记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荀子的“帝王之术”,通过李斯后来的实践,体现出来。北宋苏轼在《荀卿论》中说:“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

      主要观点

      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是最好的治国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

      荀子经典哲理语录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2、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5、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6、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荀子

      7、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

      9、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荀子

      10、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荀子

      1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荀子

      12、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荀子

      13、良医之门多病人。

      ——《荀子·法行》

      14、长幼有序。

      ——《荀子·君子篇》

      1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荀子·成相》

      16、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阅读全文]...

2022-03-06 00:17:05
  • 荀子经典语录收藏 荀子名言名句大全

  • 收藏,名言
  • 荀子名言名句大全,荀子名言《荀子·礼论》

    1.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2.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 荀子

    3. 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4. 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5. 川渊枯则鱼龙去之,山林险则鸟兽去之。

    6. 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荀子·劝学》

    7. 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ju.51tietu.net)

    8.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知方,纂论公察*不疑,赏免罚偷*不怠,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

    9.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

    10. 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11.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12. 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荀子

    13.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14.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15. 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

    16. 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

    17.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18.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荀子

    19. 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20. 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

    21.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2. 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 荀子名言

    23. 《荀子·劝学》

    24.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25. 礼者,人道之极也。

    26.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27. 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28. 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29. 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30.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31. 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慎始,终始如一。

    32. 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33. 《荀子·富国》

    34.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荀子

    35.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36. 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37. 《荀子·王制》

    38. 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39.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荀子:《劝学》

    40.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 —— 荀子

    41.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42.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荀子:《劝学》

    43.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44. 酒乱其神也。

    45.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46.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7.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

    48.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名言《荀子·礼论》

    49. 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50.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阅读全文]...

2022-07-17 07:53:23
  • 荀子经典语录

  • 荀子经典语录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说到语录,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语录具有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的特点。那么你所知道的语录都是什么样子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荀子经典语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无止境。

      公生明,偏生暗。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德不配位,必遭天谴。满招损,谦受益。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天论》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中正也。——《劝学》[21]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劝学》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劝学》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劝学》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劝学》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劝学》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劝学》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劝学》

      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劝学》

      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不苟》 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不苟》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不苟》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不苟》

      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又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不苟》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详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非相》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非十二子》

      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是天下之通义也。——《仲尼》

      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效》

      言必当理,事必当务,是然后君子之所长也。——《儒效》

      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儒效》

      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云能则必为乱;察则必为怪;辩则必为诞。……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儒效》

      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积反货而为商贾,积礼义而为君子。——《儒效》

      纵情性而不足问学,则为小人矣。——《儒效》

      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王制》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王制》

      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王制》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王制》

      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王霸》

      谏、争、辅、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所尊后也。——《臣道》

      仁者爱人,义者循理。——《议兵》

      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议兵》

      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论》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天论》

      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天论》

      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女色,口不出恶言。——《乐论》

      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性恶》

      孝子所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子道》

      1、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2、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阅读全文]...

2022-07-24 05:07:41
  • 荀子名言 荀子名言精选 文言文大家语录

  • 名言,语录
  • 荀子他是战国时期的人,与他相关的人都很是有名,对于荀子名言,也有很多人知道和喜欢。荀子名言中有一句说的很好:不要怨天尤人,不要一味的责怪别人,也要同时想想自己的不是。

    荀子名言 荀子名言精选

    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2、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3、 自强像荣誉一样,是一个无滩的岛--荀子

    4、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5、 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

    6、 不诱干誉,不恐于诽。

    7、 以*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8、 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荀子

    9、 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ju.51tietu.net

    10、 务本节用财无极。

    11、 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12、 酒乱其神也--荀子

    13、 人只是一无所知的动物,没有教诲--荀子

    14、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15、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6、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17、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荀子

    18、 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19、 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20、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21、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荀子

    22、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23、 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24、 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25、 乱则国危,治则国安。

    26、 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27、 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荀子

    28、 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29、 兵事以民为本--荀子

    荀子名言精选

    30、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31、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

    32、 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荀子

    33、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34、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35、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

    36、 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出自:《荀子·劝学》声音即使再小也不会听不到,行为即使再隐蔽也不会不表现出来。--《荀子·劝学》

    37、 以*知远,一以知万,以微知明--荀子

    38、 自是者不章,自建者不立--荀子

    39、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40、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41、 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42、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43、 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44、 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45、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阅读全文]...

2022-06-19 01:13:46
  • 荀子的名言

  • 名言,名人,语录
  •   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以下是关于荀子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欢。

      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2、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3、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4、思索以通之。

      5、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6、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7、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8、良农不为水旱不耕。

      9、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10、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11、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

      12、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13、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14、以*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15、不诱干誉,不恐于诽。

    [阅读全文]...

2022-07-25 12:14:18
  • 荀子名言经典语录大全_心寒经典语录

  • 心寒,名言,语录
  • 精美的句子,常常以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伤感的句子、搞笑的句子等等面目出现,经过时间的淘洗,流传下来的往往简短而有深意。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荀子名言经典语录大全,希望您能保持好心情。

    1、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2、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3、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4、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5、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6、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8. 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9.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10. 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11. 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12.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13. 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14. 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15. 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

    16. 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17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8.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9.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0.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1.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22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23. 公生明,偏生暗。

    24.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5、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26、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2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8、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2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31、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32、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非十二子》

    33、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34、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35、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36、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37、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3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9、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

    40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41.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42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43. 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44. 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45、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46、学无止境。

    47、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48、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4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50、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阅读全文]...

2021-12-16 23:00:58
  • 荀子名言名句

  • 名言
  •   荀子名言名句

      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2、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3、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4、思索以通之。

      5、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6、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7、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8、良农不为水旱不耕。

      9、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10、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11、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

      12、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13、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14、以*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15、不诱干誉,不恐于诽。

      16、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17、乱则国危,治则国安。

      18、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19、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20、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21、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2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3、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24、务本节用财无极。

      25、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26、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27、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28、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2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0、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

      31、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32、知贤之谓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福必长。

      3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34、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35、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3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7、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

      38、*俗移志,安久移质。

      39、学无止境。

      40、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41、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42、名声若日月,功射如天地。

      43、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箸乎心。

      44、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45、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

      46、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47、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48、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49、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50、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阅读全文]...

2022-02-14 09:55:41
  • 荀子名言经典语录大全_心寒经典语录

  • 名言,心寒
  • 精美的句子,常常以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伤感的句子、搞笑的句子等等面目出现,经过时间的淘洗,流传下来的往往简短而有深意。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荀子名言经典语录大全,希望您能保持好心情。

    1、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2、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3、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4、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5、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6、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8. 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9.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10. 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11. 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12.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13. 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14. 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15. 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

    16. 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17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8.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9.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0.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1.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22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23. 公生明,偏生暗。

    24.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5、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26、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2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8、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2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31、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32、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非十二子》

    33、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34、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35、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36、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37、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3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9、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

    40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41.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42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43. 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44. 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45、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46、学无止境。

    47、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48、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4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50、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阅读全文]...

2022-05-03 11:55:19
  • 荀子.劝学的观点

  • 阅读
  • 荀子.劝学的观点

      【导语】 荀子的文章,和其他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一样,也是独具风格的。《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品,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下面关于 荀子.劝学的观点,祝您生活愉快!

      《劝学》是《荀子》的开篇之作,值得反复涵泳咀嚼。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除恶向善则须靠礼仪矫正,因而特别重视后天的学*。“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其著作开篇即是“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荀子自称是孔子传人,其著作也以劝学张目,表面上看只是继承儒家劝学传统,其实着眼点明显不同。因为在孔子看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论语·季氏》)。而荀子则认为礼仪道德和知识智慧.只有靠后天学*才能获得,这种朴素的唯物论思想,让他站在新的认识论基础上,发展了懦家的劝学传统,把学*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为人性本恶,就要像木材一样“受绳”而变得通直,像刀剑一样“就砺”而变得锋利,性恶之人只有“博学而日参省乎已”方可成为“智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学*对改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智力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远非“生而知之”者的“悦”乎其中可以比拟的。

      基于人性本恶的前提,荀子十分看中学*中“功”。为使就学之功有所依凭,首倡“善假于物”练外功。荀子否认孟子所说的人有天生的“良知”、“良能”,因此强调从外界实际事物中学*,向有一技之长者学*。在荀子看来,整天苦思忧虑不如“须臾”所学,善学者必须“善假于物”。借助外物之长,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轻而易举可收登高博见、呼风彰闻之效果。借他人之“舆马”.来补己“非利足”之短而达“致千里”之目标;借外界之“舟揖”,可弥己“非能水”而收“绝江河”之功效。即使资质、禀赋*常之人,如能博取众长,聚万善于一身,能不除“恶”务尽成高尚君子乃至后天圣人吗?

      这种“功”’,不能仅仅凭借外因。为使就学之功效待久稳定,还必须讲究方法,苦练内功。

      荀子不承认“天生圣人”的说法。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身努力,凭借后天的学*才能跻身圣人之列。此别无他途。积土成山可兴风雨,积水成渊可生蛟龙,积跬步可致千里,积小流可成江海,这功夫要先练积累内功,积末技可成大艺,积散识可成大智,积小善可成大德。练好积累内功,就能“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其二,要持之以恒.练好刚韧内功。不学骐骥一跃而止步,要学驽马十驾而不舍,凭这韧功,就不会半途而废,行百里者半九十,就不会遇坚而折.遇挫而馁。其三,要咬住不放.练好专一内功。不学六跪二螯、“用心躁也”的螃蟹,乃至落得个“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的可悲下场;要学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用心一也”的蚯蚓,充分享受“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愉悦。学成圣人之身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就要远离急于事功的浮躁,练就专心致志的.定力。如此外功内功兼具,练就金刚之身的功夫,就不怕再经“槁暴”反复“涂(通“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其实,人生下来犹如一张白纸,性恶性善都是主观先验之说。但荀子基于性恶而劝学,不仅对批判孟子的“先天道德论”起积极作用,而且在劝学的力度和深度上超过了其先师孔子,这不能不说是不幸中之大幸。

      荀子的文章文采斐然,这和他善用比喻、形象说理分不开。其设喻技巧高妙,精警动人,乃至使篇中章句或演化沿用为成语,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或击节援引作格言,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本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之”等等。其技巧高妙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就*取譬。那“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靛青,那“水为之而寒于水”的冰块,那受绳而变通直的木材,那因?而其曲中规的车轮,那就砺变锋利的刀剑,不正是司空见惯吗?那登高而招见者远,那顺风而呼闻者彰;那假舆马而至千里,那假舟揖而绝江河,不正是有目共睹吗?《劝学》中那些精妙的比喻,哪一个不是人们熟知的普通常识?但正是这些通俗明白的常识,却收到了“称名也小,取类也大”(《文心雕龙·比兴》)的效果。

      多方设喻。有的单独设喻:如以中绳的直木因而成“其曲中规”的车轮、虽有槁暴不复挺的自然现象,比喻人可以凭借后天的学*改变人的资质,禀赋。有的连续设喻:如以积土成山可兴风雨、积水成渊可生蛟龙.比喻积善成德可成君子,积累散识可成大智。有的正面设喻:如以虽无锋利爪牙、强健身骨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蚯蚓,比喻资质虽差却用心专一,乃至取得超乎想像成绩的求学者。有的反面设喻:如用虽有六跪二螯、貌似强大却不得不借蛇蟮之穴寄身托体的螃蟹,比喻资质优秀却居心浮躁、最终一无所成的学子。这二者又构成了正反设喻,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刻地揭示了用心专一和居心浮嗓的天壤相别的功效。有的综合设喻:如以一跃而不能十步的骐骥、十驾而功在不舍的连续比喻,再以锲而舍之不折朽本、锲而不舍可镂金石的匠人对比设喻,这又构成由马而人的连续比喻。如此层层推进,上下呼应,使本身表现力很强的比喻,更能超水*地发挥作用,以“取类不常”达到”惊听回视”(《文心雕龙·比兴》)的绩效。

      整散结合。多方没喻不仅使《劝学》语言具体形象,精练有味,而且,随着比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以及画龙点睛的意旨揭示,形成整散相间、丰涵多变的句式,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有的短句.一宇一顿;有的长句,一气呵成;其间对偶,极见精巧;巧用对比.精辟透彻;四字排比,势不可遏;长短时间,参次错落;整散结合。韵味十足。《劝学》不仅仅是一篇出色的古代教育论文,更可视为一篇文学作品来欣赏。前人评为“古今劝学,此为第一”,实为至当经典之论。


    [阅读全文]...

2022-06-26 23:50:59
  • 荀子的哲理句子

  • 哲理
  • 1、人之所恶者,吾亦恶之。

    2、善择者制人,不善择者人制之。

    3、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

    4、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5、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

    6、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9、言必当理,事必当务,是然后君子之所长也。

    10、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1、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12、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中正也。

    13、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

    14、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15、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宝,以养生为己至道,是民德也。

    16、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17、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18、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9、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

    20、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斲削而为工匠,积反货而为商贾,积礼义而为君子。

    2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3、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

    24、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

    25、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而血气不惰,劳倦而容貌不枯,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26、公生明,偏生闇,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

    27、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28、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荡荡乎其有以殊于世也。

    29、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丑,不能亦丑。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

    [阅读全文]...

2022-07-09 01:36:45
当前热门